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玄學 (1)_第1頁
魏晉玄學 (1)_第2頁
魏晉玄學 (1)_第3頁
魏晉玄學 (1)_第4頁
魏晉玄學 (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主講人:張悅主講人:張悅PPT:郝夢雅:郝夢雅魏晉玄學道德經道德經 眾妙之門眾妙之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清談清談=玄學?玄學?所謂所謂“玄學玄學”,原無明確定義。自東漢末年經,原無明確定義。自東漢末年經曹魏而至兩晉,此一時期中,有所謂曹魏而至兩晉,此一時期中,有所謂“清談清談”之風。就此種人之生活態(tài)度而言,乃屬于放誕之風。就此種人之生活態(tài)度而言,乃屬于放誕一流;就其言論內容而言,則清談之士所談之一流;就其言論內容而言,則清談之士所談之話題亦大致有一范圍,而在此范

2、圍中所提出之話題亦大致有一范圍,而在此范圍中所提出之意見主張,亦大致表現(xiàn)一種思想傾向。因此,意見主張,亦大致表現(xiàn)一種思想傾向。因此,對此種言論予以一總名,即有通常所謂對此種言論予以一總名,即有通常所謂“魏晉魏晉玄學玄學”一詞出現(xiàn)。清談之士既未構成一有傳承一詞出現(xiàn)。清談之士既未構成一有傳承關系之學派,亦未曾建立一有嚴格系統(tǒng)之學說。關系之學派,亦未曾建立一有嚴格系統(tǒng)之學說。清談清談=清議清議=正論正論 -即世人雅談即世人雅談 -主要是政事或人物之評論主要是政事或人物之評論 -魏晉以后大多是談老莊魏晉以后大多是談老莊玄學玄學 -即思想深遠之學即思想深遠之學 -天道人性,事理思想等皆是虛渺,人生天道人

3、性,事理思想等皆是虛渺,人生不可捉摸之學問,探求真理越深,則越不可捉摸之學問,探求真理越深,則越見玄妙而不可捉摸見玄妙而不可捉摸 -清談清談=東漢魏晉時世人之一種雅集活動東漢魏晉時世人之一種雅集活動形式形式 -玄學玄學=內容,初以品評人物為主,魏晉內容,初以品評人物為主,魏晉以后,則以玄學為主。以后,則以玄學為主。 玄學產生的背景玄學產生的背景自漢末以來,由于政治紛亂,民生痛苦帶來了種種問題。自漢末以來,由于政治紛亂,民生痛苦帶來了種種問題。在這樣一個動蕩不安的環(huán)境下,學術自然無法正常的發(fā)展。在這樣一個動蕩不安的環(huán)境下,學術自然無法正常的發(fā)展。東漢黨錮之禍,魏晉時期,軍閥當權,更有意的摧殘知識

4、東漢黨錮之禍,魏晉時期,軍閥當權,更有意的摧殘知識份子,有意的破壞讀書人的氣節(jié)。份子,有意的破壞讀書人的氣節(jié)。漢代由于武帝的獨尊儒家,使得儒學變成了利祿之途的工漢代由于武帝的獨尊儒家,使得儒學變成了利祿之途的工具。當時的許多儒生們不是為了救世救人而學問,而是把具。當時的許多儒生們不是為了救世救人而學問,而是把儒學當作專利;于是講師承,講專研于一經。只斤斤于字儒學當作專利;于是講師承,講專研于一經。只斤斤于字義的考釋,變成了書本的蛀蟲。義的考釋,變成了書本的蛀蟲。浪漫文學和此一時期的思想是交互影響的。由于道家思想浪漫文學和此一時期的思想是交互影響的。由于道家思想的流行,影響到文學上,自然產生那種

5、不滿現(xiàn)實,超塵出的流行,影響到文學上,自然產生那種不滿現(xiàn)實,超塵出世的浪漫文學正助長了清談之風。世的浪漫文學正助長了清談之風。玄學之演變正始玄學竹林玄學元康玄學東晉玄學第一節(jié) 正始玄學一、何晏 何晏“少有異才,善談易老”(世說新語文學篇注引魏氏春秋),至正始初年曹爽控制朝政后,被用為吏部尚書,位高而權重。在他為首的名士風操影響下,世風為之一變。 二、王弼(226-249) 王弼,三國魏玄學家。字輔嗣,魏國山陽(今河南焦作市)人。曾 任尚書郎,少年即有文名,卒年僅二十四歲。好談儒道,辭才逸辯,與何晏、夏侯玄等同倡玄學清談風氣,世稱“正始之音”。認為“無”是宇宙萬物的本體,“道者無之稱也”,天地雖

6、大,“寂然至無,是其本矣”。又以為“凡有皆始于無”,肯定名教(有)出于自然(無)。又“援老入儒”,以玄學代替當時逐漸衰微的漢儒經學。其注易偏重哲理,掃除漢代經學煩瑣之風。所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等。三、夏侯玄字:太初,卒于254年,享壽45。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夏侯玄是夏侯尚之子,夏侯霸的侄子。曹爽親族,魏征西將軍。據傳相貌英俊,與嵇康、潘岳等人同為魏晉時期的美男子,因為與李豐、張緝二人接授了曹芳的龍鳳衫血詔剿除司馬氏,但最終敗露,雖然司馬師娶了夏侯玄的妹妹,但三人仍為司馬師所殺。在文學上頗有造詣,著有樂毅論與何晏、王弼二人同屬當時社會所稱的“士派”。1.以無為本本與末

7、有與無動與靜一與多四、正始玄學要點王弼本與末,崇本舉末本與末,崇本舉末 老子之書其幾乎可一言以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觀其所由,尋其所歸,言不遠宗,事不失主。(老子略例) 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舍本以逐末也(老子五十二章注)有與無,二者誰能為宇宙的本體?有與無,二者誰能為宇宙的本體?“天下之物,皆以有為生;有之所始,以無為本將欲全有,必反于無也?!保ɡ献铀氖伦ⅲ?在王弼看來,任何具體的東西(有),都不能作為另外一個具體東西的本體,更不能是整個宇宙的本體。因為具體的東西總有其規(guī)定性,是方的就不能又是圓的,是溫的就不能又是涼的。因為有其規(guī)定性,就不能成為萬有共同存在的依據,所以萬有的本

8、體只能是無形無象的“無”。 王弼所講的“無”并不是空無,而是世界萬物的無形無象的本體。他曾這樣來說明這個本體:“欲言無邪?而萬物由以成。欲言有邪?而不見其形?!保ɡ献邮恼伦ⅲ﹦优c靜動與靜 “凡動息則靜,靜非對動者也;語息則默,默非對語者也。然則天地雖大,富有萬物,雷動風行,運化萬變,寂然至無,是其本矣?!保ㄖ芤讖拓宰ⅲ?世界萬物是千變萬化的,但對不變來說,變化是相對的,不變才是絕對的,所謂“動”、“語”不過是“靜”、“默”的變態(tài),終究要歸于靜默。因此,人們應在“動”的現(xiàn)象中看到本體的常靜,于動中求靜,這叫做“反本”。一與多一與多 “眾不能治眾,治眾者至寡”,“少者少者多之所貴,寡者寡者眾之所

9、宗?!保ㄖ芤茁岳麇瑁┯终f:“統(tǒng)之有宗,會之有元,故繁而不亂,眾而不惑。”(同上)王弼認為,萬有是多種多樣的,不能自己治理自己,必須有一個“至寡”的東西來統(tǒng)率它們,世界才有秩序。 “萬物萬形,其歸一也。何由致一,由于無也。由無乃一,一可謂無?!保ɡ献铀氖伦ⅲ耙弧币簿褪恰盁o”,用“一”來統(tǒng)“眾”,也就是用“無”來統(tǒng)“萬有”。2.名教與自然名教本于自然名教本于自然圣人有情無累圣人有情無累 王弼認為,“無為”是推行禮義之治的根本,如果“名教”根據它來建立,就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他說:“仁德之厚,非用仁之所能也;行義之正,非用義之所成也;禮敬之清,非用禮之所濟也?!保ɡ献尤苏伦ⅲ?他認為,以無

10、為為本,仁義的作用才會真正地顯示出來,禮法的作用才會真正地發(fā)揮出來?!氨驹跓o為,母在無名。棄本舍母,而適其子,功雖大焉,必有不濟;名雖美焉,偽亦必生?!保ㄍ希┦ト擞星闊o累 何晏以為圣人無喜怒哀樂,其論甚精,鍾會等述之。弼與不同,以為圣人茂於人者神明也,同於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體沖和以通無,五情同故不能無哀樂以應物,然則圣人之情,應物而無累於物者也。今以其無累,便謂不復應物,失之多矣。 (何劭王弼傳)3.得意忘言v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言。言生於象,故可尋言以觀象;象生於意,故可尋象以觀意。意以象盡,象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

11、象。猶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也。然則,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荃也。是故,存言者,非得象者也;存象者,非得意者也。象生於意而存象焉,則所存者乃非其象也;言生於象而存言焉,則所存者乃非其言也。然則,忘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盡意,而象可忘也;重畫以盡情,而畫可忘也。(周易略例明象)一、竹林七賢二、越名教而任自然第二節(jié)竹林玄學一. 竹林七賢(真名士自風流)(嵇康)所與神交者惟陳留阮籍、河內山濤,豫其流者河內向秀、沛國劉伶、籍兄子咸、瑯邪王戎,遂為竹林之游,世所謂“竹林七賢”也。 (晉書嵇康傳)阮嗣宗、嵇叔夜、山巨源、向子期

12、、劉伯倫、阮仲容、王浚仲為竹林名士 。 (世說新語文學注)阮籍(210263),字嗣宗,陳留尉氏人也。籍容貌瑰杰,志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于色?;蜷]戶視書,累月不出;或登臨山水,經日忘歸。博覽群籍,尤好莊老。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 忽忘形骸,時人多謂之癡。景元四年冬卒,時年五十四。 晉書阮籍傳一、竹林七賢 嵇康(223263),字叔夜,譙國铚人。 康早孤,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恬靜寡欲,含垢匿瑕,寬簡有大量。學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長好老莊。 晉書嵇康傳 中國古代十大美男子是指:潘安、宋玉、子都、宋

13、文公、嵇康、衛(wèi)玠、韓子高 、蘭陵王、慕容沖和獨孤信。 山濤,字巨源,河內懷人也。父曜,宛句令。濤早孤,居貧,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性好莊老,每隱身自晦。與嵇康、呂安善,后遇阮籍,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晉書山濤傳)與山巨源絕交書與山巨源絕交書 嵇康劉伶,身長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細宇宙齊萬物為心。澹默少言,不妄交游,與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攜手入林。初不以家產有無介意。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逼溥z形骸如此。嘗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酒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绷嬖唬骸吧疲∥岵荒茏越?,惟當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逼迯闹?。

14、伶跪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比砸朴?,隗然復醉。 晉書 列傳十九 劉伶 向秀,字子期,河內懷人也。清悟有遠識,少為山濤所知,雅好老莊之學。莊 周著內外數十篇,歷世才士雖有觀者,莫適論其旨統(tǒng)也,秀乃為之隱解,發(fā)明奇趣, 振起玄風,讀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時也。 (晉書向秀傳) 咸字仲容。咸妙解音律,善彈琵琶。雖處世不交人事,惟共親知弦歌酣宴而已。 諸阮皆飲酒,咸至,宗人間共集,不復用杯觴斟酌,以大盆盛酒,圓坐相向,大酌更飲。時有群豕來飲其酒,咸直接去其上,便共飲之。 (晉書阮咸傳)王戎,字濬沖,瑯邪臨沂人也。祖雄,幽州刺史。父渾,涼州刺史、貞陵亭

15、侯。 戎幼而穎悟,神彩秀徹。視日不眩,裴楷見而目之曰:“戎眼燦燦,如巖下電。” (晉書王戎傳) 1.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嗬睢!比≈湃蝗≈湃?2.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恒鉆其核。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恒鉆其核。 3.王戎女適裴頠,貸錢數萬,女歸,戎色不悅,女遽還錢,王戎女適裴頠,貸錢數萬,女歸,戎色不悅,女遽還錢,乃釋然。乃釋然。第三節(jié) 元康玄學一、裴頠wi 裴頠(公元267-300年

16、)西晉哲學家。字逸民。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通博多聞,兼明醫(yī)術。以“言談之林藪”見稱于時。官至尚書左仆射(ye)。為趙王司馬倫所殺,年僅三十四歲。曾奏修國學,刻石寫經,并建議改定度量衡制。深患時俗放蕩,不尊儒術,反對何晏、王弼等“援老入儒”的“貴無”學說。著有崇有論。二、郭象郭象,字子玄,少有才理,好老莊,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聽象語,如懸河瀉水,注而不竭。”州郡辟召,不就。常閑居,以文論自娛。后辟司徒掾,稍至黃門侍郎。東海王司馬越引為太傅主簿,甚見親委,遂任職當權,熏灼內外,由是素論去之。永嘉末病卒,著碑論十二篇。 晉書郭象傳(約公元252312年) 獨化性與命玄冥之境名教與自然自生 “

17、夫莊老之所以屢稱無者,何哉?明生物者無物,而物自生耳”。(在宥注) “非唯無不得化而為有也,有亦不得化而為無矣。是以夫有之為物,雖千變萬化,而不得一為無也。”(知北游注) “萬物萬情,趣舍不同,若有真宰使之然也。起索真宰之朕跡,而亦終不得,則明物皆自然,無使物然也。”(齊物論注) 1.獨化相因 “故天地萬物凡所有者,不可一日而相無也。一物不具,則生者無由得生,一理不至,則天年無緣得終?!保ù笞趲熥ⅲ?“天下莫不相與為彼我,而彼我皆欲自為,斯東西之相反也。然彼我相與為唇齒,唇齒未嘗相為,而唇亡則齒寒。故彼之自為,濟我之功弘矣?!保ㄇ锼ⅲ?.足性 足性超越事物間的差別,終極的自由與快樂“茍各足于

18、其性,則秋毫不獨小其小,而大山不獨大其大茍各足于其性,則秋毫不獨小其小,而大山不獨大其大矣。矣。”(齊物論注齊物論注 )“物各有性,性各有極,皆如年知物各有性,性各有極,皆如年知” (逍遙游注逍遙游注) 事物各有其性,事物本性有各有局限。事物之間的差別事物各有其性,事物本性有各有局限。事物之間的差別往往只是數量的差別,如大知和小知,長壽和短壽,改變不往往只是數量的差別,如大知和小知,長壽和短壽,改變不了人的知識有限和生命有限本質。了人的知識有限和生命有限本質。 3.玄冥之境“玄冥玄冥”是是莊子莊子書中原有的一個術語,用以描述一種混書中原有的一個術語,用以描述一種混沌不分的狀態(tài)或一種不知不覺、不

19、分是非、不分彼此的精神沌不分的狀態(tài)或一種不知不覺、不分是非、不分彼此的精神境界。郭象對境界。郭象對“玄冥玄冥”的解釋與的解釋與莊子莊子有所不同,他有所不同,他說說:“:“玄冥者,所以名無而非無也。玄冥者,所以名無而非無也?!保ù笞趲熥⒋笞趲熥ⅲ笆且陨嬗形镏颍m復罔兩(影子外的虛影),未有不獨是以涉有物之域,雖復罔兩(影子外的虛影),未有不獨化于玄冥之境者也。故造物者無主而物各自造。物各自造而化于玄冥之境者也。故造物者無主而物各自造。物各自造而無所待,此天地之正也。無所待,此天地之正也。”(齊物論注齊物論注)“人之所因者天也,天之所生者獨化也。人皆以天為父,故人之所因者天也,天之所生者獨化也。人皆以天為父,故晝夜之變、寒暑之節(jié),猶不敢惡,隨天安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