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聲賦》全文(拼音版)釋義及解析_第1頁
《秋聲賦》全文(拼音版)釋義及解析_第2頁
《秋聲賦》全文(拼音版)釋義及解析_第3頁
《秋聲賦》全文(拼音版)釋義及解析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秋聲賦》全文(拼音版)釋義及解析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進士。官至參知政事,以太子少師致仕。贈太子太師,謚“文忠”。領(lǐng)導(dǎo)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散文、詩、詞等方面都卓有成就。其詩開創(chuàng)了宋代詩壇的新面貌;其詞在北宋前期與晏殊并稱。詞多纏綿悱惻之作,不脫花間詞的痕跡,亦有清麗明快、疏曠豪放之作。有《歐陽文忠公集》、《六一詞》等?!肚锫曎x》宋代·歐陽修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sǒng,驚懼)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sà,風(fēng)聲),忽奔騰而砰湃(pēngpài,波濤撞擊聲),如波濤夜驚,風(fēng)雨驟至。其觸于物也,鏦鏦(cōng,金屬撞擊聲)錚錚(zhēng,金屬撞擊聲),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余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蓖釉唬骸靶窃吗?,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庇嘣唬骸班嫖?!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lìliè,寒冷),砭(biān,刺入)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fā)。豐草綠縟(rù,繁密)而爭茂,佳木蔥蘢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dāng)殺。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wò,紅潤貌)然丹者為槁木,黟(yī,烏黑貌)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zhì),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qiāng,殘害)賊,亦何恨乎秋聲!”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嘆息。譯文歐陽先生夜讀之際,忽聞西南方向傳來聲響,心中不禁悚然。細聽之下,他驚道:“好生奇怪!”那聲音初時如淅瀝雨聲,夾雜著蕭蕭木葉之聲,忽而變得洶涌澎湃,恰似江河夜涌、風(fēng)雨驟至。觸物時發(fā)出鏗鏘之音,又如金鐵相擊;再細聽,更似銜枚奔襲的軍隊,不聞號令,只聞人馬行進之聲。他對童子說:“這是什么聲音?你出去看看?!蓖哟鸬溃骸霸律?,星光璀璨,銀河高懸中天,四下無人聲,那聲響是從樹林間傳來的?!蔽覈@道:“唉,可悲?。∵@便是秋聲了,它為何而來呢?大抵是秋的景致:色調(diào)沉郁,煙消云散;形貌清朗,天高地明;氣候凜冽,刺骨侵??;意境寂寥,川靜山空。故而它的聲音時而凄切,時而呼嘯,迅猛不可遏止。昔日綠草豐茂,爭相繁密;樹木青翠,令人愉悅。然而秋風(fēng)一過,拂草則草變色,掠林則林落葉。它能折枝落英、使草木凋零,皆因天地間那股肅殺之氣的余威。秋是刑官執(zhí)法之季,于時令屬陰;亦是兵器與征戰(zhàn)的象征,于五行屬金。所謂天地間的嚴(yán)凝之氣,常以肅殺為意。自然對萬物,令其春生而秋實。故而秋在五聲中屬商,商為西方之聲,夷則是七月的律名。商,即‘傷’,萬物衰老皆會悲戚;夷,即‘殺’,草木過盛便該凋零?!薄鞍?!草木本是無情之物,尚且有衰敗零落之時。人作為萬物中最具靈性的生靈,無窮憂慮煎熬心緒,萬千瑣事勞損身軀。只要內(nèi)心被外物觸動,必定耗損精氣。更何況常思力所不及之事,憂慮智所不能之題,自然會使紅潤面色變得枯槁,烏黑須發(fā)化作霜白。既然如此,為何要以非金石之軀,與草木爭一時榮盛呢?該仔細想想是誰給自己帶來這般損耗,又何必怨恨秋聲呢?”書童無言以對,垂首沉沉睡去。只聞四壁蟲鳴唧唧,仿佛在應(yīng)和我的嘆息。創(chuàng)作背景此賦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時年五十三歲的歐陽修雖已身居高位、仕途平順,但長期政治生涯讓他看透世事復(fù)雜,漸趨淡泊名利?;厥走^往,屢次遭貶的隱痛難以釋懷;面對朝廷內(nèi)外的污濁黑暗、國家日漸衰弱而改革無望的現(xiàn)實,他不免郁積難平。對時局的郁結(jié)與對人生短暫、世事無常的感傷,讓他對秋日氣息尤為敏感,《秋聲賦》便誕生于這樣的心境之中。鑒賞《秋聲賦》是歐陽修繼《醉翁亭記》后的又一名篇,以駢散結(jié)合的筆法、鋪陳渲染的氣勢與考究的詞采,成為宋代文賦的典范。秋在古代常象征肅殺,萬物于此時終結(jié)。作者借秋聲抒發(fā)屢遭貶謫的郁悶,卻又以“不必悲秋恨秋,應(yīng)反躬自省”的立意,暗含自我超脫的期許。全文以“有聲之秋”與“無聲之秋”的對比為框架,由凄切秋聲起筆,鋪墊“有聲之秋”;再由草木經(jīng)秋凋零,轉(zhuǎn)入人事憂勞對身心的戕害,寫“無聲之秋”;最終以“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收束,點明主旨,文勢一氣貫通又曲折有致。文章以第一人稱展開,開篇便勾勒出靜動相襯的畫面:燈下夜讀的靜謐中,突遇悚人秋聲,既蓄足文勢,又營造出悲涼氛圍。隨后以風(fēng)聲、波濤、金鐵、行軍四喻,描摹秋聲由遠及近、由小至大的動態(tài),融入主觀情感,讓無形之聲變得具體可感。作者引入與童子的對話,從浮想拉回現(xiàn)實,增強藝術(shù)真實。童子“月色皎皎、四無人聲”的質(zhì)樸應(yīng)答,與作者的悚然悲涼形成對比,相映成趣。繼而探究秋聲緣由,從秋之色、容、氣、意四方面,將秋的風(fēng)貌與內(nèi)在“氣質(zhì)”具象化,凸顯秋氣的肅殺威力。文中從自然與社會兩重維度剖析秋聲:秋為刑官之季、屬陰屬金,象征肅殺與戰(zhàn)爭;萬物春生秋實,暗含生命由盛轉(zhuǎn)衰之理。又以五聲中的“商”(含“傷”意)、七月律名“夷則”(含“殺”意)作喻,聯(lián)結(jié)自然規(guī)律與人生感悟,體現(xiàn)“天人合一”的思想。作者進一步以草木無情仍有衰敗,對比人有靈性卻為憂勞所困,點出“非金石之質(zhì),欲與草木爭榮”的矛盾,揭示秋聲悲涼之感的根源,實是自身面對家國與個人處境的憂思。文末“童子莫對,垂頭而睡”與“四壁蟲鳴唧唧”的對比,將悲憤郁結(jié)、無可奈何的悲涼推向極致:秋風(fēng)凄切,長夜漫漫,唯有蟲聲與嘆息相伴。全文融寫景、抒情、記事、議論于一爐:敘事簡括,議論迂徐,章法曲折,語句圓融,情感內(nèi)斂,節(jié)奏張弛有度,語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