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jiān)測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湖南省郴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jiān)測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湖南省郴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jiān)測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湖南省郴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jiān)測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湖南省郴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jiān)測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湖南省郴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jiān)測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卡。試題卷共6頁,有三道大題,共28道小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寫在答題卡和該試題卷的指定位置上,并認真核對答題卡上的姓名、準考證號和科目。3.考生作答時,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須作答在答題卡上,在本試題卷上答題無效??忌诖痤}卡上按答題卡中注意事項的要求答題。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新石器時代某一文化遺存位于長江下游地區(qū),當地居民種植水稻,并且掌握了養(yǎng)蠶繅絲技術。該文化遺址位于下圖中的()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中國)。據所學知識可知,新石器時代,長江中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居民種植水稻,并且掌握了養(yǎng)蠶繅絲技術,位于圖片中的③位置,C項正確;①②位于黃河流域不符合材料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描述,排除AB項;④位于珠江流域,不符合材料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描述,排除D項。故選C項。2.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寫到:“欲觀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異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諸侯之制?!迸c材料中的“立子立嫡之制”和“封建子弟之制”分別對應的是()A.宗法制和分封制 B.宗法制和郡縣制 C.分封制和宗法制 D.分封制和禮樂制【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周朝(中國)?!傲⒆恿⒌罩啤?是西周時期的王位繼承方式,即嫡長子繼承制,它是宗法制的核心內容?,“封建子弟之制”即封邦建國,也就是分封制,A項正確;郡縣制是郡、縣二級政權的地方行政制度,官吏由中央任免,與“封建子弟之制”不符合,排除B項;“立子立嫡之制”和“封建子弟之制”分別對應宗法制和分封制,C項順序顛倒,排除C項;“立子立嫡之制”指宗法制,“封建子弟之制”是分封制,排除D項。故選A項。3.戰(zhàn)國時期兼并戰(zhàn)爭日益劇烈,為了富國強兵,各國紛紛開展社會制度改革,通過變法先后建立起了代表封建地主階級利益的君主專制制度。這說明各國變法()A.推動了社會轉型 B.消除了兼并戰(zhàn)爭C.確立了官僚政治 D.促進了華夏認同【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戰(zhàn)國時期兼并戰(zhàn)爭日益劇烈,為了富國強兵,各國紛紛開展社會制度改革,通過變法先后建立起了代表封建地主階級利益的君主專制制度?!辈⒔Y合所學可知,戰(zhàn)國時期,各國為了富國強兵,紛紛開展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制度改革,推動了社會轉型,A項正確;“消除了”表述絕對,排除B項;秦朝時期才正式確立了官僚政治,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文化認同,排除D項。故選A項。4.古人常把一些技藝方法用與食物相關的慣用語來表達。比如,“治大國如烹小鮮”,將治理國家比作烹飪。在烹飪“小鮮”的時候,不能隨意翻動,否則容易使其破碎。同樣,治理國也不能隨意干預,決策要謹慎,要尊重社會的自然規(guī)律和民心民意。下列與“治大國如烹小鮮”理念相似的是()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墨家的“非攻”思想C.儒家的“仁政”思想 D.道家的“無為”思想【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治大國如烹小鮮”強調治理國家不能隨意干預,就像烹飪“小鮮”時不能隨意翻動一樣,這與道家主張順應自然,不刻意作為,讓事物自然發(fā)展的思想理念相似,D項正確;法家的“法治”思想主張,嚴刑峻法,以法治國,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墨家的“非攻”思想,主要是反對非正義戰(zhàn)爭,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張,仁愛與民本,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5.漢文帝時,其親弟淮南王劉長曾稱東帝,其堂弟濟北王劉興居曾舉兵為亂,而文帝的太子劉啟(后來的景帝)失手打死吳王太子,吳王劉濞怨恨,甚至拒絕朝覲。由此可見,當時()A.封國在地方為所欲為 B.盛世局面不復存在C.“削藩”行動勢在必行 D.中央集權名存實亡【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代(中國)。根據題目情境描述,漢文帝時期的親王和諸侯王在地方表現出不臣之舉,例如淮南王稱東帝,濟北王舉兵作亂,吳王劉濞怨恨拒絕朝覲,這體現了王國勢力較大,嚴重威脅中央集權,“削藩”行動勢在必行,C項正確;雖然封國的很多行為威脅中央集權,但并非為所欲為,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據所學知識可知,漢初通過文景之治恢復了經濟,出現了文景之治,排除B項;王國勢力較大,威脅中央集權,但中央集權并沒有名存實亡,排除D項。故選C項。6.某史書文字精練,人物刻畫與敘事生動,不虛美、不隱惡,是一部兼具史學和文學特色的不朽名著,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該史書是()A.《史記》 B.《漢書》 C.《后漢書》 D.《三國志》【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代(中國)。題干描述的是一種文字精練、生動刻畫人物,同時兼具史學和文學特色,并且強調了其思想價值的不朽名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符合這些特征的史書是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A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不虛美、不隱惡,是一部兼具史學和文學特色的不朽名著,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是《史記》的特點,《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均不符合這種描述,排除BCD項。故選A項。7.學者許超雄指出,兩稅法將財產和土地作為賦稅征收的主要依據,使得政府不需再追蹤流亡人口的走向,只需關注現居主客戶的財產情況,大大降低了戶籍統(tǒng)計成本。據此可知,兩稅法的推行()A.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 B.消弭了社會階級矛盾C.提高了商人社會地位 D.緩解了土地兼并現象【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據材料可知,將財產和土地作為賦稅征收的主要依據,政府只需關注現居主客戶的財產情況,降低了戶籍統(tǒng)計成本,兩稅法既拓寬了征稅的廣度,又降低了戶籍統(tǒng)計成本,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A項正確;B項表述太絕對,兩稅法不能消除社會階級矛盾,排除B項;唐朝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兩稅法不能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排除C項;土地兼并根源于土地私有制,兩稅法沒有改變土地私有制,不可能解決土地兼并問題,且兩稅法將財產和土地作為賦稅征收的主要依據,事實上認可了土地兼并的發(fā)展,排除D項。故選A項。8.宋人筆記記載“通州狼山廣教寺,在唐為慈航院,在江中山上,……近年江水南徙,山之前后皆陸田。后人又有詩云:昔年船浪,今日馬蹄痕?!?。據此可推斷,宋代農業(yè)發(fā)展受益于()A.土地資源的充分開發(fā) B.經濟重心的持續(xù)南移C.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D.高產作物的不斷推廣【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時空是宋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近年江水南徙,山之前后皆陸田”可知,這一時期江水南徙,原本是水域的地方變成了陸田。這意味著可用于農業(yè)開發(fā)的土地資源增加了,更多的土地可以用于耕種,從而促進農業(yè)的發(fā)展。由此可見,土地資源的充分開發(fā)是宋代農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原因,A項正確;材料沒有直接涉及到經濟重心南移對這一區(qū)域農業(yè)發(fā)展的影響,與題意無關,排除B項;宋代實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但材料無法得出土地變?yōu)殛懱锏那闆r與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關系,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高產作物的推廣信息,無法得出其對農業(yè)發(fā)展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A項。9.元朝創(chuàng)建行御史臺“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專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議行御史臺隸屬行省。經重臣董文用據理力爭,該圖謀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臺不受行省節(jié)制法令上被確認。這說明元代()A.行省長官特權受到否定 B.地方監(jiān)察機制得到改善C.地方吏治問題得以解決 D.朝廷大臣決定行省事務【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元朝(中國)。根據材料“元朝創(chuàng)建行御史臺‘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臺不受行省節(jié)制在法令上被確認”可知,元朝建行御史臺監(jiān)察行省,江淮行省“欲專肆”建議行御史臺隸屬行省,未能得逞,之后行御史臺不受行省節(jié)制在法令上被確認,說明行御史臺能夠更好的監(jiān)察地方,地方權力的監(jiān)督機制得到改善,B項正確;材料只是反映行御史臺不受行省節(jié)制,而原本行省就沒有控制行御史臺的權力,排除A項;通過材料信息無法判斷地方吏治問題解決程度,排除C項;D項不符合史實,且材料沒有反映朝廷大臣對行省內部事務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B項。10.明朝前期,在北方設立九邊重鎮(zhèn)防范蒙古,但蒙古軍隊多次南下?lián)锫?,甚至俘虜皇帝,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與蒙古達成協(xié)議,恢復通貢,邊鎮(zhèn)開設互市,聽邊民自行貿易,從此蒙古基本不再構成邊境威脅。這一變化反映出()A.中原經濟是蒙古政權的生存基礎 B.諸王守邊削弱了邊地的防御力量C.明統(tǒng)治者對蒙古的政策搖擺不定 D.經貿往來利于民族之間親善和睦【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根據材料“明朝后期,明王朝與蒙古達成協(xié)議,恢復通貢,邊鎮(zhèn)開設互市,聽邊民自行貿易,從此蒙古基本不再構成邊境威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前期與蒙古關系緊張,蒙古軍隊南下?lián)锫印6笃诿魍醭c蒙古達成協(xié)議,恢復通貢,開設互市,邊民自行貿易后,蒙古基本不再構成邊境威脅。這表明經貿往來使得雙方關系得到改善,民族之間的親善和睦程度提高,經貿往來有利于化解雙方的矛盾,改善關系,D項正確;題干中并沒有體現中原經濟是蒙古政權的生存基礎,材料主要強調的是明朝與蒙古之間關系因通貢和互市而改善,與蒙古政權的生存基礎無關,排除A項;題干未涉及諸王守邊的情況,沒有表明諸王守邊與邊地防御力量削弱之間的關系,排除B項;明朝前期是防御蒙古南下?lián)锫?,后期達成協(xié)議恢復通貢和互市,這是根據不同的形勢做出的合理調整,并不是政策搖擺不定,排除C項。故選D項。11.徐光啟與利瑪竇合作翻譯了《幾何原本》的前六卷。徐光啟評價此書“能令學者祛其浮氣,練其精心;學事者資其定法,發(fā)其巧思”“為用至廣……?!笨梢姡摃姆g()A.總結了中國的傳統(tǒng)科技 B.體現了經世致用的思想C.反映了東學西漸的成果 D.得到了士大夫普遍認同【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材料“能令學者祛其浮氣,練其精心;學事者資其定法,發(fā)其巧思”大意是:對于學習者來說,能夠去除他們的浮躁之氣,鍛煉他們的精心;對于從事實際事務的人來說,可以提供他們所需的確定法則,激發(fā)他們的巧妙思考?,“為用至廣”指《幾何原本》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可知《幾何原本》有利于改善理學造成的浮躁風氣,其思想和方法對于解決實際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體現了經世致用的思想,B項正確;《幾何原本》是一部數學著作,并非中國的傳統(tǒng)科技的總結,排除A項;《幾何原本》是徐光啟和利瑪竇合作翻譯的,這是西學東漸的產物,排除C項;“得到了士大夫普遍認同”說法過于絕對,且材料沒有體現士大夫對該書的態(tài)度,排除D項。故選B項。12.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增設一系列新的職能機構,陸續(xù)出現了諸如“五口通商大臣”“上海江海關”“撫夷局”“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一批專門辦理對外交涉事務的機構。這些新機構的設立()A.反映清政府主動對外開放 B.說明清政府放棄傳統(tǒng)外交觀念C.有利于促進中國外交轉型 D.表明外交成清政府頭等大事【答案】C【解析】據本題次題干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時空是:晚清時期(中國)。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被迫設立了一系列新的職能機構,以應對新的外交需求和形勢變化,是面對現實的策略調整,這些新機構在客觀上推動了中國外交從傳統(tǒng)的朝貢體系向近代外交體系的轉型,C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這些專門辦理對外交涉事務的機構雖然客觀上推動了外交近代化,但并非清政府主動對外開放,是面對西方對中國侵略的被動反應,排除A項;據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zhàn)爭后很長時間清政府并沒有放棄傳統(tǒng)外交觀念,排除B項;材料只涉及清政府增設了一系列和外交有關的機構,但不能得知外交成為清政府頭等大事,這夸大了這些機構的作用,也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13.1839年,林則徐在敦促外商呈繳鴉片時提到:“我大皇帝一視同仁,準爾貿易,爾才沾得此利,倘一封港,爾各國何利可圖?況茶葉、大黃,外夷若不得此,即無以為命”。這()A.反映守舊士人的自我封閉 B.折射開明地主的時代局限C.決定鴉片戰(zhàn)爭的必然失敗 D.導致中英貿易的體制嬗變【答案】B【解析】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材料中林則徐的意思是比如中國的茶葉和大黃,如果天朝不向英國出口,這些外國人就無法活下去。這種認知也反映了當時中國對外部世界的了解相對有限,未能充分認識到英國已經完成工業(yè)革命,侵略中國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折射出了開明地主的時代局限,B項正確;林則徐是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不是守舊士人,排除A項;林則徐的認知不能決定鴉片戰(zhàn)爭失敗,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是國家綜合國力,C項太絕對,排除C項;?貿易體制是指各國相互處理貿易關系時必須遵守的一系列國際規(guī)則的集合?,材料不能體現中英貿易體制的改變,排除D項。故選B項。14.下表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教科書對太平天國的評價,據此可知()出版時間書名表述1904《最新中國歷史教科書》金田起義被稱為“粵匪之亂”;將起義描述為:“自秀全倡亂十六省,蹂躪十六省,淫掠焚殺,百姓死者,幾二千萬人?!?913《共和國歷史教科書》秀全花縣人,奉上帝教,自稱上帝次子,以耶穌為天兄,傳教于廣西,黨徒日眾……秀全建號凡十五年,所下六百余城,響應遍于全國,徒以建設無術,終至覆亡。1933《復興歷史教科書》“洪秀全等,因勢利導,喚起大眾的民族意識,進一步想推翻清政府,實行民族革命。”“所頒政令,頗多破除迷信,提倡人權,改正風俗,可惜洪秀全等不脫封建思想,封王無數……”A.時局變化影響歷史評價 B.商務印書館編輯部管理混亂C.清朝政府干預教材修訂 D.史料的豐富推動研究新拓展【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從三個不同時期(1904年、1913年、1933年)的教科書中可以看到對太平天國的評價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早期的教科書對其持完全否定的立場,因為此時期處于清朝統(tǒng)治之下,針對想要推翻清政府的太平天國運動持否定態(tài)度。伴隨著清政府的滅亡,對其評價逐漸變得客觀,出現了一定的正面因素,到日本侵華時期則側重體現太平天國喚起民族意識的方面,反映了時局變化影響歷史評價,A項正確;材料中不同時期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不同,是因為時局變化的影響,并非印書館管理問題,排除B項;1913年和1933年時,清政府已經滅亡,排除C項;材料中對太平天國運動的不同評價主要是因為時代變化的影響,并非史料的豐富,排除D項。故選A項。15.齊如山先生是京師同文館的晚期學生,他回憶:“學生入了同文館以后,親戚朋友……說他墮落,有許多人便同他們斷絕親戚關系,斷絕來往,甚而至于人家很好的兒媳婦,因她家中弟弟入了同文館,便一家瞧不起這個媳婦,而且因之便受了公婆之氣。”這反映出()A.新式學堂脫離現實需求 B.頑固勢力已經控制社會輿論C.京師同文館正走向破產 D.部分民眾對新式教育的偏見【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時期(中國)。題干中提到齊如山先生回憶的內容,反映了當時社會中部分民眾對新式教育的排斥和偏見,認為進入新式學堂是“墮落”,甚至因此斷絕關系或產生矛盾。這種現象并非新式學堂本身的問題,而是社會觀念的保守和對新事物的不接受,所以材料體現了部分民眾對新式教育的偏見,D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新式學堂符合晚清時期的現實需求,排除A項;材料中對新式學堂的偏見是因為社會觀念的保守,并非因為頑固勢力對社會輿論的控制,排除B項;材料體現了學生進入同文館后,部分民眾的態(tài)度,沒有涉及京師同文館發(fā)展的情況,不能得知京師同文館正走向破產,排除C項。故選D項。16.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在維新派推動下,頒布“明定國是”詔書。此后的103天里,光緒皇帝先后發(fā)布上百道變法詔令,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舊布新的舉措,史稱“百日維新”。這說明了()A.清政府內部已達成改革共識 B.變法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C.變法理論與改革實際相符合 D.維新派推行變法的迫切性【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98年(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光緒帝在維新變法的短短100多天發(fā)布了上百道變法詔令,涉及范圍廣泛,但并未落于實處,反映出變法急于求成,也反映了維新派推行變法、急于改變國家困境的迫切性,D項正確;維新變法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勢力的阻撓破壞,最終失敗,排除A項;維新派主要由一些知識分子和政治家組成,缺乏廣泛的社會基礎,排除B項;根據所學可知,維新派主張開國會、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但改革措施卻未涉及,變法理論與改革實際存在偏差,排除C項。故選D項。17.1894年興中會創(chuàng)立時,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1912年孫中山宣布實行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政體;1921年,孫中山進一步指出:“吾國今日既曰五族共和矣;然曰五族,固顯然猶有一界限在也。欲泯此界限,以發(fā)揚光大之,……建設一大中華民族?!边@一變化()A.反映了各民族實現平等 B.印證華夏認同觀念的產生C.呈現出民族觀念近代化 D.標志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答案】C【解析】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膀尦^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體現了反滿和建立共和國的思想,具有鮮明的反滿民族革命色彩?,“實行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政體”表明孫中山開始超越傳統(tǒng)的民族界限,倡導各民族之間的平等和共和,“吾國今日既日五族共和……建設一大中華民族”表達了孫中山希望消除各民族之間的界限,建設一個統(tǒng)一、強大的中華民族的愿望,這一變化不僅反映了孫中山個人思想的進步,也體現了近代中國民族觀念近代化,C項正確;A項“實現平等”表述太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春秋時期,中原各國因社會發(fā)展較四周戎狄蠻夷先進而自稱為華夏,在頻繁往來和密切聯(lián)系中,這些周邊民族也產生了華夏認同觀念,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到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且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于1924年,排除D項。故選C項。18.下表是《五四時期〈申報〉中女性廣告產品統(tǒng)計表》,這反映了當時()日用生活品服飾美容煙草書籍學習醫(yī)療醫(yī)藥招生招聘食品其他總計數量42651117832113234比例17.95%27.28%4.7%7.26%35.47%0.85%4.7%1.28%100%A.女性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B.醫(yī)療醫(yī)藥銷量激增C.社會風氣走向奢靡享樂 D.女性占據消費主導【答案】A【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廣告中可能包含大量的女性服飾美容等產品,反映出當時女性對時尚潮流的追隨和對個人形象的重視,書籍學習、醫(yī)療醫(yī)藥、招生招聘等,折射出五四時期女性社會角色的逐漸變化,她們開始更多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這些都反映了當時女性對美好生活的追求,A項正確;表格數據反映的是女性廣告產品數量及比例,不能看出銷量情況,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女性廣告產品,不能看出消費情況,且醫(yī)療醫(yī)藥、書籍學習、招生招聘等廣告與奢靡享樂的風氣無關,排除C項;表格反映的是女性廣告產品統(tǒng)計,沒有男性作比較,無法得出“女性占據消費主導”,排除D項。故選A項。19.1916年,陳獨秀指出:“三年以來,吾人于共和國體之下,備受專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國體,果能鞏固無虞乎!立憲政治,果能施行無阻乎?以予觀之,此等政治根本解決問題,猶待吾人最后之覺悟?!边@“最后之覺悟”指的是()A.要有民主覺悟 B.否定專制政治 C.文化上的覺醒 D.科學精神重構【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初(中國)。題干中陳獨秀提到“共和國體之下,備受專制政治之痛苦”,反映了對北洋軍閥專制政治的不滿和對實現民主政治的期待。同時,“此等政治根本解決問題,猶待吾人最后之覺悟”表明陳獨秀認為,中國實現真正的民主政治,要進行思想革命,促進民眾文化上的覺醒,C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時期,民主主義者宣傳民主和科學來促進國人文化上的覺醒,AD項不能全面概況“最后之覺悟”的內容,排除AD項;材料中陳獨秀認為真正實現民主共和,不但要進行政治革命否定專制政治,還需要文化上的覺醒,排除B項。20.巴黎和會上,強權戰(zhàn)勝了公理,中國遭遇嚴重外交失敗,這引發(fā)了青年學生的極大憤慨。以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為代表的青年學生,高呼“外爭主權,內除國賊”“還我青島”等口號,走上天安門廣場游行示威。這反映了青年學生()A.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B.反帝反封建中的領導作用C.民族民主意識的增強 D.深受馬克思主義思想影響【答案】A【解析】據本題題干的關鍵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高呼‘外爭主權,內除國賊’‘還我青島’等口號”,這反映了青年學生反帝愛國的思想主張,體現了愛國精神,A項正確;題干反映了青年學生的思想主張,無法看出青年學生在此次活動中的地位或作用,排除B項;題干反映了青年學生的反帝愛國的思想主張,且沒有與之比較的對象,無法得出民族民主意識的增強的結論,排除C項;題干反映了青年學生的反帝愛國的思想主張,未涉及其受到哪種思想的影響而產生的,無法得出深受馬克思主義思想影響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A項。21.1928年2月,湘南第一個蘇維埃政府——宜章縣蘇維埃政府成立。隨后,在中共湘南特委領導下,郴縣、資興、永興、耒陽等相繼建立了縣蘇維埃政府;3月中旬,在永興縣太平樓召開湘南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了湘南蘇維埃政府。這些舉措()A.是建立人民政權的探索和嘗試 B.使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到鄉(xiāng)村C.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 D.繼承和發(fā)展了蘇俄革命道路模式【答案】A【解析】據本題題干的關鍵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8年(中國)。根據材料“1928年2月,湘南第一個蘇維埃政府——宜章縣蘇維埃政府成立。隨后,在中共湘南特委領導下,郴縣、資興、永興、耒陽等相繼建立了縣蘇維埃政府;3月中旬,在永興縣太平樓召開湘南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了湘南蘇維埃政府”,結合所學可知,這些措施是在湘南地區(qū)建立人民當家作主政權的重要實踐,為后來的革命根據地建設和政權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是建立人民政權的探索和嘗試。A項正確;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鄉(xiāng)村是以1927年秋收起義后毛澤東領導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為標志開始逐步轉變的,并不是以這些蘇維埃政府的成立為標志。排除A項;1927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而不是1928年湘南蘇維埃政府的成立。排除B項;蘇俄革命道路主要是通過城市武裝起義奪取政權,而在湘南建立蘇維埃政府等實踐是結合中國國情,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并不是對蘇俄革命道路模式的簡單繼承和發(fā)展,而是有著自身的獨特探索。排除D項。故選A項。22.淞滬會戰(zhàn)期間,謝晉元率官兵堅守閘北四行倉庫。中國童子軍女隊員楊惠敏泅渡蘇州河,設法將國旗送到守軍手中。上海各食品工廠老板、員工以及食品攤主為守軍制作“抗敵餅”;上??偵虝壬鐣F體冒著生命危險將物資送過蘇州河;蘇州河南岸英租界里的中國居民爭相充當偵察兵。這反映了()A.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鞏固 B.中共群眾路線得以落實C.敵后戰(zhàn)場軍民團結抗敵 D.抗戰(zhàn)加強了民族凝聚力【答案】D【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材料可知,1937年淞滬會戰(zhàn)期間,食品工廠的老板、員工及食品攤主趕制“抗敵餅”送到前線、上??偵虝壬鐣F體冒著生命危險將物資送過蘇州河等,反映了群眾對抗戰(zhàn)的支持,說明抗戰(zhàn)增強了中華民族的民族凝聚力,D項正確;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排除A項;材料反映上海群眾對抗戰(zhàn)的支持,沒有提到的信息,排除B項;淞滬會戰(zhàn)是正面戰(zhàn)場的抗戰(zhàn),排除C項。故選D項。23.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在上海等大城市進行“銀元之戰(zhàn)”和“米棉之戰(zhàn)”;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全國除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qū)外完成土地改革;同時統(tǒng)一全國財政收支管理、物資管理、現金管理等。到1952年底,工農業(yè)生產超過了解放前的最高水平。這()A.解決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 B.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基礎C.檢驗了黨和政府的執(zhí)政能力 D.標志著社會主義公有制建立【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和政府通過一系列經濟和社會改革措施,穩(wěn)定了經濟秩序,恢復和發(fā)展了生產,體現了黨和政府的執(zhí)政能力,C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到1952年經濟得到恢復,但國內的主要矛盾尚未解決,排除A項;一五計劃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的基礎,拉開了中國工業(yè)化的序幕,排除B項;三大改造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確立,排除D項。故選C項。24.下表列舉了中國外交三個階段的戰(zhàn)略演變。這一時期的演變,表明我國()階段目標表現20世紀50年代聯(lián)蘇反美“另起爐灶”“一邊倒”“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20世紀60年代反蘇反美“兩個拳頭打人(反美反蘇)”20世紀70年代聯(lián)美遏蘇“一條線(從美國到日本等國),一大片(線外國家)”A.多層次立體化外交布局形成 B.積極開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C.根據時局靈活調整外交政策 D.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轉變【答案】C【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50至70年代(中國)。從表格中的內容可以看出,中國在不同的時間段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調整了其外交政策:20世紀50年代選擇聯(lián)蘇反美,60年代變?yōu)榉刺K反美,70年代則調整為聯(lián)美遏蘇。這顯示了中國根據時局靈活調整外交政策的特點,C項正確;多層次立體化外交布局和積極開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是改革開放后形成,不能體現材料中20世紀50年代、60年代的內容,排除AB項;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排除D項。故選C項。25.1979-1984年,我國農村社會總產值增長55%,農業(yè)總產值增長68%,糧食總產量增長34%。農業(yè)產量和農民收入分別以6.6%和15.1%的速度增長,迅速解決了廣大農民的溫飽問題,農村貧困人口減少了三分之二。這一時期我國農村的變化得益于()A.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大量轉移 B.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鋪開 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答案】B【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79-1984年(中國)。據所學可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改革開放,農村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因此出現了材料中農業(yè)發(fā)展、農民收入增長的變化,B項正確;1979-1984年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初期,不可能出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大量轉移”,排除A項;1984年10月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開始,且城市經濟體制不能說明農村發(fā)展變化的原因,排除C項;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排除D項。故選B項。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26題17分,27題18分,共35分)26.立足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各少數民族的政權此起彼伏,政治動蕩。不過在政局的不穩(wěn)定性中卻也孕育著新的可能,各政權一波一波的“漢化”,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融,最終在北朝孕育出強大的王權,孕育出軍功貴族官僚的統(tǒng)治,并由此帶動了專制官僚秩序的全面復興?!幾栽婿骶帯吨腥A文明史》材料二唐太宗在處理民族關系方面有一套比較成熟的辦法。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對他們真心相待,與他們建立了深厚感情,贏得了他們的愛戴。他與少數民族首領建立了亦君亦友的關系,既是國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證了民族關系良性運行?!幾源廾鞯隆吨袊褡尻P系十講》(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五胡十六國時期少數民族“漢化”的表現,指出從五胡十六國到隋唐時期“專制官僚秩序”的變化。(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太宗處理民族關系的“成熟的辦法”。列舉唐朝處理與少數民族關系的方式。(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認識?!敬鸢浮浚?)表現:采用中原模式的國號、年號;學習漢族的典章制度;穿戴漢族服飾;統(tǒng)一說漢語;改漢姓;與漢族高門士族通婚。變化:門閥制度衰落;選官制度從九品中正制轉向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確立并完備。(2)辦法:開明政策;真心相待。方式:軍事征伐;冊封首領;實行和親;設置機構等。(3)認識:民族間有和有戰(zhàn),以和為主;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古代民族關系的主流;各民族都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作出了貢獻?!窘馕觥俊拘?】本題是特點題、對比題。時空是五胡十六國到隋唐時期(中國)。表現:根據材料“最終在北朝孕育出強大的王權,孕育出軍功貴族官僚的統(tǒng)治,并由此帶動了專制官僚秩序的全面復興”,結合所學可知,可從北魏孝文帝改革向漢民族學習的措施等角度分析,如,其“漢化”的表現在政治制度、語言、婚姻等向漢民族學習,如,采用中原模式的國號、年號;學習漢族的典章制度;穿戴漢族服飾;統(tǒng)一說漢語;改漢姓;與漢族高門士族通婚。變化:結合所學可從政治制度的發(fā)展與完善等角度分析,如,門閥制度衰落;選官制度從九品中正制轉向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確立并完備?!拘?】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唐朝(中國)。辦法:根據材料“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對他們真心相待”可知,真心相待。結合所學可知,唐朝對少數民族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方式:結合所學可知,唐朝處理與少數民族關系的方式有暴力方式為軍事征伐;和平方式有冊封首領;實行和親;設置機構等?!拘?】本題是認識題。時空是古代(中國)。認識:可從民族交往的狀態(tài)、民族關系發(fā)展的主流、民族關系對民族國家的影響等角度分析,如,民族間有和有戰(zhàn),以和為主;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古代民族關系的主流;各民族都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作出了貢獻。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成立之初,自身力量相對弱小,同時黨員內部成分復雜,存在著各種非無產階級錯誤思想的影響,給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和挑戰(zhàn)。由于缺乏革命經驗,黨內也曾犯過右傾機會主義錯誤,使得革命事業(yè)遭受巨大挫折。但是敢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在全國革命即將取得勝利前夕,毛澤東再次號召全黨要始終以“趕考”的姿態(tài),弘揚黨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形成的優(yōu)良作風,將黨的革命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摘編自馮留建《黨的自我革命的歷史演進、基本經驗與實踐路徑》材料二自成立以來就帶有自我革命的基因,不斷突破自我,直面自身存在的問題,為實現黨的理想信念和奮斗目標努力革除自身的頑癥痼疾,使黨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厥椎陌倌隁v程,深刻把握開展自我革命的內在邏輯,在不斷深化和成熟的自我革命實踐中積累寶貴歷史經驗,對新時代繼續(xù)深入開展黨的自我革命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幾孕驹兜淖晕腋锩簹v史進程、內在邏輯及基本經驗》(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進行自我革命,從幼稚走向成熟的實踐。(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能夠進行自我革命的原因。【答案】(1)實踐:中共“二大”從國情出發(fā),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從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受挫中認識到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重要性,于1924年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從大革命失敗中認識到武裝斗爭的重要性,南昌起義開始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八七會議上糾正陳獨秀“右傾”錯誤,決定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失敗中吸取教訓,探索出“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遵義會議上獨立自主解決黨內的組織、路線問題;根據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顧全大局,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七屆二中全會提出“兩個務必”方針,為新中國的成立和廉政建設奠定了理論基礎。(2)原因: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性質;堅持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與革命形勢的變化;近代以來國人探索救國道路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杰出的無產階級領導人的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窘馕觥俊拘?】本題是評論解說題。時空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實踐:據材料“敢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自成立以來就帶有自我革命的基因,不斷突破自我,直面自身存在的問題,為實現黨的理想信念和奮斗目標努力革除自身的頑癥痼疾,使黨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及所學知識可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進行自我革命,從幼稚走向成熟的實踐,可以結合二大、國共第一次合作、南昌起義、八七會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遵義會議、第二處國共合作、七屆二中全會等如何根據不同時期的國情調整黨的政策,適應中國革命需要的基本史實進行敘述??蛇M行簡評如下:中共“二大”從國情出發(fā),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從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受挫中認識到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重要性,于1924年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從大革命失敗中認識到武裝斗爭的重要性,南昌起義開始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八七會議上糾正陳獨秀“右傾”錯誤,決定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失敗中吸取教訓,探索出“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遵義會議上獨立自主解決黨內的組織、路線問題;根據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顧全大局,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七屆二中全會提出“兩個務必”方針,為新中國的成立和廉政建設奠定了理論基礎?!拘?】本題是背景題。時空是:近現代(中國)。原因:據材料“回首的百年歷程,深刻把握開展自我革命的內在邏輯,在不斷深化和成熟的自我革命實踐中積累寶貴歷史經驗”可知,能夠自我革命的原因同不同時期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與革命形勢的變化有關。此外,還可以從中的性質、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近代探索救亡圖存道路的經驗和教訓、杰出無產階級領導人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等角度進行說明。三、探究題(15分)28.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chuàng)新也沒有止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一)國家資本主義是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和逐步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