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民用建筑定義及分類_第1頁
建筑設計-民用建筑定義及分類_第2頁
建筑設計-民用建筑定義及分類_第3頁
建筑設計-民用建筑定義及分類_第4頁
建筑設計-民用建筑定義及分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建筑設計—建筑定義和分類作者:邵龍鑫概論定義

建筑是人們用泥土,磚,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鋼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構成的一種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間,如住宅,橋梁,體育館,窯洞,水塔,寺廟等等。廣義上來講,景觀,園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更廣義地講,動物有意識建造的巢穴也可算作建筑。“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圣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韓非子-五蠹》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建筑是一部石頭史書---《西哲》3半坡村原始社會大方型房屋復原圖陜西西安半坡村原始社會聚落遺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遺房屋復原模型4

建筑—是建筑物與構筑物的總稱。

建筑物—為了滿足社會的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質(zhì)技術手段,在科學規(guī)律與美學的支配下,創(chuàng)造的人為社會生活環(huán)境。如住宅、醫(yī)院、學校、辦公樓、工廠等。

構筑物—人們一般不直接在內(nèi)進行生產(chǎn)和生活的建筑。

民用建筑設計建筑物構筑物7建筑構成三大要素第一:建筑功能——滿足使用功能要求、滿足人們生理要求。

第二:建筑技術——建造房屋的手段,影響建筑的發(fā)展。例如:金字塔、埃菲爾鐵塔。第三:建筑形象——根據(jù)時代、地域、文化等不同而產(chǎn)生不同的藝術效果。--例如:哥特式建筑風格、古典主義建筑風格等。建筑功能是起主導作用,建筑技術是達到目的的手段,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術的反映。

民用建筑設計8不同文化,不同建筑風格9民用建筑的分類

按建筑的類別分類民用建筑:指供人們工作、學習、生活、居住用的建筑物。工業(yè)建筑:指為工業(yè)生產(chǎn)服務的生產(chǎn)車間及為生產(chǎn)服務的輔助車間、動力用房、倉貯等。農(nóng)業(yè)建筑:指供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和加工用的建筑,如種子庫、溫室、畜禽飼養(yǎng)場、農(nóng)副產(chǎn)品加工廠、農(nóng)機修理廠(站)等。民用建筑設計1011民用建筑的分類

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類居住建筑:如住宅、宿舍、公寓等;公共建筑:按性質(zhì)不同又可分為15類之多。例:文教建筑、托幼建筑、醫(yī)療衛(wèi)生建筑、觀演性建筑、體育建筑、展覽建筑、旅館建筑、商業(yè)建筑、電信、廣播電視建筑、交通建筑、行政辦公建筑、金融建筑、飲食建筑、園林建筑、紀念建筑。民用建筑設計12行政辦公建筑巴黎凱旋門:法國皇帝拿破侖·波拿巴(1769---1821)為紀念奧斯特利茨戰(zhàn)爭的勝利而建立紀念建筑13民用建筑的分類按建筑規(guī)模和數(shù)量分類1、大型性建筑:指規(guī)模大、耗資多的建筑,如大型體育館、大型劇院、航空港、站、博覽館、大型工廠等。與大量性建筑相比,其修建數(shù)量是很有限的,這類建筑在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qū)具有代表性,對城市面貌的影響也較大。2、大量性建筑:指建筑規(guī)模不大,但修建數(shù)量多,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分布面廣的建筑,如住宅、中小學教學樓、醫(yī)院、中小型影劇院、中小型工廠等。民用建筑設計14國家體育場---鳥巢建筑面積25.8萬平米,高69米。投資34億人民幣15贛州毅德商貿(mào)物流園建筑面積360萬平米,占地面積3000畝。投資100億人民幣16民用建筑的分類

按建筑層數(shù)和總高度分類1、中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將住宅建筑依層數(shù)劃分為:1~3層為低層;4~6層為多層;7~9層為中高層;10層及以上為高層建筑。2、公共建筑及綜合性建筑總高度超過24m者為高層(不包括總高度超過24m的單層主體建筑)。3、建筑物高度超過100m時,不論住宅或公共建筑均為超高層。4、國際高層建筑會議將高層建筑按高度分為四類:第一類:9-16層(最高50米)第二類:17-25層(最高75米)第三類:26-40層(最高100米)第四類:40層以上(超高層建筑。民用建筑設計17高層建筑的劃分美國:22~25m或7層以上日本:31m(11層)英國:24.3m比利時:25m法國:住宅>50m其它建筑>28m各國對高層建筑的劃分,主要是根據(jù)本國的經(jīng)濟條件和消防設備等情況確定。民用建筑設計181、木結構建筑:指以木材作房屋承重骨架的建筑。

山西應縣木塔是國內(nèi)外現(xiàn)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結構佛塔。建于遼代(公元1056年)。塔高63米,共9層,因有4層是暗層,所以從外面看來,塔只有5層高。整個木塔共用了54種不同形式的斗拱,成為中國古建筑中斗拱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樓閣式佛塔。歷經(jīng)900多年,經(jīng)歷多次地震襲擊,至今巍然挺立。按結構類型分類民用建筑的分類民用建筑設計192、磚(或石)結構建筑:指以磚或石材為承重墻柱和樓板的建筑。這種結構便于就地取材,能節(jié)約鋼材、水泥和降低造價,但抗害性能差,自重大。民用建筑的分類民用建筑設計按結構類型分類慈恩寺---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相傳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師(唐三藏)自印度歸來后,為了供奉和儲藏梵文經(jīng)典和佛像舍利等物親自設計并督造建成。大雁塔是一座樓閣式磚塔,塔高64余米,塔基邊長25米,共有七層,塔身呈方形錐體。全塔采用磨磚對縫。

213、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指以鋼筋混凝土作承重結構的建筑。如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框剪結構、筒體結構等,具有堅固耐久、防火和可塑性強等優(yōu)點,故應用較為廣泛。民用建筑的分類民用建筑設計按結構類型分類臺北-101大樓臺北101大樓1999年7月開工建設到2003年10月竣工完成,占地面積30278平方米,建筑面積28.95萬平米,建筑高度508米,地上101層,地下5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造價580億元新臺幣,為了因應高空強風及臺風吹拂造成的搖晃,在大樓的88至92樓掛置一個重達660公噸的巨大鋼球,利用擺動來減緩建筑物的晃動幅度234、鋼結構建筑:指以型鋼等鋼材作為房屋承重骨架的建筑。鋼結構力學性能好,便于制作和安裝,工期短,結構自重輕,適宜超高層和大跨度建筑中采用。隨著我國高層、大跨度建筑的發(fā)展,采用鋼結構的趨勢正在增長。民用建筑設計民用建筑的分類按結構類型分類廣州新電視塔廣州塔2009年9月竣工,建筑高度600米,世界第二高塔,頂部電線桅桿150米,用地面積17.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14054平方米,塔體建筑面積44276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積69779平方米,橢圓形的漸變鋼網(wǎng)架結構,設計使用年限100年255、混合結構建筑:指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材料作承重結構的建筑。如由磚墻、木樓板構成的磚木結構建筑;由磚墻、鋼筋混凝土樓板構成的磚混結構建筑;由鋼屋架和混凝土(或柱)構成的鋼混結構建筑。其中磚混結構在大量性民用建筑中應用最廣泛。民用建筑設計民用建筑的分類按結構類型分類某磚混結構住宅樓施工現(xiàn)場照片民用建筑設計27建筑物的耐久和耐火等級劃分一、按耐久性能分等級建筑物的耐久等級主要根據(jù)建筑物的重要性和規(guī)模大小劃分,作為基建投資和建筑設計的重要依據(jù)。以主體結構確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為下列四級。一級建筑:耐久年限為100年以上,適用于重要建筑和高層建筑。二級建筑:耐久年限為50-100年,適用于普通建筑和構筑物。三級建筑:耐久年限為25-50年,適用于易于替換結構構件的建筑。四級建筑:耐久年限為5年以下,適用于臨時性建筑。民用建筑設計28二、按耐火性能分等級現(xiàn)行《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劃分成四級。一級的耐火性能最好,四級最差。性能重要的或者規(guī)模宏大的或者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通常按一、二級耐火等級進行設計;大量性的或一般性的建筑按二、三級耐火等級設計;次要的或者臨時建筑按四級耐火等級設計。所謂耐火等級,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標準,它是由組成建筑物的構件的耐火極限和燃燒性能的最低值所決定的。根據(jù)建筑物的用途不同提出不同的耐火等級要求。民用建筑設計291、構件的耐火極限建筑構件的耐火極限,是指按建筑構件的時間-溫度標準曲線進行耐火試驗,從受到火的作用時起,到出現(xiàn)以下任一現(xiàn)象為止的這段時間,用小時表示。a、失去穩(wěn)定性--失去支持能力如:柱、墻體發(fā)生垮塌、梁板變形大于L/20。b、失去完整性--完整性被破壞如:樓板、隔墻等。失去完整性的標志,出現(xiàn)穿透性裂縫或穿火的孔隙.c、失去絕熱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