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引言青少年抑郁已成為全球性公共衛(wèi)生問題,中國中學生的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尤為突出\"。抑郁個體常表現(xiàn)出注意力選擇和轉換功能受損、自尊和希望感下降、自殺意念和自殺企圖增加等消極心理與行為[2]。社會信息加工理論指出,社會認知與情感加工缺陷是抑郁形成的重要機制3。共情作為“理解與共享他人情緒狀態(tài)”的核心能力,其多維特性與抑郁的關聯(lián)機制尚未明晰?,F(xiàn)有研究多采用以變量為中心的方法探討共情與抑郁的關系4,這種分析路徑難以揭示共情各維度協(xié)同作用形成的個體差異模式,也無法闡明不同共情特征組合對抑郁的差異化影響。鑒于此,本研究創(chuàng)新地采用個體中心視角,通過潛在剖面分析探索中學生共情多維結構的典型特征組合,結合自我一他人導向共情理論框架,系統(tǒng)解析不同共情亞型影響抑郁水平的作用路徑,為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干預策略提供理論依據(jù)。共情,即感知和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被廣泛認為是一個多維度的心理結構5。Reniers、Corcoran和Drake等認為共情包含認知共情和情感共情。認知共情涉及理解他人的內(nèi)心體驗和觀點,而情感共情則是指與他人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Davis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個廣為接受的共情理論框架,并開發(fā)了人際反應指數(shù)量表(InterpersonalReactivityIndex,IRI)。該框架將共情分為四個維度:個人痛苦(personaldistress)、幻想(fantasy)、共情關懷(empathicconcern)和觀點采擇(perspectivetaking)。其中,觀點采擇和幻想屬于認知共情。觀點采擇是指個體采用他人觀點的傾向,而幻想則是指個體將自己想象成書籍、電影和戲劇中虛構角色的感受和行為的傾向。共情關懷和個人痛苦則屬于情感共情。共情關懷是指個體對他人不幸的同情和關心的情緒傾向;個人痛苦則是指個體在消極人際環(huán)境中焦慮和不安的情緒傾向。此外,研究者根據(jù)共情的社會功能將其分為自我導向型和他人導向型兩個維度[8-9]。自我導向型共情主要涉及由他人悲傷或壓力情境引發(fā)的間接消極情緒,包括個人痛苦和幻想;他人導向型共情則基于有效的情緒調(diào)節(jié),體現(xiàn)出對他人情緒的真正關懷和理解,包含共情關懷和觀點采擇。過往研究多在認知一情感共情理論框架下展開,而區(qū)分自我一他人導向視角對于理解共情對行為和心理健康的不同影響至關重要。自我導向型共情的個體通常缺乏真正的利他主義,只有在無法逃避情境時才可能表現(xiàn)出親社會行為;而他人導向型共情的個體通常表現(xiàn)出更高水平的親社會行為[10]以往研究多采用以變量為中心的方法,通過計算總分或各維度均值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難以揭示群體內(nèi)部的異質(zhì)性。潛在剖面分析(LatentProfileAnalysis)是一種以個體為中心的方法,能夠根據(jù)多個自變量的獨特模式進行分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個體的共情特征,從而為針對性干預提供依據(jù)。目前,僅有一項研究采用潛在剖面分析發(fā)現(xiàn)了四種共情類型:低自我一他人導向型(7.5%)、中等自我一他人導向型(46.5%)高自我一他人導向型(25.2%)和低自我一高他人導向型(20.8%)1。然而,該研究聚焦于學前教師群體,而青春期被認為是共情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12-13],有關青少年共情類型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本研究的首要自的是在自我一他人導向視角下,采用潛在剖面分析方法探討中國中學生的共情類型。研究表明,共情各維度與抑郁之間的關系存在不一致性。在他人導向共情成分中,良好的觀點采擇能力與較低的抑郁水平相關4;而共情關懷可能僅涉及對他人痛苦或處境的關注,不一定產(chǎn)生類似情緒,因此與抑郁的相關性較低[15]。較高的他人導向共情可能使個體與他人的負面情緒保持距離,從而降低抑郁風險。然而,自我導向共情與抑郁的關系可能相反。例如,個人痛苦與抑郁呈正相關,幻想也被發(fā)現(xiàn)與抑郁水平呈正相關17。共情的四個維度交互作用形成不同的共情類型,共同影響青少年的抑郁水平。Jin、Li和Huang的研究發(fā)現(xiàn),高自我一他人導向共情組的抑郁水平最高,而低自我一高他人導向型共情組的抑郁水平最低。然而,目前缺乏針對青少年共情類型與抑郁關系的研究。綜上所述,本研究擬在自我一他人導向視角下采用潛在剖面分析方法探討中學生的共情類型,并在劃分共情類型的基礎上,探討不同共情類型與抑郁的關系。研究假設:(1)在自我導向共情水平相當?shù)那闆r下,他人導向共情水平更高的群體抑郁水平更低;(2)在他人導向共情水平相當?shù)那闆r下,自我導向共情水平更高的群體抑郁水平更高。二、研究方法(一)被試與程序采用方便取樣法,在安徽、四川和重慶三個省市選取五所普通中學和一所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進行問卷施測。共有3343名中學生以班級為單位接受了測驗,剔除無效問卷后,有2759名被試的數(shù)據(jù)參與了正式數(shù)據(jù)分析,問卷有效率為82.5%。被試年齡范圍為12~19歲(M=14.40,),其中,男生1372人(49.7%),女生1387人(50.3%)。(二)研究工具1.人際反應指數(shù)量表采用戎幸、孫炳海和黃小忠8修訂的人際反應指數(shù)量表評估個體的共情水平。該量表共28個項目,包括共情關注、個人痛苦、觀點采擇和幻想四個維度。采用5點計分法(0=“完全不符合”,4=“完全符合”),以每個維度的總分(部分題項反向計分)代表個體在該維度的水平。本研究中,四個維度及總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shù)在0.608到0.788之間。2.患者健康問卷抑郁量表采用患者健康問卷抑郁量表(PatientHealthQuestionnaire-9,PHQ-9)測量中學生最近兩周的抑郁水平。該量表共9個題項,采用4點計分法(0=“沒有”,3=“幾乎每天”),總分越高代表抑郁程度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906o(三)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23.0和Mplus8.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首先通過描述性統(tǒng)計檢驗人口學變量(性別、年齡、留守、獨生)及心理變量(抑郁)與共情四維度的相關性;隨后基于共情四維度進行潛剖面分析(LPA),使用200組隨機起始值和50次迭代優(yōu)化模型,通過AIC/BIC/SSA-BIC信息準則、LMRT/BLRT似然比檢驗(plt;0.05支持k類模型)及值(gt;0.8)綜合判定最佳剖面數(shù)量;進一步采用BCH法構建回歸混合模型,檢驗不同共情剖面對抑郁的預測效應。三、研究結果(一)共同方法偏差檢驗采用Harman單因子檢驗法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總數(shù)共有16個,且第一個因子解釋的變異量為23.20%,小于40%的臨界標準,說明本研究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可以進行進一步的數(shù)據(jù)分析。(二)描述統(tǒng)計與相關分析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結果和各變量之間的相關分析結果見表1。共情的四個維度之間存在顯著相關(r=0.09~0.60,plt;0.01),適合進行潛剖面分析。變量之間的關系均符合假設的相關方向。(三)中學生共情模式:潛剖面分析將中學生共情的潛在類別依次設為1到5類,不同數(shù)目的潛剖面的擬合指數(shù)如表2所示。結果表明,隨著剖面數(shù)量增加,AIC、BIC和aBIC依次下降,說明模型擬合程度越來越好。因此,需要進一步結合其他擬合指標對五類剖面模型進行比較。由表2可知,五剖面模型的pLMRT不顯著,且五剖面模型的最小類別組人數(shù)比例未達到規(guī)定的5%o因此,選擇四剖面模型作為本研究最終的模型。如圖1所示,四剖面模型對各個群體的共情特征的描述均基于各共情維度的觀測平均值。所占比例最高的群體(n=1664,60.31%)在所有共情維度上報告的均值均為中等水平,命名為“中等共情組”;所占比例第二高的群體(n=586,21.24%)在幻想和個人痛苦兩個維度上報告的水平最高,在觀點采擇和共情關懷兩個維度上的均值均僅次于在這兩個維度上均值最高的一組,命名為“高共情組”有趣的是,本研究發(fā)現(xiàn)有一組群體(n=352,12.76%)在觀點采擇、共情關懷兩個維度上的均值最高,且在幻想和個人痛苦兩個維度上僅比在這兩個維度上均值最低的一組略高一點,命名為“高他人一低自我導向共情組”最后一個剖面顯示,該群體(n=157,5.69%)在所有維度上的均值均為最低,命名為“低共情組”。表1相關系數(shù)、平均值以及標準差(N=2759)注:,o表2模型擬合指數(shù)(N=2759)圖1四剖面模型(四)各共情剖面對抑郁的預測作用在確定了上述四種共情剖面之后,本研究進一步考察了中學生的抑郁水平是否存在差異。抑郁被放入四剖面模型當中以估計每個共情剖面在抑郁上的均值。在Mplus8.0中自動設置BCH法進行多次配對檢驗,該方法使用四剖面模型中每個人的剖面錯誤概率來檢驗遠端變量(抑郁)的平均值在不同剖面間的差異。圖2各共情剖面的抑郁均值各共情剖面在抑郁上的平均得分如圖2所示。結果表明,四個共情剖面在抑郁程度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高共情組”的抑郁水平顯著高于“低共情組”,plt;0.001和“中等共情組”(3)=7.68,plt;0.011以及“高他人一低自我導向共情組”,;“低共情組”的抑郁水平顯著低于“中等共情組”,plt;0.01;“高他人一低自我導向共情組”的抑郁水平顯著低于“低共情組\",,“中等共情組”,plt;0.001L四、討論本研究探討了中學生的共情類別,進一步揭示了不同共情類別和中學生抑郁水平的關系。結果表明:(1)中學生共情存在四個剖面,分別是:低共情組、中等共情組、高共情組,以及高他人一低自我導向共情組;(2)不同共情剖面在抑郁量表上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其中“高他人一低自我導向共情組”的中學生抑郁水平最低,“高共情組”中學生的抑郁水平最高。本研究明確了中學生的共情類別,有助于更細致地理解中學生的共情特征及其作用,為進一步探究中學生抑郁問題的心理影響因素提供了新的方向。(一)中學生共情類別本研究基于個體中心,采用剖面分析法將中國中學生的共情分為四種潛在類別,分別為:低共情組,占總人數(shù)的5.69%;中等共情組,占總人數(shù)的60.31%;高共情組,占總人數(shù)的21.24%;高他人一低自我導向共情組,占總人數(shù)的12.76%0其中,中等共情組人數(shù)占比最大,這與過往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發(fā)現(xiàn)青少年共情存在“高他人一低自我導向共情”特征組,其觀點采擇與共情關懷顯著高于其他組),而幻想和個人痛苦接近最低水平。這一類中學生能夠清晰地建立起對自身和他人情緒、觀點的心理表征,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給予他人理解和關懷,同時不容易將自己帶入他人身上,也不容易受到他人消極情緒的影響。這為青少年群體的共情提供了細致入微的理解,有助于更全面地評估和發(fā)展青少年的共情水平。(二)中學生共情類別與抑郁的關系本研究進一步探討了中學生共情類別和抑郁的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高共情組”中學生的抑郁水平最高,“中等共情組”和“低共情組”次之,“高他人一低自我導向共情組”中學生群體的抑郁水平最低,這與本研究的假設以及過往研究結論一致。社會神經(jīng)科學證據(jù)表明,考慮他人的想法或對他人的感受產(chǎn)生共鳴時存在共享的神經(jīng)表征,為了防止共享的神經(jīng)表征模糊自己和他人的界限,個體必須區(qū)分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表征,這種能力被稱為“自我—他人”區(qū)分(Self-OtherDistinction,SOD)。效率低下的“自我一他人”區(qū)分會導致中心改變的偏向(altercentricbias),也就是他人的所思所感會影響我們對自身體驗的判斷,進而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案咚艘坏妥晕覍蚬睬榻M”的個體具有較強的自我一他人區(qū)分能力,在理解他人的觀點和關懷他人情緒的基礎之上不會混淆他人和自己的心理表征,在不損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減少社交障礙,從而有較低的抑郁水平[19]與此同時,本研究發(fā)現(xiàn)“高共情組”中學生的抑郁水平最高,這說明了高共情在“自我一他人”區(qū)分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具有風險性。一方面,高共情個體在面對他人的痛苦時,可能會過度代入他人的情緒,導致自己的負面情緒增加,但缺乏足夠的認知控制,無法合理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導致抑郁情緒增加。另一方面,高共情的個體在過度地體驗到他人的情緒壓力、痛苦時,可能會過度甚至歪曲對他人情緒壓力、痛苦的解釋,通常表現(xiàn)為責備自己,對他人消極情緒的共情可能導致個人悲傷和人際內(nèi)疚的出現(xiàn),從而增加個體出現(xiàn)內(nèi)化問題(抑郁)的風險[20]五、教育啟示、研究局限與展望本研究在自我一他人導向的視角下,采用以個體為中心的方法在中國青少年群體中劃分出了四種共情類型,并進一步探討了不同共情類型和抑郁的關系。其研究結果對于中學生群體共情的針對性干預具有重要啟示。一方面,本研究發(fā)現(xiàn)高共情學生容易受到他人情緒的影響,從而增加抑郁風險。因此,學校應提供情緒調(diào)節(jié)與心理韌性訓練,幫助學生學會在共情他人的同時調(diào)節(jié)自身情緒,避免個體困擾。比如,在心理健康課程中納入認知重評技巧,幫助學生調(diào)整對他人痛苦的認知,避免過度內(nèi)化負面情緒。另一方面,共情具有異質(zhì)性,不同共情類型的學生在心理需求和應對策略上存在差異。因此,學校應實施分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拉薩面試題精 編:職業(yè)規(guī)劃與面試技巧
- 農(nóng)業(yè)科技行業(yè)面試題庫及答案精 編
- 福建省南安市國光中學2026屆高二化學第一學期期中預測試題含解析
- 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生物多樣性公約》
- 熱水器工作原理與使用維護指南
- 三高防治工作匯報
- 專業(yè)文檔分享:教資拼音面試題庫攻略
- 外國人打擊處理工作匯報
- 脫髓鞘病與先天腦畸形影像
- 細胞的衰老、凋亡與癌變研究
- 金蝶K3供應鏈操作手冊
- 高泌乳素癥患者的護理
- 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層診療指南(2024年)解讀
- 電纜中間接頭防火整改方案
- 2025屆新高考數(shù)學一二輪復習備考建議與做法 課件
- 合作試驗協(xié)議
- 全國高中生物奧林匹克競賽試題
- 配電房安全管理培訓
- GB 44263-2024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系統(tǒng)安全要求
- QB/T 2660-2024 化妝水(正式版)
- 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單元作業(yè)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