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詩詞鑒賞答題技巧及萬用公式_第1頁
高考古詩詞鑒賞答題技巧及萬用公式_第2頁
高考古詩詞鑒賞答題技巧及萬用公式_第3頁
高考古詩詞鑒賞答題技巧及萬用公式_第4頁
高考古詩詞鑒賞答題技巧及萬用公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古詩詞鑒賞答題技巧及萬用公式第一種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chǎn)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4.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忌鷳プ≡娭械闹饕拔?,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像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diào)。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答題示例1:春行即興李華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古人在談到詩歌創(chuàng)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步驟一)。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驟二)。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凄涼之情(步驟三)。答題示例2:游月陂宋·程顥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臺。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水心云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jié)約重陪。(1)這首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歌內(nèi)容分析。(3分)[參考答案]詩人寫了百尺高臺、美麗的水光月色,樹林和泉聲,(1分)營造了寧靜(或靜謐、幽靜等)(1分)的意境,表達了詩人閑適(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2)“林下泉聲靜自來”一句詩用什么表現(xiàn)手法?請簡析其效果?(3分)[參考答案]反襯(以動寫靜,以有聲襯無聲)(1分)。淙淙的泉聲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靜。(2分)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現(xiàn)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xiàn)手法。4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答題示例1: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李白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對第三聯(lián)“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作簡要分析。[參考答案]第三聯(lián)運用了夸張手法(步驟一)寫出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步驟二),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驟三)。答題示例2:醉落魄·詠鷹[清]陳維崧寒山幾堵①,風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③。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③軒舉:意氣飛揚。(1)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寫鷹的?請作簡要分析。[參考答案]①主要運用了襯托的手法。②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場景,來襯托鷹的形象。(把“襯托”答成“烘托”也算對)(2)結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詞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參考答案]①“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表達了猛氣猶存、老當益壯的情懷。②“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表達了期待施展抱負、建功立業(yè)的志向。第三種模式分析語言特色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xiàn)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diào)婉約、簡練生動……4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答題示例1: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突出的語言特點。[參考答案]清新、自然、質(zhì)樸(步驟一),描繪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鷗構成了一派恬靜優(yōu)雅的自然田園景象;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癡情憨態(tài),望而可愛;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天真無邪,彌足可愛(步驟二)。不作雕飾,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驟三)。第四種模式煉字型1提問方式:這一聯(lián)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jīng)錘煉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并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4答題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聯(lián)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答題示例1:華子崗裴迪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請談談“侵”“拂”兩個字的妙處。[參考答案]“侵”字寫夕陽余輝逐漸消退的過程(步驟一),展現(xiàn)了詩人在夕陽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動情景(步驟二)?!胺鳌弊诌\用擬人手法,增強了動感(步驟一),也使人想見山色的青翠可愛、柔和多姿(步驟二)。這兩個動詞寫云光山翠對詩人的眷戀不舍之情,折射出詩人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步驟三)。答題示例2:旅夜書懷杜甫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問:結合作品簡析《旅夜書懷》第三聯(lián)中的兩個虛詞“豈”“應”使用的妙處。[參考答案]“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譽哪里是因為文章而顯揚呢?(我的)官位也真該因年老多病而罷退”。(步驟二)詩人本是以詩文自負的,而一個“豈”字說,表達了內(nèi)心的憤懣之情。詩人本是想建功立業(yè)的,而一個“應”字反其意而用,表達了受排擠被罷官的無可奈何的情緒?!柏M”“應”二字,將一個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現(xiàn)得頗為準確、精煉、傳神。(步驟三)答題示例3:葛溪驛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1)本詩首聯(lián)描繪了一幅畫面,請為這幅畫面擬一個小標題。(2分)[參考答案]驛站秋夜難眠圖(2)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xiàn)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xiàn)的?請簡要分析。(6分)[參考答案]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首聯(lián)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lián)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xiāng)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lián)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答題示例4: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獨行芽落葉,閑坐數(shù)流螢。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1)詩人運用了哪些反映時間變化的意象來表現(xiàn)其情感?(2分)[參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這兩個意象,表現(xiàn)時間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變化,表現(xiàn)作者的孤獨寂寞情感。(2)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lián)中“穿”、“數(shù)”二字的藝術效果。(4分)[參考答案]“獨行穿落葉,閑坐數(shù)流螢”句中“穿”字寫出了在蕭蕭落葉中穿行,而無人相伴的孤獨。一人獨坐而無聊,一個“數(shù)”字表現(xiàn)了主人公的動作神態(tài),更表現(xiàn)出閑極無聊的寂寞情感。第五種模式一詞領全詩型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3答題步驟:(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答題示例1: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么?[參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xiāng)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xiāng)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梢姟罢哿笔侨姷年P鍵。答題示例2:江陰浮遠堂戴復古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注]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后期詩人。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xiàn)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作簡要分析。[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chǎn)生的憂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xiàn)得最為強烈和集中(步驟一)。該句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眺的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蹊徑,通過詩人望之則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極度悲憤之情(步驟二)。答題示例3:山行即事王質(zhì)浮云在空碧,來往議陰晴。荷雨灑衣濕,蘋①風吹袖清。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②。[注]①:一種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覺,詩中指精神不振的樣子。(1)詩的首聯(lián)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是如何統(tǒng)領全詩的?(3分)[參考答案]擬人手法(1分)。由首聯(lián)浮云不定議“陰晴”領起,頷聯(lián)寫“荷雨”、“濕”——下起雨來;頸聯(lián)寫“日出”——太陽又出來了。(2分,合情理即可給分)。(2)頸聯(lián)所描寫的景物有什么特點?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情?(3分)[參考答案]借喜鵲的喧聲表現(xiàn)對“日出”的喜悅;雨霽日出,波平如鏡,愛水的“鷗”盡情地玩樂。有聲有形、有動有靜,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富有情趣(2分)。詩人精神愉快、神清氣爽(1分,意思對即可給分)。第六種模式情感、主旨型1.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2.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這首詩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lián)發(fā)問。3.答題步驟:(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么內(nèi)容(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3)抒發(fā)什么情感答題示例1: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數(shù)枝幽艷濕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nóng)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注]①三農(nóng):指春耕、夏耘、秋收。試分析下闕的內(nèi)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參考答案]描寫了農(nóng)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fā)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nóng)”的感嘆,(步驟一)(因為沒有什么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nóng)民盼望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的心情。(步驟三)答題示例2: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注]冬至: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jié)日。(2)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參考答案]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步驟一)作者主要是通過這幅想像的畫面,(步驟二)來表現(xiàn)“思家”的。(步驟三題目已經(jīng)說明情感)(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第七種模式評價題型1提問方式:評價題是先列舉出一首或幾首詩詞,再引用一段古代詩詞評論家或后世人對詩詞特點的評論語,要求你先判斷這個評論是否正確,是否合理,然后闡明理由。2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nèi)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后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shù)谋硎觥?答題思路:(1)認真審題(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3)結合詩歌內(nèi)容,結合評論答題4答題注意:緊扣詩文內(nèi)容,點面結合地分析;闡明理由時,緊扣評論關鍵詞答題示例: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xiàn)三國時期的政治風云變幻。[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fā)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nèi)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通過“小物”“小事”來表現(xiàn)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lián)想到漢未分裂動蕩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zhàn)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里見世界”。后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yè)、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lián)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第八種模式比較評價題型1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2答題思路:(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nèi)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2)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nèi)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答題示例:齊安郡中偶題杜牧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暮熱游荷池上楊萬里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并作簡要分析。(4分)[分析]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是問表現(xiàn)手法上的共同點,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寫出表現(xiàn)手法就可以,當然如果具體說明,也沒錯。第二問要求分析這兩首詠物詩表達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題時,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兩方面的內(nèi)容。[答案參考]都用了擬人表現(xiàn)手法。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步驟一)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diào)凄怨低沉。(步驟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于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xiàn)嬌羞之態(tài),(步驟一)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diào)活潑有趣。(步驟二)[特別提示]不論回答何種問題,都應盡量涉及三方面的內(nèi)容:詩歌相關內(nèi)容、表達技巧、詩歌主旨。例如第五種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內(nèi)容和主旨兩方面的內(nèi)容,如果加上“‘折柳’運用了雙關修辭,既指聽到的折柳曲,又指聯(lián)想到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場景”,那么就萬無一失了。

附:古代詩歌鑒賞萬用公式角度設問示例答題步驟答題范式考題直擊答案解析

法1.本詩在表達感情時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表現(xiàn))手法?試結合全詩作簡要賞析。2.詩的第X句/X聯(lián)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修辭)手法?有何作用?試結合全詩作簡要賞析。①先答出具體運用的某修辭手法,②再答該修辭的作用術語+詩句內(nèi)容,③最后點出運用該修辭所表達的詩人的情感。本詩(或第X句或第X聯(lián))運用了…的修辭手法,…(該修辭的作用術語)地寫出了…(詩句解說),表達了詩人…的情感?!竟健勘憩F(xiàn)手法賞析的表述:具體手法+作用術語+詩句內(nèi)容+表達情感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問:詩人采用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來表達他對湖上亭依戀難舍的深情?試結合詩句具體分析。詩人采用擬人化的手法,用“系”“相識”“欲別”等一系列擬人化動詞,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生動形象而又巧妙含蓄地表達了對湖上亭的深情。描

法1.這首詩的細節(jié)描寫很成功,試結合詩句作簡要簡要析。2.這首詩在景物描寫上有何特色和作用?3.這首詩在描寫方面有何特色?①先找準描寫的特色(細節(jié)描寫、白描、正面與側面描寫;景物描寫的特色還須考慮動靜、虛實、上下、遠近、高低等順序);②后相關詩句簡要解說;③再作用分析(1)本詩在描寫上成功地運用了…描寫,寫出了…(詩句解說),烘托了詩人…的感情。(2)本詩在景物描寫上的特色是…,這樣的描寫使景物…(答作用,如動靜結合,虛實相生),同時渲染了…的氣氛,表達出詩人…的感情?!竟健客锨?/p>

張籍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空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問:“行人臨發(fā)又開封”這是一個成功的細節(jié)描寫。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這一細節(jié)描寫的成功之處。這一細節(jié)看似平常,但它既照應了“意萬重”,又緊承“復恐”,寫活了行人對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寫盡了行人心有千言萬語惟恐言之不盡的復雜而微妙的心理。能讓讀者體味其中濃濃的鄉(xiāng)思之情。

式1.詩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點?請結合詩句作簡要賞析。2.這首詩詩人是怎樣抒發(fā)感情的?請結合詩句作簡要賞析。3.第X句值得玩味,請從情與景的角度作簡要賞析。①先確定詩是直接抒情還是間接抒情;若是間抒,則再確定具體又是哪一種;②后結合詩句簡要解說所寫內(nèi)容和所抒感情;③最后點明這種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術語,如含蓄蘊藉、淋漓盡致等。這首詩運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詩主要寫了…(內(nèi)容),抒發(fā)了…的感情,這種方式使詩人情感的抒發(fā)顯得…(用術語)【公式】抒發(fā)情感的理解的表述:通過什么(表達技巧[間接考查點])+抒發(fā)(寄寓、揭露)什么感情?!菊f明】此公式是對未知情感的分析。端

李商隱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問: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在藝術手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在藝術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詩人借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觀色彩,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

情1.本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①先感悟這首詩是樂詩還是哀詩;②再結合詩句內(nèi)容分析樂或哀的原因;③最后確定具體的感情是什么。這首詩通過對…的描寫,展現(xiàn)了一幅…的畫面,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竟健吭娫~感情分析題的表述:詩詞感情(作者心情)+理由(能說明該感情的意象[間接考查點]+表現(xiàn)這種感情的動詞、形容詞或名詞)【說明】此公式是對已知情感的分析。詠懷古跡

杜甫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問: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通過寫王昭君美貌無人識、遠嫁大漠、孤苦無依的怨恨,表達了詩人對她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時也表達了詩人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悲嘆。

評你是否同意某人對這首詩的評價?為什么?請結合詩句說說你的理由。①弄清品評的角度(內(nèi)容形式?整體局部?表現(xiàn)手法?);②讀詩和某人的評價;③研讀詩作,形成自己的看法;④結合原詩句具體分析你觀點的依據(jù)。(1)同意。理由是:…(結合詩句具體分析)(2)不同意。理由是:…(結合詩句具體分析)【公式】詞語在詩句中含義、詩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釋該字詞在詩句中的含義(表層含義)+該字詞描述的景象+該字句表達的情感或意境。煉字(動詞)分析題的表述:詞語含義+手法+該字與詩題的關系+表達效果或作用。子夜吳歌·秋歌

李白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問:前人曾說過:“余竊謂刪去末兩句做絕句,更覺渾含無盡?!蹦闶欠裢膺@個說法?請說說理由。①同意。理由:第四句中的“玉關情”寫的是女子思念征人,而女子思念征人的哀怨已經(jīng)涵蓋了詩歌最后兩句“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的詩意,刪除后不會影響詩意的表達,反而更顯精煉含蓄。②不同意。理由:最后兩句“何日…遠征”加深了對前面“玉關情”的內(nèi)容的表達,由親人之情上升到家國之愛,擴展了詩歌的內(nèi)容,升華了詩歌的境界。

賞1.這兩首詩都寫到了…,各有什么寓意?2.這兩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3.這兩首詩分別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方法?①先明確比較角度,找準兩者之間的異同點;②后寫出異同之處并結合詩句具體分析研究;③最后指明不同之處在各自詩中的作用。兩首詩都…,都表達了詩人…(寫出共同點);不同之處是:第一首…(寫出不同點及其表達作用),第二首…(寫出不同點及其表達作用)【公式】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xiàn)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表達作用。禾

孔平仲百里西風禾黍香,鳴泉落竇谷登場。老牛釋了耕耘債,嚙草坡頭臥斜陽。病

李綱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問:兩首詩都描寫了“?!钡男蜗?,其形象意義是否相同?請簡析。不同?!逗淌臁分械?老牛"是一個知足而樂、悠然自得的形象,詩人借此表達了像老牛一樣早點了卻“役債”,舒閑疲憊身心的渴望,也含蓄地抒發(fā)了自己長期仕途坎坷而積于胸中的郁悶之情?!恫∨!分械呐T谖床≈案胚^許多田地,讓人收獲過千萬擔的谷物,它老病時,卻遭到冷遇,但仍念“但得眾生皆得飽”,這是一個流盡血汗仍愿奉獻到底的崇高形象,詩人以牛自喻,寫出了自己坎坷辛酸的遭遇,并借此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甘愿奉獻到底的心志。意

1.詩中運用了哪些意象?結合全詩分析意象在全詩中的作用。2.結合詩歌分析某一意象在兩首詩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①找準意象,然后加以描述;②概括意象特點及作用;③分析揭示意象中蘊含的詩人的情感。

本詩用…的意象,渲染了的…氛圍…(術語概括作用)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感情?!竟健吭~語在詩句中含義、詩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釋該字詞在詩句中的含義(表層含義)+該字詞描述的景象+該字句表達的情感或意境。

鷓鴣天[宋]晏幾道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問:詞人為何寫杜鵑的啼叫聲?

詩人用杜鵑的意象,仿佛令人感覺到它哀切的啼聲,渲染了悲傷的氛圍,委婉含蓄地(術語概括作用)地表現(xiàn)了詩人流落天涯,有家難歸的悲傷之情。

1.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有什么作用?2.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①解說相關詩句;②概括意境特點及作用;③分析意境中蘊含的詩人的情感。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的畫面,營造了一種…的氛圍(意境)表現(xiàn)了詩人…的感情。【公式】詩歌意境的體味的表述:描繪詩詞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主觀感受(營造的氛圍特點)+交融的感情。

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棲樹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問: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人描繪了一幅中秋月夜圖: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院中的樹上烏鴉停止了聒噪,在這萬籟俱寂的時刻,秋露輕盈無跡,打濕了庭中的桂花。這是一幅寧靜傷感的畫面,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xiàn)得非常委婉運人。抒發(fā)了詩人望月情懷的鄉(xiāng)愁。

1.這首詩中某個字,你認為用得好不好?2.同一詩句在不同版本中某個字不同,你認為寫得好不好?為何?3.某聯(lián)或某句子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簡要分析。

①準確解釋該字在詩句中的意思;②結合所在詩句分析該字的表達作用;③明確答題方向:A有無修辭或描寫手法,若有則指出其作用;B對相關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對詩人感情表達的作用。

X一字在詩句中的意思是…,它運用了…的修辭,寫出了…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竟健繜捵郑▌釉~)分析題的表述:詞語含義+手法+該字與詩題的關系+表達效果或作用。

使至塞上

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問:頷聯(lián)與頸聯(lián)中的“直”和“圓”兩字用得精妙,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一下。

直和圓精當而形象地寫出了孤煙與落日的形狀,兩相對應,極富立體感;并把它們置于一個廣袤的邊塞空間中,營造了一種闊大、雄渾而又蒼涼的意境,襯托出詩人出塞后的孤寂。

詩眼賞析

1.這首詩的詩眼是什么?為什么?2.某聯(lián)或某句子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3.有人說某字是全詩的詩眼,你同意嗎?說說你理由。

①準確找到詩眼字或詩句;②結合所在詩句分析詩眼的表達作用;③明確答題方向:A該詩眼有無修辭或描寫手法,若有則指出其作用;B對相關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對詩人感情表達的作用。

詩眼“X”在詩句中的意思是…,它運用了…的修辭,寫出了…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竟健繜捵郑▌釉~)分析題的表述:詞語含義+手法+該字與詩題的關系+表達效果或作用。

菩薩蠻

李白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問:請簡要分析“空”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①“空”在詩中的意思是白白地,②形象地寫出了“樓上人”盼歸無望,白白等候的落寞神情,③也傳達出那人苦盼無果的孤寂、惆悵,增添了全詞的愁味。

語言風格1.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2.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①先用若干形容詞準確概括詩歌的語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樸實無華、委婉含蓄、簡練生動、明白曉暢…②用有關詩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及效果;③寫出這樣的語言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本詩在語言上…(寫出特色或風格),通過對…的描寫,寫出了…(主要內(nèi)容),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竟健吭娫~風格賞析題的表述:(按層次順序解答)表達方式+語言特點+意境體味及效果烏衣巷

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問:請簡要賞析這首詩歌的語言特色?!稙跻孪铩芬辉娬Z言含蓄深沉,通過對野草野花在曾經(jīng)繁華的朱雀橋邊肆意蔓延和斜陽殘照籠罩著曾經(jīng)繁華而今冷落凄涼的烏衣巷的今昔對比描寫,寓情于景,借環(huán)境的烘托、氣氛的渲染,同時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體現(xiàn)了詠史詩的特色,抒發(fā)了詩人對人事滄桑、興衰無常的深沉感慨。

人物形象

1、你從詩中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2、“…(詩句)”勾勒出了怎樣的形象?①找出詩詞中描寫形象的相關語句。②概括形象的特征。③結合詩詞主旨,指出所寫形象的表達作用和效果。這首詩描寫了…(特定的環(huán)境或氛圍)的一個…(特征、性格、思想)的…形象?!竟健棵鑼憙?nèi)容+思想、性格、特征+形象稱謂觀

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乜瓷涞裉帲Ю锬涸破?。

問:這首詩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狩獵的將軍的形象?全詩借此塑造了一個豪放瀟灑、英姿颯爽、武藝不凡的狩獵的將軍的形象二、高中詩詞鑒賞2.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各題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zhàn)爭地圖秋瑾萬里乘風去復來,只身東海換春霜。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濁酒不銷憂國淚,教時應仗出群才。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項是(

)A.

首聯(lián)寫詩人往返于中日之間,有感于日使戰(zhàn)爭導致國土淪喪,內(nèi)心哀慟如受雷霆之擊。B.

頷聯(lián)的“圖畫移顏色”指中國領土在戰(zhàn)爭中變成了日本領土,點出了題目中的現(xiàn)用之事。C.

本詩用典自然貼切,如“乘風”兩字用了宗想“愿乘長風破萬里浪”之典,氣勢豪邁。D.

全詩語言樸素自然,直抒胸臆,披襟見懷,風格剛健,字重千鈞,絲毫不見女兒之態(tài)。(2)本詩抒發(fā)了詩人哪些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敬鸢浮浚?)A(2)①對日俄橫行中國領土的強烈憤慨。“忍看”“肯使”以反詰語氣,寫出對日俄戰(zhàn)爭所帶來的國土淪喪的極大憤慨。②深重的憂國之情?!皾峋撇讳N憂國淚”,直抒憂國憂民的愁苦之深,即使借酒銷愁,也難于排遣。③對民眾共同救亡圖存的強烈呼吁?!熬葧r應仗出群才”寫出了詩人對于有志之士共同挽救時局命運的熱切期盼。④愿為國犧牲的崇高志向。詩歌尾聯(lián)表達了愿拋頭顱灑熱血,以求挽救危亡的豪邁情懷?!窘馕觥俊痉治觥浚?)A項,“內(nèi)心哀慟如受雷霆之擊”理解有誤?!按豪住敝复禾斓睦茁?,可使萬物復蘇,故“挾春雷”有喚醒民眾之意。故選A。(2)“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不忍心看到祖國的地圖變成別國的領土,怎能讓錦繡江山被侵略者炮火化成飛灰,抒發(fā)對日俄橫行東北的極大憤恨。“濁酒不銷憂國淚”,那濁酒哪能排解我憂心國事所灑的熱淚,表現(xiàn)詩人的憂國之情?!啊熬葧r應仗出群才”,國家的救亡圖存依靠的是大家群策群力。由憂國而思濟世,對民眾共同救亡圖存的強烈呼吁?!捌磳⑹f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就算是需要拼上十萬將士拋頭顱灑熱血,我也必須把這顛倒的乾坤大地拼力挽回。表達愿為祖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崇高志向。全篇所寫,都是憂國的思想和救時的抱負,充滿動人的愛國激情。故答案為:⑴A;⑵①對日俄橫行中國領土的強烈憤慨?!叭炭础薄翱鲜埂币苑丛懻Z氣,寫出對日俄戰(zhàn)爭所帶來的國土淪喪的極大憤慨。②深重的憂國之情?!皾峋撇讳N憂國淚”,直抒憂國憂民的愁苦之深,即使借酒銷愁,也難于排遣。③對民眾共同救亡圖存的強烈呼吁?!熬葧r應仗出群才”寫出了詩人對于有志之士共同挽救時局命運的熱切期盼。④愿為國犧牲的崇高志向。詩歌尾聯(lián)表達了愿拋頭顱灑熱血,以求挽救危亡的豪邁情懷?!军c評】(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重要字詞含義作用、情感和藝術手法的分析鑒賞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詩歌,整體把握詩歌內(nèi)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礎上,回歸詩歌,尋找答題點;最后精讀相關詩句,看所給選項的內(nèi)容是否能在詩歌中找到依據(jù),或者是否能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合理地推斷出來或者是否正確。(2)本題考查把握詩歌的主旨和情感態(tài)度的能力。答題前先要基本讀懂詩歌,然后分析詩歌營造的意境,還要結合詩題和注釋進行分析。從而把握詩歌表達的情感。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西

月辛棄疾堂上謀臣帷幄,邊頭猛將干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與曰可。此日樓臺鼎鼐①,他時劍履山河。都人齊和《大風歌》,管領群臣來賀?!咀⑨尅竣贅桥_鼎鼐:樓臺指相府,古時把宰相治國比作鼎鼐調(diào)味。(1)下列對本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開篇寫堂上有善謀的賢臣,邊疆有能戰(zhàn)的將士,表達出對朝廷力量的肯定。B.

詩人化用孟子的名言,指出只要南宋上下齊心,共同抗敵,北伐是可行的。C.

下片寫詩人眼見政治腐敗,山河破碎,卻依然對北伐的大好前景充滿信心。D.

本詞語言曉暢,運用很多口語化的句子,讀來朗朗上口,增加了詞的魅力。(2)從對北伐的情感態(tài)度上看,本詞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相比,有什么不同?【答案】(1)C(2)本詞上片分析北伐的大好形勢,下片鼓勵大家積極投入到抗金事業(yè)中去,表達了愛國軍民企盼北代的共同心聲,充滿了勝利在握的豪情和壯志?!霸尾莶荨比湓娙私柙蔚圯p率魯莽,想建立不朽戰(zhàn)功,卻落得倉皇逃命的故事,提醒南宋統(tǒng)治者吸取前人的歷史教訓,不要冒進?!窘馕觥俊痉治觥浚?)C項“下片寫詩人眼見政治腐敗,山河破碎”表述錯誤。下片先寫今日治國,再寫明年勝利在握,表達了對北伐大好前景充滿信心。故選C。(2)本題要求從對北伐的情感態(tài)度上看,本詞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相比,有什么不同?本詩中根據(jù)上片“堂上謀臣帷幄,邊頭猛將干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與曰可?!笨芍掀治霰狈サ拇蠛眯蝿?;根據(jù)下片“此日樓臺鼎鼐①,他時劍履山河。都人齊和《大風歌》,管領群臣來賀?!笨芍缕膭畲蠹曳e極投入到抗金事業(yè)中去,表達了愛國軍民企盼北代的共同心聲,充滿了勝利在握的豪情和壯志。而“元嘉草草”三句詩人借元嘉帝輕率魯莽,想建立不朽戰(zhàn)功,卻落得倉皇逃命的故事,提醒南宋統(tǒng)治者吸取前人的歷史教訓,不要冒進。故答案為:⑴C;⑵本詞上片分析北伐的大好形勢,下片鼓勵大家積極投入到抗金事業(yè)中去,表達了愛國軍民企盼北代的共同心聲,充滿了勝利在握的豪情和壯志。“元嘉草草”三句詩人借元嘉帝輕率魯莽,想建立不朽戰(zhàn)功,卻落得倉皇逃命的故事,提醒南宋統(tǒng)治者吸取前人的歷史教訓,不要冒進?!军c評】(1)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nèi)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nèi)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2)本題考查考生把握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賞析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帶感情色彩的關鍵詞語,還應該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來考慮,即我們平時所說的要“知人論世”。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酬李端校書見贈司空曙綠槐垂穗乳烏飛,忽憶山中獨未歸。青鏡流年看發(fā)變,白云芳草與心違。乍逄酒客春游慣,久別林僧夜坐稀。昨日聞君到城闕,莫將簪弁勝荷衣?!咀⑨尅眶③停杭?,冠簪;弁,禮帽。二者都是官員身上的服飾。(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首聯(lián)寫詩人由眼前之景引發(fā)對山中生活的回憶,流露出對好友獨行未歸的慨嘆。B.

頷聯(lián)中詩人感嘆歲月流逝,黑發(fā)已變成白發(fā),自己鐘情的白云芳草也已經(jīng)久違。C.

頸聯(lián)中詩人四處游玩、與人推杯換盞的生活狀態(tài)和昔日與林僧靜夜長坐形成對比。D.

“昨日”句寫詩人聽聞李端已到京城,點出寫作背景,暗合題中“見贈”二字。(2)詩歌末句對朋友的叮囑勸告中體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請簡要分析?!敬鸢浮浚?)A(2)①從詩人對山中生活的回憶,對白云芳草的鐘愛,可見詩人對自由自在的山居生活的喜愛;②從詩人對四處游玩、與人推杯換盞的生活的厭煩,以及勸勉朋友不要誤認為做官勝過歸隱,可見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窘馕觥俊痉治觥浚?)A項,“流露出對好友獨行未歸的慨嘆”錯誤,從詩中來看,“忽憶山中獨未歸”中“獨未歸”三字流露的是詩人自己不得歸去的慨嘆,并不是對好友獨行未歸的慨嘆。故選A。(2)“昨日聞君到城闕,莫將簪弁勝荷衣”,“荷衣”,楚辭云:“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本指人品高潔,后為隱者代稱,簪弁是為官的標志,此指做官;李端最近忽然來到城市,詩人以為他有求仕之意,勸誡他說:不要認為簪弁就比荷衣好,也即不要認為做官勝過歸隱,這兩句看似是勸勉李端歸隱之辭,其實也是詩人心曲的表白,是自勉之辭,流露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再結合前面幾聯(lián)來看,“忽憶山中獨未歸”是回憶曾經(jīng)的山中生活,“白云芳草與心違”是說鐘情的白云芳草已經(jīng)久違,這兩處流露出對那種自由自在的山居生活的喜愛,而“逄酒客春游慣,久別林僧夜坐稀”借助詩人四處游玩、與人推杯換盞的生活狀態(tài)和昔日與林僧靜夜長坐進行對比,表達詩人對四處游玩、與人推杯換盞的生活的厭煩。故答案為:⑴A;⑵①從詩人對山中生活的回憶,對白云芳草的鐘愛,可見詩人對自由自在的山居生活的喜愛;②從詩人對四處游玩、與人推杯換盞的生活的厭煩,以及勸勉朋友不要誤認為做官勝過歸隱,可見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军c評】(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重要字詞含義作用、情感和藝術手法的分析鑒賞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詩歌,整體把握詩歌內(nèi)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礎上,回歸詩歌,尋找答題點;最后精讀相關詩句,看所給選項的內(nèi)容是否能在詩歌中找到依據(jù),或者是否能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合理地推斷出來或者是否正確。(2)本題考查把握詩歌的主旨和情感態(tài)度的能力。答題前先要基本讀懂詩歌,然后分析詩歌營造的意境,還要結合詩題和注釋進行分析。從而把握詩歌表達的情感。5.閱讀下面的一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秋風(其二)杜甫秋風淅淅吹我衣,東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搗練急,石古細路行人稀。不知明月為誰好,早晚孤帆他夜歸。會將白發(fā)倚庭樹,故園池臺今是非。(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詩的第一句直陳題目,寫秋風的聲響,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讓人似感身上寒意。B.詩的第二句和“不盡長江滾滾來”一樣雖表達了桑榆晚景的感傷,但都營造了磅礴之感。C.詩的前四句從不同角度寫景,寫詩人所感、所見,所聽,天地四方,暮景處處,寒冷凄絕。D.詩中“白發(fā)”代指詩人自己;

“庭樹”則化用陶潛《歸去來兮辭》中的“眄庭柯以怡顏”。(2)請結合詩的后兩聯(lián),簡要分析詩人是如何抒發(fā)情感的。【答案】(1)B(2)①借眼前景物抒情,詩人望月思歸,卻只有孤舟伴我在外漂泊,借此表達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悲。②虛寫歸鄉(xiāng)之事,借以抒情,詩人想象早晚有一天會在月夜乘舟歸鄉(xiāng),倚靠庭園舊樹,體現(xiàn)了詩人對歸鄉(xiāng)的希望之情。③但白發(fā)歸鄉(xiāng),且故園不知是否在戰(zhàn)火中被殘毀,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已經(jīng)年邁的感慨,以及歸鄉(xiāng)希望最終落空的悲苦之情。【解析】【分析】(1)B項,“都營造了磅礴之感”錯誤?!皷|流之外西日微”,意思是河川外的太陽逐漸微弱,營造了一種凄婉壓抑之感,而不是磅礴之感。故選B。(2)分析詩句,“不知明月為誰好”,明月朗照,本來美好,象征著團圓;但不知為誰好,表明明月不屬于自己,借明月來抒情,表明詩人思歸而不得?!霸缤砉路箽w”,“早晚”,終有一天,不是現(xiàn)在;“孤帆”,孤獨之意;“他夜歸”,不是今夜歸。運用虛寫,表達歸鄉(xiāng)的希望之情?!皶装l(fā)倚庭樹,故園池臺今是非”,運用虛寫,滿頭白發(fā),依靠在庭樹旁,庭院和水池已經(jīng)和原來的不一樣了。表現(xiàn)了詩人歸鄉(xiāng)不得的悲苦之情。故答案為:⑴B;⑵①借眼前景物抒情,詩人望月思歸,卻只有孤舟伴我在外漂泊,借此表達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悲。②虛寫歸鄉(xiāng)之事,借以抒情,詩人想象早晚有一天會在月夜乘舟歸鄉(xiāng),倚靠庭園舊樹,體現(xiàn)了詩人對歸鄉(xiāng)的希望之情。③但白發(fā)歸鄉(xiāng),且故園不知是否在戰(zhàn)火中被殘毀,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已經(jīng)年邁的感慨,以及歸鄉(xiāng)希望最終落空的悲苦之情。【點評】(1)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重要字詞含義作用、情感和藝術手法的分析鑒賞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詩歌,整體把握詩歌內(nèi)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礎上,回歸詩歌,尋找答題點;最后精讀相關詩句,看所給選項的內(nèi)容是否能在詩歌中找到依據(jù),或者是否能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合理地推斷出來或者是否正確。(2)此題考查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答題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種手法;第二步:結合詩歌內(nèi)容分析;第三步:指出這種手法的表達效果。6.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各題。羸駿白居易一驊騮失其主,贏餓無人牧向風嘶一聲,莽蒼黃河曲。蹋冰水畔立,臥雪冢間宿。歲暮田野空,寒草不滿腹。豈無市駿者?盡是凡人目。相馬失于瘦,遂遺千里足。村中何擾擾?有吏征芻粟。輸彼軍廄中,化作駑駘①肉?!咀⑨尅竣亳w駘:指劣馬。(1)

本詩以駿馬被棄之后的不幸遭遇,暗含著對________的同情和對________的呼吁。(2)本詩在敘述上頗有特色,試賞析。【答案】(1)英雄沒落;明主要賞識英才(2)①采用賦的手法,直敘駿馬被棄之后的種種遭遇。②層層推進,先寫駿馬被棄,再寫無人賞識,最后寫駿馬被吃掉,增強悲劇性。③敘述中含有深情,增強感染力。如“向風嘶一聲,莽蒼黃河曲”體現(xiàn)出悲壯與蒼涼;“豈無市駿者?盡是凡人目”體現(xiàn)出對不識駿馬者的不屑與內(nèi)心的辛酸?!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本詩先言“驊騮失其主”,后言駿馬的種種不幸遭遇,暗含著對英雄被埋沒的同情和對明主要善于發(fā)現(xiàn)英才、賞識英才的呼吁。(2)首先,本詩前八句寫駿馬的種種遭遇,表現(xiàn)它被遺棄之后的彷徨與失落,在傳統(tǒng)文學理論中,其實是運用了“賦”的手法。賦,就是鋪陳其事。簡而言之,就是描述事情。其次,在描寫了駿馬被棄之后,寫駿馬因瘦弱更加不被凡人賞識,甚至難逃被殺掉吃肉的命運,悲劇性逐層加重。最后,作者雖然通篇敘述,但是敘述中是含有深切的情感的。如“向風嘶一聲,莽蒼黃河曲。蹋冰水畔立,臥雪冢間宿”,表面上客觀呈現(xiàn)駿馬的遭遇,實際上在冰雪、黃河、大風的襯托中,駿馬的一切遭遇都具有一種蒼涼悲愴的意味,寄寓了作者的同情。又比如“輸彼軍廄中,化作駑駘肉”,客觀呈現(xiàn)駿馬的悲劇結局。開篇以“驊騮”的身份出場,最后以“化作駑駘肉”結束,如此命運的變化,不知不覺透露出作者的同情,甚至是憤恨。故答案為:⑴英雄沒落

明主要賞識英才⑵①采用賦的手法,直敘駿馬被棄之后的種種遭遇。②層層推進,先寫駿馬被棄,再寫無人賞識,最后寫駿馬被吃掉,增強悲劇性。③敘述中含有深情,增強感染力。如“向風嘶一聲,莽蒼黃河曲”體現(xiàn)出悲壯與蒼涼;“豈無市駿者?盡是凡人目”體現(xiàn)出對不識駿馬者的不屑與內(nèi)心的辛酸?!军c評】(1)本題考查考生把握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賞析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帶感情色彩的關鍵詞語,還應該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來考慮,即我們平時所說的要“知人論世”。(2)本題考查文學作品語言和表達技巧的鑒賞的能力。指出詩人在詩句中運用該表達技巧表達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達效果。7.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問題。洗竹王貞白①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鳴琴酌酒看扶疏。不圖結實來雙鳳,且要長竿釣巨魚。錦籜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饌稱清虛有時記得三天事,自向瑯開③節(jié)下書。竹羅隱籬外清陰接藥闌④,曉風交戛⑤碧瑯玕。子猷⑥死后知音少,粉節(jié)霜筠謾歲寒?!咀ⅰ竣偻踟懓祝ü?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號靈溪,信州永豐(今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qū))人。唐末五代十國著名詩人。②略洗:稍加砍除叢竹的繁枝。③瑯玕:翠竹的美稱。下文“箱筠”義同。④藥闌:即藥欄,庭園中芍藥花的圍欄,亦泛指一般花欄。⑤交戛:交錯纏結。⑥王徽之(公元38年—公元386年),字子猷,東晉名士、書法家,書圣王羲之第五子。生性高傲,放誕不羈,時常東游西逛,后來索性辭官,住在山陰。(1)兩詩中“竹”的意象都有哪些作用?請簡要概括。(2)同為詠竹詩,兩人所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敬鸢浮浚?)①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氣氛;②烘托詩人高雅的志氣、節(jié)操;③作為行文線索,貫串全詩內(nèi)容。(2)相同點:①兩詩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詩人對竹子的喜愛之情,欣賞竹林風光,終日相依。②兩詩都表現(xiàn)了詩人高雅的志節(jié)情趣,寄托了淡泊處世的人生理想,詩人愛竹成癖,以竹為友。不同點:王詩要用長竿“釣巨魚”,暗示他有高遠的情懷,渴望有朝一日能報效朝廷,建功立業(yè);而羅詩則運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過散淡悠閑的生活。【解析】【分析】(1)兩首詩都是寫竹,是行文線索,貫串全詩內(nèi)容;“道院竹繁教略洗”“籬外清陰接藥闌”,寫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氣氛;“自向瑯矸節(jié)下書”“粉節(jié)霜筠漫歲寒”,用竹烘托詩人高雅的志氣、節(jié)操。(2)《洗竹》是唐代詩人王貞白所作,表達了作者具有遠大的抱負和高雅的情懷。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氣氛,烘托詩人高雅的志氣、節(jié)操。作為行文線索,貫串全詩內(nèi)容。這首詩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詩人對竹子的喜愛之情。欣賞竹林風光,終日相依。表現(xiàn)了詩人高雅的志節(jié)情趣,寄托了淡泊處世的人生理想。詩人愛竹成癖,以竹為友。王詩要用長竿“釣巨魚”,暗示他有高遠的情懷,渴望有朝一日能報效朝廷,建功立業(yè)?!吨瘛肥翘拼娙肆_隱所做,表達了詩人對竹子的喜愛之情和高雅的情操。這首詩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氣氛。烘托詩人高雅的志氣、節(jié)操。作為行文線索,貫串全詩內(nèi)容。這首詩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詩人對竹子的喜愛之情。欣賞竹林風光,終日相依。表現(xiàn)了詩人高雅的志節(jié)情趣,寄托了淡泊處世的人生理想。詩人愛竹成癖,以竹為友。羅隱運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過散淡悠閑的生活。故答案為:⑴①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氣氛;②烘托詩人高雅的志氣、節(jié)操;③作為行文線索,貫串全詩內(nèi)容。⑵相同點:①兩詩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詩人對竹子的喜愛之情,欣賞竹林風光,終日相依。②兩詩都表現(xiàn)了詩人高雅的志節(jié)情趣,寄托了淡泊處世的人生理想,詩人愛竹成癖,以竹為友。不同點:王詩要用長竿“釣巨魚”,暗示他有高遠的情懷,渴望有朝一日能報效朝廷,建功立業(yè);而羅詩則運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過散淡悠閑的生活?!军c評】⑴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詞中意象及其作用的能力。意象是承載詩詞反映的思想感情的客觀事物,它可能是現(xiàn)實的也可能是作者想象的。它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是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體。其在詩詞中的作用,要從詩詞內(nèi)容、主旨,意境和情感幾個方面去把握。⑵本題考查對詩句情感對比鑒賞能力。解答時可先分別分析兩首詞(詩)的句子各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情感,然后進行對比,找出異同。比較鑒賞這類題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后,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做這類題要: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nèi)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要結合題干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nèi)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8.閱讀下面的一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早興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開門鼓一聲。犬上階眠知地濕,鳥臨窗語報天晴。半銷宿酒頭仍重,新脫冬衣體乍輕。睡覺心空思想盡,近來鄉(xiāng)夢不多成。(1)下列對本詩鑒賞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

首聯(lián)應題,寫太陽初升,“開門鼓”響,晨光剛剛照亮了屋梁,這一描寫,從細微處寫時間之早。B.

頷聯(lián)寫詩人起身出門所見之景,門前仍在睡覺的小狗和在窗前歡叫的小鳥,表現(xiàn)出清晨興旺之景。C.

在這樣清新的環(huán)境中,詩人忘記了一切憂愁和煩惱,心境空明,甚至連夜間都沒有鄉(xiāng)夢撩人愁思。D.

本詩語言淺易平實,但字里行間情感豐沛,給讀者清新自然之感,體現(xiàn)了白居易詩歌的主要風格。(2)詩人善于從細微處表現(xiàn)生活情趣,請從這一角度賞析詩中劃線的句子.【答案】(1)B(2)“新脫冬衣”以動作暗示季節(jié)更替,“體作輕”寫出猛然間的輕松感受,這種輕快的感覺與上一句“宿酒未解的頭重腳輕的狀態(tài)”形成鮮明的對比,抒發(fā)了詩人切身感受到春天到來的喜悅之情?!窘馕觥俊痉治觥浚?)B項,“門前仍在睡覺的小狗”錯誤,詩句“犬上階眠知地濕”的意思是:那在臺階上貪睡的小狗兒也擺擺尾巴,懶洋洋地爬起來。此時的小狗已經(jīng)爬起,沒有在睡覺。B錯誤。故選B。(2)“新脫冬衣”表明正是早春氣候,脫去冬衣會令人煥然一新,輕松爽快,所以說“體乍輕”。“體乍輕”而“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