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丹東至莊河高速公路設計總說明書第一部分工程概述一、概述1建設意義丹東至莊河高速公路起點位于丹東市西北7公里處古城子,與丹東至拉薩國道主干線的丹東至本溪高速公路相連接,起點樁號丹本高速公路K0+073.453=#莊高速公路K1+140.000O經前陽、馬家店、大孤山、栗子房、青堆子,止于莊河市北3公里的徐嶺鎮(zhèn),與大連至莊河的高速公路銜接,終點樁號丹莊高速公路K137+200.000次莊高速公路K121+727.3,路線全長135.890公里。本項目是我省十五期間的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國家重點公路嘉陰一南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設將對我省及周邊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發(fā)揮重要作用。該項目分別連接丹本和大莊高速公路,是遼寧省快速公路網中的一條重要路線,是“兩環(huán)”中的一環(huán),既連接丹東與大連的環(huán)黃海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省公路網規(guī)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的建設可大大滿足大東港、莊河港的疏港需要,增強港口疏港功能,對促進沿線港口的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另外,該項目的建成還可徹底解決目前201國道交通緊張狀態(tài),進一步發(fā)揮地區(qū)優(yōu)勢,促進沿線資源的開發(fā)和影響區(qū)域的經濟發(fā)展。同時,該項目的建設對擴大中朝邊境貿易、加速國際大通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國際意義。并且,本項目的建成將加快邊海防路網的形成,因此將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路線推薦方案起訖點及主要控制點丹東至大連高速公路丹東-莊河段路線起點位于丹東市西北7公里處古城子,與丹東至拉薩國道主干線的丹東至本溪高速公路相連接,經前陽、馬家店、大孤山、栗子房、青堆子,止于莊河市北3公里的徐嶺鎮(zhèn),與大連至莊河的高速公路銜接,路線全長135.890公里。路線所在線區(qū)隸屬丹東及大連市(分界樁號為K86+240),線區(qū)經過的縣級市包括東港市及莊河市。路線所經過的主要鄉(xiāng)鎮(zhèn)有蛤蟆塘鎮(zhèn),同興鎮(zhèn),湯池鎮(zhèn),前陽鎮(zhèn),十字街鎮(zhèn),東尖山鎮(zhèn),馬家店鎮(zhèn),馬家崗鎮(zhèn),黃土坎鎮(zhèn),大孤山鎮(zhèn),新立鎮(zhèn),栗子房鎮(zhèn),鞍子山鄉(xiāng),青堆鎮(zhèn),小孤山鄉(xiāng),吳爐鎮(zhèn),蘭店鎮(zhèn)及徐嶺鎮(zhèn)。路線主要控制因素:丹東至本溪高速公路古城互通立交、規(guī)劃東港市連接線、大洋河橋位、徐嶺鎮(zhèn)附近的省道張莊線和大連至莊河高速公路。地方有關部門對重大問題的意見和采納情況⑴、根據丹東和東港有關部門的要求,為了進一步加強本項目與東港市和大東港規(guī)劃區(qū)的連接,經綜合的技術和經濟比較,決定在東港互通立交設置東港連接線(二級路標準)與現(xiàn)201國道連接。⑵、本項目在確定路線走向時充分聽取了地方環(huán)保部門和土地部門的意見,如地方環(huán)保部門提出的原大洋河橋位處跨越國家級濕地保護區(qū)的緩沖區(qū)(現(xiàn)調整為實驗區(qū))的問題,本次設計經過多方面專家論證和方案的綜合經濟、技術比較,最后確定采用全橋跨越濕地保護區(qū)實驗區(qū)的橋位方案作為推薦方案。國家環(huán)保總局批復同意大洋河橋位采用推薦方案。⑶、路線在K105+500?K127+700段正線部分路段穿越某部隊的農場區(qū),而B比線雖然與其農場區(qū)干擾較小,但要影響其一大片經濟果林,為此我院及時與該部隊有關部門協(xié)商,在經過充分的技術和經濟比較,并聽取和考慮他們意見的前提下,確定采用正線方案為推薦方案。二、沿線自然地理概況地形地貌路線在起點K1+40O-K32+960段和K119+95AK137+200段沿線以淺切割剝蝕渾圓狀微丘臺地和剝蝕平原地貌為主。在K32+960-K119+950段則以淺切割剝蝕臺地和山前沖海積平原交替出現(xiàn),丘陵多呈孤島狀巖島,山前沖海積平原,谷寬、平坦開闊,低洼。沿線附近地形標高一般在35米至5米之間,最高標高為107米。坡度平緩,山形渾圓。區(qū)域地質地層丹東至莊河高速公路沿線部分路段出露巖性,且除大面積第四系覆蓋層和巖漿巖外,基巖有古老鞍山群城子坦組、遼河群里爾峪組、高家峪組、大石橋組、蓋縣組以及青白口系橋頭組、白堊系小嶺組。擬建公路處于剝蝕侵蝕丘陵區(qū)的巖層主要由片巖、千枚巖、變粒巖、大理巖、混合巖、混合花崗巖、花崗巖以及花崗閃長巖組成,各段丘陵區(qū)巖層風化程度不一,總體來講山體覆蓋層較薄,部分有基巖裸露。其余路段多位于第四系覆蓋的平原區(qū),厚度較大,成因復雜,除沖積、沖洪積層外,K3AK59km的路線附近多具沼澤凹地。同時,海積層分布很廣,尤其是大洋河一帶K71?K73,受潮汐影響明顯,淤泥質亞粘土、淤泥層較厚,且分布厚度不一。巖漿巖區(qū)內巖漿巖比較發(fā)育,除規(guī)模較小的脈巖外,較大巖體有燕山早期(Y25>T丫25)、印支晚期(丫%、屋5)和燕遼期(Y22)等不同時期巖漿巖體,線路出露很廣,約占全線長度26.55%。構造丹東至莊河高速公路,大地構造位于中朝準地臺膠遼臺隆的南部,總體較穩(wěn)定。區(qū)內褶皺不發(fā)育,但斷裂構造卻十分發(fā)育,特別是北東、北北東向斷裂較密集。工作區(qū)共發(fā)現(xiàn)不同方向斷裂35條,北東向構造占74%,北西向和近東西向構造極少。區(qū)內雖然斷裂較多,但通過線路者僅有8條,且多屬非活動斷裂,對公路建設不會造成影響。本區(qū)有三條規(guī)模較大的斷裂構造,其斷續(xù)延長約170?275公里,雖本身寬度不大,但影響帶較寬。設計中應注意其影響。F14號斷裂:區(qū)域稱“四平街—鳳城斷裂”,位于寬甸四平街—灌水—鳳城—東溝后臥龍一線,由斷續(xù)相連的北北東向走滑斷裂組成,長為170公里,在K60左右處通過。傾向不定,傾角70°,多處見擠壓破碎,構造透鏡體,屬壓?壓剪性殼斷裂。F23號斷裂:區(qū)域稱“劉家河—青堆子斷裂”,位于莊河青堆子—鳳城劉家河—本溪蘭河峪一線,由斷續(xù)延伸的北北東向走滑斷裂組成,長約235公里。斷層傾向不定,以北西為主,傾角70。,帶內片理化、構造透鏡體及斷層泥明顯,屬壓?壓扭性殼斷裂,在K89+500附近通過。F25號斷裂:區(qū)域稱“莊河-桓仁巖石圈斷裂”,地表連續(xù)性差,全長約275公里屬第三紀以來明顯活動斷裂。在K12”K124公里附近(英納河大橋)通過。水文地質條件概述該線路區(qū)除起點至K35+700和終點部分段落為丘陵區(qū)外,全部為較平坦的沖積和沖海積地貌。按巖土體賦水條件和含水介質的不同,可劃分為松散巖類孔隙水、碎屑巖夾碳酸巖裂隙溶隙水、基巖裂隙水。水文、氣象項目區(qū)域內水系較發(fā)育。丹東地區(qū)屬鴨綠江流域,有草河、暖河支流;進入東港地區(qū)則屬大洋河流域;莊河地區(qū)則屬莊河、英那河等流域。各流域均注入黃海。本項目跨越的主要河流有:五道河、湯池河、東大河、柳林河、龍?zhí)印⑸硥魏?、大洋河、雙岔河、湖里河、板橋河、英納河和莊河。測區(qū)屬暖溫帶,四季分明,冬冷、更熱,少嚴寒,無酷暑,降水集中,日照豐富,季風盛行。其中,丹東地處中緯度地區(qū),在大氣環(huán)流中屬西風帶區(qū),季風明顯,屬溫帶氣候區(qū)。位于丹東市境內的東港市境屬暖溫帶濕潤地區(qū)大陸性季風氣候,因瀕臨黃海,兼具海洋氣候特點。莊河地區(qū)背山面海,地處暖溫帶,氣候屬南溫帶濕潤地區(qū)大陸性季風氣候。項目所經丹東、東港和莊河三市的主要氣象資料詳見下表:項目丹東東港莊河年最高氣溫(C)34.335.636.6年最低氣溫(C)-28.0-28.2-29.3年平均氣溫(C)8.58.48.7年平均降水(mm879?1094675?1100800?1000最大降水(mm1659.41325.51149.5最大風速(米/s)/風向20.0/N19.2/N24/一月最低氣溫(C)—28.0-28.2-29.3一月平均氣溫(C)-8.8-8.4-8.2七月最高氣溫(C)34.335.636.6七月平均氣溫(C)22.923.523.1
取大凍深(米)0.870.811.15年平均濕度(%727270無霜期(天)160-170168-200160-180三、總體設計公路區(qū)間交通分布公路區(qū)間交通量分布見下圖:71.QSKm"I.lbIbKnI土玉平由系國支曾予為t71.QSKm"I.lbIbKnI土玉平由系國支曾予為t■方主誕/m;繳建項目;⑤交叉口交通流向流量國東濤-61UIE■678交通量分布狀況、公路功能、服務水平及總體設計原則的確定公路功能本項目是我省十五期間的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遼寧省快速公路網中的一條重要路線,是“兩環(huán)”中的一環(huán)。同時也是我省公路網規(guī)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的建設將完善遼寧省的路網結構,滿足大東港的疏港需要,徹底解決目前201國道交通緊張狀態(tài),并促進沿線資源的開發(fā)和推動區(qū)域的經濟發(fā)展。而且,該項目的建設對擴大中朝邊境貿易、加速國際大通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國際意義。根據沿線政治、經濟、交通量及自然條件的現(xiàn)狀,從吸引交通量,推動影響區(qū)域的經濟持續(xù)發(fā)展考慮,全線共設互通立交7座,并預留互通立交1座,分離式立交30座,通道橋166座,基本與沿線公路網、經濟發(fā)展、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相適應。本項目全線采用高速公路標準,計算行車速度為10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為26.0米的四車道高速公路。全線采用全封閉、全立交,同時設有相應的安全設施、通訊和服務設施。交通量分布狀況及服務水平由交通量預測結果可知,本項目運營初期最大交通量為22350卒B/日(按小客車計),2015年最大交通量為33503輛/日,2025年交通量為40963卒ffl/日。由此可見,即使到2025年,本路交通量也未超過設計容量。因此,丹莊高速公路在使用期內均處于二級以上服務水平。總體設計原則根據本項目在公路網中的地位、作用、功能,結合沿線地形、地質、水文、資源等自然條件,確定總體設計原則如下:平面線位符合遼寧省總體高速公路路網的總體規(guī)劃和走向。起終點考慮了與現(xiàn)有的丹本高速公路和大莊高速公路的連接,同時路線起點考慮了路線向吉林通化方向延伸的可能。根據交通量和地形條件,確定合理的線形指標。與沿線公路、水利設施、農田基本建設、鄉(xiāng)鎮(zhèn)規(guī)劃等主管部門協(xié)調配合,處理好跨越主要河流、干線公路的關系。通過對沿線交通、社會經濟、自然條件的調查,根據國家計委、交通部對本項目工可的批復,全線共設置丹東西、東港、馬家店、大孤山、栗子房、青堆子和莊河東七處互通式立交,預留吳爐互通式立交。全線采用全封閉,全立交方式。重視公路景觀和環(huán)境保護設計。丹東西互通立交在設計上考慮了與規(guī)劃的中朝鴨綠江公路大橋的銜接。在路線K80?K85段的平縱面線形設計上考慮了海城至丹東高速公路在此與本項目的連接。技術標準與技術指標的總體運用情況根據交通部初步設計批復意見和本項目設計要求,本項目全線采用路基寬度26.0米、計算行車速度100公里/小時、雙向四車道的高速公路標準,其技術指標均符合交通部頒《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J001—97)的要求。路線平面設計時結合地形特點,以曲線為主,使線形順適流暢。在不受地形、地物嚴格限制時,平曲線采用不設超高的大半徑??v斷面設計采用符合地形條件的坡長、坡率和豎曲線,在工程量不顯著增加的情況下,適當提高了縱斷面線形指標。全線平曲線最小半徑由于受與丹本高速公路連接和實地地形的限制,設計上采用1000米。凸形豎曲線最小半徑11000米,凹形豎曲線最小半徑10000米,最大縱坡3.00%。并在設計上特別重視了平、縱組合設計,并通過透視圖檢查,總體上視覺效果很好。公路用地界為坡頂(或截水溝)邊緣外2米,小橋涵占地與路基同寬,大中橋為橋梁寬度外兩側各2米,互通立交區(qū)匝道外側占地為邊溝外2米;考慮后期加寬改造的需要,填方路基公路用地界為排水溝外4.0米。橋梁設計荷載按標準采用,為汽車一超20級、掛車一120;設計洪水頻率特大橋為1/300,大、中、小橋、涵洞及路基為1/100;路線所經河流均無通航要求,故本次設計按橋長、橋高均滿足泄洪要求考慮。路線起終點的街接方式本項目路線起點與沈陽至丹東高速公路連接,終點與大連至莊河高速公路相接。路線起終點位置符合我省高速公路路網規(guī)劃要求。公路橫斷面方案的設置情況本項目路基橫斷面按《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J001-03)采用,全寬26.0米,特大、大、中、小橋均設計為上下行兩座獨立橋梁,其中大、中橋橋寬25.5米,小橋與路基同寬為26米。全線路基及橋梁均為整體式,無分離式斷面。沿線各種交叉的設置規(guī)模、數量、密度及與人民群眾生產和生活需要的適應情況互通式立交的設置是根據交通量分析、沿線丹東、東港和莊河等城市的總體規(guī)劃、城鎮(zhèn)的經濟發(fā)展、地形地物條件和地方各級政府意見等因素綜合考慮后確定其型式、規(guī)模及位置。全線共設互通立交7座,預留1座,平均間距17.47公里(含預留立交),均為中等規(guī)模的互通式立交。與公路相交,均考慮其現(xiàn)狀及長遠規(guī)劃要求確定分離式立交凈空。一、二級公路凈高不小于5米,三、四級公路凈高不小于4.5米;被交叉路上跨本路,凈高不小于5.0米。全線共設分離式立交橋30座。沿線通道的設置,從凈寬和凈高設計上均認真考慮了當地人民群眾交通、生產和生活的需要。沿線共設通道橋166座。另外,沿線設置的橋梁、涵洞,除滿足排水需要外,其中一部分還兼有通道之功能。公路與沿線環(huán)境協(xié)調情況及環(huán)境保護對策的說明在選線時盡量減少對原有地形、地物的破壞,堅持避讓鄉(xiāng)鎮(zhèn)的原則,減少拆遷,避免干擾農田水利設施。特大橋、大橋的橋位盡量選擇在河道順直、穩(wěn)定、河床地質條件好的地段,確保不壓縮河道。對自然溝渠設置中小橋涵,使沿線水流暢通。同時重視路基縱向排水設計,及時將水引入溝渠,以防邊溝中水溢漫流,對公路沿線土地造成不利影響。在收費站等沿線交通工程設施中設有獨立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大量采用綠化措施,可起到穩(wěn)定路基、保持水土、美化路容、誘導行車視線、隔離噪音、改善大氣質量的作用。從經濟及居民生活方面考慮,結合交通量增長情況,設計中在噪聲敏感地區(qū)設置了聲屏障。由于大洋河大橋跨越丹東國家級濕地保護區(qū)的緩沖區(qū),為了防止橋面水流入河道內對緩沖區(qū)生態(tài)造成污染,設計上考慮在邊梁側面,沿橋縱向設置集水管道,匯集橋面水后沿縱向排出至壩外的排水措施。公路建設過程中采取相應的對策,避免施工對環(huán)境的污染。.路線路線布設原則及主要技術指標采用情況路線布設原則注重總體設計,充分考慮地形、地物的分布,妥善處理公路建設與工業(yè)、農業(yè)建設的關系,注意與交叉公路、水利、管線的配合,并結合沿線自然條件進行綜合分析和設計。路線布設時充分考慮與沿線城鎮(zhèn)發(fā)展規(guī)劃的協(xié)調配合,合理布設互通立交、分離式立交、通道等構造物,方便沿線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促進沿線經濟發(fā)展。盡量避繞密集居民區(qū)和電力電訊設施及管線,減少工程拆遷量,以便工程順利實施。綜合考慮地質條件、橋位、互通式立交、地方規(guī)劃等因素,多方面比較,多方案比選,最終確定合理設計。路線布設盡量直接順暢,避免不必要的繞行,以縮短建設里程,降低工程造價。合理應用技術指標,使線形連續(xù)、均衡,在工程量不顯著增加的情況下,盡量采用較高的平縱線形指標。主要技術指標采用情況根據本路沿線地形特點,結合遠景交通量及服務水平的要求,設計中采用了較高的平縱線形指標,并結合地形地物條件選用技術指標,主要技術指標采用情況如下:計算行車速度:100公里/小時平面線形(1)路線長度135.890公里(2)全線設交點63個,平均每公里0.456個。(3)平曲線最小半徑1000米。(4)最大直線長2350米。(5)平曲線占路線總長59.72%縱斷面線形(1)最大縱坡3.0%(2)最短坡長380米(3)豎曲線占路線總長59.0%(4)平均每公里變更次數1.22次(5)豎曲線最小半徑:凸形11000米,凹形10000米(6)路基平均填土高度3.837米路線方案走向路線起點位于丹東市西北7公里(古城子)丹東至拉薩國道主干線丹東至本溪高速公路起點,后分別跨越304國道和201國道,并沿丹東環(huán)線(國道201線),經李家堡子東、潘家堡子、鞠家堡子、同興鎮(zhèn)東、楊家堡子東、馬家堡子、馬家?guī)X、白家?guī)X、崔家堡、涂家堡、苗家堡西、湯池鎮(zhèn)南,設置丹東西互通立交,后經鐘家溝、萌芽、王家溝南、松樹咀、孫家堡子后跨柳林河,后經孫家堡、張家大門、脈起中學、衣家堡子東南、吳家堡子、于家堡子東南、陳家爐、于蔣家堡子跨越東邊線、和新溝渠再經長山山頭,設置東港互通立交,經下崗北、金馬屯北、齊家堡子北、東尖山鎮(zhèn)南2公里,跨龍?zhí)雍蜕硥魏?,經古家南崗南、李家坨子、李家堡子、在小田屯跨廟駱線,設置馬家店互通立交。后路線經王家粉房、南崗頭、于趙家坨子北跨友誼灌渠,再經丘家坨子、廟后,經馬家崗鄉(xiāng)北1.2公里的馮家油房、興隆屯北、郎家溝北,于潘家壩南跨寶黃線,又經郭家堡子、邢家堡子、畢家溝、高家堡子、楊名大隊,并于曲家屯山西頭處跨大洋河,后穿越夾心村,于小宮屯北跨大盤線,設置大孤山互通立交,后路線經大麥屯北、趙家坨子南、董家溝、趙家坨子南、大閻家坨子后跨雙漢河東叉,經古屯,于劉漢佗北跨雙漢河西叉,經車家屯、小房身、西房身南,并于栗子房鎮(zhèn)北1.5公里跨栗石線,設置栗子房互通立交,之后,路線經大蔡屯南、孫家爐北、張家爐、石碑坊北、大泡沿、鞍子山鄉(xiāng)北1公里,于前家咀子南跨栗石線后跨湖里河,經古道口,于溫家屯西跨青四線,設青堆子互通立交,接著,路線經紀屯、潘家屯北、唐屯北、王家莊北、大卞屯北、大陳屯北、小侯屯南、苗家溝南后跨英那河,再經趙家溝、高家堡北、王家莊南、田家窯、白家屯、楊家店北、跨莊河后經松樹房,終點位于莊河市北3公里(徐嶺鎮(zhèn))省道張莊線處,設莊河東互通立交,并與大連至莊河高速公路K121+727.3處銜接,路線全長135.890公里。.路基、路面及排水一般路基設計設計原則在充分調查沿線地質、水文、氣象、筑路材料的基礎上,本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則,選擇合理的路基橫斷面型式和邊坡坡度,并采取經濟有效的排水防護措施,確保路基有足夠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路堤最小填土高度主要是根據沿線地質和地下水位的埋深等因素,考慮地下水和地基土質對路基穩(wěn)定等因素的影響,同時對調查的本地區(qū)內澇歷史最高水位進行分析、并推算百年一遇設計水位來確定的。本次設計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按1.5米控制。設計依據《公路路基設計規(guī)范》(JTJ013-95)《公路軟土地基路堤設計與施工技術規(guī)范》(JTJ017-98路基橫斷面布置路基全寬為26.0米,雙向四車道。其中行車道2X7.5米,中央分隔帶2.0米,左側路緣帶2X0.75米,硬路肩2X3.0米(其中包括右側路緣帶0.5米),土路肩2X0.75米。行車道與硬路肩的橫坡均為2%,土路肩橫坡為4%0填方路基設計一般填方路基設計一般填方路基邊坡坡率是根據路基填料種類、邊坡高度和基底工程地質條件,并經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勘察后確定。一般路基邊坡坡率如下:填方路堤邊坡坡率采用1:1.75;當填方高度H>10米時,自上向下在8米處設一2米寬臺階,當H>18米時,再設第二道臺階。坡腳設有2米寬的護坡道半填半挖路基設計為了減少半填半挖路基的縱向、橫向不均勻沉降,挖方路基部分在路槽下超挖80厘米后回填非凍脹性填料,路基縱向超挖處理漸變長度為10米。填方路基部分,當地面橫坡陡于1:5時,地表開挖反向臺階,臺階寬度1?2米。同時為保證路基穩(wěn)定,在填挖交界處設置橫向滲溝。并與挖方路段縱向滲溝相聯(lián)接。陡坡路堤設計陡坡路堤設計結合地形、地質條件、邊坡高度等進行綜合設計。當地面橫坡陡于1:5時,對基底進行挖臺階處理,臺階寬度1?2米,階面設置向內傾斜2?4%橫坡,并對路堤進行穩(wěn)定性分析驗算。挖方路基設計挖方路基邊坡設計:路塹邊坡坡度主要根據巖層產狀與路線關系、巖體力學性質和開挖高度確定。適合植草的土質邊坡,邊坡坡率采用1:1.75,并植草防護。石質邊坡按照其邊坡風化程度、邊坡坡率、美化要求,并配合光面爆破,選用植草防護、網格防護、擋墻防護、SNS金屬網防護、纖維網防護等,挖方邊坡高于4.0米有碎落的巖質邊坡,坡腳設置1.3米高矮擋墻防護。挖方邊坡較高時,在邊坡中部每8米設2米寬平臺一道。挖方坡腳均設有2米寬的碎落臺。坡腳及平臺進行植樹綠化防護。邊坡坡率參照下表采用:石質挖方邊坡坡度表巖石不恢風化程度邊坡坡舉各類巖漿巖、硬質灰?guī)r、礫石、砂石、石英石、片麻石微風化、弱風化1:0.75強風化、全風化1:1.25各類頁巖、泥巖、千枚巖、片巖等軟質巖石微風化、弱風化1:1.0強風化、全風化1:1.5路基填料本項目沿線有相當一部分挖方路段,其中除部分路段(主要集中于起點的個別挖方路段)地表土覆蓋較薄外,其余路段基本覆蓋層均較厚,且大部分為土或強風化巖,縱向利用率可達80%以上。但仍有部分路段(主要指K35-K58和K80-K115間的一部分填方路段)需要借方。軟土路基處理自然地質條件簡介根根據區(qū)域地質資料顯示,全線軟土主要分布于K19+500?K114+10殿之間,整個軟土路段長49.920公里(未含立交匝道部分),該層軟土主要為灰黑色淤泥、淤泥質粘土(亞粘土),并普遍混有薄層粉細砂,固結程度差、強度低,分布在山前平原和溝谷之間,厚度一般小于10米,僅局部厚達18米。該層軟土區(qū)段沿線路間斷分布,全線總計分布有27段。根據日前勘察丹東至大連高速公路丹東至莊河段及試驗成果,該層軟土主要為灰黑色淤泥、淤泥質粘土(亞粘土),并普遍混有薄層粉細砂。天然含水量33%?65%,孔隙比1.021?1.665,壓縮系數0.56?1.23,快剪凝聚力10.5?23Kpa,快剪摩擦角5°?13°,靜力觸探錐尖阻力0.23?0.78Mpa,十字板抗剪強度23?50Kpa,固結系數8.17?35.37X10-4cm/s。以上地質條件的特點決定了本項目的設計要以減小變形為主,以提高承載力增強穩(wěn)定性為輔,盡量降低填土高度,同時保證地基處理的深度。設計原則處理標準與方法由省交通廳組織,省高建局和省交通勘測設計院就丹莊線軟土設計的技術標準和處理方案進行討論、研究,根據地層特性(軟土厚度、垂直分布特點)、路基填土高度、路基橋涵的穩(wěn)定與沉降,最終確定本項目軟土處理標準:路基工后沉降標準為20厘米;橋頭工后沉降標準為10厘米;涵洞路段工后沉降標準為20厘米。橋頭粉噴樁處理段落為每側15米;圓管涵粉噴樁處理段落為每側5米;暗板涵和箱涵的粉噴樁處理段落為共處理15米;軟土處理需要嚴格控制施工順序和填筑速率,以保證路基的穩(wěn)定。采用的砂礫和石渣墊層厚度為50厘米;段落劃分根據軟土地基的地質條件、土層性質以及路堤高度的不同,結合構造物施工的側重點對路線進行段落的劃分。該層軟土區(qū)段沿線路間斷分布。沿線軟土處理一覽表序號出露段落范圍出露長度(m)軟土層厚(m)建議處理方案1K19+520?K20+96014403.0?5.6一般路段預壓,橋頭粉噴樁2K25+320?K26+63013104.5?6.6一般路段預壓,橋頭粉噴樁3K28+550?K29+73011802.8?6.4一般路段預壓,高路堤排水板,橋頭粉噴樁4K32+960?K35+98030204.6?12.6一般路段預壓,高路堤排水板,橋頭粉噴樁5K36+600?K37+4808803.5?8.5一般路段預壓,局路堤排水板,橋頭粉噴樁6K38+150?K39+50013505.1?8.9一般路段預壓,高路堤排水板,橋頭粉噴樁7K39+910?K41+60016905.3?10.6路堤排水板,橋頭粉噴樁8K42+100?K48+80067004.3?12.5一般路段預壓,高路堤排水板,橋頭粉噴樁9K51+870?K55+41035406.4?17.7一般路段預壓,高路堤排水板,橋頭粉噴樁10K56+350?K59+32029709.0?18.9一般路段預壓,高路堤排水板,橋頭粉噴樁11K59+500?K60+1006004.6?7.3預壓12K64+060?K64+8007403.0?8.0路堤排水板,橋頭粉噴樁13K65+260?K66+35010905.2?12.0一般路段預壓,高路堤排水板,橋頭粉噴樁14K66+540?K66+7802404.7?8.8一般路段預壓,高路堤排水板,橋頭粉噴樁15K67+820?K68+3104904.6?10.6路堤排水板,橋頭粉噴樁16K69+450?K69+8003505.5?7.4一般路段預壓,橋頭粉噴樁17K71+600?K72+0404403.8?5.0一般路段預壓,橋頭粉噴樁18K72+600?K76+70041003.6?4.70一般路段預壓,高路堤排水板,橋頭粉噴樁19K77+380?K77+7804003.5?7.8路堤排水板,橋頭粉噴樁20K77+980?K78+7507704.6?9.0路堤排水板,橋頭粉噴樁21K79+840?K80+5807404.5?9.4路堤排水板,橋頭粉噴樁22K80+900?K85+25043506.1?17.0一般路段預壓,局路堤排水板,橋頭粉噴樁23K86+200?K88+360216011.6?14.4路堤排水板,橋頭粉噴樁24K90+220?K90+6204002.0?6.0一般路段預壓,橋頭粉噴樁25K95+150?K96+0709200?4.0預壓26K104+150?K107+90037504.0?7.5預壓27K109+600?K114+05043002.0?6.3預壓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結合本項目沿線軟土分布范圍、軟土分布深度和軟土特點,確定以下軟土處理方法:1)路基高度小于3米或軟土厚度小于5米的區(qū)段采用路基下設置50cm砂礫利用路堤自重或超載預壓進行地基處理。該類區(qū)段累計長度17.75km。2)高路堤、橋頭及涵基采用粉噴樁處理方法。全線采用粉噴樁處理長度5.037km,其中高路堤段0.451km。3)對控制沉降為主的一般軟土路基路段采用塑料排水板處理方法。全線采用排水板處理路段長度21.687km。4)個別橋頭路段路段和泥炭土路段采用碎石樁處理,處理長度1.281km。路基防護工程坡面防護全線對填方段路基主要考慮邊坡植草的防護形式,以保證路基邊坡的穩(wěn)定、綠化及水土保持;對地方道路跨越主線和主線跨越國省干道和縣道等路段,在跨線橋和分離式立交橋橋頭兩側各50米范圍內,路基邊坡考慮采用拱型防護,拱型的主骨架兼做排水槽,拱內邊坡采用植草防護。對土質(包括全風化和強風化巖)挖方路段邊坡主要采用邊坡植草的防護,石質邊坡按照其邊坡風化程度、邊坡坡率、美化要求,并配合光面爆破,選用植草防護、網格防護、擋墻防護、纖維網防護等,挖方邊坡高于4.0米有碎落的巖質邊坡,坡腳設置1.3米高矮擋墻防護。挖方邊坡較高時,在邊坡中部每8米設2米寬平臺一道。挖方坡腳均設有2米寬的碎落臺。坡腳及平臺進行植樹綠化防護。由于受上游水庫泄洪和沿線河流的影響,全線近30公里路段處于淹沒區(qū)。本設計對于跨越水塘、沿河路段和處于淹沒區(qū)的路基,設計上采用浸水路堤形式,即在路基淹沒高度范圍內邊坡砌筑漿砌片石,防護高度高于設計水位0.5米以上。坡腳防護因為本項目部分路段受附近道路和其它一些地物的限制,故設計上考慮在路基邊坡放坡受限制的路段設置漿砌片石擋墻的防護形式。取土、棄土方案本項目部分路段處于丘陵區(qū)(主要集中于路線的起終點段落),多為挖方路段。中間部分路段多處于平原地區(qū),以填方為主。沿線所經地區(qū)均為較為發(fā)達的鄉(xiāng)鎮(zhèn),土地肥沃,多為良田或種植有經濟作物的林地。所需路基填料均需到附近的料場或路線所經的山坡地購運山皮土和宕渣。本項目僅在起點的部分路段(主要集中于起點?K7+000段)有較大量的土方需要丟棄,可考慮棄土于附近的幾個大的山溝中,同時作好相應的綠化和防止水土流失措施。除此外,絕大部分路段的挖方均可考慮予以利用,故未考慮棄土。路面設計設計原則在滿足交通量、道路等級對路面的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結合沿線氣候、水文、地質及筑路材料的分布情況,本著因地制宜、合理選材、方便施工、利于養(yǎng)護及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的原則,進行路面綜合設計。設計依據《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J014—97)《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J032-94)《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規(guī)范》(JTJ034-2000)《公路改性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JTJ036-98)交通量及主要技術指標自然區(qū)戈Ulli區(qū),屬暖溫帶濕潤地區(qū)大陸性季風氣候。設計使用年限T=15年標準軸載BZZ-100使用年限內一個車道累計當量軸次1066.4萬次;主線設計彎沉值23.6(1/100mm)路面結構方案的比較與選定路面面層的比較與選定水泥混凝土路面強度高,壽命長、熱穩(wěn)定性好、能見度高,有利于夜間行車,水泥供應充分,石料選材余地較大。但其路面接縫處為薄弱環(huán)節(jié),易產生板邊和板角破損,養(yǎng)護維修困難,同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諸多接縫增加了施工和養(yǎng)護的復雜性,而且相對于瀝青路面欠平整、振動大、接縫處易產生跳車而影響行車的舒適性,并且噪音較大。瀝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平整無接縫,有利于汽車的高速行駛,同時提高了行車的舒適性,而且噪音低、揚塵少;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期短,養(yǎng)護簡便,局部損壞維修時對交通的影響比水泥混凝土路面小。但相對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瀝青混凝土路面使用壽命短、施工工藝要求高,對石料質量的要求也相對較高。根據本區(qū)的區(qū)劃特點,濕潤多雨,水和軟基是造成路面破壞的主要因素。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縫很多,路面水很容易滲入到下面的基層中,使基層強度降低乃至脫空,從而導致面板破壞。瀝青路面面層采用密級配瀝青混凝土時,水很難滲入到基層,因此水穩(wěn)定性很好。本項目軟基路段較長,處理難度大,路基的不均勻沉陷不可避免,必然會反射到基層和路面上,瀝青路面是柔性路面,比較水泥混凝土路面對路基變形的適應能力強得多,即使遭到破壞,瀝青路面比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復容易。根據目前我省多條高速公路的建設經驗,最后確定本項目選用瀝青混凝土路面。主線及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瀝青混凝土路面面層總厚度分別為15cm和10cm。為提高路面抗滑性能、抗老化功能和耐久性,并防止雨水滲入路面結構層造成水損壞,上面層米用AK-16A型瀝青混凝土抗滑層,中面層米用AC-20I型中粒式瀝青混凝土,下面層采用AC-25I型粗粒式瀝青混凝土。上面層和中面層瀝青均采用SBS改性瀝青。橋面鋪裝瀝青層為9cm,上層為4cm瀝青混凝土抗滑層(AK-16A型),下層為5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I)。路面基層的比較與選定考慮到遼寧地區(qū)施工受季節(jié)影響的特點,基層結構施工完成后一般要過冬,根據我省以往的施工經驗,二灰穩(wěn)定結構的抗凍性能比水泥穩(wěn)定結構略差,因此基層結構設計中采用水泥穩(wěn)定類結構。路面底基層設計時,根據沿線筑路材料調查情況擬定了二灰穩(wěn)定類和水泥穩(wěn)定類兩個結構方案進行經濟比較。它們均具有良好的力學性能、板體性和水穩(wěn)性,施工方便,質量易于控制。沿線碎石分布廣泛,數量多,距線位較近,運距短。砂礫在丹東境內較短缺,分布距線位較遠,其原料供應價也比碎石要高。莊河境內砂礫儲量較豐富,可在沿線的幾條河道中(如英納河、莊河等)挖取。通過綜合的經濟和技術分析與比較,最后確定丹東境內路面的上基層采用水泥穩(wěn)定碎石。考慮東港電廠有粉煤灰,丹東境內底基層采用石灰、粉煤灰穩(wěn)定碎石方案和水泥穩(wěn)定碎石方案進行比較。推薦采用石灰、粉煤灰穩(wěn)定碎石做底基層。兩個方案比較結果列表如下:底基層材料單位造價(元)石灰、粉煤灰穩(wěn)定砰后1000平方米22765水泥穩(wěn)定碎后1000平方米28443莊河境內的路面的基層和底基層均考慮采用水泥穩(wěn)定砂礫摻拌破碎礫石。墊層由于路線線位處大部分處于地下水位較高,或軟土地基段,排水不良,為隔斷地下水及排除路面、路基中滯留的自由水,本設計考慮路面墊層采用16厘米(石質挖方段為12厘米)的級配砂礫或級配碎石。路面結構厚度路面材料設計參數如下表路面材料設計參數層位材料名稱20°C抗壓模量(MPa)15°C抗壓模量劈裂強度(MPa)
(MPa)抗滑表層;瀝青混凝土抗滑層(AK-16A)]140020001.4中向層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I)120018001.0卜面層粗粒式瀝青混凝土(AC-25I)100014000.8基層水泥穩(wěn)定碎后水泥穩(wěn)定砂礫摻破碎礫石150015000.5底基層一灰穩(wěn)定碎石(水泥穩(wěn)定砂礫摻破碎礫石)150015000.5墊層級配砂礫或級配碎石180180路基土基3030--路面結構厚度按《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guī)范》(JTJ014-97)指定的路面專用設計程序(APDS97)進行計算,并驗算了層間的彎拉、剪切應力指標。最后確定路面結構如下表:主線填方及土質挖方段路面結構表結構層名稱結構層材料及厚度丹東境內莊河境內上向層4cm瀝青混凝土抗滑層(AK-16A)粘層乳化瀝青粘層中向層5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I)卜面層6cm粗粒式瀝青混凝土(AC-25I)下封層瀝青卜封層基層21cm水泥穩(wěn)定碎石21cm水泥穩(wěn)定砂礫摻破碎礫石底基層21cm一灰穩(wěn)定碎石21cm水泥穩(wěn)定砂礫摻破碎礫石墊層14厘米級配砂礫或級配碎石總厚度71cm主線石質挖方段路面結構表結構層名稱結構層材料及厚度丹東境內莊河境內上向層4cm瀝青混凝土抗滑層(AK-16A)粘層乳化瀝青粘層中向層5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I)卜面層6cm粗粒式瀝青混凝土(AC-25I)下封層瀝青卜封層基層18cm水泥穩(wěn)定碎石18cm水泥穩(wěn)定砂礫摻破碎礫石底基層18cm一灰穩(wěn)定碎石18cm水泥穩(wěn)定砂礫摻破碎礫石墊層12cm級配碎石總厚度63cm路基、路面排水設計設計原則路基路面排水設計根據地形、氣象、水文、地質等條件,全面規(guī)劃、合理布局,注意各種排水設施、排水構造物之間聯(lián)系,進行路基、路面排水綜合設計。設計依據《公路排水設計規(guī)范》(JTJ018-97);路基排水路基排水系統(tǒng)主要由路基邊溝、排水溝、截水溝和橋涵等組成。路線以縱向排水為主,經橋涵橫向排出。在水網地區(qū),原則上采用縱向和橫向排水結合,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排澇系統(tǒng)。對于與現(xiàn)有水利設施干擾的路段,為了保證邊溝內的水能順利排出,考慮采用人工填筑,以提高溝底標高的方法。設置了橫向排水槽將邊溝內的水引至河溝內,同時也保證了干渠的水不被污染。挖方邊溝排水采用暗排方式,路基盲溝設置在暗邊溝之下,利用土路肩內緣至挖方邊坡坡腳的寬度形成淺碟型排水溝,經集水井匯集后通過暗邊溝排除。連接暗邊溝的集水井應考慮與挖方邊坡急流槽及超高段中分帶集水井的橫向排水管相對應,集水井設置間距一般為15~20米,當遇有挖方邊坡急流槽或超高段中分帶集水井的橫向排水管時亦可對設置間距做適當調整。為減少集水井內浮土淤積并減少集水井周邊的沖刷,井口周邊50厘米范圍內夯填30厘米厚碎(礫)石,并在碎(礫)石下鋪設防水土工布反包至集水井頂面,夯填的碎(礫)石應與周邊淺碟型排水溝順適連接,同時為排除集水井周邊的滲入水,在集水井沿路線方向的雙側預留泄水孔。另外排水溝渠還包括與地方道路和等級路交叉時設置的過道涵等。路面排水根據路線所在地區(qū)氣象水文特點,排水設計考慮了路表排水及路面結構內部排水兩個方面。全線路表主要采用集中方式進行排水,通過路基邊坡設置的泄水槽將路面水匯集于此排出。在超高段為排除超高側路表水,在中央分隔帶內設置集水井和縱向流水溝,匯集超高段高側的路面水;并通過每隔25米左右設置的集水井和橫向排水管將水排除到路基之外。.橋梁、涵洞橋涵設計標準荷載等級汽車一超20級,掛車一120;設計洪水頻率特大橋:1/300大、中、小橋:1/100涵洞:1/100橋面寬度特大、大、中橋全寬25.5米,小橋全寬26.0米。其中橋面凈寬2X11.25米;特大、大、中橋內側設鋼筋混凝土防撞墻寬0.75米,外側設鋼筋混凝土防撞墻寬0.5米;對小橋橋長(指各跨跨徑之和)大于20米的,其外側設0.75米寬的鋼筋混凝土防撞墻,否則兩側均為防撞鋼護欄,外側寬0.75米,內側寬0.85米。沿線橋涵的設置情況全線推薦方案共設置特大橋1座,總長1367.0米;大橋19座,總長3367.5米;中橋26座,總長1514.62米;小橋50座,總長633.2米;涵洞166道。主要大橋設置情況見下表。主要特大橋、大橋設置一覽表
中心樁號河流或橋梁名稱孔數-孔徑(孔-米)橋梁全長(米)上部結構K2+479.22金場大橋4-38190預應力碎箱梁K7+372五道溝大橋5-20105預應力碎空心板K12+610湯池河大橋11-20243預應力碎空心板K20+870柳林河大橋11-20228.7預應力碎空心板K25+624滾子河大橋5-20105預應力碎空心板K43+182沙壩河大橋8-20165預應力碎空心板K54+292.5四清水庫灌渠5-20105預應力碎空心板K57+486友誼灌渠1號6-20125預應力碎空心板K59+135友誼灌渠2號6-20125預應力碎空心板K73+385大洋河特大橋10-30+8-50+22-301367預應力碎T梁K83+510東雙岔河大橋6-20125預應力碎空心板K86+234西雙岔河大橋9-20185預應力碎空心板K105+195豐利河大橋6-20125預應力碎空心板K106+162湖里河大橋10-20205預應力碎空心板K117+907關里大橋6-20141.02預應力碎空心板K119+612榆樹房人橋5-20105預應力碎空心板K122+830英那河支流大橋5-20105預應力碎空心板K123+760英那河大橋19-20385預應力碎空心板K130+870施家大橋8-20174.746預應力碎空心板K134+656莊河大橋21-20425預應力碎空心板沿線水系及水文概況、特征,農田水利設施與橋涵設置項目區(qū)域內水系較發(fā)育,所經河流主要發(fā)源于北部低山區(qū),并流經丘陵區(qū),除少數河流外,流向基本由北向南,注入黃海。丹東地區(qū)屬鴨綠江流域,有草河、暖河支流;進入東港地區(qū)則屬大洋河流域;莊河地區(qū)則屬莊河、英那河等流域。本項目跨越的主要河流主要有:五道河、湯池河、東大河、柳林河、龍?zhí)印⑸硥魏?、大洋河、雙岔河、湖里河、板橋河、英那河和莊河等。
各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列表如下:沿線主要河流水文特征表河流名稱設計流量(立方米/秒)設計水位(米)設計流速(米/秒)五道河81016.16.1湯池河165715.923.69柳林河104811.681.40龍?zhí)?334.952.91沙壩河2764.952.71大洋河198029.314.43雙召.河東京4944.783.73雙岔河西岔4756.161.61湖里河17987.052.66板橋河862.56.174.96豐利河5856.454.23英那河439617.953.03蛤蝌河225.321.32.727寡婦河175915.852.10莊河263210.1953.55本項目所處的部分沿線地區(qū)為平原水網地區(qū),河流、灌渠縱橫交錯,雨季常形成內澇。莊河和東港地區(qū)是我省重要的水稻生產基地,該地區(qū)水利灌溉設施發(fā)達,灌渠密布,大中型水庫星羅棋布,對本項目不可避免會有一些影響。路線經過的主要灌渠有:十字街水庫灌渠、新溝渠、四清水庫灌渠、友誼灌渠、史家店水庫灌渠、新立干渠、廉一干渠、廉二干渠、刁家壩水庫一干渠、刁家壩水庫二干渠、永記水庫灌渠等。瀕臨路線并對路線、橋涵水位有影響的水庫主要有萌芽水庫、鐵甲水庫、山城水庫、十字街水庫、合隆水庫、黃家崗水庫、何家崗水庫、太平山水庫、四清水庫、史家店水庫、周家店水庫、廉家壩水庫、刁家壩水庫、永記水庫、鞍子山水庫和英那河水庫等。各水庫的主要設計指標如下表:沿線主要水庫技術指標及影響河流
水庫名稱水庫規(guī)模設計標準(年-遇)校核標準(年-遇)最大泄洪量(立方/秒)影響河流備注鐵甲水庫20010001180柳林河土門子水庫10010002800土牛河影響大洋河羅圈背水庫中型100300785小洋河影響大洋河刁家壩水庫中型1001000200雙岔河東岔]水庫干渠廉家壩水庫中型1001000254雙岔河西岔廉家灌渠合家崗水庫中型1001000199沙壩河合隆水庫中型100300333龍t河1新溝渠十字街水庫小型5001000169十字街聯(lián)干1黃家崗水庫小型5020077沙壩河萌芽水庫小型5050094東大河山城水庫小型5050078柳林河影響路基大樓房水庫小型5020069新溝河四青水庫小型5020027四青灌渠史家店水庫小型2010041水庫灌渠影響路基朱家隈子水庫200500544莊河平頂子攔河閘中型502227莊河最大下泄量英那河10010006428英納河永記水庫中型1001000314地窖河影響路基鞍子山水庫小型1001000127豐利河幸福水庫小型50500249板橋河丁甸水庫小型100500282寡婦河姜屯水庫小型5030078豐利河玉石嶺水庫小型5030031豐利河高堡水庫小型5030035蛤蝌河轉角樓水庫3002000557湖里河沿線工程地質及筑路材料與橋涵結構型式選擇本項目全線無大的地質病害和嚴重的工程地質問題,各主要大中橋橋位區(qū)的工程地質條件基本良好,加之大部分河流為寬淺式季節(jié)性河流或人工灌渠,橋梁基礎施工(除大洋河橋外)便易、費用較低。故本次設計橋梁(除大洋河橋外)多采用中小跨徑。根據沿線橋位的地質條件,橋梁基礎主要采用擴大基礎或鉆孔灌注樁基礎形式。沿線主要跨越的河流概況、橋位處工程地質、水文情況及橋型方案選擇五道溝大橋:五道溝河發(fā)源于炮臺山,流經于家堡、鄭家堡、大柞樹、同興等村鎮(zhèn),并于五道溝大磺子匯入鴨綠江。該河流域多山,植被茂盛。路線在同興鎮(zhèn)西與該河相交,橋位上游匯水面積26.25平方公里,橋位處兩岸人工堤壩規(guī)整,斷面規(guī)則,河床平坦,河床比降較大。常水位時水深在0.5米左右,洪水期主要集中于每年的7、8月份,洪水來時水深、流急,滯留時間短,河床沖刷較大。橋位處該河設計流量810立方米/秒,設計水位16.10米。洪水期兩岸河堤間均可按主河槽考慮。橋位處河床主要以卵石、砂礫為主,覆蓋層厚度3米左右,其下為風化的花崗巖,工程地質條件較好。根據橋位處現(xiàn)場勘測情況,設計上考慮采用全河道橋跨方案,并考慮了西側壩頂通行車輛的需要。本橋中心樁號K7+372,采用5-20米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空心板式結構,柱式橋墩,肋板埋置式橋臺,墩臺均采用擴大基礎,橋梁全長105.0米。湯池河大橋:湯池河發(fā)源于大孤山頂,流經光明、程家溝、五家堡、梨樹溝、湯池、安民等村鎮(zhèn),在北官坨與柳林河相匯,并于黃草村匯入鴨綠江。該河上游流域多山,植被茂盛,下游為平原,兩岸多為良田。路線在湯池鎮(zhèn)郭家堡村與該河相交,橋位上游匯水面積40平方公里,橋位處河道較順直,灘槽明顯,兩岸人工堤壩較規(guī)整,斷面規(guī)則,河床平坦,河床比降較大。常水位時水深在0.5-1米左右,該河常年少水,無冰害影響。洪水期主要集中于每年的7、8月份,洪水來時水深、流急,滯留時間短,河床沖刷較大。橋位處該河百年設計流量1657立方米/秒,設計水位15.92米。橋位處河床多為卵石,覆蓋層厚度9-2米左右,其下為風化的變粒巖,工程地質條件較好。根據橋位處現(xiàn)場勘測情況,設計上考慮采用全河道橋跨方案,并考慮了兩側壩下通行車輛的需要。本橋中心樁號K12+610,采用11-20米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空心板式結構,柱式橋墩,肋板埋置式橋臺,墩臺均為擴大淺基礎,橋梁全長243.0米。柳林河大橋:柳林河發(fā)源于長安鄉(xiāng)與鳳城縣分界的汕盤嶺山區(qū),在三階臺村匯成河,南經葉茂房、紅石村,于佛老村東,接納光頂子山側源之水,折向東南匯入鐵甲水庫。水庫下游繼續(xù)向東南斜貫,經前陽鎮(zhèn)柳林村南,并經中、朝界河于“五四”農場東側匯入鴨綠江。其中,鐵甲水庫上游控制流域面積241平方公里。鐵甲水庫修建于1965年,為一大型水庫,其設計標準為200年,校核標準1000年,最大泄洪量達1180立方米/秒。該河上游流域多山,植被茂盛,下游為平原,兩岸多為良田。路線在鐵甲水庫下游5公里處的松樹咀西處跨越柳林河,橋位上游匯水面積280平方公里,橋位處東側為一人工堤壩,西側為一陡崖。由于受下游攔河閘的調控,橋位處河道開闊、順直,灘槽明顯,斷面規(guī)則,河床平坦,河床比降不大。常水位時水深在1.5-2米左右,該河常年有水,無冰害影響。洪水期主要集中于每年的7、8月份,洪水來時水深、流急,滯留時間短,河床沖刷較大。由于主要受鐵甲水庫泄洪量的控制,橋位處該河百年設計流量1048立方米/秒,設計水位11.68米。橋位處河床多為亞砂土、卵石,覆蓋層厚度8-2米不等,具下為風化的變粒巖,工程地質條件較好。根據橋位處現(xiàn)場勘測情況,設計上考慮采用全河道橋跨方案。本橋中心樁號K20+870,采用11-20米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空心板式結構,柱式橋墩,肋板和輕型埋置式橋臺,由于地質變化比較明顯,根據不同的地層變化,墩臺基礎分別考慮采用鉆孔灌注樁和擴大淺基礎,橋梁全長228.7米。沙壩河大橋:沙壩河為解放后開挖的一條人工河,以分泄龍?zhí)雍樗F淦瘘c位于東尖山鎮(zhèn)高家堡西接龍?zhí)訛槠瘘c、向南流經長山頭西側,直入???。該河流長14.1公里,控制流域面積119.94平方公里,上游水庫控制流域面積52.73平方公里。全流域主要為平原,兩岸多為良田。路線在兩河交匯處下游100米處與該河相交。橋位處河道較順直,河槽明顯,東岸設有人工堤壩較規(guī)整,斷面規(guī)則;西岸無壩。河床平坦寬闊,河床比降不大。常水位時水深在1米左右,該河主要受上游合家崗水庫調控控制,無冰害影響。洪水期主要集中于每年的7、8月份,洪水來時水深、河道兩側一片汪洋,河床沖刷較大。橋位處的下泄流量主要受上游水庫最大泄洪量控制,百年設計流量276立方米/秒,設計水位4.95米。橋位處河床多為粘土,覆蓋層4米左右。根據現(xiàn)場勘測和水文計算結果,設計上考慮采用全河道橋跨方案。本橋中心樁號K43+182,采用8-20米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空心板式結構,柱式橋墩,肋板埋置式橋臺,墩臺均為鉆孔灌注樁基礎,橋梁全長165.0米。大洋河特大橋:大洋河是縣內西部一條過境客水。發(fā)源于岫巖縣偏嶺鄉(xiāng)一棵樹嶺南側,接唐帽山、兄弟山側源之水,繼向東南折跨躍岫巖、鳳城兩縣,至藍旗鄉(xiāng)納土牛河水,從西上坡村后進入東港市境內。繼續(xù)向南曲折流經龍王廟、小甸子,并于黃土坎鎮(zhèn)南納小洋河水,后經黃土坎鎮(zhèn),在孤山鎮(zhèn)東馬坨注入黃海。干流全長201公里,總流域面積6414平方公里。其主要支流有哨子河、亮子河、土牛河和小洋河等。大洋河河槽寬闊,平緩,水量豐富,是東港市境內一條主要的河流。從大洋河入??谥辽嫌紊忱镎瘍H40公里河段為感潮河段,受潮水頂托影響,淤積嚴重。小洋河為大洋河的一條支流,發(fā)源于岫巖縣洋河鎮(zhèn)馬家堡村太平嶺,全流域控制面積244平方公里,其上游建有羅圈背、臥龍趙和唐家隈子等大中型水庫,控制156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水庫下游流域面積88平方公里。河流全長50.47公里。小洋河由羅圈背水庫向東南經新立鄉(xiāng)的西土城、興隆等村,于小甸子鎮(zhèn)農場南匯入大洋河。此段流長17公里。橋位處河床寬50米、深3米左右。小洋河閘位于小洋河河口,設計出口最大泄洪量320立方米/秒。橋位處兩岸建有防洪堤,西側大堤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東側大堤防洪標準為10年一遇。橋位處兩堤間間距近千米,河道較順直,主河槽寬約300米,為變遷性河流,受海水倒貫影響較大。本項目跨越大洋河橋位于小洋河匯入口下游650米處,在黃土坎鎮(zhèn)的曲家屯山西頭處跨大洋河,后穿越夾心村,于小宮屯北跨大盤線。橋位處河道順直,東岸橋臺處為一高地,地質條件較好。該橋位穿越東港市國家級濕地保護區(qū)的緩沖區(qū)(現(xiàn)已調整為實驗區(qū))邊緣,不可避免對該保護區(qū)環(huán)境要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為了詳細了解感潮河段建橋對河道的影響,并確定最佳的橋跨方案,我院委托遼寧省水科所對大洋河橋位進行了水工模型試驗和分析,并根據試驗和分析成果,以及現(xiàn)場勘察情況,同時充分聽取了有關專家、地方水利部門和群眾的意見,最后確定采用全橋跨越大洋河河道的橋跨方案。根據大洋河水工模型試驗分析和水文計算結果,橋位處設計水位為9.31米。壅水高度為0.15米,設計流量為19802立方米/秒(300年一遇),主河槽最大底流速為2.97米/秒,最大表流速為4.43米/秒,最高流冰水位為3.50米,最低流冰水位為-2.50米,最大冰塊大小(長X寬)為150米X80米,冰層厚度為0.60米。大洋河特大橋河灘段弱風化基巖埋深淺,一般6?16米,波狀起伏,往主河道方向漸深,覆蓋層較薄,一般3?13米,強風化巖層厚度較小,一般3?4米;主河槽段弱?微風化基巖埋深22?26米,略有起伏,覆蓋層厚約18米,強風化巖層厚度3?8米;主河道至堤壩段弱風化基巖埋深19?30米,起伏變化較大,覆蓋層厚度大,一般18?29米,強風化巖層厚度1?10米。根據橋位處的實際地形、地質和水文特征等情況,確定大洋河特大橋中心樁號K73+385,橋孔布置為10-30+8-50+22-30米,橋梁全長1367米,采用全橋跨越大洋河河道。主橋為8-50米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采用雙導梁架設施工;引橋采用30米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主橋及引橋下部結構均采用柱式墩及肋板臺,鉆孔樁基礎。同時在河槽范圍內橋墩設防冰護裙以抵御流冰的沖擊。上部結構尺寸: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中心梁高:50米T梁2.60米,30米T梁2.00米,梁肋間距2.50米,行車道板主梁預制寬度1.95米,濕接縫寬度0.55米,橋面橫坡由墩臺蓋梁頂橫坡及翼緣板橫坡同時形成,T梁梁底水平放置。下部結構尺寸:橋墩均采用圓柱式橋墩、鉆孔灌注樁基礎,30米跨的柱徑為150cm,樁徑為170cm;50米跨采用群樁,柱徑為80cm,樁彳全為140cm。由于本橋存在冬季流冰情況,4號墩?24號墩進行了防冰撞設計,破冰棱用粗料石砌筑。橋臺采用肋板式橋臺,鉆孔灌注樁基礎,樁徑為120cm。因本橋處于下游感潮河段,河水及地下水對結構具有腐蝕性,下部結構采取了如下結構耐久性的設計措施:(1)橋墩蓋梁為了嚴格控制裂縫的產生,采用了預應力結構;(2)橋墩及樁基的混凝土要求采用防凍防腐混凝土;混凝土應遵循《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嚴格的配比試驗,確保結構的安全性能、耐久性能;(3)按規(guī)范要求增加墩柱及樁基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施工中應采取措施嚴格保證混凝土保護層的施工質量,防止鋼筋銹蝕;抗震設計:本橋橋位處的基本地震烈度為VII度,設計中采取如下抗震措施:(1)按《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guī)范》要求進行墩、臺身及樁基的計算及配筋;(2)墩臺蓋梁均設置端擋塊及梁間擋塊,以防止地震時落梁;(3)根據橋梁抗震要求,墩、樁箍筋進行了局部加密。橋面鋪裝層:采用9cm瀝青混凝土加10cm厚50號水泥混凝土組成。瀝青混凝土與水泥混凝土之間設防水層;伸縮縫:11號、14號和17號橋墩墩頂設置GQF-MZL160型伸縮縫;1、4、7、9、19、21、24、27、30、33、36、39號橋墩設置XF-80型伸縮縫;支座:在11號、14號和17號橋墩墩頂采用四氟滑板橡膠支座,其余橋墩及橋臺頂采用普通板式橡膠支座。雙岔河大橋:雙岔河發(fā)源于新農鄉(xiāng)西部與莊河、岫巖接壤的山區(qū)一帶。因其在上游分東西兩岔而得名。屬于大洋河水系支流,流域控制面積303平方公里。其中東岔由廉家壩水庫折向東南,經新農鄉(xiāng)甸子邊至孤山鎮(zhèn)大窯、范家屯、邢家屯南與西岔匯合,流長9.3公里,控制流域面積43.76平方公里。西岔由刁家壩水庫向東南,經孤山鎮(zhèn)谷家屯、菩薩廟鎮(zhèn)祝家溝北,曲折向東至兩岔匯合點以上至水庫,流長9.1公里,控制流域面積44.84平方公里。兩岔匯合后經杜家屯注入大洋河入海口,流長12公里??刂屏饔蛎娣e56.88平方公里。全流域上游主要流經山區(qū),下游為平原,兩岸多為良田。路線在孤山鎮(zhèn)趙家坨村與東岔相交后于西叉村與該河西岔相交。橋位處河道較順直,河槽明顯,兩岸設有人工堤壩較規(guī)整,斷面規(guī)則;西岔東岸為釣魚壩水庫一干渠。河床平坦,河床比降不大。常水位時水深在1米左右,該河主要受上游水庫調控控制,無冰害影響。洪水期主要集中于每年的7、8月份,洪水來時水深、河道兩側一片汪洋,河床沖刷較大。橋位處的下泄流量部分受上游水庫最大泄洪量控制,百年設計流量333立方米/秒,設計水位4.95米。東岔河橋位處河床多為淤泥質粘土、亞粘土,覆蓋層12米左右,再下為砂礫和礫石。該河百年設計流量494立方米/秒,設計水位4.78米。西岔河橋位處河床多為碎石土,覆蓋層3米左右,再下為風化花崗巖,地質條件良好。該河百年設計流量475立方米/秒,設計水位6.16米。根據現(xiàn)場勘測和水文計算結果,設計上考慮采用全河道橋跨方案。東岔河橋中心樁號K83+510,采用6-20米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空心板式結構,柱式橋墩,肋板埋置式橋臺,墩臺均為鉆孔灌注樁基礎,橋梁全長125.0米。西岔河橋中心樁號K86+234,采用9-20米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空心板式結構全橋跨越干渠和河流,下部采用柱式橋墩,肋板埋置式橋臺,墩臺均采用擴大淺基礎,橋梁全長185.0米。湖里河大橋:湖里河發(fā)源于高嶺鄉(xiāng)高嶺山下,流經塔嶺、高嶺鄉(xiāng)、花園、鞍子山鄉(xiāng)和青堆子鎮(zhèn)和海豐農場,至鞍子山鄉(xiāng)五塊石村入黃海。全河長42.81公里,控制流域面積441.38平方公里。該河上游建有一座大型水庫-轉角樓水庫,其控制流域面積146平方公里。沿河兩岸為平原,多為良田。路線在鞍子山鄉(xiāng)西跨越栗石線后在現(xiàn)201國道湖里河橋上游100米處與該河相交,橋位上游匯水面積40平方公里,橋位處河道較順直,灘槽明顯,兩岸人工堤壩較規(guī)整,斷面規(guī)則,河床平坦,河床比降較大。常水位時水深在0.5-1米左右,橋位河段為感潮河段,但影響不大,無冰害影響。洪水期主要集中于每年的7、8月份,洪水來時水深、流急,滯留時間短,河床沖淤較大,由于受海水頂托影響,洪水水位較高,導致兩岸淹沒。橋位處該河百年設計流量1798立方米/秒,設計水位7.05米。橋位處河床多為淤泥質亞粘土,覆蓋層厚度4米左右,其下為砂礫和風化花崗巖,工程地質條件較好。根據橋位處現(xiàn)場勘測情況,設計上考慮采用全河道橋跨方案。本橋中心樁號K106+162,采用10-20米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空心板式結構,柱式橋墩,肋板埋置式橋臺,墩臺均為擴大鉆孔灌注樁基礎,橋梁全長205.0米。英那河大橋:英納河源頭有二,一源為大沙河,一源為鹿圈河。二源在塔嶺鎮(zhèn)沙河口相會,成為英納河。后有小青溝、三道溝、二道溝、頭道溝、大青溝等河相繼匯入。流經三架山、塔嶺、仙人洞、大營、英烈士、黑道等鄉(xiāng)鎮(zhèn),至沙嶺農場西南入黃海。該河全長95公里,流經莊河地區(qū)河段長65.14公里,流域面積921.2平方公里。該河上游新建有一座大型水庫-英納河水庫,控制流域面積692平方公里。沿河兩岸上游多山,植被茂盛,下游為平原丘陵區(qū),多為良田。路線主線在小孤山鎮(zhèn)北跨英納河。在橋位處河道較順直,河灘槽明顯,橋位東岸為一山崗,西岸為一人工堤壩,堤壩較規(guī)整,斷面規(guī)則,河床平坦,河床比降較大。常水位時水深在1-1.5米左右,無冰害影響。洪水期主要集中于每年的7、8月份,洪水來時水深、流急,滯留時間短,河床沖刷較大。橋位處該河百年設計流量4362立方米/秒,設計水位17.95米。橋位處河床多為礫砂和卵石,覆蓋層厚3米左右,其下為風化花崗巖,根據地質勘察報告揭露,河床范圍內有一構造破裂巖層,埋深在5-10米左右,厚度大于4米,工程地質條件一般。根據橋位處現(xiàn)場勘測情況,設計上考慮采用全河道橋跨方案。主線橋中心樁號為K123+760O采用19-20米的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空心板式結構;橋柱式橋墩,肋板埋置式橋臺。由于河床內有地質破碎巖層的存在,設計上考慮墩臺均為鉆孔灌注樁基礎,兩個方案橋梁全長分別為385.0米。莊河大橋:同英那河一樣,莊河的源頭有二,北源出自老黑山西南的石洞溝,西源出自蓉花山鎮(zhèn)湯家村之林西溝,兩源相會于瓦房村孤山處,后有龍華山水和旋城河匯入。后流經沙里涂、大莊塢、繞莊河市東郊,至觀駕山鄉(xiāng)龍王廟村匯入黃海。該河全長56.5公里,流域面積613.6平方公里。該河西支流上距???6.6公里處建有一大型水庫-上游新建有一座大型水庫-朱家隈子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60平方公里。另外,在平頂子村莊河設置一道攔河閘,水庫與攔河閘問匯水面積328平方公里。莊河兩岸上游多山,植被茂盛,下游為平原丘陵區(qū),多為良田。路線在徐嶺鎮(zhèn)東的平頂子村的平頂子攔河閘下游100米處跨越莊河。橋位處河道順直,河灘槽明顯,橋位東岸為一山崗,西岸為一人工堤壩,堤壩規(guī)整,斷面規(guī)則,設計頻率為50年。橋位處河床平坦,河床比降不大。常水位時水深在1米左右,無冰害影響。洪水期主要集中于每年的7、8月份,洪水來時,攔河閘泄水,泄水時,河道內水深、流急,滯留時間短,河床沖刷較大。橋位處該河百年設計流量2632立方米/秒,設計水位10.195米。橋位東岸處覆蓋層較薄,主要為亞粘土和亞沙土,其下為弱風化花崗巖。河床多為圓礫,覆蓋層3米左右,其下為弱風化花崗巖,工程地質條件較好。根據橋位處現(xiàn)場勘測情況,設計上考慮采用全橋連跨其溢洪道和主河河道的方案,同時考慮兩岸機動車通行要求。莊河大橋橋中心樁號為K134+656。采用21-20米的預應力混凝土簡支空心板式結構,柱式橋墩,肋板埋置式橋臺。墩臺均為擴大淺基礎形式,橋梁全長425.0米。全線中橋主要為跨越中小型河流和主要的排水干渠所設,橋長設置以不壓縮河道、渠道并保證填筑路堤時河岸邊坡的穩(wěn)定為原則。一般跨徑為20米、16米和13米,上部結構采用先張法預應力碎空心板結構,下部結構采用柱式墩、柱式或肋板式橋臺。根據具體的地質條件考慮采用鉆孔灌注樁或擴大淺基基礎。全線推薦方案共設置特大橋1座,總長1367.0米;大橋19座,總長3367.5米;中橋26座,總長1514.62米。小橋涵設置本項目所經地形、地貌比較復雜,有丘陵、平原微丘,也有平原水網地區(qū)。沿線溝壑密布,河道、水線縱橫交錯。經過外業(yè)詳細勘測、調查,并廣泛收集有關水文、氣象資料,在充分滿足排洪、排澇、路基橫向排水和農田灌溉的基礎上,并結合水田地區(qū)的水網改造,合理地確定小橋涵的位置、角度、孔徑。在水網軟土地段,為了保證填筑路堤時河岸邊坡的穩(wěn)定,橋頭距河岸設有一定距離,一般跨越較小河流和溝渠的小橋多采用三孔跨越的形式。本項目沿線石料資源較豐富,但分布不均。小橋涵下部結構考慮主要采用鋼筋混凝土薄壁臺或石砌輕臺、石砌U型重力式臺及輕型橋墩。上部以采用鋼筋混凝土板和先張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為主。涵洞形式一般采用圓管涵、蓋板涵和鋼筋混凝土箱涵等。路線推薦方案全線共設小橋50座,總長633.2米;涵洞166道。.隧道本項目無隧道工程。.路線交叉分離式立交橋、通道橋設計原則分離式立交、通道的設置是在經過詳細的現(xiàn)場勘察的基礎上,并考慮被交叉道路現(xiàn)有等級和遠景規(guī)劃、考慮方便當地群眾生活與發(fā)展的原則基礎上進行綜合設計。對跨越國省、縣鄉(xiāng)級公路,基本上是一孔跨越,對與路線干擾較大的考慮對原有道路在不降低其線形標準的前提下對其適當改造。通道橋的設置,原則上考慮當地居民生活、生產需要在原位設置,少部分結合具體的地形和實際情況,在設計上作了適當的改移與合并,并與地方有關部門、沿線各鄉(xiāng)鎮(zhèn)就通道橋的設置、跨徑、凈空等問題達成了一致意見。全線共設置分離式立交橋30座,通道橋162座。本次設計,在考慮交叉道路長遠規(guī)劃的前提下按以下標準確定分離式立交凈空:一、二級公路凈高不小于5米;三、四級公路凈高不小于4.5米;被交叉路上跨本路,凈高不小于5.0米通道凈空標準:鄉(xiāng)道和村道,凈空不小于3.5米。農田作業(yè)道,凈空不小于2.7米。人行通道,凈空不小于2.2米。分離式立交的設置概況本項目全線共設置主線上跨分離式立交15座,總長995.2米;主線下穿分離式立交15座,總長1508.65米。與本項目交叉的主要國省干道,地方縣鄉(xiāng)級公路主要有國道丹霍線(304線)、國道鶴大線(201線),省道大盤線、張莊線,寶黃線,縣道集龍線、東邊線、石龍線、廟駱線、栗石線、青四線、吳大線等。全線主要與等級路交叉的分離式立交橋設置見下表:分離式立交橋設置一覽表中心樁號交叉路名稱交叉形式孔數及孔徑(孔-米)結構類型K3+052.473丹東至垃圾場(村路)主線卜穿13+2-20+13預應力碎空心板K7+189.3丹長線(二級路)主線上跨25+35+35預應力砂箱梁K9+635.0201國道(二級路)主線上跨25+35+35預應力碎箱梁K13+674.5集龍線(規(guī)劃二級路)主線上跨3-22預應力碎空心板K16+061.0前陽至十字街,鄉(xiāng)道主線上跨3-16預應力碎空心板K27+690農田作業(yè)道主線卜穿16+20+20+16預應力碎空心板K32+199.99東邊線(二級路)主線卜穿13+25+25+13預應力碎空心板K41+882.937石龍線(二級路)主線卜穿16+25+25+16預應力碎空心板K47+156.418村道主線卜穿4-20預應力碎空心板K49+898廟駱線(三級路)主線上跨3-20預應力碎空心板K51+040.0北井子至馬家店,鄉(xiāng)道主線上跨3-20預應力碎空心板K55+867.385白唐線(三級路)主線卜穿20+25+25+20預應力碎空心板K60+136興五線(三級路)主線上跨3-16預應力碎空心板
K68+941.704農田作業(yè)道主線卜穿4-20預應力碎空心板K69+787寶黃線(二級路)主線上跨3-20預應力碎空心板K76+620.871大盤線(二級路)主線卜穿6-20+18.425+225+18.425+5-20預應力碎空心板K80+165.0石西線、鄉(xiāng)道主線上跨5-16預應力碎空心板K85+425.022孤山-新農(規(guī)劃二級路)主線卜穿16+20+20+16預應力碎空心板K91+685.0栗大線、鄉(xiāng)道主線上跨1-20預應力碎空心板K92+460.733栗后線(規(guī)劃二級路)主線卜穿20+25+25+20預應力碎空心板K96+747黃鳳線、鄉(xiāng)道主線上跨1-20預應力碎空心板K105+966栗后線、縣道主線上跨3-16預應力碎空心板K108+630.403青四線(規(guī)劃二級路)主線卜穿16+25+25+16預應力碎空心板K114+851.124鄉(xiāng)道主線卜穿4-20預應力碎空心板K122+574小杜線、鄉(xiāng)道主線上跨3-20預應力碎空心板K125+336.174鄉(xiāng)道主線卜穿20+25+25+20預應力碎空心板K126+210吳大線、鄉(xiāng)道主線上跨1-20預應力碎空心板K128+994.895鄉(xiāng)道主線下穿16+20+20+16預應力碎空心板K132+363.232作業(yè)道主線卜穿20+25+25+20預應力碎空心板K136+357張莊線(省道)主線上跨4-20預應力碎空心板分離式立交、通道橋橋型結構選擇在橋型結構選擇上,主線上跨的分離式立交或預應力連續(xù)箱梁等結構形式,根據實地地質條件,下部結構多采用柱式墩肋板式臺,鉆孔灌注樁基礎或擴大淺基礎。主線下穿的分離式立交,上部結構主要采用造價經濟、施工簡便的簡支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結構主要采用了方柱式墩、薄壁型墩等幾種型式。通道橋上部以采用鋼筋混凝土板和先張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為主。下部結構根據沿線材料的分布情況,考慮主要采用鋼筋混凝土薄壁臺或石砌輕臺、石砌U型重力式臺及輕型橋墩等形式。重要管線、管道交叉情況本次設計中,對沿線的管道、管線設施進行了認真的調查,在管線位置不確切時,委托了管線探測部門作了詳細的勘探調查。根據交叉管線的位置、特點以及凈空等要求,設置了防護結構物。利用其它構造物通過時,墩臺布設亦作了充分考慮。全線跨通訊光纜、輸電電纜、供水管等管線17處。9.環(huán)境保護設計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2(86)國環(huán)宇003號文《建設項目環(huán)境保護管理辦法》3交通部(1990)17號令《交通建設項目環(huán)境保護管理辦法》實施細則4交通部《公路環(huán)境保護設計規(guī)范》(JTJ/T006-98)5《大氣環(huán)境標準》(GB3095-82)、《城市區(qū)域環(huán)境噪聲標準》(GB3096-82)環(huán)境影響因素1施工期⑴、挖、填工程會破壞當地植被、動物棲息地,影響水土流失、文物古跡,降低環(huán)境質量,同時影響水文地質環(huán)境。⑵、工程廢土的處置將對沿線地表水系、水土流失產生一定影響。⑶、公路工程對農業(yè)、多種經營將產生一定的影響。⑷、材料運輸及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粉塵、瀝青煙、噪聲會影響學校正常教學、居民生活和公共健康,并對現(xiàn)有公用設施、文物古跡和陸地運輸產生一定影響。⑸、橋梁等工程施工廢棄物處置對河床泄洪將產生一定影響。營運期⑴、公路營運對沿線居民的噪聲、空氣質量的影響。⑵、交通量的增長與項目影響區(qū)的社會經濟發(fā)展、旅游、居民生活質量密切相關。⑶、各類環(huán)境工程和土地復墾工程將恢復植被、改善破壞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減少水土流失,減輕汽車尾氣、噪聲的污染;⑷、運輸事故可能影響公共健康、環(huán)境舒適,若危險品進入水中,將會危害水生態(tài)系統(tǒng),降低地面水質。環(huán)境保護設計原則本項目環(huán)境保護設計遵循防治并重、確保環(huán)境質量、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期實施的原則。環(huán)境保護措施公路設計時期⑴、選線盡量順應地形的起伏變化,做到公路與周圍景觀相協(xié)調,減少填挖方量,避免對原有地形、地貌和農田及其水利設施的破壞。⑵、選定橋位和確定橋孔布置時,盡量不壓縮河道,確保洪水順利渲泄和地面水的排除;同時還特別重視了路基縱向排水設計,全線對縱坡大于2%的排水邊溝考慮采用混凝土預制塊或漿砌片石加以防護以防沖刷。⑶、對挖方路段,為避免土體滑塌將開挖坡度適當放緩,同時在護腳處設置擋土墻,攔截滑落的砂石。同時采取植草或設置金屬網對坡面進行加固防護。⑷、在收費站等沿線設施中,設計有獨立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⑸、本設計采取了大量的綠化措施;如在主線中央分隔帶植樹、填方路基和挖方路塹邊坡植草和挖方邊坡碎落臺、排水溝外、互通立交區(qū)和棄土場植樹、植草等防護、綠化措施,以達到保護、美化和凈化環(huán)境的目的。⑹、路線沿線村鎮(zhèn)較多,噪聲對沿線居民的生活也將產生極大的影響,所以本設計在噪聲污染影響較重的路段設置了聲屏障。⑺、由于大洋河大橋跨越丹東國家級濕地保護區(qū)的緩沖區(qū),為了防止橋面水流入河道內對緩沖區(qū)生態(tài)造成污染,設計上考慮在邊梁側面,沿橋縱向設置集水管道,匯集橋面水后沿縱向排出至壩外的排水措施。公路施工時期施工路段因筑路材料的拌和、大量土石方的運輸,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房地產市場的區(qū)域分化與2025年城市綜合體投資策略研究
- 工業(yè)互聯(lián)網平臺同態(tài)加密技術在工業(yè)設備遠程診斷中的數據安全保護報告
- AI助力:2025年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技術路線與應用案例報告
- 工業(yè)互聯(lián)網網絡運維 課件 任務3.1 Socket通信配置
- 讓座的題目及答案
- 數學3題目及答案
- 題目及答案駱駝祥子
- 養(yǎng)殖環(huán)保管理辦法
- 兼職發(fā)票管理辦法
- 內審企業(yè)管理辦法
- 2024年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法律法規(guī)》真題及答案
- “赤峰小米”谷子品種要求(DB15-T 1734-2019)
- 派出所簽訂治安調解協(xié)議書范文
- 人文視野中的生態(tài)學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牧場物語-礦石鎮(zhèn)的伙伴們-完全攻略
- ISO 22003-1:2022《食品安全-第 1 部分: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審核與認證機構要求》中文版(機翻)
- GB/T 17374-2024食用植物油銷售包裝
- 玻璃鋼儲罐吊裝方案
- 醫(yī)院培訓課件:《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管理培訓》
- 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qū)南陽市第一完全學校、南陽市第九完全學校 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9月聯(lián)考數學試題(無答案)
- DB12-T 1153-2022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設備設施大修和更新改造技術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