大學(xué)語文備考試題題庫_第1頁
大學(xué)語文備考試題題庫_第2頁
大學(xué)語文備考試題題庫_第3頁
大學(xué)語文備考試題題庫_第4頁
大學(xué)語文備考試題題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全國教師教育網(wǎng)絡(luò)聯(lián)盟入學(xué)聯(lián)考

(??破瘘c升本科)

大學(xué)語文備考試題題庫

2013年

一.單項選擇題(計97題。)

1.詩集《女神》的作者是

A:聞一多

B:戴望舒

C:郭沫若

D:冰心

2.曲興盛于

A:唐

B:宋

C:金

D:元

“曲狀元”之稱的元曲作家是

A:關(guān)漢卿

B:馬致遠(yuǎn)

C:張養(yǎng)浩

D:王實甫

A:《漱玉詞》

B:《樂章集》

C:《東籬樂府》

D:《稼軒詞》

5.《風(fēng)波》選自魯迅作品集

A:《吶喊》

B:《彷徨》

C:《故事新編》

D:《墳》

“易安居士”的作家是

A:李煜

B:李璟

C:辛棄疾

D:李清照

7.《稼軒長短句》的作者是

A:蘇軾

B:柳永

C:李清照

D:辛棄疾

A:歐陽修

B:辛棄疾

C:柳永

D:蘇軾

A:《羊脂球》

B:《米龍老爹》

C:《麥琪的禮物》

D:《苦惱》

10.《爐中煤》中“我年輕的女郎”指的是

A:心中的戀人

B:古老的中國

C:五四后新生的祖國

D:未來的理想中國

A:《漱玉詞》

B:《樂章集》

C:《東籬樂府》

D:《稼軒詞》

12.《日出》的背景是

A:30年代中國農(nóng)村

B:30年代中國城市

C:20年代中國城市

D:40年代中國鄉(xiāng)村

13.《西廂記》的作者是

A:關(guān)漢卿

B:馬致遠(yuǎn)

C:王實甫

D:鄭光祖

14,下列出自聞一多《發(fā)現(xiàn)》中的詩句是

A: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

B:我愛這美麗的中華

C:這是我的中華,是的,是的!

D:這是咱們的中國

15.在郭沫若《爐中煤》中,作者讓爐中煤來訴說衷情,這里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A:比喻

B:借代

C:擬人

D:擬物

16.《季氏將伐顓臾》所體現(xiàn)出的孔子的政治主張是

A:治國以法、為政以德

B:無為而治、順其自然

C:隆禮重法、為政以德

D:治國以禮、為政以德

17.《選擇及安排》選自朱光潛的論文集

A:《悲劇心理學(xué)》

D:擬人

23.“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的修辭是

A:夸張、比喻、用典

B:夸張、比喻、對偶

C:對偶、比喻、擬人

D:用典、比喻、對偶

24.屠格涅夫的《門檻》所贊頌的革命者的主要品質(zhì)是

A:對革命事業(yè)的無比熱愛

B:對革命事業(yè)的獻身精神

C:對革命理想的熱烈追求

D:對革命前途的堅定信心

“三美”的主張是

A:色彩美、意境深、意象新

B:格律美、音韻美、語言美

C:音樂美、繪畫美、形式美

D:思想美、形式美、節(jié)奏美

26.《風(fēng)波》開頭所描繪的“田家樂”景象的主要意義在于

A:暴露農(nóng)民的愚昧落后

B:嘲諷文人的不合時宜

C:襯托后文的風(fēng)波動感

D:啟示人們不要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

27.《風(fēng)波》中描寫七斤:“他心里但覺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計畫,

但總是非常模糊,貫穿不得”。這種人物描寫方法是

A:肖像描寫

B:語言描寫

C:細(xì)節(jié)描寫

D:心理描寫

28.《寶玉挨打》中描寫探傷時,“手里托著一丸藥走進來”,說道:“早聽人一句話,也

不至有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著心里也一”這個人物是

A:黛玉

B:寶釵

C:王熙風(fēng)

D:襲人

29.《風(fēng)波》中下列典型細(xì)節(jié),屬于刻畫七斤形象的是

A:知道張大帥是張翼德的后代

B:知道什么地方的閨女生了個夜叉之類

C:遇事一句口頭禪:“一代不如一代”

D:夏天吃飯不點燈

30.蘇軾《前赤壁賦》主要描寫的景物是

A:清風(fēng)、明月、江水

B:明月、山川、湖泊

C:江水、孤舟、晚霞

D:小島、孤舟、清風(fēng)

31.《陳情表》寫作的朝代是

A:西漢

B:東漢

C:西晉

D:東晉

32.《談時間》的文體是議論性

A:筆記

B:隨筆

C:消息

D:辭賦

33.李斯的《諫逐客書》選自

A:《左傳》

B:《史記》

C:《戰(zhàn)國策》

D:《國語》

“多行不義必自斃”出自

A:《論語》

B:《孟子》

C:《左傳》

D:《戰(zhàn)國策》

35.“知識就是力量”這句名言出自

A:富蘭克林

B:培根

C:拉封丹

D:伏爾泰

A:王安石

B:歐陽修

C:蘇軾

D:梅堯臣

37.《種樹郭橐駝傳》的作者是

A:柳宗元

B:韓愈

C*劉禹錫

I):李賀

38.《張中丞傳后敘》的作者是

A:柳宗兀

B:韓愈

C:司馬遷

D:歐陽修

39.下列文章中,屬于奏章的是

A:《五代史伶官傳序》

B:《答司馬諫議書》

C:《諫逐客書》

D:《報劉一仗書》

A:司馬遷

B:韓愈

C:柳宗兀

I):歐陽修

41.歐陽修的《五代史伶官傳序》是一篇

A:史論

B:奏疏

C:小說

D:辭賦

42.《鄭伯克段于鄢》選臼

A:《國語》

B:《史記》

C:《戰(zhàn)國策》

D:《左傳》

43.《禮記》是一部

A:法家著作

B:道家著作

C:墨家著作

D:儒家著作

A:《莊子》

B:《論語》

C:《孟子》

D:《韓非子》

45.李密的《陳情表》是一篇

A:書信

B:小說

C:詞賦

D:奏疏

A:及小旦琪官交往

B:淫辱母婢金釧

C:賈環(huán)的撥弄是非

I):背離封建禮教

47.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詞中最能體現(xiàn)"兼懷子由”的詞句是

A: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B: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C: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48.下列詞句中,運用了比喻手法的是

A:遙岑遠(yuǎn)目

B:獻愁供恨

C:玉簪螺髻

D:求田問舍

49.柳永《八聲甘州》中“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的修辭是

A:比喻

B:擬人

C:夸張

D:借代

50.魯迅小說《風(fēng)波》在總體上采用了

A:比興手法

B:鋪陳手法

C:白描手法

D:對比手法

51.蘇軾《前赤壁賦》中“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蔑婦”的修辭手法是

A:比喻、對偶

B:排比、比喻

C:對偶、擬人

D:擬人、對比

52,下列詞句中,表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是

A: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

B: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C:可惜流年,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

D: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提英雄淚

53.《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上片中具有轉(zhuǎn)折作用的一句是

A:把酒問青天

B:今昔是何年

C:高處不勝寒

D:起舞弄清影

54.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兒時有)》一詞中富有哲理的詞句是

A: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B: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II缺

C: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55.《米龍老爹》在敘述人稱上的特點是

A:第一人稱及第二人稱交替

B:第一人稱及第三人稱交替

C:第一人稱及第三人稱交替

D:自始至終運用第三人稱

56.蘇軾《前赤壁賦》中“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所采用的手法有

A:比喻、對偶

B:對比、比喻

C:對偶、對比

D:擬人、對比

57.馬致遠(yuǎn)《天凈沙?秋思》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的修辭手

法是

A:比喻

B:排比

C:鼎足對

D:擬人

58.在《風(fēng)波》中,趙七爺將自己頭上的辮子盤上、放下、又盤上,這一典型細(xì)節(jié)描寫所表

現(xiàn)的趙七爺?shù)男愿裉卣魇?/p>

A:不學(xué)無術(shù)

B:裝腔作勢

C:愚昧無知

D:夢想復(fù)辟

59.《死水》的作者是

A:郭沫若

B:聞一多

C:冰心

D:戴望舒

60.“嘔出一顆心來,一在我心里!”一句出自

A:《爐中煤》

B:《發(fā)現(xiàn)》

C:《我愛這土地》

D:《再別康橋》

6L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遙岑遠(yuǎn)目”之后,緊接著所寫的是

A:落日樓頭,斷鴻聲里

B: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

C: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

D: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62.《麥琪的禮物》中的兩個主人公是

A:米龍老爹和法朗索阿??

B:姚納和姚尼奇

C:杰姆和德拉??

D:示巴女皇和所羅門王

63.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兒時有)》是一首

A:悼亡詞

B:中秋詞

C:端午詞

D:愛情詞

64.歷史劇《屈原》的作者是

A:郭沫若

B:茅盾

C:聞一多

D:老舍

A:《駱駝祥子》

B:《茶館》

C:《龍須溝》

D:《月牙兒》

66.《米龍老爹》的故事背景是

A:1848年革命

B:1870年普法戰(zhàn)爭

C: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D: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A:《猛虎集》

B:《北方》

C:《死水》

D:《女神》

68.《米龍老爹》中的米龍老爹的身份是

A:法國軍人

B:普魯士士兵

C:法國農(nóng)民

D:法國市民

69.柳永《八聲甘州》中表達(dá)事業(yè)無成,時光流逝的詞句是

A: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B: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C:不忍登高臨遠(yuǎn),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

D:想佳人妝樓蹶望,誤兒回,天際識歸舟

A:創(chuàng)造社

B:新月社

C:文學(xué)研究會

D:語絲社

71.從李清照《聲聲慢》詞中“將息”、“怎生”、“次第”、“了得”等詞語看來,這首

詞語言上的一個特點是

A:采用典故???

B:采用口語

C:用經(jīng)史語??

D:化用前人詩詞成句

72.屠格涅夫的《門檻》中的“門檻”象征

A:革命征途的艱難險阻

B:囚禁革命者的監(jiān)獄

C:革命者的秘密組織

D:敵人設(shè)下的陷阱

73.辛棄疾《水龍吟》下片所用的主要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是

A:比喻

B:象征

C:夸張

1):用典

74.馬致遠(yuǎn)《天津沙?秋思》所描繪的秋日黃昏行旅圖的中心畫面是

A:枯藤老樹昏鴉

B:小橋流水人家

C:古道西風(fēng)瘦馬

D:夕陽西下

75.《麥琪的禮物》采用虛實雙線并行的結(jié)構(gòu),其主要作用是

A:制造懸念

B:避免重復(fù)

C:強化矛盾

D:留有余地

76.辛棄疾《水龍吟》中運用典故表達(dá)壯志未酬、時光虛度的感傷之情的是

A:休說第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

B:求田間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

C:可惜流年,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

D: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提英雄淚

77.《爐中煤》所運用的擬人化手法體現(xiàn)在

A:將五四以后的祖國稱作年青的女郎

B:讓爐中煤來傾訴對年青女郎的熱愛

C:作者用爐中煤來作自己的化身

D:用爐中煤的燃燒來暗示愛國激情

78.“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一語出自

A:《諫逐客書》

B:《六國論》

C:《答司馬諫議書》

D:《論氣節(jié)》

79.使《寡人之于國也》一文展開論述的問題是

A:五十步笑百步

B:為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

C:如何養(yǎng)生喪死無憾

D:如何以德治國和如何使民加多

80.《燈下漫筆》一文主要抨擊的是

A:中國“固有的精神文明”

B:帝國主義

C:資本主義

D:中國的奴隸制度

81.李密的《陳情表》所要陳述的情是

A:忠君之情

B:孝親之情

C:手足之情

I):夫妻之情

82.在《燈下漫筆》一文中,魯迅認(rèn)為青年的使命是

A:崇奉國粹

B:贊頌固有精神文明

C:熱心復(fù)古

D:創(chuàng)造第三樣時代

83.“禍起蕭墻”一語出自

A:《論語》

B:《孟子》

C:《左傳》

D:《戰(zhàn)國策》

A:儒家學(xué)派

B:道家學(xué)派

C:法家學(xué)派

D:名家學(xué)派

85.《燈下漫筆》是一篇

A:散文

B:文藝性論文

C:小說

D:報告文學(xué)

86.《戰(zhàn)國策》的整理編訂者是

A:劉向

B:左丘明

C:司馬遷

D:戰(zhàn)國史官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贊美

A:《論語》

B:《春秋》

C:《左傳》

D:《史記》

A:孔子和孟子

B:莊子和老子

C:荀子和韓非子

D:孔子和老子

A:小說家

B:詩人

C:政論家

D:散文家

90.馬致遠(yuǎn)的《天凈沙?秋思》抒寫羈旅之情的方法主要是

A:直抒胸臆

B:借景抒情

C:寓情于事

D:寓情于理

91.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詞中表現(xiàn)作者出世歸隱的詞句是

A: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B: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C: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限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92.《爐中煤》的作者假借“我”向年青的女郎傾訴愛情來寄托自己的愛國激情,這種表現(xiàn)

方法是

A:托物言志

B:側(cè)面烘托

C:象征暗示

D:對比反襯

93.《再別康橋》是一首

A:詠物詩

B:政治抒情詩

C:借景抒發(fā)個人情懷的抒情詩

D:山水詩

94.《答司馬諫議書》的總體行文風(fēng)格是

A:慷慨激昂

B:平易質(zhì)樸

C:含蓄委婉

I):剛?cè)嵯酀?/p>

95.下列孟子《寡人之于國也》的文句中,最能體現(xiàn)其主旨的是

A:寡人之民不加多

B:五十步笑百步

C:申之以孝悌之義

D: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96.魯迅指出: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一治一亂”的歷史是

A:咱們向來就是很好的

B: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

C:漢族文化發(fā)達(dá)的時代

D:“古已有之”的時代

97.《談時間》主要論述

A:時間的作用

B:要挽住時光的流逝

C:如何打發(fā)我們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時間

I):時間的珍貴

二.閱讀分析(26題計40小題)

(一)閱讀《爐中煤》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第1、2、3題

啊,我年青的女郎!

莪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棟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總得重見天光。

請回答:

1.“年青的女郎”的喻義是什么?

2.說出“我”的雙重身份。

3.“重見天光”有哪些寓意?

(二)閱讀《風(fēng)波》中的一段話,然后回答第4、5、6題:

七斤將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門檻上吸煙;但非常憂愁,忘卻了吸煙,象牙嘴六尺多長

湘妃竹煙管的白銅斗里的火光,漸漸發(fā)黑了。他心里但覺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

方法,想些計畫,但總是非常模糊,貫穿不得:“辮子呢辮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

皇帝坐龍庭。破的碗須得上城去釘好。誰能抵擋他?書上一條一條寫著……”

請回答:

4.七斤為什么憂愁?

5.通過這一段描寫可以看出七斤怎樣的性格特征?

6.作者主要是通過什么描寫方法來刻畫七斤形象的?

(三)閱讀《季氏將伐顓臾》中一段文字,將“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譯成現(xiàn)代漢語,并說明孔子用這兩句話作為論據(jù)的性質(zhì),所表達(dá)的觀點,所運用的論證方

法。

孔子日:“求!周任有言日:'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

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⒍党鲇谘?,龜玉毀于梗中,是誰之過及?”

7.

(四)閱讀《燈下漫筆》作品片斷,回答這段話揭示了舊中國社會怎樣的社會本質(zhì)?

……我們在目前,還可以親見各式各樣的筵宴,有燒烤,有翅席,有便飯,有西餐。但

茅檐下也有淡飯,路傍也有殘羹,野上也有餓草;有吃燒烤的身價不資的闊人,也有餓得

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見《現(xiàn)代評論》二十一期)。所謂中國的文明者,其實不過是安

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謂中國者,其實不過是安排這人肉的筵宴的廚房。不知道

而贊頌者是可恕的,否則,此輩當(dāng)?shù)糜肋h(yuǎn)的詛咒!

這人肉的筵宴現(xiàn)在還排著,有許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

毀壞這廚房,則是現(xiàn)在的青年的使命!

8.

(五)閱讀《論學(xué)問》中的片段,回答問題:這幾種讀書方法主要針對什么問題?

有些書可供一嘗,有些書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幾部書則應(yīng)當(dāng)咀嚼消化;這就是說,有些

書只要讀讀他們的一部分就夠了,有些書可以全讀,但是不必過于細(xì)心地讀;還有不多的

幾部書則應(yīng)當(dāng)全讀,勤讀,而且用心地讀。有些書也可以請代表去讀,并且由別人替我作

出摘要來;但是這種辦法只適于次要的議論和次要的書籍……

9.

(六)閱讀《論快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作者是從什么角度論證這一論點的?

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的,盡管快樂的原因是肉體上的物質(zhì)刺激。小孩子初生了下

來,吃飽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雖然它身體感覺舒服。緣故是小孩子時

的精神和肉體還沒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狀態(tài)。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

你覺得快活,并非全因為澡洗得干凈,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

掛礙,輕松的靈魂可以專注肉體的感覺,來欣賞,來審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將離別

時的宴席,隨它怎樣烹調(diào)得好,吃來只是土氣息,泥滋味。那時刻的靈魂,彷佛害病的眼

怕見陽光,撕去皮的傷口怕接觸空氣,雖然空氣和陽光都是好東西。

10.

(七)閱讀蘇軾《前赤壁賦》中描寫簫聲的一段,然后回答第11、12、13題

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蔑婦c

請回答:

11.作者是從哪三個角度描寫簫聲的?

12.這段文字采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

13.這段文字表達(dá)了作者思想感情中的哪個方面?

(八)閱讀李清照《聲聲慢》,回答下列問題,然后回答第14、15、16題: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

他、晚來風(fēng)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

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者次第,怎一個、

愁字了得!

請回答.

14.這首椅抒發(fā)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5.該詞語言上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16.該詞描寫了哪幾種殘秋景物來抒發(fā)愁情?

(九)閱讀《陳情表》中的一段文字,文中有哪些沿用至今的成語?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事偽朝,歷

職郎署,本圖宦達(dá),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

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

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yuǎn)。臣密今年四十

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

養(yǎng)!

17.

(十)閱讀《論學(xué)問》中的片段,回答問題:這段文字主要闡明了什么問題?

在學(xué)問上費時過多是偷懶;把學(xué)問過于用做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xué)問上的規(guī)則而斷事是

書生的怪癖。學(xué)問鍛煉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經(jīng)驗的鍛煉;蓋人的天賦有如野生的花草,他

們需要學(xué)問的修剪;而學(xué)問的本身,若不受經(jīng)驗的限制,則其所指示的未免過于籠統(tǒng)。多

詐的人渺視學(xué)問,愚魯?shù)娜肆w慕學(xué)問,聰明的人運用學(xué)問:因為學(xué)問的本身并不教人如何

用它們;這種運用之道乃是學(xué)問以外,學(xué)問以上的一種智能,是由觀察體會才能得到的。

不要為了辯駁而讀書,也不要為了信仰及盲從;也不要為了言談及議論;要以能權(quán)衡輕重、

審察事理為目的。

18.

(十一)閱讀《大同》中的這一段文字,分析概括這段文字中所言小康社會的主要特點。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

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jì);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shè)制度,以立田

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jǐn)于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致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19.

(十二)閱讀《選擇及安排》中的這一段文字,回答:作者是用什么道理和方式來闡明觀

點的?

善將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精兵一人可以抵得許多人用,疲癖殘疾和沒有訓(xùn)練、

沒有紀(jì)律的兵愈多愈不易調(diào)動,反而成為累贅或障礙。一篇文章中每一個意思或字句就是

一個兵,你在調(diào)用之前,須加一番檢閱,不能作戰(zhàn)的,須一律淘汰,只留下精銳,讓他們

各站各的崗位,各發(fā)揮各的效能。排定崗就是擺陣勢,在文章上叫做“布局”。調(diào)兵布陣時,

步、騎、炮、工、輜須有聯(lián)絡(luò)照顧,將、校、尉、士、卒須按部就班,全戰(zhàn)線的中堅及側(cè)

翼,前鋒及后備,必須有條不紊。雖是精銳,如果擺布不周密,紀(jì)律不嚴(yán)明,那也就成為

烏合之眾,打不來勝仗。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種陣勢,每一段就是一個隊伍,擺在最得力

的地位才可以發(fā)揮最大的效用C

20.

(十三)閱讀《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一段文字,解釋這段文字中加下劃線字的含義。

《書》日:“滿招損,謙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

盛也,莖天下之豪杰莫能及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

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憐人也哉!

21.舉:莫:

(十四)閱讀《秋水》中的這一段文字,將這段文字中的“不似梯米之在木倉乎”譯成現(xiàn)

代漢語。

吾在于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

之間也,不似磐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梆米之在太倉乎?號物之?dāng)?shù)謂之萬,

人處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

在于馬體乎?

22.

(十五)閱讀《諫逐客書》中的一段文字,這段話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效果如何?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土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

擇細(xì)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zé)o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

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

之土,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23.

(十六)閱讀《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一段文字,這段文字在論據(jù)上有何特點?

《書》日:“滿招損,謙受益?!睉n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

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及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

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憐人也哉!

24.

(十七)閱讀《大同》中的一段文字,將這段文字中的幾句話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及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

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

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

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25.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26.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27.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十八)閱讀《論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將這段文字中的“彼以堅苦忍耐之力,冒

其逆而突過之”一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夫茍其挫而不退矣,則小逆之后,必有小順。大逆之后,必有大順。盤根錯節(jié)之既經(jīng),

而隨有應(yīng)刃而解之一日。旁觀者徒艷羨其功之成,以為是殆幸運兒,而天有以寵彼也,又

以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訴知所謂蹇焉、幸焉者,皆彼及我之相同,而其能

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及否,即彼成我敗所由判也。更譬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

里之地者,其間風(fēng)潮之或順或逆,常相參伍。彼以堅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過之,而后

得從容以進度其順。我則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終不

可達(dá)也。

28.

(十九)閱讀《季氏將伐顓臾》中一段文字,將“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更,而在蕭墻之

內(nèi)也。”譯成現(xiàn)代漢語,并說明孔子這句話所表達(dá)的觀點。

冉有日:“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日:“求!君子疾

夫舍日‘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今由及求也相夫子,遠(yuǎn)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

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J

29.

(二十)閱讀《談時間》中的這一段文字,回答:這段文字中作者提醒大家思考的問題是

什么?

所以有人寧可循跡山林,享受那清風(fēng)明月,“侶魚蝦而友鹿鹿”,過那高蹈隱逸的生活。

詩人濟慈寧愿長時間地守著一株花,看那花苞徐徐展瓣,以為那是人間至樂。嵇康在大樹

底下?lián)P錘打鐵,“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劉伶“止則操卮執(zhí)蒯,動則挈橘提壺”,一生中無

思無慮其樂陶陶。這又是一種頗不尋常的方式。最徹底的超然的例子是《傳燈錄》所記載

的“南泉和尚問陸亙?nèi)眨?大夫十二時中作么生?'陸云:'寸絲不掛!'”寸絲不掛即是了

無掛礙之謂,“原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這境界高超極了,可以說是“以天地為一朝,

萬期為須臾”,根本不發(fā)生什么時間問題。

人,誠如波斯詩人莪漠伽耶瑪所說,來不知從何處來,去不知向何處去,來時并非本

愿,去時亦未征得同意,胡里胡涂地在世間逗留一段時間。在此期間內(nèi),我們是以心為形

役呢?還是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呢?還是參究生死直超三界呢?這大主意需要自己拿。

30.

(二十一)閱讀柳永《八聲甘州》下片,回答第31、32、33題

不忍登高臨遠(yuǎn),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俺留?想佳人妝樓^望,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請回答:

31.下片抒情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32.“嘆年來蹤跡,何事苦俺留”包蘊著怎樣的情感內(nèi)容?

33.體現(xiàn)委婉曲折抒情筆法的典型詞句是哪幾句?為什么?

(二十二)閱讀李清照《聲聲慢》,回答第34、35、36題: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

他、晚來風(fēng)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

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

愁字了得!

請回答:

34.開頭七組疊字表達(dá)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35.“雁過也,正傷心”抒發(fā)的哪兩件傷心事?

36.“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抒發(fā)了詞人什么感情?

(二十三)閱讀《大同》中的一段文字,挑出這段文字的排比句,并分析其效果。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及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

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

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

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37.

(二十四)閱讀《諫逐客書》中的這一段文字,這段文字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人者人眾,兵強則土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人;河海不

擇細(xì)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zé)o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

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yè)諸侯,使天下

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38.

(二十五)閱讀《季氏將伐顓臾》中一段文字,將“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

貧而患不安”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冉有日:“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笨鬃尤眨骸扒螅【蛹?/p>

夫舍日‘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