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電視塔結構技術規(guī)范2025年_第1頁
混凝土電視塔結構技術規(guī)范2025年_第2頁
混凝土電視塔結構技術規(guī)范2025年_第3頁
混凝土電視塔結構技術規(guī)范2025年_第4頁
混凝土電視塔結構技術規(guī)范2025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混凝土電視塔結構技術規(guī)范[附條文說明]GB50342-20031??總則1.0.1??為了在混凝土結構電視塔(以下簡稱電視塔)設計和施工中貫徹執(zhí)行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確保質量,制定本規(guī)范。1.0.2??本規(guī)范適用于混凝土電視塔結構的設計和施工。1.0.3??本規(guī)范是根據國家標準《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的規(guī)定編制的。1.0.4??混凝土電視塔結構的設計和施工,除執(zhí)行本規(guī)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2??術語、符號2.1??術語2.1.1??混凝土電視塔??Concrete?television?tower????塔體結構大部或全部由混凝土構成的電視塔。2.1.2??塔體?Tower?shaft????塔基礎頂面以上豎向布置的受力結構。2.1.3??桅桿?Mast????塔樓以上的塔體部分,主要用于安裝發(fā)射天線。桅桿可由混凝土和鋼結構構成。2.1.4??塔樓?Tower?head????塔體中部或頂部的建筑,其由單層或多層空間組成,部分或大部分挑出塔體外部。2.1.5??塔基礎??Tower?foundation????塔體和地基間,承受塔體各作用的結構。2.2??符號2.2.1??作用與作用效應????Eh——水平地震作用;????Ev——豎向地震作用;????G——永久作用、重力荷載;????M——彎矩;????N——軸向力;????p——分布壓力;????Q——可變作用;????S——作用效應;????w0——基本風壓;????w——作用于塔上的風荷載。2.2.2??抗力和材料性能???????Ec——混凝土的彈性模量;????????E——鋼材、鋼筋的彈性模量;???????fc——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py——預應力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fa——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y——普通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R——構件承載能力;???????εc——混凝土壓應變;?????εpy——預應力鋼筋拉應變;??????εy——普通鋼筋拉應變。2.2.3??幾何參數????A——面積;????b——寬度、裹冰厚度;????D、d——直徑;????H、h——高度;????I——慣性矩;????r——半徑;????s——距離、沉降量;????W——抵抗矩;????Y——位移。2.2.4??系數????C——效應系數;????α——水平地震影響系數;????αc——混凝土線膨脹系數;????γ0——結構重要性系數;????γE——地震作用分項系數;????γG、γQ——永久作用、可變作用分項系數;????γRE——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η——振型參與系數;????μI——裹冰厚度修正系數;????μs——風載體型系數;????μz——風壓高度變化系數;????v——空間相關系數;????——脈動增大系數;????Ψc、Ψq——可變作用組合值、準永久值系數;????Ψw——風作用組合系數。3??材料3.1??混凝土3.1.1??電視塔主體結構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30;當配有預應力鋼筋時,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40。3.1.2??其他規(guī)定應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執(zhí)行。?3.2??鋼材3.2.1??普通鋼筋宜采用HPB235、HRB335鋼筋。預應力鋼筋宜采用鋼鉸線。3.2.2??電視塔所用鋼結構鋼材,可采用Q235鋼、Q345鋼、20號鋼以及耐候鋼等,其質量標準應分別符合《碳素結構鋼》GB/T?700、《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GB/T?1591、《優(yōu)質碳素結構鋼》GB/T?699和《焊接結構用耐候鋼》GB?4172的規(guī)定。主要受力構件在冬季計算溫度等于或低于-20℃時,不宜采用Q235沸騰鋼。3.2.3??承重結構鋼的鋼材應具有抗拉強度、伸長率、屈服強度、冷彎試驗以及碳、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證。3.3??連接材料3.3.1??手工焊接采用的焊條應符合現行標準《碳素鋼焊條》GB/T?5117或《低合金鋼焊條》GB/T?5118的規(guī)定要求。選擇的焊條型號應與主體金屬強度相適應。3.3.2??自動焊或半自動焊采用的焊絲和焊劑應與主體金屬強度相適應,并應符合相對應的標準的規(guī)定。3.3.3??普通螺栓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六角頭螺栓C級》GB/T?5780和《六角頭螺栓》GB/T?5782的規(guī)定。3.3.4??高強度螺栓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用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GB/T?1228、《鋼結構用高強度大六角螺母》GB/T?1229、《鋼結構用高強度墊圈》GB/T?1230、《鋼結構用高強度大六角頭螺栓、大六角螺母、墊圈技術條件》GB/T?1231或《鋼結構用扭剪型高強度螺栓連接副》GB/T?3632、《鋼結構用扭剪型高強度螺栓連接副?技術條件》GB/T?3633的規(guī)定。3.3.5??錨栓可采用Q235鋼或Q345鋼制成。4??基本規(guī)定4.1??一般規(guī)定4.1.1??電視塔應通過結構選型、計算、材料選用、構造措施,達到預定的功能。4.1.2??本規(guī)范采用分項系數的設計表達式表達的,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tài)設計方法。4.1.3??整個結構或結構的一部分超過某一特定狀態(tài)就不能滿足設計的某一功能的要求,此特定狀態(tài)稱為該功能的極限狀態(tài)。????極限狀態(tài)可分為下列兩類:????1??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這種極限狀態(tài)對應于結構或結構構件達到最大承載力或不適于繼續(xù)承載的變形;????2??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這種極限狀態(tài)對應于結構或結構構件達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項規(guī)定限值。4.1.4??結構構件應根據承載力極限狀態(tài)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的要求,分別按以下規(guī)定進行計算和驗算:????1??承載力及穩(wěn)定:所有結構構件均應進行承載力(包括壓屈失穩(wěn))計算;在必要時尚應進行結構的傾覆和滑移驗算;對預制構件尚應進行制作、運輸和安裝階段驗算;????2??變形:對使用上要求控制變形的結構或結構構件,應進行變形驗算;????3??抗裂及裂縫寬度:對使用上要求不出現裂縫的構件,應進行混凝土拉應力驗算;對使用上允許出現裂縫的構件,應進行裂縫寬度驗算。4.2??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計算規(guī)定4.2.1??電視塔依其重要性分為三個安全等級。電視塔安全等級應符合表4.2.1的規(guī)定。4.2.2??結構構件的承載力設計應采用下列極限狀態(tài)設計表達式:?????式中:——結構重要性系數,對安全等級為一級、二級、三級的結構可分別采用1.1、1.0、0.9;??????????——永久性作用分項系數,當其效應對結構不利時取1.2,當其效應對結構有利時取1.0;?????????——永久作用的標準值的效應;????——分別為第一個和第i個可變作用的分項系數,一般取值1.4;??——第1個和第i個可變作用的標準值的效應;?????????——第i個可變作用的組合值系數;?????——結構構件的抗力函數。4.2.3??對不同的作用組合,其可變作用組合值系數分別按表4.2.3采用:4.2.4??結構抗震計算時應采用下列極限狀態(tài)設計表達式:?????式中:γG——永久作用分項系數,取值同4.2.2條;??????γEh、γEv——分別為水平、豎向地震作用分項系數,應按表4.2.4采用;?????????????????γw——風作用分項系數,應采用1.4;????????????????SGE——重力荷載代表值的效應;???????????????SEhk——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的效應,尚應乘以相應的增大系數或調整系數;???????????????SEvk——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的效應,尚應乘以相應的增大系數或調整系數;?????????????????Swk——風作用標準值的效應,尚應乘以相應的增大系數或調整系數;??????????????????Ψw——風作用組合值系數,可取0.2;????????????????????R——結構構件承載能力設計值;?????????????????γRE——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對混凝土塔身取1.0,對鋼構件和其他混凝土構件取0.8,對連接取1.0。4.3??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驗算規(guī)定4.3.1??對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應根據不同的設計要求,分別采用作用的短期效應組合和長期效應組合進行設計,并應保證變形、裂縫、加速度等計算不超過相應的規(guī)定限值。????1??短期效應組合:?????2??長期效應組合:?????式中:Ψci——第i個可變作用的準永久值系數。4.3.2??電視塔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的控制條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在風作用下,塔上桅桿頂點的水平位移不宜大于該點離地高度的1/100;????2??在風荷載和不均勻日照溫差的作用下,對設置有轉角要求設備(如天線)的塔在設備所在位置處的塔身轉角,不得大于設備允許轉角的規(guī)定限值;????3??按4.3.1條規(guī)定的效應組合作用下,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最大裂縫寬度不應大于0.2mm;????4??在風荷載的作用下,對塔上設有游覽設施和有人房間的塔,其游覽設施和有人房間所在位置處塔身動風位移加速度不宜大于0.2m/s2。5??結構上的作用5.1??作用分類5.1.1??電視塔結構上的作用可分為下列兩類:????1??永久作用:在設計基準期內量值不隨時間變化,或其變化與平均值相比可忽略的作用。例如結構自重、固定設備重、土壓力、預應力、混凝土收縮、地基沉降等;????2??可變作用:在設計基準期內量值隨時間變化,且其變化與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的作用。例如風荷載、裹冰荷載、地震作用、溫度作用、使用中的人員和物料重、施工中的設備重或作用力等。5.2??風荷載5.2.1??作用于電視塔結構上的風作用壓力的標準值,應按下式計算:?????式中:w0k——風荷載壓力的標準值;???????????????????μs——風荷載體型系數;???????????????????μz——風壓高度變化系數;???????????????????w0——基本風壓(kN/m2)?????注:基本風壓系以當地比較空曠平坦地面上離地10m高統計所得的5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風速V0?(m/s)為標準,按確定的風壓值。如無上述統計數據時,可按《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中全國基本風壓分布圖查得的數值采用。5.2.2??電視塔設計所采用的基本風壓不得小于0.35kN/m2。5.2.3??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應根據地面粗糙度類別按表5.2.3確定。地面粗糙度可分為A、B、C三類:????A??類指近海海面、海島、海岸、湖岸和沙漠地區(qū);????B??類指田野、鄉(xiāng)村、叢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較稀疏的中、小城鎮(zhèn)和大城市郊區(qū);????C??類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區(qū)。5.2.4??風荷載體型系數,可按表5.2.4的規(guī)定采用,對一級電視塔和外形較復雜的電視塔應通過風動試驗確定。5.2.5??作用于塔結構上的風荷載,應考慮陣風脈動的動力作用,一般將塔體結構視為多質點體系,作用于結構第i點質點第j振型作用力的代表值,可按下式確定:?????式中:Mi——結構第i質點的集中質量;??????????Yij——第i質點j振型的水平相對位移;??????????——第j振型的脈動增大系數;??????ηj——結構第j振型的參與系數;??????????w0ki——第i質點風作用壓力的標準值;??????????Ai——結構第i質點的擋風面積;??????????mi——第i質點風作用的脈動系數。5.2.6??脈動增大系數,可按表5.2.6確定。5.2.7??空間相關系數,按表5.2.7確定,考慮高振型時v=1.0。5.2.8??脈動系數,按表5.2.8確定。5.3??裹冰荷載5.3.1??設計電視塔時,應考慮外露的結構件、管線、塔上設備(如天線)表面裹冰引起的重力作用及擋風面積增大的影響。5.3.2??基本裹冰厚度應根據當地離地10m高度處的觀測資料,取重現期為50年最大裹冰厚度的統計數值。計算高度處的裹冰厚度b按基本裹冰厚度b0乘以表5.3.2中相應的裹冰高度變化系數確定。5.3.3??管線和構件上的裹冰作用應按以下規(guī)定確定:????1??圓截面構件和管線上的裹冰荷載(kN/m)可按下式計算:????式中:b——計算高度處的裹冰厚度(mm);??????????d——構件或管線的直徑(mm);????????????????μx——圓截面裹冰厚度修正系數,按表5.3.3采用;??????????γ——裹冰重度,一般取9kN/m3。??2??非圓截面構件上的裹冰作用(kN/m2)可按下式計算:5.4??地震作用5.4.1??電視塔在進行地震作用計算時,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對處于7度硬、中硬場地,且基本風壓w0≥0.4kN/m2時,及7度中軟、軟場地和8度硬、中硬場地,且基本風壓w0≥0.7kN/m2時,可不進行抗震驗算;????2??對處在8度和9度場地上的塔,應計算水平和豎向地震的共同作用;8度和9度場地上的一級電視塔,宜進行專門研究;????3??單筒型電視塔,應同時計算兩個主軸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多筒型電視塔除應同時計算兩個主軸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外,尚應同時計算兩個正交非主軸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5.4.2??對安全等級為三級的電視塔,可采用振型分解反應譜法進行地震作用計算;對安全等級為一級和二級的電視塔,除采用振型分解反應譜法進行地震作用計算外,尚應根據表5.4.2規(guī)定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采用時程分析進行補充計算。5.4.3??電視塔采用振型分解反應譜法計算地震作用時,結構j振型質點i的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應按下列公式確定:????式中:Fji——j振型質點i的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αj——相應于j振型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響系數,除進行專門研究的電視塔外,其余均按《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確定;??????????Yji——j振型質點i的水平相對位移;???????????γj——j振型的參與系數。5.4.4??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的效應(彎矩、剪力、變形、軸力等),可按下列公式確定:????式中:Sj——j振型水平地震的作用標準值的效應,其中因水平變形和重力引起的次效應,可只計算第一振型值。5.4.5??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應按下列公式確定:????式中:FEvk——結構總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Fvi——質點i的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hi、hj——分別為質點i、j的計算高度;??????????αvm——豎向地震影響系數的最大值,可按水平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的1.2倍采用;??????????GEqv——結構參與豎向振動的總重力作用代表值。5.5??其他作用5.5.1??計算日照作用時,混凝土塔段向陽面與背陽面筒壁平均溫度差可按15℃采用。5.5.2??電視塔設計時,應考慮由塔基不均勻沉降造成塔體中心軸線傾斜的影響,其塔頂傾斜位移可取0.4m。5.5.3??施工中機具、設備和作用力,對結構受力有影響的,在結構設計中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驗算。5.5.4??由施工偏差造成塔中心軸線傾斜,其傾斜角的正切值在塔體設計時可取1/1000;對施加預應力的單筒形塔段,因預應力鋼筋的位置和張拉偏差,設計時按全截面預應力總值的5/100置截面一側,計算對塔體的偏心作用。5.5.5??電視塔結構或構件,由于混凝土的干縮作用,對結構或構件受力有影響時,應進行驗算。5.5.6??本規(guī)范未規(guī)定的其他作用,可按《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和有關規(guī)范的規(guī)定采用。6??塔樓6.1??一般規(guī)定6.1.1??塔樓應根據使用和工藝要求、建筑造型、材料和施工條件等因素進行結構選型,并宜優(yōu)先采用自重輕的結構方案。6.1.2??塔樓支撐結構宜選用鋼結構、混凝土懸臂板或錐殼;樓層結構宜選用現澆混凝土樓板和鋼結構梁柱。6.2??塔樓內力和變形計算6.2.1??塔樓結構計算應考慮可能出現的永久作用和可變作用及其組合。6.2.2??塔樓設計應按本規(guī)范第4.2節(jié)規(guī)定進行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計算,按本規(guī)范第4.3節(jié)規(guī)定采用短期效應組合進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驗算。6.2.3??進行塔樓內力和變形計算時,應根據結構類型選用相應的計算簡圖。塔體可視為塔樓樓層結構的支座。6.2.4??塔樓承重結構水平拉力應由結構自身承受,而不宜使塔體承受塔樓承重結構產生的水平拉力。6.3??構件和局部計算6.3.1??塔樓樓層鋼結構構件應按《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進行設計。6.3.2??塔樓承重結構采用混凝土倒錐殼時,應施加預應力,以承受錐殼水平拉力。6.3.3??塔樓樓層結構在塔樓承重結構上的支承點和在塔體上的支承點,其截面或應力突變處,均應進行局部驗算。6.3.4??塔樓樓層結構應驗算混凝土樓板收縮、作用的不均勻分布、預應力及施工等對承重結構的影響。7??塔體7.1??一般規(guī)定7.1.1??電視塔塔體應根據工藝和使用要求、建筑造型、自然條件、材料和施工等因素,進行結構選型。塔體外型宜由平滑連續(xù)曲線或直線構成,水平截面宜采用對稱截面,一般宜采用圓筒截面;塔體上部鋼結構可采用單筒截面或空間桁架、剛架。7.1.2??塔體設計應按本規(guī)范第4.2節(jié)規(guī)定進行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計算,計算時應遵照下列補充規(guī)定進行:????1??對塔體混凝土塔段應采用表4.2.3中Ⅰ、Ⅲ作用組合進行;對鋼結構塔段應采用Ⅰ、Ⅱ、Ⅲ作用組合進行;????2??在進行抗震計算時,可不計算由豎向地震作用引起的塔體彎曲的次效應。7.1.3??塔體設計應按本規(guī)范4.3.1條規(guī)定采用短期效應組合進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驗算,并符合4.3.2條的規(guī)定。7.1.4??對塔體施加預應力,應依使用要求、風和地震作用、施工和投資等因素確定。7.2??塔體變形和內力計算7.2.1??塔體簡化為多質點懸臂體系計算時,沿塔高每10~20m宜設一個質點,塔體截面突變處、質量集中處和計算需要處,應增設質點,一般每座塔的總數不少于20個。????各質點的質量或重力,可按相鄰上、下質點距離內的質量的1/2或重力的1/2采用。????相鄰兩質點間的塔體剛度,可采用該區(qū)段的平均截面剛度;在計算塔體截面剛度時,可不計開孔和局部加強措施的影響。7.2.2??計算塔體自振特性、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和抗震計算時,可將塔體視為彈性體系,其截面剛度可按下列公式確定:????計算結構自振特性時:0.85EcI,????計算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時:0.65EcI(混凝土)????????????????????????????0.85EcI(預應力混凝土)????抗震計算時:0.85EcI(混凝土)???????????????????????????EcI(預應力混凝土)????式中:Ec——混凝土的彈性模量(Pa);??????????I——塔體截面的慣性矩(m4)。7.2.3??計算日照作用時,圓筒型塔體截面曲率可按下式計算:?????式中:1/ρ——塔體截面曲率;??????????ac——混凝土線膨脹系數,取1×10-5/℃;??????????△t——塔體日照溫差,按5.5.1條采用;??????????d——塔體的外徑。7.2.4??在風荷載作用下,塔體計算高度處的動風位移加速度,可按下式計算:??????式中:a——動風位移加速度(m/s2);??????????Tj——塔體j振型自振周期(s);??????????Yj——在風作用動力分量的作用下,塔體的水平位移值(m)。7.2.5??在進行塔體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計算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驗算時,應計算因重力和塔體位移所產生的次效應,其附加彎矩△M可按下式計算:?????式中:△Mi——i質點的附加彎矩;??????????Gj——j質點的重力;??????????Yj、Yj——分別為j質點、i質點的最終水平位移。7.3??正截面承載能力計算的規(guī)定7.3.1??正截面承載能力應按下列基本假定進行計算:????1??變形后截面仍保持平面;????2??不考慮混凝土的抗拉強度;????3??混凝土受壓,當壓應變εc≤0.002時,應力應變曲線為拋物線;當壓應變εc>0.002時,應力應變曲線呈水平線,其極限壓應變εcu取0.0035,相應的最大壓應力取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fc;????4??鋼筋應力取等于鋼筋應變與其彈性模量的乘積,但不大于其強度設計值。受拉鋼筋的極限拉應變取0.005。7.3.2??塔體鋼筋混凝土正截面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按表7.3.2確定。7.3.3??正截面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設計表達式:??????式中:N、M——軸向力設計值、彎矩設計值,按本規(guī)范第4~7章的規(guī)定計算;??????????RN(·)——截面的抗壓承載能力;??????????RM(·)——截面的抗彎承載能力;???????????ak——截面的幾何參數。7.4??局部設計7.4.1??對塔體截面突變處的塔段,除構造上設置必要的橫向構件外,尚應對該段的受力進行局部計算,計算可采用線彈性理論。7.4.2??對塔體上的作用支點,如塔樓、內外筒連接點、鋼結構塔段與混凝土段連接點等,均應進行局部計算。在計算塔樓對塔體的作用時,塔樓的樓面可變作用不得折減,并考慮實際的不均勻分布;在計算內、外筒連接處的相互作用時,應考慮以下兩種情況:水平位移時一致、豎向作用時分離。7.4.3??當塔體上開有較大的門洞時,在門洞上方應增配橫向鋼筋,其數量由計算確定。8??地基與基礎8.1??一般規(guī)定8.1.1??電視塔基礎可采用箱形、筏形(環(huán)板、圓板)及錐殼加環(huán)板基礎;需要時,可采用樁箱、樁筏基礎?;A型式的選用應綜合塔體結構、場地土和周圍環(huán)境條件,通過技術經濟比較進行綜合分析確定。8.1.2??塔的地基應進行強度計算、變形和抗傾覆驗算,必要時應作抗滑穩(wěn)定驗算。8.1.3??塔基礎設計時應滿足在各作用的組合作用下,基礎底面不脫開基土的要求。8.1.4??基礎的埋置深度必須滿足地基變形的要求。8.1.5??基礎的埋置深度不宜小于主塔樓頂高度的1/20。當基礎落在巖石上,有可靠的錨固措施時,埋置深度可適當減小。????注:基礎的埋置深度一般從室外地面算起,如果地下室周圍無可靠側限時,應從具有側限的地面算起。8.1.6??一般情況下,塔體和塔座建筑宜設計在同一個基礎上。8.1.7??采用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的基礎時,可沿徑向或環(huán)向設置預應力鋼鉸線,環(huán)向預應力鋼鉸線的包角常用120°、180°兩種。8.2??地基計算8.2.1??地基承載力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要求:????1??當承受軸心荷載作用時:?????式中:pk——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值;??????????????????fa——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當考慮地震作用時,地基抗震承載力應按下式計算:????式中:?faE——調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載力;???????????——地基抗震承載力調整系數,按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的規(guī)定采用。????2??當承受偏心荷載作用時,除應符合公式(8.2.1-1)的要求外,尚應滿足下式要求:????式中:pkmax——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邊緣的最大壓力值(kPa)。8.2.2??當基礎承受軸心作用和在核心內承受偏心作用時,基礎底面壓力可按下列公式計算:????1??當軸心荷載作用時:????式中:Fk——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邊緣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豎向力值(kN);??????????Gk——基礎自重和基礎上的土重(kN);???????????A——基礎底面面積(m2)。????2??當偏心荷載作用時:????式中:Mk——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作用于基礎底面的力矩值(kN·m);???????????W——基礎底面的抵抗矩(m3);????????pkmax——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邊緣最大壓力值(kPa);????????pkmin——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邊緣最小壓力值(kPa)。????3??當承受雙向偏心作用時:????式中:Mkx——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作用于基礎底面對x軸的力矩標準值(kN·m);????式中:Mk——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作用于基礎底面的力矩值(kN·m);???????????W——基礎底面的抵抗矩(m3);????????pkmax——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邊緣最大壓力值(kPa);????????pkmin——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邊緣最小壓力值(kPa)。????3??當承受雙向偏心作用時:????式中:Mkx——相應于荷載效應標準組合時,作用于基礎底面對x軸的力矩標準值(kN·m);????式中:s1、s2——基礎傾斜方向兩邊緣的最終沉降量(mm),對矩(方)形基礎可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計算,對圓(環(huán))形基礎可按現行國家標準《煙囪設計規(guī)范》GB?50051計算;??????????????b——矩(方)形基礎傾斜方向寬度(mm);??????????????d——圓(環(huán))形基礎的外徑(mm)。8.2.4??地基變形允許值可按表8.2.4的規(guī)定采用,當工藝有特殊要求時,可按有關專業(yè)規(guī)范另行確定。8.3??基礎8.3.1??板式基礎的外形尺寸宜符合下列要求:????1??圓形板式基礎(圖8.3.1-1):?2??環(huán)形板式基礎(圖8.3.1-2):????式中:rc——筒體底截面的平均半徑;r1、r2、r3、r4——基礎底板不同位置的半徑;?????????h、h1、h2——基礎底板不同位置的厚度;??????????????????????Ψ——環(huán)形基礎底板外形系數,可根據比值r1/rc按圖8.3.1-3確定。8.3.2??計算矩(方)形板式基礎強度時,基底壓力可按下列規(guī)定采用:????1??坡形頂面的板式基礎(圖8.3.2-1):????計算任一截面x-x的內力時,可采用按下式求得的基底均布作用p:????式中:p——基礎均布作用設計值;???????pmax——基底邊緣最大壓力設計值;????????px?——計算截面x-x處的基底壓力設計值。????2??臺階形頂面的板式基礎(圖8.3.2-2):????計算截面1-1及2-2的內力時,可分別采用按下列二式求得的基底均布作用p:????式中:p1?、p2——計算截面1-1、2-2處的基底壓力設計值。8.3.3??計算圓形、環(huán)形基礎底板強度時(圖8.3.3),可取基礎外懸挑中點處的基底最大壓力p作為基底均布作用采用,p值可按下式計算:????式中:N——上部結構傳至基礎的軸向力設計值(不包括基礎底板自重及基礎底板上的土重);??????????M——上部結構傳至基礎的力矩設計值;??????????A——基礎底板的面積;??????????I——基礎底板的慣性矩。8.3.4??承受水平力的各類獨立基礎,應驗算抗滑穩(wěn)定性?;A的抗滑穩(wěn)定應按下式計算:????式中:H——基底上部結構傳至基礎的水平力設計值(kN);??????????N——上部結構傳至基礎的豎向力設計值(kN);??????????G——基礎自重(包括基礎上的土重)(kN);??????????μ——基礎底面對地基的摩擦系數,可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的規(guī)定采用。8.3.5??當環(huán)壁與底板不垂直時,尚應計算由上部傳至基礎的軸向力的水平分力在基礎底板內產生的環(huán)向拉力。8.3.6??圓形板式基礎和環(huán)形基礎的內力,可按現行國家標準《煙囪設計規(guī)范》GB?50051計算。9??構造規(guī)定9.1??鋼筋混凝土9.1.1??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從鋼筋的外邊緣算起),當構件處在室內環(huán)境時,對板、墻和殼類構件不應小于20mm,對梁和柱類構件不應小于30mm;當這些構件處在露天環(huán)境時,保護層應比上述值增大10mm;所有構件的保護層均不應小于受力鋼筋的直徑。9.1.2??構件鋼筋之間的凈距,應保證鋼筋與混凝土共同工作并考慮便于混凝土澆灌和振搗,當采用振搗棒振搗時應保證振搗棒能在鋼筋間自由通過。9.1.3??設計時應減少截面尺寸突變,對構件截面突變處應配置構造鋼筋。混凝土板、墻內所開洞口的周邊應配置附加鋼筋,其截面積不小于被截斷鋼筋的截面積。9.1.4??梁、板、柱類構件受拉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當采用HPB235鋼筋時不小于30d,采用HRB335鋼筋時不小于40d。當鋼筋直徑d≤20mm時,可采用搭接接頭,搭接長度可按鋼筋的最小錨固長度采用。9.2??預應力混凝土9.2.1??電視塔宜采用后張法對構件施加豎向或環(huán)向預應力,預應力的設計應考慮不同構件的特點和施工的要求。9.2.2??預應力鋼筋宜采用鋼鉸線,塔體、塔樓和基礎的預埋管宜采用鍍鋅鋼管,管道應設支架固定。9.2.3??當采用后穿預應力筋時,宜留適量的備用管道,以替代個別失效管道。9.2.4??預埋管道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50mm,且不應小于相鄰管道的最大直徑,管道至構件邊緣的凈距不應小于40mm。9.2.5??構件的預拉區(qū)和預壓區(qū),應設置非預應力構造鋼筋;錨具下混凝土局部受壓區(qū)須配置間接鋼筋(網狀或非網狀筋、螺旋筋),其體積配筋率不宜小于1.0%。9.2.6??塔體預應力鋼筋彎折處,應對橫向鋼筋和內外層橫向鋼筋間的連系鋼筋加密;環(huán)向施加預應力的混凝土構件內的非預應力環(huán)向和徑向鋼筋應采用焊接接頭,在環(huán)向預應力筋的內側應加配鋼筋網。9.2.7??孔道須二次灌漿,灌漿要求密實,水泥漿強度等級不宜低于M30,其水灰比宜為0.35~0.45,可摻入適量對預應力鋼筋無腐蝕作用的減水劑和微膨脹劑。9.2.8??外露的金屬錨具和預應力鋼筋,宜采用細石混凝土封包。9.3??鋼結構9.3.1??電視塔鋼結構的構造應按《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和《鋼塔桅結構設計規(guī)程》GYJ?1的規(guī)定設計。9.4??塔樓9.4.1??塔樓樓層結構為混凝土懸臂板時,板根部的厚度不宜小于挑出長度的1/8,端部厚度不小于200mm;塔樓的支承結構采用混凝土倒錐殼時,錐面的坡度不宜小于1:1;采用三角形或梯形鋼桁架時,桁架弦桿的坡度不宜小于1:4。9.4.2??塔樓樓層結構與塔體的連接宜按鉸接節(jié)點設計。節(jié)點構造應考慮安裝時的可調性。9.4.3??樓層鋼結構的柱子宜采用工字形截面;當柱子為箱形截面時,柱子中間宜用強度等級不低于C30的混凝土填實??蚣芰嚎刹捎霉ぷ中谓孛?,次梁可采用型鋼梁。9.4.4??幕墻、擦窗機械和微波天線座與塔樓結構應有可靠連接。所有與混凝土結構連接的連接件必須預埋,不得事后鑿補。9.4.5??塔樓承重結構的環(huán)向鋼筋應采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9.5??塔體9.5.1??塔體混凝土最小厚度不宜小于200mm;厚度沿高度的變化宜連續(xù)。9.5.2??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30;混凝土水灰比不應大于0.45;混凝土的添加劑不應對塔體的耐久性造成不利的影響。9.5.3??混凝土塔體上開孔洞對塔體截面削弱總量不大于所在截面面積的1/4,且應沿周邊均勻布置,單個孔洞對塔體截面削弱不大于1/8,在同一方位沿塔高不宜連續(xù)開孔洞;孔洞宜為圓形,對矩形孔洞在四角處應有弧形過渡。9.5.4??塔體采用的豎向鋼筋的最小配筋率為0.4%,橫向鋼筋的最小配筋率為0.3%。9.5.5??塔體采用的普通鋼筋的最小直徑,豎向鋼筋為16mm,橫向鋼筋為12mm。豎向鋼筋的最小凈距應大于80mm,最大間距不應大于300mm;橫向鋼筋最大間距不應大于250mm,且不大于混凝土壁厚度。鋼筋的最小保護層,外壁為40mm,內壁為30mm。9.5.6??對筒形結構的塔體,一般為雙層配筋,外層鋼筋和內層鋼筋的面積比不宜大于2;兩層鋼筋間應設直徑不小于6mm的拉結筋,拉結筋縱橫間距不宜大于600mm,且宜交錯布置。對單層配筋的筒壁,沿高度方向2~3m應設一雙層橫筋環(huán)帶;環(huán)帶高不小于筒體壁厚,內層環(huán)筋面積不應小于外層同高內的配筋,當雙層配筋時環(huán)帶可每10~20m高設一層,環(huán)帶高約1.0m,其配筋可將環(huán)帶內的環(huán)筋截面加倍。9.5.7??塔體預留孔洞的邊緣應配置附加鋼筋;附加鋼筋的面積,可采用同方向被孔洞切斷鋼筋面積的1.3倍。????矩形孔洞四角處,應配置45°方向的斜向鋼筋,每處斜向鋼筋的面積,可按壁厚每100mm采用250mm2,且不少于2根。????附加筋和斜向筋伸過孔洞邊緣的長度,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40倍。9.5.8??橫向鋼筋接頭可以采用搭接;豎向鋼筋直徑不大于20mm時,可采用搭接連接,對大于20mm的豎向鋼筋均應采用焊接或機械連接接頭。????搭接連接的接頭長度,對HPB235鋼筋為30d,對HRB335鋼筋為40d;同一截面上搭接接頭的數量不超過鋼筋總數的1/4;焊接或機械連接接頭的數量不應超過鋼筋總數的1/2;各類接頭的位置應在截面上均勻布置。9.6??基礎9.6.1??基礎構造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圓形、環(huán)形板式基礎底板下部鋼筋應采用徑、環(huán)向配筋。圓形板式基礎的環(huán)壁以外的底板上部鋼筋,也應采取徑環(huán)向配筋。圓形板式基礎的環(huán)壁以內的底板上部鋼筋可采取等距方格網配筋;????2??環(huán)壁的厚度自室外地坪以下至基礎底板頂面,宜采取逐漸加厚的做法;????3??基礎環(huán)壁設有孔洞時,應符合本章的有關規(guī)定;當洞口底部與基礎頂板的環(huán)壁高度較小時,該部分環(huán)壁應增加補強鋼筋,必要時可按兩端嵌固的曲梁計算;????4??電視塔基礎一般埋置較深,施工時應處理好基坑支護結構與塔基礎相鄰建筑物及地下管線的關系。10??其他10.1??防火10.1.1??電視塔的耐火等級,對安全等級為一級的電視塔,應按耐火等級一級采用,其他電視塔按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采用。????電視塔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應按現行的國家標準《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和行業(yè)標準《廣播電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Y?5067的規(guī)定采用。10.1.2??塔樓的建筑構件、設備管線及保溫隔熱、消聲粘結劑、電纜隔離等輔助材料,均應采用不燃燒材料。10.1.3??塔筒及筒內各類井道應沿高度每15~30m設分隔的水平防火檢修平臺。10.2??接地10.2.1??電視塔須設置防雷及電氣接地裝置,其接地電阻的數值應按各有關專業(yè)的要求確定。10.2.2??電視塔塔體混凝土段應單獨設置防雷接地線,接地線在塔體水平截面上應均布,豎向約每20m水平連接一次。塔上的金屬構件(包括設備金屬體)應全部與接地線作電氣連接。10.3??鋼結構防腐蝕規(guī)定10.3.1??電視塔鋼結構應依使用要求、結構特點、銹蝕條件等確定防銹涂裝和結構措施。10.3.2??鋼結構構件的涂裝一般可采用以下類型:????1??熱浸鍍鋅層+涂料涂層;????2??熱浸鍍鋅層;????3??熱噴涂鋅及鋅合金涂層+封閉涂料層;????4??熱噴涂鋁及鋁合金涂層+封閉涂料層;????5??涂料涂層。10.3.3??涂裝前,必須進行基材表面的除銹,除銹等級不低于。10.3.4??各種類型涂層的厚度及使用條件應符合表10.3.4的規(guī)定。10.3.5??露天鋼結構在可能積水的部位必須設置排水孔。10.3.6??管形和其他封閉形截面的構件,當采用熱鍍鋅防銹蝕時,端部不得密封;當采用涂料防銹蝕時,端部應密封。10.4??混凝土耐久性10.4.1??本節(jié)規(guī)定適用于處于露天或高濕度環(huán)境中的電視塔的混凝土構件。10.4.2??除本規(guī)范的規(guī)定外,混凝土原材料如水泥、粗細骨料、拌和用水、外加劑應符合有關國家標準的規(guī)定。10.4.3??混凝土結構構件應進行裂縫寬度的驗算,裂縫控制等級三級,最大裂縫寬度允許值取0.2mm。當采用混凝土結構構件不能滿足裂縫寬度的規(guī)定時,可采用部分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構件。10.4.4??混凝土結構構件應選用標號不低于525號的硅酸鹽水泥和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制混凝土,有條件時宜采用涂層鋼筋或鍍鋅鋼筋。10.4.5??混凝土施工中應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混凝土澆筑水灰比不應大于0.45。混凝土中最大膠凝材料總量不得大于500kg/m3,最小硅酸鹽水泥熟料用量不小于350kg/m3。10.4.6??塔身混凝土施工時,應縮短施工縫的間歇期且應清除浮漿?;炷恋臐耩B(yǎng)護期不宜小于28d。11??工程施工11.1??一般規(guī)定11.1.1??施工單位應根據電視塔工程的特點,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在編制施工方案時,應結合技術裝備和施工工藝條件,考慮施工測量、模板及架子、垂直運輸、鋼結構吊裝、環(huán)向和豎向預應力等施工技術方案和安全防護的技術措施。11.1.2??施工作業(yè)和質量檢查應考慮風、雨、日照等自然作用對操作的動態(tài)影響。11.1.3??電視塔施工所采用的施工裝備、施工工藝和技術措施,必須滿足塔在結構整體性、形體誤差、觀感等方面的質量要求。11.1.4??電視塔施工垂直運輸機械應根據電視塔結構平面尺寸、施工高度、吊運物的重量及尺寸大小,結合施工方法、施工速度、施工工期綜合進行考慮??刹捎脙韧馀浪⑺ζ鹬貦C、隨升式平臺金屬起重機械、建筑電梯及井架。11.1.5??冬期、雨季、炎熱高溫季節(jié)施工應根據電視塔的特點,結合施工方案,按照有關規(guī)定分別制定季節(jié)性技術措施。11.2??施工測量11.2.1??塔施工前,應根據塔結構的平面、體形和場地條件等因素,經計算制定施工測量方案,控制施工精度,減少累計誤差。11.2.2??塔施工測量方案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1??測量控制網的布設;????2??塔體中心線垂直度控制投測方法;????3??高程投測方法;????4??塔體日照變形觀測方法;????5??測量精度分析和儀器選擇。11.2.3??塔平面控制網的布設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平面控制網應采用獨立坐標系統;????2??根據設計定位條件、施工方案和場地情況綜合考慮網的布設;????3??控制網應包含塔的主控軸線。網形宜采取中心輻射形,網中心與塔中心相重合。多肢形電視塔可采用三角形或多邊形網;????4??網的測距精度不應低于1/10000,測角精度不應低于20"。11.2.4??塔體中心線的投測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塔內投測中心線的高度小于100m時,可使用光學鉛直儀,直接投測或分段接力投測;塔內投測中心線的高度大于100m時,應使用不同射程的激光鉛直儀直接投測,其儀器的精度不應低于5",靶盤接受光斑核心直徑不應大于10mm;????2??在塔體結構較為封閉,且有線錘防振阻尼措施條件下,必要時可用重磅線錘在塔內投測中心線或結構大角垂線,且應用其他儀器測量作為驗校;????3??塔外投測中心線時,應使用多臺經緯儀(或激光經緯儀)同時向上投測,經緯儀的精度不應低于2",且望遠鏡放大倍數不應低于30倍。儀器的安置點至塔中心的水平距離宜為塔高1.5~2倍。投測的視點應嵌固在混凝土塔身適宜的外表面上,并做永久性標志;????4??混凝土塔身、混凝土桅桿等豎向筒體結構的中心線投測,必須考慮結構作用和日照變形影響,應在凌晨進行投測;無條件時,可采用分段建立相對工作基點、分段向上投測的方法;????5??相對工作基點的建立,必須在無施工干擾和風力小于二級的條件下,在塔筒體近期所確定的最小日照變形時間區(qū)段內進行。相對工作基點間的高度距離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一般可定為筒體直徑(或邊長)的3~5倍;????6??塔體施工每升高一次,都應有中心線投測記錄,并應分階段提供塔體中心線垂直偏差測量報告。工程竣工時,應提供完整的電視塔全高中心線垂直度測量報告。11.2.5??塔的標高測量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塔的標高控制網應根據復核后的水準點或已知高程點引測。閉合差不應超過(n為測站數)或?(L為測線長度,單位為km);????2??引測的高程控制點,應在現場設三個深埋水準點,做法按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3??塔的標高豎向引測,宜從首層±0.000m標高開始,在適當樓層或整尺長度處設標高控制線。層間測量偏差不應超過士3mm。塔總高測量偏差不應超過3H/10000(H為塔總高度,單位為mm)。11.2.6??混凝土電視塔施工應進行日照變形觀測,日照變形觀測的主要內容應包括:????1??觀測期的混凝土筒壁溫度分布值、大氣溫度以及風速值;????2??引測處的筒體中心點在各記錄時刻偏離中心線的位移值和方向記錄;????3??觀測成果報告及觀測期塔體日照變形曲線(即位移一時間曲線)。11.2.7??日照變形的觀測,應事先制定方法和程序。觀測頻率應視塔的結構部位、施工進度、季節(jié)和氣候變化而定,一般從塔身100m高度以上開始(或當H/d≥5時。H為筒體施工高度,d為筒體平均直徑),每升高20m或每月觀測一次。每次觀測周期以一晝夜為宜,或根據需要而定。在觀測期內應每隔1h觀測記錄一次日照變形的有關數據。11.2.8??日照變形觀測可采用激光鉛直儀法或經緯儀前方交匯法,具體技術要求應按建筑變形測量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11.2.9??施工中和竣工后,應由業(yè)主委托專業(yè)勘測單位對電視塔進行系統的建筑變形監(jiān)測。11.3??混凝土結構施工11.3.1??當電視塔基礎底板為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時,可采取分層澆筑的施工方法,每一層應連續(xù)澆筑,不得留施工縫;層間的施工縫應按設計要求處理,設計無規(guī)定時,應按有關規(guī)范執(zhí)行。11.3.2??底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時,應通過計算確定混凝土的澆筑方案、入模溫度、養(yǎng)護方法和養(yǎng)護時間,并采取有效措施,使混凝土內外溫差不超過25℃;混凝土溫度陡降不超過10℃。11.3.3??塔體結構可根據塔形特點和施工條件選用液壓滑模工藝、提?;蚺滥9に?、液壓滑框倒模工藝及其他專用移置式模板工藝施工。模板系統及平臺系統的設計應滿足裝拆簡便、連接緊密、收分靈活、便于操作與維修的施工要求,并按有關規(guī)范的規(guī)定進行承載力、剛度的設計驗算。11.3.4??模板和平臺的提升系統,應采用機械化程度較高的液壓爬升設備或電動提升機械;對無整體式平臺系統的和操作架的提升,可使用塔式起重機或把桿等起重設備。11.3.5??塔體結構的鋼筋施工,應保證鋼筋位置準確,并符合以下規(guī)定:????1??在每層混凝土澆筑面上,至少有一道綁扎好的水平環(huán)筋;????2??豎向鋼筋的下料長度應控制在4~6m;????3??變直徑筒體的豎向鋼筋,向圓心的傾斜角應有限位措施;????4??塔體豎向鋼筋,應設保證其排距尺寸的鋼筋支架,支架密度不應大于1m。11.3.6??塔體混凝土的配制除應滿足設計規(guī)定的強度、抗?jié)B性、耐久性等要求外,尚應滿足以下規(guī)定:????1??混凝土早期強度的增長應滿足施工速度的要求;????2??混凝土塔體有顏色均勻一致的要求時,宜采用同一廠家的同品種、同標號的水泥和同一砂場的同種砂子;混凝土外加劑或摻合料的使用應通過試驗確定。11.3.7??混凝土澆灌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按計劃的澆灌方向和路線進行分層、均勻、對稱和連續(xù)澆搗;????2??分層澆灌的混凝土厚度應根據采用的施工工藝而定?;J┕r宜為200~300mm,其他模板以不大于500mm為宜;????3??為避免筒體因澆灌混凝土引起的扭轉,應勻稱地變換混凝土澆灌的起止點和方向。11.3.8??塔體混凝土施工縫的留置應根據結構的受力需要及采用施工工藝的實際情況與設計單位商定,并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塔體混凝土宜在同一模板高度內連續(xù)澆灌,不得留置施工縫;????2??塔樓混凝土倒錐殼與筒體相接部位的混凝土應連續(xù)澆灌,不得留置施工縫;殼體可分段(層)施工,可留置環(huán)向的水平施工縫,不得留置徑向施工縫;????3??因故不能連續(xù)施工而產生的施工縫,應按現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的有關規(guī)定處理;特殊或重要受力部位的施工縫,應按設計要求處理。11.3.9??混凝土的質量,應以標準養(yǎng)護的試塊強度檢驗。塔體結構的混凝土試塊留置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一個工作班或一個模板高度所留置的混凝土試塊不應少于一組,并以之代表此段塔體的混凝土強度;????2??如一個模板高度內的混凝土由一個以上工作班完成時,則各班均應留置不少于一組的試塊,并以其平均值為該段混凝土強度的代表值;????3??在一個工作班內,當氣溫驟變或混凝土配合比有變動時,尚應增留試塊組數。11.3.10??塔體的塔樓支承處、頂部桅桿支承基座及頂部鋼桅桿支承處,應根據設計的結構特點分別編制施工方案。11.4??鋼結構施工11.4.1??鋼結構的制作與安裝,除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現行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5外,尚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鋼材除應附有質量證明書外,尚應取樣對其機械性能和化學成份進行檢驗,不符合設計要求的鋼材不得使用;????2??焊縫質量檢驗等級按設計要求執(zhí)行。若無設計要求時,塔身內鋼結構隔板(梁)應按三級焊縫檢驗;塔樓鋼結構和桅桿鋼結構應按二級焊縫檢驗;????3??塔樓鋼結構或桅桿鋼結構在必要時應進行試拼裝。11.4.2??鋼結構的制作與安裝必須由具有相應加工設備與相應資質的企業(yè)承擔,并確定技術負責人,建立崗位責任制,制定完備的質量保證體系。11.4.3??參加鋼結構制作和安裝的人員,必須進行有關專業(yè)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工作。11.4.4??構件制作的允許偏差應符合現行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5的規(guī)定。11.4.5??構件制作完成后,質量檢查部門應按施工圖的要求和現行標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中有關鋼結構工程的規(guī)定驗收,并提供規(guī)定的驗收資料。11.4.6??鋼結構的安裝,除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現行《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5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1??構件安裝前,必須取得安裝接合處基礎的驗收合格資料(幾何尺寸、軸線和標高數據等)。否則,應予處理使其達到要求,或辦理設計變更文件,滿足設計要求和安裝條件后方可安裝;????2??鋼結構安裝用的專用機具設備、檢驗工具,以及通訊、設施應能滿足施工要求,并定期檢驗有效性;????3??鋼結構,特別是鋼桅桿的安裝、校正,應選擇在風力、日照影響較小的時間進行。11.4.7??塔樓鋼結構與鋼桅桿安裝用的連接材料和涂料等應具有產品質量證明書,并符合設計要求和有關規(guī)范的要求。11.4.8??鋼結構安裝允許偏差及工程驗收應符合設計要求和現行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5的有關規(guī)定。鋼桅桿安裝允許偏差尚應符合表11.4.8的規(guī)定。11.5??預應力施工11.5.1??本節(jié)所指預應力類型為有粘結后張預應力,其他類型的預應力尚應符合其他有關規(guī)定。11.5.2??預埋管段的連接及管與端部承壓板間的連接,必須連接牢固和嚴密,不得出現漏漿。埋管可用焊接、套管、管接頭等方法連接。11.5.3??灌漿管與排氣管的設置數量與位置應與設計人員商定,并應保證不堵塞。11.5.4??環(huán)形預應力埋管應按設計要求的半徑彎制,彎制后的鋼管不得出現裂縫和死彎。11.5.5??預埋管施工應符合以下質量要求:????1??水平方向埋管在任意10m長度內,軸線位移允許偏差為20mm;????2??豎向埋管,每個安裝段的垂直度允許偏差為h/200(h為每段埋管長);????3??端部承壓板應垂直于埋管中線。11.5.6??預應力筋應有出廠質量證明書,并應按國家標準《預應力混凝土用鋼絲》GB/T?5223或《預應力混凝土用鋼鉸線》GB/T?5224的規(guī)定,抽樣檢查驗收。11.5.7??預應力筋的下料長度應按孔道實際長度加上兩端錨具、張拉千斤頂、工具錨等的長度計算確定。下料嚴禁使用電、氣焊切割,且不得被油污污染。11.5.8??孔道穿束宜采用后穿法,用于穿束的連接器和豎向穿束的預應力筋臨時固定夾具均應進行負荷試驗,其安全系數應大于2.5。11.5.9??預應力筋的錨具、夾具應有出廠合格證,并應按現行國家標準抽檢驗收。11.5.10??預應力筋的張拉應符合現行《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的有關規(guī)定,在伸長值校核的測定中,對于較長鋼鉸線的張拉,當千斤頂行程不夠時,可進行重復張拉,其實際總伸長值為每次實測值之和。11.5.11??當設計有規(guī)定時,應在預應力筋正式張拉前進行孔道摩阻損失試驗,試驗的孔道應隨機抽取或按設計規(guī)定。同類孔道的摩阻損失試驗不應少于兩根(孔)。試驗的條件和操作方法應與實際工作方法相同。試驗時應采用一端張拉、另一端測定的方法。測定端設備可用經校驗的壓力傳感器或千斤頂。試驗結果應填寫記錄表??椎滥ψ钃p失值計算應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的有關規(guī)定或設計要求執(zhí)行??椎滥ψ钃p失值應經設計認可后方能進行正式張拉。11.5.12??預應力筋張拉后,孔道宜盡快灌漿。灌漿前應先做水泥配合比和相應的灌漿工藝試驗,以優(yōu)化確定其配合比和灌漿參數。11.5.13??孔道灌漿應用純水泥漿。水泥漿應采用標號不低于425號的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制,其28d強度不應小于30N/mm2或設計規(guī)定。當需要改善灌漿性能時,水泥漿中可摻入對預應力筋無腐蝕作用的外加劑,摻入量由試驗確定。11.5.14??水泥漿的流動度應滿足工藝需要,水灰比最大不得超過0.45。攪拌后3h的泌水率宜控制在1%以內,最大不超過2%。11.5.15??水泥漿應采用機械攪拌,攪拌時間不少于30s,拌好的水泥漿停放時間不宜超過30min。11.5.16??灌漿時,每一工作班應取水泥漿試塊一組,標準養(yǎng)護28d用于檢驗試塊強度。試模尺寸采用7.07cm×7.07cm×7.07cm,宜用無底試模。11.5.17??每根水平孔道必須一次連續(xù)灌漿完成,灌漿機與孔道灌漿口應采用閥門連接。當水泥漿到達另一端時,應先封閉出漿口,繼續(xù)加壓,稍后關閉灌漿閥門,然后再停機。11.5.18??豎向孔道灌漿應由下向上進行,可采用接力灌漿或分段灌漿。分段灌漿時,兩段連接處可由人工補漿后再繼續(xù)上段灌漿,為保證孔道上端密實,還可采用二次壓漿工藝或其他工藝。11.5.19??預應力筋的外露端,應在灌漿結束后,用C30混凝土封閉或按設計要求封閉?;炷练忾]施工時不得震動預應力筋端頭。11.6??施工安全11.6.1??電視塔的施工,除應遵守本規(guī)范的規(guī)定外,尚應遵守現行國家安全技術標準、規(guī)范和國家或地方政府頒發(fā)的有關建設工程現場的管理規(guī)定。11.6.2??施工前必須針對塔的建筑結構特征和施工特點,結合環(huán)境、條件等編制安全施工技術組織措施,并成為電視塔施工組織設計文件的組成部分。11.6.3??電視塔施工,必須建立地面和高處作業(yè)面之間、高處立體交叉作業(yè)面之間的通訊聯絡系統,確保施工和運輸的安全指揮。11.6.4??電視塔施工現場應和當地氣象臺建立專業(yè)天氣預報聯系。遇雷、雨、霧、雪或六級以上大風天氣時,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發(fā)生,否則應停止施工。11.6.5??施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