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單元素養(yǎng)練習卷-語文八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含答案)_第1頁
第三單元素養(yǎng)練習卷-語文八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含答案)_第2頁
第三單元素養(yǎng)練習卷-語文八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含答案)_第3頁
第三單元素養(yǎng)練習卷-語文八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含答案)_第4頁
第三單元素養(yǎng)練習卷-語文八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素養(yǎng)練習卷-語文八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含答案)

第三單元素養(yǎng)練習卷-2024-2025學年語文八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

一、基礎知識綜合

1.請運用積累的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本來呢,從前私塾里,學生入學,是從“四書"讀起的。這是那些時代的小學教科書;而且是統(tǒng)一的標準的小學教科書,因為沒有不用的。那時先生不講解,只讓學生背誦,不但得背正文,而且得背朱熹的小注。只要囫圇吞棗地念,囫圇吞棗地背;不懂不要緊,將來用得著,自然會懂的。怎么說將來用得著?那些時候行科舉制度??婆e是一種競爭的考試制度,考試的主要科目是八股文,題目都出在“四書”里,而且是朱注的“四書"里。科舉分幾級,考中的得著種種出身或資格,憑著這種資格可以建功立業(yè),也可以升官發(fā)財;作好作歹,都得先弄個資格到手??婆e幾乎是當時讀書人惟一的出路。每個學生都先讀“四書”,而且讀的是朱注,便是這個緣故。

(1)下列詞語中與“背誦"的詞性相同的一項是()

A.領域B.美麗C.攛掇D.大約

(2)文段選自朱自清《經(jīng)典常談》中《“四書”第七》,“四書"指《___》《中庸》《論語》《___》

(3)《“四書”第七》中提到,《論語》中蘊含著“君子"仁”“時習"擇善”等可以讓讀者終身受用的做人或做學問的道理。請結合《論語》中的一個句子,談談你對其中蘊含的做人或做學問的道理的體會。

二、綜合性學習

2.某中學正在開展“古詩苑漫步"的主題班會活動。

(1)下面是某同學在主題班會上的發(fā)言摘錄,請按要求作答。

吟讀古詩,如同徜徉在花海,讓我們感受到藝術奇葩的芳香,得到藝術雨露的滋潤;吟讀古詩,如同漫步在書山,讓我們感受到文字撲鼻的芬芳,獲得心靈的感化。兒時,人們吟:郎騎竹馬米,繞床弄青梅;新婚時,人們吟: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贊揚英雄時,人們吟: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甲】思親時,人們吟:舍弟卑棲邑,防川領薄曹等……吟讀古詩,需要用心品悟,【乙】你如果不能全神貫注,詩味就會理解不透。

①【甲】處畫線句子有一處標點符號使用不當,請?zhí)岢鲂薷囊庖?/p>

②【乙】處畫線句子有語病,可修改為

(2)根據(jù)你的積累請分別寫出下列古詩句中蘊含的語文知識。

①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蘊含的成語:

②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

蘊含的敬辭:

(3)結合語境,完成轉述。

小語:小文,后天下午三點,校團委邀請《詩苑》雜志的編輯張勇先生來校報告廳做“詩歌漫談”專題講座,機會難得,你一定要去聽一下喲!

小文:好的。我叔叔張興醫(yī)生也喜歡文學,他對這個話題一定感興趣,我想邀請他來一起聽。他就住你家樓上,能不能幫我轉告他?

第二天,小語在樓梯里遇到了張興醫(yī)生,對他說:“_________"。

三、語言表達

3.小豫準備為“古詩苑漫步”綜合性學習活動設計三個環(huán)節(jié),請你仿照他給出的活動一的名稱,為活動二、活動三設計名稱。

活動一:聲情并茂誦古詩

活動二:

活動三:

四、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4.從煉字的角度賞析首聯(lián)。

5.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五、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①早預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們都當作等待什么禮物一般的等著。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來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孩子!要是我們在會場上,一定會禁不住涕泗橫流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于欣賞藝術,更莫過于欣賞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傳達出來的藝術!其次,我們也因為你替祖國增光而快樂!更因為你能借音樂而使多少人歡笑而快樂!想到你將來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沒有止境的進步,為更多的人更廣大的群眾服務,鼓舞他們的心情,撫慰他們的創(chuàng)痛,我們真是心都要跳出來了!能夠把不朽的大師的不朽的作品發(fā)揚光大,傳布到地球上每一個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榮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多少過分的諛詞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總算我的教育沒有白費,你二十年的折磨沒有白受!你能堅強(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jù)),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只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從此以后你可以孤軍奮斗了。何況事實上有多少良師益友在周圍幫助你,扶掖你。還加上古今的名著,時時刻刻給你精神上的養(yǎng)料!孩子,從今以后,你永遠不會孤獨的了,即使孤獨也不怕的了!

②赤子之心這句話,我也一直記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創(chuàng)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說得不錯,藝術表現(xiàn)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不是純潔到像明鏡一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

(選自《傅雷家書》,有刪改)

6.“涕泗橫流"是什么意思?這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7.為什么說“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jù)”?說說你的理解。

8.“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中破折號的作用是什么?

9.“不是純潔到像明鏡一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實用類文本閱讀,完成下面小題。

你的學習小組開展《詩經(jīng)》研究性學習,以下是搜集到的部分材料,請你根據(jù)材料,完成學習任務。

【材料一】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共305篇,先秦時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

相傳周代設有采詩之官,他們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給負責音樂的官員譜曲,演唱給周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這些沒有記錄姓名的民間作者的作品,占據(jù)《詩經(jīng)》的多數(shù)部分。周代貴族文人的作品構成了詩經(jīng)的另一部分。例如據(jù)《尚書》記載,《豳bīn風·鴟鸮chīxiāo》就是周公旦所作。

《詩經(jīng)》分風、雅、頌三部分?!讹L》是各地的民歌,是《詩經(jīng)》中的精華部分,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堆拧贩帧洞笱拧贰缎⊙拧?,多為貴族祭祀、宴會之詩歌,用以娛嘉賓、祈豐年、頌祖德等?!洞笱拧返淖髡呤琴F族文人,但對現(xiàn)實政治有所不滿,除了宴會、祭祀樂歌而外,也寫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諷刺詩。《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

“風、雅、頌”和“賦、比、興"被合稱為《詩經(jīng)》“六義”。唐代經(jīng)學家孔穎達認為:“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可見,風、雅、頌是詩的內容題材;賦、比、興是詩的藝術手法。

除此之外,《詩經(jīng)》還善于運用意象、常用重章疊唱等,這些藝術特色對后世詩歌影響很大。重章疊唱也稱“重章疊句”,即在不同詩節(jié)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語句重復出現(xiàn)。這既取決于《詩經(jīng)》配樂歌唱的性質,也取決于民歌體的表達特點。反復詠唱,給人以“百轉千回"繞梁三日”的感受,同時還可以有實質的意義表達功能:展現(xiàn)發(fā)展過程、時間推進、情感變化等。

(根據(jù)郭預衡《中國古代文學史》整理)

【材料二】

流行歌曲并不是從鄧麗君開始的,中國好歌曲的選秀也不是CCTV才有的。早在3000年前的周朝,民間就有傳唱度很高的熱歌,這些熱歌就匯編成了《詩經(jīng)》。

《詩經(jīng)》由風、雅、頌三部分組成:風是流行歌曲;雅是藝術歌曲;而頌是主旋律。

創(chuàng)作手法上,《詩經(jīng)》講究個“賦、比、興"?!百x”就是有話直說,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比"就是打比方,像我們今天說的比喻啦、象征啦、甚至詩里暗含著某種意思之類,都屬于“比”;“興"就是先說點別的再說重點,描繪一下景象、天氣之類的,有時候還能和詩歌扯上關系,有時候一點關系都沒有,純粹是為了順口。

舉個例子,民謠歌手趙雷的作品《阿刁》,開頭的一段歌詞就很能說明“賦、比、興”的手法:

第一句:阿習,住在西藏的某個地方——這是“賦"。

第二句:禿鷲一樣,棲息在山頂上——這是“比”。

第三、四句:阿習,大昭寺門前鋪滿陽光。打一壺甜茶,我們聊著過往——這是“興"。

(節(jié)選自網(wǎng)文《再沒人能把講得這么明白了》)

【材料三】

無論目前對“意象”的解釋是怎樣紛紜,有兩點是基本的:一是必須呈現(xiàn)為具體的“象"(即“物”),純粹說理和直接抒情均不構成意象;二是這種“象"須涵有人的主觀情意,純客觀的物象或圖象亦不能稱為意象?!对娊?jīng)》中的景物描寫,與表情達意緊密相聯(lián),是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的結合,顯然無法否認它們是詩歌中的意象。

《詩經(jīng)》中的意象,在表現(xiàn)主題、抒發(fā)情感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首先是為抒情提供具體的環(huán)境。《唐風·綢繆》中“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月亮皎潔,疏星斜掛,在這樣美妙迷人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對愛人邂逅相遇,其樂也融融……

《詩經(jīng)》中的意象還常常為抒情渲染某種相應的氣氛。《邶風·谷風》“習習谷風,以陰以雨"渲染的是一種陰晦沉郁的氣氛,與棄婦沉痛的傾訴正相適應;《鄭風·野有蔓草》中“野有蔓草,零落溥兮”的清新明朗的氛圍,也較好地襯托出了抒情主人公遇見愛人時的歡快心情。

第三,通過意象的變換暗示時間、空間的變化?!墩倌稀坑忻贰芬悦纷勇涞匕凳緯r間的進展,比喻姑娘美好的青春正在逐漸消逝;《小雅·采薇》中、“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剛止"則借植物生長表明季節(jié)的推移,暗示戍邊戰(zhàn)士已歷久不歸。

(摘自郭建勛《中的意象淺說》)

10.小組同學根據(jù)三則材料作出了以下判斷,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是西漢起才有的名稱。

B.《詩經(jīng)》是詩,也是歌,當時是可以配著樂曲演唱的。

C.《詩經(jīng)》“六義"最初是由唐代經(jīng)學家孔穎達提出并加以闡釋的。

D.《詩經(jīng)》中的景物描寫因與表情達意相關而成為意象。

11.你受邀為初一同學做“走近《詩經(jīng)》”微講座,請根據(jù)材料完善下面的講座提綱。

12.小組將在班級做學習成果匯報,在闡述“風、雅、頌"時,需要引用資料以增強說服力。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有涉及“風、雅、頌”的內容,你認為引用哪則材料的相關內容好一些?為什么?

13.請根據(jù)你對三則材料的探究所得,對《蒹葭》一詩的藝術特色做簡要鑒賞。

六、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南陽有儒生,好游山水。一日入深山,行數(shù)里,見一溪水清冽,沿溪而前,遇一洞口,藤蘿掩映。入洞,初狹,漸行漸寬。忽見日光透入,豁然開朗,中有良田百畝,屋舍儼然。男女耕作,衣冠古樸,見生至,皆驚問:“客從何來?”生具答之。眾邀至家,設酒食相待,自言避戰(zhàn)亂居此,不知今世何年。生欲歸,眾囑曰:“勿告外人。"生出,尋路返家。后欲再往,竟迷不知所蹤。

(選自《異聞錄·桃源別記》有刪改)

14.下列文言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落英繽紛”中“繽紛"的意思是“繁多雜亂”。

B.“豁然開朗"中“豁然”可理解為“突然開闊明亮"。

C.“衣冠古樸”中“冠"指“帽子”。

D.“竟迷不知所蹤"中“竟”的意思是“竟然"。

1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男女耕作,衣冠古樸,見生至,皆驚問:“客從何來?”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16.下列對選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的桃花源環(huán)境優(yōu)美,村民生活安寧,與外界完全隔絕。

B.【乙】文中的儒生因迷路發(fā)現(xiàn)村落,村民熱情招待但不愿與外界聯(lián)系。

C.【乙】文中儒生所遇村民雖避世而居,但主動詢問外界情況,表現(xiàn)出對現(xiàn)世的好奇。

D.【乙】文“良田百畝"屋舍儼然”等描寫,與【甲】文場景相似。

17.【甲】【乙】兩文中的村民有何共同特點?請結合原文簡要說明。

七、名句名篇默寫

18.蒹葭

(1)《蒹葭》中,起筆就用“___,___"展現(xiàn)了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給全詩籠罩了一層凄清落寞的情調。

(2)《蒹葭(蒹葭蒼蒼)》中“所謂伊人,___”兩句,有人翻譯為“美麗的姑娘啊,她在對岸"。

(3)面對求而不得的愛情,尋愛之人寫下了“___,___”,感嘆追尋伊人的漫長道路。

八、作文

19.內容:《桃花源記》的讀后感。

要求:(1)題目自擬。(2)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3)不少于600字。

《第三單元素養(yǎng)練習卷-2024-2025學年語文八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參考答案

1.(1)C

(2)

《大學》

《孟子》

(3)示例: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蘊含著“擇善而從”的道理,告訴我們應該端正學習態(tài)度,虛心向別人請教,這樣,無論在什么環(huán)境下,遇到什么人我們都可以從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從而提升自我。(其他出自論語的語句均可,意思對即可)

【詳解】(1)本題考查詞性。

“背誦"是動詞。

A.“領域”是名詞;

B.“美麗"是形容詞;

C.“攛掇”是動詞;

D.“大約"是副詞。

故選C。

(2)本題考查文學常識。

“四書”是中國儒家經(jīng)典的四部著作,包括《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這四部書是儒家學派的核心經(jīng)典,對中國古代和現(xiàn)代的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據(jù)此填空即可。

(3)本題考查閱讀體會。

首先要從《論語》中選擇一句有代表性的句子,簡要解釋句子的字面意思,然后結合句子內容,分析其中蘊含的做學問或做人的道理,最后結合現(xiàn)實生活或學習經(jīng)歷,談談自己對這一道理的理解和體會。

示例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智慧。這句話蘊含著“誠實求知”的道理。在學習或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不懂的問題,有些人為了面子或虛榮心,選擇不懂裝懂,結果不僅無法真正掌握知識,還可能誤導他人??鬃痈嬖V我們,面對未知時,要坦然承認自己的不足,虛心請教,才能真正獲得知識和智慧。這種態(tài)度不僅適用于學習,也適用于做人。只有誠實面對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斷進步,成為更好的自己。

示例二:“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的意思是,通過復習舊知識,能夠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這句話蘊含著“溫故知新”的道理。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常常追求新知識,卻忽略了復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鬃犹嵝盐覀儯瑥土暡粌H是鞏固知識的過程,更是發(fā)現(xiàn)新見解、新思路的機會。通過不斷溫習,我們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甚至從中獲得新的啟發(fā)。只有善于溫故知新,才能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保持進步和創(chuàng)新。

2.(1)

把“……"改成“。”

如果你不能全神貫注,詩味就會理解不透。

(2)青梅竹馬;

“貴門"或者“貴”。

(3)示例:張叔叔,您好!我和小文是同學,他知道您也喜歡文學,所以讓我轉告您,明天下午三點,《詩苑》雜志的編輯張勇先生來我校報告廳做“詩歌漫談"專題講座,邀請您和我們一起去聆聽學習。

【詳解】(1)①本題考查標點符號的用法。

乙句中省略號使用不當。“等”和省略號不能放在一起,可把省略號改成句號。

②本題考查病句的辨析與修改。

丙處畫線句子語病為關聯(lián)詞位置不當,應將“你"和“如果”調換位置。

(2)本題考查成語、文化常識的掌握。學生需根據(jù)積累分析作答。

①根據(jù)“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可知,成語是“青梅竹馬”。青梅竹馬:形容男女小時候天真無邪地在一起玩耍,也指從小就相好的男女青年。

②“謝家來貴門"中“貴門”是稱他人之家的敬語。貴門:指貴家豪門,也是稱他人之家的敬語。

(3)本題考查語言運用能力。轉述首先要做好人稱的轉換;其次,要交待清楚事情,包括時間——第二天的下午三點,地點——學校報告廳,還有內容——《詩苑》雜志的編輯張勇先生做“詩歌漫談"的專題講座等。

示例:張叔叔,你好!小文讓我轉告你,明天下午三點,《詩苑》雜志的編輯張勇先生來我校報告廳做“詩歌漫談”的專題講座,他知道您也喜歡文學,想邀請您一起聆聽學習。

3.

別出心裁品古詩

分門別類輯古詩

【詳解】本題考查活動設計。

作答此題,首先分析活動一“聲情并茂誦古詩"的結構和特點,其是一個以表現(xiàn)方式(聲情并茂)+動詞(誦)+活動對象(古詩)組成的短語;設計活動二和活動三時,需要保持結構一致,選擇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和動詞,體現(xiàn)出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對古詩的不同探究或表現(xiàn)形式,例如可以從書寫、繪畫、創(chuàng)作、賞析等角度入手。

示例:揮毫潑墨寫古詩;別具匠心賞古詩。

4.示例1:“輔”字形象地寫出了三秦大地輔衛(wèi)長安的景象,氣象雄偉,意境開闊。

示例2:“望"字將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聯(lián)系起來,表達了對友人的惜別之情。5.參考:①抒發(fā)了與友人的惜別之情;②表現(xiàn)了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導語】這首送別詩以雄渾開篇,“輔”“望"二字勾勒出壯闊空間,暗含宦游人的漂泊感。頸聯(lián)“海內”“天涯"的時空對仗,將離愁升華為超越地理的知己之情。尾聯(lián)以“無為”作結,摒棄傳統(tǒng)泣別姿態(tài),展現(xiàn)盛唐士人豁達的胸襟與精神氣象。全詩在離愁中見豪邁,于纏綿處顯剛健,堪稱送別詩中的別調。

4.本題考查詞句理解。

首聯(lián)“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意思是雄偉的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wèi)著,透過那風云煙霧遙望著蜀地的五大渡口。

“城闕輔三秦”,“輔"是“輔佐、護衛(wèi)”的意思。長安是唐朝的都城,“城闕"代指長安,“三秦”指的是關中地區(qū)。這里用“輔"字,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三秦大地環(huán)繞、護衛(wèi)著長安的壯闊景象,給人一種堅固、雄偉的感覺,展現(xiàn)出一種磅礴的氣勢,使詩歌開篇就營造出雄渾開闊的意境。

“風煙望五津”,“望"即“遙望”。詩人站在長安,遙望著友人即將前往的蜀地的五津渡口。一個“望"字,將相隔千里的京城長安和蜀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在空間上形成了一種巨大的跨度。同時,這個字也蘊含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深牽掛和惜別之情。詩人的目光仿佛穿過風煙,看到了友人即將到達的遠方,在不舍中又有著對友人的關切,讓這種惜別之情更加深沉而真摯。

5.本題考查情感主旨。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意思是雄偉的長安城由三秦之地拱衛(wèi)著,透過那風云煙霧遙望著蜀地的五大渡口。詩人開篇描繪出長安的雄偉和蜀地的遙遠,在空間上形成巨大反差,為惜別之情奠定了基調。“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則直接表明了詩人與友人分別時的傷感,同時以“同是宦游人”來安慰彼此,說明兩人都為了仕途而漂泊,更增添了離別的愁緒?!盁o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在分別的路口,詩人雖勸慰友人不要像小兒女那般哭泣,但這正從側面反映出離別的不舍之情,只是詩人不想讓這種悲傷過于濃烈。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內有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涯,也好像近在身邊。這是全詩的主旨句,也是情感的升華。詩人一掃離別的傷感,以豁達的心態(tài)看待友情,認為只要彼此心意相通,即使相隔天涯,也如同近在咫尺。這兩句詩展現(xiàn)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體現(xiàn)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給人以鼓舞和力量,讓友人在離別之際感受到溫暖和慰藉。

6.是流了很多淚的意思,表達了作者非常激動的情感。7.示例:因為被勝利沖昏了頭腦會給人負面的影響,而且人很容易被勝利沖昏頭腦受其影響,所以說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jù)。8.這是解釋說明打擊的具體內容9.反問,突出表達了心靈的純潔在藝術表現(xiàn)上的重要作用。

【導語】這篇家書展現(xiàn)了傅雷作為父親對藝術赤子的深切期許。通過“涕泗橫流"等情感濃烈的表述,將藝術追求升華為神圣使命,強調在榮譽面前保持謙卑才是真正的堅強。文中雙破折號的插入語和反問修辭形成強烈語勢,把藝術真諦與心靈純潔性緊密關聯(lián)。最后以“赤子之心”點題,構建起藝術家應當具備的精神世界:既要有創(chuàng)造孤獨的勇氣,又要保持與萬物共鳴的純凈。全文情感真摯,說理透徹,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家訓與藝術教育的完美結合。

6.本題考查詞語意義及情感。

結合第①段“孩子!要是我們在會場上,一定會禁不住涕泗橫流的。……更因為你能借音樂而使多少人歡笑而快樂”,可知:當“我”如期得知兒子的演奏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內心非常激動和自豪?!疤殂魴M流"是作者想象他如果當場欣賞兒子的音樂時,看到兒子學有所成,還能為國爭光時,內心極其激動,也因此而流下許多激動的淚水。這里表達了作者(傅雷)收到孩子喜訊時的極度喜悅與感動,甚至達到情感失控的程度,側面反映出父母對孩子成就的驕傲與深切的愛。

7.本題考查理解句子。

結合第①段“多少過分的諛詞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不為勝利沖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jù)”,可知:在傅雷認為,兒子雖然在藝術上取得極高的成就,得到許多人的欣賞和認可。面對這些成就,他并沒有因此而驕傲自大,而是非常謙卑地繼續(xù)學習藝術?!安粸閯倮麤_昏了頭腦”指的是勝利容易使人驕傲自滿,而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真正的堅強不僅是面對挫折時的韌性,更是在成功時能保持謙卑與理性,不被外界贊譽迷惑。這體現(xiàn)傅雷以此強調孩子具備內在的成熟與堅韌,這是比外在成就更珍貴的品質。

8.本題考查標點符號。

“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中的“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是對前面“打擊"的解析說明,破折號之間的內容具體列舉了“打擊”可能涉及的領域,起到補充說明、突出強調的作用。這是破折號的夾注功能,起到類似括號的注釋功能,與括號的注釋不相同的是,破折號的在朗讀時需讀出這部分內容。

9.本題考查修辭。

結合第②段“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藝術表現(xiàn)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可知:在作者看來要具有赤子之心,要具有純潔的心靈才能彈奏出動聽的音樂。“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運用了反問手法,連續(xù)兩個反問句其作用起到增強語氣,強調藝術家心靈的純潔性是理解與感染他人的必要條件。引發(fā)讀者思考,突出“赤子之心”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要性。

10.C11.①底層人民和貴族文人②內容題材③祭祀、宴會樂歌,反映人民愿望的諷刺詩,民歌④藝術手法⑤重章疊唱(重章疊句)手法12.材料一。材料一選自學術著作,它的表述內容相對詳細,語言準確、嚴密,具有權威性,所以能夠增強說服力。而材料二來源于網(wǎng)文,屬于“戲說"性質,內容簡短,語言幽默詼諧但不嚴謹,不具備權威性,因此不能增強說服力。(從材料來源/權威性、材料的內容/語言嚴謹性兩個方面對兩則材料進行比較,明確引用的目的是“增強說服力”即可。13.示例:①詩歌開頭寫蒹葭,既可看作以“賦"的手法描繪景物,也可看作以“興”的手法情觸于物而發(fā)為歌詠,也以“蒹葭蒼蒼"來起韻,表現(xiàn)出優(yōu)美清新的民歌特色;②全詩三章,采用了重章疊唱手法,蒹葭的姿態(tài)、追尋的艱辛、思念的綿長、可望而不可即的渺?!诜磸驮伋?,讀者深受感染;③詩歌善于通過意象表情達意。蒹葭飄零,白露短暫,霜清冷……它們共同為詩歌營造了一個凄清哀婉的抒情環(huán)境。白露由“為霜”到“未晞"未已”,表現(xiàn)了時間的變化,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時空序列。

【導語】這三則材料詳細介紹了《詩經(jīng)》的背景、內容和藝術特色。材料一提供了《詩經(jīng)》的整體結構和文本分類,材料二以現(xiàn)代流行文化類比,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賦、比、興"等藝術手法,材料三強調了詩中的意象及其表現(xiàn)功能,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鑒賞這部經(jīng)典詩歌集。

10.本題考查材料內容的辨析。

C.“《詩經(jīng)》‘六義’最初是由唐代經(jīng)學家孔穎達提出并加以闡釋的”表述錯誤。根據(jù)材料一第③段“‘風、雅、頌’和‘賦、比、興’被合稱為《詩經(jīng)》‘六義’”,“唐代經(jīng)學家孔穎達認為:……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分析可知,唐代經(jīng)學家孔穎達對《詩經(jīng)》六義進行了闡釋,但并非提出“六義"的概念。

故選C。

11.本題考查材料內容的概括。

根據(jù)材料一第②段“這些沒有記錄姓名的民間作者的作品,占據(jù)《詩經(jīng)》的多數(shù)部分。周代貴族文人的作品構成了詩經(jīng)的另一部分”概括可知,詩經(jīng)的作者是沒有記錄姓名的民間百姓和貴族文人。故空①處可填:底層人民和貴族文人。

根據(jù)材料一第③段“《詩經(jīng)》分風、雅、頌三部分?!讹L》是各地的民歌,是《詩經(jīng)》中的精華部分,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堆拧贩帧洞笱拧贰缎⊙拧罚酁橘F族祭祀、宴會之詩歌,用以娛嘉賓、祈豐年、頌祖德等……《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概括可知,《詩經(jīng)》風雅頌的內容題材來源于,各地民歌,貴族祭祀、宴會之詩歌,諷刺詩歌,宗廟祭祀之詩歌。故空②處可填:內容題材;空③處可填:祭祀、宴會樂歌,反映人民愿望的諷刺詩,民歌。

根據(jù)材料一第④段“可見,風、雅、頌是詩的內容題材;賦、比、興是詩的藝術手法”,第⑤段“《詩經(jīng)》還善于運用意象、常用重章疊唱等,這些藝術特色對后世詩歌影響很大"概括可知,《詩經(jīng)》的藝術手法包含:賦比興、運用意象、常用重章疊唱。故空④處可填:藝術手法;空⑤處可填:重章疊唱(重章疊句)手法。

12.本題考查材料內容的概括和說明方法。本題屬于開放性題目,作答時應根據(jù)題干信息給出的情境進行表述,根據(jù)題干“小組將在班級做學習成果匯報,在闡述“風、雅、頌”時,需要引用資料以增強說服力"可知,材料選擇為“引資料”的說明方法,目的是“增強說服力"。綜上所述應在本情境下進行語言表達,“引資料”的方法應注意材料來源、權威性、材料語言邏輯性三方面進行分析,注意語言邏輯通順,書寫工整即可。

對比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一出自《中國古代文學史》,屬于學術著作,應更具權威性、學術性,材料首先概述了《詩經(jīng)》的定義,再說明了《詩經(jīng)》的來源,最后表明出《詩經(jīng)》的藝術手法,語言邏輯更加嚴謹;材料二出自網(wǎng)文《再沒人能把講得這么明白了》,通過舉例民謠歌手趙雷的作品《阿刁》形象的說明了“賦、比、興"的手法體現(xiàn),并不能確認其學術性和真實性。據(jù)此作答,從材料來源/權威性、材料的內容/語言嚴謹性兩個方面對兩則材料進行比較,明確引用的目的是“增強說服力”即可。

13.本題考查文章內容概括和古詩詞句賞析。

本題屬于開放性題目,作答時應總結提煉三則材料對《詩經(jīng)》藝術特色的概括再結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詩經(jīng)二首》的課文內容進行分析。

根據(jù)材料一第④段“可見,風、雅、頌是詩的內容題材;賦、比、興是詩的藝術手法”,第⑤段“《詩經(jīng)》還善于運用意象、常用重章疊唱等,這些藝術特色對后世詩歌影響很大”,根據(jù)材料二第③段“‘賦’就是有話直說,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比’就是打比方,像我們今天說的比喻啦、象征啦、甚至詩里暗含著某種意思之類,都屬于‘比’;‘興’就是先說點別的再說重點,描繪一下景象、天氣之類的”,再結合材料三第②段“《詩經(jīng)》中的意象,在表現(xiàn)主題、抒發(fā)情感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材料一第⑤段“重章疊唱也稱‘重章疊句’,即在不同詩節(jié)的同一位置,相同或相近的語句重復出現(xiàn)……反復詠唱,給人以‘百轉千回’‘繞梁三日’的感受,同時還可以有實質的意義表達功能:展現(xiàn)發(fā)展過程、時間推進、情感變化等"概括可知,《詩經(jīng)》的藝術手法包含:賦比興、運用意象、常用重章疊唱,以及三種藝術手法的具體體現(xiàn)和作用。

結合課文《蒹葭》內容分析,全詩開篇“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直接表達出對“伊人"的思念,這屬于“賦”的手法,也是先描繪景象,再抒發(fā)情感,這屬于“興"的手法展示。全詩三章,采用重章疊唱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有幾個字不同,造成回環(huán)往復的表達效果。每章都以“蒹葭蒼蒼(萋萋、采采),白露為霜(未晞、未已)”開頭,每章都是前兩句寫景,后兩句點明主題。一唱三嘆,節(jié)奏鮮明,增加詩歌的節(jié)奏感和音律美,形成了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美感。還深化了詩歌的意境,強化了主人公的求而不得的情感;主人公的執(zhí)著,也在一唱三嘆中得到了盡情地展示。同時,全詩每章用“蒹葭蒼蒼(萋萋、采采),白露為霜(未晞、未已)"開頭,是運用“蒹葭”“白露"的意象表情達意,“蒼蒼“萋萋“采采描繪了蒹葭的繁茂,“為霜”“未晞"未已”體現(xiàn)了時間的推移,營造出一種時間上的推移感和空間上的朦朧美,渲染出一種凄清落寞的氣氛,更好的襯托主人公對佳人求而不得的哀怨和思念之情。

綜合以上材料,據(jù)此作答即可。

14.D15.(1)男女在田間耕作,衣著古樸,看到儒生到來,都驚訝地問:“客人從哪里來?"

(2)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林之類。16.C17.共同特點:①熱情好客(如“設酒食相待”);②與世隔絕,不愿與外界接觸(如“勿告外人");③生活安寧,不知外界朝代更替(如“自言避戰(zhàn)亂居此”)。

【導語】兩篇文章皆以誤入“世外桃源"為脈絡,甲文通過漁人奇遇,展現(xiàn)理想社會圖景,寄寓對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乙文借儒生經(jīng)歷,延續(xù)避世隱居的敘事模式。二者結構相似,均以“發(fā)現(xiàn)—進入—離開—再尋無果”展開,語言簡潔,共同勾勒出超脫塵世的理想境界,飽含對現(xiàn)實的反思與對安寧的追求。

14.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

D.句意:最終迷失了道路不知道它在哪里了。竟:最終。

故選D。

15.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

(1)耕作,耕種勞作;衣冠,衣服和帽子;古樸,樸素而有古代的風格;至,到來;皆,都;驚問,驚訝地問;客,客人;何,哪里。

(2)平曠,平坦寬廣;屋舍,房屋;儼然,整齊的樣子;良田,肥沃的田地;美池,美麗的池塘;桑竹,桑樹和竹子;屬,類。

16.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與分析。

C.乙文“見生至,皆驚問:‘客從何來?’”只是驚訝并詢問其人來歷,并無主動探詢外界情況的描寫,更未表現(xiàn)“對現(xiàn)世的好奇"。

故選C。

17.本題考查比較閱讀。

根據(jù)甲文“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以及乙文“眾邀至家,設酒食相待"可知,兩文的村民都邀請外來者到家中,并以酒食熱情款待,體現(xiàn)出他們的熱情好客

根據(jù)甲文“不足為外人道也”和乙文“勿告外人"可知,兩文的村民都叮囑外來者不要將他們的情況告知外人,表現(xiàn)出他們與世隔絕、不愿被外界打擾的心態(tài)

根據(jù)甲文“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和乙文“自言避戰(zhàn)亂居此,不知今世何年"可知,兩文的村民都因躲避戰(zhàn)亂而長期隱居,對外面世界的朝代變化一無所知,過著安寧平靜的生活。

【點睛】參考譯文:

【甲】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魚為生。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前行,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水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鮮嫩美麗,落花紛紛地散在地上,漁人對此感到十分詫異。繼續(xù)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發(fā)源地,漁人發(fā)現(xiàn)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點光亮。于是他從洞口進去了。起初洞口很狹窄,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眼前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林之類的。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到處可以聽到。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們個個都安適愉快,自得其樂。

村里的人看到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里的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就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的戰(zhàn)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兩朝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地告訴了他們,聽完以后,他們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里人告辭離開。村里的人對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說,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終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聽到這件事后,高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xiàn),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沒有問起通往桃花源的路的人了。

【乙】南陽有個書生,喜歡游覽山水。有一天進入深山,走了幾里路,看到一條溪水清澈涼爽,他沿著溪水向前走,遇到一個洞口,洞口被藤蘿遮蔽著。進入洞口,起初很狹窄,慢慢向前走逐漸變得寬闊。忽然看到陽光照射進來,一下子變得開闊明亮,洞中有一百畝肥沃的田地,房屋整齊有序。男男女女在田間耕作,他們的衣服和帽子都很古樸,看到書生到來,都驚訝地問道:“客人從哪里來?"書生詳細地回答了他們。眾人邀請書生到自己家中,擺上酒菜飯食來招待他,他們自己說因為躲避戰(zhàn)亂才住在這里,不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年代。書生想要回家,眾人叮囑他說:“不要告訴外面的人。”書生出來后,尋找原來的路回到家中。后來想要再去那個地方,最終迷失了道路不知道它在哪里了。

18.

蒹葭蒼蒼

白露為霜

在水一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