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與油泥模型制作 課件 5.3.4車體形態(tài)調整_第1頁
產品設計與油泥模型制作 課件 5.3.4車體形態(tài)調整_第2頁
產品設計與油泥模型制作 課件 5.3.4車體形態(tài)調整_第3頁
產品設計與油泥模型制作 課件 5.3.4車體形態(tài)調整_第4頁
產品設計與油泥模型制作 課件 5.3.4車體形態(tài)調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任務3

汽車模型大型制作

5.3.4:車體形態(tài)調整模塊三綜合型項目項目五

汽車外觀設計及油泥模型制作復習:形面基礎整理敷參照圖紙的尺寸及造型,油泥模型中尺寸突出的地方及時刮掉,凹陷的地方進行填充。切勿偷懶全部刮去,造成造型的失真。

先油泥刮刀在使用的時候,需要交叉運刀,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波浪紋的出現(xiàn),以便制作出更好的曲面效果。2對照尺寸,凸刮凹補1交叉運刀,避免波浪溫馨提示項目五:汽車外觀設計及油泥模型制作任務3:汽車模型大型制作模塊三綜合型項目項目五:汽車外觀設計及油泥模型制作任務1:結構體制作任務2:PU內胚制作任務3:汽車模型大形制作任務4:集合面與過渡面精修任務5:細節(jié)精修與零件組裝5.3.1:基底油泥披覆5.3.2:油泥披覆堆疊5.3.3:形面基礎整理5.3.4:車體形態(tài)調整5.3.4:車體形態(tài)調整數據與實車是有不小的差距的座艙到溜背的弧度變化及構型完全不對腰身與姿態(tài)更是似是而非空有其形而無神韻面的傾斜度和高光之間的關系:當傾斜度升高時,高光線也隨之上升,當傾斜度下降,面變得平緩時,高光線下降。A線B線A線B線高光線曲線A線B線A線B線距離光源彎曲程度5.3.4:車體形態(tài)調整座艙體態(tài)的調整

首先我們離開數據的屏幕,直接與實車的側視圖做對比,可以直觀的看出兩大問題:一是后擋的溜背弧度完全不對;二是車門的飽滿度與腰身完全垮掉了,才會導致整個模型體態(tài)完全不是健康的樣子,我們必要把這兩點修正到符合。

實車后擋扁掉是非常明顯的,模型上要足足加高12mm才能符合弧度走勢。車門扁掉的判斷是來自于地平線在鈑金面上的倒影位置。

我們先要了解光的直進特性,在戶外的陽光可視為完全的平行光沒有透視的誤差,故地平線出極為區(qū)面發(fā)線方向水平處也是曲面的最凸點,外凸面上景物會擴張變形,內凹面的反射景物會壓縮變形。

由倒影的變形情況,可判讀出曲面的飽和度及變化走勢,這些都是如同斑馬紋一般的精準,也是我們解讀型態(tài)時重要的線索。項目五:汽車外觀設計及油泥模型制作任務3:汽車模型大型制作5.3.4:車體形態(tài)調整腰身體態(tài)的調整

由倒影的變形情況及地平線倒影可知,腰身基線掉下去了10mm。同時車身弧度變化是上張下弛,這也是車輛腰身的常規(guī)手法。

上部就是車子的肩膀弧度,當然要飽滿有力;下部是車子的小腹,當然要吸氣縮腹,我們看事物都會把物種的喜好特征帶入其中的。所以先墊出基線該有的高度與飽滿度,接著拆解區(qū)面為上下兩部來制作。因為已經是空間曲線,所以每個位置的變化量都不同。

為了能直觀的判斷曲面,我們先以截面的方式來塑造出變化走勢,調整到滿意的弧度變化后,再依據截面目標補上搭配的油泥形狀。項目五:汽車外觀設計及油泥模型制作任務3:汽車模型大型制作

以刮板刮制出肩部區(qū)面該有的變化。如此的作法可精準的分解出曲面張弛的細致變化,同時不會破壞到基底面,避免更大的誤差.

接著以同樣的方法調整下部曲面,之所以稱之為腰身,是因車側上非常忌諱下垂意象的光影,只會使人聯(lián)想到充滿脂肪的鮪魚肚圖像.所以腰身的意象是以兩個法向相反的變化軌跡來生成的曲面。確定之后制作出符合變化律動的截面,即可修整出該有的弧面變化。

接著再將上下兩部的曲面融合為一個整體,可以藉由暗區(qū)的分布與濃淡,來判斷區(qū)面是否達標,類似素描打調子的效果。先定義出姿態(tài)走勢的曲線將腰身分解為上下兩段曲面來制作接著制定區(qū)面變化的截面調整無誤后再滿上油泥后修出設計的曲面5.3.4:車體形態(tài)調整項目五:汽車外觀設計及油泥模型制作任務3:汽車模型大型制作修整后的曲面就與實車腰身完全符合了

曲面細修完成后,在實車照片同角度的位置觀察,檢視是否有光影變化上的出入。如不滿意,就持續(xù)修整調適到完全一樣的調子。如在正規(guī)的造型室中,更會在調整面上貼上錫紙,以攜帶式驗光板來檢測腰身曲面張力的變化是否順暢細膩。5.3.4:車體形態(tài)調整項目五:汽車外觀設計及油泥模型制作任務3:汽車模型大型制作但對不同線條可定義為:Formline(造形線):車身線Crownline(冠狀線):并非真正的外形線,但可呈現(xiàn)輪廓Arealine(范圍線):簡單定義一區(qū)域的線段,可能是一個獨立的組件

冠狀線與造形輪廓線在圖面表達時是明顯的區(qū)隔。首先就是線寬必定細于輪廓線,強調其主從性;其二冠狀線不得與輪廓線直接相接或相交,以避免觀者對圖面表述型態(tài)的誤判。

但這方面的辨識性在模型呈現(xiàn)上是更加隱晦細膩的,我們在處理冠狀線的收尾處,都要仔細合理的調整區(qū)面漸變的自然感。一個突兀的收尾技巧,只會拉底整車的質感與完整度,這火候的把控拿捏只能在大量的實務磨練中萃取提升,無取巧之道。這也是設計師自我提升迭代后設計力的顯著道標。5.3.4:車體形態(tài)調整車身線條的解釋

我們是可以由車身上可讀取到的線條來判斷車子的姿態(tài)及表情的,倒影及暗區(qū)則會烘托出形面宛如肌肉的張力。在沒有倒影的干擾下,我們可以在車身上找到三種線條:造形線——凸顯車子構成與特征處的明確線條。冠狀線——可呈現(xiàn)輪廓及陰影但并不在形面的邊界處。范圍(區(qū)域)線——框限定一單一區(qū)間的線段。

這也是他們重要性的排位,我們視覺讀取事物的順序是:形狀/顏色/線條/文字。情感的反應也是照此梯度。所以組成車體輪廓的造形線直觀的影響我們對型態(tài)協(xié)調與否的判斷。冠狀線則充當參考線條,強化姿態(tài)特色。范圍線則是在單一面形上加強細致度與焦點的造形符碼。

再加上顏色變化對比及陰影的托,才會整體形成我們對車體所產生的固有印象,故我們不論是用圖紙還是模型來闡述設計特點的時候,這些都是我們要精確掌控的元素,只有逐層優(yōu)化迭代設計素材與技巧,才能打造更趨于平衡成熟的設計案。項目五:汽車外觀設計及油泥模型制作任務3:汽車模型大型制作不管是即將準備修整的線條,還是已經做好需要保護起來的線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