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高頻考點速記題庫-作文素材積累與運用技巧試題_第1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高頻考點速記題庫-作文素材積累與運用技巧試題_第2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高頻考點速記題庫-作文素材積累與運用技巧試題_第3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高頻考點速記題庫-作文素材積累與運用技巧試題_第4頁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高頻考點速記題庫-作文素材積累與運用技巧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成人高考《語文》高頻考點速記題庫——作文素材積累與運用技巧試題考試時間:______分鐘總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作文素材積累與運用技巧(要求:結合給定素材,完成下列各題,共40分)1.閱讀下列素材,回答問題。素材一:在西藏高原,有一種生命力頑強的植物——雪蓮。它在高寒缺氧的環(huán)境下,依然能頑強生長,開花結果。雪蓮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敢于挑戰(zhàn)困難,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素材二: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為我國航天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錢老的一生,詮釋了“愛國、求實、創(chuàng)新、奉獻”的科學家精神。請回答:(1)結合素材一,談談你對“挑戰(zhàn)困難,創(chuàng)造奇跡”的理解。(6分)(2)結合素材二,談談你對“科學家精神”的認識。(8分)2.閱讀下列素材,回答問題。素材一:我國古代有一位著名詩人李白,他一生游歷祖國的大好河山,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如《靜夜思》、《望廬山瀑布》等,展現(xiàn)了我國壯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文化底蘊。素材二:法國作家雨果的《悲慘世界》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其描繪了19世紀法國社會的黑暗現(xiàn)實,表達了對正義、人性的呼喚。請回答:(1)結合素材一,分析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特點。(8分)(2)結合素材二,談談《悲慘世界》這部作品的社會意義。(8分)二、作文素材積累與運用技巧(要求:根據(jù)給定素材,完成下列各題,共40分)1.閱讀下列素材,回答問題。素材一:我國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倡“仁政”,主張統(tǒng)治者要以民為本,關注民生。他認為,一個國家的興衰,取決于人民的幸福與否。素材二:美國黑人作家哈里特·雅各布森的《飄》以美國南北戰(zhàn)爭為背景,描繪了南北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制度,表現(xiàn)了人性的光輝。請回答:(1)結合素材一,談談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內(nèi)涵。(6分)(2)結合素材二,分析《飄》這部作品對南北戰(zhàn)爭的反映。(8分)2.閱讀下列素材,回答問題。素材一:古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與凡人達芙妮的愛情故事,展示了愛情的美好與遺憾。素材二: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多夫》,通過對主人公生活的描繪,揭示了人性的真善美。請回答:(1)結合素材一,分析阿波羅與達芙妮的愛情故事。(8分)(2)結合素材二,談談《約翰·克里斯多夫》這部作品對人性美學的探討。(8分)三、作文素材積累與運用技巧(要求:根據(jù)給定素材,完成下列各題,共40分)1.閱讀下列素材,回答問題。素材一: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主張教育應貼近生活,關注學生的成長需求。素材二: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大衛(wèi)·科波菲爾》以英國19世紀的社會背景為背景,通過主人公的成長經(jīng)歷,揭示了人性的善良與邪惡。請回答:(1)結合素材一,分析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內(nèi)涵。(6分)(2)結合素材二,談談《大衛(wèi)·科波菲爾》這部作品對人性善惡的探討。(8分)2.閱讀下列素材,回答問題。素材一:我國古代詩人白居易提倡“詩言志”,主張詩歌要表達真實情感,關注民生。素材二: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以俄國19世紀的社會現(xiàn)實為背景,通過主人公的生活經(jīng)歷,揭示了人性的悲劇。請回答:(1)結合素材一,分析白居易“詩言志”思想的內(nèi)涵。(8分)(2)結合素材二,談談《安娜·卡列尼娜》這部作品對人性的揭示。(8分)四、作文素材積累與運用技巧(要求:根據(jù)給定素材,完成下列各題,共40分)1.閱讀下列素材,回答問題。素材一:我國古代哲學家莊子提倡“逍遙”,主張順應自然,追求內(nèi)心的自由。素材二: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海》通過主人公圣地亞哥與大海的斗爭,展現(xiàn)了人類不屈不撓的精神。請回答:(1)結合素材一,闡述莊子“逍遙”哲學的核心理念。(8分)(2)結合素材二,分析《老人與海》中圣地亞哥的精神品質(zhì)。(8分)2.閱讀下列素材,回答問題。素材一:我國古代詩人杜甫提倡“詩史”,主張詩歌要反映社會現(xiàn)實,關注人民疾苦。素材二: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的《1984》通過描繪極權主義社會,警示人們珍惜自由和民主。請回答:(1)結合素材一,探討杜甫“詩史”思想的現(xiàn)實意義。(8分)(2)結合素材二,分析《1984》對極權主義社會的批判。(8分)五、作文素材積累與運用技巧(要求:根據(jù)給定素材,完成下列各題,共40分)1.閱讀下列素材,回答問題。素材一:我國古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描繪了壯麗的自然風光,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素材二: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通過對拿破侖戰(zhàn)爭時期的描繪,展現(xiàn)了人性的復雜與社會的變遷。請回答:(1)結合素材一,分析《登鸛雀樓》的藝術特色。(8分)(2)結合素材二,探討《戰(zhàn)爭與和平》中人性的表現(xiàn)。(8分)2.閱讀下列素材,回答問題。素材一:我國古代詩人李清照的《如夢令》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女子對愛情的執(zhí)著與無奈。素材二: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通過描繪南北戰(zhàn)爭時期的愛情故事,展現(xiàn)了人性的堅韌與犧牲。請回答:(1)結合素材一,分析《如夢令》的情感表達。(8分)(2)結合素材二,探討《飄》中愛情的悲劇性。(8分)六、作文素材積累與運用技巧(要求:根據(jù)給定素材,完成下列各題,共40分)1.閱讀下列素材,回答問題。素材一:我國古代哲學家荀子提倡“性惡論”,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需要通過教育和禮法來約束。素材二:美國作家杰克·倫敦的《馬丁·伊登》通過主人公馬丁的奮斗歷程,揭示了社會的不公與個人的命運。請回答:(1)結合素材一,闡述荀子“性惡論”的觀點及其影響。(8分)(2)結合素材二,分析《馬丁·伊登》對社會不公的批判。(8分)2.閱讀下列素材,回答問題。素材一:我國古代詩人蘇軾的《赤壁賦》通過對赤壁之戰(zhàn)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素材二:英國作家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通過對主人公伊麗莎白與達西的愛情故事,揭示了當時社會的偏見與階級矛盾。請回答:(1)結合素材一,分析《赤壁賦》的藝術手法。(8分)(2)結合素材二,探討《傲慢與偏見》對當時社會的批判。(8分)本次試卷答案如下:一、作文素材積累與運用技巧(要求:結合給定素材,完成下列各題,共40分)1.閱讀下列素材,回答問題。素材一:在西藏高原,有一種生命力頑強的植物——雪蓮。它在高寒缺氧的環(huán)境下,依然能頑強生長,開花結果。雪蓮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敢于挑戰(zhàn)困難,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素材二: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為我國航天事業(yè)作出了巨大貢獻。錢老的一生,詮釋了“愛國、求實、創(chuàng)新、奉獻”的科學家精神。請回答:(1)結合素材一,談談你對“挑戰(zhàn)困難,創(chuàng)造奇跡”的理解。(6分)解析思路:首先理解“挑戰(zhàn)困難,創(chuàng)造奇跡”的含義,然后結合雪蓮的生長環(huán)境,闡述其象征意義,最后結合個人理解,談談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面對困難。答案:(1)挑戰(zhàn)困難,創(chuàng)造奇跡是指在逆境中勇敢面對,努力克服困難,最終取得成功的過程。雪蓮在惡劣環(huán)境中頑強生長,象征著人們在面對困難時,應保持堅韌不拔的精神,勇于挑戰(zhàn),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2)結合素材二,談談你對“科學家精神”的認識。(8分)解析思路:首先理解“科學家精神”的內(nèi)涵,然后結合錢學森的事跡,分析其具體表現(xiàn),最后結合個人理解,談談科學家精神對個人和社會的意義。答案:(2)“科學家精神”是指科學家在科研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愛國、求實、創(chuàng)新、奉獻的精神品質(zhì)。錢學森作為我國航天事業(yè)的奠基人,他的一生體現(xiàn)了這種精神,為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茖W家精神對個人來說,是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動力;對社會來說,是推動科技進步、實現(xiàn)國家富強的重要力量。二、作文素材積累與運用技巧(要求:根據(jù)給定素材,完成下列各題,共40分)1.閱讀下列素材,回答問題。素材一:我國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倡“仁政”,主張統(tǒng)治者要以民為本,關注民生。他認為,一個國家的興衰,取決于人民的幸福與否。素材二:美國黑人作家哈里特·雅各布森的《飄》以美國南北戰(zhàn)爭為背景,描繪了南北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制度,表現(xiàn)了人性的光輝。請回答:(1)結合素材一,談談孟子“仁政”思想的主要內(nèi)涵。(6分)解析思路:首先理解“仁政”的含義,然后結合孟子的觀點,分析其核心思想,最后結合個人理解,談談“仁政”對現(xiàn)代社會的啟示。答案:(1)“仁政”是指統(tǒng)治者以仁愛之心治理國家,關注民生,使人民過上幸福生活。孟子認為,國家的興衰取決于人民的幸福與否,因此統(tǒng)治者應實行仁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