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中醫(yī)研究進展_第1頁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中醫(yī)研究進展_第2頁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中醫(yī)研究進展_第3頁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中醫(yī)研究進展_第4頁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中醫(yī)研究進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中醫(yī)研究進展〔〕:

摘要:中醫(yī)學認為: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是由"濕、熱、瘀、寒、虛";引起的氣機逆亂,感染邪毒所致沖任阻滯,胞脈失暢,"不通那么痛";;及沖任虛衰,胞脈失養(yǎng),"不榮那么痛";。中醫(yī)運用"同病異治";的思想,采取中藥內服、針灸、艾灸、灌腸、綜合療法等多種治療方法,制定個體化方案。

關鍵詞: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病因病機;綜述;研究進展

本文引用格式:李娜,于燕,孟雪,等.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中醫(yī)研究進展[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22,19(52):78-79.

0引言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是PID的遺留病變,以往稱為慢性盆腔炎,多是由于PID未能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遷延日久而來,臨床纏綿難愈,以不孕、輸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炎癥反復發(fā)作為主要臨床表現【1】。有學者研究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20%可表現為不孕、18%經歷慢性盆腔痛、9%發(fā)生宮外孕等,患病率也呈上升趨勢,因此引起醫(yī)學界的重視,筆者將近幾年本病的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病因病機

中醫(yī)古籍無此命名記載,根據其臨床表現,歸屬于中醫(yī)"帶下病";"婦人腹痛";"癥瘕";"月經不調";"不孕癥";等范疇。";?金匾要略婦人雜病脈癥并治?中有關于最早記載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描繪"婦人中風,七八日續(xù)來寒熱,發(fā)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fā)作有時。";

?醫(y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對本病的發(fā)病機制有詳盡闡述:"經前痛,那么為氣血凝滯,或因虛、因實、因寒、因熱而分治之也。";?素問陰陽明論?云"傷于濕者,下先受之";。濕為陰邪,其性重著趨下,易襲陰位,胞宮位于人體下焦,最易遭受濕邪侵襲而致病。?金匾要略?云:"血不利那么為水";,血行不利那么瘀血形成。中醫(yī)認為本病病因病機由"濕、熱、瘀、寒、虛";引起的氣機逆亂,感染邪毒所致沖任阻滯,胞脈失暢,"不通那么痛";;及沖任虛衰,胞脈失養(yǎng),"不榮那么痛";。

2內治法

2.1自擬方劑

馬晨涵【2】搜集慢性盆腔炎患者160例,隨機分成兩組各80例,研究結果:實驗組采用自制中藥疏肝養(yǎng)血湯總有效率為97.50%,而對照組西藥頭孢呋辛鈉結合甲硝唑靜脈滴總有效78.75%。周曉瑩【3】應用盆炎清方治療慢性盆腔炎(濕熱瘀結型)病例60例取的了較好的臨床效果。梁文珍教授【4】認為血瘀是慢性盆腔炎的最終病理結果,在治療上匪徒活血化瘀的重要性,自擬化癥湯加減治療本病病,取的較好的療效。

胡國華教授【5】強調慢性盆腔炎后期的病機為本虛標實,過用清熱之法那么易損傷人體陽氣,濕熱蘊結日久易耗散真陰,應當用溫陽補虛之法,以參芪四物湯為主方,再加滋腎疏肝之品,效果頗佳。董巧娥【6】將慢性盆腔炎患者12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62例給予口服盆腔炎湯,對照組62例給予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療,觀察者總有效率96.77%高于治療組總有效率74.19%。

2.2經典方劑

曾瓊連【7】等將120例寒濕凝滯型慢性盆腔炎隨機分為兩組,每組60例,對照組〔甲硝唑結合左氧氟沙星〕,實驗組〔苓桂術甘湯方加減〕,研究結果:甲硝唑結合左氧氟沙星組總有效率68%低于苓桂術甘湯組總有效率90%。呂伯中[8]將100例患者分為50例用加減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方治療慢性盆腔炎作為觀察組,對照組50例患者口服婦炎康復膠囊,研究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88.00%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0.00%。

3外治法

3.1針灸治療

針灸為祖國醫(yī)學的特色治療方法,具有活血化瘀,行氣通絡止痛的作用,解除微循環(huán)障礙,改善微循環(huán)功能和血液流變學及血流動力學的成效,加強組織的修復和再生,可以緩解疼痛,并進步機人體免疫力。張小珊[9]總結路紹祖多年運用奇穴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經歷,搜集30例患者,治療結果顯示:痊愈2例,占6.67%;顯效8例,占26.67%;有效19例,占63.33%,無效1例,占3.33%,總有效率為96.67%。郝霞[10]搜集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療組〔用3根長度45mm的30號毫針分別斜刺入患者關元及雙側水道穴位,入針深度約為1.03~1.5寸,毫針方向均指向會陰部位〕;觀察者〔采用補法分別對關元、中極及氣海3個穴位進展輕刺激;

采用平補平瀉法分別對患者子宮、三陰交及足三里3個穴位進展針刺〕結果顯示:采用張氏腹三針有總有效率95.0%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5.0%。

?醫(yī)學入門?中提到的:"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朱嬌芳[11]等選用雷火灸治療1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病人,在治療后疼痛、中醫(yī)癥候、抑郁情緒等方面的評分均有明顯的改善。葉贊[12]等將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隨機分為麥粒灸組40例取中極、關元、三陰交(雙)、歸來(雙)、足三里(雙)等穴,中成藥組40例口服婦科千金片治療,研究結果:麥粒灸組有效率為92.50%高于中成藥組有效率為80.00%。

3.2灌腸治療

中藥灌腸局部用藥具有其他治療方法不能替代的優(yōu)勢。相比口服藥物吸收較快,藥物不受胃腸道pH或酶的破壞,可防止胃腸道的刺激,藥物直腸吸收,大局部不受肝臟首過效應的破壞。林芳[13]等選取120例患者,觀察不同體位藥物灌腸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臨床療效,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左側臥位藥物保存灌腸,觀察組采用俯臥位藥物保存灌腸,研究發(fā)現:采用俯臥位可進步灌腸液保存時間,保證了藥物在直腸內的濃度與直腸粘膜對藥液的吸收量,進步了臨床療效和平安性。

王春環(huán)[14]等將76例濕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0例給予克炎靈水煎劑保存灌腸,對照組36例采用康婦消炎栓直腸給藥的方法治療,研究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5%,對照組72.22%,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孫曉吉[15]等將119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盆腔炎自擬方擇時灌腸治療,隨機分為觀察組〔時間選擇在上午9時左右,脾胃經當令時間〕和對照組〔時間隨機〕,研究發(fā)現: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60.0%顯著低于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90.0%。

4綜合療法

桑海莉等[16]1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90例,試驗組采用自制少腹合劑保存灌腸配合神闕貼外敷神闕穴,對照組采用康婦消炎栓納肛,研究結果: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93.3%高于對照組87.8%。彭君華等[17]將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采用任督脈熱敏灸結合中藥灌腸治療,對照組30例采用單純中藥灌腸治療,

研究結果:經中醫(yī)癥候評分、盆腔B超、血液流變學等比擬后發(fā)現,治療組30例總有效率達90%,而對照組30例總有效率66.66%。周萍等[18]120例慢性盆腔炎濕熱瘀結證病例隨機分為3組,中藥組采用清熱利濕化瘀湯40例,針

灸組采用針刺三陰交、氣海等穴位40例,針藥組口服清熱利濕化瘀湯同時給予針灸治療40例,研究發(fā)現中藥組、針灸組、針藥組總有效率分別為77.5%、75.0%、92.5%。

徐曉飛等[19]將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60例采用超聲波治療,研究組60例在對照組根底上結合中藥灌腸治療,研究發(fā)現:研究組總有效率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76.67%。凌沛將[20]60例療慢性盆腔炎濕熱瘀結型患者用穴位埋線配合海特光治療儀照射下腹部區(qū)域治療。結果:痊愈45例,顯效8例,有效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8%。

5結語

綜上所述,中醫(yī)通過辨證論治顯示出明顯的優(yōu)勢,治療方法亦層出不窮,與時俱進,呈現多樣化多途徑給藥,內治法有經典方治療、自擬方治療,外治法包含針灸、埋線治療、灌腸治療、艾灸等,可供患者多種選擇。有研究說明中醫(yī)藥在改善患者臨床病癥和體征的同時,還能進步患者的免疫力。

據現代藥理研究說明清熱藥抗菌作用廣泛,對炎癥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活血化瘀藥能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紅細胞壓積、減慢紅細胞沉降率、加快紅細胞或血小板電泳速度,改善微循環(huán)。雖然中醫(yī)藥治療該疾病給藥途徑多樣,但在療效評價、辨證分型方面缺乏統(tǒng)一標準,在今后更需進一步探究學習,以期更好地指導臨床。

參考文獻

【1】談勇.中醫(yī)婦科學[M].第10版.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22:271.

【2】馬晨涵.疏肝養(yǎng)血湯治療慢性盆腔炎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22,33(9):2296-2299.

【3】周曉瑩,陸建英,盧敏.盆炎清方治療慢性盆腔炎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yī)雜志,2022,43(7):1407-1409.

【4】楊衛(wèi)靈,劉春麗,梁文珍,等.梁文珍治療慢性盆腔炎經歷[J].時珍國醫(yī)國藥,2022,21(4):960-961.

【5】谷燦燦,李娟,胡國華.胡國華教授從"虛";論治慢性盆腔炎經歷[J].時珍國醫(yī)國藥,2022,26(9):2257-2258.

【6】董巧娥,張淑艷.盆腔炎湯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及機制研究[J].中醫(yī)臨床研究,2022,18(10):100-102.

【7】

曾瓊連,梁燕.苓桂術甘湯治療寒濕凝滯型慢性盆腔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2,14(1):53-54.

[8]呂伯中.加減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慢性盆腔炎50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根底醫(yī)學雜志,2022,19(12):1494-1495.

[9]張小珊,江瑜,馮麟,等.路紹祖運用奇穴結合十四經穴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J].時珍國醫(yī)國藥,2022,26(2):465-466.

[10]郝霞,牛明明,鄭偉,等.張氏腹三針與傳統(tǒng)針刺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比照分析[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22,34(8):2022-2022.

[11]朱嬌芳,王華,王賽莉,等.雷火灸治療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2022,4(33):8-9.

[12]葉贊,翟偉.麥粒灸治療慢性盆腔炎臨床研究[J].中醫(yī)學報,2022,31(3):453-455.

[13]林芳,龔旭華,段偉,等.不同體位藥物灌腸對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臨床療效[J].中國方案生育學雜志,2022,26(10):913-915.

[14]王春環(huán),李維民,靳麗萍,等.克炎靈保存灌腸治療濕瘀型慢性盆腔炎40例[J].遼寧中醫(yī)雜志,2022,43(12):2579-2581.

[15]孫曉吉,呂炳濤,齊雨,等.中藥擇時灌腸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