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5月“跨越之旅(五)”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1頁
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5月“跨越之旅(五)”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2頁
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5月“跨越之旅(五)”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3頁
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5月“跨越之旅(五)”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4頁
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5月“跨越之旅(五)”語文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中學高一下學期5月“跨越之旅(五)”語文試卷(含答案)2024級“跨越之旅"(五)語文試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春秋末年,孔子據(jù)《魯春秋》而寫出編年體史書《春秋》,成為中國史學上最早的私人撰史的史家。自此以后,直至清代,史官以及并非史官的史家層出不窮,世代相承,把中華民族的自覺的歷史意識發(fā)展下來。

黑格爾指出:“中國歷史作家的連續(xù)不斷,實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崩罴s瑟博士簡述“中國歷史編纂法"時,根據(jù)王國維在甲骨文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評論司馬遷關于商代歷史的撰述中寫道:“一般認為,司馬遷不可能擁有足夠的一千多年以前的史料來寫歷史??墒钱斎藗儚臒o可爭辯的真跡——安陽甲骨文中清楚地找到商代30個帝王中的23個帝王的名字時……許多人該是何等地驚異。由此可見,司馬遷一定擁有相當可靠的史料。這一事件再一次說明中國人有深刻的歷史意識?!?/p>

這種深刻的歷史意識反映在史家歷史觀點上的突出成就,首先是認識到歷史、現(xiàn)實、未來的聯(lián)系,而且認為歷史可以為現(xiàn)實提供借鑒,如司馬光所說“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嘉善矜惡,取是舍非"。

這種深刻的歷史意識在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史上,對促進各族之間的歷史認同、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有重要的作用。自司馬遷著《史記》而以周邊少數(shù)民族入史,此后成為歷代正史撰述的傳統(tǒng)。《遼史·世表序》稱:“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孫,而自服土中者本同出也?!边@里說的“二帝”,指的是炎、黃二帝。這些事實表明,中國歷史上人們這種深刻的歷史意識表現(xiàn)為大原則上的共同歷史心理和歷史價值觀,這是中華民族凝聚力不斷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的思想淵源。

史學的發(fā)展,不僅表現(xiàn)在史家對于歷史的認識,還表現(xiàn)在史家對于史學的認識,這也有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大致說來,從春秋到秦漢,中國史學已經(jīng)滋生了明確的史學意識并進而演變?yōu)樽杂X的史學發(fā)展意識。反映這一過程的史書主要是《春秋》和《史記》。

《春秋》在史學意識上的突出表現(xiàn),一是“屬辭比事”,二是用例的思想。《禮記·經(jīng)解》說“屬辭比事而不亂”,那就是真正把《春秋》學好了。所謂“比事”,是按年、四時、月、日順序排列史事,是編年紀事的概括性說法?!皩俎o”,是指在表述史事時講求遣詞造句,注重文辭錘煉。“不亂”,除了指編年紀事這種體裁之外,還包含了“屬辭"中用例的思想?!洞呵铩返摹皩俎o”,首先有一定體例上的要求,如同是記戰(zhàn)爭,有伐、侵、入、戰(zhàn)、圍、救、取、執(zhí)、潰、滅、敗等不同寫法。《春秋》的“屬辭”,還有對歷史撰述在文辭上的嚴肅態(tài)度?!皩俎o”用例,不只是形式上的要求,還突出地反映出孔子對于“義”,即歷史評價的重視??鬃右郧?,已有一些史官善于對歷史發(fā)展趨勢作出判斷,對所記史事作出評論,顯示出相當深刻的歷史見解。但在史學上明確地提出“義”的要求,來寓褒貶、別善惡以對將來起懲戒作用的,孔子是最早的,這對后來史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孔子還稱贊晉國史官董狐秉筆直書的精神,說他是“古之良史"??鬃佑痔岢隽俗鹬貧v史文獻的認識,他說論證前朝的制度,不能不以歷史文獻為根據(jù),這是孔子提出來的史學上的一個基本原則。由此可見,孔子是中國史學上第一位具有明確史學意識的史家。

西漢時期,司馬遷把先秦時期的史學意識推進到更高的認識層次,即自覺的史學發(fā)展意識階段。它有一個突出的特征,就是不只提出了有關史學的某些方面的認識,而且進一步提出了史學是史學家們不應中斷的神圣事業(yè)的認識。司馬遷這種自覺的史學發(fā)展意識促使他創(chuàng)造出《史記》這部巨著。從廣泛的意義上看,司馬遷提出的“成一家之言”不僅僅是指《史記》說的,也是指“史家"說的。戰(zhàn)國時期有諸子百家而無史家的突出地位,司馬遷要改變這種傳統(tǒng),使歷史撰述也能成為一“家”。“成一家之言"莊嚴目標的提出,反映了自覺的史學發(fā)展意識產(chǎn)生時所達到的高遠的境界,在史學發(fā)展上是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

(摘編自翟林東《歷史意識與史學意識》)

材料二:

各個民族都有歷史意識,但表現(xiàn)形式和特征不盡相同。歷史意識的獨特性是民族認同和發(fā)展的基礎。認識和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意識,對中華文明的延續(xù)和更新有著重要作用。

歷史意識就是人類對自身發(fā)展過程的認識,表現(xiàn)為人類對歷史的記憶、反思、評判以及對歷史經(jīng)驗的總結(jié)與運用。

中國龐大的歷史經(jīng)典體系、完備的史官系統(tǒng)以及豐富多樣的民間史學,彰顯了中華民族歷史意識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堅持“歷史理性”與“歷史經(jīng)驗"相結(jié)合的歷史觀。一方面,我們不喜歡從預設的理念出發(fā)剪裁歷史材料,而是盡量按事件本來的樣子去記錄,順著蕪雜的歷史材料和具體的歷史實踐活動去思考,從中找到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答案。另一方面,中國有“法先王”的傳統(tǒng),“先王"代表了歷史的秩序,也代表了歷史的最高理想?!胺ㄏ韧酢本褪腔貧w某種歷史理性和歷史精神。

堅持有機的歷史觀。所謂有機的歷史觀,一是強調(diào)歷史事件、歷史要素的相互聯(lián)系;二是強調(diào)歷史的連貫性和傳承性。從中國歷史經(jīng)典的敘事方式觀之,古人的歷史敘事往往遵循如下路徑:對各種事件的敘述渾融一貫,盡量讓讀者在某一時局下窺到歷史全貌;注意各事件之間的相互關涉、相互牽連;注重揭示歷史的錯綜復雜性。“如入建章宮,千門萬戶,內(nèi)自相通。"自覺地把不同的歷史事件聯(lián)系起來,建構(gòu)起有機的歷史場景。同時,也會把不同歷史時期出現(xiàn)的事件、特別是過去的事件與當下正在進行的事情聯(lián)系起來,建立起歷史連續(xù)性意識。

借鑒歷史是為了解決現(xiàn)實問題。中華民族的歷史意識可以轉(zhuǎn)化為重要的思維方法,進而提升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

(摘編自林國標《中華民族的“歷史意識”》)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黑格爾對中國歷史作家的肯定和李約瑟認為司馬遷一定擁有可靠史料的判斷,都側(cè)面表現(xiàn)了中國人的歷史意識。

B.《史記》之后,歷代正史遵循了將周邊少數(shù)民族入史的傳統(tǒng),這對不斷增強民族的凝聚力有重要的作用。

C.在史學上,“屬辭比事"是《春秋》最早明確提出的,是《春秋》已有明確的史學意識的一個突出表現(xiàn)。

D.中華民族的歷史意識中有“法先王”的傳統(tǒng),同時對歷史的記錄又是盡量忠實于原貌而不隨意剪裁。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在中國史學中,《春秋》和《史記》的地位之所以很重要,主要因為其中蘊含著史家對歷史的深刻認識。

B.各民族都有獨特的歷史意識,如果這種獨特性被消解,其民族認同將面臨危機,發(fā)展也可能陷入混亂。

C.中華民族歷史意識的獨特性使得中國擁有龐大的歷史經(jīng)典體系、完備的史官系統(tǒng)和豐富多樣的民間史學。

D.只要堅持有機的歷史觀,我們就能深入反思、正確評判歷史,并對歷史經(jīng)驗合理運用,從而解決現(xiàn)實的問題。

3.下列選項,最符合材料二“有機的歷史觀"的一項是(

)(3分)

A.《史記》為不同階層人物立傳,既有帝王將相,也有刺客游俠,展現(xiàn)了選材的多元性。

B.《漢書》的《地理志》,系統(tǒng)梳理九州疆域沿革,揭示疆域變遷與王朝興衰的關聯(lián)。

C.《資治通鑒》記開元盛世時唐玄宗耽于享樂的細節(jié),未受“愚忠”思想影響而隱諱史實。

D.某地拆除了已使用300多年的舊有水利設施,利用大數(shù)據(jù)分析當下各項水文地質(zhì)等參數(shù),設計出新型堤壩建造方案。

4.楊成武的回憶錄《長征勝利萬歲》體現(xiàn)了對特定歷史的認識。結(jié)合材料分析它對當代青年有何

價值。(4分)

5.學術著作強調(diào)科學性,請分析材料一是如何體現(xiàn)學術著作這一特點的。(6分)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明月關山笛(節(jié)選)

鮑人

窗外細雨綿綿,應著這個晚飯前的時間點,正可謂“瀟瀟暮雨”,雖然關著窗,我仍然能清晰地感受到,仲冬的寒氣深深地浸潤在閩東這個海拔最高的縣城的每一個角落。我想走動走動讓身體暖和點兒,可是這小小的臥室不足以祛除寒意,于是我想起了從北京帶來的笛子。

想吹的這首曲子吹完了,又回頭把其中幾個小節(jié)重復練了幾遍。練得熟練了點兒,準備再完整地吹一曲,想著應該會更流暢些了。剛開了個頭,寧佳推門進來。

“老爸叫你下去,他說要問你什么事。”

“你剛才吹笛子?"岳父坐在那把滿是滄桑的藤椅上,放下手中的報紙,用他慣常的不緊不慢的口氣問。

“啊……是一首古曲,主題是……”

“我知道是古曲。是《關山月》吧?"

“是《關山月》。爸,你也會吹笛子?”我有些驚訝,我跟寧佳結(jié)婚這么多年,從沒聽岳父說過他會吹笛子。

“我不會。"老爺子對著我說,“但是這首《關山月》,我是知道的?!彼选瓣P山月"三個字說得一頓一頓的,很清晰。

“你是怎么知道的?”寧佳問。

“說來話長了。"岳父兩只手掌摩挲著藤椅扶手,看著窗外,眼神顯得有些幽深——不,是迷離,“我第一次聽到它的時候,你們……呵,你們就不用說了,你媽還只是個七八歲的小姑娘呢。”

寧佳還想接著問,那邊岳母已經(jīng)喊吃飯了。

吃完飯,我們又說了好一會兒話,然后上床睡覺。

夜里我醒了兩次。又想起晚飯前岳父說的《關山月》,他是怎么知道的呢?岳母七八歲時,離現(xiàn)在應該有七十多年了吧?就這樣琢磨著,迷迷糊糊睡著了。

不知睡了多久,猛地醒來,原來是讓岳母和寧佳吵醒了。

寧佳拍拍我的腳:“醒啦?起床吧,陪老爸聊聊天。"

“怎么了?”我坐起身問。

“你爸昨天晚上不知道怎么了,翻來覆去的,一晚上幾乎都沒睡。"岳母說。

“???那我一會兒下去陪他?!蔽艺f。

寧佳一邊給我遞著衣服,一邊憂心忡忡地說:“我爸平時生活很有規(guī)律,睡眠一直很好,昨晚是怎么了?都九十歲了,折騰一晚上,別出什么問題……"

“沒事兒,”我安慰她,“老爺子身體這么好,眼不花耳不聾,一天兩天的沒問題。我們今天一起多陪他說說話,讓他開心就好了。"

下樓時,聞到有煙味,是老爺子抽著煙在看報紙。

“昨晚沒睡好?”我問。

“還行,沒事。"

“老爸——你有什么煩心事呀,說出來讓我開心開心?”寧佳說。

老爺子嘿嘿嘿地笑了:“你爸會有什么煩心事?"

“你爸不開心,你還開心了?瞧你這孩子!”岳母對寧佳說。

“寧佳逗我高興,你不知道?。?老爺子對岳母不滿地說。我笑了。

“噢——你寶貝女兒說什么你都開心,是吧?”岳母也笑著說。

午飯后老爺子就困得不行了,讓岳母攙著回屋去。

老爺子起床,讓岳母給他洗了一把臉,然后靠著沙發(fā)抽了一根煙。寧佳從屋里拿出一個盒子來,好像是錦緞包著。老爺子盯著盒子,沉聲問:“干什么?"

“看看唄……你放心吧,我會小心的。”寧佳邊說邊打開盒子,放在茶幾上。右手小心翼翼地從盒里拿起一件東西放在左手手心,湊到我身邊讓我一起看,然后“哇"地喊了一聲。

“哈,七十周年紀念章,就是它呀!”我也有些驚喜??刹皇锹铮幻堕W著金紅色的紀念章,中間是五星,五星下面是飄帶狀的數(shù)字“70"。

寧佳又拿起盒子,讀著刻在上面的字:“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紀念章,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彼痤^,對著老爺子又喊道,“老爸,你好棒喲!為你驕傲!"老爺子呵呵呵地笑著。

吃過晚飯,我和寧佳上樓,寧佳又讓我吹那曲《關山月》。吹罷一曲,她說上周末在北京家里給花瓶里的菊花換水時聽這首曲子,覺得很有意境,跟菊花很相配,然后讓我再吹一遍。第二遍吹罷,她又說在夜里聽這首曲子更有滄桑感,又讓吹第三遍,一直到第四遍、第五遍。

應該過了半夜了,我和寧佳睡得正香呢,門猛地被推開,把我和寧佳都嚇醒了。

“你爸又不睡了,你們下來看看吧,搞得我也沒法睡!”岳母帶著點兒情緒。

“爸,怎么又睡不好?"寧佳問。

老爺子躺在床上,見我們下來,有點兒不高興——是沖著岳母:“我又沒有什么不舒服,干嗎吵他們?”

“你這還叫沒有不舒服?一會兒起來一會兒躺下,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正常的話,會這樣嗎?"岳母嚷嚷道。

陪岳父入睡。

我正睡得香著呢,又讓岳母吵醒了,寧佳也是。沒聽清岳母說什么,只聽見岳父低聲對她說:“小聲一點兒,別吵醒女婿!”

寧佳趕緊坐起來,沖她媽生氣:“媽,干嗎這么早來吵我爸?"

岳母也生氣:“我哪里吵他了?是他自己醒了,我聽見動靜才進來的?!?/p>

老爺子對我說:“你把笛子拿下來,把那首《關山月》吹給我聽聽。"寧佳說:“好呀好呀,我也想聽?!痹滥钙财沧欤骸耙淮笤绲穆犑裁搓P山關水的……"

我拿了笛子下樓,一曲下來不僅沒有磕巴停頓,在氣韻把握上,自己感覺還有些游刃有余。

“很好!很好!”老爺子點頭說道。寧佳補一句:“你女婿吹的,當然好了!"岳母也笑著說好。

“你這把笛子不錯?!崩蠣斪咏又f,“不過,你吹得少了些滄桑感。"

“我昨天還說他吹得有滄桑感呢?!睂幖颜f。

“你一個小孩子,沒經(jīng)過苦難,哪里知道什么叫滄桑感。"

我問岳父:“滄桑感是什么樣的感覺?”

岳父笑了笑,沒有馬上回答,望著窗外。我又看到了他半是幽深半是迷離的眼神。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開篇寫出了閩東縣城的氣候特點,渲染了一種清冷、孤寂的氛圍,暗示了“我"內(nèi)心的孤獨與對溫暖的情感需求。

B.岳母“喊吃飯”這一情節(jié),表面上看打斷了寧佳的追問,使故事節(jié)奏暫時放緩,實則讓故事更具真實感和煙火氣。

C.岳父說“我"吹笛“少了些滄桑感”,委婉否定了“我"的吹奏技巧,暗示了他有著與古曲關聯(lián)的不為人知的過往。

D.寧佳對紀念章的反應體現(xiàn)了她對父親的敬佩與驕傲之情,岳父“呵呵呵地笑著”則反映出他內(nèi)心的滿足與幸福感。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我"是故事的參與者和講述者,“我”的有限感知和岳父的沉默產(chǎn)生留白,強化了小說的歷史厚重感。

B.岳父平日的睡眠狀態(tài)與聽笛聲后失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關山月》對岳父內(nèi)心產(chǎn)生的強烈沖擊。

C.文中兩次描寫岳父“幽深"迷離”的眼神,和魯迅在《祝?!分蟹磸涂坍嬒榱稚┑难劬τ兄惽ぶ?。

D.岳母對笛聲的抱怨“關山關水”,直接表明了她對丈夫過往經(jīng)歷的否定態(tài)度,語言幽默,生活氣息濃郁。

8.《關山月》這首曲子在文中多次出現(xiàn),請簡要說說它在文中的作用。(4分)

9.鮑人談及這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說它是寫給讀者看的,如果不精彩有趣,讀者當然不會看。請你談談對這篇小說“精彩有趣”的理解。(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題。

蓋神農(nóng)為耒耜,以利天下。堯命四子,敬授民時。舜命后稷:“食為政首。"禹制土田,萬國作義。殷周之盛,要在安民?!豆茏印吩唬骸皞}廩實,知禮節(jié);衣食足,知榮辱?!笔ト瞬粣u身之賤也,愧道之不行也;不憂命之長短,而憂百姓之窮。神農(nóng)憔悴,堯瘦癯,舜黎黑,禹胼胝。由此觀之,則圣人之憂勞百姓,亦甚矣。故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四肢不勤,思慮不用,而事治求贍者,未之聞也。仲長子曰:“天為之時,而我不農(nóng),谷亦不可得而取之。青春至焉,時雨降焉,始之耕田,終之簠簋。惰者釜之,勤者鐘之;矧夫不為,而尚乎食也哉?"

晁錯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凍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為開其資財之道也?!倍鼗筒粫宰髀e犁,及種,人牛功力既費,而收谷更少。皇甫隆乃教作耬犁,所省庸力過半,得谷加五。茨充為桂陽令,俗不種桑,無蠶織絲麻之利。民惰懶,少粗履,足多剖裂血出。充教民益種桑,養(yǎng)蠶,織履。今江南知桑蠶織履,皆充之教也。王丹家累千金,每歲時農(nóng)收后,察其強力收多者,輒歷載酒肴,從而勞之,飲食勸勉之。甚惰懶者獨不見勞各自恥不能致丹其后無不力田者聚落以至殷富。蓋以庸人之性,率之則自力,縱之則惰懶耳。天子親耕,皇后親蠶,況夫田父乎?

《孝經(jīng)》曰:“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漢文帝曰:“朕為天下守財矣,安敢妄用哉?”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于官。"然則家猶國,國猶家,其義一也。夫財貨之生,既艱難矣,用之又無節(jié);凡人之性,好懶惰矣,率之又不篤。嗟乎!窮窘之來,所由有漸。故曰:“桀有天下而用不足,湯有七十二里而用有余。天非獨為湯雨菽粟也?!鄙w言用之以節(jié)。

今采捃經(jīng)傳,爰及歌謠,詢之老成,驗之行事。起自耕農(nóng),終于醯醢,資生之業(yè),靡不畢書。號曰《齊民要術》,凡九十二篇。鄙意曉示家童,未敢聞之有識;故丁寧周至,言提其耳,每事指斥,不尚浮辭。覽者無或嗤焉。

(節(jié)選自賈思勰《齊民要術·序》)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其惰懶者獨不見A勞B各自恥C不能致丹D其后E無不力F田者G聚落H以至殷富。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與《師說》中“句讀之不知"的“之”用法不同。

B.釜,與成語“破釜沉舟"中的“釜”都是一種量器,容量比下句中的“鐘"小。

C.率,率領,引領,與《六國論》中“六國互喪,率賂秦耶”的“率"意思不同。

D.鄙,有淺薄之意,與《陳情表》中“矜憫愚誠”的“愚"都是用以自稱的謙詞。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堯命令大臣教授百姓農(nóng)時的有關知識,仲長子強調(diào)要趁春天來臨、甘霖普降的時機開始耕作,體現(xiàn)了古人對農(nóng)時的重視。

B.皇甫隆教會敦煌百姓制作耬和犁,茨充讓桂陽百姓種桑養(yǎng)蠶,秋收之時王丹讓有能力人多干農(nóng)活,他們都造福了一方。

C.《孝經(jīng)》提出的贍養(yǎng)父母的方式,漢文帝不濫用天下財富的觀念,兩者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持家之道也適用于國家的治理。

D.賈思勰從古代經(jīng)傳及民間歌謠中廣泛搜集資料,并向經(jīng)驗豐富的人請教,在實踐中不斷驗證,最終編著成《齊民要術》。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四肢不勤,思慮不用,而事治求贍者,未之聞也。(4分)

(2)故丁寧周至,言提其耳,每事指斥,不尚浮辭。(4分)

14.《齊民要術》編著的目的是什么?請結(jié)合序言節(jié)選部分簡要概括。(5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8~19題。

絕句漫興

(唐)杜甫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①墻低還是家。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

春居雜興

(宋)王禹偁

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州副使②家。

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shù)枝花。

[注]①野老:詩人自稱。作此詩時,作者流落西南,寓居成都。②王禹偁因多次上書言事得罪皇帝,被貶官到商州任團練副使。

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杜詩“非無主”強調(diào)歸屬,“墻低還是家"寫環(huán)境雖陋,但詩人對家園滿懷眷戀。

B.王詩以桃杏“妝點”居所,看似閑適,實則反襯詩人貶謫后孤寂難遣的苦悶心境。

C.兩詩均寫到“春風折花"的細節(jié),借自然之景隱喻人生際遇,暗含身世飄零之悲。

D.兩詩均質(zhì)問春風,杜詩以“相欺”婉諷,王詩直抒激憤,情感表達方式有所不同。

16.有人評價說,王禹偁的詩在遣詞命意上與杜詩確有相似之處,但“師其辭而不師其意"。請結(jié)合兩首詩談談你對“不師其意”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中“___,___"兩句,將自己的精神境界與純潔澄澈的物境相融合,彰顯了問心無愧、光明坦蕩的襟懷。

(2)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舉盤庚遷都之例反駁司馬光時,“_____________,

”兩句寫出了從黎民百姓到士大夫都是反對的聲音。

(3)疊字又名“重言”,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具有音樂性、形象性的特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古代詩歌中,有時上下句均用疊字,如“___,___”。

三、語言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小題。

①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無形的壓力(

A

),一些心理健康問題也悄然浮出水面。從建立工作室到舉辦藝術展等,近年來,藝術療愈的功能不斷被發(fā)掘,以其獨特的魅力與療效得到社會重視。

②早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便有關于運用五音療疾的記載,展現(xiàn)了中國古人對藝術與身心健康關系的深刻認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也與藝術療愈的內(nèi)在精神(

B

),為其注入了東方韻味。隨著時代發(fā)展,藝術療愈走上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發(fā)展之路,其實踐形式從最初的繪畫拓展至音樂、舞蹈、戲劇、手工藝等更廣闊的天地,在世界各地生根發(fā)芽,

甲_________________。

③通過運用視覺、觸覺等感官的非語言表達,藝術療愈可以跨越內(nèi)心世界與外界之間的鴻溝,鼓勵個體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盡情宣泄情感、重建全新自我。神經(jīng)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藝術創(chuàng)作能激活大腦的多個區(qū)域。以繪畫為例,受助者手握畫筆,在色彩與線條交織的小天地里,將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沖突和心結(jié)轉(zhuǎn)化為可視的圖像,在這一過程中,

乙_____________,情操得到陶冶,認知得到提升,生命的活力也得到激發(fā)。手工藝療法,則是在重復性或精細化的動作中,直接激活副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促進視覺、觸覺、思維、動作反應等協(xié)同運作,提升專注力,增強自我成就感。

④在藝術療愈旅程中,受助者會對審美產(chǎn)生更為深層次的理解與欣賞,這種體驗如同清泉在心間潺潺流淌,暢通心靈的脈絡,增強自我價值的認同。當我們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如陶藝、刺繡、編織、剪紙等藝術形式融入療愈過程,不僅能給予受助者情感治愈還能讓這些承載著中華文化基因和歷史記憶的傳統(tǒng)技藝實現(xiàn)傳承和發(fā)展。

⑤藝術療愈,以藝術的溫柔力量,撫慰著人們疲憊焦躁的內(nèi)心。應不斷挖掘藝術療愈功能,但也要引導公眾客觀理性認識藝術療愈的實際作用,使藝術療愈成為生活賦能文化的生動體現(xiàn),為更多人提供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與助力。

18.請在文中括號內(nèi)填入恰當?shù)某烧Z。(2分)

19.下列加點詞語,和文中加點詞語“旅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瘏ⅰ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

B.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畎住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C.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拍痢顿泟e》

D.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南朝樂府《西洲曲》

20.請在文中兩處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

21.文中畫波浪線句子存在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4分)

22.根據(jù)第④段內(nèi)容,請用對偶句式概括藝術療愈的雙重價值。(5分)

四、作文(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

我們總在重復中建立安全感,卻因重復失去敏銳度。

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1.C【解析】“‘屬辭比事’是《春秋》最早明確提出的"錯誤。材料一第六段指出“在史學上明確地提出‘義’的要求……孔子是最早的”,但未提及“屬辭比事"是《春秋》或孔子“最早明確提出”?!皩俎o比事"是對《春秋》史學意識的概括,而非《春秋》自身提出的概念。

2.B【解析】A.“主要因為其中蘊含著史家對歷史的深刻認識”錯誤。原文提到“史學的發(fā)展,不僅表現(xiàn)在史家對于歷史的認識,還表現(xiàn)在史家對于史學的認識”,《春秋》和《史記》地位重要不僅因為對歷史的認識,還因為對史學的認識。C.“中華民族歷史意識的獨特性使得中國擁有……”錯誤。原文是“中國龐大的歷史經(jīng)典體系、完備的史官系統(tǒng)以及豐富多樣的民間史學,彰顯了中華民族歷史意識的獨特性”,選項因果倒置。D.“只要……就……”錯誤。原文“堅持有機的歷史觀"與“解決現(xiàn)實的問題”無必然因果關系,選項表述過于絕對。

3.B【解析】材料二“有機的歷史觀"強調(diào)兩點:一是歷史事件、要素的相互聯(lián)系,二是歷史的連貫性和傳承性。A.體現(xiàn)選材多元性,與“有機的歷史觀”無關。

B.《漢書地理志》梳理疆域沿革并揭示其與王朝興衰的關聯(lián),既體現(xiàn)歷史事件的相互聯(lián)系(疆域變遷與王朝興衰),又體現(xiàn)歷史的連貫性(沿革),符合“有機的歷史觀"。

C.體現(xiàn)秉筆直書的史學精神,與“有機的歷史觀”無關。

D.側(cè)重利用現(xiàn)代技術解決問題,未體現(xiàn)歷史聯(lián)系與傳承,與“有機的歷史觀"無關。

4.①增強青年對紅軍長征這段歷史的認識,引導青年正確評判這段特定歷史。②激發(fā)青年對紅色革命精神的傳承,增強當代青年凝聚力。③使青年認識到長征與當代和未來的聯(lián)系,更好地為現(xiàn)實服務。(1條1分,2條3分,3條4分)

5.①大量客觀實證:如使用《春秋》《史記》《遼史》等文獻證據(jù)論證有關觀點。②引用權威觀點:引用黑格爾、李約瑟博士等權威人士的觀點增強說服力。③概念嚴謹:運用概念如“歷史意識”“史學意識"展開論述,并對重要概念進行必要闡釋,如“屬辭比事”,避免模糊表述。④邏輯嚴密:從“歷史意識"史學意識”兩方面分析中國的史學發(fā)展,從《春秋》至《史記》縱向梳理史學意識的發(fā)展情況,脈絡清晰。(每條2分,答出任意3條即可)

6.A【解析】“渲染了一種清冷、孤寂的氛圍,暗示了‘我’內(nèi)心的孤獨與對溫暖的情感需求"錯誤。開篇描寫閩東縣城的寒冷環(huán)境,主要作用是渲染仲冬的寒冷氛圍,為后文“我”吹笛取暖做鋪墊,并未直接暗示“內(nèi)心的孤獨與對溫暖的情感需求"。文中“我”吹笛是出于寒冷難耐,并非因孤獨而尋求情感慰藉。

7.D【解析】“直接表明了她對丈夫過往經(jīng)歷的否定態(tài)度"錯誤。岳母抱怨“關山關水”是出于對丈夫失眠的擔憂,語言帶有生活化的幽默感,但并未“直接否定丈夫的過往經(jīng)歷"。

8.①《關山月》是小說的線索,串聯(lián)故事情節(jié),使敘事更加緊湊、有條理。②暗示岳父經(jīng)歷過滄桑歲月,是一位有著豐富人生閱歷的老革命者。③喚醒了岳父對往事的記憶,引發(fā)了兩代人對滄桑感的不同理解。(評分標準:1條1分,2條3分,3條4分)

9.①巧設懸念,情節(jié)起伏。如岳父聽了笛聲后行為反常,引人思考,讓情節(jié)有了起伏變化。②人物語言個性化。如“我”與岳父、寧佳和岳仔之間的對話,簡潔自然,生動地刻畫出人物形象。③生活瑣事中隱藏著厚重的歷史,以小見大。如女婿吹笛,一曲《關山月》引出七十年前的往事;一枚紀念章,背后有著國家的大故事等。④富有生活情趣。一家人對《關山月》的反應完全不同,既有生活的幽默感,又能讓人感受到代際間的溫情。(每條2分,答出任意3條即可)

【導語】小說以笛曲《關山月》為線索,通過細膩的家庭場景描寫,展現(xiàn)了岳父深藏的歷史記憶與三代人的情感互動。作者巧妙運用音樂意象與生活細節(jié),在平淡敘事中埋下歷史伏筆,既呈現(xiàn)了代際差異,又暗示了個人命運與國家記憶的交織。結(jié)尾的留白處理尤為精妙,讓滄桑感在笛聲中余韻悠長。

二、古詩文閱讀(37分)

10.BDG【解析】句意:那些懶惰的人沒有得到像其他人一樣的慰勞,他們感到羞愧自己無法達到王丹的標準,所以后來沒有人不努力耕田的。村落因此逐漸富裕起來。

“其惰懶者獨不見勞"表被動,指懶惰者不被慰勞,獨立成句,所以B斷開;

“恥”為意動用法,“以……為恥”,“不能致丹”是恥的內(nèi)容,句意結(jié)束,所以D斷開;

“者"表停頓,“其后……者”總結(jié)結(jié)果,此后“聚落以至殷富"講村落最終狀態(tài),所以G斷開。

故選BDG。

11.B【解析】A.正確。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賓語前置標志。句意:而以道義不能推行為恥辱。/不知句子(如何)停頓。B.錯誤。古代量器/指鍋,并非量器。句意:懶惰的人收獲很少。/釜是指鍋;舟是指船,比喻下定決心不顧一切地進行到底或戰(zhàn)斗到底。C.正確。率領,引領/全都。句意:督促起來又不得力。/六國一個接一個的滅亡,難道全部是因為賄賂秦國嗎?D.正確。句意:我的淺薄的意思告知家童。/憐憫我愚昧至誠的心。

12.B【解析】“秋收之時王丹讓有能力的人多干農(nóng)活,他們都造福了一方”分析錯誤,原文王丹“察其強力收多者……勞之,飲食勸勉之”,是農(nóng)收后慰勞鼓勵勤勞者,而非“讓有能力的人多干農(nóng)活”。選項曲解文意,混淆了王丹激勵百姓的方式。

13.(1)不從事體力勞動,又不開動腦筋,卻能把事情辦好、滿足生活需求,我還不曾聽過這樣的事。(“勤”,指勞作;“贍”,生活富足;“未之聞也”,賓語前置句,正確語序是“未聞之也”。)

(2)所以反復叮囑,周詳備至,每句話都耳提面命,每件事都直截了當說明,不追求浮華的辭句。

(“丁寧”,通“叮囑”;“尚”,崇尚;“浮辭”,浮華的言辭。)

14.①倡導重農(nóng)思想;②傳授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知識;③強調(diào)勤儉的意義。(1條2分,2條4分,3條5分)

參考譯文:

神農(nóng)發(fā)明出耒耜,來使天下得利;堯帝命令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教授百姓天時節(jié)令;舜帝任命后稷掌管農(nóng)業(yè):“糧食做為政治的首位。"大禹規(guī)范田地,萬國就得到治理。商、周強盛,綱要在于安定百姓?!豆茏印氛f:“百姓糧倉充足,才能知曉禮儀;衣食豐足,才能知曉榮譽和恥辱。”圣人不以自己的身份低賤為恥辱,而以道義不能推行為恥辱;不為自己的生命短暫而憂愁,而為百姓窮苦感到憂愁。神農(nóng)氏為了教化百姓種植作物而身體憔悴,堯帝因為治理洪水而身體消瘦,舜帝因為辛勞工作而皮膚黝黑,大禹因為治水而手足長滿老繭。從這些古代圣王的事跡中可以看出,他們?yōu)榱私獬傩盏募部啵_實是盡心盡力,非常辛苦。因此,從天子到平民百姓,不從事體力勞動,又不開動腦筋,卻能把事情辦好、滿足生活需求,我還不曾聽過這樣的事。仲長子說:“上天安排了時令,到時候我們不去耕種,糧食也不可能得到。春天到了,時雨也下了,從耕種開始,最后收獲糧食。懶惰的人收獲很少,勤勞的人收獲很多;既然不肯努力去做,還怎么指望得到食物呢?"

晁錯曰:“在圣明的君王統(tǒng)治下,百姓不挨餓受凍,這并非因為君王能親自種糧食給他們吃,織布匹給他們穿,而是由于他能給人民開辟財源?!倍鼗彤?shù)剡^去不懂得使用耬犁下種,因此在播種時,無論是人力還是畜力都耗費巨大,然而收獲的谷物卻很少。后來皇甫隆教會了當?shù)厝耸褂寐e犁下種的方法,使得勞動效率大大提高,節(jié)省了超過一半的勞力,同時收獲的谷物也增加了五成。茨充擔任桂陽郡太守,當?shù)仫L俗不種植桑樹,百姓沒有獲得蠶織絲麻的利益。百姓懶惰,很少有粗布鞋穿,腳經(jīng)常被凍裂流血。于是,茨充教導百姓多種植桑樹,養(yǎng)殖蠶,織造鞋子?,F(xiàn)在江南地區(qū)懂得養(yǎng)蠶和織布做鞋,都是因為茨充的教導。王丹家財累計千金,每到年終收獲之后,考察那些能夠盡力耕作而收獲頗豐的人,就拉上酒和菜逐個地去慰勞他們,一起吃飯喝酒,鼓勵勉勵他們。那些懶惰的人沒有得到像其他人一樣的慰勞,他們感到羞愧,因為自己無法達到王丹的標準,所以后來沒有人不努力耕田的。村落因此逐漸富裕起來。大凡人的本性,引導他就會努力,放任他就容易懶散。天子親自耕種,皇后親自養(yǎng)蠶,更何況是普通農(nóng)民呢?

《孝經(jīng)》說:“行為謹慎,節(jié)省儉約,以此來孝養(yǎng)父母。"漢文帝說:“我替天下老百姓看守著公眾的財富,怎么可以亂消費呢?”孔子說:“在家凡事能治理得很好,因此可以把這種方法移來辦理政務。"既然這樣,那么家就像國家,國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