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經(jīng)典文言文10篇_第1頁
小升初經(jīng)典文言文10篇_第2頁
小升初經(jīng)典文言文10篇_第3頁
小升初經(jīng)典文言文10篇_第4頁
小升初經(jīng)典文言文10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酒以成禮

【原文】

鐘毓(yù)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托寐以觀之。毓拜而后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庇謫枙我圆话?,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p>

(選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注釋】①托:假裝。②酒以成禮:酒是用來完成禮儀的。③寢:睡覺。④因:趁機。⑤時:當(dāng)時。⑥何以:為什么。⑦覺:醒。⑧值:當(dāng)......時。⑨且:尚且,暫且。

【文言知識】

釋“覺”上文“其父時覺”中的“覺”,不是指“發(fā)覺”,而是指“醒”,句意為當(dāng)時他們的父親醒過來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覺”,指睡后醒來。又,“盜半夜入室,主人未覺”,意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為醒。

【參考譯文】

鐘毓兄弟小時候,正趕上父親午睡時,趁機一起偷喝藥酒。他們的父親當(dāng)時睡后醒來,姑且裝睡看看他們要干什么。鐘毓行禮后喝酒,鐘會喝酒不行禮。隨后父親問鐘毓為什么要行禮,鐘毓說:“酒是完成禮儀的,不敢不行禮?!庇謫栫姇槭裁床恍卸Y,鐘會說:“偷本來就不是禮儀,所以不行禮?!?/p>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①寢:睡覺。②因:趁機。③時:當(dāng)時。④何以:為什么

2.翻譯:

①且托寐以觀之。

譯文:父親姑且假裝睡著來看他們(做什么)。

②既而問毓何以拜。

譯文:隨后父親問鐘毓為什么要行禮。

3.你認(rèn)為鐘毓和鐘會兄弟倆哪個更有道理?

答:鐘會的說法應(yīng)該更有道理,因為偷竊已不附禮儀,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禮儀了。

2.★常羊?qū)W射

【原文】

常羊?qū)W射于①屠龍子朱。屠龍子朱曰:“若欲聞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夢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發(fā)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鵠⑩拂王旃⑾而過,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養(yǎng)叔⒁進(jìn)曰:“臣之射也,置⒂一葉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發(fā)而十中。如使置十葉焉,則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離子》

【注釋】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獵。④云夢:古代湖澤名,泛指春秋戰(zhàn)國時楚王的游獵區(qū)。⑤使:讓。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澤的小官吏。⑦起:趕起。⑧發(fā):跑出來。⑨交:交錯。⑩鵠(hú):天鵝。⑾旃(zhān):赤魚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來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著。⒁養(yǎng)叔:名養(yǎng)由基,楚國善射者。⒂置:放。

【參考譯文】

常羊跟屠龍子朱學(xué)射箭。屠龍子朱說:“你想聽射箭的道理嗎?楚國國王在云夢打獵,派掌管山澤的官員去哄趕禽獸出來射殺它們,禽獸們跑出來了,鹿在國王的左邊出現(xiàn),麋在國王的右邊出現(xiàn)。國王拉弓準(zhǔn)備射,有天鵝掠過國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猶如一片垂云。國王將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誰。養(yǎng)叔上奏說道:‘我射箭的時候,把一片樹葉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發(fā)箭十發(fā)中。如果放十片葉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難說了!’”

【閱讀理解】

1.解釋:

①于:向。②道:道理。③之:代“禽”。④射:射箭時。

2.翻譯:

①置一葉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譯文:把一片樹葉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葉焉,則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譯文:如果放上十片葉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難說了!

3.這則故事告訴我們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專心致志,集中一個主要目標(biāo)。如果三心二意,左顧右盼,那就任何

5.★高陽應(yīng)造屋

【原文】

高陽應(yīng)將為室家①,匠②對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將撓⑤。以生為室,今雖善,后將必敗⑥?!备哧枒?yīng)曰:“緣子之言⑦,則室不敗也——木益⑧枯⑨則勁⑩,涂益干則輕,以益勁任⑾益輕則不敗?!苯橙藷o辭而對,受令而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敗。

(選自《呂氏春秋卷二十五別類》)

【注釋】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專指木工。③生: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撓(náo):彎曲。⑥?。簹?。⑦緣子之言:按照您的話。緣,順著,按照。子,對人的尊稱,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您”。⑧益:更加,越發(fā)。⑨枯:干。⑩勁:堅固有力。⑾任:擔(dān)負(fù)。果——果然,果真。

【參考譯文】

高陽應(yīng)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說:“不行??!現(xiàn)在木料還沒有干,如果把濕泥抹上去,必定會壓彎的。用它來做房屋,現(xiàn)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會毀壞的?!备哧枒?yīng)說:“按照您的說法,那么房子不會壞——因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濕泥越干就越輕。用越來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來越輕的濕泥,房子就不會壞?!蹦窘碂o言以對,只好聽從他的命令來造屋了。房子剛蓋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沒過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1.解釋:

①為:造;②以:用;③善:好;④益:更加。

2.翻譯:

匠人無辭而對,受令而為之。

匠人沒有話可以回答他,只好聽從他的吩咐來造屋。

3.你認(rèn)為文中的高陽應(yīng)是個怎樣的人?

答:善于詭辯卻不顧客觀規(guī)律,光憑主觀意志去做事。

6.★竭澤而漁

【原文】

竭①澤而漁②,豈不獲得,而明年③無魚;焚④藪⑤而田⑥,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fù),非長術(shù)也。

(《呂氏春秋·卷十四·義賞》)

【注釋】①竭:使…干涸。②漁:捕魚。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燒毀。⑤藪(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獵

【文言知識】

釋“竭”上文“竭澤而漁”中的“竭”,指“干涸”,這里是使動用法,句意為使池水干涸而捕魚。又,“地震,山崩川竭”,意為因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還指“盡”,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斃”,意為精力用盡而倒下。

【參考譯文】

抽干湖水來捕魚,怎么可能捕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沒有魚了;燒毀樹林來打獵,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沒有野獸了。欺騙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僥幸有用,以后不會有第二次了,這不是長久的方法。

1.解釋:

①竭:使…干涸;②漁:捕魚;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燒毀。

2.翻譯:

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fù),非長術(shù)也。

欺騙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僥幸有用,以后不會有第二次,這不是長久的方法。

3.成語“竭澤而漁”的比喻意義是: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yuǎn)利益。

7.★功名

【原文】

水泉深則魚鱉歸之,樹木盛則飛鳥歸①之,庶草茂則禽獸歸之,人主賢則豪杰歸之。故圣王不務(wù)歸之者,而務(wù)②其所以歸。強令之笑不樂;強令之哭不悲;強令之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釋】①歸:歸順,歸附。②務(wù):致力。

【參考譯文】

水泉很深,魚鱉就會游向那里,樹木繁盛,飛鳥就會飛向那里,百草茂密,禽獸就會奔向那里,君主賢明,豪杰就會歸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強使人們歸依,而是盡力創(chuàng)造使人們歸依的條件。強制出來的笑不快樂,強制出來的哭不悲哀,強制命令這種作法只可以成就虛名,而不能成就大業(yè)。

1.解釋:

①則:那么;②盛:茂盛;③所以:……的原因;④令:讓,叫。

2.翻譯:

人主賢則豪杰歸之。

君主賢明,那么豪杰就歸附他。

3.上文開頭三句說明了什么問題?

答:說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須要有基本的生存環(huán)境條件作保障,同時也說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間有著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guān)系。

8.★目貴明

【原文】

目貴①明②,耳貴聰③,心貴智④。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輻輳⑤并進(jìn)⑥,則明不可塞⑦。

(選自《管子?九守》)

【注釋】①貴:以……為貴。②明:聰明,這里指明查(則明不可塞。)③聰:聽力好。④智:思維敏捷。⑤輻輳:車輪的輻條。⑥進(jìn):這里指向中間集中。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識】

釋“并”:上文“輻輳并進(jìn)”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齊”、“一同”句意為車輪的軸條一起向車輪中心的圓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萬箭并發(fā),城中如雨”,意為一萬支箭一齊發(fā)射,城內(nèi)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為五個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為品德與才能都好,國君就任用他。

【參考譯文】

眼睛貴在明辨事物,耳朵貴在聽覺靈敏,心思貴在思維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觀察事物,就能沒什么看不見;用天下人的耳朵探聽消息,就能沒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問題,就能沒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報來源豐富,像車輪的輻條一樣向中間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1.解釋

①貴:以……為貴;②聰:聽力好;③智:思維敏捷;④塞:受蒙蔽。

2.翻譯:

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

譯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問題,就能無所不知。

3.與引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成語是:耳聰目明,其意思是聽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覺靈敏。

9.★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窮④,怨天者無志。失之己,反之人,豈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選自《荀子·榮辱》)

【注釋】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運。④窮:走投無路。⑤無志:沒有見識。⑥失:過失,過錯。⑦反:反而。⑧豈:難道。⑨迂:拘泥守舊,不合時宜。

【文言知識】

釋“君子”與“小人”“君子”與“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時期是指貴族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的勞動百姓?!秶Z》上說:“君子務(wù)治,小人務(wù)力?!币鉃榫又铝τ诮y(tǒng)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語有“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意為君子心胸寬闊,小人時常憂愁?!墩撜Z》中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币鉃榫佣萌柿x,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語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參考譯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別人,懂得命運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別人的人必將困窘而無法擺脫,抱怨上天的人就不會立志而進(jìn)取。。錯誤在自己身上,卻反而去責(zé)求別人,難道不是不合時宜了嗎?所以君子從來是淡定自若而不驚恐,小人則是常常驚咋而不鎮(zhèn)定。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①知:認(rèn)識;②豈:難道;③道:遵循;④怪:異端。

2.翻譯:

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抱怨別人的人必將困窘而無法擺脫,抱怨上天的人就不會立志而進(jìn)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觀點是:人應(yīng)該有自知之明。

10.★對牛彈琴

【原文】

公明儀為①牛彈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聞,不合其耳⑤也。轉(zhuǎn)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⑥,即掉⑦尾奮⑧耳,蹀躞⑨而聽。”

(載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釋】①為:給。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著。④故:從前。⑤耳:耳朵聽。⑥鳴:鳴叫聲,作名詞。⑦掉:搖擺。⑧奮:豎直。⑨蹀躞(diéxiè):小步走。

【參考譯文】

公明儀給牛彈奏古雅的清角調(diào)琴曲,牛依然像剛才一樣埋頭吃草。牛并非沒有聽見,而是這種曲調(diào)不適合它聽罷了。公明儀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蠅的叫聲,(以及)孤獨的小牛犢的聲音。牛就擺動尾巴豎起耳朵,小步走并聽著。

【閱讀訓(xùn)練】

1.解釋:

①為:給;②如故:像先前一樣;③鳴:叫聲;④奮:豎起。

2.翻譯:

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

譯文:不是牛不要聽,是曲調(diào)不悅它的耳。

3.這個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說話不看對象,或?qū)τ薮赖娜酥v深奧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1、《《陳元方侯袁公》陳元方年十一時,候①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yuǎn)近稱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③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痹唬骸肮垄芡邍L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⑤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弊⑨專孩俸?,拜訪,問候。②履行,實踐,做。③綏,安,安撫。④孤,封建時代王侯對自己的謙稱。⑤師,學(xué)習(xí)?!痉窖宰C古】老父:對父親的敬稱。老,表示敬稱的詞頭?!踩忱习?父親)、老母(母親)。家君(對他人父親的尊稱)。君(對他的尊稱)【詩詞鑒賞】袁公比較自負(fù),問題刁鉆。如「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稍微不慎則顏面盡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誰學(xué)了誰,而是有意為難陳元方。元方機智應(yīng)變。如「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谷绱饲擅罨卮?,既照顧了對方的尊嚴(yán),又保存了自己的體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損人也不損己,想袁公聽了,定會暗暗點頭稱奇?!揪幷吆喗椤勘疚倪x自《世說新語》,編者劉義慶(403~444年),南朝宋彭城(現(xiàn)江蘇徐州)人,曾任荊州刺史,愛好文學(xué),《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本是宋武帝劉裕之弟長沙王劉道憐的兒子,13歲時被封為南郡公后過繼給叔父臨川王劉道規(guī),因此襲封為臨川王。劉義慶自幼喜好文學(xué)、聰敏過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備受禮遇?!妒勒f新語》是一部筆記小說集,此書不僅記載了自漢魏至東晉士族階層言談、軼事,反映了當(dāng)時士大夫們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fēng)氣,而且其語言簡練,文字生動鮮活,因此自問世以來,便受到文人的喜愛和重視,戲劇、小說如關(guān)漢卿的雜劇《玉鏡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等也常常從中尋找素材。當(dāng)然,因為劉義慶當(dāng)時人在揚州,聽說了不少當(dāng)?shù)氐娜宋锕适隆⒚耖g傳說,所以在《世說新語》中,也記載了一些發(fā)生在當(dāng)時揚州的故事。如我們熟悉的成語“咄咄怪事”,就是源自于曾擔(dān)任建武將軍、揚州刺史的中軍將軍殷浩被廢為平民后,從來不說一句抱怨的話,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寫寫畫畫。揚州的吏民順著他的筆劃暗中觀察,看出他僅僅是在寫“咄咄怪事”四個字而已。大家這才知道,他是借這種方法來表示心中的不平??上У氖?,《世說》一書剛剛撰成,劉義慶就因病離開揚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時年僅41歲,宋文帝哀痛不已,贈其謚號為“康王”。2.《孟母三遷》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處吾子也?!睆?fù)徙居學(xué)宮旁。孟子乃嬉為俎豆揖讓進(jìn)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彼炀友?。注釋:①舍:家.②嬉:游戲.所以:用來.③處子:安頓兒子的地方.④墓間之事:指埋葬,祭掃私人一類的事.⑤賈人:商販.⑥衒賣:沿街叫賣.⑦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兩種盛器,此指祭祀儀式.⑧揖讓進(jìn)退:打拱作揖,進(jìn)退廟堂等禮節(jié).3.《揠苗助長》宋人有閔①其苗之不長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歸④,謂其人⑤曰:“今日?、抟樱琚咧玳L矣!”其子趨⑧而⑨往視之,苗則槁⑩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⑾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⑿無(13)益,而又害之。(天下不助苗生長的人實在很少啊。以為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就像拔苗助長的人,非但沒有好處,反而危害了它。)[注釋]①閔(mǐn)——同“憫”,擔(dān)心,憂慮。②長(zhǎng)——生長,成長。③揠(yà)——拔。④芒芒然——疲倦的樣子。⑤其人——他家里的人。⑥病——精疲力盡,是引申義⑦予——我,第一人稱代詞.⑧趨——快走。⑨往——去,到..去。⑩槁(gǎo)——草木干枯。⑾耘苗:給苗鋤草⑿非徒——非但。徒,只是。(13)益:好處。4?!懂嬌咛碜恪烦徐粽撷伲n其舍人卮酒②。舍人相謂曰③:“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④;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蔽闯?。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⑤,子安能為之足⑥?”遂飲其酒⑦。為蛇足者,終亡其酒⑧?!鎏帲何鳚h·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二》【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無益,徒勞無功。【用法】連動式;作賓語;含貶義【近義詞】徒勞無功、多此一舉【反義詞】畫龍點睛、恰到好處、恰如其分[注釋]①祠(cí)——春祭。②舍人——古代王公貴族手下的辦事人員。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具。③相謂——互相商量。④引酒——拿過酒杯。引,取過來。且——將要。⑤固——本來。⑥子——對人的尊稱。安——怎么。⑦遂——就。⑧亡——失去。翻譯:楚國有一家人,祭過了祖宗之後,便將一壺祭祀時用的酒,留給辦事人員喝。辦事人員很多,僅僅一壺酒,到底給誰喝呢?有人提議讓每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畫得好,就把這壺酒給他。大家都認(rèn)為這辦法很好。有一個人很快就把蛇畫好了。這壺酒就歸他所得。這時,他回頭看別人,都沒有畫好,就得意揚揚地說:“你們畫得好慢呀,等我再畫上幾只腳吧。”正在他畫蛇腳的時候,另一個人已經(jīng)把蛇畫好了。那人把酒壺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