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定律說明_第1頁
輻射定律說明_第2頁
輻射定律說明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基爾霍夫(Gustav Robert Kirchhoff,18241887),德國物理學家。 1824年3月12日生于普魯士的柯尼斯堡(今為俄羅斯加里寧格勒),1887 年10 月17日卒于柏林?;鶢柣舴蛟诳履崴贡ご髮W讀物理,1847年畢業(yè)后去柏林大學任教,3年后去布雷斯勞作臨時教授。1854年由化學家本生推薦任海德堡大學教授。1875年到柏林大學作理論物理教授,直到逝世。1859年,基爾霍夫做了用燈焰燒灼食鹽的實驗。在對這一實驗現(xiàn)象的研究過程中,得出了關于熱輻射的定律,后被稱為基爾霍夫定律(Kirchoff's law):基爾霍夫根據(jù)熱平衡理論導出,任何物體對電磁輻射的發(fā)射本領和吸收

2、本領的比值與物體特性無關,是波長和溫度的普適函數(shù),即與吸收系數(shù)成正比。并由此判斷:太陽光譜的暗線是太陽大氣中元素吸收的結果。這給太陽和恒星成分分析提供了一種重要的方法,天體物理由于應用光譜分析方法而進入了新階段。 1862年他又進一步得出絕對黑體的概念。他的熱輻射定律和絕對黑體概念是開辟20世紀物理學新紀元的關鍵之一。1900年M.普朗克的量子論就發(fā)源于此。1900年,普朗克拋棄了能量是連續(xù)的傳統(tǒng)經典物理觀念,導出了與實驗完全符合的黑體輻射經驗公式。在理論上導出這個公式,必須假設物質輻射的能量是不連續(xù)的,只能是某一個最小能量的整數(shù)倍。普朗克把這一最小能量單位稱為“能量子”。普朗克的假設解決了黑

3、體輻射的理論困難。普朗克還進一步提出了能量子與頻率成正比的觀點,并引入了普朗克常數(shù)h。量子理論現(xiàn)已成為現(xiàn)代理論和實驗的不可缺少的基本理論。普朗克由于創(chuàng)立了量子理論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維恩位移定律是針對黑體來說的,說明了黑體越熱,其輻射譜光譜輻射力(及某一頻率的光輻射能量的能力)的最大值所對應的波長越短,而除了絕對零度外其他的任何溫度下物體輻射的光的頻率都是從零到無窮的,只是各個不同的溫度對應的 “波長-能量”圖形不同,而實際物體都是黑體乘以黑度所對應的會體所對應的理想情況 譬如在宇宙中,不同恒星隨表面溫度的不同會顯示出不同的顏色,溫度較高的顯藍色,次之顯白色,瀕臨燃盡而膨脹的紅巨星表面溫度

4、只有2000-3000K,因而顯紅色。太陽的表面溫度是5778K,根據(jù)維恩位移定律計算得的峰值輻射波長則為502nm,這近似處于可見光光譜范圍的中點,為黃光。 與太陽表面相比,通電的白熾燈的溫度要低數(shù)千度,所以白熾燈的輻射光譜偏橙。至于處于“紅熱”狀態(tài)的電爐絲等物體,溫度要更低,所以更加顯紅色。溫度再下降,輻射波長便超出了可見光范圍,進入紅外區(qū),譬如人體釋放的輻射就主要是紅外線,軍事上使用的紅外線夜視儀就是通過探測這種紅外線來進行“夜視”的。 本定律由德國物理學家威廉·維恩(Wilhelm Wien)于1893年通過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經驗總結提出。斯特藩(Josef Stefan

5、, 18351893)奧地利物理學家。生于克拉根福附近的圣彼得。畢業(yè)于維也納大學。曾任過7年中學教師。1863年獲維也納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同時擔任了該校的物理學教授,并曾任維也納物理研究所所長。他是玻爾茲曼的導師,兩人曾合作,取得了許多重要研究成果。斯特藩在物理學方面有許多重要研究成果,對于氣體動力學、擴散理論、電磁學、光學、毛細現(xiàn)象等都有貢獻。斯特藩一玻爾茲曼定律,是斯特藩的重要發(fā)現(xiàn)之一。1879年,他在實驗中確定了黑體輻射總能量與其溫度之間的關系。他測得了黑體的單位表面積上在單位時間內發(fā)出的全部熱輻射的總能量E和它的絕對溫度T的四次方成正比:E=T4。1884年,玻爾茲曼根據(jù)熱力

6、學定律推導出了這一關系,故稱斯特藩一玻爾茲曼定律。式中稱為“斯特藩一玻爾茲曼常數(shù)”,實驗測得1.36 * 10-4千米米2·秒·開4。熱力學和統(tǒng)計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 生于維也納,卒于意大利的杜伊諾,1866年獲維也納大學博士學位,歷任格拉茨大學、維也納大學、慕尼黑大學和萊比錫大學教授。他發(fā)展了麥克斯韋的分子運動類學說,把物理體系的熵和概率聯(lián)系起來,闡明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統(tǒng)計性質,并引出能量均分理論(麥克斯韋-波爾茲曼定律)。他首先指出,一切自發(fā)過程,總是從概率小的狀態(tài)向概率大的狀態(tài)變化,從有序向無序變化。1877年,波爾茲曼又提出,用“熵”來量度一個系統(tǒng)中分子的無序程度,并給出熵S與無序度W(即某一個客觀狀態(tài)對應微觀態(tài)數(shù)目,或者說是宏觀態(tài)出現(xiàn)的概率)之間的關系為S=kW。這就是著名的波爾茲曼公式,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