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唐詩五首教案教案教學設計教學規(guī)定:1、理解我國詩歌的發(fā)展史,尤其是近體詩的發(fā)展狀況及體例。2、掌握詩人的精湛構思和獨特風格。3、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教學重點:1、理解每首詩發(fā)明的時代背景,理解每首詩作者的思想感情。2、鑒賞詩歌的體現(xiàn)手法及其體現(xiàn)效果。3、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教學難點:透過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隱晦的情感。教學課時:3課時教學環(huán)節(jié):第一課時教學要點1、理解近體詩的有關知識。2、學習《山居秋暝》,理解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創(chuàng)作風格教學過程一、導語中國是一種詩的國都。源遠流長的中國古代詩歌,到了唐代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繁華,迎來了她的第一種高峰。詩人燦若星河,作品浩如煙海,風格異彩紛呈。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幾首有代表性的經(jīng)典作品,走進詩人的心靈世界,感受他們卓爾不群的藝術才情。二、背景知識理解1、近體詩近體詩(又叫今體詩)是與古體詩相對而言的。近體詩出目前唐代,因此唐人把新出現(xiàn)的詩體,稱為近體,把唐此前的多種詩體稱為古體,用以區(qū)別兩種詩體的不一樣。近體詩與古體詩的重要區(qū)別是:古體詩沒有固定句數(shù)的限制,沒有固定的句式,沒有固定的平仄和韻律。近體詩則與之相反,有十分嚴格的格律。近體詩分為律詩、絕句和排律,從字數(shù)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2、王維與《山居秋暝》王維,字摩詰,太原人。王維的思想,可以四十歲左右為限,分為前后兩期。早年的王維曾有過積極的政治理想,21歲舉進士,作大樂丞,后由于張九齡罷相等原因,意志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奉佛。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藍田縣的輞川營造了別墅,過著半官半隱,“萬事不關懷”的生活?!渡骄忧镪浴肪褪撬[居生活中的一種篇章。王維的詩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他和詩人孟浩然,繼承了東晉詩人陶淵明和南朝詩人謝靈運的詩風,被稱為山水田園詩人。王維不僅能詩,并且精通書畫和音樂,更甚者,他能將詩畫結合得妙絕天成?!稏|坡志林》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边@句話精確地概括了王維山水詩最突出的藝術特色。三、聽錄音朗誦課文(略)四、同學們自由朗誦課文注意讀準節(jié)奏:近體詩的句式一般是每兩個音節(jié)構成一種節(jié)奏單位,每以節(jié)奏單位相稱于一種雙音節(jié)或詞組,音樂節(jié)奏和意義單位基本是一致的。本詩節(jié)奏如下: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五、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詩的首聯(lián)點題,交代時間、地點;頷聯(lián)、頸聯(lián)是詩的主體部分,寫的是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同步寄托了詩人閑適的心情;末聯(lián)出句是陪襯,對句“王孫自可留”是全詩主旨所在。六、品位鑒賞1、學生思索:詩人寫了那些山居之景、山居之人?在景物的描寫中體現(xiàn)詩人什么樣的理想境界?(可適度展開)明確:詩人為讀者描寫了一種秋天夜晚山中的情景。山居之景:明月、松林、清泉、巖石以物芳而明志潔歸山居之人:浣女、漁人以人和而望政通隱2、學生思索:詩中明明寫有浣女漁舟,詩人怎下筆說是“空山”明確:正所謂“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空山”二字點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其之清新,景色之美妙。這二字既體現(xiàn)了雨后山野的靜謐,又抒發(fā)了詩人對大自然幽靜寧謐的愛慕,這是作者著意渲染出的一種意境。3、學生思索:怎樣理解“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一句?它體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明確:詩人被雨后秋山詩情畫意的風物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嘆道:芳菲的春天過去了,就隨它過去吧,眼前這秋天的山野,不是同樣的美好嗎?“王孫自可留”,意思是自己大可以待在山中,賞心悅目悠游歲月了。這里,王維化用了《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典故,而取其相反的意義,深入表明了詩人對秋天山野的深厚感情,從而表明了歸隱的決心和安于隱居生活的心情,深化了主題,增強了藝術感染力。七、課堂小結《山居秋暝》中,詩人用生花妙筆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優(yōu)美的風俗畫: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風。這正是他理想的生活環(huán)境,他不忍離開,回到官場上那種紛紛擾擾的生活中去。體現(xiàn)了詩人熱愛大自然,陶醉于閑適恬淡生活的情趣。課堂練習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背面的問題。鳥鳴澗王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1、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〢、詩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鳥鳴這些動態(tài)的描寫,來反襯出春山月夜闌無人聲的幽寂。B、第四句中詩人用“時”來修飾“鳴”從聽覺上給人動靜的對比,起了更生動的烘托作用。C、全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遠的春山月夜圖,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D、全詩語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卻細致地體現(xiàn)出自然界光色和音響的變化。2、詩人將靜與動巧妙地統(tǒng)一在本詩中,共同構成感人的意境,頗有藝術辯證法,下列唐人詩句沒有運用動靜相稱手法的一項是()A、橋響犬遙吠,庭空人散眠。(許渾《夜歸丁卯橋村舍》)B、爐火照天地,紅星亂子煙(李白《秋浦歌》)C、寒樹鳥初動,霜橋人未行。(劉禹錫《途中早發(fā)》)D、鶴鳴楚山靜,露白秋江曉。(柳宗元《與崔策登西山》)答案:1、A2、B第二課時教學要點:1、學生自讀王昌齡的《參軍行》(之四),學習古代邊塞詩的特點。2、學習杜甫的《登高》,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及杜甫“沉郁頓挫”的詩風。教學環(huán)節(jié):一、解題1、王昌齡王昌齡:(約690-約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早年貧賤,困于農(nóng)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2、杜甫與《登高》杜甫(721-770),字子美,原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寄居鞏縣(今河南鞏縣),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出生于“奉儒首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處在唐朝由昌盛走向衰落的時代,他懷抱著忠君愛國、積極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歷經(jīng)禍亂,身受深重的時代苦難,因而能體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詩抒寫個人情懷,往往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有強烈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深刻地反應了唐代的社會生活,后世稱為“詩史”。在詩歌藝術上,他可以吸取和總結前人的成就,融合眾長,兼?zhèn)渲T體,并形成特有的“沉郁頓挫”的風格?!兜歉摺芬辉妼懹诖髿v二年(767)秋,當時詩人住在夔州。夔州位于長江之濱,瞿塘峽口,以水急、風大、多猿著稱。詩中寫登高所見的秋江景色,抒發(fā)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楊論夸獎此詩未“杜集七言律詩第一”二、詳細研習《登高》1、學生集體朗誦詩歌。(注意讀準字音、節(jié)奏,把握語氣的緩急)2、提問:本詩前兩聯(lián)寫景,寫了哪些景?這些景有怎樣的特點?奠定了怎樣的感情基調?明確:本詩前兩聯(lián)寫登高見聞。(讓學生根據(jù)內容適度展開)。透過“急”“高”“哀”“清”“白”“無邊”“不盡”等形容詞,我們深刻感受到了夔州秋天冷靜凄涼的特性,這凄清蕭條的秋景為全詩奠定了沉郁悲涼的情感基調。3、學生思索:詩歌的后兩聯(lián)重要抒發(fā)詩人的“悲秋”愁緒,“悲”從何來?展現(xiàn)了一種怎樣的詩人形象?出示投影:杜甫寫這首詩時,安史之亂已經(jīng)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們又乘時而起,互相爭奪地盤,社會仍是一片混亂。在這種形勢下,他只好繼續(xù)“漂泊西南天地間”,在“和日是歸年”的嘆息聲中苦苦掙扎。時代的苦難,家道的艱苦,個人的多病和壯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所有這些,像濃云似的時時壓在他的心頭,他是為了排遣郁悶而抱病登臺的。明確:“悲秋”之情來自:常年作客他鄉(xiāng)的羈旅之愁,晚年多病纏身的孤單之感,以及戰(zhàn)爭帶來的國難家愁和日見白發(fā)增多而壯志未酬之慮。詩歌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種具有憂國傷時偉大情操的詩人形象。3、名句賞析:“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睂W生討論:這兩句詩在寫景上有何特點?它也許引起詩人怎樣的情思?明確:這兩句詩給我們勾畫出一幅極其廣闊深遠的圖景。落葉的“蕭蕭”之聲,長江的“滾滾”之勢,更使人覺得氣象萬千,其狀物之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更為重要的是,在寫景的同步,深沉地抒發(fā)了詩人自己的情懷。葉落意味一年將盡,會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覺;或許,這又加重了他的鄉(xiāng)愁,他會這樣問自己,這長年漂泊的生涯何時能了?而長江“不盡”,亙古如斯,甚至會使他超越時間的限制,連想到歷代的某些優(yōu)秀人物的不幸遭遇,不禁要“長望千秋一灑淚”以抒發(fā)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透過沉郁悲涼的對句,顯示詩人出神入化的筆力,確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難怪前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登高》板書設計:寫景急風高天、鳴猿清渚登高白沙飛鳥、落木江水抒情羈旅他鄉(xiāng)、晚年多病國難家愁、護病斷酒三、指導自讀《參軍行》1、第一、二句:描繪了當時西北邊戍將士生活、戰(zhàn)斗的經(jīng)典環(huán)境。是對整個西北邊陲的一種鳥瞰,一種概括。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蓄豐富。2、第三四句直接抒情?!包S沙百戰(zhàn)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在此戍邊時間漫長,戰(zhàn)事之頻密,戰(zhàn)斗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蕪,都于此七字中概括無遺。不過,金甲盡管磨穿了,將士的報國壯志卻并沒有消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煉中變得愈加堅定?!安黄茦翘m終不還”,就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將士豪言的誓言。第三課時教學要點:1、學習《石頭城》,體味寓情于景的手法。2、學習《錦瑟》,鑒賞其哀怨的基調、迷離的意境、清麗的語言。教學過程:一、引導學生自讀《石頭城》1、聽錄音,學生自由朗誦詩歌。2、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42)唐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目前河南洛陽)人。唐順宗永貞元年(8),參與王叔文革新集團,謀奪宦官兵權,失敗后被貶為朗州(目前湖南常德)司馬。元和十年(8),被召至京,游玄都觀,寫詩挖苦新權貴,復出為連州(目前廣東連縣一帶)刺史。長慶元年調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調為和州(目前安徽和縣)刺史,在任兩年復罷去,與白居易相會于揚州。路經(jīng)金陵時,寫下組詩《金陵五題》,《石頭城》是這組詩的第一首。3、學生思索:“石頭城”本是六朝古都,山川形勝之地,目前在詩人眼里又是一種怎樣的情形?明確:今日的“石頭城”已失去昔日的繁華,代之以一種荒蕪的景象。群山仍舊圍繞著這座故都,可惜已是座“空城”。朝水拍打著城郭,仿佛也覺到它的荒蕪,碰到冰涼的石壁,又帶著寒心的嘆息默默退去。4、學生思索:面對著眼前的衰景,詩人并沒有說出其導致的原因,而是去描寫從淮水東邊升起的月亮,這有什么深刻含義?明確:在這里,詩人將月亮看做是歷史的見證人。詩人稱它為“舊時月”,正是初唐詩人張若虛說的“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的意思。因它照過六朝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者在秦淮河游樂的情形。照見過當年的豪華生活。也目睹了這些朝代的迅速滅亡。而今夜呢?你看它又逐漸移到城上短墻上來,可這已經(jīng)是一座空城了。詩人含無盡慨嘆于其中。5、此詩的主題:本詩的主題仍然是諷喻現(xiàn)實,即借六朝的滅亡來抒發(fā)國運衰微的感慨,但愿當時的統(tǒng)治者能此前車之覆為鑒。二、引導學生自讀《錦瑟》1、教師范讀詩歌。2、學生結合注釋自由朗誦詩歌。3、提問:詩人由“五十弦”的“錦瑟”想到了什么?這其中運用了什么體現(xiàn)手法?明確:詩人由“五十弦”的“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進而由“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時期。這其中運用了老式的比興手法。4、學生思索:典麗精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家長開家長會發(fā)言稿14篇
- 山西省臨汾市侯馬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7月期末考試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六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聯(lián)考化學試卷(含答案)
- 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期中檢測題(無答案)
- 新能源汽車技術發(fā)展與市場趨勢分析
- 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工作總結
- “藥”您健康知到智慧樹答案
- “煎炒烹炸”與中藥療效知到智慧樹答案
- T-CVMA 228-2025 普通級實驗兔飼養(yǎng)管理規(guī)范
- 2025租房合同范本大全
- 新能源汽車維護與故障診斷課件
- 2025年中考沖刺模擬數(shù)學(云南卷)(考試版A3)
- DeepSeek+AI大模型賦能制造業(yè)集團數(shù)字化轉型端到端采購供應鏈及財務管控業(yè)務流程藍圖規(guī)劃方案
- 2025年征兵心理測試題及答案
- 《西紅柿移栽和管理》課件
- 《肺癌早期篩查與干預》課件
- 完整的離婚協(xié)議書打印電子版(2025年版)
- 自然科學類博物館AI應用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解讀與教學設計
- 2025屆高考新型題目“糾正錯別字”新題模擬練習
- 2024年江蘇省南京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真題(含答案逐題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