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類代謝第二節(jié)講課文檔_第1頁
脂類代謝第二節(jié)講課文檔_第2頁
脂類代謝第二節(jié)講課文檔_第3頁
脂類代謝第二節(jié)講課文檔_第4頁
脂類代謝第二節(jié)講課文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脂類代謝第二節(jié)第一頁,共123頁。2乙酰CoA乙酰乙酰CoA乙酰CoA乙酰乙酸HMGCoAD(-)-β-羥丁酸丙酮乙酰乙酰CoA琥珀酰CoA琥珀酸2乙酰CoA酮體的生成和利用的總示意圖第二頁,共123頁。3.酮體生成的生理意義酮體是肝臟輸出能源的一種形式。并且酮體可通過血腦屏障,是肌肉尤其是腦組織的重要能源。酮體利用的增加可減少糖的利用,有利于維持血糖水平恒定,節(jié)省蛋白質(zhì)的消耗。第三頁,共123頁。4.酮體生成的調(diào)節(jié)(1)飽食及饑餓的影響(主要通過激素的作用)抑制脂解,脂肪動員飽食

胰島素

進入肝的脂酸

脂酸β氧化

酮體生成饑餓

脂肪動員FFA胰高血糖素等脂解激素

酮體生成

脂酸β氧化第四頁,共123頁。(2)肝細胞糖原含量及代謝的影響糖代謝旺盛FFA主要生成TG及磷脂

乙酰CoA

+乙酰CoA羧化酶丙二酰CoA

反之,糖代謝減弱,脂酸β-氧化及酮體生成均加強。第五頁,共123頁。丙二酰CoA競爭性抑制肉堿脂酰轉(zhuǎn)移酶,抑制脂酰CoA進入線粒體,脂酸β氧化減弱,酮體生產(chǎn)減少。(3)丙二酰CoA抑制脂酰CoA進入線粒體第六頁,共123頁。三、脂酸在脂酸合成酶系的催化下合成組織:肝(主要)、腎、腦、肺、乳腺及脂肪等組織亞細胞:胞液:主要合成16碳的軟脂酸(棕櫚酸)肝線粒體、內(nèi)質(zhì)網(wǎng):碳鏈延長1.合成部位(一)軟脂酸的合成第七頁,共123頁。NADPH的來源:

磷酸戊糖途徑(主要來源)

胞液中異檸檬酸脫氫酶及蘋果酸酶催化的反應乙酰CoA、ATP、HCO3-、NADPH、Mn2+2.合成原料乙酰CoA的主要來源:乙酰CoA全部在線粒體內(nèi)產(chǎn)生,通過檸檬酸-丙酮酸循環(huán)(citratepyruvatecycle)出線粒體。乙酰CoA氨基酸Glc(主要)第八頁,共123頁。線粒體膜胞液線粒體基質(zhì)丙酮酸丙酮酸蘋果酸草酰乙酸檸檬酸檸檬酸乙酰CoANADPH+H+NADP+蘋果酸酶CoA乙酰CoAATPAMPPPiATP檸檬酸裂解酶CoA草酰乙酸H2O檸檬酸合酶蘋果酸CO2CO2第九頁,共123頁。(1)丙二酰CoA的合成酶-生物素-CO2+乙酰CoA

酶-生物素+丙二酰CoA總反應式:

丙二酰CoA+ADP+PiATP+HCO3-+乙酰CoA3.脂酸合成酶系及反應過程酶-生物素+HCO3ˉ酶-生物素-CO2ADP+PiATP第十頁,共123頁。乙酰CoA羧化酶(acetylCoAcarboxylase)是脂酸合成的限速酶,存在于胞液中,其輔基是生物素,Mn2+是其激活劑。其活性受別構調(diào)節(jié)和磷酸化、去磷酸化修飾調(diào)節(jié)。第十一頁,共123頁。(2)脂酸合成從乙酰CoA及丙二酰CoA合成長鏈脂酸,是一個重復加成過程,每次延長2個碳原子。各種生物合成脂酸的過程基本相似。第十二頁,共123頁。有7種酶蛋白(脂肪?;D(zhuǎn)移酶、丙二酰CoA酰基轉(zhuǎn)移酶、β-酮脂肪酰合成酶、β-酮脂肪酰還原酶、β-羥脂酰基脫水酶、脂烯酰還原酶和硫酯酶),聚合在一起構成多酶體系。軟脂酸合成酶大腸桿菌第十三頁,共123頁。三個結(jié)構域:7種酶活性都在一條多肽鏈上,屬多功能酶,由一個基因編碼;有活性的酶為兩相同亞基首尾相連組成的二聚體。高等動物底物進入縮合單位還原單位軟脂酰釋放單位第十四頁,共123頁。其輔基是4′-磷酸泛酰氨基乙硫醇,是脂酰基載體?!漉;d體蛋白(ACP)第十五頁,共123頁。底物進入乙酰CoACE-S-乙?;?縮合酶)丙二酰CoAACP-S-丙二?;浿岷铣擅?/p>

乙?;ǖ谝粋€)丙二酰基軟脂酸的合成過程第十六頁,共123頁??s合CO2還原NADP+H+NADP+脫水H2O再還原NADPH+H+NADP+第十七頁,共123頁。轉(zhuǎn)位丁?;蒃2-泛-SH(ACP上)轉(zhuǎn)移至E1-半胱-SH(CE上)。ACPSC=OCH2CH2CH3CEHSSO=CCH2CH2CH3CEACPHS轉(zhuǎn)位第十八頁,共123頁。經(jīng)過7輪循環(huán)反應,每次加上一個丙二?;黾觾蓚€碳原子,最終釋出軟酯酸。CESO=CCH3ACPSC=OCH2—COO-CESO=CCH2CH2CH2CH2CH3ACPSC=OCH2—COO-

CESO=CCH2CH2CH2CH2CH2CH2CH3ACPSC=OCH2—COO-

O-O=CCH2CH2CH2CH2CH2CH2CH3CH2CH2CH2CH2CH2CH2CH2CH2CEACPHSHS+4H++4e-CO2CESO=CCH2CH2CH3ACPSC=OCH2—COO-

4H++4e-CO24H++4e-CO2第十九頁,共123頁。軟脂酸合成的總反應:CH3COSCoA

+7HOOCH2COSCoA

+

14NADPH+H+CH3(CH2)14COOH+7CO2

+6H2O+8HSCoA+14NADP+第二十頁,共123頁。軟脂酸的合成總圖第二十一頁,共123頁。以丙二酰CoA為二碳單位供體,由NADPH+H+

供氫經(jīng)縮合、加氫、脫水、再加氫等一輪反應增加2個碳原子,合成過程類似軟脂酸合成,但脂酰基連在CoASH上進行反應,可延長至24碳,以18碳硬脂酸為最多。1.脂酸碳鏈在內(nèi)質(zhì)網(wǎng)中的延長(二)脂酸碳鏈的延長第二十二頁,共123頁。以乙酰CoA為二碳單位供體,由NADPH+H+供氫,過程與β-氧化的逆反應基本相似,需α-β烯酰還原酶,一輪反應增加2個碳原子,可延長至24碳或26碳,以硬脂酸最多。2.脂酸碳鏈在線粒體中的延長第二十三頁,共123頁。動物:有Δ4、Δ5、Δ8、Δ9去飽和酶,鑲嵌在內(nèi)質(zhì)網(wǎng)上,脫氫過程有線粒體外電子傳遞系統(tǒng)參與。植物:有Δ9、Δ12、Δ15

去飽和酶H++NADHNAD+E-FADE-FADH2Fe2+Fe3+Fe2+Fe3+油酰CoA+2H2O硬脂酰CoA+O2NADH-cytb5

還原酶去飽和酶Cytb5(三)不飽和脂酸的合成第二十四頁,共123頁。亞油酸的合成第二十五頁,共123頁。1.代謝物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乙酰CoA羧化酶的別構調(diào)節(jié)物抑制劑:軟脂酰CoA及其他長鏈脂酰CoA激活劑:檸檬酸、異檸檬酸進食糖類而糖代謝加強,NADPH及乙酰CoA供應增多,異檸檬酸及檸檬酸堆積,有利于脂酸的合成。大量進食糖類也能增強各種合成脂肪有關的酶活性從而使脂肪合成增加。(四)脂酸合成的調(diào)節(jié)第二十六頁,共123頁。2.激素調(diào)節(jié)

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生長素脂酸合成﹣﹣TG合成胰高血糖素:激活PKA,使之磷酸化而失活胰島素:通過磷蛋白磷酸酶,使之去磷酸化而復活+

脂酸合成

胰島素乙酰CoA羧化酶、脂酸合成酶、ATP-檸檬酸裂解酶、脂蛋白脂酶+TG合成乙酰CoA羧化酶的共價調(diào)節(jié):第二十七頁,共123頁。脂肪組織:主要以葡萄糖為原料合成脂肪,也利用CM或VLDL中的FA合成脂肪。四、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謝肝臟:肝內(nèi)質(zhì)網(wǎng)合成的TG,組成VLDL入血。小腸粘膜:利用脂肪消化產(chǎn)物再合成脂肪。(一)合成部位第二十八頁,共123頁。甘油和脂酸主要來自于葡萄糖代謝CM中的FFA(來自食物脂肪)甘油一酯途徑(小腸粘膜細胞)甘油二酯途徑(肝、脂肪細胞)(二)合成原料(三)合成基本過程第二十九頁,共123頁。甘油二酯途徑酯酰CoA轉(zhuǎn)移酶

CoAR1COCoA

酯酰CoA

轉(zhuǎn)移酶

CoAR2COCoA磷脂酸磷酸酶Pi

酯酰CoA

轉(zhuǎn)移酶

CoAR3COCoA第三十頁,共123頁。3-磷酸甘油主要來自糖代謝。肝、腎等組織含有甘油激酶,可利用游離甘油。甘油激酶(肝、腎)ATPADP第三十一頁,共123頁。五、幾種多不飽和脂酸衍生物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血栓噁烷(thromboxane,TX)白三烯(leukotrienes,LT)第三十二頁,共123頁。具二十碳的不飽和脂酸,以前列腺酸為基本骨架具一個五碳環(huán)和兩條側(cè)鏈花生四烯酸(20:4△5,8,11,14)前列腺酸(一)前列腺素、血栓噁烷、白三烯的化學結(jié)構及命名前列腺素(PG)第三十三頁,共123頁。PG根據(jù)五碳環(huán)上取代基和雙鍵位置不同,分9型:第三十四頁,共123頁。根據(jù)R1及R2兩條側(cè)鏈中雙鍵數(shù)目的多少,PG又分為1、2、3類,在字母的右下角提示。第三十五頁,共123頁。第三十六頁,共123頁。有前列腺酸樣骨架,但五碳環(huán)為含氧的噁烷代替。血栓烷(TX)第三十七頁,共123頁。分子中有四個雙鍵,三個共軛雙鍵。(LTB4)白三烯(LT)第三十八頁,共123頁。

合成部位:

合成原料:

合成過程:1.前列腺素及血栓烷的合成(二)PG、TX、LT的合成PG:除紅細胞外的全身各組織TX:血小板花生四烯酸第三十九頁,共123頁。2.白三烯的合成花生四烯酸

氫過氧化廿碳四烯酸(5-HPETE,5-hydroperoxy-eicotetraenoicacid)

脂過氧化酶(lipoxygenase)脫水酶白三烯(LTA4)LTB4、LTC4、LTD4及LTE4等第四十頁,共123頁。PGE2誘發(fā)炎癥,促局部血管擴張。PGE2、PGA2使動脈平滑肌舒張而降血壓。PGE2、PGI2抑制胃酸分泌,促胃腸平滑肌蠕動。PGF2α使卵巢平滑肌收縮引起排卵,使子宮體收縮加強促分娩。1.PG(三)PG、TX及LT的生理功能第四十一頁,共123頁。2.TXPGF2、TXA2強烈促血小板聚集,并使血管收縮促血栓形成,PGI2、PGI3對抗它們的作用。TXA3促血小板聚集,較TXA2弱得多。第四十二頁,共123頁。3.LTLTC4、LTD4及LTE4被證實是過敏反應的慢反應物質(zhì)。LTD4還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LTB4還可調(diào)節(jié)白細胞的游走及趨化等功能,促進炎癥及過敏反應的發(fā)展。第四十三頁,共123頁。第四節(jié)

磷脂的代謝

MetabolismofPhospholipid第四十四頁,共123頁。磷脂的結(jié)構和功能甘油磷脂的合成與分解代謝鞘磷脂的合成與分解代謝本節(jié)主要內(nèi)容:第四十五頁,共123頁。定義:含磷酸的脂類稱磷酯。甘油磷脂:由甘油構成的磷酯(體內(nèi)含量最多)鞘磷脂:由鞘氨醇構成的磷脂X指與磷酸羥基相連的取代基,包括膽堿、水、乙醇胺、絲氨酸、甘油、肌醇、磷脂酰甘油等。FAFAPiX

甘油FAPiX鞘氨醇一、含磷酸的脂類被稱為磷脂分類:第四十六頁,共123頁。相同的組成成份(分子數(shù))不同或不盡相同的組成成份磷酸脂酸醇類其他成分甘油磷脂12甘油膽堿、乙醇胺、絲氨酸、肌醇等鞘磷脂11鞘氨醇膽堿甘油磷脂與鞘磷脂的分子組成第四十七頁,共123頁。(一)由甘油構成的磷脂統(tǒng)稱為甘油磷脂組成:甘油、脂酸、磷脂、含氮化合物結(jié)構:功能:含一個極性頭、兩條疏水尾,構成生物膜的磷脂雙分子層。常為花生四烯酸X=膽堿、水、乙醇胺、絲氨酸、甘油、肌醇、磷脂酰甘油等第四十八頁,共123頁。磷脂雙分子層的形成第四十九頁,共123頁。機體內(nèi)幾類重要的甘油磷脂第五十頁,共123頁。(cephalin)(lecithin)磷脂酰肌醇

(phosphatidylinositol)磷脂酰絲氨酸(phosphatidylserine)第五十一頁,共123頁。心磷脂(cardiolipin)第五十二頁,共123頁。(二)由鞘氨醇或二氫鞘氨醇構成的磷脂稱為鞘磷酯鞘氨醇的氨基通過酰胺鍵與1分子長鏈脂酸相連形成神經(jīng)酰胺(ceramide),為鞘脂的母體結(jié)構。第五十三頁,共123頁。鞘脂(sphingolipids)含鞘氨醇(sphingosine)或二氫鞘氨醇的脂類。第五十四頁,共123頁。X=磷脂膽堿、磷脂乙醇胺、單糖或寡糖按取代基X的不同,鞘脂分為:鞘糖酯、鞘磷脂第五十五頁,共123頁。(四)神經(jīng)鞘磷脂和卵磷脂在神經(jīng)髓鞘中含量較高二、磷脂在體內(nèi)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一)磷脂是構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卵磷脂存在于細胞膜中心磷脂是線粒體膜的主要脂質(zhì)(二)磷脂酰肌醇是第二信使的前體(三)縮醛磷脂存在于腦和心肌組織中第五十六頁,共123頁。合成部位合成原料及輔因子三、磷脂甘油的合成與降解(一)甘油磷脂的合成全身各組織內(nèi)質(zhì)網(wǎng),肝、腎、腸等組織最活躍。脂酸、甘油、磷酸鹽、膽堿、絲氨酸、肌醇、ATP、CTP第五十七頁,共123頁。第五十八頁,共123頁。第五十九頁,共123頁。3.合成基本過程(1)甘油二酯合成途徑第六十頁,共123頁。(2)CDP-甘油二酯合成途徑第六十一頁,共123頁。磷脂酰膽堿由磷脂酰乙醇胺從S-腺苷甲硫氨酸獲得甲基生成。磷脂酰絲氨酸由磷脂酰乙醇胺羧化或其乙醇胺與絲氨酸交換生成。甘油磷脂合成還有其他方式,如:第六十二頁,共123頁。甘油磷脂的合成在內(nèi)質(zhì)網(wǎng)膜外側(cè)面進行。最近發(fā)現(xiàn),在胞液中存在一類能促進磷脂在細胞內(nèi)膜之間進行交換的蛋白質(zhì),稱磷脂交換蛋白(phospholipidexchangeproteins),分子量在16,000~30,000之間,等電點大多在pH5.0左右。第六十三頁,共123頁。二軟脂酰膽堿R1、R2為軟脂酸X為膽堿由Ⅱ型肺泡上皮細胞合成,可降低肺泡表面張力。第六十四頁,共123頁。PLA1PLA2PLCPLDPLB2PLB1磷脂酶(phospholipase,PLA)(二)甘油磷脂的降解第六十五頁,共123頁。四、鞘磷酯的代謝(一)鞘氨醇的合成合成原料合成部位全身各細胞內(nèi)質(zhì)網(wǎng),腦組織最活躍。軟脂酰CoA、絲氨酸、磷酸吡哆醛NADPH+H+及FADH2第六十六頁,共123頁。合成過程第六十七頁,共123頁。(二)神經(jīng)鞘磷脂的合成第六十八頁,共123頁。腦、肝、腎、脾等細胞溶酶體中的神經(jīng)鞘磷脂酶(屬于PLC類)磷脂膽堿N-脂酰鞘氨醇神經(jīng)鞘磷脂(三)神經(jīng)鞘磷脂的降解第六十九頁,共123頁。第五節(jié)

膽固醇代謝

MetabolismofCholesterol第七十頁,共123頁。膽固醇的結(jié)構、分布和生理功能膽固醇的合成合成部位合成原料合成過程合成調(diào)節(jié)膽固醇的轉(zhuǎn)化本節(jié)主要內(nèi)容:第七十一頁,共123頁。

膽固醇(cholesterol)結(jié)構:固醇共同結(jié)構:環(huán)戊烷多氫菲概述第七十二頁,共123頁。動物膽固醇(27碳)第七十三頁,共123頁。植物(29碳)酵母(28碳)第七十四頁,共123頁。

膽固醇在體內(nèi)含量及分布:含量:約140克分布:廣泛分布于全身各組織中,大約?分布在腦、神經(jīng)組織;肝、腎、腸等內(nèi)臟、皮膚、脂肪組織中也較多;肌肉組織含量較低;腎上腺、卵巢等合成類固醇激素的腺體含量較高。存在形式:游離膽固醇、膽固醇酯第七十五頁,共123頁。

膽固醇的生理功能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對控制生物膜的流動性有重要作用;是合成膽汁酸、類固醇激素及維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質(zhì)的前體。第七十六頁,共123頁。一、膽固醇的合成原料為乙酰CoA和NADPH組織定位:除成年動物腦組織及成熟紅細胞外,幾乎全身各組織均可合成,以肝、小腸為主。細胞定位:胞液、光面內(nèi)質(zhì)網(wǎng)(一)合成部位第七十七頁,共123頁。1分子膽固醇18乙酰CoA+36ATP+16(NADPH+H+)葡萄糖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徑乙酰CoA通過檸檬酸-丙酮酸循環(huán)出線粒體(二)合成原料(三)合成基本過程第七十八頁,共123頁。合成膽固醇的限速酶甲羥戊酸的合成第七十九頁,共123頁。鯊烯的合成膽固醇的合成第八十頁,共123頁。限速酶——HMG-CoA還原酶酶的活性具有晝夜節(jié)律性(午夜最高,中午最低)可被磷酸化而失活,脫磷酸可恢復活性受膽固醇的反饋抑制作用胰島素、甲狀腺素能誘導肝HMG-COA還原酶的合成(四)膽固醇合成受多種因素調(diào)節(jié)第八十一頁,共123頁。饑餓與禁食可抑制肝合成膽固醇。攝取高糖、高飽和脂肪膳食后,膽固醇的合成增加。膽固醇可反饋抑制肝膽固醇的合成。它主要抑制HMG-CoA還原酶的合成。饑餓與飽食膽固醇第八十二頁,共123頁。胰島素及甲狀腺素能誘導肝HMG-CoA還原酶的合成,從而增加膽固醇的合成。胰高血糖素及皮質(zhì)醇則能抑制HMG-CoA還原酶的活性,因而減少膽固醇的合成。甲狀腺素還促進膽固醇在肝轉(zhuǎn)變?yōu)槟懼?。激素第八十三頁,?23頁。二、轉(zhuǎn)化成膽汁酸及類固醇激素是體內(nèi)膽固醇的主要去路

膽固醇的母核——環(huán)戊烷多氫菲在體內(nèi)不能被降解,但側(cè)鏈可被氧化、還原或降解,實現(xiàn)膽固醇的轉(zhuǎn)化。(一)膽固醇可轉(zhuǎn)變?yōu)槟懼崮懝檀荚谠诟渭毎修D(zhuǎn)化成膽汁酸(bileacid),隨膽汁經(jīng)膽管排入十二指腸,是體內(nèi)代謝的主要去路。第八十四頁,共123頁。

(二)膽固醇可轉(zhuǎn)化為類固醇激素器官合成的類固醇激素腎上腺皮質(zhì)球狀帶醛固酮皮質(zhì)束狀帶皮質(zhì)醇皮質(zhì)網(wǎng)狀帶雄激素睪丸間質(zhì)細胞睪丸酮卵巢卵泡內(nèi)膜細胞雌二醇、孕酮黃體(三)膽固醇可轉(zhuǎn)化為維生素D3的前體7-脫氫膽固醇第八十五頁,共123頁。第六節(jié)MetabolismofLipoprotein血漿脂蛋白代謝第八十六頁,共123頁。血脂血漿脂蛋白的分類、組成特點及結(jié)構載脂蛋白的定義、種類、功能血漿脂蛋白的代謝血漿脂蛋白代謝異常本節(jié)主要內(nèi)容:第八十七頁,共123頁。一、血脂是血漿所含脂類的統(tǒng)稱血漿所含脂類統(tǒng)稱血脂,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膽固醇及其酯以及游離脂酸。外源性——從食物中攝取

內(nèi)源性——肝、脂肪細胞及其他組織合成后釋放入血定義:來源:第八十八頁,共123頁。血脂含量受膳食、年齡、性別、職業(yè)及代謝等的影響,波動范圍很大。組成血漿含量空腹時主要來源mg/mLmmol/L總脂400~700(500)甘油三酯10~150(100)0.11~1.69(1.13)肝總膽固醇100~250(200)2.59~6.47(5.17)肝膽固醇酯70~250(200)1.81~5.17(3.75)游離膽固醇40~70(55)1.03~1.81(1.42)總磷脂150~250(200)48.44~80.73(64.58)肝卵磷脂50~200(100)16.1~64.6(32.3)肝神經(jīng)磷脂50~130(70)16.1~42.0(22.6)肝腦磷脂15~35(20)4.8~13.0(6.4)肝游離脂酸5~20(15)脂肪組織正常成人空腹血脂的組成及含量第八十九頁,共123頁。電泳法血脂與血漿中的蛋白質(zhì)結(jié)合,以脂蛋白(lipoprotein)形式而運輸。

?CM

前二、不同血漿脂蛋白其組成、結(jié)構均不同(一)血漿脂蛋白的分類第九十頁,共123頁。超速離心法:CM、VLDL、LDL、HDL乳糜微粒chylomicron(CM)極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densitylipoprotein(VL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第九十一頁,共123頁。CMVLDLLDLHDL密度<0.950.95~1.0061.006~1.0631.063~1.210組成脂類含TG最多,80~90%含TG50~70%含膽固醇及其酯最多,40~50%含脂類50%蛋白質(zhì)最少,1%5~10%20~25%最多,約50%載脂蛋白組成apoB48、E

AⅠ、AⅡAⅣ、CⅠCⅡ、CⅢapoB100、CⅠ、CⅡCⅢ、EapoB100apoAⅠ、AⅡ(二)血漿脂蛋白的組成第九十二頁,共123頁。載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指血漿脂蛋白中的蛋白質(zhì)部分。apoA:AⅠ、AⅡ、AⅣ、AVapoB:B100、B48apoC:CⅠ、CⅡ、CⅢ、CⅣapoDapoE(三)載脂蛋白定義:種類(20多種)第九十三頁,共123頁。③

載脂蛋白可調(diào)節(jié)脂蛋白代謝關鍵酶活性:AⅠ激活LCAT(卵磷酯膽固醇脂轉(zhuǎn)移酶)CⅡ激活LPL(脂蛋白脂肪酶)AⅣ輔助激活LPLCⅢ抑制LPLAⅡ激活HL(肝脂肪酶)②

載脂蛋白可參與脂蛋白受體的識別:AⅠ識別HDL受體B100,E識別LDL受體①

結(jié)合和轉(zhuǎn)運脂質(zhì),穩(wěn)定脂蛋白的結(jié)構

功能:第九十四頁,共123頁。疏水性較強的TG及膽固醇酯位于內(nèi)核。具極性及非極性基團的載脂蛋白、磷脂、游離膽固醇,以單分子層借其非極性疏水基團與內(nèi)部疏水鏈相聯(lián)系,極性基團朝外。(四)脂蛋白的結(jié)構第九十五頁,共123頁。來源:小腸合成的TG和合成及吸收的磷脂、膽固醇+apoB48

AⅠ、

AⅡ、AⅣ

三、血漿脂蛋白是血脂的運輸形式,但代謝和功能各異(一)乳糜微粒第九十六頁,共123頁。代謝:新生CM

成熟CM

CM殘粒LPL

肝細胞攝?。↙DL受體相關蛋白

)FFA

外周組織血液第九十七頁,共123頁。運輸外源性TG及膽固醇酯。存在于組織毛細血管內(nèi)皮細胞表面使CM中的TG、磷脂逐步水解,產(chǎn)生甘油、FA及溶血磷脂等。LPL(脂蛋白脂肪酶)CM的生理功能:第九十八頁,共123頁。來源:+apoB100、E代謝:VLDLVLDL殘粒LDLLPLLPL、HLLPL——脂蛋白脂肪酶HL——肝脂肪酶FFA外周組織FFA肝細胞合成的TG磷脂、膽固醇及其酯以肝臟為主,小腸可合成少量。(二)極低密度脂蛋白第九十九頁,共123頁。VLDL的生理功能:運輸內(nèi)源性TG。內(nèi)源性VLDL的代謝第一百頁,共123頁。來源:由VLDL轉(zhuǎn)變而來。代謝:LDL受體代謝途徑LDL受體廣泛分布于肝動脈壁細胞等全身各組織的細胞膜表面,特異識別、結(jié)合含apoE或apoB100的脂蛋白,故又稱apoB,E受體。(三)低密度脂蛋白第一百零一頁,共123頁。VLDL受體代謝途徑:第一百零二頁,共123頁。ACAT——脂酰CoA膽固醇脂酰轉(zhuǎn)移酶第一百零三頁,共123頁。LDL的非受體代謝途徑血漿中的LDL還可被修飾,修飾的LDL如氧化修飾LDL(ox-LDL)可被清除細胞即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中的巨噬細胞及血管內(nèi)皮細胞清除。這兩類細胞膜表面具有清道夫受體(scavengerreceptor,SR),攝取清除血漿中的修飾LDL。第一百零四頁,共123頁。LDL的代謝第一百零五頁,共123頁。轉(zhuǎn)運肝合成的內(nèi)源性膽固醇。正常人每天降解45%的LDL,其中2/3經(jīng)LDL受體途徑降解,1/3由清除細胞清除。LDL的生理功能:第一百零六頁,共123頁。主要在肝合成;小腸亦可合成。CM、VLDL代謝時,其表面apoAⅠ、AⅡ、AⅣ、apoC及磷脂、膽固醇等離開亦可形成新生HDL。HDL1HDL2HDL3來源:(四)高密度脂蛋白分類(按密度):第一百零七頁,共123頁。代謝:新生HDL細胞膜CM、VLDL卵磷脂、膽固醇CM、VLDLapoC、apoEHDL3LCATHDL2CM、VLDL磷脂apoAⅠ、AⅡVLDL、LDLCECETP

LCAT:卵磷脂膽固醇酯酰轉(zhuǎn)移酶CETP:膽固醇酯轉(zhuǎn)運蛋白第一百零八頁,共123頁。第一百零九頁,共123頁。①使HDL表面卵磷脂2位脂?;D(zhuǎn)移到膽固醇3位羥基生成溶血卵磷脂及膽固醇酯②使膽固醇酯進入HDL內(nèi)核逐漸增多③使新生HDL成熟LCAT的作用(由apoAⅠ激活):第一百一十頁,共123頁。成熟HDL可與肝細胞膜SR-B1受體結(jié)合而被攝取。膽固醇酯部分由HDL轉(zhuǎn)移到VLDL少量由HDL轉(zhuǎn)移到肝膽固醇在肝內(nèi)轉(zhuǎn)變成膽汁酸或直接通過膽汁排出體外。第一百一十一頁,共123頁。HDL的代謝第一百一十二頁,共123頁。主要是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