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程測量技術應用與實踐(技術)TOC\o"1-2"\h\u2846第一章工程測量技術概述 33991.1工程測量技術發(fā)展歷程 3275031.2工程測量技術分類 323401.3工程測量技術發(fā)展趨勢 45434第二章測量誤差與數據處理 471162.1測量誤差的定義及分類 4144072.1.1測量誤差的定義 4462.1.2測量誤差的分類 416982.2測量誤差的處理方法 5302682.2.1系統(tǒng)誤差的處理 515962.2.2隨機誤差的處理 5170932.2.3粗大誤差的處理 5278432.3測量數據的統(tǒng)計與分析 583002.3.1統(tǒng)計描述 5161822.3.2統(tǒng)計推斷 624272.3.3數據可視化 631472第三章地形圖測繪技術 6105433.1地形圖的基本知識 6318173.1.1地形圖的比例尺 6308243.1.2地形圖的符號 6140743.1.3地形圖的高程系統(tǒng) 6268543.2地形圖的測繪方法 7140553.2.1地面測量法 7234283.2.2航空攝影測量法 7215053.2.3遙感技術 7166393.2.4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 767403.3地形圖的應用 75963.3.1城市規(guī)劃 7121693.3.2土地管理 7298843.3.3工程建設 723953.3.4農業(yè)生產 7324573.3.5環(huán)境保護 894243.3.6災害防治 832566第四章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測量技術 8113284.1GPS測量技術原理 8193014.2GPS測量設備與操作 8108484.3GPS測量數據處理 82721第五章電子全站儀測量技術 969015.1電子全站儀的原理與結構 973275.1.1原理概述 9281285.1.2結構組成 9278575.2電子全站儀的操作與應用 9306085.2.1操作步驟 9249695.2.2應用領域 10251355.3電子全站儀的維護與保養(yǎng) 10197095.3.1日常維護 1033255.3.2定期保養(yǎng) 10142565.3.3注意事項 1029620第六章三維激光掃描技術 11222126.1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原理 11179046.1.1概述 11220836.1.2激光測距原理 11222556.1.3三維激光掃描原理 1177896.2三維激光掃描設備與操作 1141266.2.1三維激光掃描設備 11134326.2.2設備操作 1295566.3三維激光掃描數據處理與應用 1267716.3.1數據處理 12326856.3.2應用領域 1228460第七章工程控制網建立與維護 13154507.1工程控制網的基本概念 13220817.2工程控制網的建立方法 13181537.3工程控制網的維護與更新 1412746第八章施工測量技術 1448158.1施工測量技術概述 14169548.1.1定義 14220728.1.2作用 1498378.1.3分類 15308308.2施工測量方法與技巧 15176608.2.1常用測量方法 15144168.2.2測量技巧 15126178.3施工測量質量控制 15296198.3.1測量數據準確性 15291588.3.2測量過程控制 16324238.3.3測量成果驗收 1631559第九章監(jiān)測技術 16127829.1監(jiān)測技術概述 1622649.2監(jiān)測方法與設備 16210359.2.1監(jiān)測方法 1640799.2.2監(jiān)測設備 17157679.3監(jiān)測數據處理與分析 1790179.3.1數據預處理 17317969.3.2數據分析方法 1747479.3.3結果展示與評估 1728385第十章工程測量技術應用案例 171286310.1建筑工程測量應用案例 173167110.1.1項目背景 172010510.1.2測量技術應用 181908910.1.3成果分析 181290610.2道路工程測量應用案例 183142010.2.1項目背景 181001810.2.2測量技術應用 181716910.2.3成果分析 181441810.3水利工程測量應用案例 181435410.3.1項目背景 181080910.3.2測量技術應用 18403210.3.3成果分析 19第一章工程測量技術概述1.1工程測量技術發(fā)展歷程工程測量技術作為一門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學科,其發(fā)展歷程源遠流長。自古以來,人類在建筑、土地規(guī)劃、水利等方面就廣泛應用了測量技術。從最初的簡單測量工具,如繩子、尺子、圓規(guī)等,到后來的經緯儀、水準儀、全站儀等現代化測量設備,工程測量技術經歷了以下幾個重要階段:(1)古代測量技術:以直觀、簡單的測量工具和方法為主,如利用太陽影子的長度測量時間,利用繩子測量距離等。(2)中世紀測量技術:幾何學、天文學的發(fā)展,測量技術逐漸走向系統(tǒng)化、理論化。這一時期的測量技術主要用于土地測量、城市規(guī)劃等領域。(3)近現代測量技術:工業(yè)革命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測量技術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光學、電磁學等領域的突破為測量技術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和手段。(4)現代測量技術:20世紀以來,計算機技術、衛(wèi)星導航技術、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等領域的飛速發(fā)展,工程測量技術進入了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階段。1.2工程測量技術分類工程測量技術按照應用領域和測量方法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類:(1)地形測量:對地表形態(tài)、地物分布等進行測量,為工程建設提供地形數據。(2)建筑測量:對建筑物、構筑物等進行測量,保證施工質量和精度。(3)土地測量:對土地邊界、面積等進行測量,為土地管理、規(guī)劃提供依據。(4)水利測量:對河流、湖泊、水庫等水體進行測量,為水利工程設計、施工提供數據。(5)路橋測量:對道路、橋梁等線性工程進行測量,保證線路設計和施工質量。(6)環(huán)境測量:對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變化等進行監(jiān)測,為環(huán)境保護提供數據支持。1.3工程測量技術發(fā)展趨勢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工程測量技術呈現出以下發(fā)展趨勢:(1)數字化:測量數據采集、處理和分析實現數字化,提高測量精度和效率。(2)自動化:測量設備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減少人工干預,降低測量成本。(3)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測量數據進行智能分析,為工程決策提供支持。(4)集成化:將工程測量技術與其他領域技術(如GIS、BIM等)相結合,實現測量數據的共享和協同應用。(5)精細化:不斷提高測量精度,滿足工程建設的精細化管理需求。(6)跨界融合:工程測量技術與其他學科(如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交叉融合,拓展測量技術的應用領域。第二章測量誤差與數據處理2.1測量誤差的定義及分類2.1.1測量誤差的定義測量誤差是指在測量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導致的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測量誤差的存在使得測量結果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誤差。了解測量誤差的定義,有助于我們更加客觀地評價測量結果的質量。2.1.2測量誤差的分類測量誤差根據其性質和來源,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系統(tǒng)誤差:系統(tǒng)誤差是指在相同條件下,多次重復測量所得結果具有一致性的誤差。系統(tǒng)誤差主要來源于測量設備的非線性、環(huán)境因素、操作方法等。系統(tǒng)誤差可以通過校準、改進測量方法等方法進行消除或減小。(2)隨機誤差:隨機誤差是指在相同條件下,多次重復測量所得結果具有隨機性的誤差。隨機誤差主要來源于測量過程中的噪聲、環(huán)境波動等。隨機誤差無法完全消除,但可以通過統(tǒng)計方法進行估計和控制。(3)粗大誤差:粗大誤差是指由于操作失誤、設備故障等導致的異常誤差。粗大誤差可以通過檢查、排除異常數據等方法進行處理。(4)相對誤差:相對誤差是指測量誤差與真實值之比。相對誤差可以更直觀地反映測量結果的精度。2.2測量誤差的處理方法2.2.1系統(tǒng)誤差的處理(1)校準:對測量設備進行校準,消除或減小系統(tǒng)誤差。(2)改進測量方法:通過優(yōu)化測量方案、改進測量手段等方法,降低系統(tǒng)誤差。(3)誤差修正:根據已知的系統(tǒng)誤差,對測量結果進行修正。2.2.2隨機誤差的處理(1)概率統(tǒng)計:通過對測量數據進行概率統(tǒng)計分析,估計隨機誤差的分布規(guī)律。(2)數字濾波:采用數字濾波方法,平滑測量數據,減小隨機誤差。(3)最小二乘法:利用最小二乘法對測量數據進行處理,減小隨機誤差。2.2.3粗大誤差的處理(1)檢查:對測量數據進行檢查,發(fā)覺并排除異常數據。(2)剔除:根據一定的標準,剔除粗大誤差。(3)補償:對剔除后的數據進行分析,對測量結果進行補償。2.3測量數據的統(tǒng)計與分析2.3.1統(tǒng)計描述對測量數據進行統(tǒng)計描述,包括以下內容:(1)極值:最大值、最小值。(2)均值:測量數據的平均值。(3)方差:測量數據的離散程度。(4)標準差:方差的平方根。2.3.2統(tǒng)計推斷對測量數據進行統(tǒng)計推斷,包括以下內容:(1)參數估計:根據樣本數據,估計總體參數。(2)假設檢驗:對測量結果的顯著性進行檢驗。(3)誤差分析:分析測量誤差的來源和大小。2.3.3數據可視化通過圖表、曲線等手段,將測量數據可視化,便于分析和理解。(1)散點圖:展示測量數據點的分布情況。(2)直方圖:展示測量數據的頻數分布。(3)曲線圖:展示測量數據的變化趨勢。第三章地形圖測繪技術3.1地形圖的基本知識地形圖是表示地球表面上地形、地貌及其他地理要素的圖件,它是通過對地表進行測量、分析和綜合后繪制而成的。地形圖具有以下基本知識:3.1.1地形圖的比例尺地形圖的比例尺是指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值。比例尺分為數值比例尺和圖形比例尺兩種。數值比例尺以數字表示,如1:1000、1:5000等;圖形比例尺以線段表示,在線段上標注實際距離。3.1.2地形圖的符號地形圖上的符號用于表示地面上各種地理要素,包括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地形圖符號分為點狀符號、線狀符號和面狀符號三種。點狀符號表示獨立的地物,如建筑物、橋梁等;線狀符號表示線狀地物,如道路、河流等;面狀符號表示面狀地物,如森林、湖泊等。3.1.3地形圖的高程系統(tǒng)地形圖的高程系統(tǒng)是指地球表面上的高程基準面。我國采用的高程系統(tǒng)是1985國家高程基準,以黃海平均海平面為基準面。3.2地形圖的測繪方法地形圖的測繪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種:3.2.1地面測量法地面測量法是指在地面上進行實地測量,根據測量數據繪制地形圖。該方法適用于較小范圍的測繪,如建筑工地、農田等。3.2.2航空攝影測量法航空攝影測量法是指利用航空攝影技術獲取地表影像,通過解析和制圖處理繪制地形圖。該方法適用于較大范圍的測繪,如城市規(guī)劃、地質調查等。3.2.3遙感技術遙感技術是指利用衛(wèi)星遙感數據,通過圖像處理和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技術繪制地形圖。該方法適用于大范圍、高精度要求的測繪,如環(huán)境監(jiān)測、災害評估等。3.2.4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是將地形圖與其他空間數據集成,進行空間分析和決策支持的技術。GIS在測繪地形圖中的應用,可以提高地形圖的精度和實用性。3.3地形圖的應用地形圖在各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以下列舉幾個主要應用領域:3.3.1城市規(guī)劃地形圖是城市規(guī)劃的重要基礎資料,可以為城市道路、綠化、排水等規(guī)劃提供依據。3.3.2土地管理地形圖可以反映土地利用現狀,為土地管理、土地開發(fā)、土地評估等提供依據。3.3.3工程建設地形圖是工程建設的重要參考資料,可以為工程設計、施工、監(jiān)理等環(huán)節(jié)提供地形信息。3.3.4農業(yè)生產地形圖可以為農業(yè)生產提供地形、地貌、土壤等信息,指導農業(yè)生產布局和農業(yè)技術措施。3.3.5環(huán)境保護地形圖可以反映地表地貌、植被、水文等環(huán)境要素,為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修復等提供依據。3.3.6災害防治地形圖可以反映地表地貌、水文等要素,為災害防治、應急響應等提供重要信息。第四章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測量技術4.1GPS測量技術原理全球定位系統(tǒng)(GlobalPositioningSystem,簡稱GPS)是一種基于衛(wèi)星信號的空間定位技術。其基本原理是通過測量衛(wèi)星發(fā)射的信號在衛(wèi)星與接收機之間的傳播時間,計算出接收機到衛(wèi)星的距離,從而確定接收機的位置。GPS測量技術包括偽距測量、載波相位測量和差分定位等幾種方式。偽距測量是通過測量接收機與衛(wèi)星之間的偽距來計算位置,其精度相對較低。載波相位測量則是利用載波信號的相位變化來計算距離,精度較高。差分定位是通過在基準站和移動站之間傳遞校正信息,消除誤差,提高定位精度。4.2GPS測量設備與操作GPS測量設備主要包括GPS接收機、天線、數據處理器和電源等部分。接收機負責接收衛(wèi)星信號,天線用于接收和發(fā)送信號,數據處理器對信號進行處理,計算出接收機的位置,電源則提供設備運行所需的能量。操作GPS測量設備時,首先需將天線安裝在測點上,并保證接收信號良好。然后將接收機與天線連接,打開電源,進行設備初始化。在設備正常運行后,即可開始數據采集。數據采集過程中,應保證接收機與衛(wèi)星信號保持穩(wěn)定連接,避免信號干擾和遮擋。4.3GPS測量數據處理GPS測量數據處理主要包括數據預處理、基線解算和坐標轉換等環(huán)節(jié)。數據預處理是對原始觀測數據進行清洗和格式轉換,包括去除無效觀測值、修正接收機鐘差和衛(wèi)星軌道誤差等。預處理后的數據用于基線解算。基線解算是對預處理后的數據進行相對定位計算,求解接收機與衛(wèi)星之間的距離?;€解算結果用于計算坐標差,進一步求得測點坐標。坐標轉換是將GPS測量得到的坐標轉換為地面坐標系。這通常涉及將WGS84坐標轉換為地方坐標系或國家坐標系。坐標轉換需要考慮坐標系統(tǒng)參數、投影方法和橢球體參數等因素。在數據處理過程中,還需對結果進行質量評估,包括精度分析、可靠性分析和誤差分析等。這些評估結果有助于判斷GPS測量成果的可靠性,為后續(xù)工程應用提供依據。,第五章電子全站儀測量技術5.1電子全站儀的原理與結構5.1.1原理概述電子全站儀是一種集電子測角、電子測距、數據處理于一體的智能化測量儀器。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學、電子學、計算機技術和數據處理技術。電子全站儀通過測量目標點與儀器之間的角度和距離,結合內置的計算程序,自動完成數據采集、處理和輸出。5.1.2結構組成電子全站儀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1)望遠鏡:用于觀測目標點,具備光學放大功能,保證測量的準確性。(2)電子測角系統(tǒng):包括角度編碼器和測角電路,用于測量水平角和垂直角。(3)電子測距系統(tǒng):采用相位式或脈沖式測距原理,測量目標點與儀器之間的距離。(4)數據處理器:負責數據的采集、處理和存儲,實現測量結果的自動化輸出。(5)顯示屏:用于顯示測量數據和操作菜單,方便用戶實時查看和操作。(6)鍵盤:用于輸入指令和參數,實現人機交互。(7)電源:為儀器提供穩(wěn)定的電源供應。5.2電子全站儀的操作與應用5.2.1操作步驟(1)安裝與調試:將電子全站儀安裝在三角架上,調整儀器水平,保證測量精度。(2)目標點觀測:使用望遠鏡尋找目標點,調整焦距,使目標點清晰可見。(3)數據采集:通過電子測角系統(tǒng)和電子測距系統(tǒng),測量目標點的角度和距離。(4)數據處理:數據處理器自動采集、處理測量數據,輸出測量結果。(5)結果輸出:通過顯示屏查看測量結果,或通過數據接口將結果傳輸至計算機。5.2.2應用領域電子全站儀廣泛應用于以下領域:(1)工程測量:地形測繪、施工放樣、變形監(jiān)測等。(2)地籍測量:土地面積計算、界址點測量等。(3)建筑設計:建筑物的平面定位、高程控制等。(4)交通規(guī)劃:道路設計、橋梁施工等。(5)農業(yè)測量:農田面積計算、土地資源調查等。5.3電子全站儀的維護與保養(yǎng)5.3.1日常維護(1)保持儀器清潔,避免灰塵、水分等進入儀器內部。(2)定期檢查電源線、數據線等連接部件,保證接觸良好。(3)避免儀器受到強烈震動,以免影響測量精度。(4)使用完畢后,及時將儀器收回箱子內,避免日曬雨淋。5.3.2定期保養(yǎng)(1)每半年或一年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包括光學系統(tǒng)、電子系統(tǒng)、機械結構等。(2)檢查望遠鏡的調焦機構、鏡頭等部件,保證正常工作。(3)更換磨損嚴重的零部件,保證儀器的使用壽命。(4)對電子全站儀進行校準,保證測量精度。5.3.3注意事項(1)在使用過程中,避免將儀器暴露在高溫、低溫、潮濕等惡劣環(huán)境中。(2)避免在強磁場、強電磁干擾環(huán)境下使用電子全站儀。(3)在運輸過程中,采取防震、防潮措施,保證儀器安全。(4)遵循操作規(guī)程,避免因操作不當導致儀器損壞。第六章三維激光掃描技術6.1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原理6.1.1概述三維激光掃描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測量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激光器發(fā)射的激光脈沖,對被測對象進行掃描,通過記錄激光脈沖的飛行時間或相位變化,結合激光束的發(fā)射角度和接收角度,從而獲得被測對象表面的三維坐標信息。6.1.2激光測距原理激光測距的基本原理是測量激光脈沖從發(fā)射到返回所需的時間,即飛行時間(TimeofFlight,TOF)。根據激光脈沖的飛行時間和光速,可以計算出激光脈沖的傳播距離。具體公式如下:距離=光速×飛行時間/26.1.3三維激光掃描原理三維激光掃描技術通過旋轉激光掃描儀或移動激光掃描儀,對被測對象進行全方位掃描,獲取大量的激光脈沖測距數據。將這些測距數據與激光束的發(fā)射角度和接收角度相結合,可以計算出被測對象表面的三維坐標。其核心原理如下:(1)激光脈沖發(fā)射:激光器發(fā)射激光脈沖,經光學系統(tǒng)整形后,形成激光束。(2)激光脈沖反射:激光束照射到被測對象表面,部分激光脈沖被反射。(3)激光脈沖接收:反射的激光脈沖被接收器接收,轉換成電信號。(4)數據處理:根據激光脈沖的飛行時間、發(fā)射角度和接收角度,計算出被測對象表面的三維坐標。6.2三維激光掃描設備與操作6.2.1三維激光掃描設備三維激光掃描設備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地面三維激光掃描儀:適用于地面固定目標的掃描,如建筑、橋梁、古建筑等。(2)移動三維激光掃描系統(tǒng):適用于車載、船載或無人機搭載,對大面積目標進行掃描。(3)三維激光掃描相機:適用于對動態(tài)目標進行實時掃描。6.2.2設備操作(1)設備安裝:將三維激光掃描儀固定在穩(wěn)定的支架上,保證設備在掃描過程中不會產生抖動。(2)參數設置:根據掃描對象的大小、距離和精度要求,設置激光脈沖的發(fā)射頻率、掃描范圍等參數。(3)掃描:啟動設備,對被測對象進行全方位掃描,保證掃描數據完整、準確。(4)數據采集:實時記錄激光脈沖的飛行時間、發(fā)射角度和接收角度,轉換為電信號。6.3三維激光掃描數據處理與應用6.3.1數據處理三維激光掃描數據處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驟:(1)數據預處理:對原始數據進行濾波、去噪等預處理,提高數據質量。(2)坐標轉換:將激光脈沖的飛行時間、發(fā)射角度和接收角度轉換為被測對象表面的三維坐標。(3)數據拼接:將多個掃描儀獲取的數據進行拼接,形成完整的被測對象三維模型。6.3.2應用領域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在以下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1)建筑設計:對現有建筑進行三維掃描,獲取建筑物的真實三維數據,為設計提供依據。(2)文物保護:對古建筑、雕塑等進行三維掃描,記錄文物現狀,為修復和保護提供數據支持。(3)地形測繪:對地形進行三維掃描,獲取地形數據,為工程建設提供基礎資料。(4)工業(yè)制造:對大型設備、模具等進行三維掃描,檢測尺寸精度,指導生產。(5)逆向工程:對現有產品進行三維掃描,獲取產品結構數據,進行逆向設計。第七章工程控制網建立與維護7.1工程控制網的基本概念工程控制網是指為滿足工程測量需要,在一定的區(qū)域內布設一系列具有精確坐標和高程的控制點,以提供基準和框架,保證測量成果的統(tǒng)一性和準確性。工程控制網是工程測量中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其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控制點的概念:控制點是指在工程控制網中,具有已知坐標和高程的點,作為測量工作的基準點。(2)控制網等級:根據控制點的精度、用途和布設范圍,工程控制網可分為國家控制網、地方控制網和工程控制網三個等級。(3)控制網的類型:工程控制網分為平面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網。平面控制網主要包括三角網、導線網和GPS網等;高程控制網主要包括水準網和重力網等。7.2工程控制網的建立方法工程控制網的建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選點:根據工程需要和地形條件,選擇合適的控制點位置,保證控制點分布均勻、易于觀測和保護。(2)測量:采用高精度的測量儀器和設備,按照規(guī)定的測量方法,對控制點進行測量,獲取控制點的坐標和高程。(3)數據處理:對測量數據進行整理、分析、計算和調整,保證控制網的精度和可靠性。(4)控制網平差:根據最小二乘法原理,對控制網進行平差,求出最或然坐標和高程。(5)成果提交:將控制網成果整理成表格、圖件等形式,提交給相關部門。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工程控制網建立方法:(1)三角測量法:通過測量三角形的邊長和角度,計算控制點的坐標。(2)導線測量法:通過測量導線邊的長度和角度,計算控制點的坐標。(3)GPS測量法:利用全球定位系統(tǒng),實時測量控制點的三維坐標。(4)水準測量法:通過測量地面點的高程差,計算控制點的高程。7.3工程控制網的維護與更新工程控制網的維護與更新是保證控制網精度和可靠性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控制點的保護:對控制點進行保護,防止其受到破壞和影響,保證控制點的穩(wěn)定性。(2)定期檢測:對控制網進行定期檢測,及時發(fā)覺和解決控制點坐標和高程的異常變化。(3)數據更新:根據檢測結果,對控制網數據進行更新,保持控制網成果的現勢性。(4)控制網的優(yōu)化:根據工程需求和技術發(fā)展,對控制網進行優(yōu)化調整,提高控制網的精度和覆蓋范圍。(5)成果歸檔:將控制網維護與更新的成果整理歸檔,為工程測量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第八章施工測量技術8.1施工測量技術概述施工測量技術是工程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主要任務是在施工過程中,通過對工程實體和施工環(huán)境的測量,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施工測量技術涉及的范圍廣泛,包括地形、地貌、建筑物的定位、放樣、高程控制等方面。本章將從施工測量技術的定義、作用、分類等方面進行概述。8.1.1定義施工測量技術是指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采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對工程實體和施工環(huán)境進行測量、定位、放樣、檢查等工作,以保證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的技術。8.1.2作用施工測量技術在工程建設中具有以下作用:(1)保證工程實體位置的準確性;(2)控制施工過程中的高程和尺寸;(3)檢查施工質量,保證工程質量符合設計要求;(4)為施工管理和決策提供數據支持。8.1.3分類施工測量技術根據其測量對象和目的,可分為以下幾類:(1)地形測量:對施工現場的地形、地貌進行測量;(2)定位測量:對建筑物、構筑物的位置進行測量;(3)放樣測量:對建筑物、構筑物的尺寸進行測量;(4)高程控制測量:對工程的高程進行控制;(5)檢查測量:對施工過程中的質量進行檢查。8.2施工測量方法與技巧施工測量方法與技巧是保證測量精度和效率的關鍵。以下將從常用測量方法、測量技巧等方面進行介紹。8.2.1常用測量方法(1)水準測量:利用水準儀進行高程控制測量;(2)經緯儀測量:利用經緯儀進行角度和距離測量;(3)全站儀測量:利用全站儀進行三維坐標測量;(4)GPS測量:利用全球定位系統(tǒng)進行定位測量。8.2.2測量技巧(1)測量前做好準備工作,包括儀器設備的檢查、校正、調試等;(2)選擇合適的測量方法,保證測量精度;(3)注意測量過程中的環(huán)境因素,如溫度、濕度、氣壓等;(4)測量數據應及時記錄、整理和分析;(5)加強測量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測量技能。8.3施工測量質量控制施工測量質量控制是保證工程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以下將從測量數據準確性、測量過程控制、測量成果驗收等方面進行闡述。8.3.1測量數據準確性(1)采用先進的測量儀器和設備,提高測量精度;(2)嚴格執(zhí)行測量規(guī)程和操作規(guī)程,減少人為誤差;(3)對測量數據進行多次重復測量,取平均值;(4)對異常數據進行剔除和修正。8.3.2測量過程控制(1)制定完善的測量方案,明確測量任務、方法、精度要求等;(2)建立測量數據共享平臺,實現測量數據的實時傳遞和監(jiān)控;(3)加強測量人員管理,提高測量人員素質;(4)對測量過程中的質量問題及時進行分析和處理。8.3.3測量成果驗收(1)對測量成果進行全面檢查,保證符合設計要求;(2)對重要部位和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重點檢查;(3)驗收合格后,及時向相關部門和人員提供測量成果;(4)建立測量成果檔案,便于查詢和管理。第九章監(jiān)測技術9.1監(jiān)測技術概述監(jiān)測技術是工程測量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針對各類工程項目在施工和運行過程中的結構安全、環(huán)境變化及災害預警等方面進行實時監(jiān)控。監(jiān)測技術能夠為工程項目的安全、高效運行提供重要保障,其核心目的在于保證工程結構的安全穩(wěn)定,降低工程風險。9.2監(jiān)測方法與設備9.2.1監(jiān)測方法(1)地面測量法:通過測量地面上的點、線、面等特征,以獲取工程結構的變化信息。(2)衛(wèi)星遙感監(jiān)測法:利用衛(wèi)星遙感技術,對工程項目所在區(qū)域進行實時監(jiān)測,獲取地表變化信息。(3)無人機監(jiān)測法:利用無人機搭載的測量設備,對工程項目進行近距離、高精度的監(jiān)測。(4)聲波監(jiān)測法:通過檢測聲波傳播速度和頻率的變化,分析工程結構的動態(tài)變化。(5)光纖傳感監(jiān)測法:利用光纖傳感器,實時監(jiān)測工程結構的應變、位移等參數。9.2.2監(jiān)測設備(1)全站儀:用于地面測量,可自動測量角度、距離、高程等參數。(2)衛(wèi)星接收器:用于接收衛(wèi)星遙感數據,實現大范圍、高精度的監(jiān)測。(3)無人機:搭載測量設備,進行近距離、高精度的監(jiān)測。(4)聲波檢測儀:用于檢測聲波傳播速度和頻率,分析工程結構的動態(tài)變化。(5)光纖傳感器:用于實時監(jiān)測工程結構的應變、位移等參數。9.3監(jiān)測數據處理與分析9.3.1數據預處理在監(jiān)測過程中,首先需要對收集到的原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吉林省特崗教師招聘考試職位表模擬試卷有答案詳解
- 2025北京大學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招聘模擬試卷有答案詳解
- 滄州市中醫(yī)院腹腔鏡技術模擬訓練考核
- 滄州市中醫(yī)院消化內科住院醫(yī)師晉升主治醫(yī)師三基三嚴題庫
- 2025年湖南邵陽城步縣事業(yè)單位選調28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網校專用)
- 2025甘肅省公開招募高校銀齡教師模擬試卷(含答案詳解)
- 2025遼寧沈陽市渾南區(qū)森工林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招聘56人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網校專用)
- 2025貴州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事業(yè)單位綜合管理類引進高層次及急需緊缺人才12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一套答案詳解
- 2025第十三屆貴州人才博覽會黔東南州事業(yè)單位人才引進213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附答案詳解(突破訓練)
- 滄州市中醫(yī)院放療設備質控負責人選拔專項考核試題
- 2024版中國憲法課件
- 【MOOC】機械之美-神奇的礦冶機械(雙語)-江西理工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T-IAC CAMRA 47.3- 2022汽車覆蓋件低碳維修技術規(guī)范 第3部分:車輛玻璃
- 《食品廠員工績效方案》
- 工程人員駐場服務方案
- 信息技術居間協議書
- 2024年高考文綜(政治)全國卷Ⅰ試卷及答案解析
- TSHZSAQS 00243-2024 新疆北疆免耕復播大豆高產栽培技術規(guī)程
- 山水情懷 課件-2024-2025學年高中美術人教版 (2019) 選擇性必修2 中國書畫
- 2024年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新能源投資限公司秋季校園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專題訓練)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版民間借款抵押合同范本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