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美術教師招聘考試名詞解釋題_第1頁
中小學美術教師招聘考試名詞解釋題_第2頁
中小學美術教師招聘考試名詞解釋題_第3頁
中小學美術教師招聘考試名詞解釋題_第4頁
中小學美術教師招聘考試名詞解釋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小學美術教師招聘考試名詞解釋題資料僅供參考1、二方連續(xù):是用一個單獨紋樣,按一定的形式法則,上下或左右連續(xù)或重復而成的。2、明度:色彩的明暗、深淺程度稱為明度。3、美術史:研究美術發(fā)展過程的學問,包括有關美術作品、美術家、流派和風格的信息、闡述和評價。4、工藝美術:指以美術技巧制成的各種有實用價值或欣賞價值的工藝品。5、同類色:是指同一色相的顏色之間有深淺不同的變化,比如淡黃、檸檬黃、中黃、土黃等都是同類色。1、吳門四家:指中國畫史上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畫家。她們都在江蘇蘇州從事繪畫活動。因蘇州古為吳地,故又稱、沈、文、唐、仇為"吳門四家”。2、抽象表現(xiàn)主義:又稱抽象主義,或抽象派。資料僅供參考二戰(zhàn)后直到20世紀60年代早期的一種繪畫流派3、形式美:是獨立的審美對象4、農(nóng)民畫:農(nóng)民的畫。也包括漁民和其它勞動者的畫。在內(nèi)容上主要表現(xiàn)農(nóng)民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在形式上自由隨意,經(jīng)常借用民間美術,如剪紙、刺繡、皮影等造型方法,在畫法上沒有既定的框框,不求形似,不講透視,總體上呈現(xiàn)出熱烈、明朗、質(zhì)樸、稚拙的藝術風格。5、版畫:在不同的材料的版面上經(jīng)過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種繪畫。從拓印方法和材質(zhì)上可分為七個類別:凸版型版畫、凹版型版畫、平板型版畫、孔版型版畫、獨幅版畫、玻璃版畫、拓6、肖像畫:人物畫的一種。專描繪人物形象之畫。可分頭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7、雕塑:造型藝術的一種形式,是雕和塑的總資料僅供參考稱。以可塑的或可雕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種實在體積的形象。8、如果物體的一個角與畫著相對,這種透視稱成角透視。9、暈染:也叫渲染或烘染,中國畫技法的異種。將兩只濕筆種的一只蘸顏色,將顏色涂染要求范圍的一部分,再用另一支清水筆沿顏色的邊緣運行,同時帶少許顏色,一直涂到要求的范圍,使顏色產(chǎn)生深淺自然的過渡效果。1、接染:用渲染的方法,將兩個在一個范圍的顏色,用清水銜接起來,產(chǎn)生自然過渡的效果。2、插圖:又名"插畫”,繪畫的異中,指插附在書報雜志中的圖畫。一般份藝術插圖和圖解插圖。3、青銅器發(fā)端于黃河流域,是紅銅加錫的合金。分禮器、樂器、兵器、工具及車馬器等四大類。資料僅供參考其中禮器是統(tǒng)治階段用以區(qū)別尊卑等級的器物。其品種有鼎、豆、尊、盤、鐘等。5、瓦當覆于屋頂檐際的一種瓦件。通指半規(guī)或圓形之瓦頭。始見于周代,秦漢已趨流行。常見瓦當大多與簡瓦連制一起,其瓦背斷面作半筒狀,上有各種動、植物或文字、云紋等圖案紋飾。既有實用的功能,也富于裝飾美。3、米氏云山宋代山水畫派之一。又稱“米家山水”。米芾所創(chuàng),其子米友仁加以繼承和發(fā)展。描繪云煙掩映的江南山川景色。采用潑墨法,參以積墨和潑墨,又常見焦墨提神,其精妙在于見筆見墨,屬水墨大寫意畫法,自稱“墨戲”。對水墨山水發(fā)展影響很大。4、新印即“分色主義”或“點彩派”。19世紀末出現(xiàn)于法國。該派發(fā)展了印象派的光色原理,在色彩表象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