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教學課件)高二下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1頁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教學課件)高二下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2頁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教學課件)高二下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3頁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教學課件)高二下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4頁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教學課件)高二下學期歷史統(tǒng)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

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課程標準:從人類文明發(fā)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認識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目錄第一章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第二章第三章習題檢測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第一章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一)佛教中國化1.過程①兩漢之際:來自古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相傳,漢明帝劉莊:夜夢金人,身有日光,飛行殿前,欣然悅之。傳問群臣,此為何神?有臣答曰,此神即“佛”。明帝即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身毒(今印度)尋佛取經(jīng)?!碜浴堵尻栙に{記》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明帝令畫工圖佛像……以白馬負經(jīng)而至,漢因立白馬寺于洛城雍關西?!段簳仿尻柊遵R寺,佛教傳入中國后的第一座官辦寺院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一)佛教中國化1.過程②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日趨興盛,逐漸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鳩摩羅什(344-413)東晉十六國后秦國師,出身天竺望族,名聞西域諸國,被前秦、后秦挾持至涼州、長安弘法。翻譯《金剛經(jīng)》、《法華經(jīng)》等文精義明。鳩摩羅什譯《仁王經(jīng)疏》佛教儒家道教五戒:第一戒殺,第二戒盜,第三戒邪淫,第四戒妄語,第五戒酒。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一)佛教中國化1.過程③隋唐時期:佛教出現(xiàn)了不同宗派,禪宗成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以專修禪定為主,主張頓悟成佛,代表人物為唐代的慧能宗派創(chuàng)始人教義主張?zhí)炫_宗智顗《妙法蓮華經(jīng)》;“一心三觀”、“五時八教”華嚴宗法藏《華嚴經(jīng)》;十玄門、六相、法界觀唯識宗玄奘萬法唯識禪宗達摩“禪”:靜坐沉思。主張佛在心內,無需苦練修行,只需凈心醒悟。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一)佛教中國化1.過程④宋明時期:以儒家學說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論的宋明理學形成,佛教融合為中華文化的部分。宋明理學:儒佛道學說相互滲透,吸收佛、道思想闡釋儒學的新學派。宇宙觀:方法論:修養(yǎng)論:理是萬物的本原格物致知存天理滅人欲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兄:程顥弟:程頤朱熹陸九淵

王陽明宇宙觀:方法論:道德觀:心即理也“致良知”知行合一2.影響:對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邏輯思維、語言詞匯、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方面都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1)積極:①文學藝術:體現(xiàn)佛教內容,吸收佛教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達。嘆白發(fā)(唐·王維)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發(fā)變垂髫。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2.影響②建筑藝術:云岡石窟、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國佛教建筑藝術的結晶,也是中華文化的瑰寶。(2)消極:思想觀念:佛教文化宣揚的因果輪回、消極避世等產(chǎn)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情景探究“愁眉”本指我國古代女子化妝的方法。東漢時期的孫壽喜歡化啼妝、愁眉,顯得人更加嬌媚,惹人憐愛。佛教傳入中國后,“苦”的思想得到傳播,出現(xiàn)了“苦臉”之說。南朝陳后主作“落花同淚臉,初月似愁眉”。后人用佛教的“苦臉”代替“淚臉”,再與“愁眉”結合,創(chuàng)造了“愁眉苦臉”這一成語?!俺蠲伎嗄槨钡某霈F(xiàn)反映了什么?反映了佛教文化傳入中國后和中華文化融合,豐富了中華文化。[拓展]佛教文化傳入反映出的中華文化的特點(1)包容性:兼收并蓄,具有很強的包容性。(2)連續(xù)性:在交流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具有連續(xù)性。(3)主體性:注重將外來文化本土化,始終以中國本土文化為主體。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二)西學東漸1.明末清初:開始傳入西學東漸:指近代西方學術思想(科技及思想文化)向中國傳播的歷史過程。(1)背景: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2)傳播渠道:明末,意大利人利瑪竇等帶來天文、地理、數(shù)學等方面的新知識。17世紀,清政府任命來自歐洲的湯若望、南懷仁等人主持欽天監(jiān)工作,并招攬數(shù)學、醫(yī)學、天文等方面的人才來到中國。利瑪竇在明末的西學東漸中,來華的耶穌會士利瑪竇占據(jù)著核心地位。此人于1583年進入廣東,在肇慶定居。此后曾在韶州、南京、南昌等地居住。經(jīng)多次嘗試,于1601年1月到達北京,1610年死于北京。利瑪竇之所以重要,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通過摸索,他制定了一套頗具示范性的、適應中國社會文化的傳教策略,并因此而使得西學在中國的傳播成為可能;第二,留下了大量頗有價值的中西文著述,對西學東漸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獦怯盍摇吨腥A文明史》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二)西學東漸1.明末清初:開始傳入西學東漸:指近代西方學術思想(科技及思想文化)向中國傳播的歷史過程。(1)背景: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2)傳播渠道:徐光啟、李之藻、楊廷筠、方以智等人知識對西學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主張以開放的胸懷會通中西文化。徐光啟(1562年-1633年),字子先,號玄扈,謚文定,上海人,萬歷進士,官至崇禎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1603年,入天主教,教名保祿。較早師從利瑪竇學習西方的天文、歷法、數(shù)學、測量和水利等科學技術,畢生致力于科學技術的研究,勤奮著述,是介紹和吸收歐洲科學技術的積極推動者,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徐光啟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二)西學東漸1.明末清初:開始傳入西學東漸:指近代西方學術思想(科技及思想文化)向中國傳播的歷史過程。(3)內容:西方近代自然科學知識?!稁缀卧尽贰ⅰ短┪魉ā返任鞣娇茖W著作相繼譯介到中國。《幾何原本》總結了前人的幾何知識和研究成果,用公理法建立起演繹的數(shù)學體系的最早典范,標志著幾何知識從零散、片斷的經(jīng)驗形態(tài)轉變?yōu)橥暾倪壿嬻w系,深刻影響到后世數(shù)學的發(fā)展,采用的演繹結構被移植到其它學科后也同樣促進了這些學科的發(fā)展,但因受時代限制而存在部分證明有遺漏和錯誤、基礎部分不夠嚴密等明顯的不足?!稁缀卧尽窌耙弧⒅腥A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二)西學東漸1.明末清初:開始傳入西學東漸:指近代西方學術思想(科技及思想文化)向中國傳播的歷史過程。(4)影響:引入部分西方科學技術,豐富了中國的科技影響文化,開闊了人們的眼界;但西學主要在統(tǒng)治階級內部傳播,影響有限。材料: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耶穌會士的傳教活動,以及隨之而來的西方科學文化的事物,一些敏感的先進的知識人把耶穌會士看作自己的朋友和老師,如饑似渴地向他們學習,從他們那里汲取新的精神營養(yǎng),從而改變了世界現(xiàn)和價值觀。這種變化對于中國社會的影響,無論如何評價都不嫌過分?!畼渲局?《晚明大變局》利瑪竇情景探究順治帝十分欽佩湯若望的學識,他說:爾湯芳塑來自西洋,精于象緯,閎通歷法。徐光啟特薦于朝,一時專家治歷如魏文魁等,實不成。但以遠人,多忌成功,終不見用。朕承天眷,定鼎之初,爾為朕修《大清時憲歷》,迄于有成。又能潔身持行,盡心乃事......俾知天生賢人,佐估定歷,補數(shù)千年之闕略,非偶然也。——《清史稿?湯若望傳》閱讀這段史料,你能得出哪些信息?(1)近代中國的農(nóng)歷在歐洲天文歷法的影響下得到了發(fā)展。(2)湯若望“但以遠人,多忌成功,終不見用”的遭遇,體現(xiàn)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艱難多變,暗示了當時中國對西學的排斥態(tài)度。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二)西學東漸2.鴉片戰(zhàn)爭后:西學進一步傳入(1)背景: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世界主要殖民主義國家把矛頭指向了中國,中國國門被迫打開。(2)傳播渠道:較為開明的官員,如林則徐和魏源,主張學習西方。魏源進一步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材料

夷之長技三:一戰(zhàn)艦,二火器,三養(yǎng)兵練兵之法。“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國圖志》材料

林則徐和魏源在提出“師夷長技”時,肯定西方文化在物質層次的價值,但是他們的著述已提及資本主義社會政治制度?!端闹拗尽肪陀嘘P于“律好司”(上院)、“甘文好司”(下院)和“巴厘滿衙門”(議會)以及美國“袞額里士衙門”(國會)、“西業(yè)”(參議院)和“里勃里先好司”(眾議院)的介紹?!逗鴪D志》驚奇地贊嘆美國的總統(tǒng)選舉“可不謂公乎?”徐繼畬也推崇美國的民主制度“創(chuàng)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洋務運動后期主張將“西政”列作洋務事業(yè)的一個項目的張之洞,便肯定這些著作是中國人知西政之始?!惤{《西學傳播與晚清社會的蛻變》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二)西學東漸2.鴉片戰(zhàn)爭后:西學進一步傳入(1)背景: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世界主要殖民主義國家把矛頭指向了中國,中國國門被迫打開。(2)傳播渠道:1862年,京師同文館在北京設立。接著,清政府又創(chuàng)辦了一些新式學堂。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T桂芬中學有中學之體用,西學有西學之體用,分之則并立,合之則兩亡?!獓缽蛯挂庾R的驅使和支配,自大心態(tài)的束縛,是近代中國西學輸入的特點。——劉云波《近代中國西學輸入特點初探》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二)西學東漸2.鴉片戰(zhàn)爭后:西學進一步傳入(1)背景: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世界主要殖民主義國家把矛頭指向了中國,中國國門被迫打開。(2)傳播渠道:清政府派遣留學生赴歐美學習,嚴復、詹天佑等近代知識分子接受了西方教育。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T桂芬中學有中學之體用,西學有西學之體用,分之則并立,合之則兩亡。——嚴復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蔡煊右?、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二)西學東漸2.鴉片戰(zhàn)爭后:西學進一步傳入(1)背景: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世界主要殖民主義國家把矛頭指向了中國,中國國門被迫打開。(2)傳播渠道:1868年,專門引進、翻譯西方書籍的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翻譯館創(chuàng)辦,大量軍事、工程方面的書籍得到翻譯。(3)傳播內容:近代西方的工程技術、科學理論以及社會改革等?!就卣埂拷袊率浇逃奶攸c新舊雜陳,中西合壁;深受時局影響,階段性較強;以語言學堂的創(chuàng)辦為開端;經(jīng)世致用,服務于救亡圖存;呈現(xiàn)本末倒置現(xiàn)象,初等與高等教育發(fā)展滯后;具有被動性和急于求成色彩;缺乏整體規(guī)劃和學制系統(tǒng);是西學東漸的產(chǎn)物;政府主導,民間參與較少。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二)西學東漸2.鴉片戰(zhàn)爭后:西學進一步傳入(4)影響:政治:影響了近代中國人的政治探索方向。一些愛國知識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動了維新運動的展開。西方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的一些學說在中國傳播,成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②經(jīng)濟:促進了傳統(tǒng)“四民”社會的瓦解,有利于經(jīng)濟的近代化。③思想文化:沖擊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倫理觀、價值觀逐漸解體,崇尚實用、重科技、追求民主平等的風氣日盛。④社會生活:西方科技影響了民眾生活;沖擊了傳統(tǒng)習俗,纏足、舊式婚俗等逐漸被廢除。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二)西學東漸3.民國時期:新階段(1)背景: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和十月革命的爆發(fā)。(2)表現(xiàn):①民主科學思想傳播:新文化運動早期,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蔡元培等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吸收民主與科學的思想。②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后,陳獨秀、李大釗等先進的民主主義者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重新探尋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五四運動大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第二章東亞文化圈

東亞文化圈,嚴格意義上,是指在古代以中國為主,包括了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地。其主要特征包括漢字表達的種種文化模式、以儒學為主的政治思想和倫理道德、中國佛教和至唐朝臻于完善的律令制度。其中,漢字是東亞文明承載的工具,其他文化特征都是以漢字為基礎、以漢文為傳播媒介而形成的。

中國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形成了豐富多彩而又獨具特色的文化,秦漢以后中華文化逐漸影響周邊,中國成為東亞文化傳播的中心。日本、越南、朝鮮與中國相鄰而居,或一衣帶水,或壤土相連,或山川相連,有著良好的地緣關系,這就為相互之間的交往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先秦至魏晉南北朝是東亞文化圈的形成時期;隋唐是東亞文化圈的興盛時期;宋元明是東亞文化圈的發(fā)展期;清朝是東亞文化圈的瓦解時期。

二、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1.漢字:公元前4世紀—公元3世紀,漢字已傳入朝鮮半島、日本列島和東南亞地區(qū)。各國在漢字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本國文字,如朝鮮創(chuàng)造出諺文,日本創(chuàng)造出假名,越南創(chuàng)造出喃字,推動了當?shù)氐奈幕涣骱桶l(fā)展。2.儒學:3—5世紀,儒學在東亞和東南亞等地區(qū)流行。隋唐以后,朝鮮、日本等國的各級學校把儒學經(jīng)典作為教科書,儒學成為官學。3.佛教:大約在4世紀以后,佛教經(jīng)中國傳入朝鮮、日本等國,各國佛教得到發(fā)展。(一)對東亞與東南亞的影響日語中平假名和漢字對照表平假名是日語中的一種表音文字,幾乎都由漢字草書演化而來,形成于9世紀前后。二、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歷史縱橫:飲食、風俗的輻射

中國飲食、風俗習慣對周邊國家的影響日本學習、改進中國的飲茶方法,形成獨具特色的茶道。唐朝服裝傳入日本后,被改造為“和服”。唐人的打馬球、角抵、圍棋等體育活動,先后傳入日本。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也傳入周邊地區(qū)。二、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4.制度:古代朝鮮、日本和越南的社會制度大多來自唐朝。①朝鮮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國。②7世紀,日本實行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權制、土地制度和賦稅制度,都以唐制為藍本。③越南的教育體制主要移植于中國,科舉制度跟中國的基本一樣。④其他方面:東亞和東南亞地區(qū)在律令、歷法、建筑、繪畫、音樂、飲食、服飾、節(jié)日、習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響。韓國首爾景福宮二、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一)對東亞與東南亞的影響(1)14世紀末,中國人進入琉球,中國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和思想文化逐漸在琉球傳播。(2)15世紀,伴隨經(jīng)貿(mào)往來,大批華僑移居東南亞,在當?shù)貍鞑ブ腥A文化。(3)鄭和下西洋的壯舉,擴大并加深了中華文化的影響。5.中華文化傳入周邊地區(qū):二、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一)對東亞與東南亞的影響情景探究在古代朝鮮和日本有許多使用漢字的詩人,他們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如:上國羈棲久,多慚萬里人。那堪顏氏巷,得接孟家鄰。守道惟稽古,交情豈憚貧。他鄉(xiāng)少知己,莫厭訪君頻。9世紀朝鮮人崔致遠《長安旅舍與于慎微長官接鄰》漢業(yè)乃公三尺劍,昭陵無骨一杯羹。元勛盡供菹醯(zihai)肉,史冊虛傳帶礪盟。久見中原爭逐鹿,誰教四海始休兵。腐儒未解英雄志,卻恨鴻溝不用誠?!?7世紀日本人那波守之《讀漢高帝紀》閱讀上述詩句,體會中華文化對朝鮮、日本的影響。兩首詩都是外國人使用漢字創(chuàng)作的律詩,不僅字句、押韻、平仄、對仗等方面符合律詩格式要求,還使用了歷史典故,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對中華文化的熟悉,反映了中華文化對朝鮮、日本的深刻影響。1.四大發(fā)明的外傳及其影響(1)造紙術:8世紀以后,中國的造紙術傳入中亞、西亞及歐洲。紙的出現(xiàn),對當時歐洲的教育、政治及商業(yè)等活動的發(fā)展,起了重要作用。(2)火藥:13世紀,經(jīng)阿拉伯人傳入歐洲,推動了歐洲火藥武器的發(fā)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擊,騎士階層日漸衰落。(3)指南針:(12—13世紀,由阿拉伯入歐洲)指南針的使用,促進了遠洋航行,推動了大航海時代的到來。(4)活字印刷術:(11世紀,由波斯經(jīng)西亞、北非入西方)繼中國發(fā)明活字印刷術后,歐洲人也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機,大大推動了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的傳播路線二、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二)對中亞、西亞及歐洲的影響情景探究火藥、指南針、印刷術一一這是預告資產(chǎn)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fā)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德]馬克思《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閱讀這段史料,你如何理解馬克思的這段話?(1)火藥、指南針、印刷術對促成歐洲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具有關鍵作用?;鹚帉Y產(chǎn)階級戰(zhàn)勝封建貴族起到一定作用;指南針為“地理大發(fā)現(xiàn)”提供了重要條件;印刷術則對西歐資產(chǎn)階級文化的興起具有重大貢獻。(2)馬克思認識到科學技術進步中所蘊藏的革命性力量。科學技術作用于人們的生產(chǎn)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推動了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1)16—18世紀,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經(jīng)典傳入歐洲,中國的史學、地理學以及科技、文學等成就也相繼傳入,引起歐洲社會上層和知識界的熱烈反響。(2)中國的茶、絲綢、瓷器在歐洲社會深受喜愛,中國式園林和建筑成為風尚。2.6—18世紀,中華文化在歐洲的傳播瑞典首都的中國宮二、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二)對中亞、西亞及歐洲的影響知識小結一、中華文化在交流中發(fā)展2、西學東漸1、佛教傳入中國,日漸本土化3、交流特征:(1)階段主題明顯(2)主動—被動—主動(3)雙向交流1、東亞文化圈:文字、儒學、佛教、制度、文學、風俗等二、中華文化在交流中輻射2、中學西傳:(1)四大發(fā)明的外傳;

(2)中國文化傳入歐洲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習題檢測第三章1.佛教傳入中國之時,許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統(tǒng)治者開展滅佛運動,卻沒能阻斷佛教的興盛;到了宋朝之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