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以兒童為鏡: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三重修煉引言:為什么兒童是教師成長的“第一教材”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一群正在用感官“觸摸世界”、用語言“定義自我”、用行動“探索規(guī)則”的3-6歲兒童。他們的每一次哭鬧、每一次提問、每一次“調(diào)皮”,都是對世界的“原始表達”——而教師的成長,本質(zhì)上就是學會“讀懂這些表達”的過程。正如教育家蒙臺梭利所說:“兒童是成人的老師。”兒童的行為像一面“鏡子”,照見教師的教育理念是否符合發(fā)展規(guī)律,照見教學方法是否真正尊重兒童,也照見我們對“教育”的理解是否停留在“經(jīng)驗”而非“專業(yè)”。過去十年,我從一名“只會照教案上課”的新教師,成長為園里的“兒童觀察指導師”,最深的體會是: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從來不是“學更多技巧”,而是“學會用兒童的眼睛看世界”。以下三個“修煉”,是我在實踐中總結(jié)的核心路徑。第一重修煉:讀懂兒童——從“觀察記錄”到“心理解碼”很多新教師會說:“我每天都在看孩子,為什么還是不懂他們?”問題的關鍵,在于“觀察”是否升級為“解碼”——不是記錄“孩子做了什么”,而是思考“他們?yōu)槭裁催@么做”。1.觀察不是“拍照”,而是“還原情境”兒童的行為往往與“當下的環(huán)境”“過去的經(jīng)驗”“內(nèi)在的需求”密切相關。比如,一個孩子突然在午餐時摔勺子,不能簡單歸為“調(diào)皮”,而要追問:環(huán)境:今天的菜是他平時不愛吃的胡蘿卜嗎?經(jīng)驗:昨天午餐時他因為吃得慢被老師催促過嗎?需求:他是不是想通過“摔勺子”吸引老師注意,因為早上媽媽送他時沒說“再見”?我曾遇到一個“愛咬人的小朋友”浩浩。最初我以為他是“攻擊性強”,直到連續(xù)三天記錄他的行為:時間:每天上午10點(區(qū)域活動開始15分鐘后);場景:他在建構(gòu)區(qū)搭的房子被小朋友碰倒時;反應:咬人的同時,他會喊“我的房子!我的!”后來我才明白,浩浩的“咬人”,是因為他的“物權意識”正在發(fā)展(這是3-4歲兒童的典型特征),而他還沒學會用語言表達“我很生氣”。當我教他說“請不要碰我的房子!”,并在他用語言代替咬人行為時及時表揚,兩周后他的咬人行為幾乎消失了。2.有效的觀察工具:讓“隱性需求”變“顯性線索”為了避免“主觀判斷”,我常用以下兩種工具輔助觀察:軼事記錄法:用“時間+場景+行為+語言+表情”的結(jié)構(gòu)記錄,比如:“2023年9月15日,上午9:30,美工區(qū),朵朵用蠟筆在紙上畫了一堆亂線,邊畫邊哭,說‘媽媽的裙子是紅色的,我畫不出來’?!毙袨樽粉櫡ǎ横槍δ硞€孩子的特定行為,用“時間軸”記錄半小時內(nèi)的連續(xù)動作,比如:“浩浩在區(qū)域活動中的行為:9:00-9:05搭積木→9:06小朋友碰倒積木→9:07咬人→9:08被老師制止→9:09坐在角落發(fā)呆→9:10主動去拿積木重新搭?!边@些記錄不是“流水賬”,而是“解碼的線索”——它能幫我們找到“行為背后的邏輯”。3.案例:當孩子說“我不想吃飯”時,我看到了什么?小班的朵朵連續(xù)三天午餐時說“我不想吃飯”,我沒有強迫她,而是做了這樣的觀察:第一天:她盯著碗里的青菜,用勺子撥來撥去,眼淚掉在碗里;第二天:她把青菜挑出來放在桌子上,說“青菜是苦的”;第三天:她看到旁邊小朋友吃青菜時,眼睛盯著看了很久,但自己還是不動勺子。后來我和朵朵媽媽溝通,才知道她在家從來沒吃過青菜——媽媽覺得“青菜不好吃”,所以很少做。我意識到,朵朵的“不想吃”,是因為“陌生感”而非“挑食”。接下來,我做了兩件事:環(huán)境支持:把青菜切成“星星形狀”,放在她喜歡的“小熊盤子”里;同伴示范:請愛吃青菜的小朋友坐在她旁邊,說“朵朵,你看我吃了星星青菜,媽媽說我會變漂亮!”第三天午餐時,朵朵主動夾了一顆青菜,咬了一口說:“老師,星星青菜不苦,甜甜的?!毙〗Y(jié):讀懂兒童的第一步,是“放下預設”,用“情境化”的觀察代替“標簽化”的判斷。當我們能還原孩子行為的“前因后果”,才能真正理解他們的需求。第二重修煉:回應兒童——從“指令灌輸”到“支持性互動”讀懂兒童是基礎,如何“回應”則是考驗教師專業(yè)能力的關鍵。很多教師習慣用“指令式”回應(比如“不許哭!”“把玩具放回去!”),但這種方式往往會壓抑兒童的表達欲,甚至讓他們產(chǎn)生“逆反心理”。真正的“支持性互動”,是“站在兒童的角度”,用“引導式”“合作式”的方式,幫助他們自己解決問題。1.從“我要你做”到“你需要什么”:轉(zhuǎn)變互動立場新教師常犯的錯誤,是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兒童的需求”前面。比如,看到孩子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第一反應是“趕緊收拾好,不然領導看到要批評我”,而不是“孩子為什么扔玩具?他是不是在探索‘扔’的動作?”我曾遇到一個“愛翻書包的小朋友”樂樂。每天早上入園,他都會把書包里的東西全倒出來,然后亂翻一氣。最初我會說:“樂樂,趕緊把書包收起來,要上課了!”但他反而翻得更厲害。后來我換了一種方式,蹲下來問他:“樂樂,你在找什么呀?是不是昨天媽媽給你裝的小火車?”他眼睛一亮,說:“對!我的小火車呢?”我?guī)退黄鹫?,找到后說:“小火車想和你一起上課,我們把它放進書包里,下課再玩好不好?”他高興地說:“好!”關鍵轉(zhuǎn)變:把“要求兒童配合自己”,變成“幫助兒童解決問題”。當兒童感受到“老師懂我”,他們才會愿意配合。2.支持性互動的核心:用“最近發(fā)展區(qū)”搭建“腳手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告訴我們:兒童的發(fā)展有兩個水平——“現(xiàn)有水平”(能獨立完成的任務)和“潛在水平”(需要成人幫助才能完成的任務)。教師的作用,是在“現(xiàn)有水平”和“潛在水平”之間搭建“腳手架”,幫助兒童逐步提升能力。比如,孩子學穿鞋子時,新教師可能會說:“來,老師幫你穿!”而有經(jīng)驗的教師會說:“你看,鞋子的舌頭要翻出來,像小嘴巴一樣,把腳放進去,然后拉著鞋帶往上提——要不要老師幫你拉鞋帶?”我曾在中班遇到一個“不會系扣子的小朋友”小美。她因為不會系扣子,每天早上都要哭著找媽媽。我用“腳手架”法幫她:第一步:我?guī)退悼圩樱屗^察“怎么系”;第二步:我拿著她的手,一起系扣子(輔助她完成);第三步:讓她自己系,我在旁邊提醒:“把扣子塞進扣眼,然后拉出來——對,就是這樣!”;第四步:她能獨立系好后,及時表揚:“小美真棒!自己會系扣子了,媽媽看到一定會很高興!”兩周后,小美早上入園時,會驕傲地說:“老師,你看!我自己系的扣子!”3.案例:積木區(qū)的“倒塌事件”——讓挫折變成學習契機有一次,大班的浩浩在積木區(qū)搭了一座“高樓”,剛搭到第五層就倒塌了。他氣得把積木摔在地上,哭著說:“討厭!再也不搭了!”我沒有批評他,而是蹲下來問:“浩浩,你的高樓倒塌了,是不是很生氣?”他點點頭。我又說:“我剛才看到你搭的時候,用了很多小積木當?shù)鼗?,是不是地基不夠穩(wěn)呀?”他想了想,說:“對,小積木會動?!蔽覇枺骸澳俏覀儞Q大積木當?shù)鼗貌缓茫看蠓e木像“大石頭”,不會動?!彼粮裳蹨I,拿起大積木搭地基,然后一層一層往上搭。這次,高樓搭到了第八層都沒倒。他高興地喊:“老師,你看!我的高樓不會倒了!”小結(jié):支持性互動的關鍵,是“不代替兒童成長”,而是“幫助兒童學會成長”。當我們用“引導”代替“指令”,用“合作”代替“要求”,兒童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和能力。第三重修煉:反思自我——從“經(jīng)驗重復”到“理論自覺”很多教師工作幾年后,會陷入“經(jīng)驗主義”的陷阱:“我以前就是這么做的,沒問題呀!”但實際上,“經(jīng)驗”如果沒有“理論”的支撐,很容易變成“僵化的習慣”,無法適應兒童的發(fā)展需求。反思,是連接“經(jīng)驗”和“理論”的橋梁。通過反思,我們能把“碎片化的經(jīng)驗”升華為“系統(tǒng)化的專業(yè)能力”。1.反思不是“自我批評”,而是“專業(yè)對話”很多教師害怕反思,因為覺得“反思就是找自己的錯”。其實,反思的本質(zhì)是“專業(yè)對話”——和自己對話,和理論對話,和兒童對話。我常用“布魯巴奇反思法”(四種反思方式):反思日記:每天下班前,用10分鐘寫“今天最觸動我的一件事”,比如“今天朵朵主動吃了青菜,我用了‘同伴示范’的方法,是不是有效?”;詳細描述:把某件事的過程寫下來,比如“浩浩咬人事件”,包括時間、場景、對話、自己的反應;交流討論:和同事一起討論,比如“為什么樂樂會翻書包?我用的方法對嗎?”;行動研究:針對某個問題,制定計劃、實施、觀察效果,比如“如何幫助小美學會系扣子?”。2.行動研究:讓“問題”成為“成長的催化劑”行動研究是教師提升專業(yè)能力的“利器”——它讓我們從“被動解決問題”變成“主動研究問題”。比如,我曾遇到一個“不愛說話的小朋友”默默。他每天都坐在角落,不說話,也不和小朋友玩。我做了一個“行動研究”:問題診斷:通過觀察和家訪,發(fā)現(xiàn)默默的父母平時工作忙,很少和他說話,導致他“語言表達能力弱”,害怕和小朋友交流;計劃制定:每天早上用10分鐘和默默“一對一聊天”(比如聊他喜歡的動畫片),讓他慢慢適應和人交流;實施過程:第一周,我主動說,他只是點頭;第二周,他開始說“嗯”“對”;第三周,他能說“我喜歡佩奇”;效果評估:一個月后,默默主動和小朋友說:“我有佩奇的玩具,你們要不要玩?”3.案例:“愛打人的小宇”——一場持續(xù)一個月的反思之旅小宇是中班的“打人小能手”,每周都會有小朋友告狀:“老師,小宇打我!”我用“反思日志”記錄了整個過程:第1周:我批評小宇,說“不許打人!”,但他反而打得多了;第2周:我開始觀察他的行為,發(fā)現(xiàn)他打人都是在“小朋友搶他玩具”的時候;第3周:我教他用語言表達“我生氣了!”“這是我的玩具!”,但他還是會打人;第4周:我和他的父母溝通,發(fā)現(xiàn)他爸爸平時遇到問題喜歡“用拳頭解決”,小宇是在模仿爸爸;第5周:我和爸爸一起制定“家庭計劃”:爸爸在家遇到問題時,用“語言表達”代替“拳頭”,比如“我很生氣,因為你把我的杯子打碎了”;同時,我在幼兒園當小宇用語言表達時,及時表揚他:“小宇今天用‘我生氣了’代替了打人,真棒!”一個月后,小宇的打人行為減少了80%,他甚至會主動說:“老師,他搶我的玩具,我沒有打他,我用了‘我生氣了’!”小結(jié):反思不是“事后諸葛亮”,而是“事前的思考”“事中的調(diào)整”“事后的總結(jié)”。當我們把“問題”當成“成長的契機”,專業(yè)能力就會不斷提升。結(jié)語:以兒童為鏡,做“成長型”教師幼兒園教師的成長,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兒童的行為中學習,在反思中進步”的過程。我曾問過一個資深教師:“你做了20年幼兒園老師,有沒有覺得膩?”她笑著說:“從來沒有,因為每個孩子都是新的,每個day都是新的——他們的每一次進步,都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咸陽亨通電力(集團)有限公司招聘(4人)模擬試卷及完整答案詳解一套
- 2025年電阻傳感器項目申請報告
- 2025甘肅張掖市幼兒園選調(diào)衛(wèi)生保健人員1人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奪冠系列)
- 項目款項結(jié)算責任聲明書3篇范文
- 2025年特殊教育服務項目申請報告
- 產(chǎn)品質(zhì)量問題原因分析與解決方案工具
- 2025年甘肅省民航航空發(fā)展有限公司職業(yè)經(jīng)理人選聘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易錯題)
- 2025年上半年龍泉市公開選調(diào)公務員及選聘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14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一套
- 信任守護服務品質(zhì)承諾書6篇
- 2025藍海新材料(通州灣)有限責任公司春季高校畢業(yè)生招聘45人模擬試卷附答案詳解(黃金題型)
- 《公路技術狀況評定》課件-任務六:公路技術狀況指數(shù)MQI
- Unit 3 Amazing animals Section A What pets do you know 說課(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人教PEP版(2024)英語三年級上冊
- 中級財務會計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答案2025年春云南財經(jīng)大學
- 2025青海省建筑安全員B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現(xiàn)代紡織物清潔技術培訓匯報教程
- 《鐵路技術管理規(guī)程》(普速鐵路部分)
- 臨床檢驗基礎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上海健康醫(yī)學院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感悟7篇
- 《中國海洋大學》課件
- 神話故事民間故事《后羿射日》繪本課件
- “雄鷹杯”全國小動物醫(yī)師技能大賽考試題庫(660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