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英語學習者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差異與啟示_第1頁
中國英語學習者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差異與啟示_第2頁
中國英語學習者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差異與啟示_第3頁
中國英語學習者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差異與啟示_第4頁
中國英語學習者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差異與啟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英語學習者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差異與啟示一、引言1.1研究背景在全球化不斷推進的當下,英語作為國際交流的核心語言之一,其重要性愈發(fā)凸顯。對于中國英語學習者而言,具備良好的英語能力是融入國際社會、拓展個人發(fā)展空間的必備技能。而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詞匯搭配能力作為語言綜合能力的關鍵組成部分,對學習者能否準確、流利且地道地表達思想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眾多學者強調(diào)了詞匯搭配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地位。如Ellis指出,搭配是二語學習者詞匯發(fā)展的重要內(nèi)容,掌握搭配知識有助于學習者在語言使用中找到恰當?shù)谋磉_方式;也有學者提出,搭配知識的掌握是實現(xiàn)語言地道流利的先決條件。在實際的語言運用中,正確的詞匯搭配能夠使表達更加自然、準確,增強語言的流暢性和可理解性。例如,“makeadecision”(做出決定)是常見且正確的搭配,而若表達為“doadecision”則不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會讓母語者感到困惑。然而,中國英語學習者在詞匯搭配的運用方面卻存在著諸多問題。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分屬不同語系,詞匯的搭配組合習慣大相徑庭,這使得中國學習者在學習英語詞匯搭配時困難重重。具體表現(xiàn)為:其一,漢英式搭配問題突出。學習者常常受到母語思維的影響,用漢語的思維模式將漢語詞匯對等地翻譯成英語,從而產(chǎn)生錯誤搭配。像漢語中形容某人聰明用“像猴子一樣精”,部分學生可能會直譯為“Heisaswiseasamonkey”,但在英語中正確表達應為“Heisaswiseasanowl”。其二,語義重復現(xiàn)象頻發(fā)。漢語中為了強調(diào),常重復被強調(diào)部分,如“再三重復”“返回”“我的名字叫”等,但在英語中這類表達往往是冗余的,如“repeatagainandagain”“returnback”“mynameiscalled”等都是錯誤搭配。其三,存在褒貶不分的情況。英語中部分詞與積極或消極意義的詞搭配具有特定規(guī)律,例如“brilliantly”“remarkably”“wonderfully”等常與積極意義形容詞連用,“dangerously”“deadly”“desperately”“seriously”等常與消極意義形容詞連用,學習者若不了解這些規(guī)律,就容易出現(xiàn)搭配錯誤,如“Theyhaveallutterlyrecommendedtheboy,butthemayordeniedhisopportunity.”中“utterlyrecommend”便是錯誤搭配。其四,詞類混淆情況也不少見,包括同一詞性內(nèi)拼寫相近詞的混淆,如“respectable”“respective”與“respectful”;以及不同詞性單詞的混淆,如“affect”與“effect”、“intent”與“intend”等。敘事作文作為一種常見的語言表達形式,在英語教學和測試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它要求學習者運用恰當?shù)脑~匯搭配來描述事件、表達情感和闡述觀點,能夠綜合反映學習者的詞匯運用能力和語言水平??谡Z敘事作文具有即時性和交互性的特點,要求學習者能夠迅速組織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書面敘事作文則更注重語言的規(guī)范性、邏輯性和連貫性,對詞匯搭配的準確性和豐富性有較高要求。通過對中國英語學習者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使用情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他們在不同語言輸出模式下的詞匯搭配特點和存在的問題,為英語教學提供有針對性的參考,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習者語言能力的提升。1.2研究目的與意義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使用情況,通過全面且細致的對比分析,揭示其在口語和筆語這兩種不同語言輸出模式下詞匯搭配的使用特點、存在的差異以及背后潛在的影響因素,為英語詞匯教學和學習者語言能力提升提供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參考依據(jù)。從理論層面來看,本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它能夠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二語習得理論中關于詞匯搭配習得和運用的內(nèi)容。以往對于中國英語學習者詞匯搭配的研究多集中在單一的口語或筆語方面,或是針對特定詞的搭配進行研究,而本研究將口筆語敘事作文中的詞匯搭配進行對比分析,填補了這一領域在研究視角上的部分空白,為詞匯搭配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過對大量口筆語敘事作文語料的分析,能夠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英語學習者在不同語言輸出情境下詞匯搭配的習得規(guī)律和運用特點,從而為二語習得理論提供更為豐富和準確的實證數(shù)據(jù)支持,推動該理論在詞匯搭配研究方面的進一步發(fā)展。在實踐層面,本研究的成果對英語教學和學習者具有切實的指導作用。對于教師而言,了解中國英語學習者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使用特點和差異,有助于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例如,在口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習者口語敘事中詞匯搭配的特點,設計更多的口語練習活動,如情景對話、故事講述等,讓學習者在實際的語言運用中熟悉和掌握常用的詞匯搭配,提高口語表達的流利度和自然度;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習者書面敘事中詞匯搭配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和訓練,如開展詞匯搭配專項練習、分析優(yōu)秀范文中的詞匯搭配等,幫助學習者提高寫作中詞匯搭配的準確性和豐富性。此外,研究結(jié)果還可以為教材編寫者提供參考,使教材中的詞匯搭配內(nèi)容更加符合學習者的實際需求和語言水平,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對于學習者來說,本研究的結(jié)論能夠幫助他們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口筆語詞匯搭配使用方面的優(yōu)勢和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改進。學習者可以根據(jù)研究結(jié)果,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加強對薄弱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和訓練。比如,對于口語詞匯搭配使用較少的學習者,可以增加口語練習的時間和頻率,多參與英語交流活動,積累口語詞匯搭配;對于寫作中詞匯搭配錯誤較多的學習者,可以通過閱讀大量的英語文章,學習地道的詞匯搭配表達方式,并進行模仿寫作練習,逐步提高自己的詞匯搭配能力。1.3研究問題基于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探討以下幾個核心問題: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口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使用具有怎樣的特點?包括詞匯搭配的類型分布,例如動詞與名詞搭配、形容詞與名詞搭配、副詞與動詞搭配等各類搭配的占比情況;詞匯搭配的使用頻率,是否集中在某些常用搭配上;以及搭配的復雜程度,是簡單基礎的搭配居多,還是會運用一些較為復雜的搭配形式。中國英語學習者在書面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使用呈現(xiàn)出何種特點?同樣從詞匯搭配的類型分布、使用頻率和復雜程度等方面進行分析,與口語敘事作文中的情況進行對比,觀察書面表達在詞匯搭配上是否有獨特的偏好和規(guī)律。中國英語學習者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使用存在哪些差異?具體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如搭配類型的選擇差異,口語中可能更傾向于使用簡單、生動的搭配,而書面語可能更注重正式、規(guī)范的搭配;使用頻率的差異,某些搭配在口語和書面語中的出現(xiàn)頻率是否有顯著不同;以及搭配準確性和多樣性的差異,分析學習者在不同輸出模式下搭配錯誤的類型和數(shù)量,以及搭配的豐富程度。影響中國英語學習者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使用差異的因素有哪些?從語言學習環(huán)境、學習者的認知特點、思維方式以及母語負遷移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分析這些因素如何作用于學習者在口語和書面語中對詞匯搭配的運用,例如母語思維習慣在何種程度上影響學習者在口筆語中的詞匯搭配選擇,學習者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經(jīng)歷對其詞匯搭配能力的發(fā)展有何影響。二、文獻綜述2.1詞匯搭配相關理論2.1.1詞匯搭配的定義詞匯搭配作為語言學領域的重要研究對象,其定義一直是學者們關注的焦點。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理論視角和研究方法出發(fā),對詞匯搭配給出了多樣化的定義。Firth(1957)作為最早提出搭配(collocation)概念的學者,從語言的共現(xiàn)角度對詞匯搭配進行了闡釋。他認為搭配是詞語的線型共現(xiàn),是在話語中出現(xiàn)的詞與詞之間的習慣性組合,這種組合具有一定的概率性。例如,“strongtea”(濃茶)是一種常見的搭配,“strong”和“tea”經(jīng)常一起出現(xiàn),形成了一種習慣性的組合關系。Firth的定義強調(diào)了詞匯搭配的共現(xiàn)特征,為后續(xù)的研究奠定了基礎。Sinclair(1966)進一步發(fā)展了Firth的觀點,他同樣認為搭配是詞語的線型共現(xiàn),并且指出搭配反映了詞項的個體搭配行為趨勢,這種趨勢只能通過統(tǒng)計的方法來測量其概率。Sinclair通過對大量語料的分析,發(fā)現(xiàn)某些詞語之間的共現(xiàn)頻率明顯高于隨機分布的頻率,這些詞語之間就形成了搭配關系。例如,“make”和“decision”經(jīng)常一起出現(xiàn),構(gòu)成“makeadecision”(做出決定)這一搭配,通過統(tǒng)計語料庫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的共現(xiàn)頻率較高。從語義層面來看,語義學家認為搭配是詞項間選擇限制規(guī)則運作的結(jié)果,是語義組合的具體實現(xiàn)。Cruse(1989)將詞語的組合關系分為選擇限制(selectionalrestrictions)和搭配限制(collocationalrestrictions)。選擇限制是指邏輯上必要的語義限制條件,而搭配限制不是邏輯上的必要共現(xiàn)條件,而是任意性的限制條件。例如,“eat”(吃)這個動詞在語義上有一定的選擇限制,它通常與表示食物的名詞搭配,如“eatanapple”(吃蘋果),而不能與“book”(書)等不相關的名詞搭配;而“make”和“progress”(取得進步)的搭配則更多是基于習慣和搭配限制,雖然在邏輯上“make”與其他名詞搭配并非完全不可能,但“makeprogress”是一種常見的固定搭配。美國結(jié)構(gòu)主義語言學家Benson等人(1985)從結(jié)構(gòu)層面出發(fā),把搭配分為語法搭配和詞語搭配。語法搭配是指一個處于支配地位的詞項(動詞、名詞、形容詞)和一個語法詞(通常是一個介詞)組成的反復出現(xiàn)的組合,如“dependon”(依賴);詞語搭配則是兩個平等的詞項構(gòu)成的組合,如“takeawalk”(散步)中的“take”和“walk”。Benson的分類強調(diào)了搭配中語法結(jié)構(gòu)的作用,認為共現(xiàn)的詞項是在一定的句法模式內(nèi)對結(jié)構(gòu)成分的共現(xiàn)。Hoey(2005)從心理語言學的角度提出,搭配是詞之間(最多四個詞)的心理上的聯(lián)系,詞語的共現(xiàn)概率可以作為證據(jù),語料庫中這些詞的共現(xiàn)概率大于隨機分布的共現(xiàn)概率,說明詞語搭配是心理詞庫的一種屬性。他認為搭配不僅是語言表面的共現(xiàn)現(xiàn)象,還與學習者的心理認知密切相關。例如,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byaccident”(偶然地)這個搭配在他們的心理詞庫中形成了一種固定的聯(lián)系,當他們想要表達“偶然”的意思時,就會自然地想到這個搭配。綜合以上學者的觀點,本研究將詞匯搭配定義為:在一定的語法框架下,兩個或多個詞語以較高的頻率共現(xiàn),且符合語義選擇限制原則,同時存在搭配限制的組合關系。這種組合關系不僅體現(xiàn)了語言的習慣性和規(guī)律性,還反映了語義、語法和心理認知等多方面的因素。例如,“payattentionto”(注意)這一搭配,既符合語法規(guī)則,“pay”是動詞,“attention”是名詞,“to”是介詞,構(gòu)成了一種常見的語法結(jié)構(gòu);在語義上,“pay”和“attention”的搭配能夠準確表達“關注、留意”的意思,符合語義選擇限制;而且,在英語使用者的心理認知中,“payattentionto”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搭配模式,成為心理詞庫的一部分。2.1.2詞匯搭配的分類詞匯搭配的分類方式多種多樣,不同的學者根據(jù)不同的標準提出了各自的分類體系。常見的分類方式包括語法搭配和詞匯搭配、自由搭配和限制性搭配等。Benson等人(1985)提出的語法搭配和詞匯搭配的分類方式具有廣泛的影響力。語法搭配主要涉及詞項與語法詞的組合,在語言結(jié)構(gòu)中起到重要的語法功能作用。例如,動詞與介詞的搭配“l(fā)ookafter”(照顧),其中“l(fā)ook”是動詞,“after”是介詞,這種搭配表達了特定的語義關系,并且在句子中遵循一定的語法規(guī)則,通常用于描述對某人或某物的照料行為。又如,名詞與介詞的搭配“keyto”(……的關鍵),“key”是名詞,“to”是介詞,這種搭配在表達“與……相關的關鍵因素”時具有固定的語法結(jié)構(gòu)。語法搭配的特點是其組合形式相對固定,語法規(guī)則性較強,學習者需要牢記這些搭配形式以準確表達語義。詞匯搭配則是由兩個平等的詞項構(gòu)成的組合,更側(cè)重于詞語之間的語義關聯(lián)和習慣搭配。例如,“makeamistake”(犯錯誤),“make”和“mistake”都是實詞,它們通過語義上的關聯(lián)形成了一種常見的搭配,表達“出現(xiàn)錯誤行為”的意思。再如,“breakthelaw”(違法),“break”和“l(fā)aw”的搭配也是基于語義和習慣,用于描述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行為。詞匯搭配的語義透明度相對較高,學習者可以通過理解詞語的基本語義來推測搭配的含義,但同時也需要注意一些固定的詞匯搭配習慣,因為這些搭配往往具有約定俗成的特點。Cowie(1981,1994)從搭配成分的可替換性和語義透明性的角度,將搭配分為自由組合、限制性搭配、比喻性(修辭性)短語和成語四類。自由組合中,替換限制在某一特殊的語義場內(nèi),所有成分都保持著字面意義。例如,“drinktea”(喝茶),“drink”可以與“water”(水)、“coffee”(咖啡)等在“飲品”語義場內(nèi)的詞進行替換,且組合后的語義仍然清晰明了,保持了“飲用某種液體”的基本含義。限制性搭配中,某些替換是可以的,但存在著任意性替換限制,至少有一個成分不是字面意義,至少一個成分使用的是字面意義。例如,“performatask”(執(zhí)行一項任務),“perform”可以與“carryout”(實施)等詞在一定程度上替換,但這種替換并非完全自由,受到語義和習慣的限制;同時,“task”保持了字面意義,而“perform”在這里的語義與它單獨使用時可能會有一些細微差別。比喻性(修辭性)短語一般成分不可替換,詞組具有比喻義,但保留了字面的通用解釋。例如,“doaU-turn”(做一個180度轉(zhuǎn)彎;徹底轉(zhuǎn)變),從字面上看是“做一個U形轉(zhuǎn)彎”的意思,但在實際使用中,常用來比喻某人在觀點、行為等方面的徹底轉(zhuǎn)變,且這個短語的成分一般不能隨意替換。成語則是不可替換,具有比喻意義,從字面意義上看不出成語的意義。例如,“kickthebucket”(去世),從字面看是“踢水桶”的意思,但實際上它是一個表示“死亡”的成語,其真正含義與字面意義相差甚遠,且不能根據(jù)字面意思去理解和使用。這種分類方式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類型搭配的特點和使用規(guī)律,對于語言學習者掌握詞匯搭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2.2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2.2.1國外研究國外在詞匯搭配研究領域起步較早,成果豐碩。自Firth(1957)首次提出搭配概念以來,眾多學者圍繞詞匯搭配展開了多維度的深入研究。在二語習得者搭配掌握方面,研究成果顯著。如Granger(1998)運用語料庫對比分析方法,對本族語者和非本族語者的英語寫作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非本族語者在詞匯搭配的使用上與本族語者存在明顯差異,非本族語者往往過度使用某些搭配,同時又缺乏對一些地道搭配的運用。例如,在表達“許多”的意思時,非本族語者可能更傾向于頻繁使用“alotof”,而較少使用“numerous”“amultitudeof”等更為豐富多樣的搭配。在搭配錯誤分析方面,也有不少研究成果。如Corder(1967)最早倡導錯誤分析,他認為錯誤是不可避免的,是學習進步的表現(xiàn)。通過對學習者語言錯誤的分析,可以揭示二語習得的過程與規(guī)律。后續(xù)學者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二語學習者在詞匯搭配中常出現(xiàn)的錯誤類型包括母語遷移導致的錯誤,如將漢語中“提高水平”直接對應為“raiselevel”,而正確的搭配應為“improvelevel”或“raisestandard”;語義理解偏差導致的錯誤,如對“affect”和“effect”這兩個詞的混淆,“affect”是動詞,意為“影響”,“effect”是名詞,意為“效果、影響”,學習者可能會錯誤地使用“affectapositiveeffect”,正確表達應為“haveapositiveeffect”;以及搭配知識不足導致的錯誤,如不清楚“make”和“do”在不同搭配中的具體用法區(qū)別,出現(xiàn)“doadecision”這樣的錯誤搭配,正確的應為“makeadecision”。在搭配教學研究方面,國外學者也進行了積極探索。如Nation(2001)提出詞匯教學應注重搭配的教學,強調(diào)通過語境學習搭配的重要性。他認為學習者在真實的語言語境中接觸和學習詞匯搭配,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用法。例如,在閱讀英語文章時,學習者可以通過上下文來理解和學習詞匯搭配,像在句子“HemadeaconsciousefforttoimprovehisEnglish.”中,學習者可以通過這個語境更好地理解“makeaneffort”(努力)這個搭配的含義和用法。2.2.2國內(nèi)研究國內(nèi)對于詞匯搭配的研究近年來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在理論探討方面,眾多學者對詞匯搭配的定義、分類和特征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如王宗炎(1988)對英語詞匯搭配的類型進行了研究,他將詞匯搭配分為語法搭配和詞匯搭配,并對這兩種搭配的特點和用法進行了詳細闡述?;谡Z料庫的研究在國內(nèi)也逐漸興起。桂詩春、楊惠中(2003)主持建設的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CLEC),為國內(nèi)的詞匯搭配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數(shù)據(jù)支持。許多學者利用該語料庫對中國英語學習者的詞匯搭配使用情況進行了研究。如衛(wèi)乃興(2002)通過對中國學習者英語語料庫的分析,研究了中國英語學習者在詞匯搭配上的特點和問題,發(fā)現(xiàn)中國學習者在詞匯搭配的使用上存在搭配范圍狹窄、搭配錯誤較多等問題。例如,在動詞與名詞的搭配上,中國學習者可能更多地使用常見的簡單搭配,而較少運用一些新穎、地道的搭配。在詞匯搭配與英語教學的結(jié)合方面,國內(nèi)學者也進行了諸多研究。如劉紹龍、周平(2006)探討了詞匯搭配教學對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作用,通過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加強詞匯搭配教學,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寫作中詞匯搭配的準確性和豐富性,從而提升寫作質(zhì)量。例如,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展示優(yōu)秀范文中的詞匯搭配,讓學生進行模仿和練習,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地道詞匯搭配,進而提高寫作水平。三、研究設計3.1研究對象本研究選取了[X]名來自[具體學校名稱]的中國英語學習者作為研究對象,涵蓋了不同年級和英語水平層次。之所以選擇這所學校,是因為其具有多樣化的學生群體,能夠較好地代表中國英語學習者的整體特征。學校的英語教學體系較為完善,課程設置涵蓋了聽、說、讀、寫等多個方面,且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教材,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語言輸入和實踐機會。在年級分布上,涵蓋了大學本科一年級至四年級的學生。一年級學生剛剛結(jié)束高中英語學習,正處于向大學英語學習過渡的階段,他們的英語基礎相對較為薄弱,詞匯量有限,對英語詞匯搭配的掌握主要依賴于高中階段的學習積累;二年級學生經(jīng)過一年的大學英語學習,在詞匯量和語言運用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開始接觸更多復雜的詞匯搭配和語言表達形式;三年級學生在英語學習上逐漸進入深化階段,專業(yè)課程的學習使他們對英語的應用更加廣泛和深入,在詞匯搭配的運用上也更加多樣化;四年級學生面臨著畢業(yè)和就業(yè)的壓力,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他們在口筆語表達中對詞匯搭配的準確性和豐富性有更高的要求。從英語水平層次來看,通過大學英語四級(CET-4)和大學英語六級(CET-6)考試成績以及學校內(nèi)部的英語水平測試,將學生分為低、中、高三個水平組。低水平組的學生在詞匯量、語法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等方面相對較弱,在詞匯搭配的使用上可能存在較多的錯誤和不恰當之處;中等水平組的學生具備一定的詞匯量和語言基礎,能夠運用一些常見的詞匯搭配進行表達,但在搭配的多樣性和準確性上還有提升空間;高水平組的學生英語綜合能力較強,詞匯量豐富,對詞匯搭配的理解和運用更加靈活和準確,能夠在口筆語敘事作文中運用較為復雜和地道的詞匯搭配。這樣的研究對象選擇,能夠全面、系統(tǒng)地考察不同學習階段和英語水平的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使用情況,使研究結(jié)果更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為后續(xù)的研究分析提供了堅實的數(shù)據(jù)基礎。3.2研究方法3.2.1語料收集本研究通過多種方式收集中國英語學習者口筆語敘事作文語料,以確保語料的豐富性和代表性。對于口語敘事作文語料,主要采用課堂口語測試和課外口語活動采集的方式。在課堂口語測試中,教師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給出統(tǒng)一的敘事主題,如“一次難忘的旅行經(jīng)歷”“我最敬佩的人”等,要求學生在限定時間內(nèi)(如3-5分鐘)進行口頭敘事。教師使用專業(yè)錄音設備對學生的口語表達進行全程錄音,確保錄音質(zhì)量清晰,能夠準確記錄學生的每一個詞匯和語句。課外口語活動則鼓勵學生參與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等,研究者在征得學生同意后,對其在活動中的敘事內(nèi)容進行錄音。在書面敘事作文語料的收集上,一方面,從學校的英語寫作課程作業(yè)中選取相關敘事作文。教師在布置寫作任務時,明確要求學生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圍繞特定主題進行寫作,如“我的成長故事”“一次意外的事件”等,規(guī)定作文字數(shù)在200-300詞左右,以保證作文內(nèi)容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深度。另一方面,收集學生參加各類英語寫作競賽的敘事作文作品。這些競賽作品通常經(jīng)過學生精心構(gòu)思和創(chuàng)作,能夠反映出學生較高水平的書面表達能力。為了進一步擴充語料來源,還借助網(wǎng)絡平臺收集英語學習者自主發(fā)布的口筆語敘事內(nèi)容。在一些英語學習論壇、社交媒體群組中,有許多學習者分享自己的英語學習成果,其中不乏敘事性的口語和書面表達。通過篩選,將符合研究要求的內(nèi)容納入語料庫。在語料收集過程中,嚴格遵循倫理原則,確保所有參與者的知情同意。在收集口語和書面語料前,向?qū)W生詳細說明研究的目的、用途和保密措施,獲得學生的書面同意。同時,對所有語料進行匿名處理,去除學生的個人身份信息,如姓名、學號等,以保護學生的隱私。經(jīng)過一系列的收集和篩選工作,最終建立了一個包含[X]篇口語敘事作文和[X]篇書面敘事作文的語料庫,為后續(xù)的數(shù)據(jù)分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3.2.2數(shù)據(jù)分析本研究運用了多種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以深入探究中國英語學習者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使用情況。首先,借助語料庫分析軟件AntConc對收集到的語料進行處理。該軟件能夠高效地對大規(guī)模語料進行詞匯檢索、頻率統(tǒng)計等操作。通過設定相關參數(shù),提取口筆語敘事作文中的詞匯搭配。例如,設定搭配詞距為2-3個詞,即提取兩個或三個相鄰詞組成的搭配,像“makeadecision”“takealook”等。然后,計算詞匯搭配的頻次,統(tǒng)計每個搭配在口語和書面語語料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以此了解不同詞匯搭配的使用頻率情況。對于提取出的詞匯搭配,按照語法搭配和詞匯搭配的分類方式進行細致分類。語法搭配進一步細分為動詞與介詞搭配、名詞與介詞搭配等;詞匯搭配則分為動詞與名詞搭配、形容詞與名詞搭配、副詞與動詞搭配等。通過統(tǒng)計各類搭配在口筆語中的數(shù)量,分析不同類型詞匯搭配在兩種語言輸出模式下的占比差異。在分析詞匯搭配的準確性時,將學習者使用的詞匯搭配與本族語者語料庫(如英國國家語料庫BNC、當代美國英語語料庫COCA)進行對比。如果學習者使用的搭配在本族語者語料庫中頻繁出現(xiàn),則判定為正確搭配;若在本族語者語料庫中很少出現(xiàn)或不存在,且不符合英語的語義和語法規(guī)則,則判定為錯誤搭配。通過對比,統(tǒng)計錯誤搭配的數(shù)量和類型,如母語遷移導致的錯誤、語義理解偏差導致的錯誤等。為了探究詞匯搭配的多樣性,采用詞匯多樣性指標來衡量。常用的指標有類型-標記比(TTR)和標準化類型-標記比(STTR)。TTR通過計算文本中不同詞匯類型(types)與詞匯標記(tokens)的比值來反映詞匯的多樣性,比值越高,說明詞匯的多樣性越好;但TTR會受到文本長度的影響,因此引入STTR,它通過將文本分割成多個子文本,計算每個子文本的TTR,再取平均值,從而更準確地衡量詞匯多樣性。通過計算口筆語敘事作文的TTR和STTR,對比分析學習者在不同輸出模式下詞匯搭配的多樣性程度。除了上述定量分析方法,還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對部分典型的口筆語敘事作文進行深入剖析。隨機抽取一定數(shù)量的口語和書面語樣本,從詞匯搭配的選擇、運用以及與上下文的連貫性等方面進行詳細分析,以更直觀地了解學習者在詞匯搭配使用過程中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為定量分析結(jié)果提供補充和解釋。四、中國英語學習者口語敘事作文詞匯搭配特點4.1詞匯搭配使用頻次對不同水平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口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使用頻次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后,發(fā)現(xiàn)存在顯著差異。總體而言,高水平學習者在詞匯搭配的使用頻次上明顯高于中、低水平學習者。具體數(shù)據(jù)顯示,高水平學習者平均每百詞中詞匯搭配的使用頻次約為[X1]次,中等水平學習者約為[X2]次,低水平學習者僅為[X3]次。例如,在描述一次旅行經(jīng)歷的口語敘事中,高水平學習者可能會使用“embarkonajourney”(踏上一段旅程)、“encounterunexpectedsituations”(遇到意想不到的情況)、“immerseoneselfinthelocalculture”(沉浸于當?shù)匚幕┑蓉S富多樣的詞匯搭配來生動地講述旅行過程;而中等水平學習者可能更多地使用“goonatrip”(去旅行)、“meetsomeproblems”(遇到一些問題)等較為常見和基礎的搭配;低水平學習者則可能僅使用“travel”(旅行)、“havesometrouble”(有一些麻煩)等簡單詞匯,搭配的使用頻次較低。進一步分析不同類型詞匯搭配的使用頻次,發(fā)現(xiàn)動詞與名詞搭配在各類學習者的口語敘事作文中出現(xiàn)的頻次均較高。高水平學習者在動詞與名詞搭配的使用上更加豐富多樣,除了常見的搭配,還會運用一些較為新穎、地道的搭配,如“forgeadeepbond”(建立深厚的聯(lián)系)、“pursueone'sdreams”(追求夢想)等;中等水平學習者主要集中在一些常用的動詞與名詞搭配上,如“makeadecision”(做決定)、“takeaphoto”(拍照)等;低水平學習者則多使用簡單、基礎的搭配,如“dohomework”(做作業(yè))、“eatfood”(吃東西)等,且使用頻次相對較少。形容詞與名詞搭配方面,高水平學習者能夠運用更多具有修飾性和描述性的形容詞與名詞進行搭配,以增強表達的生動性和準確性,如“stunningscenery”(令人驚嘆的風景)、“profoundexperience”(深刻的經(jīng)歷)等,使用頻次也相對較高;中等水平學習者使用的形容詞與名詞搭配較為常規(guī),如“beautifulplace”(美麗的地方)、“goodtime”(美好時光)等;低水平學習者在這方面的搭配使用相對匱乏,往往只能使用一些簡單的形容詞,如“big”“small”“happy”等與名詞搭配,使用頻次也較低。副詞與動詞搭配在口語敘事作文中的使用頻次相對較低,但高水平學習者在這方面的表現(xiàn)仍優(yōu)于中、低水平學習者。高水平學習者能夠準確運用副詞來修飾動詞,表達更細膩的語義,如“rapidlydevelop”(快速發(fā)展)、“patientlywait”(耐心等待)等;中等水平學習者使用副詞與動詞搭配的情況較少,且搭配選擇相對有限;低水平學習者則很少使用這類搭配,即使使用,也可能存在錯誤。不同水平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口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使用頻次存在明顯差異,高水平學習者能夠運用更多、更豐富的詞匯搭配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低水平學習者在詞匯搭配的使用上相對匱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們英語水平的差異。4.2詞匯搭配類型分布在口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類型呈現(xiàn)出獨特的分布特點。其中,動詞-名詞搭配在各類詞匯搭配中占比最高,約為[X]%。這是因為在描述事件和經(jīng)歷時,動詞-名詞搭配能夠直接表達具體的行為和動作對象,是構(gòu)建敘事內(nèi)容的核心要素。例如,“haveaparty”(舉辦派對)、“takeatrip”(去旅行)等搭配頻繁出現(xiàn)在口語敘事中,用于描述學習者參與的各種活動。這些搭配簡潔明了,能夠迅速傳達事件的關鍵信息,符合口語表達即時性和簡潔性的要求。形容詞-名詞搭配的占比次之,約為[X]%。這類搭配在口語敘事中主要用于對事物進行修飾和描述,增強敘事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學習者常常使用“beautifulscenery”(美麗的風景)、“interestingstory”(有趣的故事)等搭配來描繪場景和事件,使聽眾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他們所講述的內(nèi)容。通過這些形容詞-名詞搭配,學習者能夠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印象,豐富敘事的細節(jié)。副詞-動詞搭配的占比較少,僅為[X]%。副詞-動詞搭配主要用于修飾動詞,表達動作的方式、程度等。在口語敘事中,學習者使用這類搭配的頻率相對較低,可能是因為口語表達更注重信息的快速傳遞,而副詞-動詞搭配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語言表達的復雜性。不過,當學習者需要強調(diào)動作的某種特征時,還是會使用這類搭配,如“quicklyrun”(快速奔跑)、“slowlywalk”(慢慢走)等,以突出動作的速度或方式。介詞短語搭配在口語敘事作文中也有一定的出現(xiàn)頻率,占比約為[X]%。介詞短語搭配通常用于表示時間、地點、原因等關系,在敘事中起到補充和說明的作用。例如,“inthemorning”(在早上)、“atschool”(在學校)、“becauseoftherain”(因為下雨)等搭配,能夠幫助學習者更準確地交代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和條件,使敘事更加完整和連貫。其他類型的詞匯搭配,如名詞-名詞搭配(如“appletree”蘋果樹)、形容詞-副詞搭配(如“veryquickly”非??斓兀┑龋急容^小,總計約為[X]%。這些搭配在口語敘事中的使用相對較少,可能是由于它們在表達核心意義上的作用不如前面幾種搭配直接和關鍵??傮w而言,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口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類型的分布以動詞-名詞搭配和形容詞-名詞搭配為主,這與口語表達注重簡潔、生動地傳達信息的特點密切相關。學習者在口語敘事中更傾向于使用能夠直接表達行為和描述事物的搭配類型,以滿足口語交流的即時性需求。4.3典型詞匯搭配示例及分析在口語敘事作文中,出現(xiàn)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詞匯搭配,通過對這些典型搭配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學習者詞匯搭配的使用特點和效果?!癶aveagoodtime”是一個高頻出現(xiàn)的動詞-名詞搭配,在口語敘事中常用于描述愉快的經(jīng)歷。例如,“Lastweekend,Iwenttotheamusementparkwithmyfriendsandwehadareallygoodtime.”(上周末,我和朋友們?nèi)チ擞螛穲@,我們玩得非常開心。)這個搭配簡潔明了,直接表達了“度過愉快時光”的意思,符合口語表達簡潔、自然的特點。它的使用頻率高,一方面是因為其語義簡單易懂,學習者容易掌握和運用;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描述愉快的經(jīng)歷是常見的話題,“haveagoodtime”能夠快速、準確地傳達這一語義。從使用效果來看,這個搭配能夠生動地展現(xiàn)出敘事者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使聽眾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敘事者在事件中的愉悅心情,增強了敘事的感染力。“makeadecision”也是一個常見的動詞-名詞搭配,在口語敘事中用于表達做出決定的行為。如,“Afterthinkingforalongtime,Ifinallymadeadecisiontostudyabroad.”(經(jīng)過長時間的思考,我最終決定出國留學。)這個搭配在口語中頻繁出現(xiàn),是因為“make”這個動詞具有較強的搭配能力,與“decision”搭配構(gòu)成了固定的表達方式,表達了一種較為正式的做出決定的行為。在口語敘事中,當學習者需要講述自己面臨選擇并做出決定的經(jīng)歷時,“makeadecision”能夠準確地傳達這一關鍵信息,使敘事更加清晰、有條理。其使用效果在于能夠突出事件中的重要轉(zhuǎn)折點,讓聽眾更好地理解敘事的發(fā)展脈絡。“l(fā)ookforwardto”是一個典型的動詞-介詞搭配,在口語敘事中常用來表達對未來事件的期待。例如,“Iamreallylookingforwardtothecomingsummervacation.Iplantotraveltoabeautifulbeach.”(我真的很期待即將到來的暑假。我計劃去一個美麗的海灘旅行。)這個搭配在口語中使用自然流暢,“l(fā)ookforwardto”后面接名詞或動名詞,表達了一種積極的期待情緒。它的高頻使用反映了學習者在口語表達中經(jīng)常涉及對未來的計劃和期望,通過這個搭配能夠生動地展現(xiàn)出敘事者對未來的憧憬和向往,使敘事更具吸引力。在形容詞-名詞搭配方面,“interestingstory”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口語敘事作文中。例如,“Mygrandfathertoldmeaninterestingstoryabouthischildhoodyesterday.”(我爺爺昨天給我講了一個關于他童年的有趣故事。)“interesting”作為一個常用的形容詞,具有很強的修飾性,與“story”搭配能夠增強對故事的描述,使故事更具吸引力。這種搭配在口語敘事中使用頻率較高,是因為它能夠簡潔地表達出故事具有趣味性的特征,符合口語表達快速傳遞信息的需求。從使用效果來看,“interestingstory”能夠激發(fā)聽眾的興趣,讓他們更愿意傾聽敘事者講述的內(nèi)容,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口語交流的目的。五、中國英語學習者筆語敘事作文詞匯搭配特點5.1詞匯搭配使用頻次與口語敘事作文相比,中國英語學習者在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使用頻次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傮w而言,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使用頻次相對較高,這可能是因為書面表達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思考和組織語言,學習者能夠更充分地運用詞匯搭配來豐富文章內(nèi)容。具體數(shù)據(jù)顯示,筆語敘事作文中平均每百詞詞匯搭配的使用頻次約為[X]次,高于口語敘事作文的[X]次。在描述一次校園活動的敘事作文中,學習者可能會使用“organizeameaningfulactivity”(組織一次有意義的活動)、“activelyparticipatein”(積極參與)、“achieveremarkableresults”(取得顯著成果)等詞匯搭配來詳細闡述活動的過程和效果。這些搭配不僅豐富了文章的內(nèi)容,還使表達更加準確和生動,體現(xiàn)了書面語在詞匯運用上的豐富性和嚴謹性。從不同類型詞匯搭配的使用頻次來看,動詞-名詞搭配在筆語敘事作文中依然占據(jù)較高比例。學習者在描述事件和行為時,會運用各種動詞-名詞搭配來準確傳達信息。例如,“conductasurvey”(進行一項調(diào)查)、“makeacontribution”(做出貢獻)等搭配在筆語敘事中頻繁出現(xiàn),用于具體描述事件的開展和參與者的行為。與口語敘事相比,筆語敘事中的動詞-名詞搭配更加多樣化,學習者會使用一些較為正式和書面化的動詞,如“initiate”(發(fā)起)、“facilitate”(促進)等,與名詞進行搭配,以提升文章的專業(yè)性和規(guī)范性。形容詞-名詞搭配在筆語敘事作文中的使用頻次也較高。學習者通過運用豐富的形容詞來修飾名詞,增強對事物的描述和刻畫。如“incredibleexperience”(難以置信的經(jīng)歷)、“significantachievement”(重大成就)等搭配,能夠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筆語中,學習者會更加注重形容詞的選擇,力求用最恰當?shù)脑~匯來表達自己的意圖,相比口語敘事,形容詞的使用更加精準和多樣化。副詞-動詞搭配在筆語敘事作文中的使用頻次相對口語敘事有所增加。學習者在書面表達中更傾向于使用副詞來修飾動詞,以表達動作的程度、方式等細節(jié)。例如,“graduallydevelop”(逐漸發(fā)展)、“completelyunderstand”(完全理解)等搭配,能夠使文章的表達更加細膩和準確。在筆語中,副詞-動詞搭配的使用有助于增強文章的邏輯性和連貫性,使讀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發(fā)展過程和作者的意圖。介詞短語搭配在筆語敘事作文中同樣具有較高的出現(xiàn)頻率。這些搭配用于表示時間、地點、原因等關系,為文章提供了豐富的背景信息。例如,“duringtheprocess”(在過程中)、“duetotheefforts”(由于努力)等搭配,使文章的敘事更加完整和連貫。在筆語中,介詞短語搭配的運用更加規(guī)范和準確,學習者會根據(jù)語境和表達需求選擇合適的介詞短語,以增強文章的邏輯性和可讀性。5.2詞匯搭配類型分布在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類型的分布同樣呈現(xiàn)出一定的規(guī)律,但與口語敘事作文存在明顯不同。動詞-名詞搭配依然占據(jù)主導地位,占比約為[X]%,這與口語敘事作文中的情況一致,說明在描述事件和行為時,動詞-名詞搭配是構(gòu)建敘事內(nèi)容的關鍵要素,無論是口語還是書面語都不可或缺。然而,與口語相比,筆語中的動詞-名詞搭配更加豐富多樣,且具有更強的專業(yè)性和正式性。例如,在描述科學研究相關的敘事作文中,學習者可能會使用“conductanexperiment”(進行一項實驗)、“analyzethedata”(分析數(shù)據(jù))等搭配,這些搭配在書面語中更為常見,能夠準確傳達專業(yè)領域的信息。形容詞-名詞搭配在筆語敘事作文中的占比也較高,約為[X]%,略高于口語敘事作文。在書面表達中,學習者更注重對事物的詳細描述和刻畫,因此會運用更多豐富、精準的形容詞來修飾名詞,以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如“profoundsignificance”(深遠意義)、“exquisitecraftsmanship”(精湛工藝)等搭配,通過使用這些形容詞,能夠使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事物的特征和內(nèi)涵。與口語中的形容詞-名詞搭配相比,筆語中的搭配更具文學性和藝術性,對形容詞的選擇更加考究。副詞-動詞搭配在筆語敘事作文中的占比為[X]%,相較于口語敘事作文有明顯提升。在書面語中,學習者需要更精確地表達動作的程度、方式等細節(jié),以增強文章的邏輯性和連貫性,因此副詞-動詞搭配的使用更為頻繁。例如,“graduallyincrease”(逐漸增加)、“rapidlydecline”(迅速下降)等搭配,能夠清晰地展現(xiàn)出動作的變化趨勢,使讀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發(fā)展過程。這些搭配在口語中雖然也會出現(xiàn),但使用頻率相對較低,且在口語中可能更傾向于使用一些簡單的副詞來修飾動詞。介詞短語搭配在筆語敘事作文中占比約為[X]%,同樣高于口語敘事作文。介詞短語搭配在書面語中用于表示時間、地點、原因等各種關系,為文章提供了豐富的背景信息,使敘事更加完整和連貫。例如,“inthecontextofglobalization”(在全球化的背景下)、“duetothelackofresources”(由于資源短缺)等搭配,能夠準確地說明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和原因,增強文章的邏輯性和說服力。在口語敘事中,雖然也會使用介詞短語搭配,但可能表達相對簡單、隨意,不如書面語那樣規(guī)范和準確。其他類型的詞匯搭配,如名詞-名詞搭配、形容詞-副詞搭配等,在筆語敘事作文中的占比相對較小,總計約為[X]%,與口語敘事作文類似。不過,在書面語中,這些搭配的使用可能更加注重語法和語義的準確性,以符合書面表達的規(guī)范要求。總體而言,中國英語學習者在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類型的分布在保持以動詞-名詞搭配和形容詞-名詞搭配為主的基礎上,呈現(xiàn)出更加豐富、正式和規(guī)范的特點,這與書面語表達注重準確性、邏輯性和規(guī)范性的要求相契合。5.3典型詞匯搭配示例及分析在筆語敘事作文中,一些典型的詞匯搭配充分展現(xiàn)了書面表達的特點和優(yōu)勢?!癱onductaresearch”是一個常見的動詞-名詞搭配,在涉及學術或調(diào)查類的敘事作文中頻繁出現(xiàn)。例如,“Thestudentsconductedaresearchontheenvironmentalpollutionintheircommunity.”(學生們對他們社區(qū)的環(huán)境污染進行了一項研究。)這個搭配中,“conduct”比“do”“make”等常用動詞更具專業(yè)性和正式性,常用于書面語中描述有組織、有條理的行為。它與“research”搭配,準確地傳達了進行系統(tǒng)性研究的含義,使表達更加規(guī)范和嚴謹,符合書面語在學術和正式場合的使用要求。從使用效果來看,“conductaresearch”能夠提升文章的專業(yè)性和可信度,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在敘事中對事件的認真態(tài)度和嚴謹方法,有助于增強文章的說服力?!皊ignificantlycontributeto”是一個副詞-動詞搭配,常用于強調(diào)某個因素對結(jié)果的重要影響。在描述某個項目或活動的成果時,學習者可能會寫道:“Thejointeffortsofallteammemberssignificantlycontributedtothesuccessoftheproject.”(所有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對項目的成功做出了重大貢獻。)“significantly”作為副詞,修飾“contributeto”,突出了貢獻的程度之大。這個搭配在筆語敘事中能夠更精準地表達作者的意圖,使文章的邏輯更加清晰。通過使用這樣的搭配,作者能夠更有力地闡述觀點,強調(diào)因果關系,使讀者更好地理解事件之間的關聯(lián)和發(fā)展脈絡,體現(xiàn)了書面語在表達邏輯關系上的優(yōu)勢?!癷nthelong-run”是一個介詞短語搭配,常用于表達從長遠角度看的觀點或結(jié)果。在一篇關于個人成長經(jīng)歷的敘事作文中,學習者可能會這樣寫:“Althoughtheprocesswastough,theskillsIlearnedduringthatperiodwouldbenefitmeinthelong-run.”(雖然過程很艱難,但我在那段時間學到的技能從長遠來看會讓我受益。)這個搭配在書面語中能夠為文章增添一定的深度和前瞻性,引導讀者從更宏觀的角度思考問題。它使文章的論述更加全面和深入,避免了只關注眼前情況的局限性。在筆語敘事中,“inthelong-run”這樣的介詞短語搭配能夠幫助作者更好地表達自己對事件的思考和總結(jié),增強文章的思想性和邏輯性?!皃rofoundimpact”是一個形容詞-名詞搭配,在筆語敘事作文中用于描述具有深遠影響的事物。例如,“Thenewpolicyhashadaprofoundimpactonthedevelopmentofthelocaleconomy.”(新政策對當?shù)亟?jīng)濟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profound”這個形容詞具有深刻、深遠的含義,與“impact”搭配,能夠更生動地表達出影響的程度和深度。在書面表達中,使用這樣的搭配能夠使文章更具表現(xiàn)力,讓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所描述事物的重要性和影響力。與口語中的簡單描述相比,“profoundimpact”在筆語中更能體現(xiàn)作者對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符合書面語追求精確、深刻表達的特點。六、口筆語敘事作文詞匯搭配使用情況對比6.1詞匯搭配使用頻次對比通過對語料庫的深入分析,發(fā)現(xiàn)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使用頻次存在顯著差異。在口語敘事作文中,平均每百詞詞匯搭配的使用頻次約為[X1]次,而在筆語敘事作文中,這一頻次約為[X2]次,筆語敘事作文的詞匯搭配使用頻次明顯高于口語敘事作文。在描述一次體育比賽的經(jīng)歷時,口語敘事中學習者可能會簡單地說“Weplayedabasketballgame.Itwasexciting.”(我們打了一場籃球賽。很刺激。)這里僅使用了“playedagame”這一簡單的詞匯搭配;而在筆語敘事中,學習者可能會這樣描述:“Weparticipatedinafiercelycompetitivebasketballgame,andtheintenseatmospherethroughoutthematchwastrulyexhilarating.”(我們參加了一場競爭激烈的籃球賽,比賽全程緊張的氛圍著實令人興奮。)其中,“participatedin”(參加)、“fiercelycompetitive”(競爭激烈的)、“intenseatmosphere”(緊張的氛圍)等多個詞匯搭配的運用,使表達更加豐富和詳細。進一步對不同類型詞匯搭配的使用頻次進行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動詞-名詞搭配在口筆語敘事作文中均占據(jù)較高比例,但筆語中的使用頻次相對口語更高。在口語敘事中,動詞-名詞搭配的使用更傾向于簡單、常用的表達,如“haveameal”(吃飯)、“gotoschool”(上學)等;而在筆語敘事中,學習者會運用更多樣化、正式的動詞-名詞搭配,如“conductasurvey”(進行一項調(diào)查)、“l(fā)aunchaproject”(啟動一個項目)等。這是因為書面表達有更多時間進行思考和選擇詞匯,學習者能夠運用更豐富的詞匯資源來準確傳達信息,以滿足書面語表達的嚴謹性和規(guī)范性要求。形容詞-名詞搭配在筆語敘事作文中的使用頻次也高于口語敘事作文。在口語表達中,由于時間限制和即時性的特點,學習者可能更側(cè)重于快速傳達核心信息,對事物的描述相對簡單,常用一些基礎、常見的形容詞-名詞搭配,如“goodidea”(好主意)、“badweather”(壞天氣)等;而在書面表達中,學習者有足夠的時間對事物進行細致的刻畫和描述,會運用更多具有修飾性和表現(xiàn)力的形容詞-名詞搭配,如“remarkableachievement”(顯著成就)、“strikingcontrast”(鮮明對比)等,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副詞-動詞搭配在口筆語敘事作文中的使用頻次差異較為明顯,筆語中的使用頻次顯著高于口語。在口語敘事中,學習者可能較少使用副詞-動詞搭配來修飾動作,即使使用,也多為簡單、常用的搭配,如“runfast”(跑得快)、“walkslowly”(走得慢)等;而在筆語敘事中,為了更精確地表達動作的程度、方式等細節(jié),增強文章的邏輯性和連貫性,學習者會更多地運用副詞-動詞搭配,如“graduallydevelop”(逐漸發(fā)展)、“completelyunderstand”(完全理解)等。這些搭配在書面語中能夠使讀者更清晰地了解事件的發(fā)展過程和作者的意圖。介詞短語搭配在口筆語敘事作文中的使用頻次也有所不同,筆語中的出現(xiàn)頻率高于口語。在口語敘事中,介詞短語搭配的使用相對簡單、隨意,可能只是簡單地說明時間、地點等基本信息,如“athome”(在家)、“inthepark”(在公園)等;而在筆語敘事中,介詞短語搭配的運用更加豐富和準確,不僅用于表示時間、地點,還常用于表達原因、條件、方式等復雜的邏輯關系,如“duetotheefforts”(由于努力)、“underthecircumstances”(在這種情況下)等,使文章的敘事更加完整、連貫,邏輯更加嚴密。中國英語學習者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使用頻次存在明顯差異,筆語敘事作文在詞匯搭配的使用上更加豐富和多樣化,這與口語和筆語不同的表達特點和要求密切相關。6.2詞匯搭配類型分布對比中國英語學習者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類型分布存在顯著差異。在口語敘事作文中,動詞-名詞搭配占比最高,約為[X1]%,這與口語表達注重即時性和簡潔性的特點密切相關。動詞-名詞搭配能夠直接、快速地傳達核心事件和行為,滿足口語交流中快速傳遞信息的需求。例如,“haveatalk”(交談)、“takeabreak”(休息一下)等搭配在口語敘事中頻繁出現(xiàn),學習者可以通過這些簡單明了的搭配,迅速向聽眾講述自己的經(jīng)歷和活動。形容詞-名詞搭配在口語敘事作文中的占比次之,約為[X2]%。這類搭配主要用于對事物進行簡單的修飾和描述,使敘事更加生動形象。例如,“goodfriend”(好朋友)、“badday”(糟糕的一天)等搭配,能夠幫助學習者在口語中快速表達對人物或事物的感受和評價。然而,由于口語表達的即時性和簡潔性要求,形容詞-名詞搭配的使用相對較為基礎和常見,修飾詞的選擇范圍相對較窄。副詞-動詞搭配在口語敘事作文中的占比較少,僅為[X3]%??谡Z表達更強調(diào)信息的快速傳遞,而副詞-動詞搭配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語言表達的復雜性,因此學習者在口語敘事中較少使用這類搭配。當需要強調(diào)動作的某種特征時,學習者才會使用一些簡單的副詞-動詞搭配,如“runfast”(跑得快)、“walkslowly”(走得慢)等。在筆語敘事作文中,雖然動詞-名詞搭配同樣占據(jù)主導地位,但其占比相對口語敘事作文略有下降,約為[X4]%。這并不意味著動詞-名詞搭配在筆語中不重要,而是因為筆語表達更加豐富多樣,其他類型的詞匯搭配也有了更多的展示空間。與口語相比,筆語中的動詞-名詞搭配更加正式、多樣化,學習者會運用一些較為專業(yè)和書面化的動詞與名詞進行搭配,以提升文章的專業(yè)性和規(guī)范性。例如,在描述學術研究時,會使用“conductanexperiment”(進行一項實驗)、“analyzethedata”(分析數(shù)據(jù))等搭配;在描述商業(yè)活動時,會使用“l(fā)aunchaproduct”(推出一款產(chǎn)品)、“expandthemarket”(拓展市場)等搭配。形容詞-名詞搭配在筆語敘事作文中的占比約為[X5]%,高于口語敘事作文。在書面表達中,學習者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事物進行細致的描述和刻畫,因此會運用更多豐富、精準的形容詞來修飾名詞,以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例如,“profoundinsight”(深刻的見解)、“remarkableachievement”(顯著的成就)等搭配,通過使用這些具有較強修飾性的形容詞,能夠使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事物的特征和內(nèi)涵。與口語中的形容詞-名詞搭配相比,筆語中的搭配更具文學性和藝術性,對形容詞的選擇更加考究,注重詞匯的精準運用和表達效果。副詞-動詞搭配在筆語敘事作文中的占比為[X6]%,相較于口語敘事作文有明顯提升。在書面語中,學習者需要更精確地表達動作的程度、方式等細節(jié),以增強文章的邏輯性和連貫性,因此副詞-動詞搭配的使用更為頻繁。例如,“graduallydevelop”(逐漸發(fā)展)、“completelyunderstand”(完全理解)等搭配,能夠清晰地展現(xiàn)出動作的變化趨勢和程度,使讀者更好地理解事件的發(fā)展過程和作者的意圖。這些搭配在口語中雖然也會出現(xiàn),但使用頻率相對較低,且在口語中可能更傾向于使用一些簡單的副詞來修飾動詞。介詞短語搭配在口筆語敘事作文中的占比也存在差異,筆語敘事作文中的占比約為[X7]%,高于口語敘事作文。在書面語中,介詞短語搭配常用于表示時間、地點、原因、條件等各種復雜的邏輯關系,為文章提供了豐富的背景信息,使敘事更加完整和連貫。例如,“inthecontextofglobalization”(在全球化的背景下)、“duetothelackofresources”(由于資源短缺)等搭配,能夠準確地說明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和原因,增強文章的邏輯性和說服力。在口語敘事中,雖然也會使用介詞短語搭配,但可能表達相對簡單、隨意,不如書面語那樣規(guī)范和準確。中國英語學習者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類型分布的差異,反映了口語和筆語不同的表達特點和要求??谡Z更注重即時性和簡潔性,詞匯搭配類型相對較為基礎和簡單;而筆語更強調(diào)準確性、邏輯性和豐富性,詞匯搭配類型更加多樣化、正式和規(guī)范。6.3搭配錯誤類型及原因?qū)Ρ戎袊⒄Z學習者在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錯誤類型存在一定共性,但也有各自特點。在口語敘事作文中,母語遷移導致的錯誤較為常見。由于口語表達的即時性,學習者在快速組織語言時,更容易受到母語思維的影響,直接將漢語的詞匯搭配模式套用到英語中。如將“吃藥”表達為“eatmedicine”,而正確的搭配應為“takemedicine”。這種錯誤反映出學習者在口語表達時,未能充分考慮英漢兩種語言在詞匯搭配上的差異,而是憑借母語的習慣進行表達。語義理解偏差也是口語敘事中出現(xiàn)搭配錯誤的重要原因。學習者對英語詞匯的語義理解不夠準確和深入,導致在搭配時出現(xiàn)錯誤。例如,將“affect”和“effect”混淆使用,“affect”是動詞,意為“影響”,“effect”是名詞,意為“效果、影響”,學習者可能會錯誤地使用“affectapositiveeffect”,正確表達應為“haveapositiveeffect”。在口語交流中,學習者可能由于對詞匯語義的模糊理解,而在沒有充分思考的情況下就進行表達,從而出現(xiàn)此類錯誤。在筆語敘事作文中,除了母語遷移和語義理解偏差導致的錯誤外,語法知識不足引發(fā)的搭配錯誤較為突出。書面表達對語法的準確性要求較高,而學習者如果語法知識掌握不扎實,就容易在詞匯搭配中出現(xiàn)語法錯誤。例如,在使用動詞與介詞搭配時,不清楚某些動詞與特定介詞的固定搭配關系,出現(xiàn)“dependto”這樣的錯誤,正確的應為“dependon”。在書面寫作過程中,雖然學習者有更多時間思考,但由于語法知識的欠缺,仍然可能在詞匯搭配上出現(xiàn)不符合語法規(guī)則的錯誤。搭配知識不足也是筆語敘事作文中搭配錯誤的一個重要原因。學習者對一些常用詞匯的搭配范圍和習慣了解不夠,導致在寫作中無法準確運用詞匯搭配。比如,不清楚“make”和“do”在不同搭配中的具體用法區(qū)別,出現(xiàn)“doadecision”這樣的錯誤搭配,正確的應為“makeadecision”。在書面表達中,由于對語言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要求更高,搭配知識的不足就更容易暴露出來,影響文章的質(zhì)量。無論是口語還是筆語敘事作文,學習策略不當都可能導致詞匯搭配錯誤。部分學習者在學習詞匯搭配時,缺乏系統(tǒng)性和主動性,只是孤立地記憶單詞,而不注重詞匯之間的搭配關系。這種學習策略使得學習者在實際運用中難以準確地選擇和運用合適的詞匯搭配。例如,在學習“take”這個單詞時,只記住了其基本含義,而沒有學習它與其他詞匯的常見搭配,如“takealook”“takeabreak”等,導致在寫作和口語表達中無法靈活運用。中國英語學習者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錯誤類型及原因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了解這些差異,有助于教師在教學中針對不同的錯誤類型和原因,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習者的詞匯搭配能力。七、影響中國英語學習者口筆語敘事作文詞匯搭配使用的因素7.1語言環(huán)境因素語言環(huán)境對中國英語學習者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使用有著深遠的影響。在中國,英語并非母語,學習者缺乏自然的英語語言大環(huán)境,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們對英語詞匯搭配的接觸和習得。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者主要使用漢語進行交流,很少有機會在真實的英語環(huán)境中運用詞匯搭配。這種缺乏英語語言輸入的狀況,使得學習者難以熟悉英語詞匯的自然搭配模式,無法像母語者那樣在潛意識中形成對詞匯搭配的敏感度。例如,在英語中,“makeareservation”(預訂)是一個常見的搭配,但如果學習者很少在實際生活中聽到或使用這個表達,就很難在自己的口筆語敘事中自然地運用它。在課堂學習環(huán)境中,雖然學習者能夠接觸到一定量的英語詞匯搭配,但這種輸入往往是有限的和不自然的。英語課堂教學通常以教材為中心,教材中的詞匯搭配呈現(xiàn)方式可能不夠豐富和真實,無法涵蓋實際語言運用中各種復雜的語境和搭配情況。而且,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難以對每個詞匯搭配進行深入、全面的講解和練習,導致學習者對詞匯搭配的理解和掌握不夠扎實。例如,對于“takeadvantageof”(利用)這個搭配,教材中可能只是簡單地給出幾個例句,學習者缺乏在不同情境下運用該搭配的實踐機會,在口筆語敘事中就容易出現(xiàn)使用不當或不會使用的情況。此外,缺乏與英語母語者的直接交流也是影響學習者詞匯搭配使用的重要因素。與母語者的交流能夠讓學習者接觸到地道、自然的英語表達,包括豐富多樣的詞匯搭配。通過與母語者的互動,學習者可以了解到不同語境下詞匯搭配的靈活運用,糾正自己錯誤的搭配習慣。然而,由于實際交流機會的匱乏,學習者往往只能依賴教材、錄音等有限的學習資源來學習詞匯搭配,這些資源無法完全替代與母語者面對面交流所帶來的真實語言體驗。語言環(huán)境的限制使得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使用受到阻礙。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學習者需要積極創(chuàng)造更多接觸英語的機會,如通過觀看英語電影、電視劇,閱讀英語原著,參加英語角等活動,增加英語語言輸入,提高對詞匯搭配的熟悉度和運用能力。7.2學習策略因素學習者所采用的學習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對詞匯搭配的掌握,進而作用于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使用情況。詞匯記憶方法作為學習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部分學習者傾向于使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來記憶詞匯搭配,單純地重復詞匯組合,而忽略了對詞匯搭配在語境中的理解和運用。這種學習策略雖然在短期內(nèi)可能記住一些搭配,但由于缺乏對搭配內(nèi)在邏輯和語義關系的深入理解,在實際運用時往往難以靈活運用,容易出現(xiàn)錯誤。例如,在記憶“makeadecision”這個搭配時,只是機械地記住了單詞的組合,而沒有理解“make”和“decision”之間的語義關聯(lián)以及該搭配在不同語境中的用法,在口筆語敘事中就可能會出現(xiàn)使用不當?shù)那闆r,如將“make”替換成“do”,寫成“doadecision”。與之相反,采用聯(lián)想記憶法的學習者,會將新學的詞匯搭配與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或具體的情境進行關聯(lián),從而加深對詞匯搭配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在學習“putupwith”(忍受)這個搭配時,學習者可以聯(lián)想到自己在生活中忍受某種不愉快的情況,如“putupwiththenoise”(忍受噪音),通過這種具體的情境聯(lián)想,能夠更好地記住搭配的含義和用法。在口筆語敘事作文中,這類學習者更有可能準確地運用所學的詞匯搭配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使敘事更加生動和準確。語境記憶法也是一種有效的詞匯記憶策略。學習者通過在真實的語言語境中學習詞匯搭配,能夠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和用法。例如,在閱讀英語文章時,遇到“takeadvantageof”(利用)這個搭配,學習者可以結(jié)合文章的上下文,理解其在具體情境中的運用,從而更好地掌握這個搭配。在口語敘事中,學習者能夠根據(jù)不同的交流場景,自然地運用合適的詞匯搭配,使表達更加流暢和地道;在筆語敘事中,學習者也能根據(jù)文章的主題和語境,準確地選擇和運用詞匯搭配,增強文章的邏輯性和連貫性。此外,一些學習者善于運用詞匯學習軟件和工具來輔助學習詞匯搭配。這些軟件和工具通常提供了豐富的例句、用法解釋和練習,能夠幫助學習者全面地了解詞匯搭配的相關知識。通過使用這些工具,學習者可以進行針對性的練習,鞏固所學的詞匯搭配。例如,利用詞匯學習軟件進行詞匯搭配的填空練習、翻譯練習等,能夠提高學習者對詞匯搭配的敏感度和運用能力。在口筆語敘事作文中,這類學習者在詞匯搭配的使用上往往更加準確和自信,能夠運用更多樣化的搭配來豐富自己的表達。學習策略的選擇和運用對中國英語學習者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使用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引導學習者采用有效的學習策略,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詞匯搭配,提高口筆語表達能力。7.3思維方式因素思維方式的差異在英漢兩種語言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對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使用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漢語思維注重整體、直覺和具象,而英語思維強調(diào)個體、邏輯和抽象,這種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了兩種語言在詞匯搭配上存在顯著差異,進而使得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學習和運用英語詞匯搭配時面臨諸多挑戰(zhàn)。漢語思維的整體性使得漢語表達更傾向于從整體出發(fā),注重語義的連貫性和流暢性,而對詞匯之間的形式搭配要求相對寬松。例如,在漢語中,“提高水平”“增強能力”等表達十分常見,這里“提高”與“水平”、“增強”與“能力”的搭配更多是基于語義上的關聯(lián),在形式上并沒有嚴格的語法限制。然而,在英語中,詞匯搭配受到更嚴格的語法和語義規(guī)則制約?!疤岣咚健睉磉_為“improvethelevel”或“raisethestandard”,“增強能力”則為“enhancetheability”或“strengthenthecapacity”。學習者如果按照漢語思維習慣,直接將“提高”對應為“raise”,將“水平”對應為“l(fā)evel”,就容易出現(xiàn)錯誤搭配“raisethelevel”,這是因為沒有充分考慮到英語中詞匯搭配的特定規(guī)則。漢語思維的直覺性使得學習者在表達時更依賴直覺和語感,而較少從邏輯和語法的角度去分析詞匯搭配。在口語敘事中,這種影響尤為明顯。學習者可能會根據(jù)自己的直覺,快速地將腦海中的漢語詞匯轉(zhuǎn)換為英語進行表達,而忽略了英語詞匯搭配的準確性。例如,在描述“我看到了美麗的風景”時,學習者可能會直覺地說“Isawthebeautifulview”,但在英語中,“view”通常指從某個特定位置看到的景色,更常用的搭配是“scenery”或“l(fā)andscape”,正確的表達應為“Isawthebeautifulscenery/landscape”。這種錯誤體現(xiàn)了漢語思維的直覺性對學習者口語詞匯搭配使用的干擾。漢語的具象性思維使得漢語中常使用具體、形象的詞匯來表達概念,而英語的抽象性思維則更傾向于使用抽象、概括的詞匯。在書面敘事作文中,這種思維差異會導致學習者在詞匯搭配的選擇上出現(xiàn)問題。例如,漢語中形容一個人很疲憊,可能會說“累得像條狗”,如果學習者直接將其翻譯成英語“Heisastiredasadog”,雖然在語義上能夠傳達出疲憊的意思,但在英語中,“astiredasadog”并不是常見的搭配,更地道的表達可能是“exhausted”“worn-out”等。在書面語中,學習者需要更準確地運用英語的抽象詞匯搭配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以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和書面語的規(guī)范要求。漢語思維的特點使得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口筆語敘事作文中詞匯搭配的使用上容易受到母語思維的干擾,出現(xiàn)各種錯誤。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習者的英語思維方式,通過對比分析英漢思維和詞匯搭配的差異,幫助學習者克服母語思維的負遷移,提高詞匯搭配的運用能力。八、教學啟示與建議8.1教學方法改進基于本研究結(jié)果,在英語教學中應大力改進教學方法,尤其要強化詞匯搭配教學。傳統(tǒng)的詞匯教學往往側(cè)重于單個詞匯的講解,對詞匯搭配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學習者在實際運用中難以準確、自然地使用詞匯搭配。因此,教師應將詞匯搭配教學融入日常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習者提升詞匯搭配能力。在詞匯教學中,應注重搭配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如基于語料庫的教學,利用大型英語語料庫,如英國國家語料庫(BNC)、當代美國英語語料庫(COCA)等,為學習者提供豐富、真實的詞匯搭配實例。在講解“take”這個動詞時,教師可以通過語料庫檢索,展示“take”與不同名詞搭配的用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