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古代漢語》期末考試知識點、重點總結_第1頁
大學《古代漢語》期末考試知識點、重點總結_第2頁
大學《古代漢語》期末考試知識點、重點總結_第3頁
大學《古代漢語》期末考試知識點、重點總結_第4頁
大學《古代漢語》期末考試知識點、重點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作品與作家搭配(10分,根據(jù)作品寫出相應的作者)1.宋代:朱熹四書集注(四書章句集注)、詩集傳、周易本義、楚辭集注邢昺bng為論語、孝經(jīng)、爾雅作疏孫奭sh為孟子作疏2.清代“說文四大家”:段玉載說文解字注桂馥說文義證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王筠說文句讀、說文釋例3.魏晉南北朝:何晏論語集解魏王弼周易注、老子注杜預春秋左氏經(jīng)傳集解郭象莊子注郭璞爾雅注魏晉南北朝三大注:裴松之三國志注、劉孝標世說新語注、酈道元水經(jīng)注4.唐代:顏師古漢書注李善文選注陸德明經(jīng)典釋義(釋難義、難音)成玄英莊子疏孔穎達五經(jīng)正義(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左傳)5.高誘戰(zhàn)國策注、呂氏春秋注、淮南子注何休春秋公羊傳解詁(注)、楚辭章

2、句(注)、服虔春秋左氏傳注6.十三經(jīng)注疏(個人覺得這是期末考試這道題的重點):(1)三經(jīng):周易韓康伯、魏王弼注唐孔穎達疏尚書偽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詩經(jīng)西漢毛亨傳唐孔穎達等正義東漢鄭玄箋(2)三禮:周禮東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東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禮記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3)三傳:春秋左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春秋公羊傳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春秋谷梁傳晉范寧注唐楊士勛疏(4)其他:論語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經(jīng)唐玄宗(李隆基)注宋邢昺疏爾雅晉郭璞注宋邢昺疏孟子漢趙歧注宋孫奭疏三、注音(10分,破讀、通假等)例舉(詳情請看P1074):犧尊(suzn)仆射(py)齊衰(zci)滑稽(gj)四、名詞解釋

3、(20分)【聲訓、衍文、脫文(奪文)、如字、破讀、訛文、葉音(讀作“諧音”)、注、疏、箋、正義、反切、雙聲、疊韻、格律、說文解字、句讀、破讀、通假字、假借字、同源詞、十三經(jīng)、對仗、拗救】1.聲訓:漢語訓詁學術語,又稱音訓。是指通過語音分析詞義,用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來解釋詞義,推求詞義的來源,以說明其命名的原由。就聲音關系而言,聲訓可分為4種:同音、雙聲、疊韻和音轉相近。2.衍文:校勘學術語,因繕寫、刻版、排版等錯誤而多出來的字或句子。3.脫文:??睂W術語,簡稱“脫”,也叫“脫字”、“奪文”。用來指明古籍中脫落了文字的現(xiàn)象。4.訛文:??睂W術語,因在古籍抄傳的過程中抄寫錯誤的字。5.如字:一種注

4、音法。當一個字形因意義不同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讀法的時候,要按照習慣上最通常的讀音讀,按照最常用的意義解釋,叫如字。6.破讀:古代漢語中用同一個字表示的詞,有時由于意義和詞性的變化而使讀音有所不同,用改變字詞的讀音以區(qū)別該詞不同的意義或詞性的一種方法。7.葉音(讀諧音):也稱葉韻,葉句?!叭~”也作“協(xié)”。指以改讀字音的(錯誤)方式,來讀詩經(jīng)、楚辭等先秦的韻文,葉音這個稱呼由朱熹提出。8.注:廣義的“注”包括傳、箋、注、疏、正義、集解。凡是給前人著作注解皆稱“注”。9.疏:“疏”是相對于“注”而言的,是在“注”的基礎上進一步作注,既能解釋正文,也能解釋“注”。10.傳:“傳,傳也,博釋經(jīng)義,傳示后

5、人。”11.箋:“箋”是對“傳”的再解釋,是對經(jīng)文化和前人的注解有所闡發(fā)和補充而標注在旁邊。12.正義:意思是解釋經(jīng)傳而得其正確的意義。與“疏”同實而異名。如唐孔穎達作五經(jīng)正義,實際上是疏。但不是所有的正義都等于疏,如唐代的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并不是對注的注。13.說文解字:東漢許慎編著。這部書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比較完備的字典,開創(chuàng)了部首檢字的先河。收錄了漢代能見到的古文字,一般保留文字的最古老的意思。14.反切:反切是古人在“直音”、“讀若”之后創(chuàng)制的一種注音方法,反切的基本規(guī)則是用兩個漢字相拼給一個字注音,切上字取聲母,切下字取韻母和聲調(diào)。15.雙聲:就是一個雙音節(jié)詞中兩個字的漢語拼音的聲母相同,

6、就是雙聲。也就是同聲母的字,可以構成雙聲。如現(xiàn)代漢語中“珍珠”,“微妙”在先秦是雙聲。16.疊韻:疊韻是漢語音韻學中的一個術語。兩個字的韻母或主要元音和韻尾相同。例如“荒唐”,“螳螂”,“徘徊”等就是疊韻的詞。17.格律:格律,指一系列中國古代詩歌獨有的,在創(chuàng)作時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應遵守的準則。18.句讀:古時稱文詞停頓的地方叫做句或讀。連稱句讀時,句是語意完整的一小段,讀是句中語意未完,語氣可停的更小的段落。19.破讀:所謂破讀就是用改變字詞的讀音以區(qū)別該詞不同的意義或詞性的一種方法。20.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xiàn)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7、。由于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有人認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寫的白字(別字)。21.假借字:漢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發(fā)展起來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繪,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圖像和筆畫來表現(xiàn),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隨時造出文字來表現(xiàn),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表,這種跟借用的字的形義完全不合的字就稱為假借字。22.同源詞:同源詞,本是同一語源,后來分化成若干意義相關而不完全相同的詞。音義相關,由同一語源孳生的詞或詞素。如背和負。23.十三經(jīng):十三經(jīng)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jīng)典。分別是詩經(jīng)、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易經(jīng)、左傳、

8、公羊傳、榖梁傳、論語、爾雅、孝經(jīng)、孟子。24.對仗:對仗,中古時詩歌格律的表現(xiàn)之一。詩詞中要求嚴格的對偶,稱為對仗。對仗主要包括詞語的互為對仗和句式的互為對仗兩個方面。對仗多用于駢文。25.拗救:所謂拗句,就是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詩人對於拗句,往往用救。具體地說,就是一個句子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然后在本句或對句的適當位置,把該用仄聲的字改用平聲,以便補救。合起來叫做拗救。補充:陰平和陽平都是平聲,上聲和去聲都是仄聲,入聲是仄聲。詳情請看P1088。如何辨別入聲字?j,zh,z,b,d,g,能解陽平二百多。(意思是聲母為這些的而且讀陽平的漢字都是入聲字)zh,ch,sh,r加上k,拼uo皆

9、入不用說。d,t,n,l,b,p,m,拼ie除去爹。(意思是這些聲母拼ie的除了“爹”字都是入聲字)e韻出去嗟、瘸、靴。d,t,n,l,z,c,s,拼e皆入應自知。fa,fo皆為入聲字。例如: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補充:以五言律詩為例子,可分為四種格律的句式。甲: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乙: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丙: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贺曝曝破狡剑ㄘ破鹌绞帐剑?.七律則在五律的前面加兩個相反的韻聲,如甲變成七

10、言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2.其中要注意粘對的情況(針對五言中第二個字和七言中第四個字):(1)粘:后一聯(lián)的出句的第二個字與上一聯(lián)的對句的第二個字平仄相同。(2)對:同一聯(lián)的出句和對句的第二個字平仄相反。注意:1律詩中所有的對句最后一個字必須要押韻,而且必須是平聲韻(即2、4、6,8句的最后的韻字),首聯(lián)的出句最后一個字平仄都可,其他出句最后一個字必須是仄聲。2七言律詩講究“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3七言中一句詩的最后三個字不能連續(xù)用平聲,這種“三平調(diào)”的現(xiàn)象絕對不允許在近體詩中出現(xiàn)。4七言中一句詩里如果仄聲過多(超過或等于5個仄聲),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孤平”。古書的注解1古書的基本體例:有傳注

11、箋詁解章句音義正義補注、集注集解集釋等。大致類型有:(1)傳注體:用以解釋古書正文,(2)義疏體:既解釋古書正文,又解釋前人注文。(3)集解(集注集釋)體:在同一本古書下洪各家注釋。2、十三經(jīng)注疏本中,詩經(jīng)注疏包括的四家的注解,即西漢毛亨的毛詩故訓傳,東漢鄭玄的毛詩箋,唐陸德明的毛詩音義(又叫釋文),唐孔穎達的毛詩正義(又叫疏)。3、古書注解的內(nèi)容大致包括以下幾方面:(1)解釋詞義(2)串講文意(3)分析句讀(4)提示語法(5)說明修辭表達方式(6)詮釋典故成語(7)校勘文字。4、古注中的“章句”體,著重于串講和提示文意。不僅串講文句大意,還往往把文章的段落大意歸納出來。“集注體”的古注有時也

12、這樣做。5、古注的常用術語:(1)“曰為謂之”:用來辨析意義相同相類的詞語間的細微差別。用法是“解釋語+曰為謂之被解釋語”。如“豕一歲曰豵”,“豵”是被解釋語。(2)“謂”:以狹義釋廣義,以具體釋抽象,以分名釋總名。偶爾有用“謂”辨析相關相類的詞語的意義差別。如“有謂富也,亡謂貧也”。(3)“猶”:被釋語在前,解釋語在后。使用這個術語大致有四種性質(zhì):用同義(包括近義)詞來解釋。如“同猶俱也?!庇眠h引申義來解釋。如“老猶敬也,幼猶愛也”。以今語釋古語?!罢l為,猶為誰也?!币猿S米轴尫浅S米帧H纭爸豹q但也?!保?)“貌,之貌”:都用來解釋表示某種性質(zhì)狀態(tài)的形容詞,相當于“的樣子”。如“莞爾,小笑貌

13、”。(5)“辭(詞)也語詞也語助也發(fā)聲”:古注中使用這些術語,大都是用來說明某字是虛詞(主要是指語氣詞)。如詩經(jīng):“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泵珎鳎骸八迹o也?!币馑贾浮八肌笔翘撛~。(6)“之言之為言”:一般都是聲訓,即用被解釋的詞的聲音相同或相近的詞來進行解釋,目的在于探求事物的命名之義或同源詞,并不是解釋這個詞在句中的具體表達義。如禮記:“古者公田藉而不稅?!编嵭ⅲ骸敖逯越枰病!惫抛⒅幸灿杏谩爸浴眮斫忉層米滞佻F(xiàn)象的。如詩經(jīng):“既敬既戒,惠此南國。”鄭箋:“敬之言警也。”(7)“言”:是用來點明詞語或文句的言外之意,即含意,包括用來串講正文。如詩經(jīng):“黽勉同心,不宜有怒?!泵珎鳎骸把渣w勉

14、者,思與君子同心也?!保?)“讀為讀曰”:這兩個術語主要是用來說明通假,即用本字來說明正文中的假借字及古今通用字。如:“信,讀為伸”,“巨,讀曰詎?!?,“倍讀曰背”。(9)“讀若讀如”:主要用于注音,起標明音讀的作用。如“信,讀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保?0)“如字”:用于注音,表示被注的字按它通常的讀音來讀。如:禮記:“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标懙旅饕袅x:“惡惡,上烏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報反,下如字?!币馑际恰扒懊娴膼鹤址辞幸羰菫趼?,(即取烏的聲母路的韻母,讀。)。后面的惡,讀它通常的音。前面的好,讀呼報反切出來的音,后面的好讀它通常的音。”(11)“當為當作”:用來改正古書中的誤字。如周禮:“誦四方之傳道”。鄭玄注:“故書傳作傅,杜子春云:”傅當作傳“。(12)“衍脫”:“衍”是用來說明古書中多出了文字的現(xiàn)象,“脫”是用來說明古書中脫落了文字的現(xiàn)象。6、怎樣利用古注:(1)批判吸收,(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