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加工工藝過程圖解_第1頁
機加工工藝過程圖解_第2頁
機加工工藝過程圖解_第3頁
機加工工藝過程圖解_第4頁
機加工工藝過程圖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的制訂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的制訂生產過程n原材料準備與儲存n毛坯的生產:型材(棒料、方料、管料)、鑄坯、鍛坯、焊坯n毛坯經過機械加工、熱處理而成為零件n零件裝配成機械n機械的質量檢查及運行試驗n機械的油漆和包裝基本概念n工藝過程:改變生產對象的形狀、相對位置和性質等,使其成為成品或半成品的過程。如:熱加工工藝過程、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熱處理工藝過程、裝配工藝過程等n機械加工工藝過程n裝配工藝過程機械加工工藝過程的組成n工序:一個工作地、連續(xù)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藝過程n工步:加工表面、加工工具不變,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n工作行程:走刀n安裝階梯小軸的工藝過程(單件小批)工序工序內容設備1車一

2、端面,打中心孔;調頭,車另一端面,打中心孔車床2車大外圓及倒角;調頭,車小外圓及倒角車床3銑鍵槽;去毛刺銑床生產綱領和生產類型n生產綱領:年產量、進度計劃n生產批量:一次投入或產出的同一產品(或零件)的數(shù)量n生產類型:單件小批、成批、大批大量生產類型和生產綱領等的關系生產類型和生產綱領等的關系 生產類型生產類型 生產綱領生產綱領/(臺(臺年年-1 -1 或件或件年年-1 -1 ) 工作地每月工作地每月?lián)摰墓ば驌摰墓ば驍?shù)數(shù)工序數(shù)工序數(shù)月月-1小型機械或小型機械或輕型零件輕型零件 中型機械或中型機械或中型零件中型零件 重型機械或重型機械或重型零件重型零件 單件生產 100 105 不作規(guī)定 小

3、批生產 100500 10150 5100 2040 中批生產 5005000 150500 100300 1020 大批生產 500050000 50050003001000 110 大量生產 50000 5000 1000 1 各種生產類型的工藝特征各種生產類型的工藝特征 工藝特征工藝特征 生產類型生產類型 單件小批單件小批 中批中批 大批大量大批大量 零件的互換性 用修配法鉗工修配,缺乏互換性 大部分具有互換性。裝配精度要求高時,靈活應用分組裝配法和調整法,同時還保留某些裝配法 具有廣泛的互換性。少數(shù)裝配精度較高處,采用分組裝配法和調整法。 毛坯的制造方法與加工余料 木模手工造型或自由鍛

4、造,毛坯精度低,加工余量大 部分采用金屬模鑄造或模鍛。毛坯精度和加工余量中等 廣泛采用金屬模機器造型、模鍛或其他高效方法。毛坯精度高,加工余量小 機床設備極其布置形式 通用機床。按機床類別采用機群式布置 部分通用機床和高效機床。按工件類別分工段排列設備 廣泛采用高效專用機床及自動機床。按流水線和自動線排列設備 各種生產類型的工藝特征各種生產類型的工藝特征工藝設備 大多采用通用夾具、標準附件、通用刀具和萬能量具。靠劃線和試切法達到精度要求 廣泛采用夾具,部分靠找正裝夾達到精度要求。較多采用專用刀具和量具 廣泛采用專用高效夾具、復合刀具、專用量具或自動檢驗裝置??空{整法達到精度要求 對工人的技術要

5、求 需技術水平高的工人 需一定技術水平的工人 對調整工的技術水平要求高,對操作工的技術水平要求低 工藝文件 有工藝過程卡,關鍵工序要工序卡 有工藝過程卡,關鍵零件要工序卡 有工藝過程卡和工序卡,關鍵工序要調整卡和檢驗卡 成本 較高 中等 較低 階梯小軸的工藝過程(大批大量)工序 工序內容設備1銑端面,打中心孔銑端面打中心孔機床2車大外圓及倒角車床3車小端外圓及倒角車床4銑鍵槽鍵槽銑床5去毛刺鉗工臺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n組織車間生產的主要技術文件n生產準備和計劃調度的主要依據n新建或擴建工廠、車間的基本技術文件工藝規(guī)程的格式(JB/Z187.3-88)n工藝過程卡片:以工序為單位簡要說明產品或零件的

6、加工(或裝配)過程的一種工藝文件。(工藝路線) n機械加工工藝卡片:以工序為單位,詳細說明產品或零件在某一工藝階段中的工序號、工序名稱、工序內容、工序參數(shù),操作要求以及采用的設備和工藝裝備。n機械加工工序卡片:在工藝卡或過程卡的基礎上,按每道工序所編制的一種工藝文件,一般有工序簡圖,并詳細說明該工序的每一個工步的加工(或裝配)內容、工藝參數(shù)、操作要求以及所用設備和工藝裝備。幾種工藝文件出現(xiàn)的場合及使用范圍過程卡工藝卡工序卡檢驗卡出現(xiàn)場合單件小批 成批重要零件重要零件大批大量 使用范圍工廠設計計劃調度材料供應工具供應車間技術科檢驗科工序工人檢驗工人制定工藝規(guī)程的基本步驟n分析原始資料n確定原始毛

7、坯n擬定工藝方案n確定各工序所采用的設備n選擇工藝裝備n確定各工序的技術檢驗要求及檢驗方法n確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n確定工序尺寸和工序公差n填寫工藝文件分析原始資料n有關圖紙:裝配圖、零件圖、毛坯圖n生產綱領n現(xiàn)場條件:設備規(guī)格、負荷、精度、工夾量具n國內外先進經驗及有關技術手冊確定原始毛坯n型材:棒料、方料、管料、n鑄坯:復雜的箱體類、曲軸(球墨鑄鐵)n鍛坯:綜合性能好n焊坯:奇異件、尺寸變化較大件擬定工藝方案(核心內容)n選擇定位基準n確定定位夾緊方法n確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n確定工序的集中和分散n安排加工順序一般需要提出幾個方案進行分析比較,選取最優(yōu)方案選擇定位基準n定位基準的概念n裝夾:定

8、位與夾緊n基準:作為“依據”的點線面n設計基準:n工藝基準:定位基準、裝配基準、測量基準精基準的選擇n基準重合原則:設計基準與定位基準重合,消除基準不重合誤差n基準統(tǒng)一:選擇盡可能多的表面加工時都能使用的基準n易保證各加工表面的相對位置精度n簡化了工藝過程,使各工序所用夾具比較統(tǒng)一n互為基準,反復加工n自為基準:選加工表面本身為基準,僅能提高加工面本身的尺寸、形狀精度1.裝夾可靠消除基準不重合誤差如圖:尺寸A、B是設計要求尺寸,而(調整法)加工中直接保證的尺寸是A、C尺寸,則:Bmax=Amax-Cmin Cmin=Amax-BmaxBmin=Amin-Cmax Cmax=Amin-BminC

9、= B- AC Bn提高了加工精度(有時則需采用更高精度的加工方法,如由銑改磨)n如果精度太高,迫使重新考慮定位方案(使定位基準與設計基準一致)1.改變加工方式(如放棄調整法改用試切法加工)確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n加工方法的選擇:外圓:車、磨孔: 鉆、擴、鉸、車、磨、拉平面:銑、刨、磨、車n選擇依據:n零件材料性質及熱處理要求n零件加工表面的尺寸公差等級和表面粗糙度n零件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要求n零件的形狀與尺寸n生產類型n具體生產條件外圓柱面加工方法外圓柱面加工方法 序號加工方法加工方法 經濟精度(以公差等級表示) 經濟表面粗糙度Ra值/m 適用范圍 1粗車 IT11IT13 12.550 適用

10、于淬火鋼以外的各種金屬 2粗車半精車 IT8IT10 3.26.3 3粗車半精車精車 IT7IT8 0.81.6 4粗車半精車精車滾壓(或拋光) IT7IT80.0250.2 5粗車半精車磨削 IT7IT80.40.8主要用于淬火鋼,也可以用于未淬火鋼,但不宜加工有色金屬 6粗車半精車粗磨精磨 IT6IT7 0.10.4 7粗車半精車粗磨精磨超精加工(或輪式超精磨) IT5 0.0120.1(或Rz0.1) 8粗車半精車精車精細車(或金剛車) IT6IT7 0.0250.4 主要用于要求較高的有色金屬加工 9粗 車 半 精 車 粗磨 精 磨 超 精 磨(或鏡面磨)IT5以上 0.0060.02

11、5(或Rz0.05) 極高精度外圓加工 10粗車半精車粗磨精磨研磨 IT5以上0.0060.1(或Rz0.05) 確定工序的集中和分散n工序集中n工件在一次裝夾后,可以加工多個表面,能較好地保證加工表面之間相互位置精度;可以減少裝夾工件的次數(shù)和輔助時間;減少工件在機床之間的搬運次數(shù),有利于縮短生產周期。n可減少機床數(shù)量、操作工人,節(jié)省車間生產面積,簡化生產計劃和生產組織工作。n采用的設備(加工中心)與工裝結構復雜、投資大,調整和維修的難度大,對工人的技術水平要求高n工序分散n機床設備(專用設備)及工裝比較簡單,調整方便,生產工人易于掌握。n可以采用最合理的切削用量,減少機動時間。n設備數(shù)量多,

12、操作工人多,生產面積大。n工序分散:20世紀20年代,設備密集型 ,流水自動線 工序集中:20世紀50年代后,信息密集型,加工中心,多品種小批量特點安排加工順序n安排原則:基準先行,先主后次,先粗后精,先面后孔n熱處理工序的安排:n預備熱處理:退火、正火,加工之前,調整工件的切削加工性,消除應力。n調質處理:粗加工之后n最終熱處理:淬火、回火,半精加工后,磨之前n輔助工序的安排:n檢驗工序:粗加工后; 重要工序前后;送往外車間之前n去毛刺,清洗, 涂防銹油確定各工序所采用的設備n機床規(guī)格與零件外形尺寸相適應n機床精度與工序要求的精度相適應n機床的效率與零件的生產類型相適應n與現(xiàn)有的設備條件相適

13、應選擇工藝裝備n即確定各工序所需的刀、夾、量、輔具。n需要采用專用工藝裝備,應提出設計任務書。確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n加工總余量和工序余量n加工總余量:毛坯尺寸與零件圖的設計尺寸之差n工序余量:相鄰兩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n對稱余量:外圓、孔n單邊余量:平面由于工序尺寸有公差,實際切除的余量大小不等n合理確定余量的意義n過大:增加了勞動量,最耐磨的表面金屬層被切除n過?。好骰蛏系拦ば虻娜毕萑ゲ涣?)精加工余量要合理:增加了時間,破壞了精度n影響加工余量的因素n上道工序表面粗糙度與缺陷n上道工序尺寸公差n上道工序形位誤差n本道工序的裝夾誤差n確定余量的方法n分析計算n經驗估計法1)查表法確定工序尺寸

14、和工序公差(基準重合時)n方法:往前推算法n順序:先確定各工序余量的基本尺寸,再有后往前逐個工序推算,即由零件上的設計尺寸開始,有最后一道工序向前工序推算,直到毛坯尺寸。n公差等級:中間各工序尺寸公差等級都按經濟精度。n極限偏差:按“入體原則”確定,即軸類取負偏差,孔類取正偏差,長度及毛坯取正負偏差雙向標注油缸加工路線n退火(一條熱處理曲線)粗車(以外圓為基準加工內孔,以內孔為基準加工外圓)n調質(兩條熱處理曲線)半精車(以外圓為基準半精車內孔、螺紋、端面、退刀槽等)n加工Rp3/8螺紋銑凸臺 精車(以內孔為基準加工外圓)磨鍍鎳舉例:缸體孔工序尺寸與公差的確定孔加工方案:粗車半精車磨鍍鎳 設計

15、尺寸70+0.07+0.05加工余量:磨孔余量:0.5mm半精車余量:1.0mm粗車孔余量:3.5mm各工序基本尺寸半精車:70-0.5=69.5粗車:69.5-1.0=68.5毛坯:68.5-3.5=65各工序基本尺寸公差半精車:IT10=0.12 69.5+0.120 粗車:IT12=0.4 68.5+0.40 各工序加工表面粗糙度 半精車 Ra3.2 粗車Ra12.5裝配工藝n機械產品的質量必須由裝配最終來保證。n零件、組件、部件、總裝、部裝、組裝n裝配的工作量比重大:主要靠手工完成裝配工作的基本內容n清洗n連接:n可拆卸連接:螺紋連接、銷連接、鍵連接n不可拆卸連接:過盈連接、焊接等n校

16、正、調整與配作找正、找平、調整間隙、平衡、配鉆、配研1)驗收、試驗裝配的組織形式n固定式裝配n移動式裝配裝配精度n機器質量的綜合評定指標:工作性能(正常運轉,達到規(guī)定的性能指標),使用效果(方便、經濟、效率高),精度,壽命n精度要求的確定:國標,部標,企標n裝配精度與零件精度之間的關系:零件的加工精度是保證裝配精度的基礎,但當裝配精度較高時,零件加工會很困難,裝配精度并不完全取決于加工精度裝配方法與選擇n互換裝配法:裝配時各組成環(huán)零件不經任何選擇、調整和修配就可達到裝配精度要求。n如標準件的裝配,n多用于精度不是太高的短環(huán)裝配尺寸鏈,1)封閉環(huán)(精度)公差要大于或等于各組成環(huán)的公差n分組裝配法

17、:將組成環(huán)零件公差擴大幾倍到經濟公差加工,然后, 將各組成環(huán)的實際尺寸按公差大小分成若干組,并按相應組進行裝配,以達到裝配精度的要求。n修配裝配法:將尺寸鏈各組成環(huán)按經濟公差制造,預先選定一個零件(組成環(huán)),在裝配時,對此零件進行修配、補充加工以達到裝配精度。n調整裝配法:裝配工藝規(guī)程的基本概念n定義:文件或圖表等形式規(guī)定的裝配工藝n作用:指導裝配生產的指導性技術文件n重要性:n任務:確定裝配工藝順序的一般原則n預處理工序先行:零件的清洗、倒角、去毛刺等n先里后外、先下后上、先難后易n后面的工序不應損壞前面的裝配質量(如壓力裝配、加熱裝配、配鉆等應在先)n處于基準件同一方位的裝配工序應盡可能的集中連續(xù)安排,使裝配過程中翻身、轉位次數(shù)少n將使用同一裝配工裝或設備,以及對裝配環(huán)境有同樣特殊要求的工序盡可能集中安排n及時安排檢驗工序(例如:單向閥)制訂裝配工藝規(guī)程的方法、步驟n研究原始資料:n劃分裝配單元,選定裝配基準件n確定裝配順序,繪制裝配系統(tǒng)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