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湖北省十堰市高二下學期5月聯合測評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1頁
2023-2024學年湖北省十堰市高二下學期5月聯合測評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2頁
2023-2024學年湖北省十堰市高二下學期5月聯合測評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3頁
2023-2024學年湖北省十堰市高二下學期5月聯合測評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4頁
2023-2024學年湖北省十堰市高二下學期5月聯合測評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絕密★啟用前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聯合測評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商朝時期,王室控制的各個方國和部族大部分是通過直接的軍事手段征服而來。西周建立之后,周王室控制的諸侯國則主要是周王根據血緣關系的親疏分封而來。相對于商朝的地方管理,分封制可謂是一種基于長遠的戰(zhàn)略規(guī)劃。由此可見,西周分封制()A.取消了諸侯的獨立地位 B.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C.緩和了社會的各種矛盾 D.有利于政治形勢和秩序的穩(wěn)定〖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周(中國)。周天子將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使其鎮(zhèn)守地方,有助于緩和矛盾、鞏固統治,從而有利于西周政治形勢和秩序的穩(wěn)定,D項正確。西周分封制下,中央間接管理地方,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諸侯仍然具有相當的獨立性,排除A項;公元前221年,秦滅東方六國,建立起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排除B項;分封制和宗法制相互補充,解決了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但無法緩和社會各種矛盾,排除C項。故選D項。2.下圖反映了中國某一歷史時期的貨幣變遷,據此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A.國家加強了對社會經濟的管理 B.政府強化了對商業(yè)的壟斷性經營C.各地經濟的交流與發(fā)展被阻斷 D.秦朝改變了賦稅征收的主要形式〖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秦朝統一后為了鞏固統治,運用國家手段統一了貨幣,體現了國家對社會經濟管理的加強,A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政府與商業(yè)經營之間的關系,排除B項;貨幣的統一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與經濟文化的交流,排除C項;秦朝統一貨幣,改變的是貨幣混亂的狀況,與賦稅征收形式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3.北魏實行均田制度,對授田對象的身份并無嚴格的限制。唐高祖時期,不再給一般婦女、奴婢、部曲、耕牛授田,并允許一定條件下買賣永業(yè)田和口分田。這些變化()A.便利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發(fā)展 B.有利于門閥士族勢力的繼續(xù)壯大C.反映唐朝政府對人身控制的松弛 D.極大地壓抑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答案〗A〖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唐朝時期的均田制減少了授田對象,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對土地買賣的限制,為官僚地主進行土地兼并提供了便利,從而有利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發(fā)展,A項正確;唐朝時期的均田制將“奴婢、部曲”排除在授田對象之外,進一步削弱了門閥士族的勢力,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北魏到唐朝時期均田制度的內容變化,而唐朝政府對人身控制的松弛主要由賦稅制度的變化反映出來,排除C項;均田制是國家將掌握的無主荒地分配給農民耕種的土地制度,農民死后由政府收回的田地稱為口分田,永為世業(yè)、不在收受之限的田地稱為永業(yè)田,永業(yè)田由農民自己所有,有利于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排除D項。故選A項。4.北宋書肆十分繁榮,汴京有著名的大相國寺書市,《清明上河圖》中有書鋪售書畫面;南宋首都臨安的棚北大街一帶是書鋪集中的地區(qū),書坊出版是一個獨立而普遍的封建手工業(yè)生產行業(yè)。兩宋時期的這些現象()A.凸顯了民營手工業(yè)的主導地位 B.反映社會經濟與文化事業(yè)的繁榮C.得益于活字印刷術的廣泛應用 D.根源于“重文輕武”政策的實施〖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代(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宋朝相關史實可知,繁榮的書肆和出版行業(yè)的發(fā)展反映了宋代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文化事業(yè)的繁榮,B項正確;明朝中葉以后,民營手工業(yè)取代官營手工業(yè),居于主導地位,排除A項;北宋平民畢昇發(fā)明活字印刷技術,但因其成本高昂加上技術不夠成熟,并未得到廣泛應用,排除C項;“重文輕武”政策的實施有利于社會向學風氣的發(fā)展,但不是書肆和出版行業(yè)發(fā)展的根源,排除D項。故選B項。5.下圖為發(fā)現于河南省開封市《重建清真寺碑記》,碑文楷書36行,共2016字,碑文落款時間為明朝弘治二年(1489年)。內容記載了北宋以來開封地區(qū)猶太人的一賜樂業(yè)(以色列)教的教義、教規(guī)和鮮明的“忠君報國”的政治態(tài)度。該文物能夠用于研究()A.理學思想對世界的深遠影響 B.三教合一的發(fā)展趨勢C.明朝開封猶太人的自我革新 D.明朝開明的民族政策〖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材料反映了明朝時期開封地區(qū)猶太人的生存情況,從碑文記載內容“忠君報國”可知,猶太人為適應在中國的生活,在猶太教原有教義基礎上做了一定程度的革新,C項正確;理學的世界影響主要指儒家思想的對外傳播,材料強調的是北宋時期移民開封的猶太人對中國文化的適應,并非儒家思想的世界影響,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佛教和道教的情況,排除B項;材料并未涉及明朝的民族政策,且以色列人不屬于中國古代史中民族關系的范疇,排除D項。故選C項。6.1876年,上海格致書院建成,以使“中國便于考究西國格致之學(近代科學)”為辦學主旨。書院創(chuàng)立新式考課制度,考課命題登載于《申報》,下表所示為考課命題分類統計。格致書院考課命題分類統計(1886—1894年)考課命題類別題數格致:格致概說、格致分支學科(天文、物理、化學、醫(yī)學、測繪等)24語文2教育與人才13富強治術:工業(yè)、輪船鐵路、商貿利權、郵政、農產水利、社會福利33軍事防務:邊防、海軍7政治:國際形勢、議院8其他:刑律、捐輸、教務5據表可知,這一時期上海格致書院考課制度命題導向()A.適應了富國強兵的時代需求 B.反映了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C.突破了國家人才培養(yǎng)的困境 D.便利了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入侵〖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76—1894年(中國)。從材料中可以看出,格致書院的考課命題與當時社會形勢關系緊密,尤其是富強治術、軍事防務等考課命題,適應了富國強兵的時代需求,A項正確;洋務運動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產生,1895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民族資本主義得到初步發(fā)展,排除B項;上海格致書院的創(chuàng)辦是為了便于中國人學習、了解西方近代科學,其有利于為中國培養(yǎng)新式人才,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下,并不能徹底解決中國人才培養(yǎng)的困境,排除C項;西方文化的入侵指的是西方國家以文化為手段、行侵略之事實,帶有極強的殖民色彩,創(chuàng)辦上海格致書院是時人主動學習西方、探索中國未來發(fā)展之路、解決現實問題的體現,不屬于文化入侵,排除D項。故選A項。7.自清末以來,中國思想界便出現一股尊西崇新的大潮,國人以“西”為“新”,“西方”是中國想要進入的“新世界”。一戰(zhàn)后,中國思想界出現了“現代”負面整體化的傾向。梁漱溟甚至斷言:“中國的西化潮流很快‘退落’,成為過去之事情。”這一現象反映了一戰(zhàn)后()A.國人對西學的理性思考 B.中國傳統思想深入人心C.儒學思想近代化失敗 D.新文化運動的思想轉向〖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材料描述了近代以來,國人對西方文化的態(tài)度變化,一戰(zhàn)之前,國人“尊西崇新”,一味肯定西方文化,對西方文化缺乏理性客觀的認識;一戰(zhàn)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這都促使部分中國人深化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認識,反思西方文化,A項正確;材料主旨在于探討一戰(zhàn)前后國人對西方文化態(tài)度的變化,并未涉及中國傳統思想,排除B項;材料主旨“對西學的理性思考”,而“儒學思想近代化”與主旨不符,排除C項;新文化運動的思想轉向是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之后,但是材料并未體現出國人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自然并未體現新文化運動的思想轉向,排除D項。故選A項。8.有學者指出,國民黨一大改組后,最重要的政治及組織變動有三:政治骨干少壯化,人作用凸顯,政治上明顯左傾。以下選項能夠印證國民黨一大后,在“政治上明顯左傾”的是()A.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B.落實“耕者有其田”政策C.“二次北伐”推翻北洋政府 D.支持工農群眾的革命運動〖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正向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4年后的中國。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受到共產國際和的影響,孫中山在國民黨一大上利用大會宣言,對1905年提出的三民主義做出進一步解釋,增加了明確反帝、節(jié)制資本、扶助工農等內容,這意味著國民黨的政治形象明顯左傾,D項正確;“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是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的體現,排除A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耕者有其田”政策并未被國民黨落實,排除B項;“二次北伐”實質上是國民黨新軍閥與北洋軍閥爭奪中國統治權的戰(zhàn)爭,不具有左傾屬性,排除C項。故選D項。9.如表所示,1953—1985年我國出現了兩次農業(yè)總產值增長高峰。導致這兩次增長高峰出現的共同原因是()1953—1985年中國農業(yè)總產值平均增長率時間年均增長率/%時間年均增長率/%1953—1957年4.51971—1975年4.01958—1962年4.31976—1980年5.11963—1965年11.11981—1985年8.11966—1970年3.9A.農村生產經營方式的根本變革 B.經濟管理體制的歷史突破C.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 D.生產關系變革釋放生產力〖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53—1985年(中國)。根據表格信息可知,1953-1985年我國兩次農業(yè)總產值增長高峰分別是1963-1965年、1981-1985年。這兩次增長高峰的原因分別是:八字方針實行之后,國家調整了農村生產關系,發(fā)還自留地,擴大農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廣,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兩者相同點在于都對農村生產關系進行了調整,D項正確;1963-1965年農村的生產經營方式,仍然以人民公社為主體,并未產生根本變革,排除A項;1963-1965年經濟管理體制仍然屬于計劃經濟模式,并未有歷史突破,排除B項;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排除C項。故選D項。10.1980年,國務院批轉衛(wèi)生部《關于允許個體醫(yī)生開業(yè)行醫(yī)問題的請示報告》,該文件指出,退休金是退休醫(yī)生過去長期從事醫(yī)務勞動對社會所作貢獻的應得補償報酬,而開業(yè)行醫(yī)收入是他們重新付出勞動所得的報酬,應該允許他們開業(yè)行醫(yī),繼續(xù)為人民服務。該文件的批轉()A.違背了社會主義公平性的基本原則 B.符合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建設要求C.體現艱苦奮斗、自力更生時代精神 D.體現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影響〖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80年(中國)。據題干“國務院批轉衛(wèi)生部文件允許退休醫(yī)生開業(yè)行醫(yī)”,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舉措有利于充分利用醫(yī)療資源,符合當時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體系建設的要求,B項正確;這一文件的批轉并非違背社會主義公平性基本原則,而是合理利用資源的體現,排除A項;題干主要強調的是對醫(yī)療資源的合理運用,與艱苦奮斗、自力更生時代精神關聯不大,排除C項;此時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尚未全面展開,不能體現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B項。11.公元前417年,雅典人準備投票流放阿克比亞德斯和尼奇亞斯中間的一個,但在投票之前,兩人突然聯合起來,導致相對次要的許佩波羅斯被流放。后來,人們發(fā)現,陶片放逐法無法應對兩股及以上派別的爭斗所引起的混亂,最終廢止了陶片放逐法。這表明()A.政治勢力操縱民意影響制度建設 B.雅典法制建設服務于奴隸主貴族C.陶片放逐法無法體現多數人意志 D.直接民主不適應雅典的社會發(fā)展〖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公元前417年(雅典)。材料通過對雅典一次陶片放逐法實踐的敘述,表明雅典的公民意志在特殊情形下容易被政治力量操縱,A項正確。材料涉及的人員身份未知,無法體現法制建設服務于奴隸主貴族,排除B項;陶片放逐法是雅典為了防止權力集中導致僭主政治而設立的,在一般情形下能夠體現雅典多數公民的意志,但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排除C項;材料表明陶片放逐法無法與時俱進以適應雅典的政治生活需要,但這不能理解為直接民主制不適應雅典的社會發(fā)展,排除D項。故選A項。12.15—16世紀,西歐逐漸以“發(fā)現論”塑造了作為國際法形成基礎的地球空間秩序。而17—18世紀,“有效占有論”逐漸上升為主流思想,該觀點認為只有建立“有效統治”才能成為真正的財產權人,方能符合萬國法。這一變化反映了()A.歐洲國家重視對私有財產的保護 B.國際法的日益發(fā)展完善C.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D.世界殖民霸權發(fā)生轉移〖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西歐)。據材料可知,從15—16世紀的“發(fā)現論”到17—18世紀“有效占有論”的背后,是英、法取代西、葡在新航路開辟后確立的世界殖民霸主地位,D項正確;材料講述的是國際法領域關于殖民地的爭奪問題,并非保護私有財產,排除A項;材料中兩種不同觀點分別對應國際法在領土問題上的先占原則與有效控制原則,兩者地位的變化不能說明法律的發(fā)展完善,排除B項;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形成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排除C項。故選D項。13.下圖所示為18—19世紀美國三大產業(yè)比重和城鄉(xiāng)人口結構變化情況。這一情況的出現表明美國()A.成為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中心 B.生產方式變革助推城市化進程C.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差距不斷擴大 D.城市建設滯后于經濟發(fā)展水平〖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19世紀(美國)。根據圖中產業(yè)結構的變化可知美國的工業(yè)化不斷發(fā)展,而城鄉(xiāng)人口結構變化表明人口日益向城市集中,這些現象是兩次工業(yè)革命在美國開展的結果,助推了美國的城市化進程,B項正確;美國作為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中心應該通過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來呈現,在本題的材料中無法體現,排除A項;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的差距需要通過美國城市和農村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對比來體現,材料僅涉及產業(yè)結構變化和人口流動,無法判斷城鄉(xiāng)差距,排除C項;城市建設與經濟發(fā)展水平之間是否相適應需要根據城市建設對經濟發(fā)展產生阻礙或者推動作用來分析,材料未涉及兩者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14.西班牙內戰(zhàn)期間,由英、法牽頭,蘇聯、德國、意大利等27個歐洲國家于1936年成立了“國際不干涉委員會”,但德、意仍然給予了佛朗哥叛軍大量軍事援助,英、法堅持不干涉原則,蘇聯則支持“國際縱隊”進行抵抗,最終西班牙共和國政府被法西斯勢力推翻。這可用于說明()A.國際聯盟被英法實際控制 B.二戰(zhàn)的歐洲戰(zhàn)爭策源地形成C.綏靖政策有一定現實基礎 D.新的國際協調機制急需建立〖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歐洲)。在“國際不干涉委員會”的框架下,德、意法西斯繞過既定規(guī)則援助佛朗哥叛軍,英、法名義上推崇不干涉政策,實則縱容德、意,蘇聯支持“國際縱隊”抵抗,由此可見,原有的國際協調機制已經失靈,新的國際協調機制急需建立,D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國際聯盟的實際控制者問題,排除A項;二戰(zhàn)歐洲戰(zhàn)爭策源地的形成標志是1936年意大利和德國結成軸心國,排除B項;綏靖政策的現實基礎取決于英、法等國民眾對戰(zhàn)爭的認識,材料沒有涉及英、法綏靖政策制定的國內背景,排除C項。故選D項。15.二戰(zhàn)后,西歐普遍推行國家干預主義下的福利社會,20世紀70年代則出現了主張福利應主要由個人負責、倡導福利私有化的新自由主義社會福利理論,20世紀90年代后又誕生了主張福利的規(guī)則、籌資和提供應由不同部門共同負責、共同完成的福利多元主義。這一系列政策的演變()A.加重了政府的財政負擔 B.體現西方分配方式的調整C.說明社保體系建設滯后 D.反映了凱恩斯主義的失靈〖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二戰(zhàn)后(西歐)。據材料可知,材料講述西方福利國家制度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從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國家包辦,到20世紀70年代凱恩斯主義失靈,新自由主義主張個人分擔國家責任,再到20世紀90年代的福利多元主義,體現了西方國家分配方式的調整,B項正確;政府的負擔在二戰(zhàn)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是最重的,排除A項;材料講述這一時期西方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與時俱進,不斷發(fā)展,并非滯后,排除C項;凱恩斯主義的失靈只能用來解釋第二階段的演變,排除D項。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中國古代宗族]材料一:漢晉之際是宗族勢力發(fā)展較快的一個時期。東漢末年董卓之亂之時,關東各軍閥起兵討董卓。其中就有很多的“富室強族”以其強大的人力物力建立自己的武裝并參與到討董卓的軍事斗爭之中,成為當時各軍閥中不可忽視的力量。曹魏實行“九品官人法”,而晉代沿用之后,不僅使強宗大族對其所在的鄉(xiāng)里社會有重大的影響,而且還為他們世居高位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宗族勢力越來越強。世家大族式家族制度,經過三國西晉近百年的發(fā)展,到東晉南朝時已成為十分典型的中國封建社會中期的家族制度。原來控制東吳政權和控制西晉政權的世家大族聯合起來,把持著東晉南朝的各級政權,而眾多的地方世族普遍存在于地方鄉(xiāng)閭之間,橫行鄉(xiāng)里,魚肉百姓?!幾躁惪藰恕稘h晉之際鄉(xiāng)里秩序及其維持研究》材料二:明清時期,在血緣和地緣關系共同維系的鄉(xiāng)村關系網絡中,宗族始終處于國家權力與鄉(xiāng)村治理的樞紐地位,承上延伸著國家權力在村落社會的推行,啟下肩負著村落內部的自我管理和調適??梢哉f,以宗法制度維系的宗族組織是鄉(xiāng)村社會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傳統基層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眾所周知,徽州自唐宋而下逐漸成為一個典型的宗族社會,宗族不僅是鄉(xiāng)村聯系地方官府的重要樞紐,且在基層和民間組織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甚至成為徽州鄉(xiāng)村社會制度和秩序的制定者和維護者?!幾运谓?、劉道勝《明清徽州鄉(xiāng)村宗族秩序的構建與村際競爭》(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漢晉之際宗族勢力產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清時期宗族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意義?!即鸢浮剑?)背景:漢晉之際,政權更替頻繁,社會政治動蕩;九品中正制的實施;土地兼并現象的加劇,田莊經濟的發(fā)展;地方豪強勢力對政權的支持。特點:擁有獨立的軍事力量,帶有極強的割據傾向;血緣宗法色彩濃厚;對勞動者的剝削程度高;經濟上自給自足。(2)意義:彌補了國家行政職能在基層的不足,有助于降低國家治理的成本;調和國家與鄉(xiāng)村之間的關系,有助于穩(wěn)定基層社會秩序;通過宗族組織強化了中央與地方的聯系,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保證了國家賦稅、兵役和勞役的征發(fā)?!冀馕觥健拘?】本題是背景類、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背景:依據材料“漢晉之際是宗族勢力發(fā)展較快的一個時期”并結合所學可知,漢晉之際,政權更替頻繁,社會政治動蕩;依據材料“曹魏實行‘九品官人法’,而晉代沿用之后,不僅使強宗大族對其所在的鄉(xiāng)里社會有重大的影響,而且還為他們世居高位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宗族勢力越來越強”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實施;依據材料“原來控制東吳政權和控制西晉政權的世家大族聯合起來,把持著東晉南朝的各級政權,而眾多的地方世族普遍存在于地方鄉(xiāng)閭之間,橫行鄉(xiāng)里,魚肉百姓”可知,土地兼并現象的加劇,田莊經濟的發(fā)展;依據材料“其中就有很多的“富室強族”以其強大的人力物力建立自己的武裝并參與到討董卓的軍事斗爭之中,成為當時各軍閥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可知,地方豪強勢力對政權的支持。特點:依據材料“其中就有很多的“富室強族”以其強大的人力物力建立自己的武裝并參與到討董卓的軍事斗爭之中,成為當時各軍閥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可知,擁有獨立的軍事力量,帶有極強的割據傾向;依據材料“世家大族式家族制度,經過三國西晉近百年的發(fā)展,到東晉南朝時已成為十分典型的中國封建社會中期的家族制度”可知,血緣宗法色彩濃厚;依據材料“原來控制東吳政權和控制西晉政權的世家大族聯合起來,把持著東晉南朝的各級政權,而眾多的地方世族普遍存在于地方鄉(xiāng)閭之間,橫行鄉(xiāng)里,魚肉百姓”可知,對勞動者的剝削程度高;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東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經濟上實行莊園經濟,可以自給自足。【小問2】本題是評價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明清時期。意義:依據材料“明清時期,在血緣和地緣關系共同維系的鄉(xiāng)村關系網絡中,宗族始終處于國家權力與鄉(xiāng)村治理的樞紐地位,承上延伸著國家權力在村落社會的推行,啟下肩負著村落內部的自我管理和調適”可知,彌補了國家行政職能在基層的不足,有助于降低國家治理的成本和保證了國家賦稅、兵役和勞役的征發(fā);依據材料“以宗法制度維系的宗族組織是鄉(xiāng)村社會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傳統基層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可知,調和國家與鄉(xiāng)村之間的關系,有助于穩(wěn)定基層社會秩序;依據材料“徽州自唐宋而下逐漸成為一個典型的宗族社會,宗族不僅是鄉(xiāng)村聯系地方官府的重要樞紐,且在基層和民間組織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甚至成為徽州鄉(xiāng)村社會制度和秩序的制定者和維護者”可知,通過宗族組織強化了中央與地方的聯系,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17.[近代中國的城市改造]材料一幾乎所有的中國古代城市都是與城墻相關的。自古以來,中國城市就具備了城、池。城池保護了代表皇權的官府衙門,彰顯著一個城市的特殊地位。到清末,在大部分城市,具有相當規(guī)模的商業(yè)中心已出現在城墻之外,實際上,很多會館都建在城外。這樣的現象在通商口岸尤其突出,比如天津、上海和廣州。在這些城市,外國租界都在城外,華界都在城內……近代以來城市改造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拆除城墻。首先在天津,外國列強在義和團運動爆發(fā)后占領了天津市,并且拆毀了城墻。從清末新政時期到1949年這一段時間,中國許多城市的城墻被拆掉。舊城墻消失后,取而代之的往往是環(huán)城路和有軌電車?!幾灾苠a瑞《重塑中國城市:城市空間和大眾文化》材料二1939年5月3日和5月4日,日軍對重慶市區(qū)進行了大轟炸,都郵街街區(qū)的房屋建筑損毀嚴重,需要進行清理改造。重慶市工務局會同重慶市財政局于1939年10月30日,提經第22次重慶市政會議議決通過改造計劃。改造過程中調查發(fā)現“都郵街、會仙橋原有街道轉彎處成一反面曲線,交通秩序不易維持,車輛往來又多”,于是將原有街道改成直線。到1940年初,隨著街道大規(guī)模的改建和都郵街廣場的修建,戰(zhàn)時重慶城市的空間格局發(fā)生了明顯變化。新辟道路大多在市中區(qū)干道兩側或附近,民生路、民權路、民族路、大同路、建國路、臨江路、中興路、凱旋路等都與都郵街廣場相連,城市中心向都郵街廣場轉移,市區(qū)新格局基本奠定。——摘編自譚剛《重慶城市廣場政治空間的形成與抗戰(zhàn)精神動員》(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近代中國城市改造過程中拆除城墻現象。(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抗戰(zhàn)期間重慶城市改造的特點。〖答案〗(1)背景:西方列強的武力侵略;封建君主專制被推翻,民主觀念隨之發(fā)展;近代工商業(yè)經濟發(fā)展的需要;西學東漸,西方物質文明成果傳入。實質:反映了人們政治觀念、經濟觀念、思想文化觀念轉變,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民族危機加劇、社會向近代化轉型的時代縮影。影響:積極:有利于工商業(yè)經濟的發(fā)展;促進思想解放;改變人們生活方式。消極:體現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造成對傳統文化遺產的破壞。(本題可寫成小論文格式)(2)特點:政府充當城市改造主體;具有規(guī)劃性,較為科學;城市政治功能突顯,服務于抗戰(zhàn)救國;體現國民黨的意識形態(tài)?!冀馕觥健拘?】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評析類)。時空是近代(中國)。首先解讀材料,材料主要講述了城市發(fā)展與城墻的關系,題目要求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評析近代中國城市改造過程中拆除城墻現象。其次,圍繞中國近代城市改造過程中的拆除城墻的現象,從拆墻背景、實質和影響三個方面進行評析。背景:根據材料一“到清末,……這樣的現象在通商口岸尤其突出,比如天津、上海和廣州。在這些城市,外國租界都在城外,華界都在城內”結合近代列強侵華歷史得出西方列強的武力侵略;根據材料一“從清末新政時期1949年這一段時間,中國許多城市的城墻被拆掉?!苯Y合所學得出封建君主專制被推翻,民主觀念隨之發(fā)展;近代工商業(yè)經濟發(fā)展的需要;西學東漸,西方物質文明成果傳入。實質:反映了人們政治觀念、經濟觀念、思想文化觀念的轉變,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民族危機加劇、社會向近代化轉型的時代縮影。影響:從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概括積極:有利于工商業(yè)經濟的發(fā)展;促進思想解放;改變人們生活方式。消極:體現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造成對傳統文化遺產的破壞?!拘?】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抗戰(zhàn)時期(中國)。特點:根據材料二“重慶市工務局會同重慶市財政局于1939年10月30日,提經第22次重慶市政會議議決通過改造計劃”得出政府充當城市改造主體;具有規(guī)劃性,較為科學;根據材料二“隨著街道大規(guī)模的改建和都郵街廣場的修建,戰(zhàn)時重慶城市的空間格局發(fā)生了明顯變化?!钡贸龀鞘姓喂δ芡伙@;根據材料二“1939年5月3日和5月4日,日軍對重慶市區(qū)進行了大轟炸,都郵街街區(qū)的房屋建筑損毀嚴重,需要進行清理改造?!钡贸龇沼诳箲?zhàn)救國;根據材料二“開辟道路大多在市中區(qū)干道兩側或附近,民生路、民權路、民族路、大同路、建國路、臨江路、中興路、凱旋路等都與都郵街廣場相連,城市中心向都郵街廣場轉移,市區(qū)新格局基本奠定?!钡贸鲶w現國民黨的意識形態(tài)。18.[廉政建設]材料一英國是最早對官員財產公示進行立法的國家,1883年,議會通過被稱為“陽光法案”的《凈化選舉、防止腐敗法》,1889年頒布第一部反腐敗法《公共機構腐敗行為法》,該法特別禁止公共機構的任何人員在與公共機構有關的交往過程中有任何行賄或受賄行為。1906年和1916年兩次頒布《防止腐敗法》,將反腐敗行為的范圍擴大,不僅包括公共機構的工作人員,而且包括公共機構本身和地方性公共機構。英國的司法機關完全獨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管轄。司法機關可以通過法院判決對政府及其官員的行為進行監(jiān)督。輿論和日益發(fā)達的傳媒系統的監(jiān)督是對政府濫用職權的一種有效制約,使腐敗行為更容易暴露在陽光下,對腐敗行為起到了一定的威懾作用?!幾蕴评试?、李佳佳《英國腐敗治理經驗:制度變遷的特征與時序》材料二西方國家的文官廉政機制在二戰(zhàn)后進一步發(fā)展,各國普遍制定了文官法、公務員法。要求行政活動必須公開、透明,以有利于監(jiān)督機構有效監(jiān)控;并從法律、制度上賦予社會公眾、利益集團、新聞媒體嚴格監(jiān)督政府的權力,特別是新聞輿論,在西方素有“第四部門”之稱。在文官的選拔任用上,各國普遍實行公開考試、平等競爭、擇優(yōu)錄用制度;而政府的換屆選舉及高級官員具有高度流動性,加之文官回避制度,使各級官員難以結成營私舞弊的關系網。在職業(yè)保障方面,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以此來穩(wěn)定文官隊伍,使其工作盡心盡職;實行無過失常任制;公務員有權申訴或要求救濟,任何部門不準隨意扣減、拖欠公務員工資?!幾詴r聰《西方文官制度中的廉政機制及其借鑒啟示》(1)根據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國反腐敗的主要方式,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此時英國加強反腐敗建設的背景。(2)根據材料二,總結西方國家在加強廉政建設方面的主要措施?!即鸢浮剑?)方式:法制反腐;制度反腐;輿論反腐。背景:兩次工業(yè)革命推動英國經濟快速發(fā)展;英國民主政治發(fā)展的需要(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發(fā)展完善);內閣權力的膨脹(行政權力的擴張);民主法制意識的加強;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新技術的應用推廣。(2)措施:健全行政法規(guī),嚴格約束文官的行政行為;堅持政務公開,充分發(fā)揮社會及輿論監(jiān)督作用;嚴格官員的任用考核和監(jiān)督;實行社會保障制度,穩(wěn)定文官隊伍?!冀馕觥健拘?】本題是特點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英國)。第一小問方式:根據材料一“英國是最早對官員財產公示進行立法的國家,1883年,議會通過被稱為‘陽光法案’的《凈化選舉、防止腐敗法》”,可得出法制反腐;根據材料一“司法機關可以通過法院判決對政府及其官員的行為進行監(jiān)督”,可得出制度反腐;根據材料一“輿論和日益發(fā)達的傳媒系統的監(jiān)督是對政府濫用職權的一種有效制約,使腐敗行為更容易暴露在陽光下,對腐敗行為起到了一定的威懾作用”,可得出輿論反腐。第二小問背景:根據材料一時間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從經濟、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和完善及新技術的發(fā)展等方面進行分析,如:兩次工業(yè)革命推動英國經濟快速發(fā)展;英國民主政治發(fā)展的需要(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發(fā)展完善);內閣權力的膨脹(行政權力的擴張);民主法制意識的加強;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中新技術的應用推廣?!拘?】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西方)。措施:根據材料二“西方國家的文官廉政機制在二戰(zhàn)后進一步發(fā)展,各國普遍制定了文官法、公務員法”,可得出健全行政法規(guī),嚴格約束文官的行政行為;根據材料二“要求行政活動必須公開、透明,以有利于監(jiān)督機構有效監(jiān)控;并從法律、制度上賦予社會公眾、利益集團、新聞媒體嚴格監(jiān)督政府的權力,特別是新聞輿論,在西方素有‘第四部門’之稱”,可得出堅持政務公開,充分發(fā)揮社會及輿論監(jiān)督作用;根據材料二“在文官的選拔任用上,各國普遍實行公開考試、平等競爭、擇優(yōu)錄用制度;而政府的換屆選舉及高級官員具有高度流動性,加之文官回避制度,使各級官員難以結成營私舞弊的關系網”,可得出嚴格官員的任用考核和監(jiān)督;根據材料二“在職業(yè)保障方面,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以此來穩(wěn)定文官隊伍,使其工作盡心盡職”,可得出實行社會保障制度,穩(wěn)定文官隊伍。19.[民族國家的建構]材料:西方現代民族國家,多半是先有國民權利平等意識的覺醒,后有人民主權的制度設計與鼓吹,再經過或急或緩的民權革命,才建立起來的。而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