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團體標準
T/CACM****—202*
癌性疼痛中西醫(yī)結合診療指南
Guidelineso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cancerpainbyintegratedTraditional
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
(文件類型:公示稿)
前言
本文件參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
的規(guī)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提出。
本文件由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以下按拼音首字母排序):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北京中醫(yī)藥
大學附屬東直門醫(yī)院、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四川省中醫(yī)醫(yī)院)、成都中醫(yī)藥大學腫瘤
研究所、廣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yī)院、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廣東省中醫(yī)院)、
貴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北省中醫(yī)院、河南省中醫(yī)院、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
醫(yī)院、湖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附屬醫(yī)院、吉林省腫瘤醫(yī)院、江蘇省腫瘤醫(yī)院、上海中醫(yī)藥大學、
陜西省中醫(yī)院、山西省中醫(yī)院、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yī)醫(yī)院、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
醫(yī)院、武漢市第一醫(yī)院、濰坊市益都中心醫(y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yī)藥學院、浙江省中醫(yī)院、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腫瘤醫(yī)院、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中日友好醫(yī)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馮利
本文件其他起草人(以下按姓氏首字母排序):崔慧娟、儲真真、范煥芳、賀用和、胡
作為、賈英杰、景年財、蔣益蘭、劉麗坤、劉麗星、劉松江、李和根、李平、李偉兵、練祖
平、馬勝、孫宏新、舒琦瑾、唐東昕、徐凱、楊晨光、殷玉琨、由鳳鳴、祝捷、張青、張海
波
1
引言
疼痛目前己被認為是人類的第五大生命體征,2020年國際疼痛研究學會提出:疼痛是一
種與實際或潛在的組織損傷相關的不愉快的感覺和情緒情感體驗,或與此相似的經歷。目前
癌癥發(fā)病率逐年上升,預計2022年中國將有482萬新發(fā)癌癥病例,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癌性疼痛是最常見的腫瘤并發(fā)癥之一,也是癌癥患者最痛苦及難以忍受的癥狀之一。研
究顯示,59%接受抗腫瘤治療的患者和64%的晚期腫瘤患者都會發(fā)生疼痛,且發(fā)生率與腫瘤部
位有關,其中頭頸癌和胰腺癌患者疼痛發(fā)生率約為80%。證據表明癌性疼痛與患者的生存期
和生存質量密切相關,合理的疼痛診療有助于癌癥患者改善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盡管“三
階梯止痛療法”在治療癌性疼痛中被廣泛應用,但臨床中癌性疼痛的發(fā)生發(fā)展要更加復雜,
單純使用“三階梯止痛療法”難以有效緩解疼痛。多項研究顯示中西醫(yī)結合在癌性疼痛的診
療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進行正規(guī)全面綜合的癌性疼痛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在臨床中有效的治
療癌性疼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指南》旨在通過檢索、分析國內外相關證據,總結癌性疼痛篩查、評估以及治療方
面的證據,為癌性疼痛的中西醫(yī)結合診療提供決策依據。
本《指南》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依照實際情況而定。
2
癌性疼痛中西醫(yī)結合診療指南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癌性疼痛患者可使用本指南,本文件提供了癌性疼痛的診斷、評估、辨證及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
本文件適用于全國三級醫(yī)院、二級醫(yī)院以及社區(qū)、基層醫(yī)療機構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及西
醫(yī)醫(yī)師對癌性疼痛的中西醫(yī)結合診療。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16751.1-2021《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第1部分:疾病》
GB/T16751.2-2021《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第2部分:證候》
ZYYXH/T156-2008《癌性疼痛》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
《NCCN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inOncology,AdultCancerPain》(2023
年版)
《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中文版》(2018年版)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癌性疼痛(cancerpain)
癌性疼痛是指癌癥患者經歷的疼痛,包括慢性癌性疼痛及癌性爆發(fā)痛[1]。
3.2慢性癌性疼痛(chroniccancerpain)
慢性癌性疼痛是指由原發(fā)癌癥本身或腫瘤轉移所致的疼痛(慢性癌痛),或癌癥治療引
起的疼痛(慢性癌癥治療后疼痛)(《ICD-11》)。
3.3癌性爆發(fā)痛(breakthroughcancerpain)
癌性爆發(fā)痛是一種打破持續(xù)性和可控性慢性疼痛的爆發(fā)性劇痛發(fā)作[2]。
4流行病學特點
癌性疼痛是最常見的腫瘤相關并發(fā)癥之一,研究表明,有59%接受抗腫瘤治療的患者
和64%的晚期腫瘤患者中發(fā)生過疼痛事件[3],不同部位的腫瘤發(fā)病率有所不同,其中頭頸癌
和胰腺癌的患者中患病率約為80%,并且是他們最恐懼的癥狀之一[4-5]。越來越多的證據表
明,癌性疼痛與患者的生存期、生存質量相關。合理的疼痛診療,將有助于患者改善生存質
量,延長生存期[3]。NCCN也指出,盡管“三階梯止痛療法”在治療癌性疼痛中被廣泛接受,
但臨床中癌性疼痛的處理遠比其要復雜的多[1]。因此正規(guī)全面綜合的癌性疼痛診療,在有效
3
的治療癌痛中十分重要。
5病因病機
中醫(yī)學認為“陽化氣,陰成形”,機體“化氣”功能失健,體內瘤毒內蘊,氣滯血瘀,
臟腑經絡瘀滯,積聚成塊,阻礙氣機,閉阻脈絡,導致“不通則痛”。病久傷正,氣血俱損,
無法濡潤臟腑,故見“不榮則痛”。《素問。舉痛論》中指出“經脈流行不止,還周不休。寒
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脈泣則
血虛,血虛則痛”,概括為“不通則痛,不榮則痛”的基本病機。東晉時期葛洪所著的《肘
后備急方》中對癌性疼痛有如下記載:“腹中有物堅如石,痛如斫刺,晝夜啼呼,不治,百
日必死”。隋代《諸病源候論》曰:“積者陰氣,五臟所生,其痛不離其部,故上下有所窮己。
聚者陽氣,六腑所成,故無根本,上下無所留止,其痛無有常處”,指出有形之積、無形之
聚所致疼痛的特點。唐朝《千金方》關于食道癌疼痛的描述:“食噎者,食無多少,惟胸中
苦塞,常痛,常病不得喘息”。明朝《證治要訣》云:“痞積在胃脘,大如覆杯,痞塞不通,
背痛心痛”,是對肝癌疼痛的描述,并且總結了疼痛的病機和治則:“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清代《血證論》中云:“瘀血在經絡臟腑之間,則周身作痛”。
6診斷
癌性疼痛病因復雜,大致可歸為四類:癌癥直接損傷所致的疼痛;癌癥相關并發(fā)癥所致
疼痛;腫瘤診療創(chuàng)傷及副作用所致疼痛;非癌癥相關性合并癥所致疼痛[6]。
癌癥直接損傷導致的疼痛:常見于骨轉移、腫瘤壓迫或浸潤神經、侵犯腦膜等。
癌癥相關并發(fā)癥所致疼痛:如長期臥床導致的褥瘡等。
腫瘤診療創(chuàng)傷及副作用所致的疼痛:如放化療導致的黏膜炎,手術創(chuàng)傷所導致的疼痛等。
非癌癥相關性合并癥所致疼痛:如腫瘤患者合并關節(jié)炎、頸椎病等所致疼痛等。
診斷時應注意鑒別疼痛與腫瘤的關系,疼痛是否與腫瘤相關。凡是與惡性腫瘤相關的疼
痛,均可診斷為癌性疼痛。
7評估
癌癥患者使用數字分級法(numericalratingscale,NRS)評估疼痛得分大于0分,則開
始全面疼痛評估[4],見圖1。
全面評估包括:疼痛原因、性質、程度、位置、疼痛影響(如工作、睡眠、人際交往)、
止痛治療史、加重和緩解的相關因素、心理及精神狀況、腫瘤病情及全身情況[7-8]。目前存
在各種評估疼痛嚴重程度的方法和工具,如數字分級法、視覺模擬法、簡明疼痛評估量表、
程度分級法或疼痛強度評分臉譜法。建議患者使用數字分級法自我評估疼痛程度[5]。
數字分級法(numericalratingscale,NRS):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讓患者自己
圈出一個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的數字。獲得的0-10個數值區(qū)分三個疼痛強度水平(0表示無
痛,10表示最嚴重的疼痛),其分為輕度疼痛(1-3)、中度疼痛(4-7)、及重度疼痛(8-10)。
視覺模擬法(visualanalogscale,VAS):劃一條長線(100mm),線上無任何標記,讓患
者在線上最能反映自己疼痛程度的位置上劃交叉線(×),依據劃×位置評估患者疼痛程度。
簡明疼痛評估量表(briefpaininventory,BPI):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讓患者自
己圈出一個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的數字,分值越大疼痛程度越高。用0-10描述疼痛對患者的
4
活動、情緒、娛樂、人際關系、睡眠、工作和行走的干擾,分值越大疼痛影響越嚴重;用圖
形表示相應的疼痛部位(如下圖):
程度分級法(verbalratingscale,VRS):0級:無疼痛;Ⅰ級(輕度):有疼痛但可以忍受,
不影響睡眠和生活;Ⅱ級(中度):疼痛明顯,不能忍受,需要服用鎮(zhèn)痛藥物,影響睡眠;
Ⅲ級(重度):疼痛劇烈,不能忍受,需服用藥物,嚴重影響睡眠,可伴自主神經紊亂或被
動體位。
疼痛強度評分臉譜法(Wong-Baker臉譜):可通過畫有不同面部表情的圖畫評估(如下
圖):
8治療
8.1治療目標
多數腫瘤患者在疾病的過程中會伴隨癌性疼痛的發(fā)生。NCCN指南提出癌性疼痛管理的
5個目標,即緩解疼痛、保證日?;顒?、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避免成癮和提供社會心理支
持[5]。一旦癌性疼痛發(fā)生,西醫(yī)治療以藥物干預為主,手術治療往往需要結合患者的總體身
體狀況及生存期考慮。明確患者的疼痛原因并給予治療后,必須對鎮(zhèn)痛效果及疼痛緩解程度
予以評價,以便制定今后治療方案及用藥劑量。中醫(yī)治療中提倡多種方法聯(lián)合治療,改善癥
狀,提高生存質量。一般而言,對于中重度疼痛,建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以提高療效,減少
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治療流程見圖1。
8.2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策略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具有協(xié)同增強作用。中醫(yī)治療可以減少阿片類藥物用量,減輕西藥治療
產生的不良反應,增強其療效。多項研究顯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相較于單純中醫(yī)治療或西醫(yī)治
療,在臨床中能更有效緩解癌性疼痛,且不良反應更小,不論是輕度、中度還是重度癌性疼
痛均可使用。對于癌痛初始治療的患者,評估程度后在三階梯止痛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可聯(lián)合
中醫(yī)治療,西藥初始劑量可為正常藥物治療劑量的一半,控制不佳者應及時調整用藥方案;
對于長期癌痛患者,在三階梯止痛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可聯(lián)合中醫(yī)治療,控制較好者可逐步減
少西藥用量,應每天評估疼痛程度及不良反應,及時對癥治療。
5
8.3中醫(yī)治療
8.3.1辨證論治
證候可單獨出現,或相兼出現,也可隨病情的發(fā)展變化而呈現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8個證
型依據本指南編寫專家組意見制定;癥狀表現及治法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9]、
《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第2部分:證候》[10]、《中醫(yī)診斷學》[11]專家組意見及相關文獻制定[12-13]。
氣郁痰凝證
癥狀:腫瘤(或腫瘤治療后)患者出現疼痛,疼痛伴有脹滿,或痛處游走不定;或肌膚
腫硬、麻木,局部可觸及腫塊,質地圓滑,推之可移;胸脅、脘腹脹悶,性情急躁或抑郁,
或咳嗽咳痰,痰黏稠色白;舌質淡暗,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理氣行郁,化痰止痛。
推薦方藥:越鞠丸加減[14](證據級別:3級;推薦強度:Ⅲ級)(《丹溪心法》):川芎、
蒼術、香附、梔子、神曲等。
熱毒凝結證
癥狀:腫瘤(或腫瘤治療后)患者出現疼痛,痛處灼熱,疼痛持續(xù)不止而拒按,遇熱加
重,遇寒痛緩;發(fā)熱,口干口渴,煩躁不安,干咳無痰或少痰,痰色黃,或痰中帶血,甚則
咳血不止,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脈數。
治法:清熱涼血,解毒止痛
推薦方藥:犀角地黃湯加減(證據級別:3級;推薦強度:Ⅲ級)(《備急千金要方》):
犀角(水牛角代)、生地黃、赤芍、牡丹皮等。
推薦口服中成藥:華蟾素膠囊/片/注射液[15-16](證據級別:1A級;推薦強度:Ⅰ級);
中重度癌性疼痛可用復方苦參注射液[17-18](證據級別:1A級;推薦強度:Ⅰ級)。
陰寒凝聚證
癥狀:腫瘤(或腫瘤治療后)患者出現疼痛,痛處固定,疼痛持續(xù)不止而拒按,遇寒加
重,得溫痛緩;或見局部腫塊或漫腫,質地軟韌,皮色紫暗;或見關節(jié)腫脹,屈伸不利;四
肢不溫,面色蒼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長,舌質暗淡,舌苔白膩,脈沉遲或弦緊。
治法:溫陽散寒,通絡止痛
推薦方藥:陽和湯加減[19](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外科證治全生集》):
熟地黃、鹿角膠、炮姜炭、肉桂、麻黃、白芥子、生甘草等。
推薦外用中成藥:骨痛貼[20](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組成:制附片,肉
桂,仙茅,威靈仙,細辛,干姜,山慈菇,全蝎,丁香。臨床使用中,每次使用20g,清水
/黃酒調勻成糊狀后,均勻涂布于疼痛最劇烈的部位,并使用無菌紗布覆蓋,每天1次。
瘀血阻滯證
癥狀:腫瘤(或腫瘤治療后)患者出現疼痛,痛如針刺,痛處固定不移而拒按,常于夜
間加重;或見局部腫痛、青紫;或可觸及脅下或少腹腫塊,固定不移,質地偏硬;面色晦暗,
肢體麻木或偏癱,或肌膚甲錯,口唇、爪甲青紫;或皮下瘀斑、出血,血色紫暗或有血塊;
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舌下靜脈曲張,舌苔薄白,脈澀或結代。
治法:行氣活血,化瘀止痛
推薦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21](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醫(yī)林改錯》):
6
當歸、生地黃、桃仁、紅花、枳殼、牛膝、川芎、柴胡、赤芍、桔梗等。
推薦口服中成藥:元胡止痛顆粒/片[22-23](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輕、
中度癌性疼痛可用天蟾膠囊[24-25](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
氣血虧虛證
癥狀:腫瘤(或腫瘤治療后)患者出現疼痛,疼痛綿綿不休而喜按;神疲乏力,氣短懶
言,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口唇、眼瞼、唇甲色淡,心悸失眠,形體消瘦,肢
體麻木;舌質淡,脈細或弱或虛。
治法:益氣養(yǎng)血,扶正止痛。
推薦方藥:八珍湯加減[26](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瑞竹堂經驗方》):
當歸、川芎、白芍、熟地、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等。
氣陰虧虛證
癥狀:腫瘤(或腫瘤治療后)患者出現疼痛,痛處低熱,疼痛時作時止而喜按;口燥咽
干,潮熱盜汗,形體消瘦,神疲乏力,少氣懶言,稍動則心慌、心悸、汗出,兩顴潮紅,五
心煩熱,頭暈耳鳴,小便短黃,大便干結;舌紅,舌苔少而干,脈細無力或虛數。
治法:益氣養(yǎng)陰,扶正止痛。
推薦方藥:生脈地黃湯加減(證據級別:3級;推薦強度:Ⅲ級)(《金鑒》):沙參、麥
冬、五味子、茯苓、丹皮、澤瀉、法半夏、黃芩等。
脾腎陽虛證
癥狀:腫瘤(或腫瘤治療后)患者出現疼痛,疼痛輕微,綿綿不休而喜按,遇寒加重,
得溫痛緩;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軟,久瀉不止,或五更泄瀉,完谷不化,便質清冷,
或全身浮腫,小便不利;舌質淡胖,舌苔白滑,脈沉遲無力。
治法:補脾益腎,溫陽止痛
推薦方藥:腎氣丸加減[27](證據級別:1A級;推薦強度:Ⅰ級)(《金匱要略》):干地
黃、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等。
腎虛毒瘀證
癥狀:腫瘤(或腫瘤治療后)患者出現疼痛,痛有定處,痛處拒按,或見結節(jié)積聚;腰
膝酸軟,神疲乏力,眩暈耳鳴,口燥咽干,自汗盜汗,煩躁,失眠健忘,夜尿頻多;或肌膚
甲錯,面色黧黑,唇甲紫暗,皮下瘀斑;舌質淡紅或紫暗有瘀點,苔薄白或少苔,脈細數或
沉弦。
治法:益腎扶正,解毒止痛。
推薦方藥:益腎骨康方加減[28-31](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熟地黃、半枝
蓮、山藥、酒萸肉、白花蛇舌草、炒僵蠶、牡丹皮、茯苓、澤瀉、燙骨碎補等。
推薦方藥:益腎袪痛顆粒[28-31](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
8.3.2中醫(yī)外治法
針法
針法具有溝通表里內外、聯(lián)系臟腑經絡、從整體上調節(jié)機體氣血陰陽平衡的作用,已被
廣泛用于治療癌性疼痛。
(1)普通針法[32-52](證據級別:1A級;推薦強度:Ⅰ級):根據疼痛所在部位或病變
7
所屬臟腑確定取穴經脈,選取相應經脈的原穴、絡穴和郄穴為主穴。根據“腧穴所在,主治
所及”原則輔以阿是穴進行針刺。如果疼痛部位較大,可酌情選取3-5個最明顯的痛點進行
針刺。操作方法:根據病人病情選擇適當臥位,常規(guī)消毒,根據穴位予平刺、直刺或斜刺。
以平補平瀉為主,得氣為度,留針30分鐘,每日治療1次。
(2)電熱針[53-54](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陰寒凝滯證:取雙側合谷穴,
關元穴,氣海穴,雙側足三里穴,雙側三陰交穴;氣滯血瘀證:取氣海、血海及太溪穴。操
作方法:患者取仰臥位,常規(guī)局部皮膚消毒,電熱針直刺穴位,連接電針治療儀,給予60mA
電流,以患者自覺針下有溫熱、酸脹及電流傳導感即得氣為度,每日1次,每次持續(xù)治療
30min。
(3)腕踝針[55-59](證據級別:1A級;推薦強度:Ⅰ級):根據疼痛部位及“上病取上、
下病取下、左病取左、右病取右、區(qū)域不明取上1區(qū)”原則選穴,確定進針點和針刺方向。
操作方法:常規(guī)消毒后,將針身呈30°刺入真皮下,將針體貼近皮膚表面,循縱的直線方
向沿皮下進針,針刺進皮下的長度一般為35mm,要求不出現酸、麻、脹、痛等感覺,膠布
敷貼固定針柄留針。根據疼痛程度留針30min-4h,疼痛嚴重者可每日1次,連續(xù)5-7天;輕
者隔日1次,連續(xù)10天為一療程;
(4)撳針[60-61](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主穴為合谷、太沖、內關和足
三里,根據病變所屬相關臟腑選取背俞穴、募穴和郄穴作為配穴。操作方法:穴位及周圍皮
膚常規(guī)消毒,用一次性無菌撳針迅速垂直貼埋于穴位,埋針期間囑咐患者或其家屬在腧穴部
位進行按壓,以產生輕微酸痛感為宜,埋針時間為48h,連續(xù)治療14d。
(5)電針[62-64](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根據“辨證取穴、循經取穴”
原則取穴。操作方法:得氣后接隨機脈沖針療儀,15HZ連續(xù)波進行刺激,以患者能耐受的
強度為度,留針30分鐘。每日1次,連續(xù)14天。
(6)臍針[65](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依據臍針內八卦圖定位,選取震
位、艮位,震位位于時針9點處,艮位位于時針7點處。操作方法:選用1寸毫針,臍部常
規(guī)消毒,以臍蕊為中心放射性的向臍壁平刺0.2-0.5寸,先針震位,下針直指疼痛部位,再
針艮位,無需提插捻轉,無需得氣,留針60min,每日一次,7天為1療程。
(7)浮針[66-67](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取疼痛點上下5cm處治療。操
作方法:配合再灌注手法行掃散,具體應依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進針點、再灌注方式和留針
時長,每日1次,治療6天。
(8)梅花針叩刺[68-69](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治療肺癌術后氣滯血瘀
證,可給予疼痛部位局部梅花針叩刺,每分鐘叩打70-90次,中度叩刺強度,叩擊時間為
5-10min,以局部皮膚潮紅不出血為度,每隔3天治療1次。共治療28天。
(9)毫火針[70-71](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根據“病灶取穴、近部取穴、
遠部取穴”結合的原則取穴,每次治療共選取5-8個穴位。陰寒凝滯證可取阿是穴(疼痛附
近尋找條索、僵硬、緊張點,一般取2-4個點,及病灶對側軀體投影區(qū)域選取1-2個壓痛點)、
外關、曲池、關元、氣海、梁丘、足三里。操作方法:指導患者取仰臥位,局部常規(guī)消毒,
使用一次性亳針在酒精燈上加熱,將針體燒紅,再刺入穴位,留針20分鐘,期間以捻轉手
法行針1次,每個穴位15秒左右。隔日治療1次,一個療程為7次。
8
灸法
艾灸具有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脫、升陽舉陷等作用,可直接用于治療癌性疼痛。
(1)普通灸法[72-74](證據級別:1A級;推薦強度:Ⅰ級):研究表明,對比單純使用
三階梯止痛療法,聯(lián)合使用艾灸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疼痛緩解率,提示艾灸在癌性疼痛治療中
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寒凝血瘀者可以中脘、神闕、關元為主穴,結合不同疼痛部位確定配穴。
操作方法:艾條點燃后距所取穴位2-3cm高度進行熏烤,持續(xù)20min,2次/d,可配合針法
同時進行。
(2)熱敏灸[75-76](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正虛瘀結證可選氣海、雙側
足三里、雙側上巨虛、雙側血海。操作方法:患者仰臥位,暴露穴位局部皮膚。先進行熱敏
腧穴的探查,將點燃的艾條置于上述穴位附近,距離皮膚3-5cm,施行回旋灸法及溫和灸法,
當患者感受到透熱、擴熱、傳熱、局部無熱遠部熱等熱敏現象時,該部位即為熱敏腧穴。找
到熱敏腧穴后,再對該點持續(xù)施行溫和灸法,以熱敏現象消失為度。
(3)溫針灸[77-79](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氣虛痰瘀互結證可以氣海、
足三里、阿是穴為主穴,以關元、百會、合谷、豐隆、三陰交、太溪、太沖為配穴。操作方
法:患者仰臥位,充分暴露穴位,穴位常規(guī)消毒,用適當的手法針刺得氣后,行補瀉手法,
留針時,在針柄上套置一段約2cm長的艾卷,艾卷距皮膚2-3cm,從艾卷下端點燃,直至
艾卷燃盡為止(在穴位上隔一個紙盒)。
穴位注射(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
操作方法:患者仰位或坐位,用注射器抽取藥物(若注射止痛藥物,應在患者疼痛時注
射),于穴位處常規(guī)消毒,將注射針頭由該穴部快速進入得氣后回抽無血,患者自覺有酸重、
麻脹感后將1/2藥液徐徐推入,出針時用消毒棉球按壓,以防出血,療程14天。
取穴:(1)雙側足三里[80-84];(2)骨轉移癌痛患者出現爆發(fā)痛時[85]:以懸鐘為主穴。
配穴:肺癌骨轉移患者選孔最;肝癌、乳腺癌、甲狀腺、前列腺癌選中都;胃癌骨轉移患者
選梁丘;腸癌骨轉移患者選地機;腎癌及膀胱癌骨轉移患者選筑賓;(3)晚期肝癌疼痛[86-87]:
取雙側肝俞、雙側心俞、雙側曲泉;(4)耳穴[88-90]:取穴分為主穴和副穴。主穴選主要臟器
的相應穴,如肝點為肝癌主穴,肺點為肺癌主穴,胰膽耳穴為胰腺癌主穴;副穴可選交感、
耳中、神門、三焦、皮質下等穴。
耳穴埋豆(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
操作方法:患者取臥位或坐位,耳部用75%酒精棉球消毒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
血管鉗將黏有王不留行籽的膠布(0.8×0.8cm)貼于耳穴上,用食指、拇指于耳前后捻壓,
手由輕及重,按壓每個穴位2分鐘,使產生酸、脹、痛、熱的感覺,每天按壓3-4次。每天
貼一側耳穴,兩耳輪換。
取穴[91-95]:選取一個癌癥所侵犯的主要臟器相應穴作為主穴,如肝癌的主穴為肝,肺
癌的主穴為肺等,在取交感、神門、皮質下,及其他改善疼痛的穴位,如胃、肝、脾、賁門、
三焦、大腸、直腸等內臟敏感點配合止痛。
手法按摩(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
(1)穴位按摩[96]:內關穴、足三里。內關穴位按摩:患者取舒適臥位、平臥或半坐臥
位,用左手拇指尖按壓患者右側內關穴位,按捏10-15min,每日2-3次,再換用右手按壓
9
患者左側對應穴位。足三里穴位按摩:患者取坐位或平臥位,雙膝彎曲,站于患者右側,用
左手拇指放在患者足三里穴位上進行按摩,壓力由輕到重,當患者感到酸、脹、痛時,再持
續(xù)3s,后再由重到輕,重復以上過程共10min,每日2次。
(2)足底按摩[97-98]:聯(lián)合中藥足浴進行足底按摩,選取腎、心、脾、胃以及十二指腸
等相應的穴位進行揉、按和推,力度適中即可,每個穴區(qū)的按摩時間為5min左右,雙腳總
按摩時間為35min,,每天晚上睡前按摩1次。
手法治療前,應仔細檢查、評估患者骨質情況;對于骨轉移患者,應謹慎考慮使用手法
按摩,可能會引起病理性骨折等并發(fā)癥[99]。
特定電磁波譜照射(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
特定電磁波譜能夠產生2-25微米的波長,容易被生物體吸收,(證據級別:1B級;推薦
強度:Ⅱ級)具有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消腫止痛等作用。臨床中,可以采用中藥外敷聯(lián)合特
定電磁波譜照射30min,每12小時更換一次中藥外敷貼劑,特定電磁波譜2次/天[100]。
8.3.3情志治療(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
結合情志學說進行治療,可調理氣血運行、調整五臟六腑的聯(lián)系,達到人體機能的穩(wěn)態(tài)。
如中醫(yī)情志療法,依據“思勝于恐”等原則進行情緒治療,可改善食管癌疼痛患者的負性情
緒,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存質量[101];五行音樂療法可以干預患者情緒,優(yōu)化情感效
應,緩解心理壓力,從而達到鎮(zhèn)痛目的,還可以減阿片類藥物的使用劑量,在減輕患者癌痛
程度的同時又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抑郁狀態(tài),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安全有效,值得
臨床推廣[102-104]。
8.4西醫(yī)治療
癌性疼痛的西醫(yī)治療分為3個方面:病因治療、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如三
階梯止痛治療方案,非藥物治療包括放射性核素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手術治療、神
經阻滯、神經毀損等治療。臨床上需要評估患者的病情和身體狀況采取綜合治療,有效控制
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癌性疼痛的西醫(yī)治療中藥物止痛治療是基本方法,應遵循WHO癌癥三階梯止痛治療方
案。即當患者疼痛評分為輕度疼痛時,采用第一階梯止痛方案,給予非阿片類藥物(如非甾
體類抗炎藥);當患者為中度疼痛時,采用第二階梯止痛方案,予以弱阿片類藥物加減非甾
體類抗炎藥治療癌性疼痛;當患者為重度疼痛時,采用第三階梯止痛方案,給予患者強阿片
類藥物。同時每個階梯用藥時,均可以給予輔助用藥來緩解癌性疼痛。
常用止痛藥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阿片類止痛藥和輔助用藥三大類[105]。
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對伴有炎性反應的疼痛治療效果好,可以聯(lián)合阿片類藥物,增加止痛
治療的效果。常用的非甾體類抗炎藥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雙氯芬酸鈉、氯
諾昔康、塞來昔布、美洛昔康、萘普生和萘丁美酮,具有劑量限制效應。
阿片類止痛藥包括弱阿片類藥物和強阿片類藥物,是中重度疼痛治療的首選藥物。其中
弱阿片類藥物以可待因、曲馬多為代表,具有天花板效應。強阿片類藥物以嗎啡為代表,無
天花板效應,但可產生耐受。對既往從未使用過阿片類藥物的患者,推薦初始滴定用藥選擇
口服嗎啡即釋片,當止痛效果理想時,可考慮將短效劑型換為長效劑型。對于已使用阿片類
藥物效果不佳者,應重新滴定。
10
輔助用藥包括抗抑郁藥、抗驚厥藥、糖皮質激素、NMDA受體拮抗劑等。與止痛藥合
用,有助于緩解神經病理性疼痛。
8.5爆發(fā)痛管理
癌性疼痛爆發(fā)痛指在持續(xù)慢性疼痛的基礎上,出現的疼痛程度突然加重,又稱突發(fā)性疼
痛。在長效止痛藥治療穩(wěn)定的基礎上,應備用短效劑型作為爆發(fā)痛解救量,劑量為前24小
時用藥總量的10-20%。每日解救次數大于3次時,應考慮重新滴定。重新滴定時,選擇口
服嗎啡即釋片,劑量5-15mgQ4h;用藥后疼痛不緩解或療效不滿意者,1小時后可參考下
表進行劑量滴定增加幅度給藥,并密切關注不良反應。第二天給藥劑量=前24小時總固定劑
量+解救量,分6次口服[5]。
疼痛強度(NRS)劑量滴定增加幅度
7-1050-100%
4-625-50%
2-3<25%
8.6阿片類藥物不良反應管理
許多不良反應與使用阿片類鎮(zhèn)痛劑有關。便秘、惡心和嘔吐、皮疹及皮膚瘙癢、眩暈、
譫妄、呼吸抑制、運動和認知障礙以及鎮(zhèn)靜相當常見,尤其是在使用多種藥物時。慢性阿片
類藥物治療可能抑制下丘腦-垂體軸,引起性腺功能減退。每個不良反應都需要仔細評估和
治療策略。阿片類藥物誘導不良反應的管理是阿片類藥物疼痛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
8.6.1便秘
所有應用阿片類藥物進行治療的癌性疼痛患者預防性給予潤腸通便類中藥或中成藥,中
藥組方建議依據理氣(行氣)通便、益氣滋陰通便、泄熱通便三類進行[106](證據級別1A級;
推薦強度Ⅰ級)。一旦發(fā)生便秘,應評估便秘的原因和程度,以排除腸梗阻和高鈣血癥的存
在。并推薦患者多飲水,攝入含纖維素的食物,適當活動,預防便秘。但不推薦使用車前子
進行阿片類藥物導致便秘的治療。
8.6.2惡心嘔吐
建議有阿片類藥物導致惡性嘔吐既往史的患者預防性使用止吐藥進行治療。當癌性疼痛
患者出現惡心嘔吐時,推薦在現有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中藥穴位貼敷[107](證據級別1A級;
推薦強度Ⅰ級)。必要時可給予昂丹司瓊或格拉司瓊對癥治療。
8.6.3皮疹瘙癢
應用阿片類藥物的患者會出現皮疹及皮膚瘙癢,多發(fā)生在用藥初期,皮疹多表現為局限
性隆起紅斑,通常伴中央區(qū)蒼白,可能為圓形、橢圓形或匐行形,大小不一,伴劇烈瘙癢。
建議當癌性疼痛患者出現此類癥狀時,在現有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耳穴埋豆或將中藥外敷于患處
[108](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必要時可給予西替利嗪或苯海拉明對癥治療。
8.6.4眩暈
當癌因性疼痛患者出現眩暈時,推薦在現有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針灸治療[109](證據級別:
1B級;推薦強度:Ⅱ級)。在藥物減量或停藥后仍存在眩暈者,可給予苯海拉明對癥治療。
8.6.5鎮(zhèn)靜
對于患者出現的鎮(zhèn)靜狀態(tài),應及時進行評估、并辨別是否由應用阿片類藥物引起。對于
11
嗜睡患者,推薦在現有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健脾豁痰、開竅醒腦類中藥及中成藥進行治療[110](證
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也可酌情聯(lián)合哌醋甲酯、莫達非尼等中樞神經興奮劑進
行治療。若出現昏迷、意識模糊等過度鎮(zhèn)靜癥狀,必要時考慮使用納洛酮、納美芬等阿片受
體拮抗藥治療[4]。
8.6.6尿潴留
可給予中藥熱敷或艾灸預防尿潴留的發(fā)生,推薦在癌性疼痛患者出現上述癥狀后,行B
超明確診斷,并在現有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針灸治療或利水利尿類中藥進行治療[111](證據級別:
1B級;推薦強度:Ⅱ級)。必要時可行導尿術或膀胱穿刺術。
8.6.7譫妄
使用阿片類藥物會增加譫妄的發(fā)生率(20%-30%),應引起重視,尤其對于≥65歲的老
年患者。推薦對于出現譫妄的癌性疼痛患者,應及時識別及管理病因。對于阿片類藥物引起
的譫妄,應降低劑量或換藥,在現有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滌痰通絡、醒神開竅類中藥[112](證據
級別3級;推薦強度Ⅲ級)。必要時可酌情給予氟哌啶醇或奧氮平等治療。
8.6.8性腺功能減退
推薦癌性疼痛患者出現性腺功能減退時,在現有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針灸及補腎益精、活血
化瘀中藥及中成藥進行治療[113](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嚴重者及時停止或
減少阿片類藥物劑量,可以扭轉內分泌功能障礙,必要時可采取適當的激素替代治療。
8.6.9焦慮抑郁
推薦對于伴有焦慮或抑郁的癌性疼痛患者,在現有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中藥外敷、針灸或疏
肝解郁類中藥[108](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
8.6.10呼吸抑制
呼吸抑制是應用阿片類藥物產生的最嚴重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針尖樣瞳孔,呼吸次
數減少(<10次/min)或者其他呼吸衰竭的臨床癥狀。如果癌性疼痛患者出現嚴重的呼吸障
礙,應依情況給予無創(chuàng)呼吸支持或納洛酮緩解癥狀[114(證據級別:]1B級;推薦強度:Ⅱ級)。
8.6.11其他
阿片類藥物還會導致心悸、血壓升高或降低、口干、多汗、胸悶等多臟器、多系統(tǒng)及全
身性不良反應。在應用阿片類藥物的過程中,應注意監(jiān)測及識別,仔細評估,及時治療,防
止嚴重不良反應的出現。
12
圖1癌性疼痛中西醫(yī)結合診療流程圖
13
附錄A指南專家組及工作組名單
本文件指導委員會專家(按拼音字母排序):崔慧娟、儲真真、馮利、范煥芳、賀用和、
胡作為、賈英杰、景年財、祝捷、蔣益蘭、劉麗坤、劉麗星、劉松江、李和根、李平、李偉
兵、練祖平、馬勝、孫宏新、舒琦瑾、唐東昕、徐凱、楊晨光、殷玉琨、由鳳鳴、張青、張
海波
本文件工作組(按拼音字母排序):蔡可潤、常金圓、陳佳陽、崔譯元、劉麗星、李淏、
李諾、李沛瑾、李杰、劉婷婷、孟祥聚、王穎、張慶林、周睿
本文件執(zhí)筆人(按拼音字母排序):劉麗星、李沛瑾
本文件秘書:劉麗星
14
附錄B證據等級與推薦強度[115-117]
證據等級
1A高大樣本隨機對照試驗,Meta分析
1B高小樣本隨機對照試驗,非隨機臨床對照試驗、隊列研究
2A稍低病例對照研究、前瞻性病例系列
2B稍低規(guī)范化的專家共識、回顧性病例系列、歷史性對照研究
3低非規(guī)范化專家共識、病例報告、經驗總結
推薦強度
Ⅰ級推薦1A類證據和部分2A類證據推薦使用
專家一致共識(推薦≥80%)獲益遠大于風險
Ⅱ級推薦1B類證據和部分2A類證據合理的,可能有用的
專家基本一致共識(推薦≥60%)獲益大于風險
Ⅲ級推薦2B類證據和3類證據或許合理,未明確
專家一致共識(推薦≥80%)獲益不小于風險
不推薦可以是任何類別等級的證據不建議,無效,不應實施
專家具有一致共識(不推薦≥80%)獲益小于風險
15
參考文獻
[1]SwarmRA,YoungwerthJM,AgneJM,etal.NCCNGuidelines:AdultCancerPain,Version
1.2023./guidelines/guidelines-detail?category=3&id=1413
[2]L?hreET,Thron?sM,KlepstadP.Breakthroughcancerpainin2020.CurrOpinSupport
PalliatCare.2020Jun;14(2):94-99.
[3]ScarboroughBM,SmithCB.Optimalpainmanagementforpatientswithcancerinthemodern
era.CACancerJClin.2018;68(3):182-196.
[4]BossiP,GiustiR,TarsitanoA,AiroldiM,DeSanctisV,CaspianiO,AlterioD,TartaroT,
AlfieriS,SianoM.Thepointofpaininheadandneckcancer.CritRevOncolHematol.2019
Jun;138:51-59.
[5]GrossbergAJ,ChuLC,DeigCR,FishmanEK,HwangWL,MaitraA,MarksDL,MehtaA,
NabavizadehN,SimeoneDM,WeekesCD,ThomasCRJr.Multidisciplinarystandardsofcare
andrecentprogressinpancreaticductaladenocarcinoma.CACancerJClin.2020
Sep;70(5):375-403.
[6]BennettMI,KaasaS,BarkeA,KorwisiB,RiefW,TreedeRD;IASPTaskforceforthe
ClassificationofChronicPain.TheIASPclassificationofchronicpainforICD-11:chronic
cancer-relatedpain.Pain.2019Jan;160(1):38-44.
[7]BreivikH,BorchgrevinkPC,AllenSM,RosselandLA,RomundstadL,HalsEK,KvarsteinG,
StubhaugA.Assessmentofpain.BrJAnaesth.2008Jul;101(1):17-24.
[8]CaraceniA,ShkodraM.CancerPainAssessmentandClassification.Cancers(Basel).2019
Apr10;11(4):510.
[9]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
[10]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16751.2—2021中醫(yī)臨床診療術
語第2部分:證候[M].2021.
[11]李燦東,方朝義.中醫(yī)診斷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21.
[12]國際血瘀證診斷指南(2021-12-16)[J].世界中醫(yī)藥,2022,17(01):31-36.
[13]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活血化瘀專業(yè)委員會,陳可冀,徐浩等.實用血瘀證診斷標準[J].中國
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36(10):1163.
[14]李社芳.馬云枝教授運用越鞠丸驗案舉隅[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22):21-22.
[15]許晶,錢樹樹,陳耀國,李冬云,嚴倩.華蟾素治療癌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統(tǒng)評價和Meta分
析[J].中國中藥雜志,2019,44(12):2627-2636.
[16]劉擁軍,孫凡,李金虎.華蟾素聯(lián)合唑來膦酸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的Meta分析[J].中醫(yī)藥臨
床雜志,2020,32(01):87-93.
[17]張靜嫻,易丹,蘇劍飛,衛(wèi)雪芹,李小江.復方苦參注射液聯(lián)合阿片類鎮(zhèn)痛藥治療中重度癌痛
的Meta分析[J].中醫(yī)腫瘤學雜志,2022,4(04):60-68.
16
[18]GuoYM,HuangYX,ShenHH,SangXX,MaX,ZhaoYL,XiaoXH.EfficacyofCompound
KushenInjectioninRelievingCancer-RelatedPain: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
EvidBasedComplementAlternatMed.2015;2015:840742.
[19]張云芳,張明,符英金.陽和湯加減聯(lián)合西醫(yī)止痛藥治療骨轉移癌疼痛的臨床觀察[J].廣州
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32(03):410-414.
[20]田嬌.骨痛貼外用治療陰寒凝滯型癌性軀體痛的臨床觀察[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5.
[21]陳赫軍,何世學,劉珊.血府逐瘀湯聯(lián)合美施康定治療中晚期癌癥癌性疼痛50例臨床觀察
[J].中醫(yī)藥導報,2014,20(06):67-68.
[22]汪碩.元胡止痛顆粒劑治療癌痛觀察[J].江西中醫(yī)藥,1995(S2):28-29.
[23]譚丹,曾小琴,鮑全偉,陳戩.元胡止痛片聯(lián)合強阿片類藥物治療肺癌術后中重度疼痛的臨
床觀察[J].局解手術學雜志,2020,29(01):55-58.
[24]王雨,董明.天蟾膠囊聯(lián)合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治療晚期胃癌癌性疼痛的臨床療效及對生活
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22,22(02):172-175.
[25]高嫻,梅家轉,李洪智.天蟾膠囊聯(lián)合羥考酮治療中度癌痛的療效觀察[J].現代藥物與臨
床,2020,35(11):2201-2205.
[26]馮艷,孫延霞,馮蓓,王英莉.八珍湯加減聯(lián)合艾灸對中晚期宮頸癌放化療患者療效、疼痛和
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20,29(08):878-881.
[27]張冰彬,董克芳.兩種補腎方藥對骨質疏松癥患者骨密度及疼痛評分影響的Meta分析[J].
中醫(yī)臨床研究,2020,12(02):139-143.
[28]宋洪麗,殷玉琨,周磊,馮利.益腎骨康方聯(lián)合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治療中重度癌性軀體痛腎
虛血瘀證患者隨機對照雙盲臨床研究[J].中醫(yī)雜志,2018,59(15):1300-1304.
[29]宋洪麗,殷玉琨,王耀焓等.益腎骨康方聯(lián)合奧施康定治療中重度癌性軀體痛的有效性及
安全性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8,24(22):164-168.
[30]楊柳.120例癌性疼痛相關因素分析及益腎骨康方治療骨轉移癌癌性疼痛臨床療效研究
[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7.
[31]馮利,閆秀峰,何生奇等.益腎骨康方對60例腫瘤骨轉移癌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醫(yī)雜
志,2014,55(14):1203-1206.
[32]陳仲杰.癌痛循經取穴針刺鎮(zhèn)痛作用臨床觀察[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08.
[33]彭浩.針刺治療癌性疼痛的系統(tǒng)評價及臨床預初試驗[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9.
[34]譚廣生,林智通,王琴,等.針刺聯(lián)合西藥對腫瘤患者鎮(zhèn)痛作用的臨床觀察[J].世界中
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7(02):147-149.
[35]張建偉.針刺聯(lián)合三級階梯止痛法治療中重度癌痛的臨床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
2014.
[36]吳蘭珍,王亞紅.針灸寧心安神法治療腫瘤疼痛療效觀察[J].新疆中醫(yī)藥,2015,33(06):
34-36.
17
[37]湯歡.針灸聯(lián)合鹽酸曲馬多治療中度肝癌疼痛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5,55(38):
42-43.
[38]孫瑞瑞.針刺聯(lián)合阿片類藥物治療癌性疼痛的臨床研究[D].安徽中醫(yī)藥大學,2016.
[39]王北斗.針灸聯(lián)合鹽酸曲馬多治療肝癌中度疼痛療效觀察[J].現代臨床醫(yī)學,
2017,43(04):257-258.
[40]李德輝,范煥芳,孫春霞,等.針刺足三里、太沖、合谷穴聯(lián)合三階梯止痛治療胃癌痛臨
床觀察[Z].2018.
[41]陳雪玲.調神針法治療癌癥疼痛的臨床觀察[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9.
[42]莫仁姣.針灸聯(lián)合鹽酸羥考酮緩釋片治療中重度癌性疼痛的臨床觀察[D].湖南中醫(yī)藥
大學,2020.
[43]倪衛(wèi)民,段力.針灸輔助三級階梯止痛治療癌性疼痛效果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
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20,29(27):3008-3012.
[44]楊夢怡.不同留針時間針剌治療癌痛的臨床療效分析[D].浙江中醫(yī)藥大學,2020.
[45]夏中穎.針灸治療胃癌癌性爆發(fā)痛的臨床觀察[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20.
[46]沈文駿.針刺聯(lián)合止痛藥物改善乳腺癌輕中度癌痛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
2020.
[47]萬海平,張立德,谷麗艷.經刺法聯(lián)合三階梯止痛法治療乳腺癌痛的療效觀察[J].實用
中醫(yī)內科雜志,2021,35(11):40-42.
[48]盧曉婷.針刺聯(lián)合三階梯止痛法治療癌性疼痛的臨床研究[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21.
[49]班妮婭·巴合提.針刺督脈組穴治療胃癌癌性疼痛的臨床療效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
2022.
[50]李慧.針刺治療癌性疼痛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tǒng)評價[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16.
[51]邊雙林,張家瑞,齊建帥,等.針灸療法聯(lián)合三階梯止痛藥治療肺癌疼痛的Meta分析[J].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20,26(08):1143-1147.
[52]蘆殿榮,何生奇,馮利,蘆殿香,袁曉玢,王芳,高音.針刺補腎祛瘀法治療中重度骨轉移癌痛
的臨床研究[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8,13(01):116-120.
[53]侯雨彤,侯瀚博,都佳蘊,等.電熱針聯(lián)合止痛藥治療癌性軀體疼痛氣滯血瘀證的臨床
研究[J].現代中醫(yī)臨床,2018,25(04):17-21.
[54]何生奇,劉曉林,夏玉卿等.電熱針干預陰寒凝滯型癌性疼痛患者對中醫(yī)證候及血液系統(tǒng)
安全性影響的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20,36(05):18-23.
[55]胡俠.腕踝針治療中重度肝癌疼痛的臨床觀察[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4.
[56]王芳,胡崗,林麟,等.腕踝針治療癌癥疼痛效果觀察[J].人民軍醫(yī),2017,60(01):56-57.
[57]歐嚴.腕踝針對癌痛患者疼痛改善效果的影響[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9,35(11):99-100.
[58]欒燕芬,王紅艷,高玲,等.腕踝針聯(lián)合阿片類止痛藥治療癌性疼痛的療效觀察[J].云
18
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9,40(10):95-96.
[59]張麗,陳漂漂,肖淑方等.腕踝針用于癌性疼痛輔助治療的Meta分析[J].護理與康
復,2022,21(12):58-64.
[60]王靜霞,龍燦海,周小翠等.三階梯鎮(zhèn)痛療法聯(lián)合撳針治療癌癥疼痛的臨床療效[J].中醫(yī)藥
學報,2022,50(10):71-75.
[61]周小翠,王立玉,季鋒等.撳針聯(lián)合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治療中重度癌性疼痛的臨床療效及對
血清β-內啡肽、P物質水平的影響[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23,57(01):71-75.
[62]王穎.電針聯(lián)合羥考酮緩釋片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癌痛的臨床研究[D].浙江中醫(yī)藥
大學,2016.
[63]高瑩瑩.電針輔助治療腹腔鏡胃癌術后疼痛的臨床研究[D].大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孝義公益考試題庫及答案
- 錢塘國企考試題庫及答案
- 高三試卷:江蘇省鹽城市五校聯(lián)考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0月月考數學試題答案
- 地質作用的先后順序
- 地球經緯網課件
- 地球的外力作用課件
- 2025南京購房的合同書
- 養(yǎng)殖技術推廣與服務保障合同
- 初一作文我的煩惱550字(13篇)
- 農民參與合作社參與度保障協(xié)議
- 藥品不良反應與藥害事件報告、處置流程圖
- 網絡設備巡檢報告
- 中國籍貫的集合數據庫(身份證號前六位籍貫對照表)
- GB/T 233-2000金屬材料頂鍛試驗方法
- 超限超載危害及法律責任課件
- 2022年天津師范大學公共課《大學計算機基礎》期末試卷B(有答案)
- 監(jiān)獄5G專網部署方案
- 家務勞動記錄表模板
- 個人重大事項報備表
- 服裝購銷合同范本服裝購銷合同
- 叉車司機操作規(guī)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