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短文兩篇-記承天寺夜游》-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1頁
第11課《短文兩篇-記承天寺夜游》-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2頁
第11課《短文兩篇-記承天寺夜游》-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3頁
第11課《短文兩篇-記承天寺夜游》-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4頁
第11課《短文兩篇-記承天寺夜游》-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1課記承天寺夜游蘇軾學習目標1.掌握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

2.欣賞文中的描寫月色的句子,體會作者悠閑、超逸的心境;

3.體會文中起伏的情感,深入探究“閑人”的內蘊?;A夯實——作家作品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A夯實——寫作背景此文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jīng)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jīng)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被殺。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憂郁;但是,他仍然有進取之心,于是寫了這篇短文。整體閱讀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劃分文章節(jié)奏。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記承天寺夜游整體閱讀2.結合注釋,翻譯課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開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門里,(十分美好),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想到?jīng)]有人與我共同游樂,于是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于是)我們一起在院子里散步??紤],想到共同,一起院子里整體閱讀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庭院中的月光,如積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錯,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柏樹?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形容水的澄澈均為水生植物大概是只是語氣詞,相當于“罷了”1.本文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請按不同的表達方式劃分層次,并寫出各層次層意。重點研討議論第一層:第二層:

第三層:(1-3句)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庭院漫步。(4句)觀月賞景。(最后3句)月夜問天,自喻閑人。記敘描寫重點研討2.作者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一是作者被貶,心情郁悶、孤獨;二是因為月色很美。重點研討3.找出本文寫景的句子,說說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庭下如積水空明作者用“積水空明”四個字,來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謐感。重點研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用“藻、荇交橫”四個字,來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tài)之美,整個意境靜中有動,動而愈見其靜。重點研討4.文中多處語句體現(xiàn)出了蘇軾與張懷民的友誼深厚,試找出一句做簡要賞析。如“念無與為樂者……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面對美景,只有張懷民可以共樂,而張懷民也沒有睡覺,表現(xiàn)了兩個人心有靈犀,友情深厚。重點研討5.這清閑之意,在文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閑入夜即解衣欲睡見月色入戶便欣然起行與懷民于庭中散步欣賞月下美景重點研討6.此時蘇軾的心境如何?賞月的欣喜,貶謫的落寞,自我排遣的達觀,漫步的悠閑,人生的感慨。重點研討7.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心境,結合背景,談談你對“閑人”的理解?!队洺刑焖乱褂巍分校髡叩男木呈俏⒚疃鴱碗s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伴e人”既指二人的政治處境,即作為貶謫之人,無職無權,清閑無比,內心悲涼無可訴說;又指夜游時的心境,即空靈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賞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齊治平,只好夤夜閑游賞月;又頗有自許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們兩個富有雅趣之人欣賞,豈不浪費?表現(xiàn)出一種達觀的生活態(tài)度。課堂小結蘇軾被貶黃州期間,心情抑郁,但是他沒有灰心喪氣,而是借游賞山水等自然美景來消解內心的郁悶,撫平心靈的創(chuàng)傷,表現(xiàn)了詩人坦蕩、曠達、笑對人生的生活精神。學習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時,更感受到了詩人那從容應對苦難的人格魅力。當堂檢測主觀題作者去找張懷民,“懷民亦未寢”句中的“亦”可否去掉,說說你的看法。

不可去掉。懷民與作者同被貶到黃州,“亦”表現(xiàn)了二人同樣的境遇。否則就不會有下文二人共同的感受與情趣。拓展延伸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四十三歲,調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給皇上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這本是例行公事,但蘇軾是詩人,筆端常帶感情,即使官樣文章,也忘不了加上點個人色彩,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yǎng)小民”,這些話被新黨抓了辮子,說他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說他“銜怨懷怒”,“指斥乘輿”,“包藏禍心”,諷刺政府,莽撞無禮,對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謂死有余辜了。他們從蘇軾的大量詩作中挑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