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C串聯電路頻率特性的研究(華電版)_第1頁
RLC串聯電路頻率特性的研究(華電版)_第2頁
RLC串聯電路頻率特性的研究(華電版)_第3頁
RLC串聯電路頻率特性的研究(華電版)_第4頁
RLC串聯電路頻率特性的研究(華電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華北電力大學實驗報告8/8華北電力大學實驗報告實驗名稱:RLC串聯電路頻率特性的研究課程名稱:電路實驗專業(yè)班級:學生姓名:學號:成績:指導教師:實驗日期:2012.11.26實驗目的及要求學習用實驗方法繪制R、L、C串聯電路的幅頻特性曲線;加深理解電路發(fā)生諧振的條件、特點,掌握電路品質因數(電路Q值)的物理意義及其測定方法。所用儀器、設備設備名稱型號與規(guī)格數量函數信號發(fā)生器實驗臺掛箱信號發(fā)生器TFG2006DDS1臺交流毫伏表EM2182雙通道數字毫伏表2臺RLC串聯諧振電路實驗原理在17-1圖中所示R、L、C串聯電路中,電路復阻抗Z=R+j(ωL-1ωC),當ωL=1ωC時,Z=R,U與I在上圖中電路中,若U為激勵信號,UR為響應信號,其幅頻特性曲線如17-2所示,在f=f0時,A=1,UR=U;f≠f0時,UR<U,呈帶通特性。A=0.707,即UR=0.707U所對應的兩個頻率fL和fh為下限頻率和上限頻率,電路發(fā)生串聯諧振時,UR=U,UL=UC=QU,Q稱為品質因數,與電路的參數R、L、C有關。Q值越大,幅頻特性曲線越尖銳,通頻帶越窄,電路的選擇性越好,在恒壓源供電時,電路的品質因數、選擇性與通頻帶只決定于電路本身的參數,而與信號源無關。本實驗中,用交流毫伏表測量不同頻率下的電壓U、UR、UL、UC,繪制R、L、C串聯電路的幅頻特性曲線,并根據?f=fH-fL實驗方法與步驟實驗電路圖如下:按電路圖組成監(jiān)視、測量電路(R1);找出電路的諧振頻率f0方法1:將毫伏表接在電阻R兩端,將信號源的頻率由小逐漸變大,當UR的讀數位最大時,此時的頻率值即為電路的諧振頻率f0,測量此時的UL方法2:先按實驗給定元件參數值計算出諧振頻率的理論值,在此理論頻率值附近測量R的電壓值,當UR在諧振點兩側,按頻率遞增或遞減,依次選取測量點,逐點測量出UR(U0)、UL選擇R2重復測量,此時只要記錄f和U實驗結果與數據處理R1=510Ω,實驗數據記錄如表f(Hz)5108101310171020102210251026102710U00.5300.8641.451.962.322.532.762.802.82UC3.063.133.243.423.393.413.223.143.08UL0.0390.2550.7011.211.661.982.452.632.75f(Hz)281029103110321035103910451053106000U02.832.842.792.762.602.392.070.9700.751UC2.852.902.502.412.101.731.350.9680.752UL2.882.973.053.113.283.323.393.333.28U1=3VC=0.1μFR1=510ΩL=30mHf0=2905根據上表格,在一個坐標上繪制R、L、C元件上的三條幅頻特性曲線,如下圖:R2=510/2Ωf(Hz)39089013901890239026902890U00.2010.5000.8891.442.222.592.65f(Hz)309033903890439048905390U02.442.251.761.411.181.02U1=3VC=0.1μFR2=510/2ΩL=30mHf0根據表一和表二,比較不同的R在相同頻率下U0(1).R=510Ω時,2.84/2=2.008V,通頻帶約為1780~4680Hz;Q=f0fH-(2).R=510/2Ω時,2.65/2=1.874,通頻帶約為2205~3870Hz;Q=f0fH-比較以上兩組數據可發(fā)現:R值增大,品質因數減小,通頻帶變寬。由于電路的品質因數Q值越大,曲線越尖銳,通頻帶越窄,電路的選擇性越好。而電路的品質因數、選擇性和通頻帶只由電路本身的參數決定,所以,在不能改變L、C的條件下,可以通過減小R值的方式來提高品質因數。(2).R=510時:方法一:Q=UCU方法二:Q=f0f由以上數據可看出,用方法一和方法二計算品質因數Q有一定誤差。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實際電感有內阻r,導致用方法一時電路中測量的電阻比實際電阻偏小,由于串聯分壓定理,測得的U0也偏小,導致Q偏大因此,方法二比方法一合理。(3).諧振時,輸出電壓U0與輸入電壓U原因在于電感不是理想電感,存在內阻r,r與R串聯,根據串聯分壓定理,有一部分的輸入電壓加載了電感上,導致輸出電壓小于輸入電壓。(4).諧振頻率理論值f0=12πLC=(5).串聯諧振電路特性:串聯諧振條件:當時ωL=1ωC,Z=R,U與I同相,電路發(fā)生串聯諧振,諧振角頻率ω01、電流與電壓相位相同,電路呈電阻性。2、串聯阻抗最小,電流最大:這時Z=R,則I=U/R。3、電感端電壓與電容端電壓大小相等,相位相反,互相補償,電阻端電壓等于電源電壓。

4、諧振時電感(電容)端電壓與電源電壓的比值稱為品質因數Q,也等于感抗(或容抗)和電阻的比值。品質因數Q的物理意義為電感(或電容)上無功功率與電阻上有功功率的比值,測量方法有兩種,可以根據Q=ULU實驗注意事項諧振點附近頻率間隔適當小些,遠離諧振點區(qū)域的頻率間隔可稀疏一些。還要注意測出UL、U正弦信號輸出維持在3V。由于一只毫伏表的兩個測量通道內部是共地的,所以如果兩通道都接入了信號,需注意兩根信號線練級被測元件的“共地”問題。根據測量數據,確定頻率間隔和范圍。討論與結論本次試驗基本達到預期實驗目的,觀察了串聯電路的諧振現象,加深了對諧振條件和特點的理解;同時也學會了RLC串聯電路頻率特性曲線的測定方法,理解了電路品質因數的物理意義及其測定方法。從實驗本身來看,RLC串聯諧振電路在發(fā)生諧振時,電感上的電壓UL與電容上的電壓UC大小相等,相位相反,這是電路處于純電阻狀態(tài),且阻抗最小,激勵電源的電壓與回路的響應電壓同電位。諧振頻率f0與回路中的電感L和電容C有關,與電阻R和激勵電源無關。品質因數Q反映了曲線的尖銳程度,電阻R實驗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首先是毫伏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