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疾病分類與診療體系_第1頁
腸道疾病分類與診療體系_第2頁
腸道疾病分類與診療體系_第3頁
腸道疾病分類與診療體系_第4頁
腸道疾病分類與診療體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腸道疾病分類與診療體系演講人:日期:目

錄CATALOGUE02感染性腸道疾病01炎癥性腸病03功能性腸病04腸道腫瘤疾病05腸道血管性疾病06其他腸部病變炎癥性腸病01克羅恩病臨床表現腹痛發(fā)熱腹瀉腹部包塊常見于右下腹或臍周,多為痙攣性陣痛,進餐后加重,排便后緩解。多為糊狀便,一般無膿血和黏液,病變累及直腸時可出現里急后重。多為低熱或中度熱,間歇出現,常伴有關節(jié)酸痛、乏力等全身癥狀。因腸粘連、腸壁增厚、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等原因,可在腹部觸及包塊。潰瘍性結腸炎分期患者有明顯的腹瀉、黏液膿血便等癥狀,內鏡下可見腸黏膜充血、水腫、糜爛及潰瘍形成?;顒悠诰徑馄谥匕Y期患者癥狀逐漸減輕,內鏡下腸黏膜炎癥減輕,潰瘍逐漸愈合,但易復發(fā)?;颊卟∏閲乐?,全身癥狀明顯,可有高熱、心率加快、消瘦等表現,內鏡下可見腸黏膜廣泛糜爛、潰瘍,甚至出現中毒性巨結腸等嚴重并發(fā)癥。放射性腸炎誘因放射治療放射治療是引起放射性腸炎的主要原因,如盆腔、腹腔等部位的放射治療。01化療藥物化療藥物也可引起放射性腸炎,如環(huán)磷酰胺、氟尿嘧啶等。02個體差異部分患者對射線或化療藥物敏感,易出現放射性腸炎。03其他因素如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等,也可能誘發(fā)放射性腸炎。04感染性腸道疾病02糞便鏡檢有大量白細胞及紅細胞,病原菌培養(yǎng)陽性。實驗室檢查有不潔飲食史或與菌痢患者接觸史。流行病學史01020304發(fā)熱、腹痛、腹瀉、里急后重、黏液膿血便等。臨床表現血象檢查、腸鏡檢查等可輔助診斷。其他檢查細菌性痢疾診斷標準病毒性胃腸炎類型輪狀病毒胃腸炎腺病毒胃腸炎諾如病毒胃腸炎星狀病毒胃腸炎多見于嬰幼兒,表現為急性發(fā)熱、嘔吐、腹瀉,嚴重者可出現脫水。以成人多見,癥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有時伴有發(fā)熱。常見于幼兒,癥狀較輕,以腹瀉為主要表現,可伴有發(fā)熱和嘔吐。較少見,癥狀與其他病毒性胃腸炎相似,但病情較輕。寄生蟲感染防治要點加強衛(wèi)生管理藥物治療糞便處理預防復發(fā)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不飲用生水。根據不同寄生蟲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治療,如阿苯達唑、甲硝唑等。對患者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寄生蟲傳播。定期進行糞便檢查,及時發(fā)現并處理寄生蟲感染。功能性腸病03腸易激綜合征-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腹瀉型主要表現為腹部疼痛或不適伴隨排便頻率減少,糞便干硬。主要表現為腹部不適伴隨排便頻率增加,糞便呈松散或水樣。腸易激綜合征亞型腸易激綜合征-混合型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或同時伴有腹痛、腹脹等癥狀。腸易激綜合征-未定型癥狀不符合上述三種亞型標準,或癥狀表現不典型。功能性便秘分級輕度功能性便秘排便頻率減少,糞便干硬,但排便不費力,無明顯腹痛或腹部不適。01中度功能性便秘排便頻率明顯減少,糞便干硬且難以排出,需用力排便,伴有腹痛、腹脹等癥狀。02重度功能性便秘排便頻率極少,糞便堅硬如羊糞狀,排便極其困難,需輔助排便措施,伴有嚴重腹痛、腹脹等癥狀。03功能性腹瀉鑒別功能性腹瀉與器質性病變引起的腹瀉通過詳細病史、體檢及實驗室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引起的腹瀉,如腸道感染、炎癥性腸病等。功能性腹瀉與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功能性腹瀉與腸易激綜合征-腹瀉型鑒別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通常伴有上腹部不適、餐后加重等癥狀,而功能性腹瀉則無這些表現。兩者均有排便頻率增加和糞便性狀改變,但腸易激綜合征-腹瀉型常伴有腹痛、腹脹等腹部不適癥狀,而功能性腹瀉則無明顯的腹痛、腹脹等癥狀。同時,腸易激綜合征-腹瀉型在排便后腹痛會有所緩解,而功能性腹瀉則無此表現。123腸道腫瘤疾病04良性息肉分類炎性息肉由腸道炎癥引起,通常不會癌變,但長期炎癥刺激可能增加癌變風險。03常見于直腸,多數不會癌變,但需定期監(jiān)測。02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混合性腺瘤,易發(fā)生癌變。01結直腸癌分期根據腫瘤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情況,將結直腸癌分為A、B、C、D四期,其中A期最早,D期最晚。Dukes分期根據腫瘤大小、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情況,將結直腸癌分為I、II、III、IV四期,其中I期最早,IV期最晚。TNM分期家族性腺瘤性息肉?。‵AP)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如不及時治療,將不可避免地發(fā)展為結直腸癌,篩查方法包括基因檢測、結腸鏡檢查等。Lynch綜合征(遺傳性非息肉性結直腸癌)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以結直腸癌、子宮內膜癌等為主要表現,篩查方法包括基因檢測、結腸鏡檢查、婦科檢查等。遺傳性腫瘤篩查腸道血管性疾病05缺血性腸病機制腸系膜血栓腸系膜血管栓塞腸系膜血管痙攣局部低灌注由于腸系膜上動脈或靜脈血栓形成,導致腸道血液供應不足,引起腸壁缺血壞死。由于血管阻塞,如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或栓塞等,導致腸道缺血。由于血管痙攣引起的腸道血液供應不足,常見于急性腸系膜缺血。由于血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導致腸道局部血液灌注不足。出血性腸炎處理常規(guī)治療內鏡治療手術治療介入治療包括禁食、胃腸減壓、抗感染、止血、抑制胃酸分泌、營養(yǎng)支持等。對于腸壞死、腸穿孔等嚴重情況,需及時手術治療,切除壞死腸段。對于腸道局部出血,可考慮內鏡下止血治療,如電凝、激光等。對于腸道血管病變,可進行血管造影并栓塞出血血管。腸系膜上動脈擴張由于動脈粥樣硬化、大動脈炎等因素導致腸系膜上動脈管腔擴大。腸系膜下動脈擴張由于腸系膜下動脈狹窄或阻塞,導致腸系膜下動脈代償性擴張。腸系膜動脈瘤由于血管壁結構異?;蜓鲃恿W改變導致的腸系膜動脈瘤,需及時手術治療。腸系膜動脈夾層由于血管壁分離導致腸系膜動脈夾層形成,可引起腸道缺血、疼痛等癥狀。腸系膜動脈擴張其他腸部病變06先天性腸畸形胚胎期腸管發(fā)育過程中,腸道旋轉不完全或反向旋轉導致的腸管排列異常。腸旋轉不良由于胚胎期腸道空化不全或腸管血供障礙導致的腸管閉鎖或狹窄。腸道閉鎖與狹窄腸道神經節(jié)細胞缺如或發(fā)育不全,導致腸管蠕動功能障礙,近端腸管擴張。先天性巨結腸機械性腸梗阻腸扭轉腸套疊腸道內異物腸粘連一段腸管沿一個固定點旋轉而引起,常常是因為腸袢及其系膜過長,腸扭轉后腸腔受壓而閉塞。腸管的一部分套入另一部分腸管內,導致腸腔狹窄、腸內容物通過障礙。如膽石、糞塊、腫瘤等,堵塞腸腔,導致腸內容物通過受阻。由于手術、炎癥、創(chuàng)傷等引起的腸管與腸管之間、腸管與腹膜之間、腸管與腹腔內臟器之間的粘連。腸瘺形成原理腸管破裂腸道感染腸管缺血壞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