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2月廣東韶關市曲江區(qū)公開招聘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5人43筆試參考題庫答案解析版_第1頁
2022年02月廣東韶關市曲江區(qū)公開招聘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5人43筆試參考題庫答案解析版_第2頁
2022年02月廣東韶關市曲江區(qū)公開招聘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5人43筆試參考題庫答案解析版_第3頁
2022年02月廣東韶關市曲江區(qū)公開招聘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5人43筆試參考題庫答案解析版_第4頁
2022年02月廣東韶關市曲江區(qū)公開招聘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5人43筆試參考題庫答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3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02月廣東韶關市曲江區(qū)公開招聘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5人43筆試參考題庫答案解析版(圖片大小可自由調整)第I卷一.客觀題庫(共350題)1.所謂“羊群效應”,是指在一群羊前面橫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過去,第二只、第三只也會跟著跳過去;這時,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這里,仍然會像前面的羊一樣,向上跳一下。

下列例子中體現(xiàn)出“羊群效應”的是:

A.看到一個公司做什么生意賺錢了,其他企業(yè)都蜂擁而上

B.甲決定跟隨乙、丙、丁購買同一款基金

C.當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交易背離了市場的方向,投資者立即止損

D.公園的一面墻被人亂畫了,后來墻上的畫跡越來越多

參考答案:ABD

解題思路: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是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①在一群羊前面橫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過去,第二只、第三只也會跟著跳過去;

②這時,把那根棍子撤走;

③后面的羊走到這里,仍然會像前面的羊一樣,向上跳一下。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一個公司做生意賺錢了,類似于“第一只羊跳了過去”,其他企業(yè)都蜂擁而上,類似于“第二只、第三只也會跟著跳過去”,符合定義;

B項:乙丙丁購買相同的基金,類似于“第一只羊跳了過去,第二只、第三只也會跟著跳過去”,甲決定跟隨乙、丙、丁,類似于“后面的羊走到這里,仍然會像前面的羊一樣,向上跳一下”,符合定義;

C項:投資者立即止損,說明和之前的交易策略不同,不符合“會像前面的羊一樣”,不符合定義;

D項:公園的一面墻被人亂畫了,類似于“第一只羊跳了過去”,后來墻上的畫跡越來越多,類似于“第二只、第三只也會跟著跳過去”,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ABD選項。

2.下列屬于一級行政區(qū)劃的是(

)。

A.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

B.經(jīng)濟特區(qū)

C.沿海經(jīng)濟開放區(qū)

D.保稅區(qū)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國情省情。

我國一級行政區(qū)域是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qū)。例如:湖北省、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北京市等。

A項錯誤,1981年,經(jīng)國務院批準在沿海開放城市建立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1984年,中國在14個沿海開放城市建立了第一批國家級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隨著內地國家級經(jīng)開區(qū)的加快建設,經(jīng)開區(qū)區(qū)域布局更加合理,基本覆蓋了中國主要的經(jīng)濟區(qū)域。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主要是各個城市,不是省份。

B項錯誤,目前中國有7大經(jīng)濟特區(qū),包括:1980年建立的深圳、珠海、汕頭、廈門、1988年建立的海南島、2010年建立的喀什、霍爾果斯。除了海南省是一級行政區(qū)劃之外,其他都是較大的城市。

C項正確,我國于1985年和1988年,分兩批設立了沿海經(jīng)濟開放區(qū),包括江蘇省、浙江省、廣東省、福建省、河北省、遼寧省、山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上海市、天津市八省兩市所轄的部分城市和縣城。因此,從宏觀角度來說,我國沿海經(jīng)濟開放區(qū)是以省和直轄市層面設立的。

D項錯誤,我國已建有上海外高橋、天津港、深圳福田、沙頭角和鹽田港、大連、廣州、張家港、海口、廈門象嶼、福州、寧波、青島、汕頭、珠海等15個保稅區(qū)。這些都是各個省份的部分城市,不是省級行政區(qū)域。

故正確答案為C。3.在西漢時期,一種青銅染爐非常流行,以至于在許多地方都有出土。這種染爐分為三個構造:主體為炭爐,下部是

炭灰的盤體,上面放置一具活動的杯。它曾讓幾代學者對它的用途

,直到今天,考古界才確定它就是一種類似現(xiàn)代意義上的“小火鍋”。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接收孜孜以求

B.承接迷惑不解

C.收納朝思暮想

D.盛放潛精研思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空,根據(jù)文段信息“主體為炭爐,下部是······炭灰的盤體”可知,染爐下部是用來接上面掉下來的炭灰的。B項“承接”意思是承前接后,體現(xiàn)出接住上面掉下的東西,與文段對應恰當,保留。A項“接收”指收取、收受,一般搭配“禮物、遺產(chǎn)、工程”等,與炭灰搭配不當,排除;C項“收納”指收留容納,D項“盛放”指安放,均體現(xiàn)要把東西收好、保存,炭灰是燃燒后的廢物不需要完好保存,與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代入驗證,根據(jù)后文“直到今天,考古界才確定它就是······”可知,以前幾代學者并不知道染爐的用途。B項“迷惑不解”指對某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與文段對應恰當,當選。

故正確答案為B。

【文段出處】《考古證實:漢代吃火鍋擼串兒喝酒很流行

解題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據(jù)“曾讓”“直到今天,考古界才確定”可知,學者過去對“它的用途”不了解。因此,填入詞語應表達“困惑、不了解”的含義。A項“孜孜以求”指不知疲倦地探求;C項“朝思暮想”形容非常想念或經(jīng)常想著某一件事;D項“潛精研思”指專心鉆研。A項、C項和D項均無“困惑、不了解”的含義,不符合文意,排除。B項“迷惑不解”意思是對某一事物懷疑迷惑,認識不清,符合文意。答案鎖定B選項。

第二步,驗證第一空。“承接”指用容器接受,“承接炭灰的盤體”搭配得當。

因此,選擇B選項。

解題思路:第一步,快速閱讀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二空,由“曾讓幾代學者……直到今天,考古界才確定……”可知,此前學者對青銅染爐的用途不了解,所填詞語應體現(xiàn)困惑不解之意,排除不含此意的A、C、D。第三步,驗證第一空。第一空較難排除,先看第二空,由“曾讓幾代學者……直到今天,考古界才確定……”可知,此前學者對青銅染爐的用途不了解,所填詞語應體現(xiàn)困惑不解之意?!俺寄合搿毙稳輹r刻想念?!白巫我郧蟆敝覆恢>氲靥角??!皾摼兴肌敝笇P你@研。三詞均不能體現(xiàn)困惑不解之意,排除A、C、D?!懊曰蟛唤狻敝笇δ呈路浅R苫?,很不理解,填入符合句意。

驗證第一空,“承接”填入此處表示盤體的作用是接上面掉下來的炭灰,符合句意。

故本題選B。4.經(jīng)濟全球化促使世界主要國家實力對比關系發(fā)生深刻變化,出現(xiàn)強與弱、盛與衰的實力轉換,國際角色與位序的________,最終會導致國際社會中的權力分配結構產(chǎn)生調整。同時,彼此間的機制化、制度化、常態(tài)化的________與相互協(xié)調已經(jīng)成為處理國家間關系、解決國家間經(jīng)濟利益矛盾的主要方式。

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善變

對話

B.演變

商榷

C.嬗變

磋商

D.變遷

協(xié)商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據(jù)“國際角色與位序”和“強與弱”“盛與衰”都是“經(jīng)濟全球化”的結果,由此可知,第一空與前文“轉換”構成并列關系,并且有“變化”的意思。A項“善變”指變化無常,容易改變,一般多形容人,不符合文意,排除A項。B項和C項“演變”和“嬗變”都有變化的含義,符合文意。D項“變遷”指人事、時代或環(huán)境的變化,不能與“國際角色與位序”進行搭配,排除D項。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該空與“協(xié)調”對應,用來形容國家與國家相處方式,通常用比較官方、正式的詞語。C項“磋商”指談判雙方對報價和交易條件進行反復協(xié)商,或是做出必要的讓步,或是得到一定的利益的過程,且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國際用語中,符合文意。相較而言,B項“商榷”使用場合沒有C項“磋商”正式,排除B項。

因此,選擇C選項。

解題思路:第一步,快速閱讀文段,第一空考查近義詞辨析,抓住詞義側重點判斷。第二步,第二空詞義相近,可由文段具體情境切入,選擇與文意最契合的詞語。第一空,“善變”多指人的情緒、天氣或者形勢的變化;“變遷”多指由時間帶來的變化。文段說的是國際角色與位序的變化,填入均不恰當,排除A、D。

第二空,與“商榷”相比,“磋商”更正式,更符合國家間官方交流溝通的語境。

故本題選C。

解題思路:第一空,所填詞語搭配“角色與位序”。A項“善變”強調變化無常,容易改變,一般用于人,或其他有主觀能動性的主體,不能搭配“角色與位序”,排除。D項“變遷”常搭配宏觀整體的概念,如時代、歷史、社會變遷,與“角色與位序”搭配不當,排除。B項“演變”指發(fā)展變化(歷時較久的);C項“嬗變”指演變;兩者均能搭配“角色與位序”,保留。

第二空,由橫線后的“與”可知,所填詞語與“相互協(xié)調”并列,意思相近。C項“磋商”指反復商量,仔細討論,填入橫線處表示國家間互相商討,與“相互協(xié)調”意思相近,符合語境,當選。B項“商榷”通常搭配為“值得商榷”或“商榷一番”,不能表述為“彼此間的商榷”,搭配不當,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文段出處】《經(jīng)濟全球化與國際關系發(fā)展新趨勢》5.某辦公室有若干名員工,現(xiàn)已知:有6名員工是近視眼,所有近視眼員工都戴眼鏡,有4名員工是遠視眼,該辦公室有13名員工戴眼鏡,同一名員工沒有同時患有近視眼和遠視眼。

由此可以推出:

A.有一部分員工是遠視眼且戴眼鏡

B.有一部分員工是遠視眼但不戴眼鏡

C.有一部分員工不是近視眼也不是遠視眼且不戴眼鏡

D.有一部分員工不是近視眼也不是遠視眼但戴眼鏡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日常結論題,根據(jù)題干信息逐一分析選項。

A項:根據(jù)有4名員工是遠視眼,可知有一部分員工是遠視眼,但遠視眼是否戴眼鏡題干并未說明,無法推出,排除;

B項:根據(jù)有4名員工是遠視眼,可知有一部分員工是遠視眼,但遠視眼是否戴眼鏡題干并未說明,無法推出,排除;

C項:根據(jù)題干6名員工是近視眼且都戴眼鏡,4名員工是遠視眼,一共13名員工戴眼鏡,可知即便讓4名遠視眼員工也戴眼鏡,此時只有10名員工戴眼鏡,意味著還需要3名員工戴眼鏡,即有一部分不是近視眼也不是遠視眼的需要戴眼鏡,無法推出不戴眼鏡,排除;

D項:根據(jù)題干6名員工是近視眼且都戴眼鏡,4名員工是遠視眼,13名員工戴眼鏡,可知即便讓4名遠視眼員工也戴眼鏡,此時只有10名員工戴眼鏡,意味著還需要3名員工戴眼鏡,即有一部分不是近視眼也不是遠視眼的需要戴眼鏡,當選。

故正確答案為D。6.生產(chǎn)一件A產(chǎn)品消耗原料甲4千克、乙2升,可獲得1000元利潤,生產(chǎn)一件B產(chǎn)品消耗原料甲3千克、乙5升,可獲得1300元利潤?,F(xiàn)有原料甲40千克、乙38升,通過生產(chǎn)這兩種產(chǎn)品,可獲得的最大利潤為多少元?

A.15000

B.14500

C.13500

D.12500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經(jīng)濟利潤問題,屬于最值優(yōu)化類。

第二步,設生產(chǎn)A產(chǎn)品x件、生產(chǎn)B產(chǎn)品y件,由題意列式4x+3y≤40,2x+5y≤38,可知如果用7千克甲、7升乙,可生產(chǎn)一件A和一件B,獲得利潤為1000+1300=2300(元)。

第三步,由于等比例消耗兩種原料可以盡可能多的使用原料,即獲得更多的利潤,故甲原料可以提供生產(chǎn)A、B產(chǎn)品40÷7=5…5,乙原料可以提供生產(chǎn)A、B產(chǎn)品38÷7=5…3,即可以生產(chǎn)A、B產(chǎn)品各5件,且剩余甲原料5千克和乙原料3升可以生產(chǎn)1件A產(chǎn)品。

第四步,可獲得的最大利潤為5×(1000+1300)+1000=12500(元)。

因此,選擇D選項。

解題思路:由題意,首先需要滿足原料條件,可得:,,觀察兩個不等式可發(fā)現(xiàn)每個不等式中A、B系數(shù)之和恰好均為7,也即取甲7千克、乙7升,則可恰好生產(chǎn)A、B各一件??紤]到已知現(xiàn)有的甲、乙原料數(shù)接近,因此上述恰好配比的生產(chǎn)方式可以保證用掉盡可能多的原料,從而利潤盡可能高。根據(jù)原料范圍限制,可知A、B配對生產(chǎn)5組后,還剩下甲5千克、乙3升,還可以再生產(chǎn)一件A。因此可知最大利潤為。

故正確答案為D。

解題思路:總利潤=1000×A產(chǎn)品數(shù)量+1300×B產(chǎn)品數(shù)量,而A、B產(chǎn)品的數(shù)量之間無等量關系,限定條件為甲、乙原料不得超過給定數(shù)值。有A產(chǎn)品數(shù)量×4+B產(chǎn)品數(shù)量×3≤40,A產(chǎn)品數(shù)量×2+B產(chǎn)品數(shù)量×5≤38,根據(jù)兩個不等式確定A、B兩種產(chǎn)品的取值范圍,注意產(chǎn)品數(shù)量應為整數(shù)。設生產(chǎn)x件A產(chǎn)品,y件B產(chǎn)品,所得利潤z=1000x+1300y,由于原料的限制,則,同時滿足等式可求得,在其附近尋求滿足不等式的整數(shù)解,只有當x=6,y=5時,z取最大值,為1000×6+1300×5=12500元。故本題選D。7.勤勞美德如何體現(xiàn)呢?最根本的就是對待事情盡心盡力,努力去做。曾國藩說:“勤,不必有過人之精神,竭吾力而已矣?!币龅健敖呶崃Α保筒荒芡祽?,其最基本的表現(xiàn)就是踏實勞動、誠實勞動。比如,在勞動內容選擇上不

,在勞動過程中不渾水摸魚和

。

A.瞻前顧后夸大其詞

B.拈輕怕重濫竽充數(shù)

C.避難就易信口雌黃

D.舍本逐末虛張聲勢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本題可從第二空入手。由“比如”可知尾句與“踏實勞動”“誠實勞動”構成解釋類對應,橫線處需體現(xiàn)勞動過程中不踏實、不誠實的錯誤做法,且由前文“和”可知,橫線處所填詞語應與“渾水摸魚”構成同義并列,語義相近,“渾水摸魚”比喻趁混亂時機獲取不正當?shù)睦?。B項“濫竽充數(shù)”比喻沒有本領的人冒充有本領的,占著位置,或拿次的東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數(shù),能夠體現(xiàn)在勞動過程中不誠實,沒有真才實干,符合文意,且能與“渾水摸魚”構成同義并列,保留。A項“夸大其詞”指說話或寫文章不切實際,擴大了事實;C項“信口雌黃”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或妄作評論。文段并無說話或評論的語境,二者均不符合文意,排除。D項“虛張聲勢”指假造聲勢,與文意不符,排除。

第一空,代入驗證。橫線前表示不能偷懶,要踏實勞動之意。B項“拈輕怕重”指接受工作時挑揀輕松的工作,害怕繁重,怕挑重擔,符合文意,且與前文“選擇”對應,當選。

故正確答案為B。

【文段出處】《弘揚優(yōu)良家風

繼承勤勞美德》8.下列小說屬于魯迅作品的有:

A.《子夜》

B.《彷徨》

C.《泯滅》

D.《阿Q正傳》

參考答案:BD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文學知識。

第二步,B項:《彷徨》是近代文學家魯迅創(chuàng)作的小說集,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初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后編入《魯迅全集》。B項符合題意,當選。

D項:《阿Q正傳》是魯迅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創(chuàng)作于1921年12月,最初發(fā)表于北京《晨報副刊》,后收入小說集《吶喊》。D項符合題意,當選。

因此,選擇BD選項。

A項:《子夜》,原名《夕陽》,中國現(xiàn)代長篇小說,約30萬字。茅盾于1931年10月開始創(chuàng)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節(jié)分別在《小說月報》和《文學月報》上發(fā)表過。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chǎn)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A項不是魯迅的作品,不當選。

C項:《泯滅》是中國物資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曉聲。本書講述的是民國時期青少年的成長故事。C項不是魯迅的作品,不當選。

9.在日益開放的市場經(jīng)濟活動中,無論是來自城市還是來自農(nóng)村的市場參與者,都被拋進不斷更新的陌生空間中。市場的交易主體、交易行為、交易制度和交易商品,都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尤其是考慮到經(jīng)濟生活信息化和網(wǎng)絡化,市場經(jīng)濟的陌生關系就呈現(xiàn)出更為復雜的狀態(tài)。

這段文字重在說明:

A.市場經(jīng)濟活動中人們面對的是陌生關系

B.市場經(jīng)濟的主要特點就是信息不斷更新

C.市場經(jīng)濟生活變得越來越信息化網(wǎng)絡化

D.市場經(jīng)濟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復雜化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文段開篇指出市場參與者都處于不斷更新的陌生空間中,接著通過程度詞“更”強調市場經(jīng)濟的陌生關系越來越復雜。綜合整個文段,重點在于強調市場經(jīng)濟下各種關系的“陌生”,故文段核心話題為“陌生關系”,對應A項。

B、C兩項:B項“信息不斷更新”對應文段中的“都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C項“信息化和網(wǎng)絡化”對應文段中的“經(jīng)濟生活信息化和網(wǎng)絡化”,均為非重點內容;且文段的核心話題為“陌生關系”,主題詞錯誤,均排除。

D項:“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范圍擴大,文段主題詞為“陌生關系”,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文段出處】《中國市場交易秩序的社會基礎—兼評中國社會是陌生社會還是熟悉社會》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是講到在市場經(jīng)濟活動中每個參與者都身處陌生空間,緊接著介紹了市場經(jīng)濟活動在不斷經(jīng)歷著變化,最后則強調受信息化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影響,市場經(jīng)濟的陌生關系更為復雜。

第二步,文段是“總-分-總”結構,綜合首尾句,文段重點突出的是市場經(jīng)濟的“陌生關系”。對比選項,A項是文段重點的概括。

因此,選擇A選項。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題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文段為總分結構,提出觀點—具體論證,選擇與觀點句表意一致的一項。文段首句指出市場經(jīng)濟活動中市場參與者處于陌生空間中;后兩句論述受市場交易變化和信息化、網(wǎng)絡化的影響,市場經(jīng)濟中人們將面對更復雜的陌生關系對此加以論證。由此可知,“市場經(jīng)濟”“陌生關系”應為文段論述的重點。A項與此相符。

B、C兩項均屬于使陌生關系更復雜的因素;D項偷換概念,文段說的是使陌生關系更復雜,而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復雜。故本題選A。10.每年的6月5日為:

A.地球日

B.水日

C.愛鳥日

D.世界環(huán)境日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時事熱點知識。

第二步,2019年世界環(huán)境日由中國主辦,主場活動設在杭州,主題是“藍天保衛(wèi)者,我是行動者。世界環(huán)境日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對環(huán)境問題的認識和態(tài)度,表達了人類對美好環(huán)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聯(lián)合國促進全球環(huán)境意識、提高政府對環(huán)境問題的注意并采取行動的主要媒介之一。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在每年6月5日選擇一個成員國舉行“世界環(huán)境日”紀念活動,發(fā)表《環(huán)境現(xiàn)狀的年度報告書》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據(jù)當年的世界主要環(huán)境問題及環(huán)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世界環(huán)境日”主題。所以每年的6月5日為世界環(huán)境日。

因此,選擇D選項。

A項:世界地球日是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huán)境保護而設立的節(jié)日,旨在提高民眾對于現(xiàn)有環(huán)境問題的意識,并動員民眾參與到環(huán)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huán)境。地球日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發(fā)起。現(xiàn)今,地球日的慶?;顒右寻l(fā)展至全球192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其中,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民間環(huán)保節(jié)日。A項錯誤。

B項: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屆聯(lián)合國大會作出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世界水日宗旨是喚起公眾的節(jié)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為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商業(yè)和農(nóng)業(yè)對水資源的需求,聯(lián)合國長期以來致力于解決因水資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機。B項錯誤。

C項:《世界保護益鳥公約》規(guī)定每年的4月1日為“國際愛鳥日”,鳥是人類最親密的野生動物。因為有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靚麗的光彩。C項錯誤。

11.8,14,64,18,12,74,16,(

)。

A.20

B.22

C.24

D.28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觀察數(shù)列,項數(shù)比較多,優(yōu)先考慮多重數(shù)列。交叉分組后,奇數(shù)項:8、64、12、16,均為4的整數(shù)倍;偶數(shù)項:14、18、74,除以4后的余數(shù)均為2。由于所求項在偶數(shù)項,需滿足除以4后的余數(shù)為2的要求,結合選項,只有B選項()滿足條件。

故正確答案為B。12.網(wǎng)上共享的資源有:

A.硬件

B.軟件

C.數(shù)據(jù)

D.信道

參考答案:ABCD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計算機網(wǎng)絡知識。

第二步,A、B、C項:資源共享即多個用戶共用計算機系統(tǒng)中的硬件和軟件資源。在網(wǎng)絡系統(tǒng)中終端用戶可以共享的主要資源包括處理器時間、共享空間、各種軟設備和數(shù)據(jù)資源等?!百Y源”是指網(wǎng)絡中所有的軟件、硬件和數(shù)據(jù)資源。D項:信道是指通信的通道,是信號傳輸?shù)拿浇椤?梢赃M行共享,即同一個信道供多個用戶同時使用。A、B、C、D項正確,當選。

因此,選擇ABCD選項。

13.幾年前,某市開始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的餐廳征收處理費,餐廳每使用一個一次性塑料餐盒就要繳納2元的處理費。自從征收這項處理費后,該市餐廳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數(shù)量逐年下降。

由此可以推出:

A.該市餐廳的營業(yè)額不斷下降

B.該市餐廳非一次性餐盒的使用量不斷上升

C.該市一次性塑料餐盒處理費的收入不斷減少

D.該市征收一次性塑料餐盒處理費導致餐廳利潤下降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日常結論題,根據(jù)題干信息逐一分析選項。

A項:題干中沒有涉及營業(yè)額不斷下降,無中生有,排除;

B項:題干中僅指出一次性塑料餐盒的使用數(shù)量逐年下降,但沒有涉及非一次性餐盒的使用量不斷上升,無中生有,排除;

C項:根據(jù)題干最后一句話可知,征收處理費之后該市餐廳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數(shù)量逐年下降,可以推出該市一次性塑料餐盒處理費的收入不斷減少,當選;

D項:題干中沒有涉及餐廳利潤下降的話題,無中生有,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jù)題干特征及提問方式,確定為歸納推理。

第二步,辨析選項。

A項:題干并未提及餐廳營業(yè)額的變化,無法推出;

B項:題干只是提到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數(shù)量逐年下降,不必然推出非一次性餐盒的使用量不斷上升,無法推出;

C項:題干指出餐廳每使用一個一次性塑料餐盒就要繳納2元的處理費,根據(jù)“一次性塑料餐盒的數(shù)量逐年下降”,可以得到該市一次性塑料餐盒處理費的收入不斷減少,可以推出;

D項:題干并未提及對餐廳利潤的影響,無法推出。

因此,選擇C選項。

解題思路:本題要求選擇能夠由題干信息推出的一項。解答本題需要準確把握題干的細節(jié)信息,不要偏離題干所表達的意思,也不要擴大或縮小題干的范圍。

A項,題干并未涉及該市餐廳的營業(yè)額是否下降,不能由題干推出。

B項,題干只是提及該市餐廳一次性塑料餐盒的使用量逐年下降,并未涉及非一次性餐盒的使用量,不能由題干推出。

C項,根據(jù)題干可知,該市餐廳每使用一個一次性塑料餐盒就要繳納2元的處理費,而該市餐廳一次性塑料餐盒的使用量逐年下降,則該市一次性塑料餐盒處理費的收入也會不斷減少,可以由題干推出。

D項,題干并未涉及征收一次性餐盒處理費與餐廳利潤之間的關系,不能由題干推出。

故本題選C。14.公文與文學作品不同,他要求文件內容必須:

A.提出問題

B.實事求是

C.介紹經(jīng)過

D.溝通信息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公文知識。

第二步,公文,是指國家機關及其他社會組織在行使職權和實施管理的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用與規(guī)范格式的文件材料,是辦理公務的重要工具。行文應當確有必要,講求實效,注重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而作家在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用大量感性的語句進行寫作,文學作品不需要實事求是。B項正確,當選。

因此,選擇B選項。

15.單位部門間出現(xiàn)“有利的事情搶著管,難啃的骨頭沒人問”的情況,從管理學角度,造成此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

)。

A.職責不明

B.激勵不到位

C.監(jiān)督缺席

D.人手不足參考答案:ABC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管理學的基本原理。

單位內部出現(xiàn)“有利的事情搶著管,難啃的骨頭沒人問”的情況,違背了責權利一致的原則,沒有將責任、權力、利益均統(tǒng)一于責任承擔者一體。應該合理安排工作,明確到人人有任務。其次,激勵原則不到位,對于難啃的硬骨頭應實施獎勵,多勞多得,少勞少得。第三,監(jiān)督缺席,出現(xiàn)該現(xiàn)象的原因是沒有明確權責并監(jiān)督工作的實施,應安排人員監(jiān)督,或者專人監(jiān)督,或者輪流監(jiān)督,保證工作的開展,解決難解決的問題。

故正確答案為ABC。16.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優(yōu)秀品格,同樣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痼疾。健康而優(yōu)秀的民族心理必然善于揚長避短,精于________,長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去蕪存菁

B.棄舊圖新

C.激濁揚清

D.撥亂反正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快速閱讀文段,根據(jù)前后文信息,明確空缺處詞語含義。第二步,分析選項,通過辨析成語含義,選擇與句意最契合的一項。文段說的是每個民族都有好的一面(優(yōu)秀品格),也有壞的一面(歷史痼疾),健康而優(yōu)秀的民族心理必然能夠發(fā)揚好的,摒棄壞的??杖碧幵~語應與“揚長避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意思相近。C項“激濁揚清”比喻清除壞的,發(fā)揚好的,填入符合句意。

A項“去蕪存菁”指除去雜質,保留精華,與后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意義重復,排除。B項“棄舊圖新”指拋棄舊的,謀求新的,多指由壞的轉向好的,由邪路走向正路。不能描述“民族心理”,排除。D項“撥亂反正”指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不能與“揚長避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構成并列關系,排除。

故本題選C。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語境??仗幩钪~用來形容“健康而優(yōu)秀的民族心理”,且應該與“揚長避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并列。強調民族心理的三個特征,即從三個不同角度談論民族心理。故這三個特征表意相近但不重復。

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去蕪存菁”指除去雜質,保留精華,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語義重復,排除A項。B項“棄舊圖新”指拋棄舊的,謀求新的,多指由壞的轉向好的,離開錯誤的道路走向正確的道路。文段沒有體現(xiàn)出“轉向”的含義,排除B項。C項“激濁揚清”指沖去污水,讓清水上來,比喻清除壞的,發(fā)揚好的,符合語境。D項“撥亂反正”指消除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秩序,不符合語境,排除D項。

因此,選擇C選項。

解題思路:文段通過“善于”、“精于”、“長于”結構一致表示并列,體現(xiàn)優(yōu)秀民族心理三個方面的特征,且和前文“優(yōu)秀品格”、“歷史痼疾”形成對應。一般來說,文中出現(xiàn)三個并列排比時,各自的語義基本不會重復。而A項“去蕪存菁”指除去雜質,保留精華,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語義重復,排除。B項“棄舊圖新”指拋棄舊的,謀求新的,“優(yōu)秀品格”并非新事物,排除。C項“激濁揚清”比喻清除壞的,發(fā)揚好的,用在此處表意恰當,“清”、“濁”分別對應“優(yōu)秀品格”、“歷史痼疾”,當選。D項“撥亂反正”指治平亂世,恢復正常;現(xiàn)也指糾正錯誤,整頓混亂局面,使之恢復正常,用在此處語義過重,且文段中無“整治混亂局面”的表述,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文段出處】《大國崛起需要什么樣的支撐?》17.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

一個勞模,樸素的事跡本來是很讓人感動的,平凡______能觸動和抵達人心,______一旦拔高到不食人間煙火的地步,______讓讀者產(chǎn)生強烈的抵觸情緒,讓人覺得很假,______會連累到勞模和典型受到批評和抵制,實際上是“黑”了好人。

A.可能,然而,反而,因為

B.必然,甚至,無論是,還是

C.本就,然而,就會,甚至

D.當然,進而,可能,也可能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從第四空入手,前面“讓讀者產(chǎn)生強烈的抵觸情緒,讓人覺得很假”與后面的“受到批評和抵制”呈遞進關系,只有C項“甚至”符合,鎖定C項。A項“因為”為因果關系,B項“還是”為選擇關系,D項“也可能”為并列關系,均與文意不符,排除。

驗證前三空,第一空,對應前文“樸素的事跡本來是很讓人感動的”,與之成并列關系,“平凡本就能觸動和抵達人心”,正確;第二空,后文的“一旦拔高到不食人間煙火的地步”與前文“樸素”、“平凡”意思相反,轉折關系“然而”正確;第三空,“讓讀者產(chǎn)生強烈的抵觸情緒”為前文“一旦拔高到不食人間煙火的地步”帶來的結果,“就會”表述正確。

故正確答案為C。

【文段出處】《警惕那些明褒實貶的“高級黑”》

解題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據(jù)前文“平凡能觸動和抵達人心”和“拔高到不食人間煙火的地步”可知,前后構成轉折關系。A項和C項“然而”表轉折關系,符合上述語境。B項“甚至”和D項“進而”表遞進關系,不符合上述語境,故排除B項和D項。

第二步,再看第四空。根據(jù)前文“讓人覺得很假”和后文“連累勞模受批評和抵制”,前后感情色彩一致,語意程度加重,構成遞進關系。A項“因為”表因果關系,不符合上述語境,排除A項。C項“甚至”表遞進關系,符合上述語境。答案鎖定C選項。

第三步,驗證第一空和第三空。根據(jù)“樸素的事跡本來很讓人感動”“平凡________能觸動和抵達人心”可知,前后構成并列關系。C項“本就”能夠使前后構成并列,符合上述語境。根據(jù)“一旦拔高到不食人間煙火的地步,________讓讀者產(chǎn)生強烈的抵觸情緒”可知,前后構成充分條件關系。C項“就會”能夠使前后構成充分條件關系,符合上述語境。

因此,選擇C選項。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關聯(lián)詞語的使用。第一步,辨析各分句間的關系。第二步,第一空入手不能進行快速排除,可選擇從第二空入手。第二空前后分句存在轉折關系,可排除B、D。第三步,從第三空入手不易排除,選擇從第四空入手確定。第四空前后分句存在遞進關系,排除A。由此可確定答案。第一空,四個詞語填入均恰當,較難排除,選擇從第二空入手。

第二空,分析可知,“能觸動和抵達人心”與“讓讀者產(chǎn)生強烈的抵觸情緒”意思相反,構成轉折關系?!吧踔痢薄斑M而”表示遞進,排除B、D。

第三空,“反而”“就會”填入均符合句意,不易排除。

第四空,“連累勞模和典型受到批評和抵制”與前文構成遞進關系,“甚至”填入恰當,排除表因果關系的A。

故本題選C。18.明代名臣于謙曾寫下《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痹娭小傲一鸱贌舻乳e”描寫的是:

A.生石灰變成熟石灰的過程

B.利用石灰石生產(chǎn)生石灰的過程

C.石灰漿固化的過程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過程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解答本題需要熟悉化學常識??忌枰私馐沂闹饕煞质翘妓徕},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鈣,再聯(lián)系所學化學知識解答即可。“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睆幕瘜W角度看,詩句描述了石灰石開采、加工,最后成為墻上的石灰的過程。

A項不選。生石灰的主要成分為氧化鈣,熟石灰是氫氧化鈣。生石灰與水反應變成熟石灰。該反應會放出大量的熱,不需要進行烈火焚燒。

B項當選?!傲一鸱贌舻乳e”描寫的是石灰石經(jīng)過高溫煅燒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的過程,即利用石灰石生產(chǎn)生石灰的過程。

C項不選。石灰漿的固化是以石灰為主要固化基材的一種固化處理方法,把石灰、添加劑、廢物與水混合,由于石灰和活性硅酸鹽料與水反應可生成堅硬的物質,從而達到包容廢物的目的。此過程不需要進行烈火焚燒。

D項不選。熟石灰具有堿性,對于一些酸性土壤的改良具有比較明顯的效果。此過程不需要進行烈火焚燒。

故本題選B。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詩詞中的化學知識。

第二步,“烈火焚燒若等閑”是指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的石灰石,經(jīng)高溫煅燒生成主要成分為氧化鈣的生石灰和二氧化碳的過程。也就是利用石灰石生產(chǎn)生石灰的過程,B項說法正確。

因此,選擇B選項。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科技常識。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描寫的是石灰石的開采,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碳酸鈣經(jīng)過高溫煅燒,會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式:。生成的氧化鈣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生石灰。

A項錯誤,生石灰的主要成分為氧化鈣,熟石灰的主要成分為氫氧化鈣。生石灰與水反應變成熟石灰,反應式:。該反應會放出大量的熱,不需要烈火焚燒。

B項正確,“烈火焚燒若等閑”描寫的就是石灰石(碳酸鈣)經(jīng)過烈火焚燒(高溫煅燒)生成生石灰(氧化鈣)和二氧化碳這個反應過程,即利用石灰石生產(chǎn)生石灰的過程。

C項錯誤,石灰漿的固化是在干燥、結晶、碳酸化等幾個作用下共同進行的,不需要烈火焚燒。

D項錯誤,熟石灰呈弱堿性,可以與土壤中的酸性物質發(fā)生中和反應,從而改良酸性土壤,不需要進行烈火焚燒。

故正確答案為B。19.原子鐘在日常生活和科學研究中非常重要。它以原子內部的電子在兩個能級間跳躍時輻射出來的電磁波為標準,去控制校準電子振蕩器,實現(xiàn)精準的時間測量。與原子相比,高電荷離子的外層電子與原子核的結合更強,對外部場的波動更不敏感,狹義相對論和量子電動力學的效應也更顯著。因此,高電荷離子是未來研發(fā)更精準原子鐘的理想選擇之一。然而,由于內部結構復雜,要在高電荷離子中識別適合于原子鐘的電子躍遷非常困難,常用的光譜法測量這種躍遷也不夠精準。

根據(jù)這段文字,接下來最可能講的是:

A.高電荷離子的物理構造

B.測量電子躍遷的最新技術

C.高精度原子鐘的意義和價值

D.光譜法在原子鐘研發(fā)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下文論述內容的分析、推斷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須重點關注尾句,本題尾句引出一個問題——在高電荷離子中識別適合于原子鐘的電子躍遷非常困難,根據(jù)一般行文脈絡,下文應針對這一問題給出解決方案,正確答案應與此相符。

文段首先指出原子鐘在日常生活和科學研究中非常重要,并介紹了它的作用原理;然后用比較的方式引出了高電荷離子的優(yōu)勢,并指出高電荷離子是未來研發(fā)更精準原子鐘的理想選擇之一;最后用“然而”轉折,說明在高電荷離子中識別適合于原子鐘的電子躍遷非常困難,且現(xiàn)在常用的方法也不夠精準?;谠掝}一致原則,下文最有可能介紹的是針對電子躍遷測量這一難題出現(xiàn)的新技術,B項與此相符。

A項,“高電荷離子的物理構造”與文段末尾話題——電子躍遷不一致,銜接不當,排除。

C項,“高精度原子鐘”與文段末尾話題不一致,銜接不當,排除。

D項,文段末尾已經(jīng)指出光譜法測量無法解決當前的困難,下文不會再論述,排除。

故本題選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尾句,“由于內部結構復雜,要在高電荷離子中識別適合于原子鐘的電子躍遷非常困難,常用的光譜法測量這種躍遷也不夠精確”,尾句話題是“電子躍遷”,談論內容是在高電荷離子中識別電子躍遷非常困難,光譜法測量也不行,接下來最可能分析如何識別或測量電子躍遷。

第二步,對比選項,只有B項談到了電子躍遷的測量。

因此,選擇B選項。

解題思路:文段首先引出了“原子鐘”的話題,并介紹了其工作原理,隨后通過結論詞“因此”總結前文,指出高電荷離子是未來研發(fā)更精準原子鐘的理想選擇之一。接著尾句通過轉折詞“然而”引出問題,指出在高電荷離子中識別適合原子鐘的電子躍遷很困難,常用方法也不精準。結合全文及尾句內容,下文應該圍繞解決“電子躍遷”這一問題提出對策,對應B項。

A項,與文段尾句核心話題不一致,尾句著重論述的是“電子躍遷”,排除;

C項,“高精度原子鐘”與文段尾句核心話題不一致,排除;

D項,文段尾句已經(jīng)提及“常用的光譜法測量這種躍遷也不夠精準”,故文段接下來不會圍繞光譜法的作用進行展開,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文段出處】《為“大象身上的螞蟻”稱重,追求更高精度原子鐘》20.

甲、乙兩地分別為一條河流的上下游,兩地相距360千米,A船往返需要35小時,其中從甲地到乙地的時間比從乙地到甲地的時間短5小時。B船在靜水中的速度為12千米每小時。問其從甲地開往乙地需要多少小時?

A.12

B.20

C.24

D.40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根據(jù)“從甲地到乙地的時間比從乙地到甲地的時間短”可知,從甲地到乙地為順水行駛,從乙地到甲地為逆水行駛。設A船從甲地到乙地的順水行駛時間為x小時,從乙地到甲地的逆水行駛時間為y小時。由題意可列方程:x+y=35······①,y-x=5······②。聯(lián)立方程①和②,解得x=15,y=20。結合兩地相距360千米,可得A船從甲地到乙地的順水行駛的速度千米/小時,A船從乙地到甲地的逆水行駛的速度千米/小時。根據(jù)公式:,可得甲、乙兩地間水流速度千米/小時。B船從甲地開往乙地的順水速度為12+3=15千米/小時,則B船從甲地開往乙地的時間為小時。

故正確答案為C。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行程問題,屬于流水行船類。

第二步,A船往返共35小時,且順水時間比逆水時間短5個小時,可得順水時間為15小時,逆水時間為20小時。結合全程路程為360千米,可得V順=360÷15=24千米/小時=+V水,V逆=360÷20=18千米/小時=-V水,解得V水=3千米/小時。B船從甲地開往乙地的速度為12+3=15(千米/小時),則其順水走全程的時間為360÷15=24(小時)。

因此,選擇C選項。21.關于公開審理,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A.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可以公開審理

B.行政案件一律應當公開審理

C.涉及個人隱私的案件應當不公開審理

D.離婚案件一律應當不公開審理

參考答案:ABD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民事訴訟法知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A項和D項:根據(jù)《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有關審理方式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或者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以外,應當公開進行。離婚案件,涉及商業(yè)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可知,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應當不公開審理;涉及離婚案件的,可以不公開審理。AD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當選。

B項: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涉及商業(yè)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芍姓讣⒉皇且宦晒_審理。B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當選。

因此,選擇ABD選項。

C項:根據(jù)《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涉及商業(yè)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可知涉及個人隱私的案件應當不公開審理。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不當選。

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五條,審判的時候被告人不滿十八周歲的案件,不公開審理。但是,經(jīng)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學校和未成年人保護組織可以派代表到場。

22.“小孫并非既會游泳又會打網(wǎng)球?!?/p>

根據(jù)以上表述,下列哪項斷定必然為真?

A.如果小孫不會打網(wǎng)球,那么他一定會游泳

B.如果小孫會打網(wǎng)球,那么他一定不會游泳

C.小孫既不會游泳,也不會打網(wǎng)球

D.小孫會游泳,但不會打網(wǎng)球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jù)題干和選項關聯(lián)詞“既會……又會……”,確定為翻譯推理。

第二步,翻譯題干。

?(游泳且網(wǎng)球)=?游泳或?網(wǎng)球

第三步,進行推理。

A項:該項翻譯為:?網(wǎng)球→游泳,根據(jù)否定肯定式,肯定一支,不能必然否定另一支,排除;

B項:該項翻譯為:網(wǎng)球→?游泳,根據(jù)否定肯定式,否定一支,必然肯定另外一支,符合;

C項:該項翻譯為:?游泳且?網(wǎng)球,是“?游泳或?網(wǎng)球”其中一種情況,不必然可以推出,排除;

D項:該項翻譯為:游泳且?網(wǎng)球,是“?游泳或?網(wǎng)球”其中一種情況,不必然可以推出,排除。

因此,選擇B選項。

23.該案例中,甲要求乙自己處理電視機時,乙(

)。

A.必須收下電視機

B.可不收下電視機,而由甲處置

C.須向甲支付賠償金

D.須負責維修電視機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無權代理人一經(jīng)本人行使追認權予以追認,則該行為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受。甲通過追認已經(jīng)表明自己對電視機的所有權,表明乙不再對電視機承擔任何責任,乙不必收下電視機。

故正確答案為B。24.注射肉毒桿菌能減輕表情紋,顯得年輕,但在我們需要反饋強烈情感時副作用體現(xiàn)的非常明顯。(

A.正確

B.錯誤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生物醫(yī)學知識。

第二步,肉毒桿菌是一種生長在缺氧環(huán)境下的細菌,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強的細菌之一。

向臉部肌肉注射肉毒桿菌,利用其輕微麻痹作用達到停止肌肉痙攣的目的,從而減輕表情紋,消除皺紋,使皮膚看上去更年輕。但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這種毒素引發(fā)的面部肌肉麻痹作用阻礙了本體感受的反饋,而這種反饋有助于我們理解別人的情感。當表情微妙時,負面影響非常明顯,對于非常強烈的刺激來說,盡管肯定存在表現(xiàn)更糟的傾向,但差別并不重大,所以注射肉毒桿菌的“微整形”者理解別人表情的能力變差,但其副作用體現(xiàn)的并不是非常明顯,說法有誤。

因此,本題錯誤。

25.目前我國正大力推進文化制度改革,特別是對國內的動漫產(chǎn)業(yè)和影視劇通過內部管理的方式促進其發(fā)展,下列不屬于行政手段的是:

A.規(guī)定各級電視臺每日播出境外各類影視節(jié)目時間

B.設立專項經(jīng)費用于鼓勵本土作家創(chuàng)作優(yōu)秀劇本

C.國家出臺“限娛令”規(guī)范娛樂節(jié)目播出類型

D.每年引進的境外動漫作品同類題材數(shù)量設置上限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行政手段,是國家通過行政機構,采取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規(guī)定等措施,來調節(jié)和管理國家各項事務的手段。A、C、D三項均符合行政手段的定義,排除。B項屬于運用經(jīng)濟手段,而非強制性手段,不屬于行政手段,當選。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B。

解題思路:解答本題需熟悉行政手段的概念。行政手段的顯著特征就是發(fā)布行政命令、指示等,且具有強制性。顯然A、C、D三項都屬于行政手段。此外,考生需注意辨析行政手段、經(jīng)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的區(qū)別。行政手段是國家通過行政機構,采取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規(guī)定等措施,來調節(jié)和管理經(jīng)濟的手段。A、C、D三項都屬于行政手段,B項屬于經(jīng)濟手段。故本題選B。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行政手段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行政手段,是國家通過行政機構,采取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規(guī)定等措施,來調節(jié)和管理經(jīng)濟的手段。B項中“設立專項經(jīng)費鼓勵作家創(chuàng)作”不屬于強制性的,而是屬于經(jīng)濟手段。

因此,選擇B選項。26.姹紫:嫣紅

A.嘉言:懿行

B.風刀:霜劍

C.小家:碧玉

D.疾首:蹙額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判斷題干詞語間邏輯關系。

姹紫嫣紅形容各種顏色的花卉艷麗、好看,“姹紫”指美麗的顏色,“嫣紅”指美好的顏色,二者為并列關系。

第二步:判斷選項詞語間邏輯關系。

A項:嘉言懿行指有教育意義的好言語和好行為,“嘉言”指有益的言論,“懿行”指高尚的行為,二者為并列關系,保留;

B項:風刀霜劍指寒風像刀子,霜像劍一樣刺人的肌膚,形容氣候寒冷,“風刀”指風如刀,“霜劍”指霜似劍,二者為并列關系,保留;

C項:小家碧玉指小戶人家的年輕美貌的女子,“小家”指小戶人家,“碧玉”指年輕美貌的女子,二者不是并列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D項:疾首蹙額形容厭惡、痛恨的樣子,“疾首”指頭痛,“蹙額”指皺眉,二者為并列關系,保留。

對比A、B、D三項,題干中,“姹”修飾“紫”,“嫣”修飾

“紅”,“姹紫”和“嫣紅”均為偏正結構;A項的“嘉言”和“懿行”均為偏正結構,B項的“風刀”和“霜劍”不是偏正結構,D項的“蹙額”是動賓結構,所以A項與題干的邏輯關系更加一致。

故正確答案為A。27.“細雨成陰近夕陽,湖邊飛閣照寒唐。黃花應笑關山客,每歲登高在異鄉(xiāng)?!边@首詩中包含著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令是:

A.元宵

B.七夕

C.重陽

D.春節(jié)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傳統(tǒng)民俗知識。

第二步,題中這首詩是明代詩人王燦的《客中九日》:“細雨成陰近夕陽,湖邊飛閣照寒塘。黃花應笑關山客,每歲登高在異鄉(xiāng)?!比娭讣脑⑺l(xiāng)過重陽節(jié)。詩中的“黃花”是指菊花。賞菊、登高都是重陽節(jié)的習俗。除此之外,重陽節(jié)的習俗還有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

因此,選擇C選項。

A項: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小正月、元夕或燈節(jié),為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正月是農(nóng)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tǒng)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jié)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tǒng)民俗表演。不符合題意,A項不當選。

B項:七夕節(jié),又稱七巧節(jié)、女兒節(jié)、乞巧節(jié)、七娘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七夕節(jié)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征愛情的節(jié)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當代更是產(chǎn)生了“中國情人節(jié)”的文化含義。不符合題意,B項不當選。

D項:春節(jié),即農(nóng)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tǒng)意義上的歲節(jié)(年節(jié))。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新禧、年禧、大年等。春節(jié)期間的慶?;顒訕O為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舞龍、游神、廟會、逛花街、賞花燈、游鑼鼓、游標旗、燒煙花、祈福,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不符合題意,D項不當選。

28.行星科學家對冥王星表面是否存在崎嶇地貌已爭論數(shù)年,答案取決于其表面的氮冰有多厚。這種冰覆蓋了冥王星表面的大部分區(qū)域。氮冰十分脆弱,極易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坍塌,即便是在冥王星這樣引力較弱的行星上。因此,

。然而,當“新視野”號抵達冥王星時,最初獲取到的一些高清圖像就表明,這顆行星表面的山脈高度可達4500多米,說明冥王星表面的氮或許只是一層薄的殼,蓋在我們后來發(fā)現(xiàn)的水冰層上。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

A.冥王星復雜的地表特征甚至可以與地球、火星比肩

B.氮冰對冥王星地貌的影響在太陽系內是獨一無二的

C.厚厚的一層氮冰會讓冥王星表面無法形成任何高海拔地貌

D.這作為冥王星顯著地理特征成為“新視野”號的重大發(fā)現(xiàn)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橫線處的上下文語境。文段開篇介紹冥王星表面是否存在崎嶇地貌與其表面氮冰的厚度有關,接著論述氮冰十分脆弱、容易坍塌,坍塌說明氮冰可能比較厚,橫線在中間,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橫線前通過“因此”引導結論,橫線后“然而”表示轉折,提及冥王星上面山脈高度很高,氮冰薄,轉折前后含義相反。故轉折前的結論應為氮冰比較厚,山脈高度低。

第二步,對比選項。C項“厚厚的一層氮冰……無法形成任何高海拔地貌”符合上述語境。因此,選擇C選項。

A項:“地球、火星”橫線前后均未提及,無法承上啟下,不符合文意。B項:“獨一無二”文段未提及,無中生有。D項:文段橫線前后都在論述“冥王星”和“氮冰”的關系,此項沒有提及“氮冰”,話題不一致。

29.科學就是不斷接近真理的過程,我們深信不疑的事情中很大部分是會過期的,所以理解這一點的人都明白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更新知識才是科學進步的正道。然而這個過程有時會令人困惑和不安。

如果以下各項為真,最能質疑上述論斷的是:

A.嬰兒該仰睡還是趴著睡,孕婦抽煙喝酒是否安全,答案一代和一代不同

B.醫(yī)學院的老師會告訴學生,五年內他們所學的知識里有一半都不會適用

C.我一直以為“雷龍”這個名字正確無誤,但后來才發(fā)現(xiàn)根本沒有雷龍

D.吸煙有害健康被大量科學研究和事實所證實,這一結論至今難以改變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論點和論據(jù)。

論點:科學就是不斷接近真理的過程,我們深信不疑的事情中很大部分是會過期的;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更新知識才是科學進步的正道。

論據(jù):無。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舉例說明對嬰兒應該如何入睡和孕婦是否應該抽煙的認識是在不斷變化的,所以很多深信不疑的事情是會過期的,可以支持,排除;

B項:舉例說明醫(yī)學院的學生學習的知識是在逐漸過期的,可以支持很多深信不疑的事情是會過期的,可以支持,排除;

C項:是個人的認知出現(xiàn)了錯誤,因為根本沒有雷龍這個名字,而不是深信不疑的事情過期了,無關選項,排除;

D項:吸煙有害健康這一事實一直沒有發(fā)生改變,舉例說明我們深信不疑的事情是沒有過期,可以削弱,當選。

故正確答案為D。

解題思路:本題要求選擇最能質疑題干論斷的選項,需明確題干的論點和論據(jù)。題干的內容主要是論點,關鍵在于我們深信不疑的事情是否會過期,結合選項比較即可解題。題干論點:科學就是不斷接近真理的過程,我們深信不疑的事情中很大部分是會過期的,所有理解這一點的人都明白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更新知識才是科學進步的正道。

A項,答案一代和一代不同,說明深信不疑的事情是會過期的,加強了題干論斷,無法質疑。

B項,五年內他們所學的知識里有一半都不會適用,說明深信不疑的事情中很大部分是會過期的,加強了題干論斷,無法質疑。

C項,一直以為“雷龍”的名字正確無誤,后來才發(fā)現(xiàn)根本沒有雷龍,說明深信不疑的事情是會過期的,加強了題干論斷,無法質疑。

D項,至今難以改變說明知識是不會過期的,沒有不斷更新,削弱了題干論斷,可以質疑。

故本題選D。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jù)提問方式中的“質疑”,確定為削弱論證。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jù)。

論點:科學就是不斷接近真理的過程,我們深信不疑的事情中很大部分是會過期的,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更新知識才是科學進步的正道。

論據(jù):無。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增加論據(jù)。嬰兒該仰睡還是趴著睡,孕婦抽煙喝酒是否安全,答案一代和一代不同,說明知識是不斷更新的,具有加強作用。

B項:增加論據(jù)。醫(yī)學院的老師會告訴學生,五年內他們所學的知識里有一半都不會適用,說明知識是不斷更新的,具有加強作用。

C項:增加論據(jù)。一直以為“雷龍”這個名字正確無誤,但后來才發(fā)現(xiàn)根本沒有雷龍,說明對問題的認識是不斷更新的,具有加強作用。

D項:增加反向論據(jù)。吸煙有害健康被大量科學研究和事實所證實,這一結論至今難以改變,說明知識是不會過期的,沒有不斷更新,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選擇D選項。30.違規(guī)∶草坪∶踐踏

A.違和∶鮮花∶觀賞

B.違法∶他人∶誣陷

C.違章∶遮擋∶車牌

D.違令∶命令∶遵守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干邏輯關系。

“踐踏”“草坪”屬于動賓關系,踐踏草坪是一種“違規(guī)”行為,與“違規(guī)”屬于對應關系。

第二步,辨析選項。

A項:“觀賞”“鮮花”屬于動賓關系,觀賞鮮花不是一種“違和”行為,排除;

B項:“誣陷”“他人”屬于動賓關系,誣陷他人是一種“違法”行為,與“違法”屬于對應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符合;

C項:“遮擋”“車牌”屬于動賓關系,但詞語順序與題干不一致,排除;

D項:“遵守”“命令”屬于動賓關系,遵守命令不是一種“違令”行為,排除。

因此,選擇B選項。

31.公文的稿本是指公文的草稿。(

0.正確

1.錯誤參考答案:1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公文知識。

第二步,公文的稿本是指公文的文稿和文本的統(tǒng)稱。

公文的文稿是指公文在起草過程中形成的一次又一次的稿子,包括草稿、定稿兩種。同一份文件,根據(jù)它們的不同用途,可分為正本、副本、存本、修訂本;一些法規(guī)性文件又有試行本、暫行本等形式,同一內容的文件使用不同的文字就又成為不同的文字文本。

因此,本題錯誤。

公文的文稿包括:

①草稿,也稱為未定稿,指擬成而未最后定稿的歷次文稿。草稿內容未正式確定,不具備正式公文的效用。草稿的外觀特點是沒有生效標志(簽發(fā)、用印等),文面上常見“草案”、“初稿”、“二稿”、“三稿”等稿本標記,標記大都位于標題下方或右側加括號。

②定稿,也稱為簽發(fā)稿,指由機關單位負責人簽發(fā)或經(jīng)一定會議討論通過正式生效的文稿,它已經(jīng)具備正式公文的效用,是制作公文正本的標準依據(jù)。定稿一經(jīng)確立,如不經(jīng)法定責任者(如簽發(fā)人、討論通過該公文的會議等)的認可,任何人不得再對其予以修改,否則無效。

32.鐘表之于(

)相當于(

)之于排字工

A.時間印刷工

B.刻度線裝書

C.更夫打印機

D.油紙修理工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本題需要結合代入排除法進行解題,將選項中的詞項依次代入題干括號中,構成兩組詞項,并分析這兩組詞項的關系,前后關系一致的即為正確答案。代入A項,鐘表可以顯示時間,印刷工和排字工都是職業(yè),前后關系不一致。

代入B項,鐘表有刻度,但線裝書和排字工并無明顯聯(lián)系,前后關系不一致。

代入C項,鐘表和更夫的主要功能都是報時,打印機和排字工的主要功能都是印刷,且前者為機器,后者為人力。前后關系一致。

代入D項,鐘表和油紙沒有明顯聯(lián)系,修理工和排字工是不同的職業(yè),兩者為并列關系,前后關系不一致。

故本題選C。33.下列關于稅收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稅收是國家行為,由審判機關代為征收

B.稅收具有自愿性,交多少由公民自己決定

C.一切稅收都是由國家法律來規(guī)定的,只要國家未修改稅法,稅收應該是固定的

D.稅收具有強制性、有償性、固定性的特點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稅收征收管理法知識。

第二步,根據(jù)《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八條,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征收稅款,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開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緩征收或者攤派稅款。農(nóng)業(yè)稅應納稅額按照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核定。C項符合題意,因此當選。

因此,選擇C選項。

A項:根據(jù)《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五條,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主管全國稅收征收管理工作。各地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應當按照國務院規(guī)定的稅收征收管理范圍分別進行征收管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加強對本行政區(qū)域內稅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領導或者協(xié)調,支持稅務機關依法執(zhí)行職務,依照法定稅率計算稅額,依法征收稅款。稅收由稅務機關征收而不是由審判機關征收。A項表述錯誤,因此不當選。

B項:根據(jù)《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條,從事生產(chǎn)、經(jīng)營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guī)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納稅擔保人未按照規(guī)定的期限繳納所擔保的稅款,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經(jīng)縣以上稅務局(分局)局長批準,稅務機關可以采取措施強制執(zhí)行。稅收具有強制性,交多少不是由公民自己決定的。B項表述錯誤,因此不當選。

D項:根據(jù)《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七條,稅務機關應當廣泛宣傳稅收法律、行政法規(guī),普及納稅知識,無償?shù)貫榧{稅人提供納稅咨詢服務。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的特點。D項表述錯誤,因此不當選。

34.管理幅度與管理層次共同決定組織規(guī)模。(

0.正確

1.錯誤參考答案:0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行政組織知識。

第二步,管理幅度亦稱管理跨度,指一個人或組織直接管理的下屬人員或機構的數(shù)目。管理層次亦稱組織層次,組織縱向劃分的管理層級的數(shù)目。管理層次不變的前提下,管理幅度和組織規(guī)模成正比;管理幅度不變的前提下,管理層次和組織規(guī)模成正比;管理幅度與管理層次共同決定組織規(guī)模。

因此,本題正確。

35.下列四個選項中,填入問號處最合適的一項是(

)。

A.A

B.B

C.C

D.D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元素組成相似,優(yōu)先考慮樣式規(guī)律。觀察發(fā)現(xiàn),圖1和圖2求同得到圖3,圖4和圖5求同可得到圖6,只有B選項符合。

故正確答案為B。36.①凡是具有人文精神的作品,便是很好的教科書

②能培育人的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提高人的精神素養(yǎng),凈化人的靈魂,給人以力量、智慧和愉悅

③早在先秦時代就有《詩經(jīng)》的四言體和《楚辭》的騷體,爾后不斷發(fā)展出各種體裁,到五四時期出現(xiàn)自由詩

④我國有“詩國”的美稱,詩歌起源之早,數(shù)量之多,內容之豐富,藝術之精湛,對社會生活影響之大,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是罕見的

⑤無論是山水詩、田園詩、邊塞詩,還是言志詩、愛情詩、哲理詩

⑥詩歌是我國文化藝術的瑰寶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⑥①⑤②④③

B.④③⑥⑤①②

C.④③⑤②⑥①

D.⑥③④①⑤②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從選項入手,判斷首句。分析④⑥兩句,④句在論述我國詩歌的情況,⑥句指出詩歌在我國的地位。不好確定首句。觀察可知,⑤句提到“無論”,即可以通過關聯(lián)詞捆綁解題。結合選項觀察,⑤句后接①句或者②句,①句出現(xiàn)“凡是······便是”相當于“都”,因此⑤①可以捆綁。鎖定答案為B。

將B項代入驗證,邏輯通順。

故正確答案為B。

【文段出處】《充滿人文精神的“詩經(jīng)”》

解題思路:第一步,觀察選項,判斷首句。④指出我國有“詩國”之稱,并說明我國詩歌在多個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⑥指出詩歌在我國文化藝術中的重要地位,難以確定首句。觀察原文信息,⑤中有周遍條件關聯(lián)詞“無論”,表示不管在什么情況下都會產(chǎn)生同樣的結果,與①中的“……便是”邏輯關系一致,⑤①適合捆綁。答案鎖定B選項。

第二步,驗證B項。④③⑥對我國詩歌的影響和歷史淵源進行說明;⑤①指出不管是什么類型的詩歌,只要具有人文精神,都是好的教科書;②補充說明作為“很好的教科書”,詩歌帶來的積極作用。全文語義通順連貫。

因此,選擇B選項。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語句排序。從選項所給的首句入手不能破題,觀察題干語句,由④和③暗含的時間順序可知,④③相連,排除D;然后從②所缺的主語入手,確定①②相連,排除A、C。首先觀察題干語句,由④“我國有‘詩國’的美稱,詩歌起源之早”和③“早在先秦時代……到五四時期出現(xiàn)……”暗含的時間順序可知,兩句的順序為④③,排除D。然后分析其他語句,分析發(fā)現(xiàn)②的“能培育人的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提高人的精神素養(yǎng)……”是對①“教科書”的進一步闡釋,故①②應相連,排除A、C。故本題選B。37.在一項實驗中,研究者讓大學生回憶他們在高中時期的成績,并告知他們,研究者將會從高中獲取其真實成績,所以撒謊沒有任何意義。結果顯示:參與者回憶起的成績有五分之一都和實際不符,而不同等級的成績,被誤記的概率也是不同的。分數(shù)越高越不容易記錯:得了A的時候總是能準確地被回憶起來,但得了F的時候卻難以被想起。

根據(jù)上述信息,可以推出的是:

A.錯誤的記憶可以保護我們對公平正義的信念

B.錯誤的記憶讓我們自我感覺良好,利于健康

C.人們記憶中的成績可能比真實的成績更優(yōu)秀

D.一般來說,人們最擅長的就是對細節(jié)的遺忘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本題要求選擇能夠由題干內容推出的一項,需準確理解和把握題干的細節(jié)信息,不要擴大或縮小題干的范圍。A項,題干中只是讓大學生回憶他們在高中時期的成績,并不涉及“對公平正義的信念”,因此該項無法推出。

B項,題干中只是讓大學生回憶他們在高中時期的成績,“利于健康”在題干中并未提及,因此該項無法推出。

C項,通過得了A的時候總是能準確地被回憶起來,得了F的時候卻難以被想起,可以看出,人們更能記住優(yōu)秀的成績而難以想起不好的成績,則記憶中的成績可能比真實成績更優(yōu)秀,因此該項可以推出。

D項,能記住優(yōu)秀的成績代表人們并非對所有的細節(jié)都會遺忘,該項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C。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依據(jù)題干特征和提問方式,確定為歸納推理。

第二步,辨析選項。

A項:“分數(shù)越高越不容易記錯,得了F難以被想起”說明,實際得F的人回憶的可能是比F更高的等級,可以推出;

B項:“一般來說,人們最擅長的就是對細節(jié)的遺忘”,原文未進行比較說明最擅長的是什么,排除;

C項:題干沒有涉及錯誤的記憶和公平正義之間的關系,屬于無中生有,排除;

D項:題干中沒有提到錯誤記憶與健康之間的關系,屬于無中生有,排除。

因此,選擇A選項。

解題思路:本題屬于日常結論題型,根據(jù)題干信息逐一分析選項。

A項:根據(jù)題干“參與者回憶起的成績有五分之一都和實際不符”、“分數(shù)越高越不容易記錯”可以推知人們記憶中的成績可能比真實成績更優(yōu)秀,能夠從題干中推出,當選;

B項:“最擅長的就是對細節(jié)的遺忘”中的“最擅長”,在題干中并未提及,屬于無中生有,不能從題干中推出,排除;

C項:“公平正義的信念”在題干中未提及,屬于無中生有,不能從題干中推出,排除;

D項:是否“利于健康”在題干中未提及,屬于無中生有,不能從題干中推出,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38.一張20元人民幣破損二分之一到銀行可以兌換到:

A.10元

B.16元

C.12元

D.8元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生活常識。

第二步,根據(jù)《中國人民銀行殘缺污損人民幣兌換辦法》第四條,殘缺、污損人民幣兌換分“全額”、“半額”兩種情況。(一)能辨別面額,票面剩余四分之三(含四分之三)以上,其圖案、文字能按原樣連接的殘缺、污損人民幣,金融機構應向持有人按原面額全額兌換。(二)能辨別面額,票面剩余二分之一(含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以下,其圖案、文字能按原樣連接的殘缺、污損人民幣,金融機構應向持有人按原面額的一半兌換。紙幣呈正十字形缺少四分之一的,按原面額的一半兌換。所以一張20元人民幣破損二分之一到銀行可以兌換到10元。A項符合題意,當選。

因此,選擇A選項。

39.上世紀中期農(nóng)業(yè)技術的“綠色革命”大大提高了全球生產(chǎn)效率,讓數(shù)以億計的人免于饑餓,然而綠色革命在人類________饑餓和貧困的戰(zhàn)爭中只是取得了暫時的成功,給了人們一個喘息的________,因為人類繁衍的力量會很快________綠色革命的成果。

填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消除

希望

吞噬

B.消滅

余地

超越

C.對抗

機會

腐蝕

D.抵抗

空間

摧毀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通過空格前的“取得了暫時的成功”可知第二空指這個成功給了人們喘息的時機。A項“希望”指希望達到的某種目的或出現(xiàn)的某種情況,側重的是心理的一種預期,不能體現(xiàn)出“喘息的時機”,排除A項。B項“余地”指言語或行動中留下的可回旋的地步,側重的是“可回旋的地步”而文段側重的是“時機”,排除B項。C項“機會”指時機,符合語境。D項“空間”指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長度、寬度、高度表現(xiàn)出來,是物質存在的廣延性和伸張性的表現(xiàn),“喘息的空間”也可以體現(xiàn)出給了我們一個機會,符合語境。

第二步,分析第三空??崭裉幮枰揎棥俺晒保⑶乙軌蝮w現(xiàn)出空格前的“很快”。C項“腐蝕”指緩慢的變壞的過程,不能體現(xiàn)出空格前的“很快”,排除C項。D項“摧毀”指用強大的力量破壞,符合語境。

第三步,驗證第一空,“抵抗饑餓和貧困”,符合搭配習慣。

因此,選擇D選項。

消除:使不存在,除去(不利的事物)。消滅:①消失,滅亡;②使消滅,除掉(敵對的或有害的人或事物)。對抗:對立起來相持不下。抵抗:用力量制止對方的進攻。

40.下列屬于上行文的是(

)。

A.通知

B.批復

C.決定

D.報告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公文的基本知識。

上行文指下級機關或業(yè)務部門向所屬上級領導機關或業(yè)務主管部門的一種行文。如請示、報告,其行文方式有逐級行文、多級行文、越級行文三種。

通知是下行文和平行文,決定和批復是下行文。

故正確答案為D。41.成語“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體現(xiàn)了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

0.正確

1.錯誤參考答案:0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唯物辯證法知識。

第二步,“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意思是千里長的大堤,往往因螞蟻(白蟻)洞穴而崩潰。體現(xiàn)了事物的量變發(fā)展到一定的程度時,事物內部的主要矛盾運動形式發(fā)生了改變,進而引發(fā)質變。由此可知,“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體現(xiàn)了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

因此,本題正確。

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42.世界地圖:地球儀

A.一元紙幣:一元硬幣

B.紙飛機:飛機模型

C.肖邦畫像:肖邦雕塑

D.樓房平面圖:樓房三維圖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本題只涉及兩個詞項間的關系,分析發(fā)現(xiàn)世界地圖和地球儀均是描繪整個地球表面的,但前者是平面的,后者是立體的。結合選項選出與題干關系一致的一項。世界地圖和地球儀描繪的都是整個地球表面,兩者圖案相同,前者是平面的,后者是立體的。

A項,一元紙幣和一元硬幣的圖案不同,與題干關系不一致。

B項,紙飛機和飛機模型都是立體的,與題干關系不一致。

C項,肖邦畫像和肖邦雕塑描繪的都是肖邦這個人,兩者圖案相同,前者是平面的,后者是立體的,與題干關系一致。

D項,樓房平面圖和三維圖都是平面的,與題干關系不一致。

故本題選C。43.領導,是指擁有一定權力和地位的個人或集團,為了實現(xiàn)預定的組織目標,通過自身的作用,指引和影響他人或組織,在一定條件下完成預定任務的行為過程。

下列行為屬于領導的是:

A.人事部門經(jīng)過考核,決定錄用大學畢業(yè)生

B.政府頒發(fā)農(nóng)業(yè)科技之星獎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