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教材考點練習 專題10 《芣苢》:賞析詩歌語言(學生版+解析版)_第1頁
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教材考點練習 專題10 《芣苢》:賞析詩歌語言(學生版+解析版)_第2頁
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教材考點練習 專題10 《芣苢》:賞析詩歌語言(學生版+解析版)_第3頁
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教材考點練習 專題10 《芣苢》:賞析詩歌語言(學生版+解析版)_第4頁
高中語文(統(tǒng)編版必修上冊)教材考點練習 專題10 《芣苢》:賞析詩歌語言(學生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莖苜》詩歌語言風格

【基礎訓練】

一、選擇題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茶草(fuyi)薄言(b4o)般拾(duo)較學(chud)

B.承袖子(luo)蒂之(jie)做之(xie)采砂(xie)

C.陰簞(yin)場圃(pu)村附(gu)牛死(gu)

D.炊餅(chui)[事(1詢0)閉廖din)謖冽(lin)

2.下列詞語的書寫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薄言掇之綴滿枝頭啜湯假怛傷悴

B.倉廉殷實大義凜然窗橡如實稟報

C.一竿晴日百尺桿頭干旱肝膽相照

D.酷酒對酌怙惡不慘估計沽名釣譽

3.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陰霍(yin)場圃(pu)村附(gu)

B.閉黑(lin)了事de).詩(fil)

C.若茸(fuyi)尊言(bo)掇之(dud)

D.甘之(luo)帶之(jie)做之(xie)

4.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我們一般所說的“詩經(jīng)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

B.《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

C.劉勰《文心雕龍》稱《古詩十九首》為“五言之冠冕”,鐘嶗《詩品》贊頌它“天衣無縫,一字千金”。

D.“樂府雙璧”指南朝的《孔雀東南飛》和北朝的《木蘭詩》兩部作品。

5.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薄言采書之:代詞,指“米甘”

B.采采茶甘采采:動詞,采摘

C.喚騫朝餐歇半霎渠:他

D.秧根未牢西未匝荷:移植

6.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A.《詩經(jīng)》“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其中,“風、雅、頌”為詩歌體制,“賦、比、興”為主要

表現(xiàn)手法。

B.《詩經(jīng)》原稱《詩》,它是“五經(jīng)”之一,“五經(jīng)”是指《易》《書》《詩》《禮》《樂》。

C.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在古代詩歌中,是形式最活潑、體裁最多樣、句法和韻腳的處理最自由,而且抒情

敘事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一種詩歌形式。

D.“誠齋體”是南宋詩人楊萬里詩歌風格的特稱,楊萬里號“誠齋”,故得名。其詩以語言通俗明快、清新自

然且富有幽默情趣而自成一家。

7.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尊言采之薄:靠近

B.薄言學之捋:從莖上成把地握取

C.多博村聯(lián)勞苦辛酷:通"沽”,買酒

D.賦詩性汝足精神憐:可憐,表同情

8.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而恥學于師學于余

B.吾嘗終日加思矣惑畫不從師

C.采采茉苜,薄言采之自言本是京城女

D.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9.選出對下列劃線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崢噪歲月稠不平凡采采榮營茂盛的樣子

B.對酒當歌當時喚渠朝餐歇半霎助詞,無義

C.悠悠我心思慮連綿不斷枉用相在問候、探望

D.但為君故只是煙濤微茫值難求確實,實在

10.下列關于《詩經(jīng)》的說法,錯誤的是()范莒/《詩經(jīng)?周南》

A.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05篇。

B.《詩經(jīng)》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并

沿用至今。

C.《詩經(jīng)》在內(nèi)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讹L》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

雅樂;《頌》是周王室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和《魯頌》。

D.《詩經(jīng)》內(nèi)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zhàn)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

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11.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不正確的一項是()

口連通西安和成都的西成高鐵正式開通運營以來,旅客發(fā)送量節(jié)節(jié)攀升,開通首月共發(fā)送旅客達93萬人次,

致使高鐵車票洛陽紙裳。

□無論正史還是野史,甚至武俠小說,他都瀏覽涉獵,有的還進行精讀。博學多聞讓他的課堂自然而然地生

動起來,說起歷史故事如藜家珍。

□學者宋恪震的《唐宋詞名篇精賞》是近年新成果的結(jié)晶,與他的《唐詩名篇精賞》恰巧配套,可謂尊蛛擘

育的姊妹篇。

口他的筆下有歷史,有中國哲學的智慧,他談論的是歷史上的人與事,但常常枝蔓開去,或聯(lián)想,或抒情,

或狀物,不當行至。

□邵飄萍先生不畏國民黨言論鉗制,在報紙上連篇累瞳地發(fā)表了許多揭露黑幕、針硬時弊的新聞和社評,顯

示出國人的勇氣和操守。

□這部抗戰(zhàn)題材的電影表達了對抗日英雄的敬仰,充滿了正能量,以喜劇的形式帶領觀眾回憶抗戰(zhàn)年代的諼

叫岑氏提醒觀眾不忘歷史。

A.□□□B.□□□C.□□□D.□□□

12.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部錯誤的一項是()

□型宣采之(助詞,無實義)口薄言掇之(選取)1雨從頭上濕到即(肩胛)

□喚渠期簟歇半霎(早飯)口照簟鵝兒與雛鴨(提防)口秧根未牢蔚未原(捆扎)

A.□□□B.□□□C.□□□D.□□□

13.下列文學常識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詩經(jīng)》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

并沿用至今。在內(nèi)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B.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其生平學問深受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

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杰之氣終不可沒

C.七言律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律,屬于近體詩范疇,起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

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時進一步發(fā)展定型。

D.七律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字數(shù)整齊劃一,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lián),共四聯(lián),分首聯(lián)、

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四聯(lián)都要求對仗。

14.下列關于兩首詩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米甘》是婦女們采集野菜時唱的民歌。此詩采用賦的方式,直敘其事,通過婦女們采野菜的過程,描

繪了一幅其樂融融的勞動畫面。

B.《米甘》全詩通過“采”“有""掇’"'捋”"秸”“襁”六個動詞的變換運用,在重章復沓中展現(xiàn)出勞動婦女從采

摘到收獲的全過程以及愉悅歡快的心情。

C.《插秧歌》的三四句點明雨中搶插的情形:以“兜簽"和"甲'’借代,暗示搶插秧苗無異于一場戰(zhàn)斗。

D.《插秧歌》的五六句寫勞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飯讓歇一會兒卻無人答話,連抬頭看一眼的工夫也沒有,

如此寫出搶插秧苗的緊張程度。

【真題呈現(xiàn)】

【2019高考課標3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T5題。

插田歌(節(jié)選)

劉禹錫

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

田滕望如線,白水光參差。

農(nóng)婦白絲裙,農(nóng)父綠蓑衣。

齊唱郢中歌,嚶嚀如《竹枝》。

14.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以花鳥發(fā)端,通過簡練的筆觸,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麗畫面。

B.詩人舉目眺望,能看到遠處田填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時隱時現(xiàn)。

C.詩中寫到了農(nóng)父農(nóng)婦的衣著,白裙綠水映照綠苗白水,色調(diào)分外和諧。

D.詩的七、八兩句通過聽覺描寫,表現(xiàn)農(nóng)民們的勞動場面以及愉悅心情。

15.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相比,這幾句詩的語言風格有什么不同?

【延伸閱讀】

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按要求作答。

紀村事

[唐]韋莊

綠蔓映雙扉,循墻一徑微。

雨多庭果爛,稻熟渚禽肥。

釀酒迎新社,遙砧送暮暉。

數(shù)聲牛上笛,何處餉田注歸。

[注]餉田:到田間送飯

“數(shù)聲牛上笛”有人覺得“一聲”更佳,你同意嗎?請結(jié)合詩句說明理由。

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小題。

春晝

[明]于謙

蕭條候館度芳春,暗惜韶光過眼新。

草色入簾閑白晝,花陰滿地隔紅塵。

從知處世若大夢,何用浮名絆此身。

十里湖邊三畝宅,青山應笑未歸人。

3.下面關于本詩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詩以第一人稱視角入筆,首句點明時間和地點,芳春時節(jié),作者在候館中百無聊賴,只能觀景度日。

B.頷聯(lián)描寫綠草入簾、花陰滿地之景,色彩鮮明,營造了一種與世隔絕的意境?!叭搿弊只o為動,使畫

面具有動感。

C.頸聯(lián)由寫景轉(zhuǎn)入抒情,作者認為人在世上度過一生,就如同一場大夢般虛幻,所以不應該被世間浮名所

羈絆。

D.“十里湖邊三畝宅”是作者的居住環(huán)境,如此空曠寂寥更突顯詩人生活的孤寂,末尾的“應笑”實則也

是作者的自嘲。

4.《本朝分省人物考》稱于謙“詩詞清麗,膾炙人口”?請結(jié)合尾聯(lián)的內(nèi)容,從藝術手法和語言風格的角

度,談談你對此的理解。

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雨過偶書俎

王安石

需然甘澤洗塵寰,南畝東郊共慰顏。

地望歲功還物外,天將生意與人間。

霽分星斗風雷靜,涼入軒窗枕簟閑。

誰似浮云知進退,才成霖雨便歸山。

(注)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后因守舊派反對,王安石請罷相,

出知江寧府。本詩是王安石就任江寧府后所作。

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用“洗”表達了在看見這場雨沖洗污濁世界之后的爽快之情。

B.“南畝東郊”的歡欣鼓舞照應首句的“甘澤”,證明了這是一場好雨。

C.頷聯(lián)說大地的收成取決于上天,表達了作者對朝廷的感恩之心。

D.風雷停歇,浮云消散,雨后涼氣進人窗戶,令人感到悠然閑適。

6.詩歌最后兩句有哪些含意?請簡要分析。

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蝶戀花

陸游

陌上簫聲寒食近。雨過園林,花氣浮芳潤。千里斜陽鐘欲暝。憑高望斷南樓信。

海角天涯行略盡。三十年間,無處無遺恨。天若有情終欲問。忍教霜點相思鬢。

7.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第二句中的''浮"字富有動感,寫出了花香在雨后濕潤的空氣中飄浮,沁人心脾。

B.上片最后一句為虛寫,是詞人想象思念之人登高極目遠望、苦盼自己音信的情景。

C.下片中,作者四處漂泊,歷三十年之久,而處處有遺恨,更能表明其失意情狀。

D.詞的上片主要寫景,于景中蘊含懷遠之意;下片主要抒懷,感慨自己身世沉浮。

8.請簡要賞析下片“天若有情終欲問。忍教霜點相思鬢”兩句。

五、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贈彭州權別駕

蘇頌

雙流脈脈錦城開,追餞年年往復回。

只道歌謠迎半刺咒徒聞禮數(shù)揖中臺曳

黃鶯急嘴春風盡,斑馬長嘶落景催。

莫愴分飛岐路別,還當奏最掖垣?來。

(注)①半刺:指州郡長官下屬的官吏,如長史、別駕、通判等。②中臺:中書省。③掖垣:意為朝廷的

中央部門。

9.下列對這首詩的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中“脈脈”一疊詞,既寫出了兩條河默默無聲地流過錦城,又寫出詩人綿遠深摯的送別之情。

B.頷聯(lián)“只道”與“徒聞”對舉,一迎一揖,本以為受到人們的夾道歡迎,卻只聽說友人拜見中書省的消

息。

C.詩中“分飛”“岐路”都暗喻詩人與友人的離別,“莫愴”則強調(diào)了詩人對友人出京任職而離別的悲傷

之情。

D.詩人最后希望他那位往別處任職的朋友能夠考績列為優(yōu)等,寄盼友人能帶著政績重返京城。

10.請簡要賞析“黃鶯急噬春風盡,斑馬長嘶落景催”。

六、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

鵬鴿天鵝湖歸,病起作

辛棄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云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①,且休休②,一丘一壑③也風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注)①書咄咄:晉代殷浩被廢職后,心中憤憤不平,終日用手指在空中劃“咄咄怪事”四字。②且休休:

唐末司空圖淡于名利,隱居山西中條山,建造了一座“休休亭”,并作《休休亭記》。③一丘一壑:用班

嗣語,指寄情山水,隱居山林,自得其樂。語本《漢書?敘傳上》。

1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闋寫病中所見秋天的景色。起句寫枕簟變涼,溪堂乍冷,“冷”字的妙處在于寫出了身體觸覺對自然

環(huán)境的反應。

B.“斷云”句寫水面上的風光。漂浮在水面的煙云隨黃昏臨近漸漸消散,呈現(xiàn)出一幅開闊、蒼茫的畫面。

C.詞的下闋頭三句有兩個三字句、一對疊詞,音節(jié)短促,悲憤和自適的情感相交織,后歸于“一丘一壑”

的自得其樂。

D.這首詞表現(xiàn)出辛棄疾在化用典故上的深厚功力。詞的下闋語言簡短,卻一連化用了多個典故,精微要妙,

不著痕跡。

12.“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兩句有何精妙之處?請簡要分析。

七、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各題。

寄別說道

黃庭堅

數(shù)行嘉樹紅張錦,一派春波綠潑油。

回望江城見歸鳥,亂鳴雙櫓散輕鷗。

柳條折贈經(jīng)年別,蘆篋吹成落日愁。

雙鯉寄書難盡信,有情江水尚回流。

(注)①蘆籃(chi):古代的一種竹管樂器。

13.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兩聯(lián)從江邊景物寫起,視聽結(jié)合,交代了送別的時間和地點,也暗示了人物心情。

B.頸聯(lián)以折柳相贈來寄托依依惜別之情,這種離別的愁緒在落日下隨著蘆藤聲蔓延開去。

C.尾聯(lián)借用典故和采用擬人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無限牽掛和殷切期待,意味無窮。

D.全詩通過嘉樹春水、歸鳥沙鷗營造了一種凄美迷離的景象,為送別平添了淡淡的哀愁。

14.黃庭堅是宋代“江西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詩“洗盡鉛華,剛健挺拔請你試從首聯(lián)中最傳神的兩

個字入手,簡要分析其妙處。

八、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15.詞以“紅藕香殘玉簟秋”開篇,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16.全詞結(jié)拍的“此情……,頭”三句,歷來為人所稱道。請賞析其妙處。

九、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答友人

趙嘏

詩家才子酒家仙,游宦曾依積水◎邊。

窗戶動搖三島②樹,琴尊安穩(wěn)五湖船。

羅浮道士分瓊液,錦席佳人艷楚蓮。

今日相逢朗吟罷,滿城砧杵一燈前。

[注]①積水:指江海、湖泊。②三島: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1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以稱贊的語氣交代了朋友的身份與經(jīng)歷,其人灑脫有才,做官后又退隱江湖。

B.頷聯(lián)承首聯(lián)“積水邊”而來,從友人居所清幽、生活安適兩方面塑造其隱者形象。

C.頸聯(lián)以“羅浮道士”稱呼友人,既照應上文“三島”“五湖”,也見友人之高潔。

D.詩歌善用烘托,借“楚蓮”襯“佳人”的美艷,又借“佳人”襯友人的瀟灑風流。

18.請賞析“滿城砧杵一燈前”一句的妙處。

十、閱讀下面這兩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送竇七王昌齡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熒熒望一舟。

鄂渚輕帆須早發(fā),江邊明月為君留。

送柴侍御

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19.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宋竇七》中“江邊明月為君留”,運用擬人,含蓄表達了對友人離去的不舍。

B.《送柴侍御》“流水通波接武岡”一句,富有深意,暗含了與友人心心相通之意。

C.兩首詩均寫送友人離開,而且送別的時間、地點、場景、方式均有很多相似之處。

D.兩首詩在情感格調(diào)上截然不同,《送竇七》悲傷凄切而《送柴侍御》卻豁達樂觀。

20.《送柴侍御》的三四兩句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為人激賞,你認為妙在何處?

《米甘》詩歌語言風格

【基礎訓練】

一、選擇題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蘋苜(fuyi)淳言(bAo)攙拾(duo)耀學(chud)

B.捋袖子(luo)革之(jie)襁之(xie)采趣(xie)

C.陰簟(yin)場圃(pu)村附(gu)牛特(gu)

D.炊餅(chui)了事(liao)閉縻(lin)凜冽(lin)

【答案】B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漢字字音的識記能力。字音題考核的內(nèi)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聲字、統(tǒng)讀字、

生僻字、方言誤讀七類。復習時分類整理記憶,以記憶為主,訓練、記憶相結(jié)合。本題中,

A項,薄,bo;

C項,酷,gu;

D項,鹿,lin。

故選B。

2.下列詞語的書寫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薄言掇之綴滿枝頭啜湯假怛傷悴

B.倉縻殷實大義凜然窗橡如實稟報

C.一竿晴日百尺桿頭干旱肝膽相照

D.酷酒對酌怙惡不慘估計沽名釣譽

【答案】C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并正確書寫現(xiàn)代常用規(guī)范漢字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要審清題干的要求,如本題要求

選出“書寫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本題中,C項,百尺桿頭,應寫作“百尺竿頭”。故選C。

3.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陰簿(yin)場圃(pu)村姮(gU)

B.閉博(lin)[事(le)嫩詩(fu)

C.蘋茸(fiiyl)博言(bo)掇之(duo)

D.捋之(luo)祐之(jie)擷之(xie)

【答案】B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如本題“下

列各項中加點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然后依據(jù)字形和字義辨析字音正誤。本題中,B項,"了(le)事”

應為(liao)事"。故選B。

【點睛】

對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隨意轉(zhuǎn)的原則。吃不準的情況下,可多考慮從詞語具體意義的角度入手解決問題。

常見多音字標次讀音正確的可能性大,標常讀音正確的可能性小。善用排除法。如果題干是全部不相同的,

就把有兩項相同的去掉;如果題干是與所給字的讀音全部相同的,則去掉一個不同的一項;如果題干是讀

音全都正確,就去掉有一個錯誤的一項;如果題干是讀音有錯誤的一組,就排除肯定無誤的一項;總之,

用排除法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當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的。

4.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我們一般所說的“詩經(jīng)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

B.《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共三百七十多句,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

C.劉勰《文心雕龍》稱《古詩十九首》為“五言之冠冕”,鐘竦《詩品》贊頌它“天衣無縫,一字千金”。

D.“樂府雙璧”指南朝的《孔雀東南飛》和北朝的《木蘭詩》兩部作品.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化常識。備考時要積累名著、名家、稱號、官職、歷法等文學常識?;卮鸫祟愵}目,

必須熟記文學常識的主要內(nèi)容,按照自己積累的有關知識,區(qū)分文學常識的概念,仔細察看題干中的修飾

限制成分,判斷相關內(nèi)容。B項,“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敘事詩”錯,《離騷》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5.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薄言采之之:代詞,指“米營”

B.米采茉營采采:動詞,采摘

C.喚騫朝餐歇半霎渠:他

D.秧根未牢西未匝前:移植

【答案】B

【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B項,“采采”,茂盛的樣子。

故選B。

6.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A.《詩經(jīng)》“六義”指"風、雅、頌、賦、比、興其中,"風、雅、頌”為詩歌體制,“賦、比、興”為主要

表現(xiàn)手法。

B.《詩經(jīng)》原稱《詩》,它是“五經(jīng)”之一,“五經(jīng)”是指《易》《書》《詩》《禮》《樂》。

C.七言古詩簡稱七古,在古代詩歌中,是形式最活潑、體裁最多樣、句法和韻腳的處理最自由,而且抒情

敘事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一種詩歌形式。

D.“誠齋體”是南宋詩人楊萬里詩歌風格的特稱,楊萬里號“誠齋”,故得名。其詩以語言通俗明快、清新自

然且富有幽默情趣而自成一家。

【答案】B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學常識的積累。文學常識,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學中

的地理,歷史各種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們眾所周知的文學習慣。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

釋的相關內(nèi)容。

B項,“五經(jīng)”指《詩》《書》《禮》《易》《春秋》,沒有《樂》。“六經(jīng)”指《詩》《書》《禮》《易》《春

秋》《樂》。

故選B。

7.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厚言米之?。嚎拷?/p>

B.薄言將之捋:從莖上成把地握取

C.多博村時勞苦辛酷:通"沽",買酒

D.賦詩性汝足精神憐:可憐,表同情

【答案】B

【詳解】

此題考核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平時注意積累,答題時注意分析詞語前后搭配是否得當,

還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現(xiàn)以今釋古的現(xiàn)象。同時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等。

A.“?。嚎拷卞e誤。?。褐~,無實義。

C.“酷:通"沽",買酒"錯誤??幔壕啤?/p>

D.“憐:可憐,表同情”錯誤。憐:憐愛,表喜愛。

故選B。

8.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而恥學于師學于余

B.吾嘗終日也思矣惑也不從師

C.采采茉首,薄言采之自言本是京城女

D.其聞道也固先于吾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于己

【答案】A

【詳解】

本題考察正確理解文言實詞和虛詞的能力。

A項,兩個“于”都是介詞,可譯作“向”。

B項,前一個“而”是連詞,表修飾,可不譯;后一個“而''是連詞,表轉(zhuǎn)折,可譯作“卻

C項,前一個“言”是語氣助詞,可不譯;后一個“言''是動詞,可譯作“說

D項,前一個“乎''是介詞,可譯作“比”;后一個“乎”是介詞,可譯作“對”。

故選Ao

9.選出對下列劃線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崢噪歲月稠不平凡采采跳營茂盛的樣子

B.對酒當歌當時喚集朝餐歇半霎助詞,無義

C.悠悠我心思慮連綿不斷枉用相查問候、探望

D.但為君故只是煙濤微茫值難求確實,實在

【答案】B

【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詞語和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

B項,“對酒當歌”的意思是“對著酒,應該唱歌,指人生時間有限,應該有所作為。后也用來指及時行樂”,

所以“當”的意思是“應當,應該"喚渠朝餐歇半霎”的意思是呼喚他們歇息一會把早飯吃了,所以“渠''是代

詞,應譯作“他”。

故選Bo

10.下列關于《詩經(jīng)》的說法,錯誤的是()米莒/《詩經(jīng)?周南》

A.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05篇。

B.《詩經(jīng)》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并

沿用至今。

C.《詩經(jīng)》在內(nèi)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

雅樂;《頌》是周王室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和《魯頌》。

D.《詩經(jīng)》內(nèi)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zhàn)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

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答案】C

【詳解】

本題考查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

C項,“又分為《周頌》和《魯頌》”錯誤,《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

頌》和《商頌》。

故選C。

11.下列各句中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不正確的一項是

①連通西安和成都的西成高鐵正式開通運營以來,旅客發(fā)送量節(jié)節(jié)攀升,開通首月共發(fā)送旅客達93萬人次,

致使高鐵車票洛川紙裳。

②無論正史還是野史,甚至武俠小說,他都瀏覽涉獵,有的還進行精讀。博學多聞讓他的課堂自然而然地

生動起來,說起歷史故事如數(shù)零珍。

③學者宋恪震的《唐宋詞名篇精賞》是近年新成果的結(jié)晶,與他的《唐詩名篇精賞》恰巧配套,可謂琰聯(lián)

摩自的姊妹篇。

④他的筆下有歷史,有中國哲學的智慧,他談論的是歷史上的人與事,但常常枝蔓開去,或聯(lián)想,或抒情,

或狀物,不甘勺宅。

⑤邵飄萍先生不畏國民黨言論鉗制,在報紙上連篇掌牌地發(fā)表了許多揭露黑幕、針徒時弊的新聞和社評,

顯示出國人的勇氣和操守。

⑥這部抗戰(zhàn)題材的電影表達了對抗日英雄的敬仰,充滿了正能量,以喜劇的形式帶領觀眾回憶抗戰(zhàn)年代的

嶙跑當月,提醒觀眾不忘歷史。

A.①③?B.①⑤?C.②③⑥D(zhuǎn).②④⑤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此題考核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答題時注意明確詞語的含義,然后比對給出的句

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語境,題中①洛陽紙貴:借指著作廣泛流傳,風行一時。使用對象不當。②如數(shù)家珍:

形容對列舉的事物或敘述的故事十分熟悉。③珠聯(lián)璧合: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湊在一起。④天馬行空:多

形容詩文、書法、言行等氣勢豪放,不受拘束;也形容說話不著邊際。⑤連篇累牘:形容敘述的篇幅過多、

過長。感情色彩不當。⑥蹉昵歲月:指虛度光陰。不合句意。

13.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部錯誤的一項是()

①溥言采之(助詞,無實義)②薄言耀之(選?。塾陱念^上濕到即(肩胛)

④喚渠期餐歇半霎(早飯)⑤照管鵝兒與雛鴨(提防)⑥秧根未牢蔚未造(捆扎)

A.①??B.②??C.①③④D.②⑤⑥

【答案】B

【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實詞意思的技巧: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

析詞性;從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從同類

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從句子結(jié)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

詞義.解答此類題目時,首先應審題,明確選擇的要求,如本題“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部錯誤的一項”,

這是針對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現(xiàn)象設題,然后根據(jù)詞語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確定義項。

②本句意為“摘下(車前草的葉子)”,掇,拾取,摘取。

④本句意為“呼喚他們來吃早飯并休息一會兒”,朝餐,名詞作動詞,吃早飯。

⑥本句意為“稻秧的根還沒栽穩(wěn),稻田還沒插滿“,匝,布滿、遍及。

故選B。

【點睛】

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義法:由于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

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jù)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

境中,結(jié)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刹扇〈朐姆ā⒄n內(nèi)回顧法、成語遷移法??蓪⒃~義代入文中,結(jié)合

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結(jié)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

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征推斷出詞性,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

14.下列文學常識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詩經(jīng)》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

并沿用至今。在內(nèi)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B.蘇轍與父親蘇洵,兄長蘇軾齊名,合稱“三蘇”。其生平學問深受父兄影響,以散文著稱,擅長政論和史

論,蘇軾稱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杰之氣終不可沒

C.七言律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律,屬于近體詩范疇,起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

律、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時進一步發(fā)展定型。

D.七律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字數(shù)整齊劃一,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lián),共四聯(lián),分首聯(lián)、

頷聯(lián)、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四聯(lián)都要求對仗。

【答案】D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學常識的積累。文學常識,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學中

的地理,歷史各種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們眾所周知的文學習慣。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

釋的相關內(nèi)容。本題中,D項,“四聯(lián)都要求對仗”說法有誤,僅中間兩聯(lián)耍求對仗。故選D。

15.下列關于兩首詩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紫甘》是婦女們采集野菜時唱的民歌。此詩采用賦的方式,直敘其事,通過婦女們采野菜的過程,描

繪了一幅其樂融融的勞動畫面。

B.《琴莒》全詩通過“采”“有”“掇”“捋”“秸”“顓’六個動詞的變換運用,在重章復沓中展現(xiàn)出勞動婦女從采

摘到收獲的全過程以及愉悅歡快的心情。

C.《插秧歌》的三四句點明雨中搶插的情形:以“兜整”和“甲”借代,暗示搶插秧苗無異于一場戰(zhàn)斗。

D.《插秧歌》的五六句寫勞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飯讓歇一會兒卻無人答話,連抬頭看一眼的工夫也沒有,

如此寫出搶插秧苗的緊張程度。

【答案】C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

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jié)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

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

時注意仔細辨析。

C項,“以,兜歌和理,借代”錯誤。三四句運用的修辭手法應是比喻,不是借代。以“兜婺”和呷”分別比喻“笠”

和“蓑”,暗示搶插秧苗無異于一場緊張的戰(zhàn)斗。

故選C。

【真題呈現(xiàn)】

【2019高考課標3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

插田歌(節(jié)選)

劉禹錫

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

田睦望如線,白水光參差。

農(nóng)婦白絲裙,農(nóng)父綠蓑衣。

齊唱郢中歌,嚶嚀如《竹枝》。

14.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以花鳥發(fā)端,通過簡練的筆觸,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麗畫面。

B.詩人舉目眺望,能看到遠處田填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時隱時現(xiàn)。

C.詩中寫到了農(nóng)父農(nóng)婦的衣著,白裙綠水映照綠苗白水,色調(diào)分外和諧。

D.詩的七、八兩句通過聽覺描寫,表現(xiàn)農(nóng)民們的勞動場面以及愉悅心情。

15.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相比,這幾句詩的語言風格有什么不同?

答案解析:

14.B”能看到遠處田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時隱時現(xiàn)”,“田睦望如線,白水光參差”

意思是遠望田滕像條線,一片白水波光參差。

15.《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對仗工整,用典精當,語言雅麗平整,這幾句特別采用了民歌俚

曲的表現(xiàn)手法,描寫田野風光和勞動場景,語言通俗淺顯清新流暢?!恫逄锔琛愤@幾句詩則采用了

民歌俚曲的表現(xiàn)手法,描寫田野風光和勞動場景,語言通俗淺顯,清新流暢。

【延伸閱讀】

一、閱讀下面這首唐詩,按要求作答。

紀村事

[唐]韋莊

綠蔓映雙扉,循墻一徑微。

雨多庭果爛,稻熟渚禽肥。

釀酒迎新社,遙砧送暮暉。

數(shù)聲牛上笛,何處餉田注歸。

[注]餉田:到田間送飯

“數(shù)聲牛上笛”有人覺得“一聲”更佳,你同意嗎?請結(jié)合詩句說明理由。

【答案】不同意。“數(shù)聲”好。“數(shù)聲”動靜結(jié)合,突顯了環(huán)境的優(yōu)美、牧童的悠閑快樂,營造出鄉(xiāng)村熱

鬧、輕松、愉悅的氛圍。

同意?!耙宦暋焙?。“一聲”以動襯靜,突顯了環(huán)境的寂靜清幽,營造出鄉(xiāng)村寧靜和諧的氛圍。

【試題解析】本題考查賞析詞語的能力,即煉字題。煉字題如何設問(命題角度)?1.詩中的某個詞用得

好不好?為什么?或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直接鑒賞關鍵詞)2.詩中的“詩眼”

“關鍵字”是哪一個?為什么?(找出關鍵詞并鑒賞)3.這個詞與另一個詞比較哪個更好?為什么?

(比較鑒賞)。題干為:“數(shù)聲牛上笛”有人覺得“一聲”更佳,你同意嗎?請結(jié)合詩句說明理由。

此類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肯否均可。但作答時理由一定要充分。思維角度有:解釋字詞意思,擴展到

句中翻譯大體內(nèi)容,結(jié)合詩人的情感分析表達效果,有修辭或者結(jié)構特色的話也要點明。

首先明確立場、觀點:不同意或者同意,盡量用完整句子。

其次結(jié)合藝術特色分析奇妙處并點明情感效果:

(1)“數(shù)聲”好。“數(shù)聲”,形容聲音大、熱鬧,給人動態(tài)感,動中突顯了環(huán)境的優(yōu)美、牧童的悠閑快樂,

表現(xiàn)鄉(xiāng)村世界的熱鬧、快樂、幸福。

(2)“一聲”好?!耙宦暋北砻髀曇魡渭儭⒚C靜,靜中顯示了環(huán)境的靜謐清幽,給人安寧祥和靜美的感

受。

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小題。

春晝

[明]于謙

蕭條候館度芳春,暗惜韶光過眼新。

草色入簾閑白晝,花陰滿地隔紅塵。

從知處世若大夢,何用浮名絆此身。

十里湖邊三畝宅,青山應笑未歸人。

3.下面關于本詩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詩以第一人稱視角入筆,首句點明時間和地點,芳春時節(jié),作者在候館中百無聊賴,只能觀景度日。

B.頷聯(lián)描寫綠草入簾、花陰滿地之景,色彩鮮明,營造了一種與世隔絕的意境?!叭搿弊只o為動,使畫

面具有動感。

C.頸聯(lián)由寫景轉(zhuǎn)入抒情,作者認為人在世上度過一生,就如同一場大夢般虛幻,所以不應該被世間浮名所

羈絆。

D.“十里湖邊三畝宅”是作者的居住環(huán)境,如此空曠寂寥更突顯詩人生活的孤寂,末尾的“應笑”實則也

是作者的自嘲。

4.《本朝分省人物考》稱于謙“詩詞清麗,膾炙人口”。請結(jié)合尾聯(lián)的內(nèi)容,從藝術手法和語言風格的角

度,談談你對此的理解。

【答案】

3.D

4.①尾聯(lián)運用擬人手法,將青山擬人化,使詩句清新靈動。②運用想象,描繪理想中的生活場景,使意境

更加深遠。③詩句語言樸實,抒情直白,不追求辭藻華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④寫景清麗淡遠?!笆?/p>

里湖邊”“三畝宅”“青山”等意象營造了清麗淡遠的意境,令人神往。

【解析】

3.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與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類試

題解答時,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內(nèi)容,然后仔細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詩歌鑒賞的選擇

題對整個詩歌的綜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詩句的含義、詩句的手法還考核詩歌的情感,注意結(jié)合詩歌的內(nèi)

容進行分析。D項,“是作者的居住環(huán)境”“也是作者的自嘲”錯誤?!笆锖吶€宅”并非作者的居住

環(huán)境,“應笑”也非自嘲。此處運用想象,描繪理想中的生活場景,寫景清麗淡遠,令人神往。故選D。

4.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與評價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類試

題解答時,需要審清題干要求,如本題“《本朝分省人物考》稱于謙'詩詞清麗,膾炙人口'。請結(jié)合尾

聯(lián)的內(nèi)容,從藝術手法和語言風格的角度,談談你對此的理解”,需要結(jié)合尾聯(lián)內(nèi)容分析。第一步,指出

運用了哪種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第三步,簡析這種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達意中作

用。積累常見的語言風格的詞語,如平實質(zhì)樸、含蓄雋永、豪放剛健、黯淡凄婉、清新自然、生動形象、

幽默諷刺、富麗清新(清新、華麗)、淡雅肅靜等?!笆锖吶€宅,青山應笑未歸人”,結(jié)合上面頸

聯(lián)內(nèi)容分析,作者認為人在世上度過一生,就如同一場大夢般虛幻,所以不應該被世間浮名所羈絆。此處

為作者的想象之景,描繪理想中的生活場景,使意境更加深遠。抓住“笑”分析,此處賦予“青山”以人

的動作,運用擬人手法,使詩句清新靈動。抓住“十里湖邊”“三畝宅”“青山”等意象分析,營造了一

種清新淡遠的意境,這樣一幅田園的生活場景,這樣的場景令人向往。抓住“十里湖邊”“三畝宅”“青

山”“應笑”等分析,語言樸實,不追求辭藻華麗,通俗易懂。

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雨過偶書閨

王安石

需然甘澤洗塵寰,南市東郊共慰顏。

地望歲功還物外,天將生意與人間。

霽分星斗風雷靜,涼入軒窗枕簟閑。

誰似浮云知進退,才成霖雨便歸山。

(注)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后因守舊派反對,王安石請罷相,

出知江寧府。本詩是王安石就任江寧府后所作。

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用“洗”表達了在看見這場雨沖洗污濁世界之后的爽快之情。

B.“南畝東郊”的歡欣鼓舞照應首句的“甘澤”,證明了這是一場好雨。

C.頷聯(lián)說大地的收成取決于上天,表達了作者對朝廷的感恩之心。

D.風雷停歇,浮云消散,雨后涼氣進人窗戶,令人感到悠然閑適。

6.詩歌最后兩句有哪些含意?請簡要分析。

【答案】

5.C

6.詩的最后兩句贊美了“浮云”的美德:給人們帶來喜雨,給人間帶來生機,功成后卻歸隱山間。作者想像

云一樣,希望通過變法給國家和百姓帶來好處,然后功成身退,不再留戀官場。

【解析】

5.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nèi)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

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觥T诶斫饷恳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

對詩歌的內(nèi)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C項,“表達了作者對朝廷的感恩之心”表述錯

誤。頷聯(lián)說大地的收成取決于上天,表達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還得依靠自然界的風調(diào)雨順。故選C。

6.本題考查鑒賞詩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通讀全詩,然后從內(nèi)容、手法、情感的角度來分析鑒

賞。本題中,要求考生簡要分析詩歌最后兩句有哪些含意?從內(nèi)容的角度來分析,“誰似浮云知進退,才

成霖雨便歸山”詩中也還是從卜.雨落筆,但主旨已轉(zhuǎn)到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云的進退,是很合時宜的,人

間需要雨的時候,它便來到天空下起雨來;待到下過雨以后,它又立即退到山的那邊去了?,F(xiàn)實生活中的

人,有誰能象浮云那樣地知道進退呢?從情感角度考慮:詩的最后兩句贊美了“浮云”的美德:給人們帶來

喜雨,給人間帶來生機,功成后卻歸隱山間。作者想像云一樣,希望通過變法給國家和百姓帶來好處,然后功

成身退,不再留戀官場。

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蝶戀花

陸游

陌上簫聲寒食近。雨過園林,花氣浮芳潤。千里斜陽鐘欲暝。憑高望斷南樓信。

海角天涯行略盡。三十年間,無處無遺恨。天若有情終欲問。忍教霜點相思鬢。

7.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第二句中的“浮”字富有動感,寫出了花香在雨后濕潤的空氣中飄浮,沁人心脾。

B.上片最后一句為虛寫,是詞人想象思念之人登高極目遠望、苦盼自己音信的情景。

C.下片中,作者四處漂泊,歷三十年之久,而處處有遺恨,更能表明其失意情狀。

D.詞的上片主要寫景,于景中蘊含懷遠之意;下片主要抒懷,感慨自己身世沉浮。

8.請簡要賞析下片“天若有情終欲問。忍教霜點相思鬢”兩句。

【答案】

7.B

8.詞人設想:如果上天有情,我一定追問它,怎么忍心讓我雙鬢白發(fā)叢生呢。詞人借詰問上天,強調(diào)了自

己白發(fā)之多、相思之苦、命運之艱,進一步深化了沉痛悲郁的情感,將感情推向高潮,有一唱三嘆、纏綿

不盡的抒情效果。

【解析】

7.本題屬于綜合考查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選

項內(nèi)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

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

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

本題B項,“虛寫”及具體理解不準確,“憑高望斷南樓信”意思是:我站在高處,望眼欲穿,渴盼南樓

音信。應為詞人登高極目遠望,苦盼思念之人的音信,屬于實寫。

故選B。

8.此題考查鑒賞詩歌句了?的能力。煉句是詩歌鑒賞的高頻考點,所煉之句往往是在該詩中最富有表現(xiàn)力的

句子。答題時,先要釋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達效果;分析表達效果時要將句子放回到詩中,體

會其表情達意上的妙處。

“天若有情終欲問。忍教霜點相思鬢”意思是:上天啊,你若有情,我想問問你。怎忍心讓我相思不盡,

黑發(fā)根根變白如霜,點染我的雙鬢。詞人內(nèi)心因歲月流逝、志向難申、思念親人而痛苦難耐,將上天想象

為有情之人,抬頭詰問蒼天,為何讓自己白發(fā)叢生、命途多舛,更好地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苦痛。

【點睛】

賞析詩歌句子鑒賞口訣:

看類型。

從詩歌內(nèi)容的角度來看,古典詩歌的考查基本類型有以下幾類。①送別類。②懷古類。③思鄉(xiāng)懷人類。表

達對家鄉(xiāng)或親人思念為主。④戰(zhàn)爭或邊塞類。⑤閑適類。⑥借景抒情類。⑦托物言志類。⑧愛情類。⑨民

生類。以上九種類弄,只要學生掌握住基本的閱讀水平,在認真閱讀原詩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類型。

—.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詩感情自然顯現(xiàn)。能夠表現(xiàn)詩歌感情-色彩的詞語有:愉悅、歡快、激憤、沉痛、悲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