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河南省安陽市新一中學高二上學期階段一考試歷史試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河南省安陽市新一中學高二上學期階段一考試歷史試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河南省安陽市新一中學高二上學期階段一考試歷史試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河南省安陽市新一中學高二上學期階段一考試歷史試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河南省安陽市新一中學高二上學期階段一考試歷史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河南省安陽市新一中學高二上學期階段一考試歷史試卷

一、單選題(★★★)1.據(jù)《周禮》記載,西周時設有專門詢謀于民眾的官員——小司寇,“掌外朝之政,以致萬民而詢焉。一曰詢國危,二曰詢國遷,三曰詢立君”。這反映出,西周時()

A.政治統(tǒng)治和諧而有序B.監(jiān)察體制已日漸完善C.民眾擁有國政決策權D.君主權力尚未絕對化(★★★★)2.秦漢時期官印普遍使用,下表所示是秦漢時期部分官印的介紹,這些官印的使用()

印文說明規(guī)格/厘米皇帝信璽秦朝皇帝用印2.6×2.6文帝行璽西漢南越王用印3.0×3.1滇王之印西漢滇王用印2.4×2.4楚司馬印西漢楚國官印2.2×2.1太官之印西漢少府官印2.2×2.2

A.體現(xiàn)了官僚政治的發(fā)展B.印證了漢朝對西域的管轄C.促進了中樞機構的調整D.反映了推恩令實施的效果(★★★)3.元代,朝廷仍會冊封蠻夷首領,通常根據(jù)他們的所轄范圍任命其為各級土司。但對土司的忠誠度、文化水平與行政能力等,均有明確要求,并通過考核、監(jiān)察、批準職位傳承等方式,對土司進行遴選,經朝廷批準的土司可以世襲。這些舉措()

A.逐步將土司納入國家行政體系B.健全了地方的行政管理層級C.使邊疆與內地實現(xiàn)一體化治理D.促進了北方民族的交流交融(★★★)4.洪武九年(1376年),明朝宣布改革行省領導體制,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號稱“三司”。“三司”各司其職,每遇“大事”,布政使須“會都、按議”,再申報中央有關部門批準。特別是遇到地方“民變”或動亂,布、按二司無權調動軍隊,須向朝廷申報,再由都司出兵。據(jù)此可知,明初“三司”體制()

A.增強了地方行政機構的自主權B.形成縱橫交錯的地方治理體系C.對地方行政運作帶來雙重影響D.有效提高中央機構的行政效率(★★★)5.羅馬共和時期,元老院不僅由年高德劭、終身任職的貴族組成,且還有權審批公民大會的決議和指導、監(jiān)督各任執(zhí)政官履行自己的職責。這種政治架構()

A.保證了貴族壟斷國家政治權力B.有效地防止了專權獨裁的出現(xiàn)C.有利于政治秩序的連續(xù)和穩(wěn)定D.推動了羅馬國家向帝國的轉型(★★★)6.中世紀歐洲普遍實行封君封臣制度。法國卡佩王朝初期王權衰弱,貴族之間征伐不斷;晚期則王權強大,政局穩(wěn)定,社會秩序井然。這可用于說明,當時的法國()

A.地理環(huán)境決定制度實施B.社會安定導致王權強化C.貴族政治危及政局穩(wěn)定D.王權強弱影響制度成效(★★★)7.183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為肯塔基州內修建公路的法案,但卻被時任總統(tǒng)以憲法只提到“聯(lián)邦只擁有管理州際貿易的權力”而被否決。這反映出,在美國()

A.聯(lián)邦政府無權干涉地方事務B.分權體制影響國家治理效能C.國會的立法權已被嚴重削弱D.總統(tǒng)擁有國家的最終立法權(★★★)8.有學者將法國政體與美國和英國的政體進行了比較,認為美國是一個不可動搖的總統(tǒng)面對一個同樣不可動搖的國會;英國是一個可以動搖的首相面對一個可以動搖的議會;而法國則是一個不可動搖且又不負責的總統(tǒng)面對一個他可以隨意解散的議會。據(jù)此推知()

A.美國總統(tǒng)不能制約國會權力B.法國是典型的責任內閣制國家C.英國議會主權原則遭受破壞D.法國總統(tǒng)擁有規(guī)避限制的權力(★★★)9.1929年3月,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確定訓政時期黨、政府、人民行使政權治權之分際及方略案》規(guī)定:國民黨對于中華民國之政權治權,要“獨負全責”;必須是“服從擁護中國國民黨,衙行三民主義”者,“始得享受中華民國國民之權利”。這反映出國民黨“訓政”的實質是()

A.主權在民B.獨裁專制C.以黨治國D.法律至上(★★★)10.清末,資政院議員絕大多數(shù)具有科舉功名經歷。到民國初年,國會議員則更多的是工業(yè)資本家、金融業(yè)資本家、紳商、教育新聞業(yè)者、小業(yè)主等,其中最活躍的參與分子主要是新興的市民群體代表。這一變化()

A.動搖了北洋軍閥政府的反動統(tǒng)治B.說明政治參與主體的擴大C.反映出辛亥革命獲得了廣泛支持D.改變了近代中國經濟結構(★★★)11.如圖為馬星馳于民國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創(chuàng)作的漫畫。據(jù)此判斷,該漫畫的寓意是()

A.揭示議會民主艱難曲折B.諷刺袁世凱復辟稱帝C.抨擊國民黨的獨裁專制D.批判段祺瑞破壞共和(★★★)12.1943年,淮北蘇皖邊區(qū)行政公署發(fā)布指示,強調改造基層行政、實行民選就是“使我們的基層政權,真正成為人民所管理,為人民服務的民主政權,以便吸收廣大人民參加政權,密切政府與人民的聯(lián)系”。該指示意在()

A.鞏固全民族抗戰(zhàn)局面B.擴大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規(guī)模C.使人民成為國家主人D.踐行井岡山式革命道路(★★★)13.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不斷探索民主政權的建設道路,在以下政權中,作為中華民國地方政府的是()

A.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B.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C.晉察冀邊區(qū)政府D.西南軍政委員會(★★★)14.蘇維埃政府鼓勵私人資本自由投資經營工商業(yè),曾頒布商業(yè)法令規(guī)定,從白區(qū)運往蘇區(qū)的火柴、洋油、棉花、鹽、棉布、線布、醫(yī)藥器具、藥品、鋼鐵、兵工廠原料等物品,在本應繳納的營業(yè)稅額基礎之上,全部減收半稅。這一規(guī)定()

A.使人民政府掌握了市場主動權B.保障了蘇區(qū)軍民基本生活需求C.使蘇區(qū)政府贏得了人民的信任D.有利于蘇區(qū)政權的鞏固和發(fā)展(★★★)15.下列是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制定的對知識分子的相應政策,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團結、吸收、教育”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團結、教育、改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到“培養(yǎng)人才、用好人才、吸收人才”,再到“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

A.中共知識分子政策始終圍繞黨的中心任務展開B.社會主義革命時期推動知識分子與工農相結合C.改革開放新時期側重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教育D.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尊重知識分子勞動創(chuàng)造(★★★)16.商鞅認為“民有余糧,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則農不怠”“粟爵粟任,則國富”“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這些觀點都在商鞅改革中得到體現(xiàn)。這反映了商鞅改革()

A.推動了社會的轉型B.旨在增加國家的財富C.打擊了貴族的勢力D.實現(xiàn)富國強兵的目標(★★★)17.時人評價王安石的新政時指出:“均輸徙貴就賤,用近易遠……豪商大賈皆疑而不敢動……變易既行而不與商賈爭利,未之聞也。”也有人指出其不可與桑弘羊“均瑜”混為一談,是“法術不正,唯利是嗜”。這些觀點實際上反映出王安石變法()

A.觸碰到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B.未能為政府拓展財源C.有利于遏制北宋的土地兼并D.加重了民眾賦役負擔(★★★)18.咸豐、同治年間,朝野上下將機器制造、人才培養(yǎng)等“洋務”視為六部執(zhí)掌事項之外的急切應變之舉。40多年后,這些事項則被列為“時務之要政”“成永久之章”。從此,糾結數(shù)十年的所謂中洋之分、新舊之別俱化于無形。從“洋務”到“時務”的轉變表明()

A.實業(yè)救國思潮興起B(yǎng).地方督撫的政治勢力擴張C.晚清改革走向深化D.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19.1905年后,清廷陸續(xù)諭令蒙古及其他邊疆地區(qū)一體興學,普及漢語文教育。清廷學部表示:“普通教育所以培養(yǎng)國民之知識,增進國民之德藝,以民無不學為宗旨,以道一風同為歸宿?!边吔貐^(qū)的興學實踐()

A.為癸卯學制的頒布奠定基礎B.開啟了邊疆世俗化的進程C.進一步壯大漢族官僚的力量D.以文化認同推進國家認同(★★★)20.如圖為1995年7—8月江蘇昆山、浙江樂清部分農民對以下說法選擇意向的統(tǒng)計結果。這反映了()

A.土地所有制的改變B.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C.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D.城鄉(xiāng)區(qū)域差別的消除(★★★)21.《全球通史》中關于漢朝歷史的表述有:“每個官吏都被分派到自己家鄉(xiāng)以外的地方去做官,以保證他不能利用自己的職位在當?shù)匕l(fā)展家族勢力。結果,形成一個行政制度,其效率和反應靈敏的程度遠遠超過現(xiàn)代以前的任何別的行政制度。”對材料信息解讀準確的是()

A.漢朝監(jiān)察制度保證了行政效率B.本鄉(xiāng)回避為中央集權提供保證C.每個官吏都不能發(fā)展家族勢力D.官吏選任原則體現(xiàn)了宗法觀念(★★★★)22.西晉時期在九品中正制外,還有“拔寒素”,即不以出身、門第等“資”為限制,而是以鄉(xiāng)論、清議的方式對候選者進行德、才評定,中正官全程參與并主導對“寒素”的選拔?!鞍魏亍钡膶嵭校ǎ?/p>

A.打破了士族對選官的壟斷B.彌補了九品中正制的不足C.為科舉制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D.有利于消除士族與寒門差異(★★★★)23.唐代前期實行散官番上制度,即獲得任官資格的人在入仕前需履行一定義務。散官大多往來尚書省和諸州府傳送公文,地方的各種表狀及需上達京師之物,也都仰賴他們。由此可見,散官番上制度有利于()

A.改進科舉考試程序B.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監(jiān)察C.完善中樞決策機制D.提高國家行政管理效率(★★★)24.宋代科舉試策頻頻以三國故事命題,并聚焦于戰(zhàn)爭方略、邊疆防御等議題。在戰(zhàn)爭方略議題上;強調“其術如何”;在邊疆防御議題上,關注“形勢何據(jù)”。這種試策命題方式意在()

A.涵養(yǎng)尚武精神B.完善科舉程序C.弘揚傳統(tǒng)文化D.選拔實用人才(★★★)25.下表

時間內容明洪武六年按六部建制分設六科給事中,負責稽查六部,凡大臣章奏發(fā)下,分類抄出;如有違誤,則予駁正

明洪武十五年御史臺改稱都察院,專職彈劾百司。都察院下設十三道監(jiān)察御史,職糾內外官員。監(jiān)察御史秩正七品,外出巡按,“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由此可見,明洪武時期()

A.構建了系統(tǒng)的司法運行機制B.提高了政府的效能與責任感C.抑制了各級官員的腐敗行為D.完善了君主專制的治理體系(★★★)26.朱元璋要求選拔官吏“以德行為本,而文藝次之”??滴醯壅f:“朕觀人必先心術,次才學。心術不善,縱有才學何用?”但科舉制下的分科考試只能檢驗士人的才學,并不能考察出其品性。這一矛盾要求統(tǒng)治者()

A.完善科舉考試程序B.提倡“以德治國”的思想C.加強對官員的監(jiān)察D.實地考察士人的品格性情(★★★★)27.1883年的《彭德爾頓法》在美國歷史上第一次把聯(lián)邦政府官員分成兩個集團,即職業(yè)文官與政治官員集團。前者是通過競爭考試被選用的,并被劃入“職位分類”系統(tǒng)中,不與總統(tǒng)共進退;后者是由總統(tǒng)提名和國會參議院三分之二多數(shù)通過批準任命,與總統(tǒng)共進退。該法案()

A.導致了文官人數(shù)急劇膨脹B.消除了政黨分肥制的弊端C.保證了政府工作的穩(wěn)定性D.完善了三權分立政治體制(★★★)28.19世紀中期英國文官制度初建,由于通用型人才更適合從事行政業(yè)務,英國文官錄用更傾向于文科畢業(yè)生。20世紀初,文官隊伍中則出現(xiàn)了律師、醫(yī)生、工程師和統(tǒng)計師等技術專家。這一變化反映了()

A.科技發(fā)展與生產相結合B.通用型人才錄用的減少C.官員選拔程序更加公平D.英國政府管理職能擴展(★★★)29.18世紀末以來,“東學西進”使得西歐各國借鑒中國的科舉制,逐步推行文官考試制度,促進社會發(fā)展。但是科舉制在中國卻嚴重阻礙社會的進步,并最終被廢除。造成這種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

A.西歐的文官考試制度是新生事物,中國的科舉制已實行1000多年B.西歐文官考試制度注重實用性知識,中國科舉制中的八股取士導致思想僵化C.西歐的文官考試制度公平公開,而中國的科舉制下作弊現(xiàn)象嚴重D.西歐處于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而中國處于封建主義的衰落時期(★★★)30.有學者對晚清某一時期的教育改革做如下總結:其一是突出培養(yǎng)翻譯人才的重要性;其二是廣設學堂,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其三是教育觀的發(fā)展性和開放性,尤其是務實性。其存在的局限主要是分散化推進,缺乏整體認知和頂層設計。據(jù)此推斷,在這一時期()

A.廢除八股文已然成為社會共識B.教育救亡與實業(yè)救國實現(xiàn)良性互動C.選派留學生以適應工業(yè)化需要D.廢除科舉制度為實施新政提供條件(★★★★)31.北洋政府時期,文官的甄別機構有“文官甄別委員會”,文官的懲戒機構有“文官懲戒委員會”。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設考試院,考試院下設考選委員會和銓敘部。銓敘部職權范圍包括文官的任用、銓敘、考績、級俸、升遷、保障、褒獎、撫恤、退休、養(yǎng)老等。據(jù)此可知,民國時期()

A.文官選拔呈規(guī)范化制度化趨勢B.文官體制建設帶有明顯封建殘余C.文官的考績分等與獎懲相結合D.文官的考核注重德才與實績兼?zhèn)?★★★★)32.國家決定自1955年7月份起,先行在國家機關及中央直屬事業(yè)單位廢除以實物為基礎進行折算的工資制,改行貨幣工資制。這次全國工資制改革建立了國家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等幾大類工資分配制度。當時全國工資制度改革的背景是()

A.“一五”計劃超額完成和工業(yè)化成就突出B.政府機構改革和干部隊伍急劇壯大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行政管理職能膨脹D.經濟形勢好轉和物資供給趨于穩(wěn)定二、材料題(★★★)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凡郡國皆掌治民,進賢勸功,決論檢奸。(郡太守)常以春行所主縣,勸民農桑,振救乏絕。秋冬遣無害吏案訊諸囚,平其罪法,論課殿最。歲盡遣吏上計,并舉孝親,郡口二十萬舉一人?!幾浴逗鬂h書》材料二(監(jiān)察御史)奉制巡按,持有制命、掌分察巡按郡縣?!幾浴杜f唐書》(刺史)掌清肅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撫和齊人,勸課農桑,敦敷五教,每歲一巡屬縣,觀風俗、問百姓,錄囚徒,恤鰥寡,閱丁口,務知百姓之疾苦……其吏在官公廉正已清直守節(jié)者,必察之;兵貪穢諂諛求名徇私者,亦謹而察之。——摘編自《唐六典》(1)根據(jù)材料一、二,概括漢、唐對地方監(jiān)察管理的相同點。(2)根據(jù)上述材料,指出中國古代地方治理的發(fā)展趨勢,并結合宋至清前中期的相關史實加以闡述。(★★★)3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辛亥革命勝利以后,中華民國實行《臨時約法》,推行全民選舉制等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改革。民初的新興資產階級只有少數(shù)激進的革命派熱衷于政治變革,其中絕大多數(shù)的資產階級有些投向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軍閥等反動勢力的懷抱,成為買辦資產階級;還有一些既不堅持革命又不向反動勢力靠攏的墻頭之草,最終會被徹底地扼殺。這也說明了新興資產階級在不具備實力和政治支柱的情形下,表現(xiàn)出軟弱的一面。它并不屬于當時兩大對立階級中的哪個主體,它雖然也處于矛盾之中,但表現(xiàn)的是那么軟弱無力和無所適從。因此,民初的政治變革難逃失敗的命運?!幾詣⒂睹駠跗谡沃贫确治觥凡牧隙盥?lián)政府的軟弱無力,激起社會各階層的不滿,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化……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資產階級和奴隸主的統(tǒng)治,使他們感到邦聯(lián)政府統(tǒng)治力量太弱,必須建立中央集權的國家制度。1787年5月25日至9月17日,制憲會議在費城議事堂舉行。出席代表共55人,經過4個月的激烈爭論,取得了妥協(xié)……《1787年憲法》下的聯(lián)邦政府,明確規(guī)定了中央統(tǒng)治地方,地方從屬中央,在國家的重大問題上,中央擁有最高權力,這樣就把聯(lián)邦主義原則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使美國由“頭腦聽從四肢指揮”的邦聯(lián)轉變?yōu)椤八闹爮念^腦指揮”的聯(lián)邦。——摘編自莊艷、王亞敏《<1787年憲法>和美國政體的轉變》(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民國初年“政治變革難逃失敗的命運”的原因。(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建立聯(lián)邦政體的意義。(★★★)3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晚清的仕途觀材料一山西舉人劉大鵬在《退想齋日記》(1913年3月27日)中寫道:“自變亂以后,學堂之內禁讀經書,只令學生讀教科書,則圣賢之道將由是而泯焉,吾恐不久學界必更有一場大慘劇演出于世也?!辈牧隙稌r報》說:“盛矣哉!革千年沉痼之積弊,新薄海臣民之視聽,驅天下人士使各奮其精神才力,咸出于有用之途,所以作人才而興中國者,其在斯乎?”《萬國公報》道:“中國政府近于改革之事頗有改觀,而立廢科舉一節(jié),取數(shù)百年來敗壞中國及近日屢蹶屢起、根深蒂固之附屬物,一旦拔廢之,是真中國歷史上之新紀元,而東方大局之轉移在此矣?!辈牧先迥┬抡U除科舉制度之后,士紳階層賴以存在的制度基礎不復存在。傳統(tǒng)鄉(xiāng)村社會依靠士紳實現(xiàn)自治的穩(wěn)定結構被打破,與之同步的是國家政權下沉的努力,但是,自上而下的授權來源使得鄉(xiāng)村社會被“土豪劣紳”充斥,最終導致政權的覆滅?!楞懬啵骸犊婆e制廢除、士紳階層衰落與基層治理變遷》1910年,梁啟超寫道“(科舉)實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發(fā)明也,不可廢除?!?/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