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基礎知識課件_第1頁
方劑基礎知識課件_第2頁
方劑基礎知識課件_第3頁
方劑基礎知識課件_第4頁
方劑基礎知識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方劑基礎知識麗水護士學校1第二節(jié)方劑基礎知識一、方劑的組成原則與變化二、方劑劑型2組成原則君藥臣藥佐藥使藥:針對主病主癥起主要作用輔君加強治療主病主癥對兼病兼癥起主要作用佐藥佐助藥:協君臣,治兼證佐制藥:除或減毒、烈性反佐藥:藥性相反而治療相成使藥引經藥:引方中諸藥直達病所調和藥:調和諸藥3麻黃湯主治外感風寒表證發(fā)汗解表辛溫,歸肺經君藥臣藥佐藥使藥:麻黃:桂枝:杏仁:甘草宣肺平喘止咳平喘苦溫,歸肺經佐君藥治主證緩中,調和

甘、平制約麻、桂發(fā)汗過猛佐君藥治兼證如:4組成變化:具有嚴格的原則性,極大的靈活性1、增減藥味佐使藥的加減兼證發(fā)生變化

—不影響全方根本功效臣藥的加減改變主要配伍關系

—全方功效發(fā)生根本改變—可使方劑的配伍關系

及功用、主治發(fā)生改變2、增減藥量5大黃厚樸枳實小承氣湯厚樸三物湯大黃:厚樸2:1大黃:厚樸1:2功用:瀉火通便主治:熱結便秘功用:行氣除滿主治:氣滯腹脹如:6二、方劑劑型中藥的給藥途徑:口服、皮膚給藥、吸入、舌下給藥、粘膜表面給藥、直腸給藥、皮下注射、穴位注射、靜脈注射等。中藥的劑型:傳統(tǒng)口服劑型--湯劑、丸劑、散劑、酒劑、膏滋劑、露劑;皮膚外用劑型--軟膏劑、硬膏劑、丹劑、涂擦劑、浸洗劑、熏劑;體腔使用劑型--栓劑、藥條、釘劑;新劑型--注射劑、膠囊劑、沖劑、氣霧劑、膜劑等。7湯劑藥物配伍組成方劑后,加水浸泡煎煮,去渣取汁,稱為湯劑。8散劑散劑將配好的方藥曬干或焙干后,研碎成為均勻混合的干燥粉末即成。分內服和外用兩種。9丸劑丸劑將藥物研成細末,以蜜、水或米糊、面糊、酒、醋、藥汁等作為賦形劑制成的圓形固體劑型。最常用的丸劑有蜜丸、水丸、糊丸、濃縮丸四種。10膏劑膏劑將藥物反復煎熬,去渣取汁,加入蜂蜜或冰糖濃縮而成的膏型。有內服和外用兩種。內服膏劑有流浸膏、浸膏、煎膏三種,外用膏劑又分軟膏劑和硬膏劑兩種。11糖漿劑是將藥物煎煮去渣取汁濃縮后,加入適量蔗糖溶解制成的藥物水溶液。

12沖劑是將藥材提取物加適量賦形劑或部分藥物細粉制成的干燥顆粒狀散劑。13片劑片劑是將中藥加工或提煉后與輔料混合,壓制成圓片狀的劑型。14注射劑亦稱針劑,是將藥物經過提取、精制、配制等步驟而制成的滅菌溶液、無菌混懸液或供配制成液體的無菌粉末,供皮下、肌肉、靜脈注射的一種制劑。15酒劑是以酒為溶媒,一般以白酒或黃酒浸制藥物,或加溫隔水燉同煮,去渣取液供內服或外用。又稱藥酒,古稱酒醴。16丹劑多指用含汞、硫黃等礦物藥,經加熱升華而成的劑量小,作用大的一種化合制劑。分內服和外用兩種。臨床上把某些較貴重的藥物,或有特殊功效的藥物制劑,亦稱之為丹,因此丹劑沒有固定劑型。17中藥服用方法口服,是臨床使用中藥的主要給藥途徑。服用方法是否得當,對藥物療效有一定影響。服藥方法:1.一般湯劑宜溫服,寒證用熱藥宜熱服,熱證用寒藥宜冷服。2.湯劑一般每日一劑,每劑分二次服或三次服。3.病情急重者,可每隔4小時左右服一次,晝夜不停。

慢性病也可以分兩天或隔天一劑。4.丸、散、膏、沖劑等,宜用溫開水送服或開水沖服。服藥時間:補虛藥宜飯前服;消食藥或對胃有刺激作用的藥物宜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