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第六章 6.3 角_第1頁
新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第六章 6.3 角_第2頁
新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第六章 6.3 角_第3頁
新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第六章 6.3 角_第4頁
新人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第六章 6.3 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3角6.3.1角的概念教師備課素材示例●情景導入觀察下面實物,你發(fā)現(xiàn)這些實物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教學與建議】教學:用含有角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建議:讓學生仔細觀察圖形,找到圖中包含的角.●歸納導入1.有公共端點的__兩條射線__組成的圖形叫作__角__,這個公共端點是__角的頂點__,這兩條射線是角的__兩條邊__.2.觀察圖形,你能在圖中找到角嗎?【教學與建議】教學:歸納復習角的概念,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揭示本節(jié)課的課題.建議:引導學生結合圖形,理解角的概念.·命題角度1角的定義及表示方法表示方法圖例記作用三個大寫字母表示任意一個角,必須把表示頂點的字母寫在中間∠AOB或∠BOA用一個大寫字母表示一個獨立的角∠O在角的頂點處加上弧線并標注上數(shù)字,用這個數(shù)字來表示角∠1在角的頂點處加上弧線并標注上小寫的希臘字母,用這個小寫的希臘字母來表示角∠α【例1】下列圖中能用∠AOB,∠O,∠1三種方法表示同一個角的圖形是(D)eq\o(\s\up7(),\s\do5(A))eq\o(\s\up7(),\s\do5(B))eq\o(\s\up7(),\s\do5(C))eq\o(\s\up7(),\s\do5(D))【例2】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A.由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作角B.∠AOB的頂點是點OC.∠AOB和∠BOA表示同一個角D.角的兩邊是兩條射線·命題角度2利用角的度、分、秒進行計算度、分、秒之間的換算關系:1°=60′,1′=60″,1°=3600″;1″=(eq\f(1,60))′,1′=(eq\f(1,60))°,1″=(eq\f(1,3600))°.【例3】下列各式中,角度換算正確的是(D)A.63.5°=63°50′B.23°12′36″=23.48°C.18°18′18″=18.33°D.22.25°=22°15′【例4】填空:4°=__240__′;30.54°=__30__°__32__′__24__″;66′=__1.1__°;24°24′54″=__24.415__°.·命題角度3畫一個角等于已知角(1)利用量角器可以度量角的大小并畫出角;(2)利用三角尺可以畫出特殊的角,如30°,45°,60°,90°角等.【例5】利用量角器畫一個60°的角.解:圖略.·命題角度4時鐘上的角度問題時針和分針的規(guī)律:(1)鐘表一周為360°,大格有12個,小格有60個,每個大格為30°,每個小格為6°;(2)分針的速度為1小格/min,時針的速度為eq\f(1,12)小格/min;(3)分針的速度為6度/min,時針的速度為0.5度/min.【例6】若分針指向12,時針這時恰好與分針成120°的角,則此時是(D)A.9點整B.8點整C.4點整D.8點整或4點整【例7】從2:15到2:35,時鐘的分針轉(zhuǎn)了多少度?時針轉(zhuǎn)了多少度?解:從2:15到2:35共20分鐘,所以分針轉(zhuǎn)了6×20=120(度),時針轉(zhuǎn)了0.5×20=10(度).·命題角度5用角度表示方向一般規(guī)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通常以正北或正南方向為角的始邊,以東或西處的射線為終邊.【例8】如圖,點B在點A的(A)A.北偏東60°方向B.南偏東60°方向C.南偏西60°方向D.南偏西60°方向【例9】在如圖所示的方向坐標中畫出表示下列方向的射線:①北偏東20°;②北偏西50°;③南偏東10°;④西南方向(即南偏西45°).解:①②③④如圖所示.高效課堂教學設計1.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符號表示.2.認識度、分、秒,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重點角的表示方法和度、分、秒的認識.▲難點度、分、秒的換算.◆活動1新課導入1.如圖,射線有幾個端點,怎么表示?答:射線有一個端點,表示為射線OA.2.鐘表上的時針與分針、棱錐相交的兩條棱,三角尺相交的兩條邊等構成的圖形,都給我們以什么平面圖形的形象?答:都給我們以角的形象.◆活動2探究新知1.教材P170~171思考及上面內(nèi)容.提出問題:(1)把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zhuǎn),形成的圖形是什么?(2)怎樣表示一個角?(3)什么叫做平角和周角?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4)平角是一條直線嗎?周角是一條射線嗎?為什么?學生完成并交流展示.2.教材P171例1上面部分.提出問題:(1)如何判斷一個角的度數(shù)?(2)角的度量單位有哪些?怎樣表示?(3)什么叫角度制?角的度量單位之間是如何換算的?(4)你還知道其他度量角的工具嗎?學生完成并交流表示.◆活動3知識歸納1.有公共端點的__兩條射線__組成的圖形叫作角,這個公共端點是角的__頂點__,這兩條射線是角的__兩條邊__.角也可以看作是由一條射線繞著它的__端點__旋轉(zhuǎn)而形成的圖形.2.我們常用__量角器__量角,以__度、分、秒__為單位的角的度量制,叫作角度制.3.1周角=__360__°,1平角=__180__°,1°=__60__′,1′=__60__″.4.角的表示:(1)單獨一個角時,常用一個大寫字母,一個數(shù)字或一個希臘字母表示;(2)共用公共頂點的角時,常用三個大寫字母表示,表示頂點的字母放中間.注意:角的度、分、秒是60進制的,這和計量時間的時、分、秒是一樣的.◆活動4例題與練習例1教材P171例1.提出問題:方位角以什么方向為基準描述物體運動的方向?例2圖中能用∠1,∠ACB,∠C三種方法表示同一個角的是(C)eq\o(\s\up7(),\s\do5(A))eq\o(\s\up7(),\s\do5(B))eq\o(\s\up7(),\s\do5(C))eq\o(\s\up7(),\s\do5(D))例3(1)將26.19°轉(zhuǎn)化為用度、分、秒表示的形式;解:26.19°=26°+0.19°=26°+0.19×60′=26°+11.4′=26°+11′+0.4×60″=26°11′24″;(2)將33°14′24″轉(zhuǎn)化為用度表示的形式.解:33°14′24″=33°+14′+24×(eq\f(1,60))′=33°+14′+0.4′=33°+14.4×(eq\f(1,60))°=33.24°.例4根據(jù)下列語句畫圖:(1)畫∠AOB=100°;(2)在∠AOB的內(nèi)部畫射線OC,使∠BOC=50°;(3)在∠AOB的外部畫射線OD,使∠DOA=40°.解:如圖所示.練習1.教材P172練習第1,2,3,4題.2.如圖,其中小于180°的角共有(C)A.3個B.4個C.5個D.6個3.若∠1=25°12′,∠2=25.12°,∠3=25.2°,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C)A.∠1=∠2B.∠2=∠3C.∠1=∠3D.∠1=∠2=∠34.分別確定四個城市相應鐘表上時針與分針所成的小于平角的角的度數(shù),并填在相應的橫線上.eq\o(\s\up7(),\s\do5(\a\vs4\al(巴黎時間,30°)))eq\o(\s\up7(),\s\do5(\a\vs4\al(北京時間,120°)))eq\o(\s\up7(),\s\do5(\a\vs4\al(倫敦時間,0°)))eq\o(\s\up7(),\s\do5(\a\vs4\al(東京時間,90°)))5.如圖,一共有多少個小于平角的角?按圖中字母把它們表示出來,并指出哪些角可以用一個字母表示.解:圖中一共有14個小于平角的角,用字母表示為:∠ABF,∠FBD,∠ABD,∠ACB,∠ACF,∠FCD,∠BCF,∠ACD,∠AEB,∠BEC,∠CEF,∠AEF,∠A,∠F,其中∠A和∠F可用一個字母表示.◆活動5課堂小結1.角的定義及表示方法.2.角的度量與單位的換算.3.方位角的表示方法.1.作業(yè)布置(1)教材P178習題6.3第1,2,5,6題;(2)對應課時練習.2.教學反思

6.3.2角的比較與運算第1課時角的比較與運算教師備課素材示例●置疑導入有一天學生聰聰和明明各帶了一把折扇(如下),下面是他們的一段對話:聰聰:我的折扇張開大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明明:我的折扇長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同學們,你有什么辦法幫他們進行判斷呢?【教學與建議】教學:展示圖片,讓學生明白題意是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從而引出課題.建議:重點讓學生掌握比較兩個角的大小的方法,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鋪墊.●類比導入回顧小學認識的各種角,通過動畫演示它們的形成過程,看看角的分類(提示:銳角小于直角,直角小于鈍角,鈍角小于平角)、角的大小比較是否存在其必要性?我們又應該怎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呢?能否借鑒前面學過的一些方法呢?前面我們學習了怎樣比較線段的長短,大家還記得怎樣比較嗎?(度量法,疊合法)那么角的大小比較能不能類比線段的長短比較方法進行呢?如果能,又該怎樣比較呢?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教學與建議】教學:回顧關于銳角、鈍角、直角的概念,類比線段比較方法,讓學生理解角的大小比較的方法.建議:引導學生理解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命題角度1角的大小比較角的大小比較方法有:(1)疊合法;(2)度量法.也可以根據(jù)銳角、直角、鈍角、周角之間的關系比較角的大?。纠?】用“疊合法”比較∠1與∠2的大小,下圖中正確的是(D)eq\o(\s\up7(),\s\do5(A))eq\o(\s\up7(),\s\do5(B))eq\o(\s\up7(),\s\do5(C))eq\o(\s\up7(),\s\do5(D))【例2】比較∠CAB與∠DAB的大小時,把它們的頂點A和邊AB重合,把∠CAB和∠DAB放在AB的同一側(cè),如圖,則∠CAB__>__∠DAB.·命題角度2利用三角尺作角或計算角利用三角尺30°,45°,60°,90°這些角的和、差作角或計算角的度數(shù).【例3】用一副三角尺,能畫出的角是(B)A.25°的角B.75°的角C.115°的角D.145°的角【例4】將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圖放置,若∠AOD=20°,則∠BOC的大小為(B)A.140°B.160°C.170°D.150°eq\o(\s\up7(),\s\do5((例4題圖)))eq\o(\s\up7(),\s\do5((例5題圖)))·命題角度3角的運算根據(jù)角之間的位置關系進行加減運算.【例5】如圖,∠AOD=120°,∠2=2∠1=60°,則∠DOC的度數(shù)是__60°__,∠BOD的度數(shù)是__150°__.【例6】(1)90°-36°12′15″=__53°47′45″__;(2)32°17′53″+42°42′7″=__75°__.高效課堂教學設計1.會比較角的大小和計算角的和與差.2.根據(jù)角的位置進行有關角度的和差計算.▲重點角的和、差計算.▲難點根據(jù)圖形判斷角的和差并計算.◆活動1新課導入1.線段大小的比較方法:(1)__度量法__;(2)__疊合法__.2.思考:你知道角的大小怎么比較嗎?◆活動2探究新知1.教材P173探究以上內(nèi)容.提出問題:(1)比較角的大小有幾種方法?(2)怎么比較兩個角的大???(3)圖6.3-6中有幾個角?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完成并交流展示.2.教材P173探究.提出問題:(1)一副三角尺各個角的度數(shù)分別是多少?(2)一副三角尺兩個角拼在一起(不重疊),可以組成哪些角?(3)一副三角尺兩個角重疊在一起,可以組成哪些角?(4)一副三角尺可以畫出哪些度數(shù)的角?(5)50°,140°可以用一副三角尺拼組出來嗎?學生完成交并流展示.◆活動3知識歸納1.角的比較方法有兩種:(1)度量法:用__量角器__量出角的度數(shù),然后比較它們的大?。?2)疊合法:把要比較大小的兩個角的頂點重合,一條邊__疊合__在一起,通過觀察另一條邊的__位置__來比較兩角的大小.2.角的和、差(類似于線段的和、差):如圖,∠AOB是∠AOC與∠COB的和,記作__∠AOB=∠AOC+∠COB__;∠AOC是∠AOB與∠COB的差,記作__∠AOC=∠AOB-∠COB__;類似地,∠AOB-∠AOC=__∠COB__.◆活動4例題與練習例1教材P174例2.例2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有以下兩種方法:①用量角器度量兩個角的大小,用度數(shù)表示,角度大的角大;②構造圖形,若一個角包含(或覆蓋)另一個角,則這個角大.對于如圖所示的∠ABC與∠DEF用以上兩種方法分別比較它們的大?。ⅲ簶嬙靾D形時,作示意圖(草圖)即可.解:方法一略.方法二:如圖所示:故∠DEF>∠ABC.例3一副三角尺如圖所示放置,則∠AOB等于(C)A.120°B.90°C.105°D.60°練習1.教材P174練習第1,2,3題.2.計算:(1)98°45′36″+71°22′34″=__170°8′10″__;(2)52°37′-31°45′12″=__20°51′48″__;(3)14°25′+42°42′=__57°7′__;(4)180°-21°17′24″=__158°42′36″__.3.已知∠A=24.1°+6°,∠B=56°-26°30′,∠C=18°12′+11.8°,試通過計算,比較∠A,∠B和∠C的大?。猓阂驗椤螦=24.1°+6°=30.1°=30°6′,∠B=56°-26°30′=29°30′,∠C=18°12′+11.8°=18°12′+11°48′=29°60′=30°,所以∠A>∠C>∠B.◆活動5課堂小結角的大小比較和運算eq\b\lc\{\rc\(\a\vs4\al\co1(角的大小比較\b\lc\{\rc\(\a\vs4\al\co1(度量法,疊合法)),角的運算))1.作業(yè)布置(1)教材P178習題6.3第7,9題;(2)對應課時練習.2.教學反思

第2課時角平分線與角的運算教師備課素材示例●類比導入1.等長的鐵絲,怎樣把它分成相等的兩段,三段?2.線段的中點定義怎樣用幾何語言描述?3.你能將一個平角、直角、60°的角平均分成兩份嗎?4.在練習本上畫一個角,然后把角的兩邊對折,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它們和原來的角有什么樣的等量關系?【教學與建議】教學:類比線段中點導入角平分線,讓學生理解角平分線定義.建議:學生操作完成后,教師強調(diào)角平分線是一條射線.●情節(jié)導入如圖,你能把這些圖形平均分成2份嗎?不利用工具,請你將一張用紙片做成的角分成兩個相等的角.學生討論測量方法,可以折疊.如果前面活動中紙片換成木板、鋼板等沒法折的角,該怎么辦?用量角器量出角度數(shù),將角平均分成2份.從這個角的頂點引出一條射線,將這個角分成兩個相等的角.【教學與建議】教學:了解角平分線概念,理解角平分線是將原角分成兩個相等的角.建議:鼓勵學生動手操作,自主發(fā)現(xiàn),歸納特征.·命題角度1角平分線角度計算根據(jù)角平分線的定義可以求出所分的兩個較小的角的度數(shù),再結合其他的角度進行加減運算,進而可以求出未知角的度數(shù).【例1】若∠AOB=34°,∠BOC=18°,OD是∠AOB的平分線,則∠DOC的度數(shù)是(C)A.35°B.1°C.35°或1°D.35°或18°【例2】如圖,已知∠AOB=80°,∠AOC=10°,OD是∠BOC的平分線,∠DOC的度數(shù)是__35°__.·命題角度2角的乘除計算關于度、分、秒的乘法計算:把度、分、秒分別乘乘數(shù),滿60″時,把60″化為1′,滿60′時,把60′化為1°.關于度、分、秒的除法計算:把度的余數(shù)化成分或把分的余數(shù)化為秒后再進行除法計算.【例3】計算:(1)25°12′35″×5;(2)53°÷6;(3)5°26′×3;(4)178°53′÷5.解:(1)原式=126°2′55″;(2)原式=8°50′;(3)原式=16°18′;(4)原式=35°46′36″.【例4】把一個平角7等分,每一份的度數(shù)是__25°43′__.(精確到分)高效課堂教學設計1.理解角平分線的概念,計算有關角平分線的角度問題.2.角的乘除計算.▲重點了解角平分線概念,能進行簡單計算.▲難點運用幾何語言描述角平分線概念并進行簡單推理計算.◆活動1新課導入1.比較大?。?1)36.5°與36°28′;解:36.5°=36°30′,所以36.5°>36°28′;(2)0.15°與15′;解:0.15°=9′,所以0.15°<15′;(3)30.24°與30°24′.解:30°24′=30.4°,所以30.24°<30°24′.2.計算:(1)57.18°=__57__°__10__′__48__″;(2)360″=__0.1__°=__6__′;(3)12′=__0.2__°=__720__″;(4)30.24°=__30__°__14__′__24__″.3.計算:(1)48°39′+67°31′;解:原式=115°70′=116°10′;(2)180°-21°17′.解:原式=158°43′.◆活動2探究新知1.問題1:線段的中點的定義怎么用幾何語言描述?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2:大家在練習本上畫一個角,然后把角的兩邊對折,展開以后你會發(fā)現(xiàn)折痕把角分成了兩個角,這兩個角有什么關系呢?它們和原來的角有著怎樣的等量關系?生1:我用量角器量得這兩個角大小相等.生2:不用量也相等,因為它們是折疊產(chǎn)生的角.生3:它們相等,都等于原來角的一半.引出角平分線的定義:從一個角的頂點出發(fā),把這個角分成兩個相等的角的射線,叫作這個角的平分線.強調(diào)角平分線是一條射線,而不是一條直線,也不是一條線段.問題3:類比線段的中點,你能用幾何語言描述角的平分線嗎?因為OC是∠AOB的平分線,記作∠AOB=2__∠AOC__=2__∠COB__,或∠AOC=__∠COB__=eq\f(1,2)__∠AOB__.讓學生充分思考、交流,然后進行分析、總結.2.教材P175探究.學生操作完成,體驗角平分線在折疊中的作用.◆活動3知識歸納一般地,從一個角的__頂點__出發(fā),把這個角分成兩個__相等__的角的__射線__,叫作這個角的平分線.類似地,還有角的三等分線等.◆活動4例題與練習例1教材P175例3.例2下面等式成立的是(D)A.83.5°=83°50′B.90°-57°23′27″=32°37′33″C.15°48′36″+37°27′59″=52°16′35″D.36°24′×4=145°36′例3如圖,OC是∠AOD的平分線,OE是∠DOB的平分線.(1)如果∠AOB=130°,那么∠COE是多少度?(2)在(1)的條件下,如果∠COD=20°,那么∠BOE是多少度?解:(1)因為OC是∠AOD的平分線,所以∠COD=eq\f(1,2)∠AOD.因為OE是∠BOD的平分線,所以∠DOE=eq\f(1,2)∠BOD,所以∠COD+∠DOE=eq\f(1,2)∠AOD+eq\f(1,2)∠BOD=eq\f(1,2)(∠AOD+∠BOD).因為∠COD+∠DOE=∠COE,∠AOD+∠BOD=∠AOB,所以∠COE=eq\f(1,2)∠AOB.因為∠AOB=130°,所以∠COE=eq\f(1,2)∠AOB=eq\f(1,2)×130°=65°;(2)因為∠COE=65°,∠COD=20°,所以∠DOE=∠COE-∠COD=65°-20°=45°.又因為OE平分∠DOB,所以∠BOE=∠DOE=45°.練習1.教材P175~176練習第1,2,3題.2.射線OC在∠AOB的內(nèi)部,下列四個式子中不能判定OC是∠AOB的平分線的是(D)A.∠AOB=2∠AOCB.∠AOC=eq\f(1,2)∠AOBC.∠AOC=∠BOCD.∠AOB=∠AOC+∠BOCeq\o(\s\up7(),\s\do5((第2題圖)))eq\o(\s\up7(),\s\do5((第3題圖)))3.如圖,已知AD平分∠BAE.若∠BAD=62°,則∠CAE的度數(shù)是(A)A.56°B.55°C.58°D.62°4.如圖,已知O是直線CD上的點,OA平分∠BOC,∠AOC=35°,求∠BOD的度數(shù).解:因為O是直線CD上的點,OA平分∠BOC,∠AOC=35°,所以∠BOC=2∠AOC=2×35°=70°,所以∠BOD=180°-∠BOC=180°-70°=110°.5.計算:48°39′+67°31′-21°17′×5.解:原式=115°70′-105°85′=114°130′-105°85′=9°45′.◆活動5課堂小結1.會用幾何語言描述角平分線.2.掌握度、分、秒的乘除計算.1.作業(yè)布置(1)教材P178~179習題6.3第3,8,10題;(2)對應課時練習.2.教學反思

6.3.3余角和補角教師備課素材示例●置疑導入舉世聞名的比薩斜塔位于意大利的比薩小鎮(zhèn),是一座由白色云石建成的古塔.該塔發(fā)生傾斜但斜而不倒,比薩斜塔因此遠近聞名.比薩斜塔始建于1173年,從地面到塔頂高55m,自建成以后曾發(fā)生多次傾斜,常人只憑眼睛也能察覺.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曾在斜塔的頂層做過自由落體運動實驗,開創(chuàng)了實驗物理的新時代,斜塔也因而更加聞名遐邇.意大利政府曾想盡辦法制止古塔的繼續(xù)傾斜,但到目前為止未能成功.你知道斜塔的傾角是多少度嗎?你能用什么方法測量呢?下面是某位游客設計的測量斜塔傾角的方案:將斜塔看成一條線段OA,在正午太陽直射地面時標記塔頂?shù)挠白覤,畫出直線OB,想辦法測出了∠AOB=85°.問題:(1)斜塔OA傾斜了多少度?(2)斜塔OA與OC所成的角是多少度?(3)斜塔OA與直線OB所成的另外一個角(即∠AOD)是多少度?【教學與建議】教學:從學生的興趣著手,讓學生注重觀察生活,知道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建議:小組討論,歸納出余角和補角的性質(zhì).●歸納導入(課件演示)計算:(1)33°+57°=__90°__;(2)20°20′34″+69°39′26″=__90°__;(3)12°+28°+50°=__90°__;(4)86°+94°=__180°__;(5)57°36′+122°24′=__180°__.學生計算并回答,總結它們的特點.【歸納】如果兩個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說這兩個角互為余角;如果兩個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說這兩個角互為補角,(1)(2)(3)這兩組角互為余角,(4)(5)這兩組角互為補角.【教學與建議】教學:通過計算復習上節(jié)課的知識,歸納余角和補角的概念.建議:學生先計算出結果,再小組討論答案的特點.·命題角度1余角與補角的概念在計算時要緊扣余角、補角的定義進行計算.【例1】與30°角互為余角的角的度數(shù)是(B)A.30°B.60°C.70°D.90°【例2】互為余角且相等的角的度數(shù)都是__45°__,互為補角且相等的角的度數(shù)都是__90°__.·命題角度2根據(jù)余角、補角的性質(zhì)解決問題余角、補角的性質(zhì):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補角相等.【例3】如圖,因為∠1+∠COB=90°,∠2+∠COB=90°,所以∠1=∠2的依據(jù)是(A)A.同角的余角相等B.等角的余角相等C.同角的補角相等D.等角的補角相等【例4】若∠1與∠2互補,∠2與∠3互補,∠1=80°,則∠3=__80°__.高效課堂教學設計1.了解余角、補角的概念,掌握余角和補角的性質(zhì).2.根據(jù)余角、補角的性質(zhì)解決問題.▲重點余角和補角的性質(zhì).▲難點利用余角、補角的性質(zhì)求角的度數(shù).◆活動1新課導入1.已知∠1=61°,∠2=29°,那么∠1+∠2=__90°__.2.已知∠1=62°,∠2=118°,那么∠1+∠2=__180°__.◆活動2探究新知1.探究P176內(nèi)容.提出問題:(1)在一副三角尺中,同一塊三角尺中的兩個銳角有什么關系?(2)圖6.3-13中,∠1+∠2的度數(shù)為多少?(3)∠1與∠2,∠3都互為補角,∠2與∠3的大小有什么關系?(4)∠4與∠5,∠6都互為余角,∠5與∠6的大小有什么關系?學生完成并交流展示.2.教材P177例4.提出問題:(1)射線OD和射線OE分別平分∠AOC和∠BOC,產(chǎn)生了哪些相等的角?(2)∠AOC和∠BOC位置有什么特點?(3)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角互為余角?(4)怎樣做到答案不遺漏?學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動3知識歸納1.一般地,如果兩個角的和等于__90°__(直角),就說這兩個角互為余角,簡稱這兩個角互余,其中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__余角__.類似地,如果兩個角的和等于__180°__(平角),就說這兩個角互為補角,簡稱這兩個角互補,其中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__補角__.2.同角(等角)的余角__相等__,同角(等角)的補角__相等__.◆活動4例題與練習例1在地理課堂上,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尋找北極星的探究活動時,小佳同學使用了如圖所示的半圓儀,則下列四個角中,最可能和∠AOB互補的角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