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下原文翻譯_第1頁
孟子下原文翻譯_第2頁
孟子下原文翻譯_第3頁
孟子下原文翻譯_第4頁
孟子下原文翻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PAGE11孟子下第二十一課治天下以仁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離婁上》譯解:孟子說:“即使有離婁那樣的自力,公輸子那樣精巧的手藝,不靠圓規(guī)和直尺,也不能夠畫出標(biāo)準(zhǔn)的方形和圓形;即使有師曠那樣的耳力,不靠六律的協(xié)調(diào),也不能夠校正五音;即使有堯舜之道,如果不行仁政,也不能夠治理好天下?!鄙碚煜職w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孟子·離婁上》譯解:關(guān)愛別人,別人卻不來親近,就要反思自己為仁的程度;治理人民,卻達(dá)不到治理的效果,就要反思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以禮待人而得不到回敬,就要反思自己恭敬的方式。行為有達(dá)不到預(yù)期的效果,都要反過來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自身端正了,天下人自然會來歸附。第二十二課吾何為不豫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孟子·公孫丑下》譯解:上天不想使天下太平罷了,如果想使天下太平,當(dāng)今之世,除了我還有誰能夠擔(dān)當(dāng)呢?我為什么不愉悅呢?人各有所長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睹献印る墓稀纷g解:有為官者的事務(wù),有為民者的事務(wù)。況且一個人生活所需要的物品,有賴于百工之制作,才能具備。如果一定要自己親自制作然后再使用,那是帶領(lǐng)天下人疲于奔命。所以說:“有的人從事腦力勞動,有人從事體力勞動,從事腦力勞動的人治理人,從事體力勞動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養(yǎng)活人,治理人的人被人養(yǎng)活,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第二十三課仁德者無敵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孫丑上》譯解:孟子說:“仗恃實力而后假借仁義之名號召征伐的可以稱霸諸侯,稱霸一定要憑借國力的強(qiáng)大。依靠道德來實行仁義的可以使天下歸服,這樣做不必以強(qiáng)大國家為基礎(chǔ)。商湯憑借縱橫七十里的土地統(tǒng)一天下,周文王憑借縱橫百里的土地統(tǒng)一天下。憑借武力使人服從的,那些人并不是從心里服從你,只是因為他們的力量不足;憑借德行使人服從的,那些人是從心里歸服你,就像七十多位弟子歸服孔子一樣?!比蕿榫就跞缡┤收诿?,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孟子·梁惠王上》譯解:大王您如果能對百姓實施仁政,減免刑罰,減輕賦稅,使百姓深耕細(xì)作,及時除掉田里的雜草;讓年輕人在閑暇時學(xué)習(xí)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能夠孝敬父母、敬愛兄長,在外面能做到尊長敬上,這樣,即使讓他們拿著棍棒也足以抵抗裝備精良、訓(xùn)練有素的秦、楚軍隊了。第二十四課老吾老,幼吾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对姟吩疲骸靶逃诠哑?,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毖耘e斯心,加諸彼而已?!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纷g解:尊敬自己的父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的父兄長輩;愛護(hù)自己的子弟晚輩,從而推廣到愛護(hù)別人的子弟晚輩。那么,治理天下就像在手里轉(zhuǎn)動?xùn)|西一樣容易了?!对娊?jīng)》說:“文王能修身給自己的妻子作為楷模,再推廣到兄弟身上,更推廣到治理國家?!边@樣是說把這樣的仁心推廣到其他人身上罷了。親民民親之孟子對曰:“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蛎窠穸蟮梅粗?。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矣?!薄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纷g解:曾子曾經(jīng)說:“警惕??!警惕??!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你?!爆F(xiàn)在,您的百姓可得到報復(fù)的機(jī)會了,您不要怪罪他們吧。您如果施行仁政,您的百姓自然就會愛護(hù)他們的上級,情愿為他們的長官而犧牲了。第二十五課功不及百姓曰:“有復(fù)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孟子·梁惠王上》譯解:孟子說:“假若有一個人向大王稟告說:‘我的力量足以舉起三千斤重的東西,卻拿不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能夠把秋天鳥獸新生的細(xì)毛看得分明,卻看不見整車的木柴’,大王您能相信他的話嗎?”齊宣王回答說:“不相信。”孟子說:“如今,大王您的恩德足以普及禽獸,而功德卻不能澤及百姓,這是什么原因呢?”功倍宜乘勢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齊人有言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基,不如待時。”今時則易然也?!睹献印す珜O丑上》譯解:(當(dāng)時)沒有一寸土地不是紂王所有,沒有一個百姓不是紂王的子民。然而,文王還是憑借方圓百里的小國創(chuàng)立了基業(yè),所以是很困難的。齊國有句俗語:“即使有智慧,還得趁形式;即使有鋤頭,還得待農(nóng)時。”第二十六課權(quán)方知輕重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纷g解:稱一稱,才能知道輕重;量一量,才能知道長短。什么東西都是這樣,人心更需要這樣。緣木求魚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蓖踉唬骸叭羰瞧渖跖c?”曰:“殆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zāi)。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zāi)?!薄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纷g解:孟子說:“那么,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知道了,就是想擴(kuò)張疆土,使秦國楚國來朝拜,君臨中原、安撫四周的民族。(不過,)憑您的做法去追求實現(xiàn)您的心愿,真好比是爬上樹去捉魚一樣?!毙跽f:“像這么嚴(yán)重嗎?”孟子說:“只怕比這還嚴(yán)重呢!上樹捉魚,雖然捉不到魚,不會有后患。按您的做法去實現(xiàn)您的心愿,費盡心力去做了,到頭來必定有災(zāi)禍。”第二十七課擇仁居者智孟子曰:“矢人豈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巫匠亦然。故術(shù)不可不慎也??鬃釉唬骸锶蕿槊溃粨癫惶幦?,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孟子·公孫丑上》譯解:孟子說:“造箭的人難道比造盔甲的人殘忍嗎?造箭的人唯恐自己造的箭不能夠傷害人,造盔甲的人生怕他造的盔甲不能抵御弓箭。醫(yī)生和棺材匠之間也是這樣。所以,一個人選擇謀生職業(yè)不可以不謹(jǐn)慎??鬃诱f:‘鄰里以仁相處是美好的事情。如果你選擇沒有仁德的地方居住,哪能算得上明智呢?’仁,是上天給予的最尊貴的爵位,是人間最安逸的住宅。沒有人阻擋卻不選擇仁,是不明智。”與齊王言樂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痹唬骸芭c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曰:“不若與眾?!薄睹献印ち夯萃跸隆纷g解:孟子說:“自己欣賞音樂快樂,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哪一種比較快樂?”齊宣王說:“不如跟別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泵献诱f:“與少數(shù)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與多數(shù)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齊宣王說:“不如與多數(shù)人一起欣賞音樂快樂。”第二十八課賊仁義者可誅齊宣王問曰:“湯放桀,武王伐紂,有諸?”孟子對曰:“于傳有之?!痹唬骸俺紡s其君可乎?”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wù)D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薄睹献印ち夯萃跸隆纷g解:齊宣王問孟子:“商湯流放夏桀,周武王討伐殷紂王,有這回事嗎?”孟子回答說:“史書上有這樣的記載?!饼R宣王說:“做臣子的殺害他的君主,這可以嗎?”孟子說:“破壞仁愛的人叫作‘賊’,破壞道義的叫作‘殘’,殘賊俱全的人叫作‘獨夫’。我只聽說周武王伐紂‘獨夫’商紂,沒有聽說以臣弒君這回事?!鄙胶硬蛔闶延蛎癫灰苑饨纭9虈灰陨较U,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睹献印す珜O丑下》譯解:使百姓安定下來,不能靠國家的疆界,保護(hù)國家不能靠山川的險要,威震天下不能靠兵器鎧甲的銳利堅固。施行仁政的國君,幫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國君,幫助他的人就少。幫助他的人少到極點時,連親戚都要背叛他;幫助他的人多到極點時,天下人都會順從他。憑借全天下順從的力量去攻打連親戚都要背叛了他的人,所以除非君子不作戰(zhàn),一旦作戰(zhàn)必獲勝利。第二十九課王道由此始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污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惠王上》譯解:在農(nóng)忙的時節(jié),如果不去征兵抽丁妨礙生產(chǎn),那么糧食就吃不完;如果不用細(xì)密的漁網(wǎng)到水池?fù)漪~,那魚鱉就吃不盡了;如果在合適的時候去山林砍伐,那木材就用不盡了。糧食與魚鱉吃不盡,木材用不完,百姓對奉養(yǎng)生者、安葬死者就沒有什么不滿的了。百姓對養(yǎng)生喪死沒有不滿的,這就是實現(xiàn)王道的開端。率獸食人孟子對曰:“殺人以梃與刃,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薄耙匀信c政,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痹唬骸扳矣蟹嗜?,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孟子·梁惠王上》譯解:孟子說:“用木棍殺人和用刀殺人,有什么不同嗎?”梁惠王說:“沒有不同?!薄坝玫蹲託⑷伺c用政治殺人,有什么不同嗎?”梁惠王說:“沒有不同?!泵献佑终f:“廚房里有肥肉,馬廄里有健壯的馬,人民卻面有饑餓之色,野外有餓死的尸體,這如同率領(lǐng)禽獸來吃人!禽獸相互殘食,人們尚且厭惡它。做百姓的父母官,推行政事,卻不能避免禽獸來吃人,那又怎能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第三十課養(yǎng)足驅(qū)善易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纷g解:因此,賢明的君主要制定百姓的產(chǎn)業(yè)政策,一定要使他們上足以贍養(yǎng)父母,下足以撫育妻兒,好年成豐衣足食,即使壞年成也不致餓死。然后,再引導(dǎo)他們一心向善,這樣,百姓也就容易聽從了。罔民不可為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孟子·梁惠王上》譯解: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就會違法亂紀(jì)、為非作歹,沒有什么事是做不出來的。等他們犯了罪,然后便對他們施加刑法,這就像布下落網(wǎng)來陷害百姓。哪里會有仁愛的君主在位卻做出張網(wǎng)陷害百姓的事呢?第三十一課民貴君為輕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睹献印けM心下》譯解:百姓最為重要,土谷之神次之,君主最輕。所以得到百姓擁護(hù)就可以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就能夠做到諸侯,得到諸侯賞識就可以做到大夫。逆天道者亡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qiáng),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睹献印るx婁上》譯解:天下有道的時候,道德低的受道德高的役使,才能小的受才能大的役使;天下無道的時候,力量小的受力量大的役使,勢力弱的受勢力強(qiáng)的役使。這兩種情況都符合天理,順從天理的能生存,違逆天理的要滅亡。得民本有道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睹献印るx婁上》譯解:得到天下是有方法的:得到人民的擁護(hù),這樣就得到天下了。得到人民的擁護(hù)是有方法的:贏得民心,就得到人民的擁護(hù)了。贏得民心是有方法的:他們想要的,幫他們聚集起來;他們不想要的不要強(qiáng)加給他們,如此而已。第三十二課樂天者保天下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睹献印ち夯萃跸隆纷g解:以大國身份侍奉小國的,是樂天行道的仁者行為;以小國身份侍奉大國的,是敬畏天道的智者行為。樂行天道的,能夠保有天下;敬畏天道的,能夠保有國家。王顧左右而言他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王曰:“棄之?!痹唬骸笆繋煵荒苤问浚瑒t如之何?”王曰:“已之?!痹唬骸八木持畠?nèi)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睹献印ち夯萃跸隆纷g解:孟子對齊宣王說:“您有一個大臣,把自己的妻兒托付給他的朋友照顧,自己到楚國游離。等他回來,他的妻子兒女卻在挨餓受凍。那么,對待這樣的朋友應(yīng)該怎么辦呢?”齊宣王說:“和他絕交!”孟子說:“司法長官不能管理他的下級,那應(yīng)該怎么辦呢?”齊宣王說:“罷免他的官職!”孟子又說:“國家的治理不好,應(yīng)該怎么辦呢?”齊宣王左右張望,把話題扯到一邊去了。第三十三課治玉聽玉人孟子曰:“夫人幼而學(xué)之,壯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學(xué)而從我。’則何如?今有璞玉于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國家,則曰,‘姑舍女所學(xué)而從我?!瘎t何以異于教玉人雕琢玉哉?”——《孟子·梁惠王上》譯解:孟子說:“一個人從小學(xué)習(xí)本領(lǐng),等到長大后要用的時候,大王你卻說:‘把你所學(xué)的本領(lǐng)暫時放下,按我的要求去做?!@回怎么樣呢?現(xiàn)在這里有一塊璞玉,即使價值萬金,也一定要請雕玉的工匠來雕琢它,至于治理國家,您說:‘把你所學(xué)的本領(lǐng)暫時放下,按我的要求去做,’那么,這和非要玉匠按您要求去雕琢玉石有什么不同呢?”簞食迎王師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下》譯解:以齊國這樣的萬乘之國去攻打燕國這樣一個萬乘大國,燕國的百姓卻用簞盛著飯,用壺盛著酒漿來歡迎大王您的軍隊,難道還會有別緣故嗎?只不過是想逃離他們那水深火熱的苦日子罷了。如果他們的災(zāi)難更加深重了,那也不過是統(tǒng)治者由燕轉(zhuǎn)為齊罷了了。第三十四課任免須謹(jǐn)慎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見不可焉,然后去之。——《孟子·梁惠王下》譯解:左右親近之人都說某人賢能,不可輕信;各位大夫都說某人賢能,不可輕信;全國之人都說某人賢能,要去考察,確認(rèn)它確實賢能,再任用他。左右親近之人都說某人不賢能,不要輕信;各位大夫都說某人不賢能,不要輕信;全國之人都說某人不賢能,要去考察,確認(rèn)它確實不好,再罷免他。觀行可知人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離婁上》譯解:孟子說:“觀察一個人,最好的辦法莫過于觀察他的眼睛。眼睛不能掩藏他的邪惡。心胸正直,則眼睛就明亮;心胸不正,則眼睛昏暗。聽他說話,同時觀察他的眼晴,這個人的善惡還能掩藏到哪里去呢?”第三十五課賢臣不可召故將大有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謀焉,則就之。其尊德樂道,不如是,不足以有為也?!睹献印す珜O丑下》譯解:因此,將要有大作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能怠慢的臣子;若有什么事情要商量,就親自到他那里去。這就是尊尚道德,樂行仁政,如果不是這樣,便不足以有所作為。聽言需謹(jǐn)慎故湯之于伊尹,學(xué)焉而后臣之,故不勞而王;恒公之于管仲,學(xué)焉而后臣之,故不勞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齊,莫能相尚,無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孟子·公孫丑下》譯解:所以,商湯對于伊尹,先向他學(xué)習(xí),然后才以他為臣,所以沒有費太大力氣就統(tǒng)一了天下;齊桓公對于管仲,也是向他學(xué)習(xí),然后才以他為臣,所以沒有費大力氣就稱霸于諸侯?,F(xiàn)在,天下土地差不多,行為作風(fēng)也相類,彼此誰也不比誰更強(qiáng)。這沒有別的緣故,只是因為他們以聽他話的臣子為臣,不喜歡以教導(dǎo)他的臣子為臣。第三十六課德才要兼?zhèn)渲?,譬則巧也,圣,譬則力也。由射於百步之外也: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孟子·萬章下》譯解:智,好比技巧;圣德,好比氣力。猶如在百步之外射箭,射出那個距離,是靠你的力量;射中那個目標(biāo),卻不是單靠你的力量。柳下惠之風(fēng)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辭小官。進(jìn)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而不怨,厄窮而不憫。與鄉(xiāng)人處,由由然不忍去也?!盃枮闋枺覟槲?,雖袒裼裸裎于我側(cè),爾焉能浼我哉?”故聞柳下惠之風(fēng)者,鄙夫?qū)?,薄夫敦?!睹献印とf章下》譯解:柳下惠不以侍奉壞君為羞恥,也不以官小而辭職,立于朝廷,不隱藏自己的才能,但一定按其原則辦事。自己被遺棄,也不怨恨;窮困,也不憂愁,同無知的鄉(xiāng)下人相處,高高興興地不忍離開。(他說,)“你是你,我是我,你縱然在我旁邊赤身露體,哪能就沾染著我呢?”所以聽到柳下惠高風(fēng)亮節(jié)的人,連胸襟狹小的人也開闊了,刻薄的人也厚道了。第三十七課舉薦最為難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孟子·滕文公上》譯解:把錢財送給別人叫做惠,把善良教給別人叫做忠,為天下找到人才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讓給別人是容易,為天下尋找到出色的人才卻是困難的。物性皆不齊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蛳啾遁蛳嗍舶?,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孟子·滕文公上》譯解:物品千差萬別,這是物品的自然屬性。(它們的價值)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萬倍。你把它們放在一起等同看待,這是擾亂天下罷了。做工粗糙的鞋與做工精細(xì)的鞋同一個價錢,人們難道還肯做(做工好的鞋)嗎?第三十八課君子不言利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譯解:如果把義放在后而把利擺在前,(那么這樣的人)不把國君的家產(chǎn)全部奪為己有,就不滿足。沒有一個有仁德的人會遺棄他的父母,沒有一個講道義的人會不尊重其國君,大王您只要講仁義就行了,何必一定談?wù)摾婺??取財?dāng)有道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系馬千駟,弗視也。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孟子·萬章上》譯解:如果不符合禮義,不符合道理,即使把天下當(dāng)作俸祿給他,他也不理睬。即使有四千匹馬拴在那里,他也不看一眼。如果不合乎道義,即便是一絲一毫也不會拿去送人,一絲一毫也不會拿別人的。第三十九課取止當(dāng)守道孟子曰:“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梢耘c,可以無與;與傷惠??梢运溃梢詿o死;死傷勇?!薄睹献印るx婁下》譯解:可以拿,可以不拿,(如果)拿了,就傷害了廉潔;可以給,可以不給,(如果)給了,就傷害了恩惠;可以死,可以不死,死了就傷害了勇氣。收受要合理孟子曰:“非其道,則一簞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則舜受堯之天下不以為泰。子以為泰乎?”——《孟子·滕文公下》譯解:孟子說:“如果不合乎道理,那么即使一小竹筐飯食也不應(yīng)該接受;如果合乎道理,那么就是舜接受了堯的天下,也不應(yīng)該認(rèn)為過分——你認(rèn)為過分嗎?”第四十課孔子言大勇昔者曾子謂子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薄睹献印す珜O丑上》譯解:從前,曾子對子襄說:“你喜歡勇敢嗎?我曾經(jīng)在孔子那里聽到過關(guān)于大勇的道理:反省自己覺得理虧,那么即使對普通百姓,我也不去恐嚇;反省自己覺得理直,縱然面對千萬人,我也勇往直前?!逼シ蛑峦踉唬骸按笤昭砸樱」讶擞屑?,寡人好勇?!睂υ唬骸巴跽垷o好小勇。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dāng)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王請大之!”——《孟子·梁惠王下》譯解:宣王說:“講得太好了!(不過)我有個毛病,我喜歡勇武.”

孟子答道:“大王請不要喜歡小勇.按著劍、瞪著眼說:‘他哪敢對抗我!’這是平常之人的小勇,只能對付一個人罷了.大王請把它擴(kuò)大開去。養(yǎng)勇以勝敵孟施舍之所養(yǎng)勇也,曰:“視不勝猶勝也;量敵而后進(jìn),慮勝而后會,是畏三軍者也。舍豈能為必勝哉,能無懼而已矣!——《孟子·公孫丑上》譯解:孟施舍這樣培養(yǎng)勇氣,他說:“對待不能戰(zhàn)勝的敵人,跟對待足以戰(zhàn)勝的敵人一樣無所畏懼。如果先估量了勢力相當(dāng)才前進(jìn),考慮到能夠取勝再交戰(zhàn),這種人碰到數(shù)量眾多的軍隊一定會害怕。我哪能做到每戰(zhàn)必勝呢?不過是能無所畏懼罷了?!钡谌n德才要兼?zhèn)渲牵﹦t巧也,圣,譬則力也。由射於百步之外也: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睹献印とf章下》譯解:智,好比技巧;圣德,好比氣力。猶如在百步之外射箭,射出那個距離,是靠你的力量;射中那個目標(biāo),卻不是單靠你的力量。柳下惠之風(fēng)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辭小官。進(jìn)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而不怨,厄窮而不憫。與鄉(xiāng)人處,由由然不忍去也。“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于我側(cè),爾焉能浼我哉?”故聞柳下惠之風(fēng)者,鄙夫?qū)?,薄夫敦?!睹献印とf章下》譯解:柳下惠不以侍奉壞君為羞恥,也不以官小而辭職,立于朝廷,不隱藏自己的才能,但一定按其原則辦事。自己被遺棄,也不怨恨;窮困,也不憂愁,同無知的鄉(xiāng)下人相處,高高興興地不忍離開。(他說,)“你是你,我是我,你縱然在我旁邊赤身露體,哪能就沾染著我呢?”所以聽到柳下惠高風(fēng)亮節(jié)的人,連胸襟狹小的人也開闊了,刻薄的人也厚道了。第三十七課舉薦最為難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為天下得人難。——《孟子·滕文公上》譯解:把錢財送給別人叫做惠,把善良教給別人叫做忠,為天下找到人才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讓給別人是容易,為天下尋找到出色的人才卻是困難的。物性皆不齊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萬。子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孟子·滕文公上》譯解:物品千差萬別,這是物品的自然屬性。(它們的價值)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萬倍。你把它們放在一起等同看待,這是擾亂天下罷了。做工粗糙的鞋與做工精細(xì)的鞋同一個價錢,人們難道還肯做(做工好的鞋)嗎?第三十八課君子不言利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