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期末真題匯編14古詩歌鑒賞(含答案)—八年級語文下冊(統(tǒng)編版)2024-2025學年八年級語文下冊(統(tǒng)編版)
期末真題匯編14古詩歌鑒賞
一、詩歌鑒賞
1.(2024八下·渭源期末)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題目。
賣炭翁
【唐】白居易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賣花翁
【唐】吳融
和煙和露一叢花,擔入宮城許史家①。
惆悵東風無處說,不教閑地著②春華。
【注釋】①許史家:借指豪門世家。②著:顯示。
賞析上面兩首詩,完成對話。
小文:我發(fā)現(xiàn)詩人在刻畫人物形象時,常常妙用動詞?!顿u炭翁》中,詩人用“把"
”“牽"等動詞傳神地刻畫了統(tǒng)治者巧取豪奪的行徑。
小逸:是的,統(tǒng)治者手里拿著文書,嘴里卻說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可見其蠻橫無理。
小文:《賣花翁》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中的富貴人家也有如此行徑,是通過“
”一詞顯露出來的。
小逸:這兩首詩以小見大,詩人都從底層百姓的角度切入,表達的情感也是相同的。
小文:對,這兩首詩都表達了_________和___的思想感情。
(2024八下·禮縣期末)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石壕吏
唐·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2.下面對《石壕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敘事詩,其主體部分是老婦的“致詞”,其中詩的前四句寫了“致詞”的由來,同時還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
B.兩個“一何”,加重了感彩,有力地渲染出官吏如狼似虎,叫囂隳突的蠻橫氣勢,并為老婦下面的訴說渲染出悲憤的氣氛。
C.“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中的“急"表明戰(zhàn)事緊急,突出了老婦積極應征,主動為戰(zhàn)爭出力的愛國之情。
D.“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中詩人用單獨和老翁告別的場景暗示老婦已經(jīng)被捉走,表達了對飽受戰(zhàn)爭苦難的百姓的深切同情。
3.這首詩揭露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024八下·競秀期末)古代詩歌閱讀
寒硤①
杜甫
行邁②日悄悄,山谷勢多端③。云門轉絕岸④,積阻⑤霾天寒。
寒硤不可度,我實衣裳單。況當仲冬交,溯沿增波瀾。
野人⑥尋煙⑦語,行子⑧傍水餐。此生免荷殳⑩,未敢辭路難。
【注釋】①寒硤(xiá):地名,在今甘肅西和縣城北四十里。②行邁:遠行。③多端:變化多樣。④云門:指峽口。絕岸:陡峭的崖岸。⑤積阻:重巒疊嶂。⑥野人:山野之人。⑦尋煙:尋找做飯的煙火。⑧行子:杜甫自稱。⑨荷殳:表示從軍。殳,古代兵器。
4.詩中畫線句寫出了峽谷怎樣的特點?
5.請結合詩句“此生免荷殳,未敢辭路難"的意思,說說你對杜甫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精神的理解。
(2024八下·橋西期末)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甲】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乙】
采桑女
彥謙①
春風吹蠶細如蟻,桑芽才努青鴉嘴。
侵晨采桑誰家女,手挽長條淚如雨。
去歲初眠當此時,今歲春寒葉放遲。
愁聽門外催里胥,官家二月②收新絲。
【注釋】①彥謙:唐末詩人。②二月:朝廷財政入不敷出,統(tǒng)治者就加緊掠奪,把征收夏稅的時間提前到陰歷二月。
6.對兩首詩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石壕吏》是一首敘事詩,沒有直接議論抒情,而是將其蘊含在情節(jié)的敘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寫中。
B.《采桑女》首聯(lián)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蠶之細小,桑芽之嫩的特點。
C.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對現(xiàn)實的不滿,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D.兩首詩都運用了生動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使人物形象感人至深。
7.有同學認為【甲】詩中畫線句“吏呼一何怒”與“婦啼一何苦"可以互換位置。請談談你的看法。
(2024八下·月湖期末)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各題。
送柴侍御①
唐·王昌齡
沅水通波②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③。
【注】①這首詩是詩人被貶到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期間所作。友人柴侍御將要從龍標前往武岡,詩人寫下這首詩為他送行。②通波:四處水路相通。③兩鄉(xiāng):作者與柴侍御分處的兩地。
8.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流水”與“通波"兩詞顯得江河相連,道無險阻。
B.“不覺”一句用樂觀的語言表達詩人對離別的淡漠。
C.首句點明友人去處,“接"字給人兩地相鄰之感。
D.“同”字指與友人風雨同行,明月共睹,間接抒情。
9.“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與“天涯若比鄰”有異曲同工之妙,試談談你的理解。
10.(2024八下·隴西期末)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題目。
【甲】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乙】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①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②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注釋】①渚:水中的小洲。②百年:這里借指晚年。
賞析上面兩首詩,完成對話。
小文:“沉郁頓挫"是杜甫詩歌的主要風格特征。沉郁,指其感情的悲慨壯大深厚;頓挫,指其感情的表達波瀾起伏、反復低回。他的詩有一種深沉的憂思,無論是寫民生疾苦、懷友思鄉(xiāng),還是寫自己的窮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闊大的。他的詩,蘊含著一種厚積的感情力量,這種力量每欲噴薄而出時,他的仁者之心、儒家涵養(yǎng)所形成的中和處世的心態(tài),便把這噴薄欲出的悲愴抑制住了,使它變得緩慢、深沉,變得低回起伏。
小逸:是的,【甲】詩就是一首這樣的詩歌。詩人通過描述____________,抒發(fā)了自己內心的感慨,體現(xiàn)了詩人
的崇高思想境界。前三段的層層鋪敘,為最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此抑揚曲折的情緒變換,充分體現(xiàn)了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
小文:嗯,【乙】詩也是一首這樣的詩。前四句寫景,述登高見聞,緊扣
(季節(jié))的季節(jié)特色,描繪了江邊空曠寂寥的景致。首聯(lián)為局部近景,頷聯(lián)為整體遠景。后四句
,寫登高所感,圍繞詩人自己的身世遭遇,抒發(fā)了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xiāng)的悲哀之情。
小逸:的確,這兩首詩都以其獨特的沉郁頓挫風格和宏大的意境,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4八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期末)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1.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聯(lián)想到安史之亂以來的萬方多難而寫下的歌行體古詩。
B.“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描寫大雨將至前的景色,渲染了暗淡愁慘的壓抑氛圍,烘托了詩人的愁苦心境。
C.“嬌兒惡臥踏里裂”一句表現(xiàn)出詩人的窘迫處境,以及對孩子在此處境下還這么嬌氣頑皮的無奈。
D.全詩先敘述個人遭際,結尾處借助議論抒情升華,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12.杜甫一向關心人民疾苦,他的詩素有“詩史"之稱,但為什么這首詩中他卻一反常態(tài),只寫自己的個人遭遇?請結合詩句談談你的理解。
(2024八下·淮陰期末)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列各題。
題榴花①
唐韓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
【注】:此詩是題于張十一旅舍的。張十一是作者的一位好朋友,作者作此詩時張十一和他都被貶謫,詩人有感而作此詩。絳(jiàng):大紅色。絳英:這里指落地的石榴花花瓣。
13.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的畫面。
14.結合全詩,說說“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024八下·承德期末)閱讀下列兩首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乙]峽口送友人
唐·王勃___唐·司空曙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峽口花飛欲盡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天涯去住①淚沾巾。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來時萬里同為客,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今日翻成送故人。
①去?。褐缸叩娜撕土舻娜?。
15.乙詩首句交代了送別的
和___。
16.兩首詩都是送別詩,但表達的情感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
(2024八下·普洱期末)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問題。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17.下列對這首詩理解有誤的一項是____。
A.首聯(lián)交代了游蹤,從大處落筆,勾畫出了西湖早春的輪廓。
B.全詩運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加以描繪,形象鮮活,富有畫面感。
C.這首詩從西湖初春寫起至暮春綠楊濃蔭景色結束。
D.“行不足”,說明詩人余興未盡,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
18.北宋晏殊《浣溪沙》中“似曾相識燕歸來"的“燕”與本詩中“誰家新燕啄春泥"的“燕”在情感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2024八下·納溪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岳州晚景
【唐】張籍
晚景寒鴉集,秋聲旅雁歸。
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飛。
洲白蘆花吐,園紅柿葉稀。
長沙卑濕地,九月未成衣①。
【注】①九月未成衣:反用《詩經(jīng)》“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意,意思是天冷卻沒有加衣服。
19.請從動中有靜的角度賞析“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飛”。
20.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和本詩首聯(lián)“晚景寒鴉集,秋聲旅雁歸”均寫到“鴉”,試著結合兩首詩,分析“鴉”這一意象在這兩首詩中寄托的情感。
(2024八下·賓陽期末)古代詩歌閱讀。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21.下列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____。
A.這是一首歌行體古詩,韻腳變換,散句與長短句錯落,體現(xiàn)了“歌"和“行”的特點。
B.面對“群童抱茅”,詩人無奈“嘆息”中充滿對頑劣不堪,漠視他人疾苦的兒童的譴責。
C.“布衾似鐵"和“雨腳如麻”運用比喻修辭,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詩人生活的困苦凄涼。
D.最后一節(jié)借助議論和抒情升華,體現(xiàn)出作者飽覽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
22.詩歌的第一節(jié)對秋風的描寫很精彩,請結合具體的詞語作簡要分析。
(2024八下·泗水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小題。
白雪樓
李攀龍①
伏枕空林積雨開,旋因起色一登臺。
大清河抱孤城轉,長白山②邀返照回。
無那嵇生成懶慢③,可知陶令賦歸來。
何人定解浮云意,片影瓢搖落酒杯。
【注】①李攀龍(1514~1570):明代著名文學家,“后七子"之首,“白雪樓”系其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隱居時所筑別業(yè),取“陽春白雪"之意以名。②長白山:地處山東鄒平南,章丘與淄博市之間,因山中常年云氣繚繞而得名。③懶慢:懶惰散漫,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又縱逸來久,情意做散,簡與禮相背,懶與慢相成?!?/p>
2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詩人伏枕四望,林間一片細雨空蒙,頓覺精神大作,于是決定登臺覽勝,不僅交代了寫作的相關背景,也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
B.頷聯(lián)煉字精妙,“抱"與“邀”運用擬人手法,展現(xiàn)了眼前山水相依、日影返照的美麗風光,語言靈動傳神,畫面富有生氣。
C.頸聯(lián)詩人以魏晉名士嵇康、陶淵明作比,點出自己與他們二人有著完全相同的精神氣質和人生選擇,委婉表達了其獨特的志趣和追求。
D.本詩選取“空林"浮云”“大清河"長白山”極具畫面感的意象,營造出一種凄涼、空曠的意境,引發(fā)了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
24.清代學者錢謙益《虞山詩約序》云:“古之為詩者,必有深情蓄積于內。"你覺得本詩蓄積著哪些“深情”?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2024八下·南充期末)閱讀下面古詩,回答問題。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乙】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25.下列對詩歌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甲】【乙】兩詩都是五言律詩,【甲】詩作者是被稱為初唐四杰的王勃,【乙】詩作者是被稱為詩仙的李白。
B.【甲】【乙】兩詩的首聯(lián)所描繪的景象意境各異,【甲】詩輕快明麗,【乙】詩則雄渾壯闊。
C.【甲】詩頷聯(lián)寫離情別意,重在點出相同之處,即同為宦游人。
D.【乙】詩尾聯(lián)融情于景,把詩人的情感融入到揮別的動作和馬兒鳴叫的場景中。
26.請你說說【甲】【乙】兩詩情感態(tài)度的異同。
(2024八下·南丹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①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②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③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27.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以描述開篇,用寫實手法,且句句押韻,給人一種急促的壓迫感,有身臨其境之妙。
B.第②段寫群童抱茅而去,詩人空自嘆息?!昂舨坏?自嘆息”突出詩人的憤懣和無奈。
C.第③段寫“屋漏偏逢連夜雨”,情感轉向悲凄愁苦,因為國家太平而詩人卻遭遇坎坷不幸。
D.第④段以“嗚呼”引出感慨,既有對理想難以實現(xiàn)的感慨,也有一種動人心魄的悲壯。
28.這首詩對惡劣天氣和生活環(huán)境的描寫尤為精彩,請結合具體例子進行賞析。
(2024八下·浮梁期末)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問題。
臨江仙夜歸臨皋
(作者: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①?
夜闌②風靜毅紋③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①營營:形容奔走鉆營,追逐名利。②夜闌:夜盡。③毅(hú)紋:比喻水波微細。
29.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片首句點明了詞人夜飲的地點和醉酒的程度,“仿佛"一詞刻畫出了詞人醉眼朦朧的情態(tài)。
B.“夜闌風靜裂紋平”以景寓情,一語雙關,寫自然景象,也寫詞人對安寧平靜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C.“江海寄余生"形容人海茫茫,家書珍貴,反映詞人久候親人音訊而不得的急切而失落的心情。
D.詞人雖然不滿世俗,向往自由,但是不愿做個“閑人”,他有屢遭挫折而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30.詞的上片運用了“以動襯靜"的寫法,請加以說明。
(2024八下·內江期末)閱讀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回答問題。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31.詩人以洞庭湖為發(fā)端,以“___”一句為喻,巧妙過渡,婉轉含蓄地表達了自己_________的心愿。
32.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波撼岳陽城"的表達效果。
(2024八下·沅江期末)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甲】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飛泉噴雨珠,春風窈窕綠蘼蕪。
山田水滿秧針出,一路斜陽聽鷓鴣。
【乙】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33.【甲】詩“
”一詞將春風擬人化,寫出了春風的柔美動人;【乙】詩首句用一個“
"字點明深秋季節(jié)。
34.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兩首詩歌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
35.(2024八下·東莞期末)學《關雎》這首詩時,小程提出了疑問:這是一首愛情詩,為何開頭以“雎鳩”開頭?請你根據(jù)詩歌內容和下面的知識卡片幫他解答。
知識卡片雎鳩,一種水鳥,巢穴一般都筑在樹洞里,已經(jīng)結伴成定偶的雄鳥與雌鳥會如約聚首,雙雙出沒于江河湖泊中的沙洲嬉戲覓食“比”,就是比喻,是對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興”,就是起興,以引起所要歌詠的內容。比興手法是《詩經(jīng)》中的常用手法。
36.(2024八下·博羅期末)“浮云"是古詩詞中重要的文化意象,請結合李白的《送友人》及鏈接古詩文中的一條,探究“浮云”的文化意義。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鏈接材料】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②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
(2024八下·豐城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江城子①
[宋]秦觀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②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作③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注釋]①此為秦觀前期的暮春別恨之作。②韶華:青春年華,又指美好的春光。③便作:縱使。
37.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楊柳"飛絮”既表明秋景逝去,又表達了詞人憂愁悲傷之情。
B.“恨悠悠,幾時休"兩句照應了前文的“淚難收”“水空流"兩句。
C.“弄春柔”巧妙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化無情之柳為多情之物。
D.“韶華不為少年留"是因為少年既風華正茂,又多愁善感。
38.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的表達效果。
39.(2024八下·惠州期末)請你根據(jù)《蒹葭》的詩歌內容和下面的知識卡片,分析《蒹葭》重章疊句的作用。
知識卡片重章疊句是詩歌的一種常常見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復詠唱的一種表情達意的方法。這種手法具有回環(huán)反復的表達效果與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2024八下·富川期末)古代詩歌閱讀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姻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4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吏夜捉人"一句,渲染出緊張恐怖的氣氛。
B.老婦訴說三個兒子都去服役,兩個兒子戰(zhàn)死,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殘酷。
C.“老力雖衰,請從吏夜歸”表現(xiàn)了老婦為了挽救家庭,舍身應兵役的決心。
D.全詩主要表達了作者對官吏的批判之情。
41.詩中“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描寫了怎樣的場景?有何作用?
42.(2024八下·甘州期末)【甲】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節(jié)選)
杜甫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乙】
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亂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請根據(jù)詩詞內容完成對話。
李亮:兩篇作品中均描寫了“風雨”,但含義并不相同,【甲】詩中的“風雨"僅指自然界的氣象,而【乙】詞中的“風雨”還象征①___。
曉清:在兩篇作品中,“風雨"雖含義不盡相同,但是都起到了烘托的作用:【甲】詩中杜甫以“俄頃風定云墨色”“②___,③___"的“風雨”環(huán)境烘托詩人④
的胸襟和理想;【乙】詞中,陸游以“風吹雨打"的惡劣環(huán)境反襯梅花⑤
的品格。
43.(2024八下·赤坎期末)詩歌鑒賞題。
《賣炭翁》這首詩中,作者沒有說一個“慘”字,卻飽含悲慘的意味。作者除了運用細致的人物描寫之外,還用了對比手法刻畫賣炭翁的形象。請找出文中一處運用了對比手法的地方并作出分析。
(2024八下·曲靖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44.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望"字非目力所及,將送別地點與友人上任的地方“蜀川”聯(lián)系起來。
B.“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寫對友人的安慰,彼此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傷之情油然而生。
C.頸聯(lián)“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語言形象而凝練,飽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D.這首唐詩通過送別友人,表現(xiàn)了詩人寬闊的胸襟、真摯的情誼和對友人的深情慰勉。
45.本詩與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同為唐詩中送別之作的典范,請分析“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與“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2024八下·昭通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46.通讀全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點明送別地點,“輔"字形象寫出三秦大地輔衛(wèi)長安城的景象。
B.頷聯(lián)為寬慰之辭,“同是宦游人”表明處境相同,借此減輕與友人離別的傷感。
C.頸聯(lián)點明真摯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間的阻隔,消除孤獨與苦悶,飽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D.王勃,字子安,唐代詩人,著有《王子安集》;與楊炯、駱賓王、陳子昂合稱“初唐四杰"。
47.同是送別詩,本詩與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2024八下·張家口期末)古詩鑒賞。
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48.《卜算子·詠梅》一詞分上下兩闋,從內容上看,上闋寫梅花____________的處境,下闋寫梅花___的品質。
49.這首詞主要運用了哪種藝術手法?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品格?
(2024八下·橋西期末)閱讀下面的詩詞,完成題。
【甲】
石壕吏(節(jié)選)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乙】
杜陵叟(節(jié)選)
白居易
杜陵叟,杜陵居,歲種薄田一頃余。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征求考課。
50.朗誦《石壕吏》,你認為以下哪段音樂適合伴奏,請選擇并說明理由。
A二胡曲《江河水》風格:凄婉悲愴,如泣如訴
B新國樂《關山月》風格:大氣磅礴,豪邁悲壯
51.《杜陵叟》(節(jié)選)中反映官吏為了政績不管民生疾苦的社會現(xiàn)實。請說說【乙】詩(節(jié)選)與【甲】詩在表達的思想感情上有何共同之處。
(2024八下·新昌期末)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兩題。
【甲】四時田園雜興[宋]范成大新筑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①。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②響到明。[注釋]①霜晴:霜降前后的晴天。②連枷:用來擊打谷類,使殼剝落的農具?!疽摇刻锷醄宋]范成大呼喚攜鋤至,安排筑圃①忙。兒童眠落葉,烏雀噪斜陽。煙火村聲遠,林菁野氣香。樂哉今歲事,天末稻云黃。[注釋]①圃:打谷場。
52.請判斷【甲】【乙】兩詩中所繪場景發(fā)生的先后,并說明理由。
53.結合相關詩句,闡述【甲】【乙】兩詩在寫作內容、情感上的相同之處。
(2024八下·大理期末)閱讀下面古詩,完成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54.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用“望”字將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聯(lián)在一起,表達詩人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
B.頷聯(lián)中的“宦游人"指離別家鄉(xiāng)在外做官的人,詩人用兩人處境相同、情感一致來寬慰、勸勉友人。
C.頸聯(lián)用夸張、對偶的修辭手法寫離情別意,飽含深情而有富有哲理,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真摯情誼,體現(xiàn)出詩人樂觀豁達的胸襟。
D.在朗讀尾聯(lián)時,應該用低沉和哀傷的情感基調。
55.《禮記》中說:“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闭堈驹姾完懹巍队紊轿鞔濉分畜w現(xiàn)“至道"的經(jīng)典詩句,并將其中蘊含的“道”批注在相應的位置。
①詩句: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詩句:
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八下·衡陽期末)答張十一①
【唐】韓愈
山凈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
筼筜②競長纖纖筍,躑躅③閑開艷艷花。
未報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⑤送生涯。
吟君詩罷看雙鬢,斗⑥覺霜毛一半加。
【注釋】①張十一,即張署,公元803年與韓愈同為監(jiān)察御史,后一起被貶。張署到郴州曾有詩贈韓愈,韓愈寫此詩作答。②筼筜(yúndāng),竹名,生長于水邊。③躑躅:杜鵑花科,開紅黃色的花。④恩波:皇帝的恩澤。⑤炎瘴:南方濕熱致病的瘴氣。⑥斗:通“陡”,頓時。
56.下列對本詩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描繪出了一幅天高水凈,猿猴哀啼的景象。
B.頷聯(lián)中“纖纖”寫出了筼筜顏色清雅,“艷艷"寫出了躑躅姿態(tài)繁茂。
C.頸聯(lián)中“炎瘴送生涯”寫出了被貶后處境的艱難。
D.尾聯(lián)中“雙鬢"霜毛”描寫出了一位年事已高,鬢發(fā)變白的詩人形象。
57.本詩的情感含蓄而復雜,請結合詩歌進行分析。
(2024八下·嘉魚期末)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各題。
早秋山居
溫庭筠
山近覺寒早,草堂霜氣晴。
樹凋窗有日,池滿水無聲。
果落見猿過,葉干聞鹿行。
素琴機慮靜,空伴夜泉清。
58.這首詩描寫了“早秋山居"生活,從“覺寒早→
→
→夜泉清”中可看出時間的推移(用詩中詞語填空)。
59.頸聯(lián)以動襯靜,通過動景“果落"猿過”“鹿行"反襯山居之地的清幽寂靜。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中“,”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60.(2024八下·高要期末)請你根據(jù)下面的知識卡片說說陸游《卜算子詠梅》“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言外之意。
知識卡片明代的黃鳳池編輯的《梅蘭竹菊四譜》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梅、蘭、竹、菊”由此喻為花中四君子,廣被借用來表達自己的情懷及托物言志。君子指的是道德修養(yǎng)高的人。
(2024八下·八步期末)古代詩歌閱讀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61.下列對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中詩人描寫了自己飽經(jīng)離亂,困苦凄涼的生活,表達了要讓天下寒士得到安樂的愿望。
B.“倚仗自嘆息"不僅可以想像出詩人氣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窺視到詩人悲嘆群童抱草,屋破難修的無可奈何的心情。
C.布衾如鐵、屋漏床濕、雨腳如麻、長夜難眠,表現(xiàn)出詩人窮困苦痛的生活狀況。
D.本詩是一首歌行體的古詩。全詩先抒情,再敘事,后議論,描繪了秋風破屋,長夜沾濕的情景。
62.請對這首詩中劃橫線的句子進行簡要賞析。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2024八下·來賓期末)古代詩歌閱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63.下列對詩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著一“望”字,把目光移向遠方的巴蜀,總領了全詩內容。
B.頷聯(lián)以“宦游"的處境和感情來寬慰友人,讓他坦然面對離別。
C.尾聯(lián)點出“送”的主題,告誡好友不必兒女情長,流淚沾巾。
D.全詩意境開闊,一掃前人送別詩的凄愴之感和悲酸之氣。
64.詩的頸聯(lián)是歷代傳唱的名句,后人常借用這聯(lián)詩句表達哪些感情或哲理。
(2024八下·曾都期末)閱讀下面古詩。
桃夭
桃之天天,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天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天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注釋】①夭夭:花朵怒放,花盛美麗,生機勃勃的樣子。②之子:這位姑娘。于歸:姑娘出嫁。③宜:和順、親善。④蕡(fén):草木果實累累的樣子。⑤蓁(zhēn)蓁:樹葉繁密的樣子。
65.從畫線的地方可以看出《詩經(jīng)》在形根據(jù)詩歌的式上最突出的特點
,內容我判斷這首詩應該是屬于
(風、雅、頌)的部分。
66.《關雎》中用雎鳩鳥比興,表達對愛情和婚姻的追求,《兼葭》中用蒹葭比興,表達對伊人之可望而不求的惆悵,這首詩用
比興表達___。
(2024八下·荊門期末)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各題。
送友人歸閩
王轂
東南歸思切,把酒且留連。
再會知何處,相看共黯然。
猿啼梨嶺路,月白建溪船。
莫戀家鄉(xiāng)住,酬身在少年。
67.詩歌的頸聯(lián)運用了景物描寫,讓我們聯(lián)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景物描寫:“,。"
68.這是一首送別詩,情感表達真摯懇切。試分析,詩歌的尾聯(lián)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2024八下·棗陽期末)閱讀下面古詩,完成各題。
新制布裘①
白居易
桂②布白似雪,吳③綿軟于云。
布重綿且厚,為裘有馀④溫
朝擁坐至暮,夜覆眠達晨。
誰知嚴冬月,支體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撫裘起逡巡⑥。
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
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⑦。
穩(wěn)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
【注釋】①布裘:布制的棉衣。②桂:地名,今廣西一帶。③吳:地名,今蘇州一帶。④馀:同“余”。⑤中夕:半夜。⑥逡巡:遲疑徘徊,欲行又止。⑦垠:邊際。
69.由詩中的畫線句,你應該聯(lián)想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這一句:“___,___!"這兩句詩所表達的意旨是相近的。
70.后人評價“二詩為題各異,而命意則同,蓋皆仁人之音也”。也就是這兩首詩作者的境況不同,但立意和抒發(fā)的情感有相同之處,說說你的理解。
(2024八下·仙桃期末)古詩詞賞析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71.此詩描繪的畫面很豐富,如青山遠臥圖、白水繞城圖、、___等,構成高朗闊遠的意境。
72.此詩與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情感表達上有何相似之處?
(2024八下·黃岡期末)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各題。
【甲】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疽摇壳锏翘m山①寄張五②
盂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注】①蘭山:一作“萬山”,在湖北襄陽西北十里。②張五:一作“張子容”,隱居北山,作者的朋友。
73.【甲】【乙】兩詩都緊扣一個“望"字?!炯住吭娮髡哒驹诤吿魍?,前四句描寫了____________?!疽摇吭娮髡吲R秋登蘭山遠望,七至十句用樸素淡雅的語言描繪出___,創(chuàng)造出___的境界。
74.【甲】【乙】兩詩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結合兩首詩的最后兩句作簡要分析。
(2024八下·大冶期末)閱讀古詩,完成各題。
豐樂亭游春(其三)
[宋]歐陽修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
游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75.詩歌的意境是通過景物來表現(xiàn)的,詩歌的前兩句通過描寫哪些具體景物來表現(xiàn)暮春時節(jié)豐樂亭周圍景色的特點?
76.詩中“游人不管春將老”一句,有人將“老"字改作“盡”字,你認為哪個字更合適?說說理由。
(2024八下·濰城期末)閱讀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西江月·問訊湖邊春色
[南宋]張孝祥
問訊湖邊春色,重來又是三年。東風吹我過湖船,楊柳絲絲拂面。
世路如今已慣,此心到處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
77.“重來又是三年"的“又”字蘊含著____________
豐富復雜的情感。
78.讀下列甲、乙兩個詩句,比較其表現(xiàn)手法的異同點。
甲:萬籟此俱寂,但余鐘馨音。(《題破山寺后禪院》)
乙:寒光亭下水如天,飛起沙鷗一片。(《西江月·問訊湖邊春色》)
79.(2024八下·德惠期末)《經(jīng)典常談》中認為“唐人絕句有兩種作風:一是鋪排,一是含蓄”,你認為《江雪》是鋪排還是含蓄?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
【鏈接材料】①鋪排: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lián)的景觀物象、事態(tài)現(xiàn)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
②含蓄:要從淺中見深,小中見大。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024八下·雄安期末)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小題。
【甲】送友人【乙】送靈澈上人①
唐·李白唐·劉長卿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蒼蒼②竹林寺③,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杳杳④鐘聲晚。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荷笠?guī)﹃枺?/p>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青山獨歸遠。
①靈澈上人:唐代詩僧。上人,對僧人的敬稱。②蒼蒼:深青色。③竹林寺:當時靈澈上人游方歇宿之處。④杳杳:悠遠的樣子。
80.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人常以“蓬”喻漂泊在外的游子,甲詩頷聯(lián)用“孤蓬"比喻即將孤身漂泊的友人。
B.乙詩“青山獨歸遠”只寫行者,未寫送者,但送者目送友人歸去的形象卻十分生動。
C.甲乙兩詩都用到了疊音詞,既增強了詩句的音韻和諧之美,還具有突出強調的作用。
D.甲乙兩詩都以寫景開頭,描寫的都是詩人眼前所見之景,點明的都是友人的歸處。
81.請發(fā)揮想象,描繪甲詩尾聯(lián)所呈現(xiàn)的畫面。
82.甲詩中“落日"和乙詩中“夕陽”作用相同,請簡要分析。
(2024八下·灤南期末)古代詩歌閱讀
賣炭翁
(唐)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蓱z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83.對這首詩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賣炭翁》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組詩《新樂府》中的一篇。唐代時,宮中派宦官到民間市場強行買物,名為“宮市”,實為掠奪。
B.全詩完整地記述了賣炭老人燒炭、運炭和賣炭的經(jīng)過,刻畫了賣炭翁這樣一個受壓榨受欺凌并且敢于反抗的悲苦小人物形象。
C.“宮使驅將惜不得”中的“惜不得"三個字看似輕描淡寫,但其中蘊含著老翁太多無奈、太多悲憤、太多絕望。
D.全詩層次清楚,脈絡分明;筆法簡潔,語言精練,處處顯出詩人的匠心。
84.有人說:詩人對賣炭翁充滿同情,對宮使及其爪牙充滿憎惡。但并未直接抒情,而是將情感蘊含在故事情節(jié)敘述、人物形象描寫以及強烈對比之中。你同意嗎?請舉出一例分析。
(2024八下·豐潤期末)古代詩歌閱讀。閱讀下面古詩,回答小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胃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拗。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85.請對這首詩中加線的句子進行簡要賞析。
86.你感受到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結合詩中原句加以描述分析。
答案解析部分
1.叱;不教;對權貴們霸道貪婪行徑的憤恨;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這兩首詩通過刻畫底層百姓的遭遇,深刻揭示了封建社會中統(tǒng)治者和權貴的壓迫與剝削。《賣炭翁》以簡潔的動詞描繪了宮使的蠻橫無理,生動展現(xiàn)了百姓的無奈與辛酸;《賣花翁》則通過“擔入”一詞,揭露了富貴人家對春華的占有,抒發(fā)了詩人對百姓命運的同情和對社會不公的憤懣。兩詩以小見大,情感深沉,共同表達了對底層百姓的悲憫和對社會現(xiàn)實的批判。
本題考查對古詩文用字的鑒賞和對詩歌感情的賞析。
根據(jù)《賣炭翁》的內容可知,詩中“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描寫出了統(tǒng)治者手里拿著文書,嘴里卻說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體現(xiàn)了其蠻橫無理的行為。再結合題目中“動詞”和“統(tǒng)治者巧取豪奪、蠻橫無理的行徑"及“把”“牽"可知,第一空應填“叱”。
《賣花翁》尾聯(lián)中東風送暖,大地春回,鮮花開放,本該是一片爛漫風光??扇缃窈篱T世家把盛開的花朵都閉鎖進自己的深宅大院,剩下那白茫茫的田野,不容點綴些許春意,景象又是何等寂寥!“不教閑地著春華”,直接表達了富貴人家對美好花卉的獨占欲望,他們不允許這些花卉在自然中自由綻放,而是要將它們據(jù)為己有,“不教”一詞,顯示了豪富人家的霸道,因此第二空應填“不教"。
《賣炭翁》描寫了一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困苦,通過賣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宮市”的腐敗本質,對統(tǒng)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了有力的鞭撻與抨擊,諷刺了當時腐敗的社會現(xiàn)實,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賣花翁》通過春天里豪門世家將綻放的花朵全部收進自己的深宅大院,來表現(xiàn)豪門世家的蠻橫霸道,揭示出剝削者的罪惡。兩首詩都表達了對權貴們霸道貪婪行徑的批判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與憐憫。
2.C
3.這首詩揭露了當時社會戰(zhàn)亂頻繁、人民生活痛苦的社會現(xiàn)實,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1)本題考查理解詩歌的內容理解分析。理解詩歌的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看題材:題材往往決定詩歌的主要內容和主題。抓題目:詩歌的題目往往是詩歌內容的高度概括。析詞義:因為詩歌都是用文言文寫成的,所以必須調動文言文以及相關歷史知識的積累,逐步揣摩關鍵詞語的含意,掃清詩歌閱讀中的障礙,斷不能一知半解,否則無從把握內容,更談不上分析技巧和情感了。聯(lián)背景:有些詩歌,僅僅從字面意思去理解還難以真正把握其內容,這時,便要借助對背景的分析來整體把握詩歌的內容。
(2)本題考查對詩歌的情感的把握。把握詩歌的可結合背景:這里的背景,一指詩歌反映的廣闊社會現(xiàn)實,二指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可分析詩(詞)眼,透視詩歌的主旨、情感。詩眼是解讀詩歌主旨的一把鑰匙。閱讀詩歌,如果能抓住詩(詞)眼,就容易體會作者的情感??山庾x意象,挖掘詩歌的主旨、情感。詩人總是把自已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風花雪月等意象中。因此體會詩歌的意境、意象也能把握詩歌的情感;還可以借助典故,用典就是運用古籍中的軼事、趣聞、寓言、傳說人物或有出處的句子來以古比今,借古抒懷等。
2.A:首句“暮投石壕村"點明了投宿的時間和地點,“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綱,“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兩句,表現(xiàn)了人民長期以來深受抓丁之苦,晝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寢不安席,一聽到門外有了響動,就知道縣吏又來“捉人”,老翁立刻“逾墻"逃走,由老婦開門周旋。故:這是一首敘事詩,其主體部分是老婦的“致詞”,其中詩的前四句寫了“致詞"的由來,同時還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理解正確;
B:“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兩句,極其概括、極其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尖銳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彩,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叫囂隳突的橫蠻氣勢,并為老婦以下的訴說制造出悲憤的氣氛。故:兩個“一何”,加重了感彩,有力地渲染出官吏如狼似虎,叫囂隳突的蠻橫氣勢,并為老婦下面的訴說渲染出悲憤的氣氛,理解正確;
C:“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并非老婦積極應征、主動為戰(zhàn)爭出力,而是老婦在差役的逼迫下,為了保護家中其他人(如兒媳和孫子),無奈之下才說自己愿意去河陽服役,去做早飯,是一種被迫的行為,并非愛國之情的體現(xiàn),故理解不正確;
D:“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兩句,收盡全篇,于敘事中含無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時,老翁、老婦雙雙迎接詩人,而時隔一夜,老婦被捉走,兒媳婦泣不成聲,只能與逃走歸來的老翁作別了。老翁的心情怎樣,詩人作何感想,這些都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故:“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中詩人用單獨和老翁告別的場景暗示老婦已經(jīng)被捉走,表達了對飽受戰(zhàn)爭苦難的百姓的深切同情,理解正確。
故答案為:C
3.由“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可知,傍晚詩人投宿到石壕村,夜里就有官吏來捉人,可見當時征兵抓丁的情況頻繁且毫無規(guī)律,連夜里都在進行,反映出社會的動蕩不安。
由“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可知,詩人通過描寫官吏的兇狠發(fā)怒和老婦的悲苦啼哭,鮮明地展現(xiàn)出兩者之間的矛盾沖突,表達了對官吏蠻橫行為的批判。
由“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可知,老婦訴說自己的三個兒子都去鄴城戍守,其中兩個剛剛戰(zhàn)死,活著的人也只能茍且偷生。這表明戰(zhàn)爭給普通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被征去參戰(zhàn),且傷亡慘重?!笆抑懈鼰o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婦家中只剩下還在吃奶的孫子以及連件完整衣服都沒有的兒媳,生活極度貧困。由此可知,從這些詩句中可以看出當時社會戰(zhàn)亂頻繁,百姓不僅要承受戰(zhàn)爭帶來的親人離散、死亡的痛苦,還要面臨生活上的貧困艱難,生活苦不堪言。
由“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可知,夜里說話聲停止后,似乎還能聽到隱隱的哭泣聲,第二天早上詩人只能與老翁告別,暗示老婦已被捉走,詩人將這種場景客觀地呈現(xiàn)出來。由此可知,詩人通過對整個事件的敘述和描寫,字里行間都流露出對勞動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對他們在戰(zhàn)爭中所受苦難的痛心。
故答案為:這首詩揭露了當時社會戰(zhàn)亂頻繁、人民生活痛苦的社會現(xiàn)實,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4.山谷地勢變化多樣,環(huán)境險惡,谷內寒冷、陰森。
5.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如果能免除戰(zhàn)禍,百姓不再扛著武器從軍作戰(zhàn),而能安居樂業(yè),自己歷經(jīng)艱險,長途跋涉,又何妨呢?詩人由自身遭遇、眼前現(xiàn)實而聯(lián)想到百姓的苦難,表現(xiàn)了作者關心天下百姓,愿意犧牲自己的高尚品質。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完成此類題目的關鍵是認真讀詩,反復誦讀,仔細分析詩中的內容,聯(lián)系創(chuàng)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題考查多角度賞析名句。解答此題時,首先要明確詩句描寫了怎樣的內容,然后從修辭手法、內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對詩句進行賞析。從修辭角度賞析,要答出該句使用的修辭手法及手法的作用;從內容主旨方面賞析,需要充分理解詩歌的內容,寫出該詩句表達出詩人怎樣的胸襟;從哲理角度賞析,則需要答出該詩句蘊含的哲理。
4.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詩中畫線句“云門轉絕岸,積阻霾天寒"寫出了峽谷地勢險峻、重巒疊嶂、陰冷寒冷的特點?!敖^岸”體現(xiàn)了峽谷崖岸的陡峭;“積阻"描繪出山巒重重疊疊的景象;“霾天寒”則突出了天氣的寒冷和陰沉。
故答案為:山谷地勢變化多樣,環(huán)境險惡,谷內寒冷、陰森。
5.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此生免荷殳,未敢辭路難"意思是自己這一生幸好不用從軍征戰(zhàn),但也不敢推辭路途艱難。杜甫自己雖然暫時免于從軍之苦,但他想到的卻是廣大百姓仍可能遭受戰(zhàn)亂之苦,即便自己面臨艱難的路途,也沒有只顧及自身的困境,而是心系百姓和國家。這充分體現(xiàn)了他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懷和憂國憂民的崇高精神。他不因為個人的安逸而忘卻國家和人民的苦難,始終懷著對國家命運和民眾生活的深切關懷,展現(xiàn)了一位偉大詩人的高尚情操和社會責任感。
故答案為: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如果能免除戰(zhàn)禍,百姓不再扛著武器從軍作戰(zhàn),而能安居樂業(yè),自己歷經(jīng)艱險,長途跋涉,又何妨呢?詩人由自身遭遇、眼前現(xiàn)實而聯(lián)想到百姓的苦難,表現(xiàn)了作者關心天下百姓,愿意犧牲自己的高尚品質。
6.D
7.不可以。將“吏呼一何怒”置于前,強調了官吏的威勢和對百姓的鎮(zhèn)壓;而將“婦啼一何苦"放在后,更突顯了婦人的悲苦和生活的困境。如果互換位置,可能會影響表達的層次和情感的強調。原文的排列更符合描繪戰(zhàn)亂時期百姓生活的邏輯,使讀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官吏的威懾和婦人的無奈。
(1)本題考查古詩詞內容理解。讀懂古詩詞,理解古詩詞內容。選擇題注意在古詩詞中找到對應句,逐字分析,選項內容和古詩詞不要有出入,如事物發(fā)展順序、線索、情感、語言特點、結構、手法等,不要以偏概全、無中生有。
(2)本題考查古詩內容理解。讀懂古詩句,理解古詩大意。抓住古詩中的關鍵字,如動詞、形容詞、意象、顏色詞等,理解語句特點及表現(xiàn)的作者情感,根據(jù)題目要求答題即可。
【譯文】
【甲】
日暮時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來強征兵。
老翁越墻逃走,老婦出門應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樣兇狠,老婦人啼哭得是那樣悲傷。
我聽到老婦上前說:“我的三個兒子去參加鄴城之戰(zhàn)。
其中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另外兩個兒子剛剛戰(zhàn)死。
活著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遠不會復生了!
老婦我家里再也沒有其他的人了,只有個正在吃奶的小孫子。
因為有小孫子在,他母親還沒有離去,但進進出出連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沒有。
老婦雖然年老力衰,但請允許我跟從你連夜趕回營去。
趕快到河陽去應征,還能夠為部隊準備早餐。”
夜深了,說話的聲音逐漸消失,隱隱約約聽到低微斷續(xù)的哭泣聲。
天亮后我繼續(xù)趕路,只能與返回家中的那個老翁告別。
【乙】
春天的寒風吹打著細如螞蟻的蠶,桑樹吐出的嫩芽才剛如青鴨的嘴。
那是誰家的女子在凌晨起來采桑,手攀著柔長的桑條眼淚猶如下雨。
去年幼蠶初眠就正是在這個時候,今年春天倒寒使得樹葉生長延遲。
聽見門外里胥的催逼而感到愁苦,還在二月官家就已經(jīng)來征收新絲。
6.D:錯誤?!恫缮E吠ㄟ^對人物的動作描寫和心理刻畫,以及運用擬人手法對桑芽的描寫,給畫面增添了情趣,表達了自己的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沒有語言描寫。
故答案為:D
7.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翻譯為:官吏大聲呼喝是多么兇惡,婦人大聲啼哭是多么悲苦。此句短短十個字,鮮明地刻畫出官吏耀武揚威與老婦老淚縱橫的形象,表現(xiàn)出官吏的蠻橫無理,表達了詩人對老婦的同情。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彩,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叫囂隳突的橫蠻氣勢,并為老婦以下的訴說制造出悲憤的氣氛。矛盾的兩方面,具有主與從、因與果的關系。“婦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來的。如果位置顛倒,詩人表達的情義會降低,不能讓讀者更清晰的感受到戰(zhàn)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故答案為:不可以。將“吏呼一何怒”置于前,強調了官吏的威勢和對百姓的鎮(zhèn)壓;而將“婦啼一何苦"放在后,更突顯了婦人的悲苦和生活的困境。如果互換位置,可能會影響表達的層次和情感的強調。原文的排列更符合描繪戰(zhàn)亂時期百姓生活的邏輯,使讀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官吏的威懾和婦人的無奈。
8.B
9.這兩句詩一反送別詩感傷的常態(tài),用樂觀豁達之語寫送別之情,體現(xiàn)了詩人與友人深厚的友情,同時也蘊含著對朋友的牽掛和別后的思念之情。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完成此類題目的關鍵是認真讀詩,反復誦讀,仔細分析詩中的內容,聯(lián)系創(chuàng)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感情的理解與掌握,此類題目的答題方法如下:先要通讀全詩,從全詩中找到可以表現(xiàn)出作者感情的詞,如果沒有找到,就分析詩可詞中的畫面,看這畫面中是否蘊含著作者的感情.當然還要注意聯(lián)系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個人遭遇。
8.ACD.正確。
B.“送君不覺有離傷”并非表達詩人對離別的淡漠。結合全詩,詩人在此處是用樂觀的語言來寬慰友人,淡化離別的愁緒,實則內心并非沒有離傷,只是不想讓友人過于傷感,B選項理解錯誤。
故答案為:B
9.考查學生對詩歌情感的體悟能力,以及對詩句藝術手法的鑒賞能力。情感表達:“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意思是明月又何曾是身處兩地的友人所獨有的呢,“天涯若比鄰”意思是即使遠在天涯,也好像近在身邊。二者都打破了送別詩中常見的那種悲傷、哀怨的情感基調,以一種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看待友人的離別,體現(xiàn)出詩人與友人之間情誼深厚,不因距離的遙遠而有所減弱。藝術特色:這兩句詩都以獨特的視角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將空間上的距離感與情感上的親近感形成鮮明對比,在看似矛盾的表述中,強化了友情的力量,蘊含著對友人深深的牽掛和別后的思念之情。答題時,需從情感和藝術特色兩方面入手,結合詩句內容進行分析。
故答案為:這兩句詩一反送別詩感傷的常態(tài),用樂觀豁達之語寫送別之情,體現(xiàn)了詩人與友人深厚的友情,同時也蘊含著對朋友的牽掛和別后的思念之情。
10.作者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經(jīng)歷;憂國憂民;秋天;抒情
11.C
12.“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作者通過個人遭遇的描寫,推己及人,仍然表現(xiàn)出了關心人民、關心社會的濟世情懷。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完成此類題目的關鍵是認真讀詩,反復誦讀,仔細分析詩中的內容,聯(lián)系創(chuàng)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作答,如從詩歌遣詞用句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語言特色,從修辭的角度、抒情的方法、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賞析詩歌的表達技巧。作答時只要抓住其中的一個方面的特點完成作答即可。
11.A選項:本詩是杜甫在經(jīng)歷安史之亂后,由自身茅屋被秋風所破的遭遇,聯(lián)想到戰(zhàn)亂以來國家和百姓的諸多苦難而創(chuàng)作的歌行體古詩。歌行體古詩形式自由,便于抒發(fā)情感,此詩通過敘事、抒情等多種手法,展現(xiàn)了詩人復雜的情感,該選項理解正確。
B選項:“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描繪了大風停止后,烏云如墨般聚集,天色漸漸變得昏暗陰沉的景象。這種大雨將至前的景色描寫,營造出了一種壓抑、黯淡的氛圍,有力地烘托出詩人內心的愁苦與無奈,該選項分析合理。
C選項:“嬌兒惡臥踏里裂"一句,意思是孩子睡覺姿勢不好,把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布被里子都蹬破了。此句主要是為了突出詩人生活的貧困和窘迫,家中布被破舊不堪,也為下文寫屋破漏雨做鋪墊,并非是表現(xiàn)詩人對孩子嬌氣頑皮的無奈。孩子在艱苦環(huán)境下的行為,更多體現(xiàn)出生活的艱難,該選項理解錯誤。
D選項:全詩開篇先敘述茅屋被秋風破壞、群童抱茅等個人遭遇,接著描寫風雨交加中自己的艱難處境,結尾處“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借助議論和抒情,將個人情感升華到對天下寒士的關懷,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該選項表述正確。
故答案為:C。
12.本題重點考查對詩歌情感主旨的把握,需結合關鍵詩句,理解詩人由個人遭遇升華到關心天下蒼生的情感轉變。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杜甫先詳細描寫了自己茅屋被秋風破壞、雨夜屋漏難眠的個人遭遇,如“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等,生動展現(xiàn)了生活的艱辛。但詩歌的主旨并非局限于個人苦難,從“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些詩句中,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詩人情感的升華。詩人由自己的困境聯(lián)想到天下眾多寒士的處境,希望能有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讓天下所有貧寒的讀書人都能免受饑寒,過上幸福的生活。即便自己的茅屋依然破舊,甚至甘愿為了實現(xiàn)這個愿望而凍死,也在所不惜。這種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精神,充分體現(xiàn)了杜甫關心人民、心系社會的濟世情懷。他以個人的遭遇為切入點,反映出當時社會的苦難,表達了對廣大百姓的深切同情,展現(xiàn)了詩人高尚的人格和偉大的胸襟。
故答案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作者通過個人遭遇的描寫,推己及人,仍然表現(xiàn)出了關心人民、關心社會的濟世情懷。
13.示例:五月里石榴花開了,紅艷似火,耀眼奪目隱約可見石榴子兒結于枝子間。
14.花開得再美又能如何,還是寂寞無聲落,詩人嘆息花開無人來賞,有力批判了統(tǒng)治者的不識人才,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以及孤獨的心境。
(1)本題考查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畫面。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
(2)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感情的理解與掌握,此類題目的答題方法如下:先要通讀全詩,從全詩中找到可以表現(xiàn)出作者感情的詞,如果沒有找到,就分析詩可詞中的畫面,看這畫面中是否蘊含著作者的感情.當然還要注意聯(lián)系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個人遭遇。
13.本題考查描述詩歌畫面。先把詩歌的語言轉換為口語,把古詩換成現(xiàn)代白話文。然后再對其進行潤色和加工,用優(yōu)美的言辭將其敘述出來。要進行合理的想象,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出動人的意境。五月時節(jié),燦爛的石榴花盛開,鮮艷奪目,照亮了人們的眼睛。抬眼望去,翠綠的枝葉間,時不時可以看到剛剛結出的石榴子,小巧玲瓏,充滿了生機與希望。那火紅的榴花與嫩綠的枝葉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夏日畫卷。
故答案為:示例:五月里石榴花開了,紅艷似火,耀眼奪目隱約可見石榴子兒結于枝子間。
14.本題考查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本詩歌明顯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翱蓱z此地無車馬,顛倒青苔落絳英":可惜的是,這么好的花卻無人來觀賞,此地沒有賞花人車馬的痕跡,大紅色的榴花在人們漠視的冷遇中,百般無奈地飄落在長著蒼苔的地上。作者對美麗的榴花無人觀賞的慨嘆,并抒發(fā)了自己懷才不遇,有才華但不被賞識重用的慨嘆。
故答案為:花開得再美又能如何,還是寂寞無聲落,詩人嘆息花開無人來賞,有力批判了統(tǒng)治者的不識人才,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以及孤獨的心境。
15.地點;季節(jié)(或:時間)
16.甲詩的“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表達的情感樂觀曠達;乙詩“天涯去住淚沾巾”,則更顯惆悵傷感。
(1)本題考查古詩內容理解。讀懂古詩句,理解古詩內容。抓住古詩中的關鍵詞,如情感詞、評價句、意象等,理解詩人情感態(tài)度,根據(jù)題目要求答題即可。
(2)本題考查古詩情感分析。理解古詩句表達含義,抓住詩句中的情感詞,結合作者生平背景分析古詩情感。情感分析注意不要少點。
【譯文】
【甲】
雄偉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wèi),透過那風云煙霧遙望著五津。
和你離別心中懷著無限情意,因為我們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還有你這個知己,縱使遠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鄰。
絕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時,像小兒女那樣悲傷淚濕佩巾。
【乙】
峽口的花隨風降落,春天快要過去了,想到彼此將要分手萬里,不禁淚水沾濕了巾帕。
來的時候(我們)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這個“客人”倒變成了主人來送別自己的朋友了。
15.此詩首句寫眼前景物,點明時間(季節(jié))、地點。這句中“峽口"表示地點。“花飛”就是意象,也就是飛花?!坝M春"則直接表明季節(jié)是暮春。
故答案為:①地點
②季節(jié)(或:時間)
16.甲詩意在慰勉友人勿在離別之時悲哀。尾聯(lián)“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點出“送"的主題,完全掃除了送別詩“流淚”“傷感"的余習,一反離愁別恨的常調,豁達樂觀。這是詩人臨別時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
乙詩寫送別,作者使用多個意象來描摹當時春天的景色,采用傷春之景烘托離別之情,寫出自己與友人之間的惆悵心情?!疤煅娜プI沾巾”,作者將別情融入自己的身世處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復雜,惆悵傷感。
故答案為:甲詩的“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表達的情感樂觀曠達;乙詩“天涯去住淚沾巾”,則更顯惆悵傷感。
17.C
18.甲詩“新燕啄泥"生動傳神地寫出了一幅新春季節(jié)新燕啄泥銜草的動態(tài)場景,展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機。抒發(fā)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地板市場調研報告
- 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五年級英語期末質量分析
- 難點解析京改版數(shù)學7年級上冊期末試卷及完整答案詳解
- 小兒推拿腹痛課件
- 其他財產(chǎn)轉移權合同范本
- 小兒推拿護理方案課件
- 馮紹峰趙麗穎離婚協(xié)議書
- 個人出租給公司合同范本
- 解除租賃合同書面協(xié)議范本
- 快遞模板區(qū)轉租合同協(xié)議書
- 保安員知識考試題庫及答案
- 農村土地確權課件
- 2024年黔西南州暢達交通建設運輸有限責任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2025年湖南電焊考試題庫
- 2025年云南高考歷史試卷解讀及備考策略指導課件
- 瀝青混凝土供貨方案及保障措施
- 檢驗標準管理辦法
- 2025年自考毛概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2026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詳細教學計劃
- 2025即時零售行業(yè)規(guī)模消費場景及頭部平臺美團京東淘寶對比分析報告
- 安徽省安慶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6月期末數(shù)學試卷(含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