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下冊學期教學計劃與安排_第1頁
高一語文下冊學期教學計劃與安排_第2頁
高一語文下冊學期教學計劃與安排_第3頁
高一語文下冊學期教學計劃與安排_第4頁
高一語文下冊學期教學計劃與安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語文下冊學期教學計劃與安排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一、指導思想本計劃以2022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語言運用、思維發(fā)展、審美鑒賞、文化自信)為導向,踐行“大單元教學”“任務群設計”理念。通過整合教材內容、設計情境任務、優(yōu)化教學策略,實現(xiàn)“教—學—評”一體化,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提升思維品質、陶冶審美情操、增強文化自信。二、教學目標(一)總目標1.語言運用:積累古代詩文常見意象、文言實詞虛詞及句式,掌握議論文、記敘文寫作的基本技法,提升口語表達與書面表達的準確性、邏輯性。2.思維發(fā)展:學會用辯證思維分析文本中的矛盾沖突(如《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劇與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用邏輯思維梳理議論文的論證結構(如《過秦論》的“敘史—析理—結論”脈絡),提升批判性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3.審美鑒賞:體會古代詩歌的意境美(如《蜀道難》的“奇崛壯麗”)、小說的人物形象美(如《老人與?!分猩L醽喐绲摹坝矟h精神”)、散文的思想美(如《拿來主義》的“批判與繼承”智慧),培養(yǎng)審美感知與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4.文化自信:理解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仁政”(《寡人之于國也》)、“師道”(《師說》)、“家國情懷”(《辛棄疾詞兩首》)等核心思想,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與傳承意識。(二)分單元目標單元類型單元目標古代詩歌單元掌握詩歌“意象—意境—情感”的鑒賞路徑,體會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等詩人的風格差異;能寫100字左右的詩歌鑒賞片段。古代散文單元理解孟子“仁政”、荀子“勸學”、賈誼“過秦”、韓愈“師道”等思想內涵;掌握“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能寫簡單的議論文。小說單元分析《林黛玉進賈府》(人物出場)、《祝?!罚ōh(huán)境烘托)、《老人與海》(硬漢形象)的寫作技巧;能寫200字左右的人物分析或讀后感?,F(xiàn)代文單元理解《拿來主義》的“文化繼承觀”、《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的“愛的本質”;掌握議論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語言文字運用辨析常見修辭(比喻、擬人、排比)、修改病句(語序不當、搭配不當)、變換句式(長句改短句、短句變長句);提升語言表達的規(guī)范性。三、教材分析本學期使用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3、必修4教材,內容涵蓋古代詩歌、古代散文、小說、現(xiàn)代文、語言文字運用五大模塊,以“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雙線組元,注重經典性與時代性的統(tǒng)一。(一)必修3教材1.古代詩歌單元(《蜀道難》《杜甫詩三首》《琵琶行》《李商隱詩兩首》):以“詩歌中的情感與意象”為核心,聚焦浪漫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風格對比,重點培養(yǎng)詩歌鑒賞能力。2.古代散文單元(《寡人之于國也》《勸學》《過秦論》《師說》):以“思想與論證”為核心,涵蓋儒家思想(孟子、荀子)、政論(賈誼)、教育論(韓愈),重點培養(yǎng)邏輯思維與文言閱讀能力。3.小說單元(《林黛玉進賈府》《祝?!贰独先伺c?!罚阂浴叭宋锱c環(huán)境”為核心,涉及古典小說(《紅樓夢》)、現(xiàn)代小說(魯迅)、外國小說(海明威),重點培養(yǎng)人物形象分析與主題探究能力。(二)必修4教材1.古代詩歌單元(《柳永詞兩首》《蘇軾詞兩首》《辛棄疾詞兩首》《李清照詞兩首》):以“詞的風格與情感”為核心,涵蓋婉約派(柳永、李清照)與豪放派(蘇軾、辛棄疾),重點培養(yǎng)詞的鑒賞與比較分析能力。2.現(xiàn)代文單元(《拿來主義》《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短文三篇》):以“理性與情感”為核心,涉及文化批判(魯迅)、親情倫理(弗羅姆)、生命思考(蒙田、帕斯卡爾),重點培養(yǎng)辯證思維與議論文寫作能力。3.古代散文單元(《諫太宗十思疏》《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張衡傳》):以“傳記與品格”為核心,涵蓋奏疏(魏征)、史傳(司馬遷)、科技傳(范曄),重點培養(yǎng)人物傳記閱讀與文言敘事能力。四、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1.核心素養(yǎng)落地:將語言運用、思維發(fā)展、審美鑒賞、文化自信融入每節(jié)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避免“重知識輕素養(yǎng)”的傾向。2.大單元教學:以“任務群”整合單元內容(如將必修3古代詩歌單元整合為“詩歌中的‘情’與‘景’”任務群),設計“誦讀—鑒賞—寫作—展示”的連貫任務,實現(xiàn)“教、學、用”一體化。3.議論文寫作:掌握“論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合理”的議論文基本要求,重點突破“如何分析論據”“如何搭建論證結構”等難點。(二)教學難點1.古代文理解:文言實詞虛詞的積累(如《勸學》中的“勸”“學”“假”等多義詞)、文言句式的辨析(如《師說》中的“被動句”“賓語前置句”)。2.審美鑒賞:從“感性閱讀”到“理性分析”的轉變(如分析《琵琶行》中“音樂描寫”的手法而非僅感受音樂之美)。3.文化自信滲透: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生活結合(如用“拿來主義”分析當前“文化綜藝熱”現(xiàn)象),避免“文化灌輸”。五、教學安排(18周)注:每周5課時,其中4課時用于新授,1課時用于作業(yè)講評、小組討論或拓展閱讀。周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作業(yè)設計1《蜀道難》體會李白浪漫主義風格(奇崛意象、夸張手法);背誦詩歌。誦讀法(配樂朗誦)、探究法(分析“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反復作用)。背誦詩歌;寫100字片段:“我眼中的李白”。2《杜甫詩三首》(《秋興八首》《詠懷古跡》《登高》)感受杜甫現(xiàn)實主義風格(憂國憂民、沉郁頓挫);比較李白與杜甫的詩歌差異。比較法(小組討論“李杜風格差異”)、批注法(標注詩中的“愁”字)。背誦《登高》;寫200字短文:“杜甫的‘憂’與我的生活”。3《琵琶行》分析音樂描寫手法(比喻、側面烘托);理解“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內涵。情境法(播放《琵琶行》古曲)、合作學習(小組梳理“琵琶女身世”與“詩人遭遇”的關聯(lián))。背誦“轉軸撥弦三兩聲”至“江州司馬青衫濕”;寫150字鑒賞:“音樂中的情感”。4《李商隱詩兩首》(《錦瑟》《馬嵬》)探究李商隱“無題詩”的朦朧美(意象疊加、象征手法);分析“莊生曉夢迷蝴蝶”的意境。探究法(小組討論“《錦瑟》的主題爭議”)、多媒體輔助(展示李商隱生平)。寫200字短文:“李商隱的‘無題’之美”;背誦《錦瑟》。5《寡人之于國也》《勸學》理解孟子“仁政”思想(“王道之始”“王道之成”);掌握荀子“勸學”理論(“學不可以已”)。討論法(“孟子的‘仁政’對現(xiàn)代社會的啟示”)、批注法(標注《勸學》中的比喻句)。寫150字議論文片段:“我對‘學習’的理解”;背誦《勸學》中“積土成山”至“金石可鏤”。6《過秦論》《師說》梳理《過秦論》“敘史—析理—結論”的論證結構;理解韓愈“師道”思想(“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圖表法(繪制《過秦論》論證脈絡圖)、辯論法(“現(xiàn)代社會是否需要‘師道尊嚴’”)。分析《過秦論》的論證方法;寫100字片段:“我心中的‘師’”。7《林黛玉進賈府》分析人物出場手法(王熙鳳“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林黛玉“步步留心”);體會《紅樓夢》的悲劇性。角色扮演法(模擬“林黛玉進賈府”場景)、比較法(分析王熙鳳與林黛玉的性格差異)。寫200字人物分析:“林黛玉的‘敏感’與‘清醒’”;背誦“西江月”二詞。8《祝?!诽骄肯榱稚┍瘎〉纳鐣矗ǚ饨ǘY教、迷信思想);分析環(huán)境描寫(“魯鎮(zhèn)的祝福”)的作用。情境法(播放《祝?!冯娪捌危?、小組討論(“誰是殺死祥林嫂的兇手?”)。寫200字讀后感:“《祝?!分械摹洹c‘暖’”;收集“封建禮教”的現(xiàn)代殘留現(xiàn)象。9《老人與?!贩治錾L醽喐纭坝矟h”形象(“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體會海明威“冰山理論”。探究法(分析“鯊魚”的象征意義)、拓展閱讀(海明威生平)。討論:“桑提亞哥的‘勝利’是否有意義?”;寫150字片段:“我心中的‘硬漢’”。10期中考試復習+考試鞏固前9周知識點(詩歌鑒賞、文言閱讀、小說分析);檢測核心素養(yǎng)達成情況。講練結合(真題訓練)、小組互助(學困生輔導)。整理錯題本;寫考試反思:“我的優(yōu)勢與不足”。11《柳永詞兩首》(《望海潮》《雨霖鈴》)體會婉約派風格(纏綿情感、鋪敘手法);掌握“慢詞”的特點。誦讀法(婉約派詞朗誦)、比較法(分析《望海潮》與《雨霖鈴》的情感差異)。背誦《雨霖鈴》;寫100字片段:“柳永的‘離別’之美”。12《蘇軾詞兩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感受豪放派風格(開闊意境、豁達情感);理解蘇軾“超然物外”的人生態(tài)度。多媒體輔助(展示蘇軾生平)、探究法(分析“人生如夢”的內涵)。比較柳永與蘇軾的詞風;寫150字片段:“蘇軾的‘豁達’對我的啟示”。13《辛棄疾詞兩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體會辛棄疾“愛國情懷”(用典、借古諷今);分析“豪放派”的沉郁風格。討論法(“辛棄疾的‘愁’與蘇軾的‘愁’有何不同?”)、拓展閱讀(辛棄疾生平)。分析《永遇樂》中的用典;寫200字短文:“辛棄疾的‘愛國’與我的責任”。14《李清照詞兩首》(《醉花陰》《聲聲慢》)體會李清照“婉約派”的情感變化(前期“閑愁”、后期“家國之愁”);分析“尋尋覓覓”的疊詞作用。情境法(播放《李清照》紀錄片)、探究法(“《聲聲慢》中的‘愁’有幾層?”)。寫150字片段:“李清照的‘愁’與我的生活”;背誦《醉花陰》。15《拿來主義》理解“拿來主義”的內涵(“占有—挑選—創(chuàng)新”);掌握議論文“破立結合”的論證方法。辯論法(“對于外來文化,我們應‘拿來’還是‘拒絕’?”)、圖表法(繪制“拿來主義”邏輯圖)。寫200字議論文:“從‘拿來主義’看‘文化綜藝熱’”;收集“文化繼承”的案例。16《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短文三篇》理解“愛的本質”(弗羅姆:“成熟的愛”是“給予”);體會生命的意義(蒙田:“熱愛生命”)。小組討論(“我與父母的愛的方式”)、拓展閱讀(《愛的藝術》片段)。寫200字記敘文:“我與父母的一次對話”;背誦《熱愛生命》中的經典句。17《諫太宗十思疏》《廉頗藺相如列傳》分析魏征“勸諫藝術”(委婉含蓄、以史為鑒);理解“將相和”的文化內涵(寬容、團結)。模擬勸諫(“給班主任的一封信”)、比較法(廉頗與藺相如的性格差異)。分析《諫太宗十思疏》的論證結構;寫150字片段:“我眼中的‘團結’”。18《蘇武傳》《張衡傳》+復習分析蘇武“忠君愛國”的品格(北海牧羊的細節(jié));了解張衡“科學精神”(《地動儀》的記載)。拓展閱讀(《漢書·蘇武傳》全文)、真題訓練(文言閱讀)。寫100字片段:“蘇武的‘堅持’對我的啟示”;整理全學期文言實詞虛詞。六、教學策略(一)大單元教學,任務驅動以“人文主題”為線索整合單元內容,設計真實情境任務,如:古代詩歌單元:“制作詩歌朗誦視頻”(包含誦讀、意象分析、背景介紹);小說單元:“舉辦小說人物分析會”(小組展示“祥林嫂的悲劇根源”“桑提亞哥的硬漢精神”);議論文單元:“撰寫文化評論”(用“拿來主義”分析“漢服熱”“國潮品牌”)。(二)合作學習,多元互動小組合作:每4-5人一組,設組長(負責組織討論)、記錄員(記錄討論結果)、展示員(代表小組發(fā)言);同伴互評:作業(yè)批改采用“教師批改+同伴互評”模式,如議論文寫作中,學生互相修改“論點是否鮮明”“論據是否充分”;情境互動:模擬“詩歌朗誦會”“小說人物對話”“議論文辯論會”等場景,提升學生參與感。(三)多媒體輔助,資源拓展利用PPT展示詩歌意象(如《蜀道難》中的“劍閣”“猿猱”)、小說環(huán)境(如《祝?!分械摹棒旀?zhèn)雪景”);播放相關視頻(如《杜甫》紀錄片、《老人與?!冯娪捌危?,增強直觀感受;提供拓展閱讀資源(如《唐詩選》《紅樓夢》前八十回、《愛的藝術》),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四)讀寫結合,以用促學每單元設計“讀寫聯(lián)動”任務,如古代詩歌單元后寫“詩歌鑒賞短文”,議論文單元后寫“文化評論”,小說單元后寫“人物分析”;注重“模仿寫作”,如學習《過秦論》的“敘史—析理”結構后,讓學生寫“班級管理的‘過’與‘改’”;學習《林黛玉進賈府》的人物出場手法后,讓學生寫“新同學的第一天”。七、評價機制(一)評價維度維度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語言運用文言實詞虛詞積累、詩歌背誦、作文語言表達默寫測試、作文評分、課堂發(fā)言思維發(fā)展邏輯推理(論證結構分析)、批判性思維(“祥林嫂悲劇根源”討論)小組討論記錄、論證分析題得分、辯論表現(xiàn)審美鑒賞詩歌意象分析、小說人物形象評價、散文思想感悟詩歌鑒賞短文、人物分析報告、審美隨筆文化自信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生活的結合(“拿來主義”分析文化綜藝)、文化認同(“蘇武精神”感悟)文化評論、情境任務展示、讀后感(二)評價主體教師評價:占60%,包括作業(yè)批改、考試成績、課堂表現(xiàn);學生自評:占20%,包括學習日志(記錄學習收獲與困惑)、自我反思(考試后寫“我的優(yōu)勢與不足”);同伴互評:占20%,包括小組討論表現(xiàn)、作業(yè)互評、展示活動評分。(三)評價結果運用過程性激勵:每周評選“最佳小組”“最佳發(fā)言者”“最佳作文”,頒發(fā)“語文之星”獎狀;個性化輔導:根據評價結果,對學困生進行針對性輔導(如文言實詞積累、議論文結構搭建);教學調整:通過學生反饋(如學習日志、問卷調查),調整教學策略(如增加小組討論時間、降低作業(yè)難度)。八、保障措施(一)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新課標學習:參加學校組織的“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培訓,每周閱讀1篇新課標解讀文章(如《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語文教學》);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