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01講反應熱第一步:學析教材學知識:教材精講精析、全方位預習第二步:練練習題強方法:教材習題學解題、強化關鍵解題方法練考點會應用:核心考點精準練、快速掌握知識應用第三步:記串知識識框架:思維導圖助力掌握知識框架、學習目標復核內容掌握第四步:測過關測穩(wěn)提升:小試牛刀檢測預習效果、查漏補缺快速提升1.體系與環(huán)境被研究的物質系統(tǒng)稱為體系,與體系相互影響的其他部分稱為環(huán)境。如:將試管中的鹽酸、NaOH溶液及發(fā)生的反應等看作一個反應體系;盛溶液的試管和溶液之外的空氣等看作環(huán)境。熱量是指因溫度不同而在體系與環(huán)境之間交換或傳遞的能量。2.反應熱在等溫條件下,化學反應體系向環(huán)境釋放或從環(huán)境吸收的熱量,稱為化學反應的熱效應,簡稱反應熱。3.實驗探究: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1)測定原理:環(huán)境溫度不變時,根據(jù)測得的體系的溫度變化和有關物質的比熱容等來計算反應熱。即利用公式Q=cmΔt進行計算。(2)實驗裝置①將如圖實驗裝置中各儀器(或物品)的名稱填在橫線上。②各部分儀器的作用a.玻璃攪拌器的作用是使反應物混合均勻充分接觸。b.隔熱層的作用是減少熱量的散失。c.溫度計的作用是測定反應前后反應體系的溫度。(3)實驗步驟①反應物溫度測量(t1):測量混合前50mL0.50mol·L-1鹽酸、50mL0.55mol·L-1氫氧化鈉溶液的溫度,取兩溫度平均值,記錄為起始溫度t1。②反應后體系溫度測量(t2):將酸堿溶液迅速混合,用玻璃攪拌器輕輕攪動溶液,并準確讀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溫度,記錄為終止溫度t2。③重復實驗操作兩次,記錄每次的實驗數(shù)據(jù),取其平均值作為計算依據(jù)。(4)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某實驗小組測定數(shù)據(jù)如下溫度實驗次數(shù)起始溫度t1/℃終止溫度t2/℃溫度差平均值(t2-t1)/℃鹽酸NaOH平均值溫差平均值125.025.225.128.53.43.4224.925.125.028.33.3325.625.425.529.03.5設溶液的密度均為1g·cm-3,中和后溶液的比熱容c=4.18J·g-1·℃-1,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出該反應放出的熱量Q≈1.42kJ,則生成1molH2O時放出的熱量為56.8kJ。(5)實驗結論大量實驗測得,在25℃和101kPa下,強酸的稀溶液與強堿的稀溶液,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H2O時,放出57.3kJ的熱量?!疽族e警示】(1)為了保證鹽酸完全被中和,采用稍過量的NaOH溶液。(2)測量完鹽酸的溫度后,溫度計應沖洗干凈并擦干。(3)酸堿溶液一次迅速混合。1.內能內能是體系內物質的各種能量的總和,受溫度、壓強和物質的聚集狀態(tài)等影響。2.焓與焓變(1)焓與焓變的定義焓:與內能有關的物理量——焓(符號為H)焓變:生成物與反應物的焓值差。用符號ΔH表示。ΔH的常用單位是kJ/mol(或kJ·mol1)。(2)反應熱與焓變的關系在等壓條件下進行的化學反應的反應熱等于反應的焓變,因此常用ΔH表示反應熱。ΔH=H(生成物)H(反應物)。(3)焓變與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關系①放熱反應:反應體系向環(huán)境釋放能量,反應體系的焓減小,ΔH為負值,即ΔH<0。②吸熱反應:反應體系從環(huán)境吸收能量,反應體系的焓增大,ΔH為正值,即ΔH>0。【易錯警示】(1)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均為化學變化。(2)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與反應條件沒有必然聯(lián)系,需要加熱的反應也可能是放熱反應。(3)一般來說,物質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質越穩(wěn)定;物質內的總鍵能越大,物質越穩(wěn)定。3.從微觀角度理解反應熱的實質以H2(g)+Cl2(g)=2HCl(g)反應的能量變化為例說明,如圖所示:由圖可知:化學鍵反應中能量變化斷裂或形成1mol化學鍵的能量變化斷裂或形成化學鍵的總能量變化H—H吸收436kJ共吸收679kJCl—Cl吸收243kJH—Cl放出431kJ共放出862kJ結論H2(g)+Cl2(g)=2HCl(g)的反應熱ΔH=-183kJ·mol-1①圖示:化學反應過程中形成化學鍵、斷裂化學鍵能量變化可用如圖表示:其中,E1表示反應物斷裂化學鍵吸收的總熱量,E2表示生成物形成化學鍵放出的總熱量,E1與E2的差值表示反應熱。上述反應過程表示該反應為放熱反應。②焓變計算公式:ΔH=E總(斷鍵)-E總(成鍵)1.熱化學方程式:表明反應所釋放或吸收的熱量的化學方程式,表明了化學反應中的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例:已知25℃、101kPa下,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其表示在25℃、放出【特別提醒】ΔH的單位中“mol-1”的含義對一個化學反應,ΔH的單位中“mol-1”不是指每摩爾具體物質,而是指“每摩爾反應”。因此ΔH必須與化學方程式一一對應。2.意義:不僅表示化學反應中的物質變化,也表明了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實例:已知25℃、101kPa下,熱化學方程式為2H2(g)+O2(g)2H2O(l)ΔH=-571.6kJ·mol-1,其表示在25℃、101kPa,2molH2(氫氣)與1molO2(氧氣)完全反應生成2mol液態(tài)水時放出的熱量是571.6kJ。3.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1)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化學式前的化學計量數(shù)只表示其物質的量,可以是整數(shù)或分數(shù)。(2)標注反應的溫度和壓強。沒有特殊說明是指25℃、101kPa。不用標明反應條件(如“加熱”“高溫”“催化劑”等)。(3)標注各物質聚集狀態(tài)。在物質后面用括號標注各物質的聚集狀態(tài):氣體用“g”,液體用“l(fā)”,固體用“s”,溶液用“aq”。(4)標注ΔH的正負?;瘜W方程式后面空一格標注ΔH,若為放熱反應,ΔH為“-”;若為吸熱反應,ΔH為“+”。-1?!疽族e警示】熱化學方程式易錯點(1)可逆反應的熱效應可逆反應中的“ΔH”表示的是完全反應時對應的焓變值。若按該反應的化學計量數(shù)投料進行反應,由于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徹底,那么吸收或放出的熱量一定比該值小。(2)熱化學方程式中物質必須指明聚集狀態(tài)。(3)ΔH的單位為kJ·mol-1。(4)“=”上方不寫反應條件,而寫發(fā)生反應的環(huán)境狀況、溫度和壓強。1.概念:在101kPa時,1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指定產物時所放出的熱量。單位:kJ·mol-1,通常利用量熱計由實驗測得。各元素的指定產物:C→CO2(g)H→H2O(l)S→SO2(g)
N→N2(g)2.意義甲烷的燃燒熱為890.3kJ·mol-1,或ΔH=-890.3kJ·mol-1,它表示25℃、101kPa時,1mol甲烷完全燃燒生成1molCO2(g)和2molH2O(l)時放出890.3kJ的熱量。3.表示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書寫表示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時,以燃燒1mol可燃物為標準來配平其余物質的化學計量數(shù),同時可燃物要完全燃燒且生成指定產物。例如:H2(g)+eq\f(1,2)O2(g)H2O(l)ΔH=-285.8kJ·mol-1【方法技巧】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正誤判斷“一看”可燃物的化學計量數(shù)是否為1?!岸础痹赝耆紵傻奈镔|是否為指定產物?!叭础宝是否為“-”及單位是否正確。教材習題01(P13)1.依據(jù)事實,寫出下列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1)1molCu(s)與適量O2(g)反應生成CuO(s),放出157.3kJ的熱量。解題方法1molCu(s)與0.5molO2(g)反應生成CuO(s),放出157.3kJ的熱量,所以熱化學方程式為Cu(s)+0.5O2(g)=CuO(s)ΔH=-157.3kJ/mol?!敬鸢浮浚胾(s)+0.5O2(g)=CuO(s)ΔH=-157.3kJ/mol教材習題04(P13)5.氫能是一種理想的綠色能源。有科學家預言,氫能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主要能源。(1)為什么說氫能是一種理想的綠色能源?(2)請根據(jù)附錄Ⅰ所提供的燃燒熱數(shù)據(jù),計算相同質量的氫氣、甲烷、乙醇在25℃和101kPa時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據(jù)此說明氫氣作為能源的優(yōu)點。解題方法(1)氫氣本身無毒,極易燃燒,燃燒的產物是水,對環(huán)境無污染,由水可制得氫氣,原料來源豐富。(2)1gH2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是142.9kJ;1gCO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是10.1kJ;1gCH4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是55.6kJ。氫氣作為能源的優(yōu)點:熱值高?!敬鸢浮浚?)氫氣燃燒的產物是水,對環(huán)境無污染。(2)氫氣作為能源的優(yōu)點:熱值高??键c一中和反應的反應熱及測定1.某同學通過實驗測出稀鹽酸和稀NaOH溶液(堿稍過量)反應生成1mol水的反應熱ΔH=-52.3kJ·mol-1,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不可能的是()A.實驗裝置保溫、隔熱效果差B.用量筒量取鹽酸時仰視讀數(shù)C.分多次將NaOH溶液倒入量熱計的內筒中D.用測量鹽酸的溫度計直接測定NaOH溶液的溫度【答案】B【解析】若裝置保溫、隔熱效果差,會造成較多的熱量損失,測得的反應熱數(shù)值偏小,A項可能;仰視讀數(shù)時,實際量取的溶液體積多于應該量取的溶液體積,會導致放出的熱量變多,B項不可能;C項操作會導致較多的熱量損失,C項可能;D項操作會導致測得的NaOH溶液的初始溫度偏高,最后計算出的反應放出的熱量比實際放出的熱量少,D項可能。2.為了測定酸堿反應的中和熱,計算時至少需要的數(shù)據(jù)是()①酸溶液的濃度和體積②堿溶液的濃度和體積③比熱容④反應后溶液的質量(單位:kg)⑤生成水的物質的量⑥反應前后溫度變化⑦操作所需的時間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⑤C.③④⑤⑥ D.全部【答案】C【解析】根據(jù)ΔH=-eq\f(c·m(溶液)·(t2-t1),n(H2O))kJ·mol-1可知,C正確。3.用50mL0.50mol·L-1鹽酸和50mL0.55mol·L-1NaOH溶液測定H+(aq)+OH-(aq)=H2O(l)的反應熱(ΔH)的實驗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酸堿混合時,量筒中NaOH溶液應緩緩倒入量熱計內筒中,不斷用玻璃攪拌器攪拌B.裝置中的大小燒杯之間填滿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溫隔熱,減少熱量損失C.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時,仰視取液,測得的反應熱ΔH不變D.改用25mL0.50mol·L-1鹽酸跟25mL0.55mol·L-1NaOH溶液進行測定,ΔH數(shù)值不變【答案】A【解析】酸堿混合時要迅速,并且不能攪拌,防止熱量的散失,A錯誤;中和反應反應熱測定實驗成敗的關鍵是做好保溫工作,B正確;用量筒量取NaOH溶液時,仰視取液,氫氧化鈉溶液體積高于所需量的體積,但生成水的量不變,放出的熱量不變,測得的中和反應反應熱ΔH不變,C正確;反應放出的熱量與所用酸和堿的量有關,但生成1mol水時中和反應反應熱的大小與參加反應的酸堿用量無關,D正確。考點二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圖像4.根據(jù)下圖所示的過程中的能量變化情況,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H2(g)轉化為氫原子是一個放熱過程B.1molH2和1molCl2的總能量比2molHCl的總能量高C.1個HCl(g)分子中的化學鍵斷裂時需要吸收431kJ能量D.2HCl(g)=H2(g)+Cl2(g)的反應熱ΔH=-183kJ·mol-1【答案】B【解析】H2(g)轉化為氫原子,吸收熱量,故A錯誤;該反應為放熱反應,1molH2和1molCl2的總能量比2molHCl的總能量高,故B正確;由圖可知1molHCl(g)分子中的化學鍵斷裂時需要吸收431kJ能量,故C錯誤;D項與圖示反應互為逆反應,焓變的數(shù)值相同、符號相反,則2HCl(g)=H2(g)+Cl2(g)的反應熱ΔH=+183kJ·mol-1,故D錯誤。5.根據(jù)下圖所示的N2(g)和O2(g)反應生成NO(g)過程中能量變化情況,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直觀看,該反應中反應物所具有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B.2mol氣態(tài)氧原子結合生成O2(g)時,能放出498kJ能量C.斷裂1molNO分子中的化學鍵,需要吸收632kJ能量D.1molN2(g)和1molO2(g)生成2molNO(g)的反應熱ΔH=-180kJ·mol-1【答案】D【解析】直觀看,該反應中反應物所具有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A正確;互逆過程的熱量變化,ΔH數(shù)值相等,符號相反,故B、C正確;ΔH=(946+498-2×632)kJ·mol-1=+180kJ·mol-1,D錯誤。6.關于如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1mol固態(tài)碘與1mol氫氣化合生成2molHI氣體時,需要吸收5kJ的能量B.2molHI氣體分解生成1mol碘蒸氣與1mol氫氣時需要吸收12kJ的能量C.1mol固態(tài)碘變?yōu)?mol碘蒸氣時需要吸收17kJ的能量D.碘蒸氣與氫氣生成HI氣體的反應是吸熱反應【答案】D【解析】1molI2(g)+1molH2(g)生成2molHI(g)放出12kJ能量,該反應為放熱反應,D項錯誤。考點三反應熱與化學鍵的關系7.根據(jù)下圖所示的過程中的能量變化情況,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H2(g)轉化為氫原子是一個放熱過程B.1molH2和1molCl2的總能量比2molHCl的總能量高C.1個HCl(g)分子中的化學鍵斷裂時需要吸收431kJ能量D.2HCl(g)=H2(g)+Cl2(g)的反應熱ΔH=-183kJ·mol-1【答案】B【解析】H2(g)轉化為氫原子,吸收熱量,故A錯誤;該反應為放熱反應,1molH2和1molCl2的總能量比2molHCl的總能量高,故B正確;由圖可知1molHCl(g)分子中的化學鍵斷裂時需要吸收431kJ能量,故C錯誤;D項與圖示反應互為逆反應,焓變的數(shù)值相同、符號相反,則2HCl(g)=H2(g)+Cl2(g)的反應熱ΔH=+183kJ·mol-1,故D錯誤。8.根據(jù)下圖所示的N2(g)和O2(g)反應生成NO(g)過程中能量變化情況,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直觀看,該反應中反應物所具有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B.2mol氣態(tài)氧原子結合生成O2(g)時,能放出498kJ能量C.斷裂1molNO分子中的化學鍵,需要吸收632kJ能量D.1molN2(g)和1molO2(g)生成2molNO(g)的反應熱ΔH=-180kJ·mol-1【答案】D【解析】直觀看,該反應中反應物所具有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總能量,A項正確;互逆過程的熱量變化,ΔH數(shù)值相等,符號相反,故B、C正確;ΔH=(946+498-2×632)kJ·mol-1=+180kJ·mol-1,D項錯誤。9.肼(H2NNH2)是一種高能燃料,有關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已知斷裂1mol化學鍵所需的能量(kJ):N≡N為942、O=O為500、N—N為154,則斷裂1molN—H所需的能量(kJ)是()A.194B.391C.516D.658【答案】B【解析】由圖知N2H4(g)+O2(g)=N2(g)+2H2O(g)ΔH=-534kJ·mol-1,可設斷裂1molN—H所需的能量為x,154kJ+4x+500kJ-2752kJ=-534kJ,可求得x=391kJ??键c四熱化學方程式正誤判斷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時,只要在化學方程式的右端寫上熱量的符號和數(shù)值即可B.凡是在加熱或點燃條件下進行的反應都是吸熱反應C.表明反應所釋放或吸收的熱量的化學方程式叫做熱化學方程式D.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是2H2(g)+O2(g)=2H2O(l)ΔH=-571.6kJ【答案】C【解析】熱化學方程式還應注明各物質的聚集狀態(tài),A項錯誤;有些放熱反應在點燃或加熱時才能發(fā)生,B項錯誤;ΔH的單位應為kJ·mol-1,D項錯誤。11.下列有關H+(aq)+OH-(aq)=H2O(l)ΔH=-57.3kJ·mol-1的說法正確的是()A.代表所有的酸堿中和反應B.反應物一定是強酸與強堿C.強酸與強堿的中和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都可以這樣表示D.表示稀的強酸溶液與稀的強堿溶液反應生成可溶性鹽和1mol液態(tài)水時放出57.3kJ熱量【答案】D【解析】弱酸與弱堿在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由于電離吸熱,生成1mol液態(tài)水時放出的熱量小于57.3kJ,A項錯誤;該熱化學方程式表示的反應不一定是強酸與強堿的反應,也可以是硫酸氫鈉與氫氧化鈉的反應,故B項錯誤;該熱化學方程式不能表示強酸與強堿生成難溶鹽的反應,如硫酸與氫氧化鋇的反應,故C項錯誤;H+(aq)+OH-(aq)=H2O(l)ΔH=-57.3kJ·mol-1表示稀的強酸溶液與稀的強堿溶液反應生成可溶性鹽和1mol液態(tài)水時放出57.3kJ熱量,故D項正確。12.含NaOH20.0g的稀溶液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放出28.7kJ的熱量,表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A.NaOH(aq)+HCl(aq)=NaCl(aq)+H2O(l)ΔH=+28.7kJ·mol-1B.NaOH(aq)+HCl(aq)=NaCl(aq)+H2O(l)ΔH=-28.7kJ·mol-1C.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4kJ·mol-1D.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4kJ·mol-1【答案】D【解析】含NaOH20.0g的稀溶液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放出28.7kJ的熱量,則含1molNaOH的稀溶液與足量稀鹽酸反應,放出57.4kJ的熱量??键c五燃燒熱及其判斷13.25℃、101kPa下,碳、氫氣、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燒熱依次是ΔH=-393.5kJ·mol-1、ΔH=-285.8kJ·mol-1、ΔH=-890.3kJ·mol-1、ΔH=-2800kJ·mol-1,則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A.C(s)+eq\f(1,2)O2(g)=CO(g)ΔH=-393.5kJ·mol-1B.2H2(g)+O2(g)=2H2O(g)ΔH=-571.6kJ·mol-1C.CH4(g)+2O2(g)=CO2(g)+2H2O(g)ΔH=-890.3kJ·mol-1D.eq\f(1,2)C6H12O6(s)+3O2(g)=3CO2(g)+3H2O(l)ΔH=-1400kJ·mol-1【答案】D【解析】根據(jù)燃燒熱的概念中生成指定產物的含義可知,C→CO2(g),H→H2O(l),故只有D正確。14.航天燃料從液態(tài)變?yōu)楣虘B(tài),是一項重大的技術突破。鈹是高效率的火箭材料,燃燒時放出巨大的能量,已知1kg金屬鈹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62700kJ。則鈹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鈹?shù)南鄬υ淤|量為9)()A.Be+eq\f(1,2)O2=BeOΔH=-564.3kJ·mol-1B.Be(s)+eq\f(1,2)O2(g)=BeO(s)ΔH=+564.3kJ·mol-1C.Be(s)+eq\f(1,2)O2(g)=BeO(s)ΔH=-564.3kJ·mol-1D.Be(s)+eq\f(1,2)O2(g)=BeO(g)ΔH=-564.3kJ·mol-1【答案】C【解析】1kgBe的物質的量為eq\f(1000g,9g·mol-1)=eq\f(1000,9)mol,又因為1kgBe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62700kJ,則1molBe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eq\f(62700,\f(1000,9))kJ=564.3kJ,Be與O2反應生成BeO固體,則其熱化學方程式為Be(s)+eq\f(1,2)O2(g)=BeO(s)ΔH=-564.3kJ·mol-1。15.已知在一定條件下,CO的燃燒熱為283kJ·mol-1,CH4的燃燒熱為890kJ·mol-1,由1molCO和3molCH4組成的混合氣體在上述條件下充分燃燒,釋放的熱量為()A.2912kJ B.2953kJC.3236kJ D.3867kJ【答案】B【解析】1molCO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1mol×283kJ·mol-1=283kJ,3molCH4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為3mol×890kJ·mol-1=2670kJ,釋放的總熱量為283kJ+2670kJ=2953kJ?!緦W習目標】1.能正確認識和判斷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2.理解反應熱測定的原理和方法,會分析產生誤差的原因。3.能辨識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轉化形式,正確理解反應熱和焓變的概念。4.會正確書寫熱化學方程式和判斷正誤。5.理解辨識燃燒熱的概念,能正確書寫關于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學會關于燃燒熱的相關計算?!緦W習重難點】1.反應熱的測定。2.燃燒熱的相關計算。3.熱化學方程式和判斷正誤。1.(2425高二上·山西晉城·期中)某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的能量一定低于B的能量D.使用催化劑,可改變該反應的【答案】A【解析】如圖可知,Ea為反應A→B+C的活化能,A正確;反應物的能量小于生成物的能量,由圖可知該反應為吸熱反應,B錯誤;A的能量一定低于B和C的能量之和,但A的能量不一定低于B的能量,C錯誤;使用催化劑不能改變反應的,D錯誤;故選A。2.(2425高二上·天津薊州·期中)下列關于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A.化學反應都伴隨著能量變化,伴隨著能量變化的都是化學反應B.需加熱才能發(fā)生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C.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的大小只與反應物的質量多少有關D.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時的能量變化是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主要原因【答案】D【解析】化學反應均伴隨能量變化,但能量變化不一定是化學反應(如冰融化吸熱是物理變化),A錯誤;是否需要加熱與反應吸熱或者放熱無關(如木炭燃燒需引燃但屬放熱反應),B錯誤;能量變化還與物質種類、狀態(tài)及反應條件有關,而僅非質量因素,C錯誤;化學鍵斷裂(吸能)與形成(放能)的能量差是反應能量變化的主要因素,D正確;故選D。3.(2025高二上·江蘇淮安·學業(yè)考試)下列反應或過程中能量的變化如圖所示的是【答案】C【解析】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共熱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的反應為吸熱反應,A不符合題意;碳酸鈣受熱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的反應為吸熱反應,B不符合題意;稀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生成硫酸鈉和水的中和反應為放熱反應,C符合題意;氯化銨與八水氫氧化鋇反應生成氯化鋇、氨氣和水的反應為吸熱反應,D不符合題意;故選C。4.(2425高二上·浙江寧波·期中)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實驗,探究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由實驗可知,(a)、(b)、(c)所涉及的反應都是放熱反應B.將實驗(a)中的鋁片更換為等質量的鋁粉后釋放出的熱量有所增加C.實驗(c)中將玻璃攪拌器改為銅質攪拌器,則測定結果數(shù)值偏低D.若用NaOH固體測定中和反應反應熱,則測定結果無影響【答案】C【解析】由實驗可知,(a)、(c)都是放熱反應,(b)是吸熱反應,故A錯誤;將實驗(a)中的鋁片更換為等質量的鋁粉后釋放出的熱量不變,故B錯誤;銅易導熱,實驗(c)中將玻璃攪拌器改為銅質攪拌器,熱量損失大,測定結果數(shù)值偏低,故C正確;氫氧化鈉固體溶解放熱,若用NaOH固體測定中和反應反應熱,測定結果數(shù)值偏高,故D錯誤;故選C。A.環(huán)形玻璃攪拌棒的作用是使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充分混合B.氫氧化鈉溶液濃度較大的原因是保證鹽酸充分反應C.為了使反應充分發(fā)生,可向酸溶液中分次加入堿溶液D.若用同濃度的醋酸溶液代替鹽酸進行實驗,所測得的中和反應的反應熱偏大【答案】C6.(2425高二上·海南海口·期末)下列熱化學方程式能表示物質燃燒熱(的數(shù)值均正確)的是【答案】B7.(2425高二上·甘肅蘭州·期末)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數(shù)值均正確)能表示可燃物燃燒熱的是【答案】A8.(2425高二上·江蘇連云港·期末)已知:25℃、101kPa時,1gH2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142.9kJ的熱量,下列熱化學方程式中書寫正確的是A.2H2(g)+O?(g)=2H?O(g)ΔH=+571.6kJ/molB.H2(g)+O?(g)=H2O(g)ΔH=285.8kJ/molC.2H2(g)+O2(g)=2H2O(1)ΔH=285.8kJ/molD.H2(g)+O?(g)=H2O(l)ΔH=285.8kJ/mol【答案】D【解析】該反應為放熱反應,ΔH<0,故A錯誤;產物水的狀態(tài)為液態(tài),故B錯誤;1gH2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142.9kJ的熱量,則2mol氫氣即4g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571.6的熱量,則該反應ΔH=571.6kJ/mol,故C錯誤;1gH2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142.9kJ的熱量,則1mol氫氣即2g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285.8的熱量,則該反應ΔH=285.8kJ/mol,熱化學方程式正確,故D正確;故選D。【答案】C10.(2425高二上·山西太原·期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稀鹽酸和稀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中和熱為57.3kJ?mol?1,則表示稀硫酸與稀氫氧化鉀溶液中和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H2SO4(l)+KOH(l)=K2SO4(l)+H2O(l)
△H=?57.3kJ?mol?1B.CO(g)的燃燒熱是283.0kJ/mol,則表示CO(g)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O(g)+O2(g)=CO2(g)
ΔH=?283.0kJ?mol?1C.已知H?H鍵鍵能為436kJ?mol?1,H?N鍵鍵能為391kJ?mol?1,根據(jù)化學方程式:N2(g)+3H2(g)=2NH3(g)
△H=?92.4kJ?mol?1,則N≡N鍵的鍵能約為946kJ?mol?1D.一定條件下,反應2CO(g)=CO2(g)+C(s)可自發(fā)進行,則該反應的△H<0【答案】A【解析】表示稀硫酸與稀氫氧化鉀溶液中和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H2SO4(aq)+KOH(aq)=K2SO4(aq)+H2O(l)
△H=?57.3kJ?mol?1,故A錯誤;燃燒熱即1mol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物質所放出的熱量,CO(g)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O(g)+O2(g)=CO2(g)
ΔH=?283.0kJ?mol?1,故B正確;H?H鍵鍵能為436kJ?mol?1,H?N鍵鍵能為391kJ?mol?1,根據(jù)化學方程式:N2(g)+3H2(g)=2NH3(g)
△H=?92.4kJ?mol?1,假設N≡N鍵的鍵能為xkJ?mol?1,得x+436×3391×6=?92.4,解得x≈946,故C正確;一定條件下,反應2CO(g)=CO2(g)+C(s)可自發(fā)進行,即△G=△HT△S,△S<0,若是△G<0,則該反應的△H<0,故D正確;故選A。11.(2425高二上·廣西·期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1mol物質完全燃燒生成指定產物時放出的熱量,叫該物質的燃燒熱B.酸和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2mol水時的反應熱叫中和熱C.反應熱就是焓變D.簡易量熱計由內筒、外殼、隔熱層、杯蓋、溫度計、玻璃攪拌器構成【答案】D【解析】燃燒熱的定義是1mol物質在25℃、101kP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編制應急預案的難點在于(3篇)
- 涉疫垃圾意外暴露應急預案(3篇)
- 音響施工方案(3篇)
- 旅游區(qū)域衛(wèi)生應急預案范本(3篇)
- 荊州理工職業(yè)學院《土木工程結構試驗及檢測》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鄭州商學院《基于工程項目管理應用》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林業(yè)大學《中國革命史》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青島工學院《公路施工技術》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航天職業(yè)技術學院《中學語文名師課例研習》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學生安全員培訓知識記錄課件
- 《西紅柿移栽和管理》課件
- 《肺癌早期篩查與干預》課件
- 完整的離婚協(xié)議書打印電子版(2025年版)
- 自然科學類博物館AI應用行業(yè)跨境出海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解讀與教學設計
- 2025屆高考新型題目“糾正錯別字”新題模擬練習
- 2024年江蘇省南京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真題(含答案逐題解析)
- 兒童保健工作規(guī)范和技術規(guī)范
- 2025年區(qū)塊鏈應用操作員職業(yè)技能競賽理論參考試指導題庫500題(含答案)
- 福建地區(qū) 綠色食品琯溪蜜柚生產操作規(guī)程
- 民辦學校教職工學年度考核方案模版(3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