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4017-2024 海刺猬人工育苗技術規(guī)程_第1頁
DB21-T 4017-2024 海刺猬人工育苗技術規(guī)程_第2頁
DB21-T 4017-2024 海刺猬人工育苗技術規(guī)程_第3頁
DB21-T 4017-2024 海刺猬人工育苗技術規(guī)程_第4頁
DB21-T 4017-2024 海刺猬人工育苗技術規(guī)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150CCSB5121IDB21/T4017—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fā)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遼寧省農業(yè)農村廳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大連海洋大學、大連鑫玉龍海洋生物種業(y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島農業(yè)大學、大連海寶漁業(yè)有限公司、大連市海洋發(fā)展局、大連金普新區(qū)農業(yè)綜合行政執(zhí)法隊、遼陽市市場監(jiān)管事務服務中心、遼寧省檢驗檢測認證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蘇延明、劉明泰、趙玉明、車鑒、楊軍、李雙雙、左然濤、冷曉飛、尹東紅、印明昊、曹淑青、劉洪偉、馬智、李恒、焦劍峰。本文件發(fā)布實施后,任何單位和個人如有問題和意見建議,均可以通過來電和來函等方式進行反饋,我們將及時答復并認真處理,根據(jù)實際情況依法進行評估及復審。歸口單位通訊地址:遼寧省農業(yè)農村廳(沈陽市和平區(qū)太原北街2號綜合樓A座),聯(lián)系電話文件起草單位通訊地址:大連海洋大學(遼寧省大連市黑石礁街52號聯(lián)系電話1DB21/T4017—2024海刺猬人工育苗技術規(guī)程本文件規(guī)定了海刺猬(Glyptocidariscrenularis)(又名黃海膽)的種膽、幼體培育、幼膽培育、出池的技術要點。本文件適用于海刺猬(黃海膽)人工育苗。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NY5052無公害食品海水養(yǎng)殖用水水質NY5071無公害食品漁用藥物使用準則3術語和定義本文件沒有需要界定的術語和定義。4種膽4.1來源宜使用自然海域的性成熟的黃海膽。4.2規(guī)格4.3質量個體完整,體質健壯,管足活力強,大棘針形完整、短而尖銳,生殖腺指數(shù)達到25%以上。4.4培育4.4.1水池宜滿足如下條件:a)水泥池或玻璃鋼水槽;b)種膽培育池池深1.5m,水體不宜超過15m3;c)幼體培育池深1.5m,水體10m3~30m3為宜;d)稚膽培育池深1.0m±0.2m為宜。2DB21/T4017—20244.4.2水環(huán)境條件水環(huán)境宜滿足如下條件:a)培育用水水質應符合NY5052的規(guī)定要求,鹽度28~34,pH值7.5~8.5;c)每年4月中、下旬采捕親膽入池,自然水溫達到10℃±1℃為宜。4.4.3種膽培育技術要點如下:a)種膽散養(yǎng)于池底,培育密度為15個/m2~25個/m2;b)以新鮮海帶、裙帶菜、石莼大型藻類餌料為主,投喂1次/天,投喂量以下一次投喂前剩余30%~50%為宜。下一次投喂時應清除上一次殘餌;c)每天換水100%,24h連續(xù)充氣或流水培育。溶解氧含量(DO值)不低于5mg/L;d)到達成熟期時,性腺飽滿,卵巢呈杏黃色,精巢顏色略淺,卵遇海水呈飽滿圓球體,此時可5幼體培育5.1催產注射法,在口器部注入體腔0.5mol/L的KCl溶液5mL~8mL;也可采用摘除口器或陰干流水法。5.2精卵采集應將種膽生殖孔向下,使其排出的卵和精子分別收集到盛水的容器內,采卵密度≤50粒/mL。5.3受精與孵化精、卵排出后0.5h內進行人工授精。每個卵子周圍有3個~10個精子為宜。受精完成后,利用虹吸的方法在孵化池內洗卵3次~5次。調整孵化密度為30粒/mL~50粒/ml。5.4幼體選優(yōu)受精卵發(fā)育到原腸胚期時,使用200目篩絹拖網選優(yōu),也可采用虹吸方法選優(yōu)。5.5培育密度0.2個/ml~0.6個/ml。5.6日常管理宜按如下方法進行管理操作:a)水溫15℃~16℃,溶解氧含量(DO值)≥5mg/L。鹽度、pH值及其他水質要求同4.4.1ab)餌料投喂,角毛(角刺)藻,或與扁藻混合投喂,頻次為4次/d或6次/d,日投餌量為4腕期之前1.0×104cell/mL~3.0×104cell/mL,八腕期增至4.0×104cell/mL~6.0×104cell/mL,八腕期后期增至7.0×104cell/mL~8×104cell/mL;c)換水要求,四腕期換水1次/d,每次換水量1/2;八腕期換水2次/d,每次換水量1/2~2/3;3DB21/T4017—20245.7采苗宜采用如下工藝進行采苗操作和管理:a)采苗時間,幼體發(fā)育到八腕后期,原基出現(xiàn)2d后,有15%的幼體有管足伸出時開始;b)采苗器宜為無毒透明聚乙烯波紋板或無毒薄膜,使用前應用0.5‰~1‰的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浸泡、去污處理。也可用二氧化氯處理,濃度20×10-6,浸泡24h;0c)采苗前20d~30d需要在采苗器上接種底棲硅藻,多以舟型藻為優(yōu)勢種,藻種接種量以采苗器至少能見到淡黃色為宜;d)投放前殺滅敵害生物(橈足類),藥物使用應按NY5071規(guī)定執(zhí)行。將幼體濃縮到采苗池,密度為15萬個/m3~20萬個/m3,然后將采苗器放入采苗池采苗;e)采苗密度宜控制在平均0.1個/cm2~0.2個/cm2的范圍;f)采苗后管理,光照提高到1000lx~2500lx,有條件的可以進行流水飼育。6幼膽培育6.1剝離剝離操作宜執(zhí)行如下技術要點:a)當殼徑為≥2.0mm時,進行剝離后進入幼膽培育階段;b)采用人工用毛刷直接剝離,也可以拋撒大型藻類(裙帶菜、石莼等)誘導剝離,逐步收集;6.2培育設施從采苗板上剝離后的幼海膽,移到內放海水養(yǎng)殖專用黑波紋板的網箱內平面流水培育,或使用擠縮網籠,網目以60目起步,隨著幼膽的生長網目逐漸增大到20目。6.3培育條件6.3.1光照強度。6.3.2培育密度培育密度見表1。表1培育密度6.3.3日常管理管理宜按如下方法進行:a)餌料應以新鮮的海帶、裙帶菜、石莼大型藻類為主,投喂1次/d,投餌量應為體重的4%~8%,條件不足的可以用配合飼料代替。每d清除殘余餌料防止污染;4DB21/T4017—2024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