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_第1頁
第20課、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_第2頁
第20課、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_第3頁
第20課、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_第4頁
第20課、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中國成立后,擺在中國人民面前最迫切的任務有哪些?一是恢復和發(fā)展經濟一是鞏固新政權,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思考:

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歷史證明,無產階級首先是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然后建立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即先建立社會主義的民主,再發(fā)展社會主義經濟。

概括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主要包括哪些內容?1、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政黨制度)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根本政治制度)3、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第20課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一、政治協(xié)商制度1、含義

政治協(xié)商制度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政黨、各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和社會各界的代表,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為組織形式,經常就國家的大政方針進行民主協(xié)商的一種制度。一、政治協(xié)商制度1、含義2、形成背景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了統(tǒng)治中國22年國民政府的覆滅。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毛澤東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這首詩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fā)布了紀念“五一”勞動節(jié)的口號,正式提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xié)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中國共產黨的倡議和真誠合作的愿望,反映了中國歷史前進的大趨勢,代表了民心所向,立即受到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和海外僑胞的熱烈擁護和響應。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和其他民主黨派負責人、無黨派民主人士李濟深、何香凝、沈鈞儒、章伯鈞、馬敘倫等人聯名致電毛澤東,熱烈響應、贊同中共“五一”口號。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積極支持中共關于籌建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倡議一、政治協(xié)商制度1、含義2、形成背景(1)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發(fā)展——南京國民政府已經垮臺;(2)中國共產黨團結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開始籌建新中國的工作。一、政治協(xié)商制度1、含義2、形成背景3、第一屆全國政協(xié)會議的召開(1)時間、地點:1949年9月,北平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xié)會議隆重召開毛澤東致開幕詞一、政治協(xié)商制度1、含義2、形成背景3、第一屆全國政協(xié)會議的召開(1)時間、地點:1949年9月,北京(2)參會者:社會各界代表中國共產黨無黨派人士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各民族海外華僑各地區(qū)人民解放軍代表的廣泛性: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進步性一、政治協(xié)商制度1、含義2、形成背景3、第一屆全國政協(xié)會議的召開(1)時間、地點:1949年9月,北京(2)參會者:社會各界代表(3)內容內容通過《共同綱領》規(guī)定了國家的性質、國家各個方面的基本方針和政策,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共同綱領內容通過《共同綱領》選舉產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政府副主席(中共籍):高崗(1905-1954)、劉少奇(1898-1969)、朱德(1886-1976)政府副主席:宋慶齡、李濟深(民革主席)、張瀾(民盟主席)內容通過《共同綱領》選舉產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確立首都、國旗、國歌和紀年法新中國紀年采用國際通行的公元紀年法由田漢作曲,聶耳填詞的《義勇軍進行曲》被選定為代國歌。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天安門城樓上舉行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國大典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體會議①時間:1949.10.1②內容:A.國家領導人宣布就職B.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C.施政方針——共同綱領舉行——開國大典——標志新中國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宣讀《政府工作報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新中國成立歷史意義1、開啟了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新紀元:(1)中國人民經一百多年英勇斗爭,推翻了帝、官、封統(tǒng)治,結束了幾千年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歷史。(2)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成為國家的主人。(3)標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中國從此走上獨立、統(tǒng)一道路,進入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2、是繼俄國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之后世界歷史上最重大的事件。`開啟新紀元,推翻三座山。當家作主人,開創(chuàng)新局面。探究其地位,世界添新篇。

一、政治協(xié)商制度1、含義2、形成背景3、第一屆全國政協(xié)會議的召開4、政治協(xié)商制度的發(fā)展4、政治協(xié)商制度的發(fā)展

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成功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正式形成。從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

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團結合作、共同反對國民黨專制獨裁,打下合作基礎。

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召開,初步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的民主協(xié)商政治制度。代行全國人大職能。1954年全國人大召開后,人民代表大會代替人民政協(xié),政協(xié)作為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繼續(xù)發(fā)揮作用。行使政治協(xié)商、民主監(jiān)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

(1)發(fā)展歷程1956年,中共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的方針,標志著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1966年——1976年,政治協(xié)商制度遭破壞。1982年,中共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方針,人民政協(xié)迎來新的春天。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創(chuàng)舉,是適合中國國情的一項重大決策,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

第一,我國的多黨合作是以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前提的。

第二,我國的多黨合作是以服務社會主義事業(yè)為共同目標的。

第三,我國各民主黨派和共產黨一起參加國家政權,參加政府工作,不存在輪流執(zhí)政的問題。(2)政治協(xié)商制度的特點材料一:十一五規(guī)劃期間。2006年,9月5日和6日,全國政協(xié)先后召開了以“推進西部大開發(fā)”和“落實國家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為主題的兩個專題協(xié)商會,會議氣氛熱烈,生動活潑。開的很有成效。材料二:山西省政協(xié)九屆三次會議期間,政協(xié)委員方熔上次會議上一件提案引起2000多輛“晉0”牌照轎車該掛普通民用牌照,取消一切特權的事,成了省內各界認識廣為傳頌的一個熱門話題。材料三:全國政協(xié)十屆五次會議會議中,全國政協(xié)各專家委員共報送44份調研報告或專項建議。政治協(xié)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根據材料概括政協(xié)的主要職能(作用)?材料一究竟是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現在看來,恐怕是幾個黨好?!伯a黨可以監(jiān)督民主黨派,民主黨派也可以監(jiān)督共產黨。為什么要讓民主黨派監(jiān)督共產黨呢?這是因為一個黨同一個人一樣,耳邊很需要聽到不同的聲音

——毛澤東《論十大關系》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權分立,多黨競選,等等。我們并不反對西方國家這樣搞,但是我們中國大陸不搞多黨競選,不搞三權分立、兩院制。

——鄧小平

閱讀材料后回答:西方的政治制度體現了什么原則?我國的政黨制度又有什么特點?西方的政治制度體現了政黨競爭、三權分立的基本原則我國實行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的政治制度。我國為什么要實行中共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說一說它在中國民主政治建設中起了什么作用?原因:我國生產力水平比較落后,民主建設也還有待完善,國家的發(fā)展強大需要中國共產黨與其他民主黨派同舟共濟,并肩戰(zhàn)斗。這一制度符合我國國情。作用:①有利于黨和國家的集中統(tǒng)一和全國人民的團結;

②有利于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充分調動各民主黨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

③有利于黨和政府兼聽各種意見,作出科學的決策;

④有利于發(fā)揚共產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克服官僚主義;

⑤有利于形成對共產黨的監(jiān)督機制和黨風廉正建設。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含義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權組織形式,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長期革命斗爭中,根據巴黎公社和蘇維埃制度的原則,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總結民主革命時期革命根據地政權建設的經驗而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它保證了全國人民當家作主,行使國家權力。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含義2、形成背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創(chuàng)立

探索: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長期斗爭實踐中,就對人民政權的形式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國民大革命)的農民協(xié)會和罷工工人代表大會;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國共十年對峙)的蘇維埃代表大會,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參議會和三三制政權的建立,新中國建立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等。

這些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政權組織形式的創(chuàng)造性探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創(chuàng)立

依據: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規(guī)定:人民行使國家政權的機關為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有人民普選產生。條件: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礎和組織基礎。1953年12月,北京市西單區(qū)群眾打腰鼓,扭秧歌,慶祝普選。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含義2、形成背景3、創(chuàng)立: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1)時間、地點:1954年9月,北京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隆重舉行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從左起依次是董必武、周恩來、李濟深、劉少奇、毛澤東、朱德、宋慶齡、張瀾、林伯渠。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含義2、形成背景3、創(chuàng)立: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1)時間、地點:1954年9月,北京(2)內容

大會選舉毛澤東為國家主席,劉少奇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長,決定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會議通過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制定了有關國家機構的基本法律。

至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在新中國從中央到地方系統(tǒng)地建立起來了。第一屆全國人大的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依靠國家機關和社會力量,通過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和社會主義改造,保證逐步消滅剝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第二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第二十二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行使國家立法權的唯一機關。憲法規(guī)定:

①國家的一切權利屬于人民②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和活動原則是民主集中制1954年憲法作出了哪些重要規(guī)定?它的頒布有什么重大意義?重大意義:

(1)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兩大原則,代表了廣大人民的意志;(2)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是中國人民革命斗爭和建設經驗總結,是建設社會主義法律保證;(3)憲法頒布大大調動了全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豆餐V領》1954年憲法頒布時間1949年1954年性質代(臨時)憲法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當時的政權性質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共同綱領》和54憲法的不同點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含義2、形成背景3、創(chuàng)立4、發(fā)展歷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發(fā)展與完善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召開,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制定《共同綱領》(臨時憲法)。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從法律上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967年——1976年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陷于停頓。新時期,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發(fā)展完善,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含義2、形成背景3、創(chuàng)立4、發(fā)展歷程5、性質和意義(1)性質: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2)意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和社會主義民主的廣泛性。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yōu)越性一方面,來自人民群眾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人民代表能夠直接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充分發(fā)揚民主;另一方面,通過人民代表大會綜合人民群眾中各方面的利益,集中民智,形成代表和反應人民群眾整體利益、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法律政策,保證國家機關協(xié)調高效運轉,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探究:為什么我國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與西方的三權分立制有何本質區(qū)別?①從歷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國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訓)②從國家性質看:人民民主專政決定了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③從代表階級利益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④從經濟基礎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與公有制經濟基礎相適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歷史抉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與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的本質區(qū)別:人民代表大會制資產階級代議制經濟基礎不同行政權力主體不同活動原則不同社會主義公有制資本主義私有制全國人民資產階級民主集中制分權與制衡三、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1、含義

在國家統(tǒng)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實行區(qū)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使少數民族當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內部事務。三、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1、含義2、實施原因比一比,看誰認識的民族多?苗族傣族蒙古族滿族維吾爾族朝鮮族黎族壯族瑤族藏族回族觀察地圖,你發(fā)現了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嗎?2、西部多,東部少1、大雜居,小聚居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qū),應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按照民主聚居人口多少和區(qū)域大小,分別建立各種民族自治機關。凡民族雜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區(qū)內,各民族在當地政權機關均應有相當名額的代表?!?/p>

——《共同綱領》三、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1、含義2、實施原因(1)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2)新中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為了實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3)《共同綱領》規(guī)定,1954年《憲法》正式確認。三、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1、含義2、實施原因3、概況內蒙古自治區(qū)的建立

內蒙古自治區(qū)簡稱內蒙古,成立于1947年5月1日,面積118萬平方公里,首府呼和浩特市。內蒙古計有蒙古、漢、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回、滿、朝鮮等49個民族。建立:各少數民族自治區(qū)的建立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簡稱桂,首府南寧市。面積23萬多平方千米。1958年3月1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正式成立。計有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民族,共4225萬人。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簡稱新,首府烏魯木齊市。1955年10月1日成立自治區(qū)。新疆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人口1498.72萬,是個多民族地區(qū)。建立:各少數民族自治區(qū)的建立

西藏自治區(qū)簡稱藏,地處祖國的西南邊陲,首府拉薩市。自治區(qū)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面積122.84萬平方千米。人口247.9萬人。1965年9月成立自治區(qū)。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簡稱寧,首府銀川,地處西北地區(qū)。1958年10月25日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面積6.6萬多平方千米。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內蒙古自治區(qū)西藏自治區(q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我國的五個省級自治區(qū)三、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1、含義2、實施原因3、概況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后建立了五個省級自治區(qū)、一百多個自治縣(旗)。三、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1、含義2、實施原因3、概況4、意義

滿足了少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