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山西省陽泉市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4-2025學年山西省陽泉市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4-2025學年山西省陽泉市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4-2025學年山西省陽泉市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4-2025學年山西省陽泉市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山西省陽泉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23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都t樓夢》的世界、人生與藝術(shù)《紅樓夢》中有三重世界,一是生活世界,一是藝術(shù)世界,一是哲學世界。第一重世界是變化無常的世界,混雜酸甜苦辣,歷經(jīng)生老病死。曹雪芹創(chuàng)作《紅樓夢》的時代,佛學盛行。自王陽明之后的晚明直至清代的佛學傳播,使得民眾接受了這樣的宗教觀念:人生在世,必須相信凈土、不斷修行,才能超越輪回,達到清凈世界。曹雪芹正是在此基礎(chǔ)上設(shè)定了《紅樓夢》的生死觀。這個介于儒道之間、變動不居的世界沒有恒常,充滿起伏跌宕,悲歡離合。寶玉和黛玉有前生的夙緣,他對她有甘露之惠,她對他懷報答之心,今生相逢本該天生一對。然而,無端忽來一寶釵,德容言工,無不勝之,又扶“金玉良緣”之勢,使得黛玉在與寶玉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寶玉也常有“好景不長”的預感。不僅他們的愛情關(guān)系在變,周圍人的福與禍也在變?!把垡娝鸶邩?,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榮寧兩府就是如此,賈敬信奉道教,卻因為吃了金丹燒脹而死。元春封妃省親,富貴已極,“園內(nèi)各處,帳舞蟠龍,簾飛彩鳳,金銀煥彩,珠寶爭輝,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長春之蕊”,卻也埋下了敗落的種子。第二重世界是有情世界,它更接近于心理世界。在這個世界里,衡量萬事萬物的價值標準,不是金錢,而是緣分和情誼。人在紅塵中有情,這情是自然生發(fā)出來的。雖然世界無常,但情支撐著世界。寶玉“情不情”(指對自己無情的也有情),對花、鳥、月亮、星星無往不情,甚至對父親小書房里一軸美人圖都想去探望撫慰一番。他憐香惜玉,愛襲人、晴雯、齡官、芳官等姑娘們,最后鐘情于林黛玉。一位意大利漢學家說過,中國人有各種各樣細膩的感情,這些情因遠近不同而構(gòu)成各種各樣的關(guān)系。是情的出神入化構(gòu)成了變化,構(gòu)成了悲歡離合,構(gòu)成了藝術(shù)美感。這就是變化中情的美。第三重世界是虛空世界,既超越有情世界,又是隱藏其后的恒定的價值觀。道家講究清凈無為。佛家講究一方凈土,它們都主張沒有情感牽累和興衰變化,超脫悲歡喜樂,追求悟性的化境。相對于有情和變化,這種價值觀是一個恒定的真相。有情世界則是對虛空實境的偏離。從佛家來說,比如唯識宗,它的種子叫作染識,其變化就是從無染到有染,這么美好的凈土還會變成無常的人生。從道家來說,原始為太和,打破太和才產(chǎn)生出人生的發(fā)展和困境,而人只有凈化欲念,才能恢復平衡。因此,《紅樓夢》中的太虛幻境是有情世界、無常世界的一個平衡。曹雪芹精心安排了太虛幻境這一原始點,使小說在演示了榮辱興替后通過悟性來抵達虛空世界。這個世界里沒有落花,沒有變化,沒有憂愁,也不懼時間。一切圓滿無缺,不必擔心生老病死和飛來橫禍,更不會有猜疑和背叛。然而,有深意的是,你必須舍棄了“實”的現(xiàn)實世界,舍棄了“情”的有情世界,才能抵達這個憑虛凌空、有大自在的虛空世界。但“實”與“情”是極難割舍的,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做到,小說中真正了悟的可能只有寶玉一人。(摘自《光明日報》張惠《〈紅樓夢〉的世界、人生與藝術(shù)》)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曹雪芹受佛學影響設(shè)定《紅樓夢》生死觀,使得小說中生活世界完全遵循佛家教義呈現(xiàn)變化。B.寶玉對花、鳥及美人圖等的情感,體現(xiàn)了《紅樓夢》有情世界中以緣分情誼為核心的價值標準。C.虛空世界作為恒定的真相,與有情世界和生活世界截然不同,不存在任何內(nèi)在聯(lián)系。D.小說中只有寶玉一人真正舍棄了“實”的現(xiàn)實世界和“情”的有情世界,抵達虛空世界。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采用總分結(jié)構(gòu),開篇提出《紅樓夢》有三重世界,再分別展開論述,條理清晰。B.文章以賈敬之死、元春省親等事例,論證生活世界充滿起伏跌宕、悲歡離合的特點。C.引用意大利漢學家的話是為了證明本段的觀點:《紅樓夢》的世界是有情世界,是情的出神入化構(gòu)成了悲歡離合,構(gòu)成了藝術(shù)美感。D.文章在論述虛空世界時,通過對比佛家和道家思想,突出二者在本質(zhì)上的對立與矛盾。3.文中指出《紅樓夢》的三重世界具有不同的內(nèi)涵與意義,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括這三重世界分別展現(xiàn)了怎樣的人生狀態(tài)?!敬鸢浮?.B2.D3.①生活世界:展現(xiàn)了充滿酸甜苦辣、生老病死的無常人生,人生起伏不定,福禍難測。②有情世界:呈現(xiàn)出以緣分和情誼為核心,人們在紅塵中自然生發(fā)情感、追求情感的人生狀態(tài)。③虛空世界:體現(xiàn)超脫情感牽累與興衰變化,追求清凈無為、悟性化境,圓滿自在的理想人生境界。【解析】【導語】這篇評論文從三重世界視角解讀《紅樓夢》,結(jié)構(gòu)清晰,層次分明。生活世界展現(xiàn)無常與興衰,有情世界凸顯情感價值,虛空世界則指向超脫與永恒。文章結(jié)合佛道思想,通過典型事例論證各世界特點,但部分表述稍顯絕對化(如“只有寶玉一人了悟”)。整體上,該文為理解《紅樓夢》的多元意蘊提供了有價值的分析框架。【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使得小說中生活世界完全遵循佛家教義呈現(xiàn)變化”錯誤。原文提及“曹雪芹創(chuàng)作《紅樓夢》的時代,佛學盛行”,他在此基礎(chǔ)上設(shè)定生死觀,但生活世界并非“完全遵循佛家教義”。文中明確表示這個世界“介于儒道之間、變動不居”,可見還受儒道思想影響,該項表述絕對。C.“與有情世界和生活世界截然不同,不存在任何內(nèi)在聯(lián)系”錯誤。原文指出“《紅樓夢》中太虛幻境是有情世界、無常世界的一個平衡”,說明虛空世界與其他兩重世界存在內(nèi)在聯(lián)系,并非“截然不同,不存在任何內(nèi)在聯(lián)系”。D.“小說中只有寶玉一人真正舍棄了‘實’的現(xiàn)實世界和‘情’的有情世界”錯誤。原文說“小說中真正了悟的可能只有寶玉一人”,“可能”一詞表明是推測,而選項“只有寶玉一人”表述過于絕對。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D.“突出二者在本質(zhì)上的對立與矛盾”錯誤。文章在論述虛空世界時,提到“道家講究清凈無為。佛家講究一方凈土,它們都主張沒有情感牽累和興衰變化,超脫悲歡喜樂,追求悟性的化境”,這表明佛家和道家思想在追求“清凈無為”“一方凈土”等價值觀上有相通性。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①生活世界:原文提到“第一重世界是變化無常的世界,混雜酸甜苦辣,歷經(jīng)生老病死”“這個介于儒道之間、變動不居的世界沒有恒常,充滿起伏跌宕,悲歡離合”,如寶玉和黛玉的愛情充滿變數(shù),榮寧兩府從“起高樓”到“樓塌了”,賈敬吃金丹而死,元春封妃省親后埋下敗落種子等事例,都展現(xiàn)了充滿酸甜苦辣、生老病死的無常人生,人生起伏不定,福禍難測。②有情世界:原文指出“第二重世界是有情世界,它更接近于心理世界。在這個世界里,衡量萬事萬物的價值標準,不是金錢,而是緣分和情誼。人在紅塵中有情,這情是自然生發(fā)出來的”,寶玉“情不情”,對萬物有情,愛眾多姑娘并鐘情于林黛玉,這體現(xiàn)了以緣分和情誼為核心,人們在紅塵中自然生發(fā)情感、追求情感的人生狀態(tài)。③虛空世界:原文表明“第三重世界是虛空世界,既超越有情世界,又是隱藏其后的恒定的價值觀。道家講究清凈無為。佛家講究一方凈土,它們都主張沒有情感牽累和興衰變化,超脫悲歡喜樂,追求悟性的化境”“這個世界里沒有落花,沒有變化,沒有憂愁,也不懼時間。一切圓滿無缺,不必擔心生老病死和飛來橫禍,更不會有猜疑和背叛”,這體現(xiàn)了超脫情感牽累與興衰變化,追求清凈無為、悟性化境,圓滿自在的理想人生境界。(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3小題,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林庚:喧鬧時代里的隱退者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體報道,林庚似乎已被人們遺忘了。今年中秋節(jié)的前兩天,這位97歲的老人在睡夢中辭世,人們這才又記起早年與吳組緗、李長之、季羨林并稱“清華四劍客”,后來又與吳組緗、王瑤、季鎮(zhèn)淮并稱“北大中文四老”的林庚先生。10月4日,與往常一樣,他吃過晚飯,上床休息了一會兒。晚7時左右,家人發(fā)現(xiàn),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這位杰出的詩人已經(jīng)停止了呼吸。“他赤條條地來,又赤條條地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錢理群說。上世紀80年代林庚從北大退休,近20年來一直隱居在北京大學燕南園里。他在園子里種了花草,學生們從門口偶爾路過,能看到在那扇油漆有些脫落的大門里,林庚先生正靜坐在藤椅上,看著花叢思索,陽光灑在他身上,他的側(cè)影清癯而安詳。這些學生再也聽不到林庚講課了……據(jù)聽過課的人們回憶,林庚講課,有時身著白襯衣,吊帶西褲,有時身著絲綢長衫。他腰板挺直,始終昂著頭,大多時間垂著雙手,平緩地講著,講到會心關(guān)鍵處,會舉起右手,輔以一個有力的手勢。他從不用講稿,偶爾看看手中的卡片,且旁征博引,堂下鴉雀無聲,仿佛連“停頓的片刻也顯得意味深長”。林庚退休之前,中文系特意為他安排了一堂“告別課”。盡管從1933年在清華大學給朱自清當助教開始,林庚已經(jīng)執(zhí)教半個世紀,但他的講課題目還是幾經(jīng)更換才定下,講課內(nèi)容也斟酌再三,教案足足準備了一個多月。這一課,講的是“什么是詩”。講課那天,他穿一身經(jīng)過精心設(shè)計的黃色衣服,配黃皮鞋,頭發(fā)一絲不亂。照錢理群的說法,“美得一上臺就震住了大家”。然后,他款款講來,滔滔不絕。但是,課后錢理群送他回家,他一進門便倒下,大病一場。晚年,燕南園里這位坐在藤椅上的老人,已經(jīng)少問世事,不接受媒體訪問,淡出公眾視野,甚至,連那些從他門口路過的學生,有些也已經(jīng)不知道他是誰了?!肮?、名望,仿佛已經(jīng)完全從先生的心里消失。”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鳴說。隱居中的林庚,唯獨在有人請他為學生講課時絕不推辭?!皩W生,對年輕人,林庚有一種超乎尋常的感情和期待。”張鳴說。在他那間20多年毫無變化、簡樸陳舊的客廳里,他面對來訪的學生,很容易激動起來。陽光從東、南、西三面的窗戶里灑進來,學生們“坐在他面前,甚至連敬仰的心都很難產(chǎn)生,他實在太隨和,太真誠”。學生袁行霈回憶,他從不對學生耳提面命,疾言厲色,也不肯當面表揚,或者說些慣常的客套話。學生去看望他時,他起身迎接。離開時,又總是要送出大門,說聲“謝謝”。北大畢業(yè)生余杰曾撰文回憶讀書時他與林庚的一次接觸。林庚站在料峭的寒風中迎接他,主動與他握手,說話總帶著“歉意的微笑”,告別時走出很遠,回頭看,他仍“站在門外望著”。林老先生講究衣著,愛戴圍巾,素來整潔。即使披一件夾克,不扣扣子,也能讓人覺得“高潔”。“他很干凈?!睆堷Q評價說,“這種干凈,是由內(nèi)而外的?!边@位曾經(jīng)的北平現(xiàn)代派詩人、后來的古典文學研究者,一生追慕的是“寒士文學”和“布衣感”。他推崇不在權(quán)貴面前低頭、“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塵埃。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的骨氣。他的學生袁行霈至今記得先生的一句話:“人走路要昂著頭,我一生都是昂著頭的。”“在做人上,他是成功的?!卞X理群評論,“相比一些在世時被推上高位,被別人供奉的人,林庚的結(jié)局是最美的?!薄八⒉伙@赫,社會上的人也許并不知道他是誰,然而學生卻永遠銘記?!卞X理群說,“這是作為一個老師,可以得到的最高評價?!绷指o他的學生留下了這樣的笑容:“他抬起頭,微微含笑,望著屋宇的東方,目光中有堅毅,有安詳,有回憶,有思索,有自足,有憧憬?!边@樣的笑容已經(jīng)成為歷史。2019年10月4日黃昏,林庚由保姆陪伴,又一次來到北京大學未名湖邊。很快將是中秋,他有些失望地說:“怎么月亮不圓啊?”“快了,后天就是中秋了。”保姆答道。“好,到時候我們出來看月亮?!绷指行└吲d地說。這天晚上,他在燕南園62號的家中,永遠地離開了。(選自《中國青年報》,有刪節(jié))4.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林庚先生的“告別課”講得極為精彩,卻在課后大病一場,既體現(xiàn)了他對這堂課的重視,也體現(xiàn)了他對學生和教育事業(yè)的熱愛。B.林庚一生追慕“寒士文學”和“布衣感”,推崇不在權(quán)貴面前低頭,始終保持著自己不卑不亢的骨氣,這是他作為老師被學生永遠銘記的最主要原因。C.錢理群認為林庚先生雖然地位并不顯赫,在社會上也不廣為人知,但他做人是成功的,結(jié)局也是最美的。D.結(jié)尾部分描繪林庚先生臨終前的場景,呼應了文章的開頭,使文章更加完整。5.文中多處引用錢理群、張鳴、袁行霈等人的話,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為什么說林庚先生是“喧鬧時代里的隱退者”?請結(jié)合全文分析并談談你的理解?!敬鸢浮?.B5.①三人皆是與林庚關(guān)系密切的人,引述他們的話使文章的內(nèi)容顯得更加真實可信;②三人的身份地位不一般,評價具有權(quán)威性和說服力;③引述內(nèi)容多為議論評價,凝練地概括了林庚的人物精神品質(zhì);④引用多人多側(cè)面的評述,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了林庚先生的精神品質(zhì),讓讀者對林庚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6.①生活狀態(tài)上的“隱退”:在充滿名利誘惑和浮躁氛圍的時代中,林庚先生退休后隱居住在燕南園,少問世事,不接受媒體訪問,淡出公眾視野,被很多人遺忘。②精神氣質(zhì)上的“隱退”:在喧囂的時代,他生活簡樸,淡泊名利,“功利、名望,仿佛已經(jīng)完全從先生的心里消失”,而是專注于學術(shù)和教育,隱居中唯獨在有人請他為學生講課時絕不推辭;在喧囂時代中他堅守知識分子的精神追求,一生追慕“寒士文學”和“布衣感”,推崇不在權(quán)貴面前低頭,追求內(nèi)心的潔凈、人格的獨立和精神的自由。【解析】【導語】這篇人物特寫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林庚先生“隱于市”的學者風骨。通過白描手法展現(xiàn)其晚年隱居生活,穿插“告別課”等典型場景,輔以親友學生的回憶評述,多維度塑造了一位淡泊名利卻心系教育的文人形象。結(jié)尾以“看月亮”的細節(jié)收束,在生死對話中升華主題,呈現(xiàn)了傳統(tǒng)知識分子“外圓內(nèi)方”的精神品格?!?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B.“這是他作為老師被學生永遠銘記的最主要原因”錯,林庚一生追慕“寒士文學”和“布衣感”,從不在權(quán)貴面前低頭,始終保持著自己不卑不亢的骨氣。這是他作為老師被學生永遠銘記的其中一方面的原因,但不一定是最主要的原因,材料中沒有相關(guān)信息表述。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表現(xiàn)手法的作用的能力。①錢理群作為北大中文系教授,與林庚共事多年,其評價“他赤條條地來,又赤條條地去”直接點明林庚淡泊名利的品格。張鳴、袁行霈等作為同事或?qū)W生,對林庚的日常細節(jié)如“靜坐在藤椅上看花叢思索”的描述,使文中“隱居燕南園”的生活場景更具真實性,讓讀者確信林庚超然物外的人生狀態(tài)。②錢理群、張鳴、袁行霈均為學界權(quán)威,錢理群稱林庚“結(jié)局是最美的”,張鳴評價其“干凈是由內(nèi)而外的”,袁行霈作為古典文學研究者傳承其學術(shù)思想。這些來自不同學術(shù)地位者的評語,如“講課美得震住大家”的細節(jié),增強了對林庚“教學藝術(shù)與人格魅力兼具”評價的說服力。③文中引用多為凝練的議論性語句,如袁行霈憶及的“人走路要昂著頭”,直接概括林庚“不向權(quán)貴低頭”的骨氣;錢理群“功利、名望從先生心里消失”的感慨,精準提煉其精神境界。這些引用以簡筆勾勒出林庚“寒士文學”追求與“布衣感”的人格核心。④錢理群從“學者結(jié)局”角度談其淡泊,張鳴從“品格修養(yǎng)”論其“由內(nèi)而外的干凈”,袁行霈從“師生互動”回憶其“昂首做人”的教導,余杰則以“寒風中迎接學生”的細節(jié)補充其溫和。多人多側(cè)面的評述,如拼圖般還原出林庚既“堅毅安詳”又“真誠隨和”的完整形象。【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生活狀態(tài)上的“隱退”:在充滿名利誘惑的時代,林庚退休后便隱居北大燕南園近20年,“種了花草”“靜坐在藤椅上看花叢思索”,過著少問世事的生活。他“不接受媒體訪問,淡出公眾視野”,甚至“從他門口路過的學生,有些也已經(jīng)不知道他是誰”,直到去世消息報道,人們才想起這位曾被遺忘的學者,其生活的隱退與時代的喧鬧形成鮮明對比。②精神氣質(zhì)上的“隱退”:在浮躁喧囂的時代,林庚的精神世界始終堅守著“寒士文學”的追求。他住“20多年毫無變化、簡樸陳舊的客廳”,衣著整潔卻“素來簡樸”,張鳴評價其“干凈是由內(nèi)而外的”,這種干凈正是對功利名望的自覺疏離——“功利、名望,仿佛已經(jīng)完全從先生的心里消失”。但他對教育卻充滿熱忱,“唯獨在有人請他為學生講課時絕不推辭”,甚至為“告別課”“教案足足準備了一個多月”。他推崇“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塵?!钡墓菤?,以“人走路要昂著頭”的信念,在喧鬧中守護著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與精神自由,其隱退本質(zhì)是對世俗價值的主動超越。二、古代詩文閱讀(2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4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偞耸?,弘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諫太宗十思疏》魏征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中的“固”與《六國論》中“至于顛覆,理固宜然”的“固”意義不同。B.“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中“善”與《庖丁解?!分小吧频抖刂薄吧啤币饬x不同。C.“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中的“下”和《阿房宮賦》中的“辭樓下殿,輦來于秦”中的“下”意義相同。D.“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中的“以為”與《燭之武退秦師》中“若舍鄭以為東道主”的“以為”意義相同。8.以下對《諫太宗十思疏》的理解分析錯誤的一項是()A.文章一開篇連用三個句子形成排比,用“木固其根”“水浚其源”進行類比,從而引出天下安治的基礎(chǔ)在于“積德義”這一觀點。B.作者通過對比“殷憂”時君主“竭誠以待下”與“得志”后“縱情以傲物”的不同態(tài)度,揭示了國家興衰的關(guān)鍵因素。C.“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主張君主選拔賢能、采納良策,認為這是實現(xiàn)群策群力、天下大治的重要途徑。D.如果能做到“十思”,人君不必“勞神苦思”,而國家卻可以“鳴琴垂拱”,這和老子的“無為而治”的思想是一致的。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10.文中“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這兩句話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有何作用?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敬鸢浮?.C8.D9.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察人民,用盛怒來威嚇人民,他們最終只是茍且免于刑罰,但是并不會懷念國君的仁德,表面上恭順,內(nèi)心里卻不服氣。10.①論證方法:“載舟覆舟”化用《荀子?王制》中“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觀點,運用了引用論證;“奔車朽索”用腐爛的繩索駕馭疾馳的馬車來比喻不謹慎治國的危險,運用了比喻論證。②作用:生動形象且極具說服力地告誡唐太宗,人民的力量強大,治國必須謹慎對待百姓,不可疏忽大意,否則會危及統(tǒng)治,深入淺出地強調(diào)了居安思危、重視百姓的重要性。【解析】【導語】這篇《諫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勸諫唐太宗的經(jīng)典政論文。文章以“固本浚源”為喻,通過類比、對比等手法,系統(tǒng)闡述了治國理政的核心思想。全文結(jié)構(gòu)嚴謹,先立論“積德義”的重要性,再剖析帝王常見弊病,最后提出“十思”的具體建議。論證層層遞進,既有“載舟覆舟”的生動比喻,又有“十思”的周密設(shè)計,體現(xiàn)了儒家德治思想與道家無為而治的融合?!?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使……穩(wěn)固/本來。句意:我聽說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wěn)固它的根。/六國落到滅亡的地步,按理本來應當這樣。B.正確。好的/揩拭。句意:國君開頭做得好的確實很多,能夠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然后把刀擦抹干凈,收藏起來。C.錯誤。居于……之下/離開。句意: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要像江海居于百川之下(而能容納百川)。/辭別(六國的)樓閣宮殿,乘輦車來到秦國。D.正確。把……作為。句意:喜愛狩獵就想到網(wǎng)三面留一面。/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這和老子的‘無為而治’的思想是一致的”錯誤。“鳴琴垂拱”和老子的“無為而治”不同,而是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積極地求治。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岸?,督察;“振”,同“震”,威嚇;“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狀語后置句,翻譯時調(diào)整為“以嚴刑董之,以威怒振之”?!?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證方法能力。①引用論證:文中“載舟覆舟”直接化用了《荀子·王制》的經(jīng)典論述,通過引用權(quán)威典籍增強說服力,說明民心向背對政權(quán)存亡的決定性作用。比喻論證:“奔車朽索”將國家治理比作用腐朽韁繩駕馭狂奔的馬車,形象化地揭示治國不慎的極端危險性,使抽象道理具象化。②兩種論證方式結(jié)合,既借古圣先賢之口強調(diào)民本思想,又以觸目驚心的比喻制造緊迫感,雙重手段突出“慎治”的極端重要性。從引用荀子觀點的理論依據(jù)到現(xiàn)實隱喻車索之危,由古及今、由抽象到具體,形成遞進式論證結(jié)構(gòu),使勸諫更具邏輯沖擊力。針對唐太宗作為軍事統(tǒng)帥的認知特點,選用戰(zhàn)車、馭馬等軍事意象,更易引發(fā)其共鳴,體現(xiàn)魏征“因君設(shè)喻”的勸諫藝術(shù)。參考譯文:我聽說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wěn)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根系不牢固卻想要樹木生長,道德不深厚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地位低見識淺,(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您這)聰明睿智(的人)呢!國君處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間尊大,就要推崇皇權(quán)的高峻,永遠保持政權(quán)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想著危難,戒奢侈,行節(jié)儉,道德不能保持寬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這也(如同)挖斷樹根來求得樹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遠啊。(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他們沒有一個不為國家深切地憂慮而且治理成效顯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國君的品德就開始衰微了。國君開頭做得好的確實很多,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難嗎?過去奪取天下時力量有余,現(xiàn)在守衛(wèi)天下卻力量不足,這是為什么呢?通常處在深重的憂慮之中一定能竭盡誠心來對待臣民,已經(jīng)成功,就放縱自己的性情來傲視別人。竭盡誠心,吳越之人也將同心同德;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路之人。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責(人們),用威風怒氣來嚇唬(人們),(臣民)只求茍且免于刑罰而不懷念感激國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內(nèi)心里卻不服氣。(臣民)對國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們像水一樣)能夠負載船只,也能顛覆船只,這是應當深切謹慎的。疾馳的馬車卻用腐爛的繩索駕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做國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夠做到一見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東西就要想到用知足來自我克制,將要興建什么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謙虛并加強自我約束,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樣能夠(處于)眾多河流的下游,喜愛狩獵就想到網(wǎng)三面留一面,擔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擔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虛心采納臣下的意見,考慮到(朝中可能會出現(xiàn))讒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罷黜奸邪,施加恩澤就要考慮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獎賞不當,動用刑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為一時發(fā)怒而濫用刑罰。全面做到這十件應該深思的事,弘揚這九種美德,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選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獻出他的謀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愛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誠信的人就能獻出他的忠誠。文臣武將爭先恐后前來效力,國君和大臣沒有大事煩擾,可以盡情享受出游的快樂,可以頤養(yǎng)得像赤松子與王子喬那樣長壽,皇上彈著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說什么,天下人就已經(jīng)都有教化了。為什么一定要(自己)勞神費思,代替臣下管理職事,役使自己靈敏、明亮的耳、眼,減損順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ǘ┕糯姼栝喿x(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桂枝香·金陵懷古王安石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謾?quán)禈s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1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運用比喻手法,將長江比作白練,山峰比作箭頭,生動展現(xiàn)金陵山水的壯美。B.“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本o接上句,描寫對象由近及遠,由自然的景物寫到人的活動,畫面頓時生動起來。C.“門外樓頭”化用陳后主亡國典故,“悲恨相續(xù)”四字高度概括六朝相繼滅亡的歷史,寄寓了詞人對歷史興亡的深沉感慨。D.全詞上闋繪景視野開闊,色彩鮮明;下闋懷古抒情,以“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收尾,借古諷今,意味深長,警示當朝統(tǒng)治者勿重蹈覆轍。12.詞中“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兩句,在情感表達上用了哪些手法?請結(jié)合詞簡要分析。【答案】11.B12.①融情于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六朝舊事隨流水”寫歷史如流水般逝去,“寒煙衰草凝綠”描繪眼前只剩寒煙籠罩、衰草凝綠的景象,將六朝繁華不再的感慨融入蕭瑟之景,含蓄深沉。②對比映襯:把昔日六朝的繁華競逐與如今的冷寂荒涼作對比,突出歷史變遷的無情,強化了詞人對朝代興衰的惋惜與感慨。③借古傷今:借六朝滅亡的舊事,委婉地表達對當朝統(tǒng)治者可能重蹈覆轍的擔憂,體現(xiàn)詞人的憂患意識和政治遠見【解析】【導語】這首《桂枝香·金陵懷古》是王安石晚年代表作,上闋以雄健筆力勾勒金陵秋色,澄江如練、翠峰簇擁,展現(xiàn)壯闊氣象;下闋轉(zhuǎn)入深沉歷史反思,通過“門外樓頭”典故和“商女唱曲”的意象,將六朝興亡與眼前景物交織,形成時空疊印的蒼涼意境。全詞景情相生,在宏闊與悲慨間完成對歷史興衰的哲學思考,體現(xiàn)政治家詞人獨有的歷史洞察力?!?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B.“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保@里描寫對象并不是由近及遠,而應該是由遠及近。前面“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是遠眺長江和山峰,屬于遠景,而“歸帆去棹”“酒旗斜?!笔窃跉堦?、西風中的具體景象,相對來說是近景。故選B?!?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①融情于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六朝舊事隨流水”直寫歷史如流水般消逝,暗含對繁華易逝的喟嘆;“寒煙衰草凝綠”則聚焦眼前實景——寒霧籠罩、衰草枯綠,以景物的冷寂荒敗,外化六朝覆滅后的蒼涼之感。詞人將情感隱于景物描寫中,以“寒煙”“衰草”等蕭瑟意象構(gòu)建蒼涼畫面。②對比映襯:將六朝昔日的“繁華競逐”與當下的“寒煙衰草”形成鮮明對照。昔日:六朝統(tǒng)治者沉溺享樂,競逐奢靡,如陳后主“門外樓頭”的亡國場景;今日:只剩寒煙籠罩、衰草凝綠的荒寂之景,草木的“凝綠”更反襯出人事的荒涼。③借古傷今:借助六朝滅亡的歷史教訓,影射北宋現(xiàn)實政治。六朝因“繁華競逐”而相繼滅亡,詞人以“舊事隨流水”暗示歷史悲劇可能重演;眼前的“寒煙衰草”不僅是金陵遺跡,更象征著若當朝統(tǒng)治者重蹈覆轍的潛在危機,委婉表達對現(xiàn)實的憂患,體現(xiàn)政治警示意味。(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4分)13.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宮賦》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個句子形成對偶,描寫了秦人對從六國剽掠而來的珍寶不知珍惜。(2)《登岳陽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意境闊大,景色宏偉奇麗。與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有異曲同工之妙?!敬鸢浮浚?)鼎鐺玉石金塊珠礫(2)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隨著全民健身理念的深入人心,跑步成為不少人健身的首選。作為跑步界的“頂流”之一,馬拉松賽事的熱度更是持續(xù)盤升。單日超40場比賽41萬人次參與的盛況,展現(xiàn)其強大吸引力。但在篷勃發(fā)展的同時,“成長的煩惱”也日益凸顯:比賽中,替跑、抄進道等違規(guī)行為屢禁不止,補給短缺、醫(yī)療保障不足等問題也時有發(fā)生;同時,同質(zhì)化、缺乏特色等短板也有待迷補……不僅這些“煩惱”降低參賽者體驗,埋下安全隱患,更有損馬拉松運動的長遠發(fā)展。消除“煩惱”,首先要保證安全有序。各環(huán)節(jié)服務需持續(xù)優(yōu)化,從醫(yī)療救援、交通保障到志愿者培訓,都要實現(xiàn)從“有”到“好”的提升,從而確保比賽安全進行。同時,要強化監(jiān)管,①,維護賽事的公平公正。此外,推動馬拉松高質(zhì)量發(fā)展,②。成功的賽事并非簡單復制,而是立足地域特色,打造差異化品牌。有的城市創(chuàng)新推出輪滑與跑步同賽模式,有的深挖歷史文化舉辦主題賽事,有的借助科技提升賽事體驗……這些創(chuàng)新舉措既為馬拉松注入新活力,也讓參賽者領(lǐng)略了不同城市的獨特魅力。14.文中第一段中有多個錯別字,請指出其中兩個并修改。15.文中畫線句子有語病,請將修改后的句子寫出來,使語言表達準確連貫流暢。16.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敬鸢浮?4.①盤升:盤-攀②篷勃發(fā)展:篷-蓬③抄進道:進-近④迷補:迷-彌(以上四處提供兩處即可)15.這些“煩惱”不僅影響參賽者體驗,埋下安全隱患,更有損馬拉松運動的長遠發(fā)展。16.①嚴厲(堅決)打擊違規(guī)行為②還要在創(chuàng)新上多下功夫【解析】【1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并正確書寫現(xiàn)代常用規(guī)范漢字的能力。①“盤”意為盤旋、盤繞,如“盤旋”;“攀”有攀爬、上升之意,“攀升”指(價格、數(shù)量等)持續(xù)上升,與“熱度”搭配更準確。文中形容馬拉松賽事熱度不斷上升,用“攀升”更符合語境。②“篷”指遮蔽物,如“帳篷”;“蓬”可形容草木茂盛,“蓬勃”意為繁榮旺盛,常與“發(fā)展”搭配。此處描述馬拉松運動的興盛狀態(tài),“蓬勃”才是正確寫法。③“進”指前進、進入,“近”指距離短,“抄近道”指選取更短的路徑。文中指參賽者為縮短賽程而違規(guī)選擇捷徑,“近道”才符合“路程近”的語義邏輯。④“迷”指迷惑、迷失,“彌”有填滿、補救之意,“彌補”意為補償、填補缺陷。文中針對馬拉松賽事的“短板”,需用“彌補”表示對不足的補救,“迷”屬于同音誤用?!?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畫線句子的語病有:一是搭配不當,“降低……體驗”動賓不搭配,“降低”改為“影響”;二是語序不當,主語相同,關(guān)聯(lián)詞語放在主語后面,“不僅”放在“煩惱”后面?!?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①前文提及比賽中存在“替跑、抄近道等違規(guī)行為”,且該句與“強化監(jiān)管”構(gòu)成因果關(guān)系,目的是“維護賽事的公平公正”。針對上文列舉的具體亂象,又與“強化監(jiān)管”的措施相呼應,所以應該填寫“嚴厲(堅決)打擊違規(guī)行為”。②后文以“創(chuàng)新推出輪滑與跑步同賽模式”“深挖歷史文化”“借助科技”等為例,強調(diào)賽事需“立足地域特色,打造差異化品牌”,可見推動馬拉松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具體策略是創(chuàng)新,所以此處應該填寫“還要在創(chuàng)新上多下功夫”。四、寫作(40分)17.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莊子在《庖丁解牛》中告訴我們:人應當找到一條能夠適應社會的生存道路,回避現(xiàn)實生活的種種矛盾,就不會受到傷害。依道而行,順應規(guī)律,這是道家的“看開”。而《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臨危受命不計較個人得失,體現(xiàn)了他的“擔起”?!翱撮_”與“擔起”是兩種生存于世的姿態(tài),身為新時代青年,你認為人應該以怎樣的姿態(tài)生存于世?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好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600字?!敬鸢浮柯浴窘馕觥窟@是一道任務驅(qū)動型材料作文題。材料通過莊子的“看開”與燭之武的“擔起”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存姿態(tài),引發(fā)考生對于新時代青年應以何種姿態(tài)生存于世的思考。莊子的“看開”代表著一種超脫世俗、順應自然的生存哲學,強調(diào)回避矛盾、順應規(guī)律;而燭之武的“擔起”則體現(xiàn)了一種勇于擔當、不計個人得失的精神風貌,強調(diào)在關(guān)鍵時刻挺身而出,承擔責任。由此看出,本題要求考生圍繞“看開”與“擔起”這兩種生存姿態(tài)進行辯證思考,探討新時代青年應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既要有超脫世俗的心態(tài),又要有勇于擔當?shù)木?。人生舞臺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演員,演繹著各自的生活劇本。在這場漫長而又短暫的旅途中,“看開”與“擔起”如同兩位忠誠的伴侶,陪伴我們走過風雨,見證成長。對于新時代青年而言,如何在“看開”的豁達與“擔起”的責任之間找到平衡,繪就屬于自己的青春底色,便成為了一門必修課。寫作時,文章開篇可以簡要概述材料內(nèi)容,引出話題,并提出自己的觀點:新時代青年應既要看開,又要擔起,實現(xiàn)二者的和諧統(tǒng)一。主體部分先闡述“看開”的重要性,指出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tài),順應自然規(guī)律,能夠讓我們避免不必要的紛爭和傷害,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為擔當責任提供堅實的基礎(chǔ)。接著深入探討“擔起”的必要性,強調(diào)在關(guān)鍵時刻,新時代青年應勇于擔當,不計個人得失,為國家和社會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然后運用辯證思維,深入剖析“看開”與“擔起”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指出二者并非截然對立,而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的。只有既能夠看開世俗紛擾,又能夠勇于擔當責任,才能真正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立意:(1)“看開”與“擔起”是新時代青年的生存智慧。(2)超脫是智慧,擔當是責任。(3)在看開與擔起中書寫青春華章。(4)在規(guī)律前低頭,在責任前挺胸。山西省陽泉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23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3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都t樓夢》的世界、人生與藝術(shù)《紅樓夢》中有三重世界,一是生活世界,一是藝術(shù)世界,一是哲學世界。第一重世界是變化無常的世界,混雜酸甜苦辣,歷經(jīng)生老病死。曹雪芹創(chuàng)作《紅樓夢》的時代,佛學盛行。自王陽明之后的晚明直至清代的佛學傳播,使得民眾接受了這樣的宗教觀念:人生在世,必須相信凈土、不斷修行,才能超越輪回,達到清凈世界。曹雪芹正是在此基礎(chǔ)上設(shè)定了《紅樓夢》的生死觀。這個介于儒道之間、變動不居的世界沒有恒常,充滿起伏跌宕,悲歡離合。寶玉和黛玉有前生的夙緣,他對她有甘露之惠,她對他懷報答之心,今生相逢本該天生一對。然而,無端忽來一寶釵,德容言工,無不勝之,又扶“金玉良緣”之勢,使得黛玉在與寶玉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寶玉也常有“好景不長”的預感。不僅他們的愛情關(guān)系在變,周圍人的福與禍也在變?!把垡娝鸶邩?,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榮寧兩府就是如此,賈敬信奉道教,卻因為吃了金丹燒脹而死。元春封妃省親,富貴已極,“園內(nèi)各處,帳舞蟠龍,簾飛彩鳳,金銀煥彩,珠寶爭輝,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長春之蕊”,卻也埋下了敗落的種子。第二重世界是有情世界,它更接近于心理世界。在這個世界里,衡量萬事萬物的價值標準,不是金錢,而是緣分和情誼。人在紅塵中有情,這情是自然生發(fā)出來的。雖然世界無常,但情支撐著世界。寶玉“情不情”(指對自己無情的也有情),對花、鳥、月亮、星星無往不情,甚至對父親小書房里一軸美人圖都想去探望撫慰一番。他憐香惜玉,愛襲人、晴雯、齡官、芳官等姑娘們,最后鐘情于林黛玉。一位意大利漢學家說過,中國人有各種各樣細膩的感情,這些情因遠近不同而構(gòu)成各種各樣的關(guān)系。是情的出神入化構(gòu)成了變化,構(gòu)成了悲歡離合,構(gòu)成了藝術(shù)美感。這就是變化中情的美。第三重世界是虛空世界,既超越有情世界,又是隱藏其后的恒定的價值觀。道家講究清凈無為。佛家講究一方凈土,它們都主張沒有情感牽累和興衰變化,超脫悲歡喜樂,追求悟性的化境。相對于有情和變化,這種價值觀是一個恒定的真相。有情世界則是對虛空實境的偏離。從佛家來說,比如唯識宗,它的種子叫作染識,其變化就是從無染到有染,這么美好的凈土還會變成無常的人生。從道家來說,原始為太和,打破太和才產(chǎn)生出人生的發(fā)展和困境,而人只有凈化欲念,才能恢復平衡。因此,《紅樓夢》中的太虛幻境是有情世界、無常世界的一個平衡。曹雪芹精心安排了太虛幻境這一原始點,使小說在演示了榮辱興替后通過悟性來抵達虛空世界。這個世界里沒有落花,沒有變化,沒有憂愁,也不懼時間。一切圓滿無缺,不必擔心生老病死和飛來橫禍,更不會有猜疑和背叛。然而,有深意的是,你必須舍棄了“實”的現(xiàn)實世界,舍棄了“情”的有情世界,才能抵達這個憑虛凌空、有大自在的虛空世界。但“實”與“情”是極難割舍的,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做到,小說中真正了悟的可能只有寶玉一人。(摘自《光明日報》張惠《〈紅樓夢〉的世界、人生與藝術(shù)》)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曹雪芹受佛學影響設(shè)定《紅樓夢》生死觀,使得小說中生活世界完全遵循佛家教義呈現(xiàn)變化。B.寶玉對花、鳥及美人圖等的情感,體現(xiàn)了《紅樓夢》有情世界中以緣分情誼為核心的價值標準。C.虛空世界作為恒定的真相,與有情世界和生活世界截然不同,不存在任何內(nèi)在聯(lián)系。D.小說中只有寶玉一人真正舍棄了“實”的現(xiàn)實世界和“情”的有情世界,抵達虛空世界。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采用總分結(jié)構(gòu),開篇提出《紅樓夢》有三重世界,再分別展開論述,條理清晰。B.文章以賈敬之死、元春省親等事例,論證生活世界充滿起伏跌宕、悲歡離合的特點。C.引用意大利漢學家的話是為了證明本段的觀點:《紅樓夢》的世界是有情世界,是情的出神入化構(gòu)成了悲歡離合,構(gòu)成了藝術(shù)美感。D.文章在論述虛空世界時,通過對比佛家和道家思想,突出二者在本質(zhì)上的對立與矛盾。3.文中指出《紅樓夢》的三重世界具有不同的內(nèi)涵與意義,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括這三重世界分別展現(xiàn)了怎樣的人生狀態(tài)?!敬鸢浮?.B2.D3.①生活世界:展現(xiàn)了充滿酸甜苦辣、生老病死的無常人生,人生起伏不定,福禍難測。②有情世界:呈現(xiàn)出以緣分和情誼為核心,人們在紅塵中自然生發(fā)情感、追求情感的人生狀態(tài)。③虛空世界:體現(xiàn)超脫情感牽累與興衰變化,追求清凈無為、悟性化境,圓滿自在的理想人生境界。【解析】【導語】這篇評論文從三重世界視角解讀《紅樓夢》,結(jié)構(gòu)清晰,層次分明。生活世界展現(xiàn)無常與興衰,有情世界凸顯情感價值,虛空世界則指向超脫與永恒。文章結(jié)合佛道思想,通過典型事例論證各世界特點,但部分表述稍顯絕對化(如“只有寶玉一人了悟”)。整體上,該文為理解《紅樓夢》的多元意蘊提供了有價值的分析框架。【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使得小說中生活世界完全遵循佛家教義呈現(xiàn)變化”錯誤。原文提及“曹雪芹創(chuàng)作《紅樓夢》的時代,佛學盛行”,他在此基礎(chǔ)上設(shè)定生死觀,但生活世界并非“完全遵循佛家教義”。文中明確表示這個世界“介于儒道之間、變動不居”,可見還受儒道思想影響,該項表述絕對。C.“與有情世界和生活世界截然不同,不存在任何內(nèi)在聯(lián)系”錯誤。原文指出“《紅樓夢》中太虛幻境是有情世界、無常世界的一個平衡”,說明虛空世界與其他兩重世界存在內(nèi)在聯(lián)系,并非“截然不同,不存在任何內(nèi)在聯(lián)系”。D.“小說中只有寶玉一人真正舍棄了‘實’的現(xiàn)實世界和‘情’的有情世界”錯誤。原文說“小說中真正了悟的可能只有寶玉一人”,“可能”一詞表明是推測,而選項“只有寶玉一人”表述過于絕對。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D.“突出二者在本質(zhì)上的對立與矛盾”錯誤。文章在論述虛空世界時,提到“道家講究清凈無為。佛家講究一方凈土,它們都主張沒有情感牽累和興衰變化,超脫悲歡喜樂,追求悟性的化境”,這表明佛家和道家思想在追求“清凈無為”“一方凈土”等價值觀上有相通性。故選D。【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①生活世界:原文提到“第一重世界是變化無常的世界,混雜酸甜苦辣,歷經(jīng)生老病死”“這個介于儒道之間、變動不居的世界沒有恒常,充滿起伏跌宕,悲歡離合”,如寶玉和黛玉的愛情充滿變數(shù),榮寧兩府從“起高樓”到“樓塌了”,賈敬吃金丹而死,元春封妃省親后埋下敗落種子等事例,都展現(xiàn)了充滿酸甜苦辣、生老病死的無常人生,人生起伏不定,福禍難測。②有情世界:原文指出“第二重世界是有情世界,它更接近于心理世界。在這個世界里,衡量萬事萬物的價值標準,不是金錢,而是緣分和情誼。人在紅塵中有情,這情是自然生發(fā)出來的”,寶玉“情不情”,對萬物有情,愛眾多姑娘并鐘情于林黛玉,這體現(xiàn)了以緣分和情誼為核心,人們在紅塵中自然生發(fā)情感、追求情感的人生狀態(tài)。③虛空世界:原文表明“第三重世界是虛空世界,既超越有情世界,又是隱藏其后的恒定的價值觀。道家講究清凈無為。佛家講究一方凈土,它們都主張沒有情感牽累和興衰變化,超脫悲歡喜樂,追求悟性的化境”“這個世界里沒有落花,沒有變化,沒有憂愁,也不懼時間。一切圓滿無缺,不必擔心生老病死和飛來橫禍,更不會有猜疑和背叛”,這體現(xiàn)了超脫情感牽累與興衰變化,追求清凈無為、悟性化境,圓滿自在的理想人生境界。(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3小題,1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林庚:喧鬧時代里的隱退者如果不是他去世的消息被媒體報道,林庚似乎已被人們遺忘了。今年中秋節(jié)的前兩天,這位97歲的老人在睡夢中辭世,人們這才又記起早年與吳組緗、李長之、季羨林并稱“清華四劍客”,后來又與吳組緗、王瑤、季鎮(zhèn)淮并稱“北大中文四老”的林庚先生。10月4日,與往常一樣,他吃過晚飯,上床休息了一會兒。晚7時左右,家人發(fā)現(xiàn),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這位杰出的詩人已經(jīng)停止了呼吸。“他赤條條地來,又赤條條地去?!北本┐髮W中文系教授錢理群說。上世紀80年代林庚從北大退休,近20年來一直隱居在北京大學燕南園里。他在園子里種了花草,學生們從門口偶爾路過,能看到在那扇油漆有些脫落的大門里,林庚先生正靜坐在藤椅上,看著花叢思索,陽光灑在他身上,他的側(cè)影清癯而安詳。這些學生再也聽不到林庚講課了……據(jù)聽過課的人們回憶,林庚講課,有時身著白襯衣,吊帶西褲,有時身著絲綢長衫。他腰板挺直,始終昂著頭,大多時間垂著雙手,平緩地講著,講到會心關(guān)鍵處,會舉起右手,輔以一個有力的手勢。他從不用講稿,偶爾看看手中的卡片,且旁征博引,堂下鴉雀無聲,仿佛連“停頓的片刻也顯得意味深長”。林庚退休之前,中文系特意為他安排了一堂“告別課”。盡管從1933年在清華大學給朱自清當助教開始,林庚已經(jīng)執(zhí)教半個世紀,但他的講課題目還是幾經(jīng)更換才定下,講課內(nèi)容也斟酌再三,教案足足準備了一個多月。這一課,講的是“什么是詩”。講課那天,他穿一身經(jīng)過精心設(shè)計的黃色衣服,配黃皮鞋,頭發(fā)一絲不亂。照錢理群的說法,“美得一上臺就震住了大家”。然后,他款款講來,滔滔不絕。但是,課后錢理群送他回家,他一進門便倒下,大病一場。晚年,燕南園里這位坐在藤椅上的老人,已經(jīng)少問世事,不接受媒體訪問,淡出公眾視野,甚至,連那些從他門口路過的學生,有些也已經(jīng)不知道他是誰了?!肮?、名望,仿佛已經(jīng)完全從先生的心里消失?!北贝笾形南到淌趶堷Q說。隱居中的林庚,唯獨在有人請他為學生講課時絕不推辭?!皩W生,對年輕人,林庚有一種超乎尋常的感情和期待?!睆堷Q說。在他那間20多年毫無變化、簡樸陳舊的客廳里,他面對來訪的學生,很容易激動起來。陽光從東、南、西三面的窗戶里灑進來,學生們“坐在他面前,甚至連敬仰的心都很難產(chǎn)生,他實在太隨和,太真誠”。學生袁行霈回憶,他從不對學生耳提面命,疾言厲色,也不肯當面表揚,或者說些慣常的客套話。學生去看望他時,他起身迎接。離開時,又總是要送出大門,說聲“謝謝”。北大畢業(yè)生余杰曾撰文回憶讀書時他與林庚的一次接觸。林庚站在料峭的寒風中迎接他,主動與他握手,說話總帶著“歉意的微笑”,告別時走出很遠,回頭看,他仍“站在門外望著”。林老先生講究衣著,愛戴圍巾,素來整潔。即使披一件夾克,不扣扣子,也能讓人覺得“高潔”?!八芨蓛??!睆堷Q評價說,“這種干凈,是由內(nèi)而外的?!边@位曾經(jīng)的北平現(xiàn)代派詩人、后來的古典文學研究者,一生追慕的是“寒士文學”和“布衣感”。他推崇不在權(quán)貴面前低頭、“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塵埃。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的骨氣。他的學生袁行霈至今記得先生的一句話:“人走路要昂著頭,我一生都是昂著頭的。”“在做人上,他是成功的?!卞X理群評論,“相比一些在世時被推上高位,被別人供奉的人,林庚的結(jié)局是最美的?!薄八⒉伙@赫,社會上的人也許并不知道他是誰,然而學生卻永遠銘記?!卞X理群說,“這是作為一個老師,可以得到的最高評價?!绷指o他的學生留下了這樣的笑容:“他抬起頭,微微含笑,望著屋宇的東方,目光中有堅毅,有安詳,有回憶,有思索,有自足,有憧憬?!边@樣的笑容已經(jīng)成為歷史。2019年10月4日黃昏,林庚由保姆陪伴,又一次來到北京大學未名湖邊。很快將是中秋,他有些失望地說:“怎么月亮不圓?。俊薄翱炝?,后天就是中秋了?!北D反鸬馈!昂茫綍r候我們出來看月亮。”林庚有些高興地說。這天晚上,他在燕南園62號的家中,永遠地離開了。(選自《中國青年報》,有刪節(jié))4.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林庚先生的“告別課”講得極為精彩,卻在課后大病一場,既體現(xiàn)了他對這堂課的重視,也體現(xiàn)了他對學生和教育事業(yè)的熱愛。B.林庚一生追慕“寒士文學”和“布衣感”,推崇不在權(quán)貴面前低頭,始終保持著自己不卑不亢的骨氣,這是他作為老師被學生永遠銘記的最主要原因。C.錢理群認為林庚先生雖然地位并不顯赫,在社會上也不廣為人知,但他做人是成功的,結(jié)局也是最美的。D.結(jié)尾部分描繪林庚先生臨終前的場景,呼應了文章的開頭,使文章更加完整。5.文中多處引用錢理群、張鳴、袁行霈等人的話,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為什么說林庚先生是“喧鬧時代里的隱退者”?請結(jié)合全文分析并談談你的理解?!敬鸢浮?.B5.①三人皆是與林庚關(guān)系密切的人,引述他們的話使文章的內(nèi)容顯得更加真實可信;②三人的身份地位不一般,評價具有權(quán)威性和說服力;③引述內(nèi)容多為議論評價,凝練地概括了林庚的人物精神品質(zhì);④引用多人多側(cè)面的評述,從不同角度表現(xiàn)了林庚先生的精神品質(zhì),讓讀者對林庚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6.①生活狀態(tài)上的“隱退”:在充滿名利誘惑和浮躁氛圍的時代中,林庚先生退休后隱居住在燕南園,少問世事,不接受媒體訪問,淡出公眾視野,被很多人遺忘。②精神氣質(zhì)上的“隱退”:在喧囂的時代,他生活簡樸,淡泊名利,“功利、名望,仿佛已經(jīng)完全從先生的心里消失”,而是專注于學術(shù)和教育,隱居中唯獨在有人請他為學生講課時絕不推辭;在喧囂時代中他堅守知識分子的精神追求,一生追慕“寒士文學”和“布衣感”,推崇不在權(quán)貴面前低頭,追求內(nèi)心的潔凈、人格的獨立和精神的自由?!窘馕觥俊緦дZ】這篇人物特寫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林庚先生“隱于市”的學者風骨。通過白描手法展現(xiàn)其晚年隱居生活,穿插“告別課”等典型場景,輔以親友學生的回憶評述,多維度塑造了一位淡泊名利卻心系教育的文人形象。結(jié)尾以“看月亮”的細節(jié)收束,在生死對話中升華主題,呈現(xiàn)了傳統(tǒng)知識分子“外圓內(nèi)方”的精神品格?!?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B.“這是他作為老師被學生永遠銘記的最主要原因”錯,林庚一生追慕“寒士文學”和“布衣感”,從不在權(quán)貴面前低頭,始終保持著自己不卑不亢的骨氣。這是他作為老師被學生永遠銘記的其中一方面的原因,但不一定是最主要的原因,材料中沒有相關(guān)信息表述。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表現(xiàn)手法的作用的能力。①錢理群作為北大中文系教授,與林庚共事多年,其評價“他赤條條地來,又赤條條地去”直接點明林庚淡泊名利的品格。張鳴、袁行霈等作為同事或?qū)W生,對林庚的日常細節(jié)如“靜坐在藤椅上看花叢思索”的描述,使文中“隱居燕南園”的生活場景更具真實性,讓讀者確信林庚超然物外的人生狀態(tài)。②錢理群、張鳴、袁行霈均為學界權(quán)威,錢理群稱林庚“結(jié)局是最美的”,張鳴評價其“干凈是由內(nèi)而外的”,袁行霈作為古典文學研究者傳承其學術(shù)思想。這些來自不同學術(shù)地位者的評語,如“講課美得震住大家”的細節(jié),增強了對林庚“教學藝術(shù)與人格魅力兼具”評價的說服力。③文中引用多為凝練的議論性語句,如袁行霈憶及的“人走路要昂著頭”,直接概括林庚“不向權(quán)貴低頭”的骨氣;錢理群“功利、名望從先生心里消失”的感慨,精準提煉其精神境界。這些引用以簡筆勾勒出林庚“寒士文學”追求與“布衣感”的人格核心。④錢理群從“學者結(jié)局”角度談其淡泊,張鳴從“品格修養(yǎng)”論其“由內(nèi)而外的干凈”,袁行霈從“師生互動”回憶其“昂首做人”的教導,余杰則以“寒風中迎接學生”的細節(jié)補充其溫和。多人多側(cè)面的評述,如拼圖般還原出林庚既“堅毅安詳”又“真誠隨和”的完整形象?!?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生活狀態(tài)上的“隱退”:在充滿名利誘惑的時代,林庚退休后便隱居北大燕南園近20年,“種了花草”“靜坐在藤椅上看花叢思索”,過著少問世事的生活。他“不接受媒體訪問,淡出公眾視野”,甚至“從他門口路過的學生,有些也已經(jīng)不知道他是誰”,直到去世消息報道,人們才想起這位曾被遺忘的學者,其生活的隱退與時代的喧鬧形成鮮明對比。②精神氣質(zhì)上的“隱退”:在浮躁喧囂的時代,林庚的精神世界始終堅守著“寒士文學”的追求。他住“20多年毫無變化、簡樸陳舊的客廳”,衣著整潔卻“素來簡樸”,張鳴評價其“干凈是由內(nèi)而外的”,這種干凈正是對功利名望的自覺疏離——“功利、名望,仿佛已經(jīng)完全從先生的心里消失”。但他對教育卻充滿熱忱,“唯獨在有人請他為學生講課時絕不推辭”,甚至為“告別課”“教案足足準備了一個多月”。他推崇“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塵?!钡墓菤?,以“人走路要昂著頭”的信念,在喧鬧中守護著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與精神自由,其隱退本質(zhì)是對世俗價值的主動超越。二、古代詩文閱讀(2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4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理,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偞耸迹肫澗诺?,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爭馳,在君無事,可以盡豫游之樂,可以養(yǎng)松、喬之壽,鳴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諫太宗十思疏》魏征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中的“固”與《六國論》中“至于顛覆,理固宜然”的“固”意義不同。B.“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中“善”與《庖丁解?!分小吧频抖刂薄吧啤币饬x不同。C.“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中的“下”和《阿房宮賦》中的“辭樓下殿,輦來于秦”中的“下”意義相同。D.“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中的“以為”與《燭之武退秦師》中“若舍鄭以為東道主”的“以為”意義相同。8.以下對《諫太宗十思疏》的理解分析錯誤的一項是()A.文章一開篇連用三個句子形成排比,用“木固其根”“水浚其源”進行類比,從而引出天下安治的基礎(chǔ)在于“積德義”這一觀點。B.作者通過對比“殷憂”時君主“竭誠以待下”與“得志”后“縱情以傲物”的不同態(tài)度,揭示了國家興衰的關(guān)鍵因素。C.“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主張君主選拔賢能、采納良策,認為這是實現(xiàn)群策群力、天下大治的重要途徑。D.如果能做到“十思”,人君不必“勞神苦思”,而國家卻可以“鳴琴垂拱”,這和老子的“無為而治”的思想是一致的。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10.文中“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這兩句話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有何作用?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答案】7.C8.D9.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察人民,用盛怒來威嚇人民,他們最終只是茍且免于刑罰,但是并不會懷念國君的仁德,表面上恭順,內(nèi)心里卻不服氣。10.①論證方法:“載舟覆舟”化用《荀子?王制》中“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觀點,運用了引用論證;“奔車朽索”用腐爛的繩索駕馭疾馳的馬車來比喻不謹慎治國的危險,運用了比喻論證。②作用:生動形象且極具說服力地告誡唐太宗,人民的力量強大,治國必須謹慎對待百姓,不可疏忽大意,否則會危及統(tǒng)治,深入淺出地強調(diào)了居安思危、重視百姓的重要性?!窘馕觥俊緦дZ】這篇《諫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勸諫唐太宗的經(jīng)典政論文。文章以“固本浚源”為喻,通過類比、對比等手法,系統(tǒng)闡述了治國理政的核心思想。全文結(jié)構(gòu)嚴謹,先立論“積德義”的重要性,再剖析帝王常見弊病,最后提出“十思”的具體建議。論證層層遞進,既有“載舟覆舟”的生動比喻,又有“十思”的周密設(shè)計,體現(xiàn)了儒家德治思想與道家無為而治的融合?!?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使……穩(wěn)固/本來。句意:我聽說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wěn)固它的根。/六國落到滅亡的地步,按理本來應當這樣。B.正確。好的/揩拭。句意:國君開頭做得好的確實很多,能夠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然后把刀擦抹干凈,收藏起來。C.錯誤。居于……之下/離開。句意: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要像江海居于百川之下(而能容納百川)。/辭別(六國的)樓閣宮殿,乘輦車來到秦國。D.正確。把……作為。句意:喜愛狩獵就想到網(wǎng)三面留一面。/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這和老子的‘無為而治’的思想是一致的”錯誤?!傍Q琴垂拱”和老子的“無為而治”不同,而是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積極地求治。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董”,督察;“振”,同“震”,威嚇;“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狀語后置句,翻譯時調(diào)整為“以嚴刑董之,以威怒振之”?!?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證方法能力。①引用論證:文中“載舟覆舟”直接化用了《荀子·王制》的經(jīng)典論述,通過引用權(quán)威典籍增強說服力,說明民心向背對政權(quán)存亡的決定性作用。比喻論證:“奔車朽索”將國家治理比作用腐朽韁繩駕馭狂奔的馬車,形象化地揭示治國不慎的極端危險性,使抽象道理具象化。②兩種論證方式結(jié)合,既借古圣先賢之口強調(diào)民本思想,又以觸目驚心的比喻制造緊迫感,雙重手段突出“慎治”的極端重要性。從引用荀子觀點的理論依據(jù)到現(xiàn)實隱喻車索之危,由古及今、由抽象到具體,形成遞進式論證結(jié)構(gòu),使勸諫更具邏輯沖擊力。針對唐太宗作為軍事統(tǒng)帥的認知特點,選用戰(zhàn)車、馭馬等軍事意象,更易引發(fā)其共鳴,體現(xiàn)魏征“因君設(shè)喻”的勸諫藝術(shù)。參考譯文:我聽說想要樹木生長,一定要穩(wěn)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遠,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國家安定,一定要厚積道德仁義。源泉不深卻希望泉水流得遠,根系不牢固卻想要樹木生長,道德不深厚卻想要國家安定,我雖然地位低見識淺,(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您這)聰明睿智(的人)呢!國君處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間尊大,就要推崇皇權(quán)的高峻,永遠保持政權(quán)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想著危難,戒奢侈,行節(jié)儉,道德不能保持寬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這也(如同)挖斷樹根來求得樹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遠啊。(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賦予的重大使命,他們沒有一個不為國家深切地憂慮而且治理成效顯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國君的品德就開始衰微了。國君開頭做得好的確實很多,能夠堅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難嗎?過去奪取天下時力量有余,現(xiàn)在守衛(wèi)天下卻力量不足,這是為什么呢?通常處在深重的憂慮之中一定能竭盡誠心來對待臣民,已經(jīng)成功,就放縱自己的性情來傲視別人。竭盡誠心,吳越之人也將同心同德;傲視別人,就會使親人成為陌路之人。即使用嚴酷的刑罰來督責(人們),用威風怒氣來嚇唬(人們),(臣民)只求茍且免于刑罰而不懷念感激國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內(nèi)心里卻不服氣。(臣民)對國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們像水一樣)能夠負載船只,也能顛覆船只,這是應當深切謹慎的。疾馳的馬車卻用腐爛的繩索駕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做國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夠做到一見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東西就要想到用知足來自我克制,將要興建什么就要想到適可而止來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謙虛并加強自我約束,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樣能夠(處于)眾多河流的下游,喜愛狩獵就想到網(wǎng)三面留一面,擔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擔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虛心采納臣下的意見,考慮到(朝中可能會出現(xiàn))讒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罷黜奸邪,施加恩澤就要考慮到不要因為一時高興而獎賞不當,動用刑罰就要想到不要因為一時發(fā)怒而濫用刑罰。全面做到這十件應該深思的事,弘揚這九種美德,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選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獻出他的謀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愛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誠信的人就能獻出他的忠誠。文臣武將爭先恐后前來效力,國君和大臣沒有大事煩擾,可以盡情享受出游的快樂,可以頤養(yǎng)得像赤松子與王子喬那樣長壽,皇上彈著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說什么,天下人就已經(jīng)都有教化了。為什么一定要(自己)勞神費思,代替臣下管理職事,役使自己靈敏、明亮的耳、眼,減損順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ǘ┕糯姼栝喿x(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下面小題。桂枝香·金陵懷古王安石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謾?quán)禈s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1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運用比喻手法,將長江比作白練,山峰比作箭頭,生動展現(xiàn)金陵山水的壯美。B.“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本o接上句,描寫對象由近及遠,由自然的景物寫到人的活動,畫面頓時生動起來。C.“門外樓頭”化用陳后主亡國典故,“悲恨相續(xù)”四字高度概括六朝相繼滅亡的歷史,寄寓了詞人對歷史興亡的深沉感慨。D.全詞上闋繪景視野開闊,色彩鮮明;下闋懷古抒情,以“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收尾,借古諷今,意味深長,警示當朝統(tǒng)治者勿重蹈覆轍。12.詞中“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兩句,在情感表達上用了哪些手法?請結(jié)合詞簡要分析?!敬鸢浮?1.B12.①融情于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六朝舊事隨流水”寫歷史如流水般逝去,“寒煙衰草凝綠”描繪眼前只剩寒煙籠罩、衰草凝綠的景象,將六朝繁華不再的感慨融入蕭瑟之景,含蓄深沉。②對比映襯:把昔日六朝的繁華競逐與如今的冷寂荒涼作對比,突出歷史變遷的無情,強化了詞人對朝代興衰的惋惜與感慨。③借古傷今:借六朝滅亡的舊事,委婉地表達對當朝統(tǒng)治者可能重蹈覆轍的擔憂,體現(xiàn)詞人的憂患意識和政治遠見【解析】【導語】這首《桂枝香·金陵懷古》是王安石晚年代表作,上闋以雄健筆力勾勒金陵秋色,澄江如練、翠峰簇擁,展現(xiàn)壯闊氣象;下闋轉(zhuǎn)入深沉歷史反思,通過“門外樓頭”典故和“商女唱曲”的意象,將六朝興亡與眼前景物交織,形成時空疊印的蒼涼意境。全詞景情相生,在宏闊與悲慨間完成對歷史興衰的哲學思考,體現(xiàn)政治家詞人獨有的歷史洞察力?!?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的能力。B.“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這里描寫對象并不是由近及遠,而應該是由遠及近。前面“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是遠眺長江和山峰,屬于遠景,而“歸帆去棹”“酒旗斜?!笔窃跉堦枴⑽黠L中的具體景象,相對來說是近景。故選B?!?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①融情于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六朝舊事隨流水”直寫歷史如流水般消逝,暗含對繁華易逝的喟嘆;“寒煙衰草凝綠”則聚焦眼前實景——寒霧籠罩、衰草枯綠,以景物的冷寂荒敗,外化六朝覆滅后的蒼涼之感。詞人將情感隱于景物描寫中,以“寒煙”“衰草”等蕭瑟意象構(gòu)建蒼涼畫面。②對比映襯:將六朝昔日的“繁華競逐”與當下的“寒煙衰草”形成鮮明對照。昔日:六朝統(tǒng)治者沉溺享樂,競逐奢靡,如陳后主“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