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4 古詩三首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1頁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4 古詩三首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2頁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4 古詩三首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3頁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4 古詩三首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4頁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4 古詩三首 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4古詩三首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案古詩三首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庭、未"等生字,讀準多音字“磨、挑”,會寫“庭、相"等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山行》。

3.借助注釋和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大致理解古詩的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秋景,體會詩中的情感。

【單元任務情境】舉辦秋日畫展

【本課任務情境】勾勒詩意秋景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任務驅(qū)動趣導入:

1.同學們,一起讀讀單元導語頁的詩句:“金秋的陽光,灑在樹葉上,灑在花瓣上,也灑在我們的心上?!闭f說你對秋天的感受。(自由交流)

2.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我們要感受金秋時節(jié)的自然之美。完成下面兩個學習任務,一起讀:①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②學習寫日記,記錄自己的見聞、感受。

3.我們要借助四篇課文的學習,完成四個任務,并將學習成果用繪畫的方式呈現(xiàn),舉行一場秋日畫展。第一站,請和老師一起穿越時空,到古詩中領略秋意,繪制詩中秋景。讀題。我們先走進詩豪劉禹錫的詩。

任務一:拆解詩題感詩韻

1.齊讀詩題和詩人的名字?!巴?是本課要求認識和書寫的生字,你們有什么辦法幫助記憶?(預設:組詞法;借助形聲字特點來記憶)

2.補充:“庭”字本義是指“房屋的正室”,類似于現(xiàn)在住宅中“院子”的位置。我們一起來寫一寫這個字,書寫時要注意上面的“廣"字頭寫舒展,下面先寫“壬”字,注意平撇下是“士兵"的“士”,最后一橫稍短。最后寫橫折折撇和捺,捺要拉長、寫平。請同學們在寫字本上工工整整寫兩個,注意寫字姿勢。

3.洞庭在哪里?(請一生朗讀注釋①。借助注釋能幫我們理解難懂的詞,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也要主動借助注釋理解詩句。)洞庭湖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詩人來到洞庭湖,欣賞著湖光山色,信筆寫下了此詩。

4.現(xiàn)在請同學們走進《望洞庭》,自由讀詩,注意讀準帶拼音的字。(請個別同學朗讀,提醒讀準多音字的讀音,齊讀)

5.“磨"字還有一個讀音,請組詞來說說。(磨坊)

6.我們還要讀好古詩的節(jié)奏,讀出韻味。(請幾個孩子讀)老師也想和你們合作讀,我讀前面四個字,你們讀后面四個字。配著古典音樂,開始配合朗讀。

任務二:想象畫面入詩境

1.這首詩寫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秋季)你是從哪些地方發(fā)現(xiàn)的?(秋月)詩人在秋夜月光下,望著洞庭湖,看到了怎樣的美景,產(chǎn)生了怎樣的聯(lián)想呢?我們依次來看。

2.前兩句中,你們對哪個字特別有感觸?(預設:和)“和”字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呢?讀讀注釋②。

3.結(jié)合圖片說一說,詩中指的是什么與什么和諧地交融在一起?(洞庭湖的湖光和月光)是啊,湖光和月光互相和諧地交相融和,給整首詩罩上一層朦朧的美感。

4.下一句,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它的意思?(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的銅鏡)為什么說是“未磨"的鏡子?(結(jié)合圖片,再聯(lián)系詩文:晚上的湖面在月光下是朦朧且模糊不清的,就像沒有打磨的銅鏡。)這里作者用了什么手法來表現(xiàn)湖面的朦朧?(比喻)

5.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美好的畫面需要我們用美妙的詞句來描述出來。老師給你們送上好詞寶庫,請你們從中選擇需要的詞語,把這兩句詩中的畫面說生動。先和同桌說一說,再和全班說。(自由發(fā)言)

6.聽完同學們的講述,你對洞庭夜景產(chǎn)生了什么感覺?(寧靜、美麗……)夜晚的洞庭湖是秀美的,呈現(xiàn)出一種靜態(tài)之美。

7.在后面兩句中,還藏著兩個比喻,你找到了嗎?(洞庭湖→白銀盤;君山→青螺)看圖,這是白銀盤。借助注釋可以知道,青螺是一種青綠色的螺。為什么要這樣比喻呢?我們來看看洞庭湖和君山的位置關系及其面積大小。(洞庭湖的面積為2579.2平方千米,而湖中的君山面積只有0.96平方千米,洞庭湖的面積是君山的2600多倍。)詩人遠遠望去,看到洞庭湖如同一個大大的白銀盤,盛放著像青螺一樣小的君山。

8.我們借助注釋、結(jié)合圖片,就理解了詩句中難理解的字詞。現(xiàn)在請結(jié)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的意思。(指名學生發(fā)言,相機出示解釋)

任務三:了解詩情繪秋景

1.如果你是詩人,在這樣月色迷人的夜晚,近看,是“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的朦朧畫面,遠看,是“洞庭山水翠綠、君山如青螺般臥在洞庭湖中"的寧靜畫面,你是什么心情?(熱愛、贊嘆、喜悅……)

2.讓我們帶著這樣的心情,再讀全詩。

3.這么美的詩句,我們挑戰(zhàn)背一背。(挖空背、個人挑戰(zhàn)背、齊背)

第二課時

回顧前知,引出新詩:

1.上節(jié)課,我們跟隨劉禹錫的腳步,去欣賞了秋月映照下洞庭湖秀美的景致。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懂的詞語時,我們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詞語的?(借助注釋、結(jié)合圖片、想象畫面)

2.這節(jié)課,我們要跟著大詩人杜牧一同去賞山中秋景,并用上學過的方法去理解難懂的詞語。

任務一:初讀古詩賞秋景

1.請自由朗讀《山行》,注意帶拼音的字要多拼讀兩次。邊讀邊圈出和秋天有關的景物。

2.我們先讀讀詩題——山行,你知道這個題目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我們通過組詞法就理解了詩題。學生讀詩,圈畫。

①讀詩:個別讀,強調(diào)“斜”的讀音。

②讀好節(jié)奏:223斷句,再請同學讀,大家一起讀。

③交流——描寫秋天景物的詞語:寒山、楓林、霜葉。

3.這幾個景物提示了此時正是秋季,我們跟著杜牧一起去看看。先來讀前兩句。

①什么是“寒山"?你是怎么知道的?(借助注釋理解,“寒山”指的是深秋時節(jié)的山。)

②你能給“寒"組組詞嗎?(寒冷、寒風、寒意)這個字給我們帶來的感覺是?(有點冷)一個“寒”字讓我們感受到了深秋時節(jié)的冷。讓我們帶著這種感覺一起讀讀這句詩。

③在這座山上有什么?(石徑、白云、人家)你能在插圖中找到它們嗎?請同學上來指一指。

④石徑是什么?(石頭鋪成的山路)這條山路是怎樣的一條路?(斜)讀一讀注釋②,解釋一下這個字的意思:曲折向前延伸。你爬過山嗎?山間的小路是什么樣子的?(彎彎曲曲)

小結(jié):理解詞語的時候,不僅可以結(jié)合注釋,我們還可以聯(lián)系生活,加深理解。

⑤這山上的人家給你什么印象?(位置很高)從哪里看出來?(白云生處)讀一讀“生"的注釋。產(chǎn)生白云的地方,那真可以說是高聳入云了。

⑥理解了詩句中難理解的詞,現(xiàn)在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兩句的意思。(指名發(fā)言,相機出示解釋)

⑦想象一下,在這有人家的地方,還會有什么?(雞鳴狗吠、菜園瓜架、小橋流水、牛羊成群、兒童嬉戲……)

⑧當杜牧走進深山,看到的只是“遠上寒山石徑斜”,卻突然發(fā)現(xiàn)“白云生處有人家"。他此刻是什么心情?(高興、驚喜)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這兩句詩。個別讀,齊讀。

4.詩人看到如此美景,禁不住發(fā)出了這樣的贊嘆:讀。

5.“坐”字和我們現(xiàn)在的理解完全不同,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因為)霜葉就是?(組詞法:經(jīng)霜的楓葉)

6.結(jié)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的意思。(自由說)在詩中眼中,霜葉紅于二月花,霜葉的顏色是?(紅色)

7.自古以來,很多大詩人都在詩句中寫到霜葉。讀一讀這些詩句。

8.都是寫霜葉,但是杜牧的這句“霜葉紅于二月花"最為人稱道,傳誦至今。他是怎么寫霜葉的?(和二月花進行對比)二月是春季,百花盛開,最是紅艷的時候,但是霜葉比這二月花還要紅。所以,楓葉經(jīng)過秋霜的洗禮,才能叫做霜葉,才能紅過二月花。請一位同學讀一讀,讀出霜葉的紅。

任務二:聯(lián)系生平入詩情

1.讀到這,你知道杜牧想借這首詩說些什么呢?讓我們走進他的生平,自己讀一讀。教師補充:杜牧出生于權貴家庭,年少得志,他不僅在文學方面有很大的造詣,軍事方面也有成就。但是33歲后,他遇到了一些挫折。不過他毫不畏懼,經(jīng)歷磨難后,更是創(chuàng)作了很多優(yōu)秀詩作。

2.你覺得杜牧就像什么?(霜葉)是的,越是風吹雨打,他就越是堅強。他一生寫了一千多首詩,但是對自己要求很高,在死前燒掉了大量作品,現(xiàn)在僅存二百多首詩。今天我們學的是其中一首佳作。

3.如果你就是詩人,看到深秋山中如此美景,你心中會是什么心情?(歡喜、贊嘆)讓我們帶著熱愛贊美之情再次深情地讀一讀這首詩。(生配樂朗讀整首詩)

4.挑戰(zhàn)背一背這首詩吧。

小結(jié)學習方法:在學習這首詩的過程中,我們用了多種方法理解詞語:組詞法、借助注釋、結(jié)合圖片、聯(lián)系生活。這么多好方法,以后要學著用。

任務三:書寫生字試默寫

1.古人常常傷春悲秋,但是這首詩卻歌頌了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xiàn)出了詩人豪邁向上的精神,可以說是杜牧的代表作。我們來嘗試默寫一下,在此之前,先來學寫這五個生字:寒、徑、斜、楓、霜。重點提示①“寒”:觀察一下這個字里有幾個橫筆畫、幾個豎筆畫,橫要寫平,豎要直正。撇捺舒展。②“霜":雨字頭要寫扁、拉長,下面的“相”要壓扁一些。

2.跟著老師一起寫一寫“寒"和“霜”,在你的寫字本上工工整整地把這五個生字都寫兩個,邊寫邊記。

3.現(xiàn)在挑戰(zhàn)默寫一下整首詩吧,邊寫邊想畫面。寫完以后,讀一讀,確保沒有寫錯字。還可以同桌互評。

第三課時

回顧前知入新課:

1.經(jīng)過前兩首詩的學習,我們初步感受到了詩意之秋的魅力。

2.誰還記得我們用了哪些方法去理解詩中的詞語?(組詞法、借助注釋、結(jié)合圖片、想象畫面、聯(lián)系生活。)

3.下面就用上這些方法去學習最后一首詩。

任務一:多種方式解詩題

1.讀一讀這首詩的題目,都說“題為文眼”,從詩題中可以提取很多關鍵信息,讀懂了詩題能幫助我們進一步讀懂詩歌。

2.說說詩題的意思。引導學生用組詞法擴充課題,師生共同交流,明確詩題的意思是——在夜晚寫下自己看見的景物。

任務二:入情入境學古詩

1.請自由讀詩,讀準字音,并圈出有關秋天的詞語。(請個別同學讀詩,相機正音,提醒多音字“挑”及其意思。書寫“挑"字。齊讀古詩。)

2.唐朝詩人劉禹錫在秋天的夜晚看到了洞庭湖的秀美,宋代詩人葉紹翁在秋天的夜晚又有怎樣的見聞呢?說說你們?nèi)Τ龅挠嘘P秋天的詞語。(指名交流圈畫的詞語:梧葉、寒聲、秋風。)

(一)解讀前兩句

1.江邊的景物很多,詩人為什么要寫“梧葉”呢?我們先來讀讀這句詩。古人認為,梧桐葉落是秋天來臨的象征,很多詩人借梧葉表達心中的憂愁,元代的徐再思《水仙子·夜雨》就有這么一句: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2.詩人說“江上秋風動客情”,這里的“客”是誰?(詩人自己)我們在王維的詩中就讀到過“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3.此時的葉紹翁是在自己家鄉(xiāng)嗎?(不是)他之所以稱自己為客,就是因為此時漂泊在外。我們再來讀讀前兩句。為什么梧葉送的是寒聲?結(jié)合在《山行》一詩中我們對“寒”字的理解,說說看。(秋天的風帶著寒意,漂泊在外的詩人內(nèi)心也感覺凄冷)

4.此時是秋天的夜晚,他坐在江上漁船里,秋風吹響梧桐葉,這風是冷的,這江面也是冷的。他的心情會是怎樣?(動客情,動的是思鄉(xiāng)之情。)

5.結(jié)合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的意思。

6.這冷冷的秋風,這凋零的梧桐葉,讓客居他鄉(xiāng)的詩人感到郁悶孤獨,觸動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一起讀一讀,讀出詩人的孤獨寂寞,要讀得舒緩、低沉。

(二)感悟后兩句

1.在這漆黑的夜晚,他看到了籬笆旁有一星光亮。所以他猜測?——知有兒童挑促織。

2.詩人怎么知道遠處的燈火下是有兒童在“挑促織"呢?(也許詩人小時候和小伙伴一起“挑促織”,也許詩人看到過家鄉(xiāng)的孩童夜里“挑促織"。)

3.挑促織的兒童和籬笆下的燈火又帶給詩人怎樣的感受?(詩人回憶起了自己的童年生活,思念起了家鄉(xiāng),心里溫暖而明亮)

4.借助注釋和插圖,理解詞語,說說這兩句的意思。(指名說,相機出示解釋)

5.秋風瑟瑟,梧葉飄落,夜寒,心也寒,但是這“一燈明”勾起了詩人的回憶以及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它是詩人心中的明燈,是詩人心中升起的溫暖與明亮。請用你的朗讀把這份溫暖和明亮傳遞出來——(生齊讀“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語氣要明快一些。)配樂讀讀整首詩。

任務三:比較異同解秋語

1.再讀三首古詩,比較發(fā)現(xiàn)三首古詩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不同之處。交流分享,相機小結(jié)。

①相同點:三首古詩描繪的都是秋天的景色,充滿了詩情畫意,表達了詩人真摯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