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寧德市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高一質量檢測語文試題(滿分150分,150分鐘完卷)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一)盡量少說否定話尋找歷史真相,下斷語時,肯定的斷語比較容易有把握,只要你找到了可信的史料,縱然只有一條,有時也可以下肯定的斷語。如說某人某年某月出生,某事發(fā)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你只要提出可信的證據(jù),就可作一判斷。但否定的判斷就不容易,也可說極其困難,尤不可因為自己沒有見到正面的史料,就否定有某件事的存在。因為過去發(fā)生的事,只有少數(shù)記錄下來;有記錄的,又未必一直傳到現(xiàn)在;而現(xiàn)在保存的記錄,自己也未必都已看到。所以個人所知道的、所掌握到的史料都極有限,不能因為自己沒有看到可以肯定那件事的史料,就否定有那件事。這個道理極其明顯,但學人們常常違犯這一鐵的規(guī)律,而輕易說否定話。例如,伯希和在《交廣印度兩道考》中說:“唐以前中國人開拓云南與東京(今河內(nèi))交通事,今尚無跡可尋。六世紀初年之《水經(jīng)注》似未言及此?!逼鋵崳端?jīng)注》中記漢代由交趾(今河內(nèi))通益州郡(今滇池東宜良縣)的水陸道有兩段一百余字,可謂相當詳悉。《漢書》《三國志》《華陽國志》也都有這條路的史料。伯希和沒有詳考古籍,就說無跡可尋,又未詳看《水經(jīng)注》,就說“未言及此”,這都是輕下否定斷語的毛病。但伯希和終究為一老練的史學家,在“未”字前著一“似”字,這就大大減輕了錯誤的責任。這不是滑頭,而是謹慎,也是我們極當取法的態(tài)度。又如,岑仲勉先生在《中外史地考證·前言》中說:“漢唐在玉門西未見驛傳之記載?!贬壬J為玉門以西到了元代才開始置驛傳。其實唐代玉門以西早已置驛,而且史料極多。不過岑先生只說“未見驛傳之記載”,比說“沒有驛傳之記載”又好得多!(二)不要忽略反面證據(jù)研究一個問題,在最初期剛著手的時候,自己可能毫無意見;但到某一階段,甚至剛剛開始不久,自己心中往往已有一個想法,認為事實真相該是如何。此時以后,自不免特別留意與自己意見相契合的證據(jù),也就是能支持自己意見的證據(jù);但切要記著,同時更須注意與自己意見相反的證據(jù)。這點極其重要,不能忽略。換言之,要注意關于這個問題的所有各方面的史料,不能只留意有利于自己意見的史料,更不能任意抽出幾條有利于自己意見的史料。犯這種毛病的人極多,喜歡提概括性新見解的學人,尤其容易犯這種毛病?,F(xiàn)在舉個極有影響力的例子于下。莊季裕的《雞肋編》中寫道:“昔汴都數(shù)百萬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今駐蹕吳越,山林之廣,不足供樵蘇?!边@是講北宋汴京燃料的一條極好資料,但不免過分夸張。有一位當今國際知名的日本學者,從這條史料發(fā)揮,引了頗多史料作輔證,認為石炭(即煤)是北宋京師開封府一般人民生活中的主要燃料,認為這是一次燃料革命。這項概括性的結論,誠然很動聽,顯得光輝有魄力;一般學人也多風從其說,以為定論。但仔細看來,不無問題。按莊季裕這條筆記的主旨或許在說臨安燃料的困難情況,緬懷往日的汴京,比對之下,不免有所夸張與虛美。其實北宋汴京的燃料恐怕仍以薪柴為主,至少薪柴與石炭參半。我不是研究宋史的人,宋代的史書文集看得很少,稍稍留意,已見很多汴京燒柴的史料,時間自北宋初期到末期都有,足以證明,整個北宋時代,汴京城里一般市民生活以及燒窯所用的燃料,薪柴至少仍占極重要的地位;不但一般市民,就是皇宮中也仍有燒柴薪的。可以證明莊季裕的話絕對是夸張的回憶,不足據(jù)為實證!若據(jù)莊氏此說,以為汴京一般市民燃料以石炭為主,甚至稱為燃料革命,認為是中國近古文明進步的推動力,恐怕絕非事實!(三)轉引史料必須檢查原書引用史料最好都是自己搜集的,但有時也不免轉引他人已用的史料。但轉引史料,為慎重計,必須檢查原書。若原書已佚,或自己找不到,則須說明轉引自何處。若為不常見的史料,縱已查對原文,仍當注明原引者。何以要檢查原書呢?因為原引的人往往引錯,不查原文,就跟著錯了。南宋的王象之在《輿地紀勝》中介紹隋朝時的明州慶元府,引《隋書·地理志》云:“(慶元)川澤沃衍,風俗澄清,海陸珍異所聚,蕃漢商賈并湊。”據(jù)此,似乎隋代明州慶元府地方已是國際貿(mào)易港。但檢視《隋書·地理志》原文,并無“蕃漢”二字,二字是王象之所誤加。這是因為作者是南宋人,其時明州已為對外通商口岸,設市舶司,所以無意中加上這兩個字。若不檢查原文,只根據(jù)此條,說明州地方在隋代已是國際貿(mào)易港,豈不大錯!(摘編自嚴耕望《治史三書》)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唐以前中國人開拓云南與河內(nèi)交通之事,在史料中早有記載,而伯希和對此并未詳查。B.喜歡提概括性新見解的學人,常常只留意有利于自己意見的史料,而忽視相反的證據(jù)。C.莊季裕認為:北宋時,汴京市民的燃料以石炭為主,這是中國近古文明進步的推動力。D.王象之的《輿地紀勝》中引《隋書·地理志》時加了“蕃漢”二字,與歷史事實相悖。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尋找歷史真相時,只要找到了史料,縱然只有一條,就可以下肯定的斷語。B.研究歷史問題,如果只留意與自己意見相契合的證據(jù),結論很可能不正確。C.在歷史研究中,要小心鑒別史料,對有過分夸張傾向的資料應當謹慎對待。D.在轉引史料時,應該查閱原書,以避免因為原引的人引錯而自己跟著犯錯。3.下列選項中,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文本第三部分觀點的一項是(3分)A.“轉引別人論著中的史料,更須慎重行事。記得自己治史之初,張澤咸先生特別告誡我,凡是看到別人引用的史料,務須查對原書?!?王曾瑜《治遼宋金史雜談》)B.“不要為圖省事而輕信二三手轉引的史料。應自己動手去核實,盡量查到準確可信的原始文獻,然后做出有根據(jù)的判斷?!?張希坡《廣州武漢國民政府法制改革研究》)C.《輿地紀勝》引用《隋書·地理志》說隋代會稽郡“市埒二京,人雜五方,俗類京口,東通吳、會,南接江湖,西連都邑”。但檢視《隋書·地理志》的原文,這一段是綜述古揚州風俗的。D.一位研究生引用《三國志》中曹彪“徙封吳王,五年改封壽春縣”的文字,斷言《三國志》中的“徙封”是指封地遷徙,“改封”只是改封名號而封地沒有遷徙。事實上,他忽視了原文中許多封地遷徙的“改封”的例子。4.請簡述本文小標題的作用。(4分)5.在第一部分末尾,作者為什么認為“未見驛傳之記載”比“沒有驛傳之記載”好得多?(4分)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文本一:采訪李松周起鄉(xiāng)村公路雖然有點窄。但交通很順暢,很快就到了李松家。眼前是一座三層小樓,小樓前是稻場,小樓的東邊是一排平房。我走進院子時,萊香味撲鼻而來。這李松,難道想開了嗎?要用美食拉攏我?市文明辦推薦和平村的李松參評“江城好人”,派我去采訪李松。我聽說過李松的事跡,就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沒想到,李松竟然不配合,給他打了好幾次電話才打通。他說他在地里拔草。沒工夫。我只好遷就他說,那我們在電話里聊幾句吧。他猶豫片刻,勉強同意了。我說,你15年如一日.照顧身邊的孤寡老人李火。你孝老愛親的故事在當?shù)貜V為流傳—他打斷我的話,說,李火是我叔,照顧他,沒啥好講的。我只好換個話題說,你多年義務照顧五保戶老人李東——他又打斷我的話,說,李東都83歲了,住在一個村里,難道不該照顧他嗎?我接過話茬說,應該照顧,應該照顧,但不是每個人都這么想、這么做的,市文明辦決定推薦你為“江城好人”。聽到這兒,李松很詫異地說,就為這些,推薦我當“江城好人”?那我們村的人,都是“江城好人”!我說,市里上報的是你,現(xiàn)在需要報送關于你的材料。市里安排我來采訪你,所以,請你講講自己是如何孝老愛親的。李松有些不耐煩了,說,我不是好人!隨后把電話掛了。李松這人,怎么這樣!我只好如實向市文明辦匯報遇到的情況。文明辦的領導便與和平村村主任取得了聯(lián)系,讓和平村的王主任陪我去李松家采訪。王主任指著正往灶膛里添柴的人說,記者同志,這位是李松的愛人秋菊。李松不在家,你可以先和他愛人談談。秋菊見到我們,立刻站起身來請我們到屋子里喝茶。秋菊是個爽快人,還沒等我問話,就開始說了起來。她說,李松的父母過世早,叔叔李火一直照顧他,后來,叔叔帶著李松出門打工掙錢。叔叔生病后,李松就一直照顧他,陪他聊天,他們倆像父子一樣。趁她休息,我插話說,請你說說李東的事。秋菊說,李東是我家的鄰居,他無兒無女的。李東不能照顧自己了,村里就把他送到敬老院去了。敬老院的條件挺好的,可李東就是離不了我們家李松,一到晚上,就說想李松了,整天睡不著覺,吵著要回家。敬老院沒辦法了,只好把他送回來了。真是的!秋菊的嗓門大,引來許多村里人圍觀。秋菊笑著說,記者不是要采訪好人嘛,我們村里的好人可多了;春桃姑娘常幫鄰居老人打掃衛(wèi)生;夏荷嫂子隔三岔五就給李東老人送菜;衛(wèi)生室的張醫(yī)生經(jīng)常上門給村里的老人看病……正在這時,李東老人拄著拐杖走到院子里,大伙兒立刻上前扶著他坐下來。我趕忙來到李東老人面前,問道,老人家,我聽說,李松不是好人,這是為啥,您知道嗎?李東聽了,生氣地說,胡說八道!人家李松原來在南京打工,很受老板器重,他叔叔生病了,他才回家照顧叔叔的。他是個閑不住的人啊,除了照顧他叔叔,還種地。前幾年,外出打工的村民把多余的土地租給了李松,他付的錢多,得罪了一些人。李松可是好人啊,他不虧待鄉(xiāng)親們。哎呀,不好了!李松回來一定要罵死我的,飯萊還沒燒好,工友們就快要收工吃晚飯了。王主任和大記者可要留下來喝幾杯啊!秋菊說著。快步朝灶臺走去。我對王主任說,我要回去趕稿子,就不在這里吃了。說罷,和王主任匆匆告別。在村口,我回望和平村,只見余暉灑在綠色的田地上,風里飄著莊稼的清香。我打開車窗,把車開得比來時慢了許多。開著開著,我覺得這里的空氣有淡淡的甘甜……(《天池小小說》2023年8月)文本二:大批來自鄉(xiāng)村的中國人,從“土”里拔出來,抖抖身上的泥土,向城市進軍,漸漸脫離了“土氣”的面貌。有些村子變成了工業(yè)發(fā)展基地,有很多人來打工,從而發(fā)展成了鎮(zhèn)或者城;有些城郊村莊的村民在城市開發(fā)中變成了市民。不再是農(nóng)民;大部分村莊雖然還是農(nóng)村,但是土地與農(nóng)民的關系已經(jīng)從根本上改變了。大多數(shù)農(nóng)民主要的經(jīng)濟收入不再靠土地,而是靠進城打工。農(nóng)村人里有些力氣的,或者有些知識技能的,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除了年齡偏大些的,也就是目前六七十歲以上的人以外,大多數(shù)農(nóng)民都有外出打工的經(jīng)歷,年青一代更是幾乎和城里人沒什么差別了。哪里還有年輕人在農(nóng)村種地呢?土地已經(jīng)不再能束縛人了,不少農(nóng)戶干脆撂了荒,或者把土地承包給別人。承包土地的人也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農(nóng)民了,他們辦了工廠,成立了“公司”,當上了“經(jīng)理”,不再被牢牢地束縛在土地上。這種從“土”里拔出來的人們,游走自由多了,所以農(nóng)村社區(qū)的“熟悉”也在轉向“陌生”。比如像我這樣多年都不回到村子里的人,越來越多。早些年人們還注重春節(jié),過年一定要回去的,鄉(xiāng)親鄰居拜個年,一年還可以見上一面??墒?,現(xiàn)在春節(jié)的吸引力大大降低,越來越多的人把老婆孩子等家人帶到了城里,過年也不回村了,甚至數(shù)年都不回去了。即使是兄弟姊妹、堂兄弟姊妹之間,也會多年不見面,更何況與其他村民呢。(節(jié)選自陳心想《鄉(xiāng)土本色:走出鄉(xiāng)土》)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題為《采訪李松》,實際是為了去采訪李松的愛人秋菊,“我”有意通過側面采訪來了解李松在和平村孝老愛親的事跡。B.“我”是小說的敘述者,也是小說的線索人物,貫穿故事的始終。故事由“我”的所見所感展開,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C.小說借次要人物李東之口,交代了李松放棄個人發(fā)展,回鄉(xiāng)照顧叔叔,關愛村民的感人事跡,突出了李松的“好人”形象。D.小說結尾言有盡而意無窮,巧借田地的余暉、莊稼的清香,表現(xiàn)“我”被和平村淳樸善良的民風深深地打動了。7.下列對文本二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現(xiàn)代鄉(xiāng)土社會呈現(xiàn)新面貌,即城市化進程加速人口流動,農(nóng)村地區(qū)年輕力壯的年輕人外出務工、農(nóng)村人口空心化、老齡化現(xiàn)象明顯。B.今天的農(nóng)民開始擺脫土地的束縛,與外界頻繁互動,價值觀發(fā)生巨變,鄉(xiāng)土性越來越淡薄,不再留戀鄉(xiāng)村生活,足見其自私與冷漠。C.農(nóng)村社區(qū)的“熟悉”之所以轉向“陌生”,是因為鄉(xiāng)村社會流動性趨高,人際交往變得不那么確定,摸不清集體所共同認同的規(guī)則。D.現(xiàn)在春節(jié)的吸引力大大降低,越來越多人過年也不回村了,于是故鄉(xiāng)成為人們記憶里的存在,村莊就成了地理空間位置的一個坐標。8.費孝通在《鄉(xiāng)土中國》中說:“這個‘家’字可以說最能伸縮自如了?!闭堖\用“差序格局”的原理來解釋李松詫異自己被推薦為“江城好人”的合理性。(6分)9.費孝通在《鄉(xiāng)土中國》中說:“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苯Y合文本一與文本二,談談中國鄉(xiāng)村社會從“鄉(xiāng)土”到“走出鄉(xiāng)土”的變化。(6分)二、古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文本一: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眾,患上之人不欲其眾;不患士之不欲為,患上之人不使其為也。夫材之用國之棟梁也得之則安以榮失之則亡以辱。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異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畫策而利害得,治國而國安利,此其所以異于人也。上之人茍不能精察之,審用之,則雖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異于眾,況其下者乎?馬之在廄也,駕驥雜處,求其所以異者蓋寡。及其引重車,不屢策,一頓其轡而千里已至矣。當是之時,使駑馬并驅方駕,則雖傾輪絕勒,不舍晝夜而追之,遼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騏驥與駑駘別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為天下無材。盡其道以求而試之。試之之道,在當其所能而已,銖量其能而審處之。如是則士之愚縈鄙陋者,皆能奮其所知以效小事,況其賢能智力卓犖者乎?嗚呼!后之在位者,蓋未嘗求其說而試之以實也,而坐曰天下果無材,亦未之思而已矣。噫!今天下蓋嘗患無材。吾聞之,六國合縱而辯說之材出,劉、項并世而籌畫戰(zhàn)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謨謀諫諍之佐來。此數(shù)輩者,方此數(shù)君未出之時,蓋未嘗有也;人君茍欲之,斯至矣。天下之廣,人物之眾,而曰果無材者,吾不信也。(節(jié)選自王安石《材論》)文本二:古之取士,取于盜賊,取于夷狄。古之人非以盜賊、夷狄之事可為也,以賢之所在而已矣。夫賢之所在貴,而貴取焉;賤,而賤取焉。是以盜賊、夷狄,雖奴隸之所恥,而往往登之朝廷;而繩趨尺步、華言華服者,往往擯棄不用。何則?天下之能繩趨而尺步、華言而華服者眾也。朝廷之政、郡國之事,非特如此而可治也。彼雖不能繩趨而尺步、華言而華服,然而其才果可用于此,則居此位可也。布衣寒士而賢,則用之;公卿子弟而賢,則用之;巫醫(yī)方技而賢,則用之;骨吏賤吏而賢,則用之。(節(jié)選自蘇洵《廣士》)10.材料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在答題卡上相應位置寫上斷句處字母,每寫對一處給1分,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夫材A之用B國C之棟梁也D得之E則安F以榮G失之且則亡工以辱。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患,意為擔憂,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出則無敵國外患者”的“患”字含義相同。B.茍,意為如果,與《赤壁賦》中“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中的“茍”字含義相同。C.銖,本是古代重量單位,重量為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銖量,這里形容極精細地衡量、推究。D.巫醫(yī),古代巫和醫(yī)不分,巫主要以祝禱、占卜為業(yè),也為人治病。與《師說》中的“巫醫(yī)”含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王安石認為人才和一般人的區(qū)別在于,人才遇到事情時能夠把事情治理好,出謀劃策時能夠分清利害關系,治理國家能使國家安定。B.王安石認為在馬棚里很難辨別出良馬和劣馬,而在二者一起拉車趕路時,則能夠看出劣馬即使拉斷韁繩,晝夜不停,也追趕不上良馬。C.王安石用劉邦、項羽、唐太宗等人的例子,說明如果國君真正渴求人才,會激勵人才的出現(xiàn),提醒當時的統(tǒng)治者應該廣泛地尋求人才。D.蘇洵認為古人常從盜賊、夷狄中選拔人才,循規(guī)蹈矩、言辭堂皇、服飾華美的人,往往舍棄不用,因此提倡應多從身份卑賤的人中選拔人才。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異于人哉?(2)是以盜賊、夷狄,雖奴隸之所恥,而往往登之朝廷;14.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選文中王安石和蘇洵在任用人才方面的觀點?(3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5~16題。木蘭花慢·江行晚過北固山①蔣春霖②泊秦淮雨霽,又鐙火,送歸船。正樹擁云昏,星垂野闊,暝色浮天。蘆邊,夜潮驟起,暈波心、月影蕩江圓。夢醒誰入楚些③?泠泠霜激哀弦。嬋娟,不語對愁眠,往事恨難捐??疵闲?,蒼蒼北固,如此山川!鉤連,更無鐵鎖④,任排空、檣櫓自回旋。寂寞魚龍睡穩(wěn),傷心付與秋煙。[注]①《晚清史詞》謂此詞作于鴉片戰(zhàn)爭中鎮(zhèn)江為英軍攻破后。②蔣春霖(1818年一1868年),晚清詞人。③些(suò):楚辭中常用的語助詞。④鐵鎖:晉王潛伐吳,吳人以鐵鎖鏈橫江,王潛作大木筏沿江而下,燒斷鐵鏈。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上闕寫江上晚行所見所聞,下闕抒發(fā)詞人面對北固山時感事傷時、憂國如焚的情懷。B.“正”字領起江上之景,把進入視野的遠景與近景、動景與靜景全部收入詞篇之中。C.“嬋娟,不語對愁眠”,寫出詞人難以成眠并與月亮相對的景象,抒發(fā)詞人的憂愁。D.“鉤連,更無鐵鎖”句用典,贊美王潛的赫赫戰(zhàn)功,反襯清軍無法固守的腐朽無能。16.朱庸齋《分春館詞話》評說此詞“合豪放、婉約為一手”,請結合此評論,從寫景角度具體賞析此詞。(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8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師說》)(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3),洵美且異。(《靜女》)(4)極天云一線異色,。(《登泰山記》)(5)《琵琶行》中詩人形容琵琶聲在沉咽、暫歇后,忽然又爆發(fā)出激越、雄壯的樂聲是:“,”。(6)《赤壁賦》中,蘇軾運用比喻的手法,表示人之渺小與生命短暫的句子是:“,”。三、語言文字積累與運用(18分)(一)語文基礎知識(本題共4小題,8分)18.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2分)A.心悸(jì)歸怩(ní)熨帖(yùn)銼刀(cuò)B.愈窣(su)斂裾(jù)磨磨噌噌(cèng)氣勢兇兇(xiōng)C.婉拒(wǎn)撩倒(liáo)蹩腳(biě)崢嶸歲月(zhēng)D.罅隙(xià)浮躁(zào)焦灼(zhuó)揮斥方遒(qiú)1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A.天姥連天向天橫(遮蔽)卻坐促弦弦轉急(退回)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識)君子不齒(恥辱)B.凌萬頃之茫然(曠遠的樣子)世皆謂之天門云(云朵)繞樹三匝(周,圈)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養(yǎng)息)C.而皆若僂(脊背彎曲的樣子)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廣泛學習)喚渠朝餐歇半霎(他)浩浩乎如馮虛御風(同“憑”,乘)D.圣人無常師(平常)迷花倚石忽已暝(昏暗)非能水也(游泳)暮去朝來顏色故(容貌)20.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翻譯:何況我與你在江邊捕魚砍柴,以魚蝦為伴,以麋鹿為友。B.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翻譯:君子生下來沒有特異之處,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罷了。C.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翻譯:以地位低者為師,就感到十分恥辱;以官職高者為師,就覺得是近乎諂媚。D.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翻譯:等到已經(jīng)登上山頂,青黑色的山上覆蓋著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21.下列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A.《我與地壇》在景物描寫和往事追憶中穿插了許多富有哲理的語句,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意義,包括對生與死,都有深邃的思考。B.《沁園春·長沙》中詩人通過對湘江秋天景色的描寫,由眼前之景想到革命的道路無比曲折,由此抒發(fā)了自己對革命未來之路的擔憂之情。C.《反對黨八股》中列舉了黨八股的多條罪狀,重點批判教條主義、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并倡導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和文風。D.《夢游天姥吟留別》中詩人李白以浪漫瑰麗的想象,描繪了一個迷離恂恍的夢境,并在這奇特的夢境之中寄寓著詩人深沉的慨嘆。(二)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1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2題。詞義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的認識而不斷演變。例如:①“涕”,古代指眼淚,現(xiàn)在指鼻涕。②“官”,原本表示官府,后代表示官職、官員。③“聲”,原指樂音,后可指一切聲音。④“菜”,本指蔬菜,后泛指菜肴,包括魚肉等食品。⑤“子”,原本包括兒子和女兒,現(xiàn)在只能指兒子。⑥“金”,本來是各類金屬的通稱,現(xiàn)在只指黃金。⑦“爪牙”,古代表示得力的幫手,褒義詞;現(xiàn)在表示壞人的幫兇,貶義詞。⑧“黨”,本指為私利而結成的集團,貶義詞;現(xiàn)代漢語中的“黨”指一種組織,中性詞。22.以上材料中,“聲”“菜”“子”“金”“爪牙”“黨”這六個詞的詞義演變可以歸納為三種類型,請仿照下面的示例,對它們進行歸納。(3分)示例:“涕”和“官”屬于“詞義的轉移”(三)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題。植物與人的關系非常貼切,它們不僅豐富了人的精神世界,而且為人提供了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為它們留下了優(yōu)美詩文,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了更多美好:有“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愜意,有“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清幽,①②。在文人的筆下,植物被賦予了各種意義,成了文人們表達內(nèi)心的媒介。23.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寫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24.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木渥?。要求:與畫波浪線的句子結構一致,內(nèi)容相關。(4分)四、寫作(60分)2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60分)柳宗元與小石潭,李白與天姥山,蘇軾與赤壁,朱自清與荷塘,史鐵生與地壇……人的精神世界常常與景物發(fā)生深刻的關聯(lián),景物成為人們感知自然、認識世界的重要媒介和表達情感、傾訴心聲的重要載體。是否有一處景物與你的精神世界發(fā)生了深刻的關聯(lián)?請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寫景抒情,可講述經(jīng)歷,也可闡述觀點。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寧德市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高一質量檢測語文試題參考答案1.(3分)C(根據(jù)原文“若據(jù)莊氏此說,以為汴京一般市民燃料以石炭為主,甚至稱為燃料革命,認為是中國近古文明進步的推動力”可知,“是中國近古文明進步的推動力”是根據(jù)莊季裕的記載推出的結論,并非莊季裕的觀點。)2.(3分)A(“只要找到了史料”不正確,“史料”一詞范圍太寬,原文的表述是“可信的史料”;“就可以”太絕對,原文表述為“有時也可以”。)3.(3分)D(D選項論證的是文本第二部分的觀點——不要忽略反面證據(jù)。)4.(4分)①提綱挈領,提示主要觀點,便于讀者把握作者所提倡的治史原則。②省去過渡性文字,使行文簡潔,便于突出論述的重點。③便于分門別類地組織材料,使論述條理清楚,脈絡分明。(每點2分,答到兩點可得滿分。)5.(4分)①“沒有驛傳之記載”的錯誤在于,因自己未見到驛傳的記載,就輕易否定驛傳記載的存在,極其武斷、草率。(2分)②“未見驛傳之記載”表達的意思是沒有看到相關記載,但沒有輕易否定驛傳記載的存在。這種表述更為客觀、謹慎。(2分)6.(3分)A(曲解情節(jié),我是特意去采訪李松,李松不在家,采訪李松的愛人秋菊屬于巧合。)7.(3分)B(“足見其自私與冷漠”屬于過度解讀。)8.(6分)①“差序格局”是發(fā)生在親屬關系和地緣關系中,以“己”為中心,向外一圈圈推出去而形成的具有伸縮能力和差等次序的社會結構格局。(“差序格局”指的是由親屬關系和地緣關系所決定的有差等的次序關系。)②按照這個原理,孤寡老人李火是李松的叔叔,屬于關系親密的自家人,因此,李松認為照顧李火沒啥好講的。③當差序格局的圈層再往外延伸,五保戶老人李東是同村老人,李東也可以把他視為自家人。因此,李松也認為照顧李東是應該的。④“差序格局”對最重要的親屬的道德要素是孝悌,當李松視李火、李東為“自家人”時,李松認為孝老愛親是應該的,因此詫異自己被推薦為“江城好人”。(答對1點得2分,答對3點即可滿分。)9.(6分)①土地與農(nóng)民的關系根本改變。從“土地束縛人”到“土地已經(jīng)不再能束縛人”,也就是說,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的人們不再只靠種地為生,或向城市進軍,或留鄉(xiāng)興業(yè),農(nóng)民的身份也隨之發(fā)生變化,或變成市民,或變成農(nóng)民工,或變成經(jīng)理等。②農(nóng)村社區(qū)的“熟悉”轉向“陌生”。中國鄉(xiāng)村社會的人們往往是互相熟悉的,因熟悉而信任,關系親密。比如,李松夫婦與村民們情同一家。但隨著走出鄉(xiāng)土的人越來越多,原來的同村人也從熟人關系轉變?yōu)榘胧烊岁P系,甚至陌生人關系。(變化要點概括1分,結合文本一、文本二分析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0.(3分)BDG11.(3分)A(“出則無敵國外患者”的“患”是禍患的意思,與加點的“患”含義不同。)12.(3分)D(“多任用身份卑賤者”有誤。蘇洵認為任用人才以賢能為標準,沒有提倡多任用身份卑賤者。)13.(8分)(1)有才能的人,他的外表憑什么和一般人區(qū)別開呢?(得分點:譯出大意得1分,①“人之有材能者”譯出定語后置句得1分,②“何以”譯為“憑什么”、“根據(jù)什么”得1分,③“異于人”譯出狀語后置句得1分)(2)因此盜賊小偷、外族人,即使是奴隸也認為他們可恥,可是(他們)往往能夠進入朝廷;(得分點:譯出大意得1分,①“是以”譯為“因此”“所以”得1分,②“恥”譯為“認為可恥”、“鄙視”1分③“而”表轉折,譯為“但是”“可是”1分)14.(3分)①王安石認為應該仔細考察人才并審慎任用人才,讓其承擔符合他能力的職務;②蘇洵認為應該不看身份,而看能力(賢能)。(答對一點2分,兩點可得3分。)【參考譯文】文本一:國家所擔憂的,不是擔心人才不多,而是擔憂在上層的人不希望人才太多;不是擔心才士們不想有所作為,而是擔憂在上層的人不讓他們?nèi)ジ墒?。人才的作用就好像是國家的棟梁,得到人才,國家就會安定而繁榮;失去人才,國家就會滅亡而遭受恥辱。有才能的人,他的外表憑什么與一般人區(qū)別開呢?只有當他辦事,事情就能處理得好,出謀劃策就能趨利避害,治理國家就能使國家安定富強,這才是他不同凡人的地方。在上層的人如果不能仔細地考察他,慎重地使用他,那么,即使有皋、夔、稷、契那樣的才智,尚且不能使自己有別于一般人,何況那些才智比他低下的呢?馬在馬棚里,劣馬和好馬混雜在一起,尋找兩者不同的地方確實很少。等到好馬拉重車,不必多次鞭打,只要一拉韁繩,千里的路程就跑到了。在這個時候,讓劣馬和好馬并駕齊驅,那么即使車輪歪斜了,韁繩拉斷了,晝夜不停地追趕,劣馬還是遠遠地落在后面而趕不上。在這之后駿馬與劣馬就能區(qū)別開了。古代的君王懂得這個道理,所以并不認為天下沒有人才,而是用盡一切方法去尋找人才、考察人才。考察人才的方法,就在于給他才能相當?shù)墓ぷ髁T了,特別仔細地衡量人才的本領而慎重地任用。像這樣,即使愚昧淺陋的人也都能發(fā)揮他們的智能去干好小事,何況那些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英杰呢?唉!后世的君王,未曾考慮這個道理并且在實際中加以運用,卻空說天下真的沒有人才,也是沒有很好地考慮原因何在罷了。唉!現(xiàn)在國家還常常擔心沒有人才。我聽說戰(zhàn)國時期六國合縱,辯論游說的人才就出現(xiàn)了;劉邦項羽并起相爭,出謀畫策、能征慣戰(zhàn)的人才就涌現(xiàn)了;唐太宗想天下大治,而出謀獻策、直言規(guī)勸的輔佐大臣就來到朝廷。這些人才,當那幾位君王還沒有出來時,他們也不曾被發(fā)現(xiàn);而當君王盼望人才時,這些人才就來到了。天下那么廣大,人物那么眾多,卻說的確沒有人才可用,我是不相信的。文本二:古代選擇人才,從盜賊小偷當中選擇,從外族人當中獲得。古代的人并不認為盜賊小偷、外族人那樣的事是可以做的,只是因為小偷強盜、外族人里面也有人才罷了。賢士在高貴的人中間,那么就從高貴的人中間選拔;若卑賤的人中有賢士,那么賢士就在卑賤的人中間選擇。因此盜賊小偷、外族人,即使是奴隸也認為他們可恥,可是(他們)往往能夠進入朝廷;相反,那些舉手邁步,循規(guī)蹈矩,言辭堂皇,服飾華美的人,常常被棄而不用。這是什么緣故呢?天下那些舉手邁步,循規(guī)蹈矩,言辭堂皇,服飾華美的人太多了,朝廷的政務、州郡的事務,并非這樣就能處理好的。那些人雖不能循規(guī)蹈矩,說堂皇的言辭,穿華美的服飾,但如果他們的才能在這里果真能得到發(fā)揮,那么在這個職位上就是合適的。普通百姓、貧寒士者如果賢能,就任用他們;公卿大臣于子弟如果賢能,就任用他們;巫師、醫(yī)生、打卦的、相面的如果賢能,就任用他們;職位卑微的官吏如果賢能,就任用他們。15.(3分)D(“贊美王濬的赫赫戰(zhàn)功”有誤,運用“鐵索鉤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員工培訓計劃與資源模板
- 多項目管理統(tǒng)籌的標準化流程
- 2025內(nèi)蒙古鄂溫克族自治旗融媒體中心多元化崗位招聘2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新)
- 改編音樂的考試題及答案
- 醫(yī)師衛(wèi)生職稱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福建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直屬事業(yè)單位招聘高層次人才20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典優(yōu))
- 2025年北京高教崗前培訓考試題及參考答案
- 2025年保育員鑒定題庫及答案
- 守秘義務與信息安全保障保證承諾書9篇
- 項目成本分析與控制工具包
- 2025至2030中國海帶膠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zhàn)略咨詢研究報告
- 孕產(chǎn)婦全程保健指南
- 航空理論教學課件
- 【MOOC答案】《VLSI設計基礎(數(shù)字集成電路設計基礎)》(東南大學)章節(jié)作業(yè)慕課答案
- 中國兒童食管狹窄診治專家共識解讀 2
- 注塑質量管理辦法
- 數(shù)字治理培訓課件
- 軍品配套項目管理辦法
- TCSF00782023森林草原消防無人機巡護作業(yè)技術規(guī)程
- DB62∕T 4964-2024 地質災害精細調查技術規(guī)范
- 2025年七一黨課-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學習教育黨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