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xué)年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相互作用》測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1頁
2020-2021學(xué)年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相互作用》測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2頁
2020-2021學(xué)年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相互作用》測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3頁
2020-2021學(xué)年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相互作用》測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4頁
2020-2021學(xué)年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相互作用》測試卷及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0-2021學(xué)年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相互作用》測試卷

一.選擇題(共31小題)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力只能產(chǎn)生在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

B.有受力物體,就必定有施力物體

C.施力物體施力在先,受力物體受力在后

D.力是一個物體就能產(chǎn)生的,而并不需要其他物體的存在

2.關(guān)于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個物體是施力物體,但不是受力物體

B.力有時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

C.有受力物體就一定有施力物體

D.只有相互接觸的物體才能產(chǎn)生作用力

3.關(guān)于重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上只有重心處才受到重力作用

B.球體的重心一定在球心上

C.物體向上拋出時受到的重力小于它靜止時受到的重力

D.同一物體在同一地點,無論運動狀態(tài)如何,其所受重力都一樣大

4.關(guān)于重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重力的方向總是與地面垂直

B.重力就是物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力

C.物體運動時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靜止時受到的重力

D.同一物體無論運動與否,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樣的

5.把一個月牙狀的薄板懸掛起來,靜止時如圖所示。則薄板的重心可能是圖中的()

6.如圖所示的ABC是木匠用的曲尺,它是用粗細(xì)不同、質(zhì)量分布均勻、兩段質(zhì)量相等的

木料做成的,D是AC邊線的中點,F(xiàn)是AB段的中點,G是BC段的中點,E是FG連

線的中點,則曲尺的重心在()

A.B點B.D點C.E點D.G點

7.木塊靜止在傾角為。的斜面上,那么木塊對斜面的作用力的方向()

A.沿斜面向下B.垂直斜面向下

C.沿斜面向上D.豎直向下

8.在立起一根木棍的過程中要經(jīng)過如圖所示的位置,此時地面對木棍的彈力方向是圖中的

()

A.Fi的方向B.F2的方向C.F3的方向D.F4的方向

9.如圖光滑的四分之一圓弧軌道AB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èi),A端與水平面相切,穿在軌道上

的小球在拉力F作用下,緩慢地由A向B運動,F(xiàn)始終沿軌道的切線方向,軌道對球的

彈力為N.在運動過程中()

A.F增大,N減小B.F減小,N減小

C.F增大,N增大D.F減小,N增大

10.如圖所示,物體沿斜面向下勻速滑行,不計空氣阻力,關(guān)于物體的受力情況,正確的是

()

A.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B.受重力、支持力、下滑力

C.受重力、支持力

D.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11.如圖所示,一輕彈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懸掛一個質(zhì)量為m的木塊,木塊處于

靜止?fàn)顟B(tài)。測得此時彈簧的伸長量為(彈簧的形變在彈性限度內(nèi))。重力加速度為g。

此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A.B.mg?AlC.AlD.1ng

AlmgAl

12.兩個勁度系數(shù)分別為ki和k2的輕質(zhì)彈簧a、b串接在一起,a彈簧的一端固定在墻上,

如圖所示.開始時彈簧均處于原長狀態(tài),現(xiàn)用水平力作用在b彈簧的p端向右拉動彈簧,

已知a彈簧的伸長量為L,則()

Nab

A.b彈簧的伸長量也為L

B.b彈簧的伸長量為占止

k2

C.P端向右移運動的距離為2L

D.P端向右移運動的距離為(1/兒

kl

13.如圖所示,物塊A放在傾斜的木板上,己知木板的傾角a分別為30°和45°時物塊所

受摩擦力的大小恰好相同,則物塊和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c4D4

14.如圖所示,物塊A、B疊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水平外力F作用在B上,使A、B一

起沿水平桌面向右加速運動.設(shè)A、B之間的摩擦力為fi,B與水平桌面間的摩擦力為

f2.若水平外力F逐漸增大,但A、B仍保持相對靜止,則摩擦力fi和f2的大?。ǎ?/p>

A

I?IIF

B-

z/zx/z/zZz//zzzzz

A.fl不變、f2變大B.fl變大、f2不變

C.fl和f2都變大D.fl和f2都不變

1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手豎直握住一瓶子,此時瓶子受重力一定與手所受最大靜摩擦力相平衡

B.用手托住一個瓶子,瓶子對手的壓力就是重力

C.靜止的水平桌面放一本書,桌面對書的支持力與書的重力二力平衡

D.靜止的水平桌面放一本書,桌面對書的支持力是由于書發(fā)生了彈性形變引起的

16.如圖所示,物塊M通過與斜面平行的細(xì)繩與小物塊m相連.斜面的傾角a可以改變.討

論物塊M對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則有()

A.若物塊M保持靜止,則a角越大,摩擦力一定越大

B.若物塊M保持靜止,則a角越大,摩擦力一定越小

C.若物塊M沿斜面下滑,則a角越大,摩擦力越大

D.若物塊M沿斜面下滑,則a角越大,摩擦力越小

17.如圖所示,完全相同的質(zhì)量為m的A、B兩球,用兩根等長的細(xì)線懸掛在0點,兩球

之間夾著一根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彈簧,靜止不動時.,彈簧處于水平方向,兩根細(xì)線之間

的夾角為0.則彈簧的長度被壓縮了()

e°e

mgtan-r-2mgtan-r-

C.------i-D.-------

kk

18.用圖所示裝置研究靜摩擦力.彈簧秤對物塊的拉力沿水平方向,逐漸增大拉力.當(dāng)拉力

小于10N時,物塊保持靜止,等于10N時,物塊剛剛開始運動,由此可知()

A.物塊和臺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是10N

B.當(dāng)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5N時,物塊受到的摩擦力是15N

C.當(dāng)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15N時,物塊受到的摩擦力是15N

D.當(dāng)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15N時,物塊受到的摩擦力是ON

19.如圖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繩一端固定,另一端連接兩根彈簧,連接點P在Fi、F2和

F3三力作用下保持靜止。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FI>F2>F3B.F3>FI>F2C.F2>F3>FID.F3>F2>FI

A.圖①中三個力的合力為零

B.圖②中三個力的合力為2F3

C.圖③中三個力的合力為2Fi

D.圖④中三個力的合力為2F2

21.如圖,滑塊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塊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緊靠滑塊A(A、B接觸面豎

直),此時A恰好不滑動,B剛好不下滑。己知A與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陽,A與地面

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R,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A與B的質(zhì)量之比為()

|11乩2U1H2

C1+1]囚2D.2+22

乩1乩2U1U2

22.質(zhì)量為m的物體用輕繩AB懸掛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緩慢拉動繩的中點O,

如圖所示。用T表示繩0A段拉力的大小,在0點向左移動的過程中()

口5

A.F逐漸變大,T逐漸變大B.F逐漸變大,T逐漸變小

C.F逐漸變小,T逐漸變大D.F逐漸變小,T逐漸變小

23.如圖,一不可伸長的光滑輕繩,其左端固定于0點,右端跨過位于0'點的固定光滑

軸懸掛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00'段水平,長度為L;繩子上套一可沿繩滑動的輕環(huán)?,F(xiàn)

在輕環(huán)上懸掛一鉤碼,平衡后,物體上升L.則鉤碼的質(zhì)量為()

A.返MB.返MC.A/2MD.V3M

22

24.關(guān)于兩個共點力Fi,F2的夾角為。,它們的合力為E下面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A.若Fi和F2大小不變,。角變大,合力就越小

B.若Fi,F2大小分別為4N,7N,它們合力可以為12N

C.若把F進(jìn)行分解可以有多組分力,但每組只能有兩個分力

D.質(zhì)點除了受Fi,F2作用,還受到F的作用

25.如圖所示,AB、AC兩光滑斜面相互垂直。AC與水平面成30°角。如把球0的重力

按照其作用效果分解,則兩個分力的大小分別為()

B

26.如圖所示,被輕繩系住靜止在光滑斜面上的小球.若按力的實際作用效果來分解小球受

到的重力G,則G的兩個分力的方向分別是圖中的()

B.3和4C.2和4D.3和2

27.如圖所示,將光滑斜面上物體的重力mg分解為Fi、F2兩個力,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A.Fi是斜面作用在物體上使物體下滑的力,F(xiàn)2是物體對斜面的正壓力

B.物體受mg、FN、FI、F2四個力作用

C.物體只受重力mg和彈力FN的作用

D.力Fi、F2兩個力的作用效果跟mg、FN兩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28.如圖所示,物塊隨著傳送帶斜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關(guān)于它的受力情況,下列說法中正

確的是()

A.只受重力

B.只受重力和支持力

C.只受重力和摩擦力

D.只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29.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疊放著A、B兩物體,B物體受力F作用,A、B一起相對地面

向右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則B物體的受力個數(shù)為()

\F

A.4個B.5個C.6個D.7個

30.如圖,P是位于水平的粗糙桌面上的物塊.用跨過定滑輪的輕繩將P小盤相連,小盤內(nèi)

有祛碼,小盤與祛碼的總質(zhì)量為m.在P運動的過程中,若不計空氣阻力,則關(guān)于P在

水平方向受到的作用力與相應(yīng)的施力物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P

中Mln

A.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體是地球和桌面

B.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體是繩和桌面

C.重力ing和摩擦力,施力物體是地球和桌面

D.重力mg和摩擦力,施力物體是繩和桌面

31.在《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這一實驗中,如圖所示,使b彈簧秤從圖示位置開始緩

慢轉(zhuǎn)動,在這過程中,保持O點的位置和a彈簧秤的拉伸方向不變,則在整個過程中,

關(guān)于a、b兩彈簧秤示數(shù)的變化情況是()

A.a示數(shù)增大,b示數(shù)減小

B.a示數(shù)減小,b示數(shù)增大

C.a示數(shù)減小,b示數(shù)先減小后增大

D.a示數(shù)減小,b示數(shù)先增大后減小

二.填空題(共1小題)

32.某同學(xué)探究彈力與彈簧伸長量的關(guān)系.

(1)彈簧自然懸掛,待彈簧靜止時,長度記為Lo;彈簧下端掛上祛碼盤時,長度記為

Lx;在跌碼盤中每次增加10g祛碼,彈簧長度依次記為Li至艮,數(shù)據(jù)如表:

代表符號

LoLxLiL2L3UL5L6

數(shù)值25.3527.3529.3431.3133.4035.3537.4039.30

(cm)

(2)如圖是該同學(xué)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作的圖,縱軸是祛碼的質(zhì)量,橫軸是彈簧長度與

的差值(填“Lo”或“Lx”).

③由圖可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N/m;通過圖和表可知祛碼盤的質(zhì)量為g

(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重力加速度取10m/s2).

33.下列關(guān)于摩擦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作用在物體上的滑動摩擦力只能使物體減速,不可能使物體加速

B.作用在物體上的靜摩擦力只能使物體加速,不可能使物體減速

C.作用在物體上的滑動摩擦力既可能使物體減速,也可能使物體加速

D.作用在物體上的靜摩擦力既可能使物體加速,也可能使物體減速

34.如圖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疊放著物體A和B,A和B間的接觸面也是粗糙的,如

果用水平拉力F施于A,而A.B仍保持靜止,則下面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A與地面間的靜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B.物體A與地面間的靜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

C.物體A與B間的靜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D.物體A與B間的靜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

35.如圖所示,傾角為。的斜面體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塊b置于斜面上,通過細(xì)繩跨過

光滑的定滑輪與沙漏a連接,連接b的一段細(xì)繩與斜面平行。在a中的沙子緩慢流出的

過程中,a、b、c都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則()

A.b對c的摩擦力一定減小

B.b對c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平行斜面向上

C.地面對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右

D.地面對c的摩擦力一定減小

36.如圖所示,在水平天花板的A點處固定一根輕桿a,桿與天花板保持垂直。桿的下端有

一個輕滑輪O.另一根細(xì)線上端固定在該天花板的B點處,細(xì)線跨過滑輪0,下端系一

個重為G的物體,B0段細(xì)線與天花板的夾角為6=30°.系統(tǒng)保持靜止,不計一切摩擦。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C.a桿和細(xì)線對滑輪的合力大小是G

D.a桿對滑輪的作用力大小是G

四.解答題(共3小題)

37.某同學(xué)探究彈力與彈簧伸長量的關(guān)系.

(1)將彈簧懸掛在鐵架臺上,將刻度尺固定在彈簧一側(cè).彈簧軸線和刻度尺都應(yīng)在

方向(填“水平”或“豎直”).

(2)彈簧自然懸掛,待彈簧時,長度記為Lo;彈簧下端掛上祛碼盤時,長度記

為Lx;在祛碼盤中每次增加10g祛碼,彈簧長度依次記為Li至L6,數(shù)據(jù)如表:

代表符號LoLxLiL2L3UL5u

數(shù)值[cm]25.3527.3529.3531.3033.435.3537.4039.30

表中有一個數(shù)值記錄不規(guī)范,代表符號為.由表可知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

(3)如圖是該同學(xué)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作的圖,縱軸是祛碼的質(zhì)量,橫軸是彈簧長度與

的差值(填“Lo"或"Lx").

(4)由圖可知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N/m;通過圖和表可知祛碼盤的質(zhì)量為g

(結(jié)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重力加速度取9.8m/s2).

38.用細(xì)繩AC和BC吊一重物,繩與豎直方向夾角分別為30°和60°,如圖,已知:物

體重力為100N,求:

(1)繩AC的彈力;

(2)繩BC的彈力.

2020-2021學(xué)年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相互作用》測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選擇題(共31小題)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力只能產(chǎn)生在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

B.有受力物體,就必定有施力物體

C.施力物體施力在先,受力物體受力在后

D.力是一個物體就能產(chǎn)生的,而并不需要其他物體的存在

【分析】兩個物體不接觸也可能有力產(chǎn)生.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有受力

物體,就必定有施力物體.施力物體施力和受力物體受力是同時的.

【解答】解:A、兩個物體不接觸也可能有力產(chǎn)生,比如磁鐵之間,電荷之間不接觸也會

有力作用。故A錯誤。

B、力是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的作用,有受力物體,就必定有施力物體。故B正

確。

C、施力物體施力和受力物體受力是同時的,不是先后關(guān)系。故C錯誤。

D、力是兩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需要兩個物體。故D錯誤。

故選:Bo

【點評】本題關(guān)鍵從力的概念進(jìn)行分析.抓住力是兩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總是成對

出現(xiàn),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同時產(chǎn)生的.

2.關(guān)于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一個物體是施力物體,但不是受力物體

B.力有時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

C.有受力物體就一定有施力物體

D.只有相互接觸的物體才能產(chǎn)生作用力

【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能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一個物體是受力物體同時也

是施力物體.

【解答】解:A、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個物體是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故

A錯誤,C正確。

B、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不能離開物體而獨立存在。故B錯誤。

D、產(chǎn)生力的作用,不一定需要接觸。故D錯誤。

故選:C。

【點評】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理解力的基本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關(guān)于重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上只有重心處才受到重力作用

B.球體的重心一定在球心上

C.物體向上拋出時受到的重力小于它靜止時受到的重力

D.同一物體在同一地點,無論運動狀態(tài)如何,其所受重力都一樣大

【分析】關(guān)于重力的理解,要從重力的概念、重心的位置決定因素、重力加速度的決定

因素進(jìn)行分析.

【解答】解:A、物體上各處都受到重力。故A錯誤。

B、重心不僅物體的形狀有關(guān),還與質(zhì)量分布有關(guān),所以球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球心。故B

錯誤。

C、物體的重力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則知物體向上拋出時受到的重力等于它靜止時受

到的重力。故C錯誤。

D、同一物體在同一地點,重力加速度g相同,物體的重力G=mg相同。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重力是最常見的力,關(guān)鍵要掌握重力的概念、決定因素等基本知識.

4.關(guān)于重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重力的方向總是與地面垂直

B.重力就是物體對水平桌面的壓力

C.物體運動時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靜止時受到的重力

D.同一物體無論運動與否,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樣的

【分析】在地球附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G=mg,與受不受其

它力無關(guān),與運動狀態(tài)也無關(guān),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其單位是N,可以用彈簧測力

計測量其大小

【解答】解:A、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但不一定與地面垂直,故A錯誤;

B、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壓力的施力物體是物體,不是同一個力,故B錯誤;

C、重力G=mg與運動狀態(tài)無關(guān),物體運動時受到的重力等于它靜止時受到的重力,故

C錯誤,D正確;

故選:Do

【點評】本題考查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要注意其產(chǎn)生原因及方向為豎直向下,而不是指

向地心,難度不大,屬于基礎(chǔ)題.

5.把一個月牙狀的薄板懸掛起來,靜止時如圖所示。則薄板的重心可能是圖中的()

【分析】明確懸掛法測量重心位置的原理,結(jié)合二力平衡條件分析,基礎(chǔ)題目。

【解答】解:懸掛法測量重心位置的原理,結(jié)合二力平衡條件分析可得,重心位置是D

點。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懸掛法找物體的重心。學(xué)生對重力、重心的理解,還要了解物體

的重心分布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6.如圖所示的ABC是木匠用的曲尺,它是用粗細(xì)不同、質(zhì)量分布均勻、兩段質(zhì)量相等的

木料做成的,D是AC邊線的中點,F(xiàn)是AB段的中點,G是BC段的中點,E是FG連

線的中點,則曲尺的重心在()

【分析】先找出每段的重心,再根據(jù)兩段木料的質(zhì)量相等,分析判斷出尺子的重心位置.

【解答】解;由題意知AB的重心在F點,BC的重心在G點,又AB和BC的質(zhì)量又相

等,所以整個曲尺的重心在FG的中心E點,C正確。

故選:Co

【點評】本題考查了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不規(guī)則的物體重心

可以利用懸掛法進(jìn)行判斷.

7.木塊靜止在傾角為e的斜面上,那么木塊對斜面的作用力的方向()

A.沿斜面向下B.垂直斜面向下

C.沿斜面向上D.豎直向下

【分析】對木塊受力分析,根據(jù)共點力的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可得出斜面對物體的作用力與

重力的關(guān)系.

【解答】解:木塊受重力、支持力及摩擦力的作用而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故支持力與摩擦力

的合力一定與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豎直向上;

故選:D。

【點評】本題應(yīng)明確,物體受三力平衡時,任意兩力之和與第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木

塊對斜面的作用力包括壓力和摩擦力.

8.在立起一根木棍的過程中要經(jīng)過如圖所示的位置,此時地面對木棍的彈力方向是圖中的

()

A.Fi的方向B.F2的方向C.F3的方向D.F4的方向

【分析】彈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指向被壓或被支持的物體.

【解答】解:本題屬于點面接觸,彈力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所以地面

施予木棍的彈力方向正確的是F2O

故選:Bo

【點評】本題考查了彈力方向的判斷,屬于基礎(chǔ)題.

9.如圖光滑的四分之一圓弧軌道AB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èi),A端與水平面相切,穿在軌道上

的小球在拉力F作用下,緩慢地由A向B運動,F(xiàn)始終沿軌道的切線方向,軌道對球的

彈力為N.在運動過程中()

A.F增大,N減小B.F減小,N減小

C.F增大,N增大D.F減小,N增大

【分析】對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根據(jù)共點力平衡條件列式求解出拉力

和支持力的數(shù)值,在進(jìn)行分析討論。

【解答】解:對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如,根據(jù)共點力平衡條件,

N=mgcos0

F=mgsin0

其中。為支持力N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當(dāng)物體向上移動時,e變大,故N變小,F(xiàn)變大;

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點評】題關(guān)鍵對滑塊受力分析,然后根據(jù)共點力平衡條件列式求解出支持力和拉力的

表達(dá)式進(jìn)行討論。

10.如圖所示,物體沿斜面向下勻速滑行,不計空氣阻力,關(guān)于物體的受力情況,正確的是

A.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B.受重力、支持力、下滑力

C.受重力、支持力

D.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分析】選取物體A為研究的對象,按照重力、彈力、摩擦力,最后是其他的力的順序

找出A受到的力即可.

【解答】解:對物體A進(jìn)行受力分析可得,首先有重力,物體與斜面間相互擠壓,斜面

對其一定有支持力,物體勻速運動,一定受到滑動摩擦力,且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重力

沿斜面向下的分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平時所說的下滑力實際上是重力沿斜面向下的

分量。故只有選項A正確。

故選:A。

【點評】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特點,是正確分析受力的基礎(chǔ)和依據(jù).要想熟練掌握,

還需要通過一定量的練習(xí),不斷加深對物體運動規(guī)律的認(rèn)識,反復(fù)體會方法,總結(jié)技巧

才能達(dá)到.

11.如圖所示,一輕彈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懸掛一個質(zhì)量為m的木塊,木塊處于

靜止?fàn)顟B(tài)。測得此時彈簧的伸長量為(彈簧的形變在彈性限度內(nèi))。重力加速度為g。

此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

A.B.mg?AlC.AkD.1ng

AlmgAl

【分析】本題比較簡單,可以直接利用胡克定律求解。

【解答】解:根據(jù)二力平衡可知:彈簧彈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故有:mg=kx=kAl,所

以勁度系數(shù)為左,故ABC錯誤,D正確。

KA1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知識點簡單,越是簡單問題越要加強練習(xí),增加熟練程度。

12.兩個勁度系數(shù)分別為ki和k2的輕質(zhì)彈簧a、b串接在一起,a彈簧的一端固定在墻上,

如圖所示.開始時彈簧均處于原長狀態(tài),現(xiàn)用水平力作用在b彈簧的p端向右拉動彈簧,

已知a彈簧的伸長量為L,則()

Nab

、kih

A.b彈簧的伸長量也為L

B.b彈簧的伸長量為占止

k2

C.P端向右移運動的距離為2L

k

D.P端向右移運動的距離為(1—9江

kl

【分析】兩根輕彈簧串聯(lián),彈力大小相等,根據(jù)胡克定律分析伸長量的大小.P端向右

移動的距離等于兩根彈簧伸長量之和.

【解答】解:AB、兩根輕彈簧串聯(lián),彈力大小相等,根據(jù)胡克定律F=kx得*與女成反

比,則得b彈簧的伸長量為與止.故A錯誤,B正確。

k2

CD、P端向右移動的距離等于兩根彈簧伸長量之和,即為L+—k1—L=(1+—kL)L,故CD

k2k2

錯誤。

故選:Bo

【點評】本題關(guān)鍵要知道兩彈簧的彈力大小相等,掌握胡克定律,并能求出彈簧的伸長

量.

13.如圖所示,物塊A放在傾斜的木板上,己知木板的傾角a分別為30°和45°時物塊所

受摩擦力的大小恰好相同,則物塊和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D.

2222

【分析】木板的傾角不同而物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卻恰好相同,則可得它們一個靜摩擦

力,另一個是滑動摩擦力.由靜止可列出平衡方程,求出靜摩擦力大小與重力的關(guān)系;

再由運動可由滑動摩擦力的公式,求出滑動摩擦大小與重力的關(guān)系,從而算出物塊與木

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

【解答】解:當(dāng)木板傾角是30°時,物塊受到是靜摩擦力,其大小等于mgsin30°。

當(dāng)木板傾角是45°時,物塊受到是滑動摩擦力,其大小等于nmgcos45°。

由題意可得:|imgcos45°=mgsin30°

解之得:kl=sin30^=V2

cos452

故選:Co

【點評】求摩擦力的大小時,先區(qū)別是靜摩擦還是滑動摩擦,然后再選擇求大小的方法.若

是靜摩擦力則利用平衡來求出靜摩擦力的大小,若是滑動摩擦力則是利用滑動摩擦力與

正壓力成正比來計算出大小.

14.如圖所示,物塊A、B疊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水平外力F作用在B上,使A、B-

起沿水平桌面向右加速運動.設(shè)A、B之間的摩擦力為f”B與水平桌面間的摩擦力為

f2.若水平外力F逐漸增大,但A、B仍保持相對靜止,則摩擦力fi和f2的大?。ǎ?/p>

A

IIJIF

B-

Z/Zx/Z////77ZZ///

A.fl不變、f2變大B.fl變大、f2不變

C.f|和f2都變大D.fl和f2都不變

【分析】水平外力F逐漸增大,A、B都保持相對靜止,加速度相同,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

分別以A和整體為研究對象,分析摩擦力fi和f2的大小變化情況.

【解答】解: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得:

對A物體:fi=mAa,

對整體:F-f2=(mA+mB)a

可見,當(dāng)F增大時,加速度a增大,fi變大。

而f2=|i(mA+mB)g.n、mA、HIB都不變,則f2不變。

故選:B。

【點評】本題運用整體法和隔離法結(jié)合研究連接體問題,加速度相同是這類問題的特點,

要靈活選擇研究對象.

1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手豎直握住一瓶子,此時瓶子受重力一定與手所受最大靜摩擦力相平衡

B.用手托住一個瓶子,瓶子對手的壓力就是重力

C.靜止的水平桌面放一本書,桌面對書的支持力與書的重力二力平衡

D.靜止的水平桌面放一本書,桌面對書的支持力是由于書發(fā)生了彈性形變引起的

【分析】根據(jù)對研究對象進(jìn)行受力分析,結(jié)合受力平衡條件,即可求解.

【解答】解:A、手豎直握住一瓶子,重力與靜摩擦力相平衡,而壓力與重力無關(guān),故

AB錯誤;

C、靜止的水平桌面放一本書,桌面對書的支持力與書的重力二力平衡,故C正確;

D、靜止的水平桌面放一本書,桌面對書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發(fā)生了彈性形變引起的,故

D錯誤;

故選:Co

【點評】考查受力分析的應(yīng)用,掌握平衡條件,注意彈力產(chǎn)生的原因,及平衡力與相互

作用力的區(qū)別.

16.如圖所示,物塊M通過與斜面平行的細(xì)繩與小物塊m相連.斜面的傾角a可以改變.討

論物塊M對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則有()

A.若物塊M保持靜止,則a角越大,摩擦力一定越大

B.若物塊M保持靜止,則a角越大,摩擦力一定越小

C.若物塊M沿斜面下滑,則a角越大,摩擦力越大

D.若物塊M沿斜面下滑,則a角越大,摩擦力越小

【分析】對滑塊M受力分析,將力按效果沿著與斜面平行和與斜面垂直方向正交分解,

根據(jù)平衡條件列式分析各個力.

【解答】解:A、B、物體m受到重力mg和拉力T,處于平衡狀態(tài),有

T=mg

對滑塊M受力分析,受重力Mg、支持力N、拉力T和靜摩擦力f,其中靜摩擦力方向取

決于拉力T和重力的下滑分量的大小,若mg<Mgsina,如圖1;若mg>Mgsina,如圖

T+f=Mgsina

故a越大,f越大;

根據(jù)平衡條件,對于圖2,有

T=f+Mgsina

故a越大,f越??;

故A、B均錯誤;

C、D、由于物體M下滑,所以物體所受到滑動摩擦力f,有

f=|iN

又由于是在斜面上,所以f=pmgcosa

當(dāng)a增大時cosa減少(0?90度),所以f減少,故C錯誤,D正確;

故選:Do

【點評】本題關(guān)鍵是對滑塊M受力分析,對于摩擦力,要分為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兩

種情況,根據(jù)平衡條件得到摩擦力的表達(dá)式再進(jìn)行分析討論.

17.如圖所示,完全相同的質(zhì)量為m的A、B兩球,用兩根等長的細(xì)線懸掛在O點,兩球

之間夾著一根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彈簧,靜止不動時,彈簧處于水平方向,兩根細(xì)線之間

的夾角為0.則彈簧的長度被壓縮了()

e°e

mgtan-r-2mgtan-r-

B2mgtan8

C.-----------±-D.-------------±-

,kkk

【分析】對A球受力分析,然后根據(jù)平衡條件并運用合成法得到彈簧的彈力,最后根據(jù)

胡克定律得到彈簧的壓縮量.

【解答】解:對球A受力分析,受重力mg、拉力T、彈簧的彈力E如圖

根據(jù)平衡條件,結(jié)合合成法,有:

F=mgtan——

2

根據(jù)胡克定律,有:F=kx

e

n^tan-r-

解得:x=-----------

k

故選:Co

【點評】本題關(guān)鍵是對小球受力分析,然后根據(jù)共點力平衡條件并運用合成法求解出彈

力,最后根據(jù)胡克定律求解出彈簧的壓縮量.

18.用圖所示裝置研究靜摩擦力.彈簧秤對物塊的拉力沿水平方向,逐漸增大拉力.當(dāng)拉力

小于ION時,物塊保持靜止,等于10N時,物塊剛剛開始運動,由此可知()

A.物塊和臺面間的最大靜摩擦力是10N

B.當(dāng)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5N時,物塊受到的摩擦力是15N

C.當(dāng)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15N時,物塊受到的摩擦力是15N

D.當(dāng)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15N時,物塊受到的摩擦力是ON

【分析】沒有拉動時,物體保持靜止,拉力和靜摩擦力平衡;剛剛拉動時,靜摩擦力達(dá)

到最大值:拉力后是滑動摩擦力.

【解答】解:A、物體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當(dāng)拉力等于10N時,物塊剛剛

開始運動,說明最大靜摩擦力為10N,故A正確;

B、當(dāng)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5N時,沒有拉動,物體保持靜止,受靜摩擦力,為5N,故B錯

誤;

C、D、當(dāng)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15N時,物體加速運動,受到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約等于

最大靜摩擦力,為10N,故C錯誤,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關(guān)鍵是明確滑塊的受力情況,要分靜摩擦力和滑動摩擦力兩種情況討論,

基礎(chǔ)問題.

19.如圖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繩一端固定,另一端連接兩根彈簧,連接點P在Fi、F2和

F3三力作用下保持靜止。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FI>F2>F3B.F3>FI>F2C.F2>F3>FID.F3>F2>FI

【分析】如果一個物體受到三個力的作用也能處于平衡狀態(tài),叫做三力平衡。很顯然這

三個力的合力應(yīng)該為零。而這三個力可能互成角度,也可能在一條直線上;

對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據(jù)“任意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等大反向”的關(guān)系,借助

三角函數(shù)、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qū)⒛骋粋€力分解到另外兩個力的反方向上,得到

的這兩個分力勢必與另外兩個力等大、反向;對于多個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

正交分解法。

本題對P點受力分析,可以運用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求解。

【解答】解:對P點受力分析,如圖

根據(jù)共點力平衡條件

Fi=F3cos30°=^F3

2

F2=F3sin300=4

2

因而

F3>FI>F2

故選:B?

【點評】物體在三個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要求我們分析三力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的問

題叫三力平衡問題,這是物體受力平衡中最重要、最典型也最基礎(chǔ)的平衡問題。這種類

型的問題有以下幾種常見題型:

①三個力中,有兩個力互相垂直,第三個力角度(方向)已知。

②三個力互相不垂直,但夾角(方向)已知《考試說明》中規(guī)定力的合成與分解的

計算只限于兩力之間能構(gòu)成直角的情形。三個力互相不垂直時;無論是用合成法還是分

解法,三力組成的三角形都不是直角三角形,造成求解困難。因而這種類型問題的解題

障礙就在于怎樣確定研究方法上。解決的辦法是采用正交分解法,將三個不同方向的力

分解到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再利用平衡條件求解。

③三個力互相不垂直,且夾角(方向)未知

三力方向未知時.,無論是用合成法還是分解法,都找不到合力與分力之間的定量聯(lián)

系,因而單從受力分析圖去求解這類問題是很難找到答案的。要求解這類問題,必須變

換數(shù)學(xué)分析的角度,從我們熟悉的三角函數(shù)法變換到空間幾何關(guān)系上去考慮,因而這種

問題的障礙點是如何正確選取數(shù)學(xué)分析的方法。

解決這種類型的問題的對策是:首先利用合成法或分解法作出三力之間的平行四邊

形關(guān)系和三角形關(guān)系,再根據(jù)力的三角形尋找與之相似的空間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相

似比求解。

④三力的動態(tài)平衡問題

即三個力中,有一個力為恒力,另一個力方向不變,大小可變,第三個力大小方向

均可變,分析第三個力的方向變化引起的物體受力的動態(tài)變化問題。

這種類型的問題不需要通過具體的運算來得出結(jié)論,因而障礙常出現(xiàn)在受力分析和

畫受力分析圖上。在分析這類問題時,要注意物體“變中有不變”的平衡特點,在變中

尋找不變量。即將兩個發(fā)生變化的力進(jìn)行合成,利用它們的合力為恒力的特點進(jìn)行分析。

在解決這類問題時,正確畫出物體在不同狀態(tài)時的受力圖和平行四邊形關(guān)系尤為重要。

20.各圖中三角形的三邊各代表一個力,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圖①中三個力的合力為零

B.圖②中三個力的合力為2F3

C.圖③中三個力的合力為2Fi

D.圖④中三個力的合力為2F2

【分析】力是矢量,只要看箭頭就可以,順向連接的箭頭,可以直接看首尾,如圖④.

【解答】解:根據(jù)三角形定則可知:

①中Fi和F2的合力為F3,故三力合力為2F3;②中Fi和F3的合力為F2,故三力合力

為2F2;③中F2和F3的合力為Fi,故三力合力為2Fi④中Fi和F2的合力為-F3,故三

力合力為0.故選項A、B、D錯誤,選項C正確。

故選:Co

【點評】本題考查三角形定則:兩分力與合力首尾相連,構(gòu)成封閉的矢量三角形,合力

為零.

21.如圖,滑塊A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塊B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緊靠滑塊A(A、B接觸面豎

直),此時A恰好不滑動,B剛好不下滑。已知A與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閨,A與地面

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陽,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A與B的質(zhì)量之比為()

B1-W1乩2

W1U2

1+%N2口2+-iH2

M-?M-2M-iM-2

【分析】對A、B整體和B物體分別受力分析,然后根據(jù)平衡條件列式后聯(lián)立求解即可。

【解答】解:對A、B整體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推力和最大靜摩擦力,根據(jù)平衡條

件,有:

F=|i2(mi+m2)g①

再對物體B分析,受推力、重力、向左的支持力和向上的最大靜摩擦力,根據(jù)平衡條件,

有:

水平方向:F=N

豎直方向:m2g=f

其中:f=|iiN

聯(lián)立有:m2g=piF②

聯(lián)立①②解得:

m?_1-?2

m2.1乩2

故選:Bo

【點評】本題關(guān)鍵是采用整體法和隔離法靈活選擇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后根據(jù)平衡條件

列式求解,注意最大靜摩擦力約等于滑動摩擦力。

22.質(zhì)量為m的物體用輕繩AB懸掛于天花板上。用水平向左的力F緩慢拉動繩的中點O,

如圖所示。用T表示繩0A段拉力的大小,在0點向左移動的過程中()

UB

A.F逐漸變大,T逐漸變大B.F逐漸變大,T逐漸變小

C.F逐漸變小,T逐漸變大D.F逐漸變小,T逐漸變小

【分析】本題關(guān)鍵是抓住懸掛物B的重力不變,即0B段繩中張力恒定,O點緩慢移動

時,點。始終處于平衡狀態(tài),根據(jù)平衡條件列式求解各力變化情況。

【解答】解:以結(jié)點O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如下圖所示:

由題意知點O緩慢移動,即在移動過程中始終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可知:

繩OB的張力TB=mg

根據(jù)平衡條件可知:

Tcos0-TB—0

Tsine-F=0

由此兩式可得:

F=TBtan0=mgtan0

T=丁8_mg

cos8cos8

在結(jié)點為O被緩慢拉動過程中,夾角8增大,由三角函數(shù)可知:

F和T均變大,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點評】掌握共點力平衡條件是正確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本題中注意對緩慢拉動所隱含的

在拉動過程中物體始終處于平衡狀態(tài)條件的挖掘。

23.如圖,一不可伸長的光滑輕繩,其左端固定于O點,右端跨過位于O'點的固定光滑

軸懸掛一質(zhì)量為M的物體;00'段水平,長度為L;繩子上套一可沿繩滑動的輕環(huán)。現(xiàn)

在輕環(huán)上懸掛一鉤碼,平衡后,物體上升L.則鉤碼的質(zhì)量為()

【分析】由幾何關(guān)系求出環(huán)兩邊繩子的夾角,然后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求鉤碼的質(zhì)量。

【解答】解:重新平衡后,繩子形狀如下圖:

由幾何關(guān)系知:繩子與豎直方向夾角。為30°,則環(huán)兩邊繩子的夾角為60°,則根據(jù)平

行四邊形定則,環(huán)兩邊繩子拉力的合力為?Mg,

根據(jù)平衡條件,則鉤碼的質(zhì)量為

故選:D。

【點評】該題的關(guān)鍵在于能夠?qū)€圈進(jìn)行受力分析,利用平衡狀態(tài)條件解決問題。力的

計算離不開幾何關(guān)系和三角函數(shù)。

24.關(guān)于兩個共點力Fi,F(xiàn)2的夾角為。,它們的合力為E下面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A.若Fi和F2大小不變,。角變大,合力就越小

B.若Fi,F2大小分別為4N,7N,它們合力可以為12N

C.若把F進(jìn)行分解可以有多組分力,但每組只能有兩個分力

D.質(zhì)點除了受Fi,F2作用,還受到F的作用

【分析】由力的合成方法可知,二力合成時,夾角越大,合力越小,兩力合力的范圍|Fi

-F2IWF<fWFi+F2;一個合力與幾個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合力可以大于分力,可

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解答】解:A、若Fi和F2大小不變,。角越大,合力F越小,故A正確;

B、Fi、F2大小分別為4N、7N,它們合力最大為11N,故B錯誤;

C、F進(jìn)行分解可以有多組分力,但每組不一定只有兩個分力,故C錯誤;

D、由力的合成方法可知,兩力的合力與其兩個力效果等效,合力并不是物體受到的力,

故D錯誤;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對合力與分力關(guān)系的理解能力。合力與分力是等效的,合力的范圍在

兩個分力之差與之和之間。二力合成時,夾角越大,合力越小。

25.如圖所示,AB、AC兩光滑斜面相互垂直。AC與水平面成30°角。如把球O的重力

按照其作用效果分解,則兩個分力的大小分別為()

A.yG,孚GB.%,V3GC.喙G,%D.等,與Q

【分析】已知合力和兩個分力的方向,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力圖,然后解矢量三角形。

【解答】解:已知重力和兩個分力的方向,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力圖,如圖所示

由圖得到:

Gj=G,sin600=^-G

G2=G'sin300吊G

【點評】本題考查了力的分解,關(guān)鍵運用平行四邊形作力圖,然后解矢量三角形,基礎(chǔ)

題。

26.如圖所示,被輕繩系住靜止在光滑斜面上的小球.若按力的實際作用效果來分解小球受

到的重力G,則G的兩個分力的方向分別是圖中的()

A.1和4B.3和4C.2和4D.3和2

【分析】將力進(jìn)行分解時,一般要按照力的實際作用效果來分解或按需要正交分解,若

要按照力的實際作用效果來分解,要看力產(chǎn)生的實際效果.

【解答】解:小球重力產(chǎn)生兩個效果,一是使繩子拉伸,二是使斜面受壓,故應(yīng)按此兩

個方向分解,分別是3和4,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點評】按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