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防治: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藥物_第1頁
傳染病防治: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藥物_第2頁
傳染病防治: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藥物_第3頁
傳染病防治: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藥物_第4頁
傳染病防治: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藥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傳染病防治: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藥物1、拉米夫定拉米夫定(3TC;商品名“賀普丁”)為二脫氧胞嘧啶核苷類似物,在細胞內代謝生成拉米夫定三磷酸鹽,它是拉米夫定的活性形式,既是HIV逆轉錄酶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抑制劑,也是此兩種酶的底物。拉米夫定摻入病毒DNA鏈中,阻斷病毒DNA鏈的合成,從而抑制HIV和HBV的復制。拉米夫定三磷酸鹽不干擾正常細胞脫氧核苷的代謝,對哺乳動物DNA聚合酶α和β的抑制作用微弱,對哺乳動物DNA含量幾無影響,對線粒體的結構、DNA含量及功能無明顯的毒性。拉米夫定口服后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為80%-85%,與血清白蛋白結合率小于16%-36%,可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脊液。拉米夫定主要以原型經(jīng)腎臟排泄,對腎功能減退者,需根據(jù)肌酐清除率調整劑量。妊娠期間不推薦使用該藥。拉米夫定可用于治療HIV-1和HIV-2感染,單獨應用易產(chǎn)生耐藥性,與齊多夫定聯(lián)合使用可減少耐藥性。劑量為150mg,每天二次。拉米夫定也常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劑量為100mg,每天1次。對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療的終點為HBeAg血清轉換,在發(fā)生HBeAg血清轉換后繼續(xù)治療6-12個月,以鞏固療效。對于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的療程不能確定,美國肝病研究會(AASLD)建議,拉米夫定治療的終點應該為HBsAg的轉陰。對于已經(jīng)發(fā)生肝硬化的患者,拉米夫定可延緩肝硬化的進展,降低肝癌發(fā)生率。對于肝硬化患者,拉米夫定的療程需要更長,甚至要終身治療。其他3種核苷(酸)類似物(阿德福韋、恩替卡韋和替比夫定)的療程與拉米夫定類似。拉米夫定長期治療會帶來耐藥性的增加。研究結果顯示,拉米夫定治療1~5年的基因耐藥率分別為14%、38%、49%、66%和70%。YMDD(酪氨酸-蛋氨酸-天門冬氨酸-天門冬氨酸)基序變異是導致HBV對拉米夫定的原因。發(fā)生YMDD變異后,多數(shù)患者出現(xiàn)ALT的反跳,偶爾可發(fā)生肝功能失代償,甚至死亡(尤其是已有肝硬化患者)。因此,臨床上應注意療效與危害(YMDD變異)的平衡,治療過程中必須定期監(jiān)測HBVDNA水平和基因型耐藥。與阿德福韋聯(lián)合治療可減少拉米夫定耐藥性的產(chǎn)生。拉米夫定與其他3種核苷(酸)類似物(阿德福韋、恩替卡韋和替比夫定)停藥后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ALT反跳(尤其是未發(fā)生HBeAg血清轉換者),多發(fā)生在停藥后1年內(平均4個月內),少數(shù)可出現(xiàn)肝功能失代償,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在停用核苷(酸)類似物1年之內,應進行嚴密的臨床隨訪。2、阿德福韋酯阿德福韋酯(DV;商品名“賀維力”)是阿德福韋的前藥。由于阿德福韋的胃腸道吸收較差,口服生物利用度很低,因而需制成阿德福韋的二特戊酰氧亞甲基酯,即阿德福韋酯。阿德福韋為無環(huán)嘌呤類核苷酸類似物。阿德福韋酯易在胃腸道中吸收,口服吸收后,迅速被非特異性酶水解形成阿德福韋,再經(jīng)兩步磷酸酯化,形成阿德福韋二磷酸酯,后者可以與腺苷酸競爭性滲入病毒DNA鏈,作為終止物抑制DNA聚合酶,終止DNA新生鏈的合成,從而使病毒的復制受到抑制,具有抗逆轉錄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包括拉米夫定耐藥HBV毒株)和皰疹病毒的作用。該藥體內半衰期較長,約12~36h,因而可以每日一次口服??诜蘸?90%以上的藥物不經(jīng)過代謝直接由尿液排泄。阿德福韋的不良反應較少,但劑量超過每日30mg/d時,可引起腎毒性,推薦的劑量為每日10mg/d。阿德福韋主要用于HBeAg陽性或陰性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拉米夫定耐藥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療,其抗HBV作用比拉米夫定稍差,HBV對阿德福韋的耐藥率卻遠低于拉米夫定。對于核苷(酸)類似物初治患者,第1~5年的基因型耐藥率分別為0%、3%、11%、18%和29%,對于拉米夫定耐藥患者,單用阿德福韋1~2年的耐藥率分別為6.4%~18%和25.4%。HBVRT區(qū)rtA181位和rtN236位變異是HBV對阿德福韋產(chǎn)生耐藥的機制。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韋聯(lián)合治療可減少拉米夫定耐藥患者對阿德福韋耐藥率,故目前推薦:對于拉米夫定耐藥患者應在拉米夫定治療基礎上加用阿德福韋。由于阿德福韋的耐藥率較低,故該藥尤其適合需要長期治療者。3、恩替卡韋恩替卡韋(ETV;商品名“博路定”)恩替卡韋是環(huán)戊基鳥苷類似物,經(jīng)口服吸收后,在細胞內磷酸激酶作用下,磷酸化生成具有藥物活性的三磷酸ETV(ETV-TP),作用于HBVDNA復制的起始、逆轉錄和DNA正鏈合成等3個環(huán)節(jié),從而抑制HBV的復制。同時恩替卡韋還對拉米夫定耐藥株、阿德福韋耐藥株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近期體內、體外研究發(fā)現(xiàn),恩替卡韋對HIV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誘導HIV出現(xiàn)M184V變異。ETV比其他核苷類似物(如拉米夫定和泛昔洛韋等)更易被磷酸化,而這可能是其對HBV有高活性的原因之一。由于恩替卡韋對HBV聚合酶具有高度的選擇性,故其細胞毒性極低,選擇指數(shù)大于8000。ETV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有效血漿半衰期在20~24h,血漿蛋白結合率低。體內代謝率很低,主要在腎臟以原型排泄(約60%~80%),不良反應較少。在臨床上,恩替卡韋已被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韋耐藥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對核苷(酸)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韋的劑量為0.5mg,每天一次;對于拉米夫定耐藥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韋的劑量為1mg,每天一次。在已上市的核苷(酸)類似物中,恩替卡韋對HBVDNA的抑制作用作用最強,耐藥率最低。對于核苷(酸)類似物初治患者,治療4年的基因型耐藥率均低于1%;對于拉米夫定耐藥患者,單用恩替卡韋治療1~2年的耐藥率分別為6%和8%。已知的恩替卡韋耐藥相關的變異位點為rtT184、rtS202和rtM250V,但上述位點的單獨變異并不引起耐藥的發(fā)生,只有在M204V+L180M變異的基礎上,出現(xiàn)上述任何一個位點變異,才導致耐藥發(fā)生,表明恩替卡韋具有較高的耐藥基因屏障,后者是恩替卡韋耐藥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恩替卡韋的耐藥率較低,故該藥尤其適合需要長期治療者。4、替比夫定替比夫定(商品名“素比伏”)是一種合成的胸腺嘧啶核苷類似物,可被細胞激酶磷酸化,轉化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鹽形式。替比夫定-5’-三磷酸鹽通過與HBVDNA聚合酶的天然底物—胸腺嘧啶-5’-三磷酸鹽競爭,抑制該酶活性。替比夫定-5’-三磷酸鹽還可滲入病毒DNA,導致DNA鏈合成終止,從而抑制HBV復制。替比夫定同時是HBV第一條鏈與第二條鏈合成的抑制劑,而且對第二條鏈的抑制作用更明顯。替比夫定-′2三磷酸鹽即使在濃度達到100μmol/L時對人細胞DNA聚合酶α、β或γ也沒有抑制作用,因此,對HBVDNA聚合酶具有高度選擇性。該藥對HIV無抑制作用。該藥口服吸收良好,不受進食影響,在細胞內的半衰期為14小時。在體外和動物體內試驗中,替比夫定未顯示出遺傳毒性和致畸性,對胚胎發(fā)育無不良作用,也未發(fā)現(xiàn)有潛在的致癌性。臨床上的不良反應較少。在臨床上該藥已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其抑制HBVDNA的作用優(yōu)于拉米夫定。推薦劑量為600mg,每天1次。該藥的耐藥率低于拉米夫定,對于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療1年和2年的基因型耐藥率分別為4.4%和21.6%;對于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療1年和2年的基因型耐藥率分別為2.7%和8.6%。目前發(fā)現(xiàn),與替比夫定耐藥相關的變異類型只有M204I(而不是M204V)。因此,該藥與拉米夫定有交叉耐藥性。5、替諾福韋酯替諾福韋酯(富馬酸替諾福韋酯,TDF)是替諾福韋的前藥。替諾福韋幾乎不經(jīng)胃腸道吸收,因此需進行酯化、成鹽,成為替諾福韋酯富馬鹽酸。替諾福韋化學結構與阿德福韋相似,屬核苷酸類似物。TDF口服吸收后很快就水解為替諾福韋,替諾福韋被細胞激酶磷酸化生成具有藥理活性的代謝產(chǎn)物替諾福韋二磷酸,后者可抑制HBV聚合酶和HIV逆轉錄酶,阻止DNA鏈的延伸。替諾福韋對HBV野毒株的作用優(yōu)于阿德福韋,對目前的核苷類似物耐藥HBV毒株均有較強的作用。替諾福韋酯與食物同服時生物利用度可增大約40%,替諾福韋雙磷酸鹽在細胞內的半壽期約為10h,可1天給藥1次。該藥主要經(jīng)腎小球過濾和主動小管轉運系統(tǒng)排泄,約70%~80%以原形經(jīng)尿液排出體外。在臨床上該藥可治療HIV/HBV混合感染,與其他逆轉錄酶抑制劑合用治療HIV-1感染,但尚未批準治療單獨HBV感染的治療。劑量為每次300mg,每日1次,與食物同服。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是胃腸道反應。中-重度腎功能不全的患者(<50ml/min),替諾福韋的腎臟清除明顯下降,不建議用于腎功能不全患者。由于替諾福韋具有較強的抗HBV野毒株及核苷類似物耐藥株的作用,耐藥性低,且無明顯的腎毒性,口服耐受性好,故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中具有廣闊的前景。6、干擾素是人體受各種誘導物刺激而產(chǎn)生的一類蛋白質,具有抗病毒、免疫調節(jié)及抗增殖作用,因而抑制病毒的生長。干擾素可分為α、β、γ三種主要類型,它們分別為人白細胞干擾素、人纖維母細胞干擾素和人免疫細胞干擾素。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干擾素主要是α干擾素與β干擾素,其中,α干擾素抗病毒作用最顯著,在臨床上應用最為廣泛,所用者大多為基因重組干擾素。干擾素并不直接進入宿主細胞殺傷病毒,而是在細胞表面與特殊受體結合,誘導產(chǎn)生二十余種細胞蛋白,其中某些蛋白對不同病毒具特殊抑制作用。針對不同宿主細胞和不同病毒,干擾素可通過抑制病毒進入宿主細胞,阻止其脫殼、mRNA的合成或甲基化,阻止病毒蛋白的翻譯或病毒裝配和釋放等而抑制病毒的生長繁殖。另一方面干擾素并可作用于機體免疫系統(tǒng),包括增加前炎性細胞因子的產(chǎn)生,增強(低濃度)或抑制(高濃度)抗體生成,增強NK細胞活性、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和溶細胞作用,抑制巨噬細胞移動,增強細胞表面MHC抗原的表達、細胞毒T淋巴細胞的溶解作用、IgE介導的組胺釋放、淋巴細胞和輔助細胞FC受體表達等??傊?,干擾素通過其抗病毒作用和對免疫反應的調節(jié)作用而減輕和消除病毒感染。但在某些病毒感染中,干擾素亦產(chǎn)生一些全身癥狀和引起組織損傷。在臨床上,具有顯著抗病毒作用的主要是α干擾素,多用于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包括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由于普通α干擾素療效不理想,且每周需多次給藥,故目前已被聚乙二醇化α干擾素所取代。目前,市場上有兩種聚乙二醇化干擾素,即40KD的α-2a聚乙二醇化干擾素(PEGASYS?,商品名“派羅欣”)和12KD的α-2b聚乙二醇化干擾素(PegIntron?,商品名“佩樂能”),均已被批準用于慢性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