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八年級上學期期中地理試卷

一、單選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上,由9條斷斷續(xù)續(xù)的國界線組成的“U”形線,通常稱為“九段線”,是我國對海洋權益邊界的一種畫法,讀我國南海諸島示意圖,回答下面小題。1.下列敘述有錯誤的是()

A.圖中所示的海域是我國南海B.第一段線位于我國臺灣島附近C.第六段線位于我國領土最南端的黃巖島上D.圖中20°緯線穿過我國的島嶼是海南島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國維護海洋權益應該()①友好協(xié)商,公平合理的解決海洋爭端②提升我國海洋權益實際管控能力③提高公民參與海洋開發(fā)的風險防范意識④大力圍海造陸,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讀第六、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對比表,完成下面小題。

年齡構成(占比%)城鄉(xiāng)人口(占比%)0~14歲15歲~59歲60歲及以上城市鄉(xiāng)村第六次16.6070.1413.2649.6850.32第七次17.9563.3518.7063.8936.113.上表中反映出我國()

A.城鄉(xiāng)人口更加均衡B.勞動人口比例逐漸增加C.總人口數(shù)量持續(xù)減少D.人口老齡化愈發(fā)嚴重4.表格中數(shù)據(jù)變化的原因可能是()①生育政策的調整與完善②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緩慢③醫(yī)療、科技水平不斷提升④人口自然增長率持續(xù)降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紅葉是觀賞類樹木的葉子,結伴登高觀賞紅葉已成為休閑旅游的一大特色項目。下圖為2021年中國四地紅葉最佳觀賞期。圖中光霧山海拔2507米。讀圖,完成下面小題。5.圖中紅葉最佳觀賞期最晚的景區(qū)位于()

A.滬B.粵C.渝D.京6.影響紅葉最佳觀賞期早晚的主要因素是()

A.風力B.氣溫C.土壤D.降水(★★★★)《舌尖上的中國》有這樣的描述: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富戲劇性的自然景觀,……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這樣多潛在的食物原材料。下圖為我國經(jīng)緯網(wǎng)和山脈分布圖層疊加圖(四個小黑點為中國領土四至點),據(jù)圖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體現(xiàn)我國食物原材料豐富的信息有()①我國地跨寒溫熱三帶②我國東西跨經(jīng)度廣③我國南北跨緯度廣④我國地形復雜多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正確反映我國30°N沿線地勢起伏的是()

A.B.C.D.9.正確表示圖中字母區(qū)域地形分布的是()

A.B.C.D.(★★)自然災害不僅危害人類生命健康,還會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造成嚴重影響。下圖為近五年中國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統(tǒng)計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洪澇和各類地質災害造成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最多B.洪澇和低溫是我國主要的自然災害C.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jīng)濟損失逐年增加D.歷年的干旱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都是僅次于洪澇、地質災害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11.上述自然災害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造成的影響是()

A.洪災會為農(nóng)作物提供灌溉水源B.干旱和洪澇災害都可能會造成農(nóng)業(yè)較大面積減產(chǎn)C.低溫冷凍會促進農(nóng)作物的生長D.海洋災害對農(nóng)業(yè)沒有任何影響(★★★)本草,是中藥的統(tǒng)稱,最初中國人把用來治病的植物稱為本草,現(xiàn)在某些本草儼然已經(jīng)是舉世公認的中國符號。讀我國部分本草分布圖,完成下面小題。12.明代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綱目》記載了我國1892種中草藥,我國本草種類豐富,體現(xiàn)了我國()

A.氣候復雜多樣B.季風氣候顯著C.寒溫熱三帶齊全D.海洋性特征明顯13.下列四種中草藥中喜涼耐寒,大多生長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帶的是()

A.黃芪B.冬蟲夏草C.懷地黃D.云南三七14.人參是既喜光又忌直射光的耐陰植物,又喜水又怕澇的耐濕植物,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qū)。下列地區(qū)中最適合人參生長的是()

A.東北平原廣袤的黑土地上B.大興安嶺植被稀疏的陽坡C.長白山日影婆娑的林間緩坡D.小興安嶺終年無光照的山麓(★★★)在汛期到來之前,小浪底水利樞紐開始一年一度的調水調沙。圖為黃河干流主要水利工程分布示意。完成下面小題。15.黃河上游水電站實現(xiàn)梯級開發(fā)的有利條件是()

A.汛期長B.水流平穩(wěn)C.無結冰期D.落差大16.小浪底水利樞紐淤積的泥沙主要來自()

A.青藏高原B.內蒙古高原C.黃土高原D.華北平原17.有利于減少小浪底水利樞紐泥沙淤積的措施是()

A.上游開墾草原B.中游退耕還林還草C.中游治理水污染D.下游修建水庫(★★★)白鶴灘水電站位于四川省寧南縣和云南省巧家縣交界的金沙江河道上,2024年2月16日,六座梯級電站累計發(fā)電量突破3.5萬億千瓦時。白鶴灘水電站是實施“西電東送”的國家重大工程,成為僅次于三峽工程的世界第二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的建成,標志著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建成,將極大助力中國“雙碳”目標的實現(xiàn)。讀“西南水電站群落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18.白鶴灘水電站位于蜀和交界處()

A.鄂B.云C.湘D.渝19.白鶴灘水電站年平均發(fā)電量602.4億千瓦時,其水能資源豐富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全年降水豐富,河流年徑流量小B.水量季節(jié)變化大,無結冰期C.人口、城市密集,電力需求大D.位于階梯分界處,地勢落差大20.白鶴灘水電站投產(chǎn)后,我國長江清潔能源走廊產(chǎn)生的效益不包括下列的()

A.促進防洪、發(fā)電、旅游業(yè)的發(fā)展B.促進水能開發(fā),增加就業(yè)機會C.優(yōu)化能源結構,減輕空氣污染D.增加長江流域面積,提高流域內年降水量二、解答題(★★★)21.《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自2016年10月推出“漫步中國”專輯,其中一條漫步路線是“走胡線”(“胡線”即“胡煥庸線”,是指黑河—騰沖兩地的連線)。該路線為四個地段:東北段,山西段,陜西段,西南段。根據(jù)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走胡線”東北段穿過A山,其東西兩側地理環(huán)境差異明顯,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東側是東北平原,西側是內蒙古高原B.東側主要是季風區(qū),西側主要是非季風區(qū)C.東側主要是地勢第三階梯,西側主要是地勢第二階梯D.東側年降水量一般小于400mm,西側年降水量大于400mm(2)“走胡線”經(jīng)過山脈B,它和淮河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關于它們的地理意義敘述錯誤的是()

A.是暖溫帶和亞熱帶分界線B.一月份0℃等溫線大致經(jīng)過的地方C.濕潤區(qū)和半濕潤區(qū)分界線D.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分界線(3)“走胡線”西南段的體驗者于8、9月份穿越橫斷山脈,請推測一下體驗者會遇到哪些艱險。(4)“走胡線”即“胡煥庸線”是我國的人口地理分界線,該線揭示了我國人口分布具有怎樣的特點。(5)結合所學地形與氣候知識,分析為何有這樣的分布特點?(★★★)22.新疆某中學地理備課組的教師利用暑期,帶領地理興趣小組的學生從托克遜出發(fā),開啟地理研學之旅。閱讀“新疆研學路線圖”,回答下列問題?!局袊案杉墶?、穿山而過】(1)托克遜是我國降水最少的地區(qū),年平均降水量僅5.9毫米,被成為我國的“干級”。究其原因主要為新疆深居____(海陸位置),濕潤的氣流難以到達這里形成降水,氣候干旱。(2)師生們沿新疆最美公路-獨庫公路(獨山子—庫車)一路向南,沿途師生們要橫穿____山脈,他們發(fā)現(xiàn)山腳下酷暑難耐而山頂卻白雪皚皚,形成這種差異的主導因素是____?!究疾旌吞锖印?3)同學們一路向南到達南部的和田。當?shù)氐暮吞锖右蚝吞镉穸劽?,?jīng)過與當?shù)厝私徽?,同學們還了解到和田河一般夏季時候水量最大,春季也會有水量增加的現(xiàn)象,到了冬季枯水期還會出現(xiàn)斷流現(xiàn)象。同學們據(jù)此判斷,和田河的流量季節(jié)變化____(大/小);影響和田河流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4)結合所學,從水源補給和氣候等方面的特點,解釋和田河一年中流量變化的形成原因。(★★★)23.下圖示意川藏鐵路,該鐵路東起成都,西至拉薩,被稱作“最難建鐵路”。川藏鐵路“八起八伏”累計爬升高度超過1.4萬米,外媒戲稱其是“一輛巨大的過山車”。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川藏鐵路很多地方需要穿山過河,沿線修建了很多的高架橋和隧道,其主要穿過的山脈是____;主要穿過的河流是____及其支流、瀾滄江和____;自起點到終點,該線一共跨越我國____級階梯。該線累計爬升高度超過1.4萬米,“八起八伏”,說明川藏鐵路經(jīng)過地段地勢高差變化比較____(大/小)。(2)觀察甲乙兩段鐵路,結合圖文材料和所學,說出甲乙兩段鐵路在修建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或災害各一例。(3)川藏鐵路沿途修建了很多高橋和隧道,目的是()(單選)

A.增強“過山車”刺激性B.減緩線路的起伏程度C.盡量避免驚擾野生動物D.便于欣賞沿途風光(★★★)24.我國部分地區(qū)春季“楊絮柳絮隨風舞”的自然現(xiàn)象是美景還是災害?某校同學就此問題開展了探究性學習,請跟隨他們一起完成探究吧。問題一:飛絮的出現(xiàn)有什么規(guī)律?(1)根據(jù)同學們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