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精美課件_第1頁
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精美課件_第2頁
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精美課件_第3頁
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精美課件_第4頁
第7課-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精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第7課制度創(chuàng)新成就帝國絢爛輝煌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第7制度創(chuàng)1學習目標【課標要求】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制度變化與創(chuàng)新【教學目標】概括漢代到唐代選官制度、中樞政務機構、賦稅制度的演變等重要史事;利用時間軸,將選官制度的變革置于具體的時空框架下進行分析;能夠運用有關史料,從當時情境和歷史角度對科舉制、三省六部制、兩稅法的重要意義進行論述;探討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是大一統(tǒng)王朝絢燦爛輝煌的根源。學習目標【課標要求】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制度變化與2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選官制度的成熟與完善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3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材料二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妒酚洝ど叹袀鳌?.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發(fā)展演變材料一西周戰(zhàn)國世卿世祿制依據(jù)出身軍功爵制依據(jù)戰(zhàn)功材料三“孝悌,天下之大順也;力田,為生之本也;.....廉吏,民之表也。朕甚嘉此二、三大夫之行?!?/p>

——《漢書》漢朝察舉制依據(jù)品行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材料二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4材料四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榮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奪天朝之權勢?!S世興衰,不顧才實,衰者削下,興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異狀。……是以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愚臣以為罷中正,除九品,棄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房玄齡等《晉書》卷四五《劉毅傳》西周戰(zhàn)國世卿世祿制依據(jù)出身軍功爵制依據(jù)戰(zhàn)功漢朝察舉制依據(jù)品行魏晉九品中正制依據(jù)門第隋唐科舉制依據(jù)才能1905年廢除材料四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榮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5時代背景①隋統(tǒng)一后,士族制度極端腐朽,士人衰落②庶族地主發(fā)展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政治力量,參與政權。時代背景①隋統(tǒng)一后,士族制度極端腐朽,士人衰落6【歷史解釋】——科舉制——以考試來選官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隋文帝時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人才,隋煬帝時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確立。唐朝完善,成為中央統(tǒng)一分科、定期舉行、自由報考、擇優(yōu)錄取、標準客觀的考試選官制度,歷代沿用,明清時期八股取士的方式束縛了人們的思想,1905年廢除。2.科舉制【歷史解釋】——科舉制——以考試來選官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7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春風得意馬蹄疾,8材料一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因此之故,前清時代,無分冬夏,幾于書聲遍野,夜靜三更,鉆研制義。是皆科舉鼓勵之功有甚于今日十萬督學之力也。——鄧嗣禹《中國考試制度史》材料二(科舉制)西國莫不慕之,近代漸設考試以取人才,而為學優(yōu)則仕之舉。今英、法、美均已見端,將來必至推廣。

——丁韙良《西學考略》合作探究根據(jù)材料,結合教材分析科舉制的積極影響。材料一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9合作探究科舉制的影響:明清之后,八股取士禁錮思想,忽視實用性,阻礙了近代知識分子開眼看世界,造成中國落后于西方。打破世家大族對仕途的壟斷;促進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提高官員文化素質;擴大統(tǒng)治的社會基礎;促進社會穩(wěn)定;被西方國家借鑒。合作探究科舉制的影響:明清之后,八股取士禁錮思想,忽視實用性10二、機構分工效率好,三省六部青史贊

——中央決策和行政體系日臻完備二、機構分工效率好,三省六部青史贊11三公九卿制秦朝1.秦到隋唐中樞機構的變革漢漢承秦制中外朝制度魏晉南北朝三省“萌芽”隋唐三省六部制……君權加強相權削弱三公九卿制秦朝1.秦到隋唐中樞機構的變革漢漢承秦制中外朝制度12皇帝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起草詔令)(封駁審議)(負責執(zhí)行)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①②③⑤探究三省六部制的運作宰相之職(政事堂)官吏任免戶籍、財政禮儀、科舉、外交軍事

刑獄營造、水利

特點:三省長官共議國事,執(zhí)宰相之職。職權分工明確,彼此制約,機構分工上提高工作效率。。2.三省六部制皇帝門下省尚書省中書?。ㄆ鸩菰t令)(封駁審議)(負責執(zhí)13

同學們,在我們學校旁邊南渡江上的“金江水電站”,如果是在唐太宗時期建設,按照當時制度規(guī)定其運作程序應該是怎樣的呢?

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情景模擬金江水電站同學們,在我們學校旁邊南渡江上的“金江水電站”,如14

材料一

(唐太宗)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于事穩(wěn)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且日斷十事,五條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繼月,乃至累年,乖謬既多,不亡何待!——《貞觀政要論政體》【史料解析】——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影響

材料二中國帝制時代的政治體制……在唐代“在三省體制下,決策不再是單純的皇帝個人行為,皇帝的最后決定權包含在政務運行的程式中”?!獎⒑鬄I《唐代中書門下體制下的三省機構與職權》材料一(唐太宗)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15三省六部制的影響

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和完善,是中國官制史上的重大變革。相權被分割,避免權臣獨攬大權,有利于加強皇權,同時減少皇帝獨斷造成的決策失誤。中國官制史上的重大變革?。?!三省六部制的影響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和完善,是中國官制史16

三、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

——賦稅制度的日趨完好三、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171.春秋到唐代賦稅制度的變革朝代特征制度變革春秋末漢朝魏晉隋—唐初唐中期履畝而稅初稅畝三十而稅一編戶制度定額租調租調制均田制租庸調制兩稅法只問丁身,不問財產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度地而稅度人而稅度財而稅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逐漸放松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繳納一定的谷物——“租”b、繳納定量的絹和布——“調”c、不去服役,可用納絹或布代役——“庸”1.春秋到唐代賦稅制度的變革朝代特征制度變革春秋末漢朝魏晉隋182.兩稅法

史料閱讀史書這樣概括兩稅法的實行背景:唐初賦斂之法曰租庸調……玄宗之末,版籍浸壞,多非其實。及至德兵起,所在賦斂,迫趣(cM)取辦,無復常準。賦斂之司增數(shù)而莫相統(tǒng)攝,各隨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紀極。民富者丁多,率為官為僧以免課役,而貧者丁多無所伏匿,故上戶優(yōu)而下戶勞。吏因緣蠶食,旬輸月送,不勝困弊,率皆逃徙為浮戶,其土著百無四五。至是,炎建議作兩稅法。先計州縣每歲所應費用及上供之數(shù)而賦于人,量出以制入。戶無主客,以現(xiàn)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為行商者,在所州縣稅三十之一,使與居者均,無僥利。居人之稅,秋、夏兩征之。其租庸調、雜徭悉省?!顿Y治通鑒》卷2262.兩稅法史料閱讀19背景:土地兼并嚴重,均田制崩潰,戶口不實,貧富兩極分化,國家財政緊張。實行: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楊炎的建議,實行兩稅法。內容:以原有的地稅和戶稅為主,統(tǒng)一各項稅收而制定的新稅法;一年分夏季和秋季兩次納稅。特征:“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唐德宗李適和群臣商議宰相楊炎“兩稅法”場景兩稅法基本概況背景:土地兼并嚴重,均田制崩潰,戶口不實,貧富兩極分化,國20【問題探究】——聚焦兩稅法

兩稅法推行后,有人批評說:

每州各取大歷中一年科率錢谷數(shù)最多者,便為兩稅定額,此乃采非法之權令以為經制,總無名之暴賦以立恒規(guī)。——陸贄《翰苑集》卷22《中書奏議·均節(jié)賦稅恤百姓第一條》

詩人白居易則寫出如下詩句:

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憂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內外臣:稅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奈何歲月久,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寵,斂索無冬春。織絹未成匹,繰絲未盈斤,里胥迫我納,不許暫逡巡……昨日輸殘稅,因窺官庫門。繒帛如山積,絲絮如云屯,號為羨余物,隨月獻至尊。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進入瓊林庫,歲久化為塵?!栋拙右准肪?《重賦》閱讀上述資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兩稅法利弊的認識?!締栴}探究】——聚焦兩稅法兩稅法推行后,有人批評21兩稅法利弊利:兩稅法簡化稅收名目,擴大收稅對象,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它“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改變了自戰(zhàn)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減輕了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弊:大地主隱瞞財產,把賦稅轉嫁到農民身上,政府征收額外雜稅,農民負擔沉重。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來越嚴重。兩稅法利弊利:兩稅法簡化稅收名目,擴大收稅對象,保證國家的財22

“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推向前進?!?/p>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6年7月1日)

在全面深化改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我們要始終堅持“制度自信”不動搖。“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23知識框架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選官制度的成熟與完善三、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賦稅制度的日趨完好二、機構分工效率好,三省六部青史贊——中央決策和行政體系日臻完備2.兩稅法1.春秋到唐代賦稅制度的變革2.三省六部制1.秦到隋唐中樞機構的變革1.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發(fā)展演變2.科舉制知識框架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選官制度的成24課堂測試1.孫中山曾說:“現(xiàn)在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原來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彼f的這種考試制度在我國正式誕生于()A.隋文帝時期?B.隋煬帝時期?C.唐太宗時期D.武則天時期2.進士科始于隋大業(yè)中,盛于貞觀、永微之際?!薄斑M士科”的作用是()?A.鞏固了西周統(tǒng)治?B.改善了選官制度C.加強了經濟交流?D.妨礙了中外往外BB課堂測試1.孫中山曾說:“現(xiàn)在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253.著名學者錢穆認為,唐代“在三省體制下,決策不再是單純的皇帝個人行為,皇帝的最后決定權包含在政務運行的程式中”。錢穆先生的觀點是()A.唐朝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B.唐朝三省相互牽制C.唐朝皇帝還未擁有足夠的專制權力??????D.唐朝實行集體決策機制4.唐代中樞機構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的精細分工體現(xiàn)了()?A.施政觀念上的民主追求?????????????B.剝奪相權的創(chuàng)新設計C.行政運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權的重要進步5.唐朝中后期,實行兩稅法的主要意圖是()A.改變過去以人丁為主的征稅標準B.放松國家對人民的人身控制C.解決財政困難,增加政府財政收入D.抑制土地兼并AC

C3.著名學者錢穆認為,唐代“在三省體制下,決策不再是單純的皇26(2012江蘇單科)著名學者余英時指出:科舉不是一個單純的考試制度,它將社會結構緊密地聯(lián)系了起來,形成一個多面互動的整體,一直發(fā)揮著無形的統(tǒng)合功能。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科舉之善,在能破朋黨之私?!按诉x舉,皆權在舉之之人,士有應舉之才,而舉不之及,夫固無如之何。即可(科舉)……不能應試者,有司雖欲徇私舉之而不得;茍能應試,終必有若干人可以獲舉也。此實選舉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獏嗡济恪吨袊贫仁贰凡牧隙u漸地,這些考試(指科舉)開始集中于文學體裁和儒家正統(tǒng)觀念,最后的結果是形成一種制度,為中國提供了一種贏得歐洲人尊敬和羨慕的、有效穩(wěn)定的行政管理?!灰袊韵鄬Φ毓铝⒃跂|亞,它就會繼續(xù)提供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猍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為一種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舉顯然有其客觀的歷史合理性,否則我們就無法解釋其存在的持久性?!婆e的創(chuàng)新之處就在不僅為社會底層的知識分子提供了持續(xù)流動的可能,而且將其制度化?!婆e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機會均等”……的機制,對知識分子的社會心理是一種塑造,客觀上激勵了個人的奮斗精神。——薛明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論》請回答:(1)據(jù)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晉時期的選官制度,并通過與上述選官制度的比較,說明科舉制的歷史進步性。(7分)(2)據(jù)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科舉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體的統(tǒng)合功能。(3分)

(3)據(jù)材料三,說明科舉制對于現(xiàn)代人才選拔的歷史借鑒價值。(3分)

答案:選官制度: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答案:功能:加強中央集權;保證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正統(tǒng));維護文明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

答案:借鑒價值:人才流動機制;客觀公平理念;人才激勵機制。(2012江蘇單科)著名學者余英時指出:科舉不是一個單純的考27謝謝指導謝謝指導28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第7課制度創(chuàng)新成就帝國絢爛輝煌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第7制度創(chuàng)29學習目標【課標要求】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制度變化與創(chuàng)新【教學目標】概括漢代到唐代選官制度、中樞政務機構、賦稅制度的演變等重要史事;利用時間軸,將選官制度的變革置于具體的時空框架下進行分析;能夠運用有關史料,從當時情境和歷史角度對科舉制、三省六部制、兩稅法的重要意義進行論述;探討隋唐制度的變化與創(chuàng)新,是大一統(tǒng)王朝絢燦爛輝煌的根源。學習目標【課標要求】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制度變化與30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選官制度的成熟與完善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31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材料二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妒酚洝ど叹袀鳌?.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發(fā)展演變材料一西周戰(zhàn)國世卿世祿制依據(jù)出身軍功爵制依據(jù)戰(zhàn)功材料三“孝悌,天下之大順也;力田,為生之本也;.....廉吏,民之表也。朕甚嘉此二、三大夫之行?!?/p>

——《漢書》漢朝察舉制依據(jù)品行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材料二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32材料四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榮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奪天朝之權勢?!S世興衰,不顧才實,衰者削下,興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異狀?!且陨掀窡o寒門,下品無勢族……愚臣以為罷中正,除九品,棄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房玄齡等《晉書》卷四五《劉毅傳》西周戰(zhàn)國世卿世祿制依據(jù)出身軍功爵制依據(jù)戰(zhàn)功漢朝察舉制依據(jù)品行魏晉九品中正制依據(jù)門第隋唐科舉制依據(jù)才能1905年廢除材料四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榮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33時代背景①隋統(tǒng)一后,士族制度極端腐朽,士人衰落②庶族地主發(fā)展成為一種重要的社會政治力量,參與政權。時代背景①隋統(tǒng)一后,士族制度極端腐朽,士人衰落34【歷史解釋】——科舉制——以考試來選官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隋文帝時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人才,隋煬帝時設進士科,科舉制正式確立。唐朝完善,成為中央統(tǒng)一分科、定期舉行、自由報考、擇優(yōu)錄取、標準客觀的考試選官制度,歷代沿用,明清時期八股取士的方式束縛了人們的思想,1905年廢除。2.科舉制【歷史解釋】——科舉制——以考試來選官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35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春風得意馬蹄疾,36材料一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苦讀,以獲科第,否則雖富不榮……因此之故,前清時代,無分冬夏,幾于書聲遍野,夜靜三更,鉆研制義。是皆科舉鼓勵之功有甚于今日十萬督學之力也?!囁糜怼吨袊荚囍贫仁贰凡牧隙婆e制)西國莫不慕之,近代漸設考試以取人才,而為學優(yōu)則仕之舉。今英、法、美均已見端,將來必至推廣。

——丁韙良《西學考略》合作探究根據(jù)材料,結合教材分析科舉制的積極影響。材料一貧苦子弟,類皆廉謹自勉,埋首窗下……即紈绔子弟,亦知37合作探究科舉制的影響:明清之后,八股取士禁錮思想,忽視實用性,阻礙了近代知識分子開眼看世界,造成中國落后于西方。打破世家大族對仕途的壟斷;促進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提高官員文化素質;擴大統(tǒng)治的社會基礎;促進社會穩(wěn)定;被西方國家借鑒。合作探究科舉制的影響:明清之后,八股取士禁錮思想,忽視實用性38二、機構分工效率好,三省六部青史贊

——中央決策和行政體系日臻完備二、機構分工效率好,三省六部青史贊39三公九卿制秦朝1.秦到隋唐中樞機構的變革漢漢承秦制中外朝制度魏晉南北朝三省“萌芽”隋唐三省六部制……君權加強相權削弱三公九卿制秦朝1.秦到隋唐中樞機構的變革漢漢承秦制中外朝制度40皇帝門下省尚書省中書?。ㄆ鸩菰t令)(封駁審議)(負責執(zhí)行)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①②③⑤探究三省六部制的運作宰相之職(政事堂)官吏任免戶籍、財政禮儀、科舉、外交軍事

刑獄營造、水利

特點:三省長官共議國事,執(zhí)宰相之職。職權分工明確,彼此制約,機構分工上提高工作效率。。2.三省六部制皇帝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起草詔令)(封駁審議)(負責執(zhí)41

同學們,在我們學校旁邊南渡江上的“金江水電站”,如果是在唐太宗時期建設,按照當時制度規(guī)定其運作程序應該是怎樣的呢?

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工部情景模擬金江水電站同學們,在我們學校旁邊南渡江上的“金江水電站”,如42

材料一

(唐太宗)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于事穩(wěn)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且日斷十事,五條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繼月,乃至累年,乖謬既多,不亡何待!——《貞觀政要論政體》【史料解析】——分析三省六部制的影響

材料二中國帝制時代的政治體制……在唐代“在三省體制下,決策不再是單純的皇帝個人行為,皇帝的最后決定權包含在政務運行的程式中”。——劉后濱《唐代中書門下體制下的三省機構與職權》材料一(唐太宗)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43三省六部制的影響

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和完善,是中國官制史上的重大變革。相權被分割,避免權臣獨攬大權,有利于加強皇權,同時減少皇帝獨斷造成的決策失誤。中國官制史上的重大變革?。。∪×恐频挠绊懭×恐频拇_立和完善,是中國官制史44

三、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

——賦稅制度的日趨完好三、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451.春秋到唐代賦稅制度的變革朝代特征制度變革春秋末漢朝魏晉隋—唐初唐中期履畝而稅初稅畝三十而稅一編戶制度定額租調租調制均田制租庸調制兩稅法只問丁身,不問財產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度地而稅度人而稅度財而稅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逐漸放松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繳納一定的谷物——“租”b、繳納定量的絹和布——“調”c、不去服役,可用納絹或布代役——“庸”1.春秋到唐代賦稅制度的變革朝代特征制度變革春秋末漢朝魏晉隋462.兩稅法

史料閱讀史書這樣概括兩稅法的實行背景:唐初賦斂之法曰租庸調……玄宗之末,版籍浸壞,多非其實。及至德兵起,所在賦斂,迫趣(cM)取辦,無復常準。賦斂之司增數(shù)而莫相統(tǒng)攝,各隨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紀極。民富者丁多,率為官為僧以免課役,而貧者丁多無所伏匿,故上戶優(yōu)而下戶勞。吏因緣蠶食,旬輸月送,不勝困弊,率皆逃徙為浮戶,其土著百無四五。至是,炎建議作兩稅法。先計州縣每歲所應費用及上供之數(shù)而賦于人,量出以制入。戶無主客,以現(xiàn)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為行商者,在所州縣稅三十之一,使與居者均,無僥利。居人之稅,秋、夏兩征之。其租庸調、雜徭悉省?!顿Y治通鑒》卷2262.兩稅法史料閱讀47背景:土地兼并嚴重,均田制崩潰,戶口不實,貧富兩極分化,國家財政緊張。實行: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楊炎的建議,實行兩稅法。內容:以原有的地稅和戶稅為主,統(tǒng)一各項稅收而制定的新稅法;一年分夏季和秋季兩次納稅。特征:“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唐德宗李適和群臣商議宰相楊炎“兩稅法”場景兩稅法基本概況背景:土地兼并嚴重,均田制崩潰,戶口不實,貧富兩極分化,國48【問題探究】——聚焦兩稅法

兩稅法推行后,有人批評說:

每州各取大歷中一年科率錢谷數(shù)最多者,便為兩稅定額,此乃采非法之權令以為經制,總無名之暴賦以立恒規(guī)?!戀棥逗苍芳肪?2《中書奏議·均節(jié)賦稅恤百姓第一條》

詩人白居易則寫出如下詩句:

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憂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內外臣:稅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奈何歲月久,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寵,斂索無冬春??椊佄闯善ィR絲未盈斤,里胥迫我納,不許暫逡巡……昨日輸殘稅,因窺官庫門??暡缟椒e,絲絮如云屯,號為羨余物,隨月獻至尊。奪我身上暖,買爾眼前恩。進入瓊林庫,歲久化為塵。——《白居易集》卷2《重賦》閱讀上述資料,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兩稅法利弊的認識。【問題探究】——聚焦兩稅法兩稅法推行后,有人批評49兩稅法利弊利:兩稅法簡化稅收名目,擴大收稅對象,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它“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改變了自戰(zhàn)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減輕了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弊:大地主隱瞞財產,把賦稅轉嫁到農民身上,政府征收額外雜稅,農民負擔沉重。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來越嚴重。兩稅法利弊利:兩稅法簡化稅收名目,擴大收稅對象,保證國家的財50

“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推向前進。”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6年7月1日)

在全面深化改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我們要始終堅持“制度自信”不動搖?!皥猿植煌跣?、繼續(xù)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51知識框架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選官制度的成熟與完善三、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賦稅制度的日趨完好二、機構分工效率好,三省六部青史贊——中央決策和行政體系日臻完備2.兩稅法1.春秋到唐代賦稅制度的變革2.三省六部制1.秦到隋唐中樞機構的變革1.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發(fā)展演變2.科舉制知識框架一、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選官制度的成52課堂測試1.孫中山曾說:“現(xiàn)在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原來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彼f的這種考試制度在我國正式誕生于()A.隋文帝時期?B.隋煬帝時期?C.唐太宗時期D.武則天時期2.進士科始于隋大業(yè)中,盛于貞觀、永微之際。”“進士科”的作用是()?A.鞏固了西周統(tǒng)治?B.改善了選官制度C.加強了經濟交流?D.妨礙了中外往外BB課堂測試1.孫中山曾說:“現(xiàn)在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533.著名學者錢穆認為,唐代“在三省體制下,決策不再是單純的皇帝個人行為,皇帝的最后決定權包含在政務運行的程式中”。錢穆先生的觀點是()A.唐朝專制皇權進一步加強??????????B.唐朝三省相互牽制C.唐朝皇帝還未擁有足夠的專制權力??????D.唐朝實行集體決策機制4.唐代中樞機構中書省、尚書省和門下省的精細分工體現(xiàn)了()?A.施政觀念上的民主追求?????????????B.剝奪相權的創(chuàng)新設計C.行政運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權的重要進步5.唐朝中后期,實行兩稅法的主要意圖是()A.改變過去以人丁為主的征稅標準B.放松國家對人民的人身控制C.解決財政困難,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