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六往事如煙-借景抒情和借事抒情_第1頁
單元六往事如煙-借景抒情和借事抒情_第2頁
單元六往事如煙-借景抒情和借事抒情_第3頁
單元六往事如煙-借景抒情和借事抒情_第4頁
單元六往事如煙-借景抒情和借事抒情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PAGEPAGE4單元六 往事如煙——借景抒情和借事抒情教學一覽表學習範疇學習重點篇章/主題建議教節(jié)照顧差異教材教具延伸閱讀閱讀閱讀一1.領(lǐng)略作者的思想感情2.認識借景抒情的方法3.掌握詞語的感情色彩精讀:〈重返灣仔〉(節(jié)錄)略讀:〈歸園田居〉(其一)自讀:〈我與地壇〉(節(jié)錄)51.進階訓練為深層次的內(nèi)容思考題目,程度較遜的班別可以不作選用2.如學生程度較佳,可利用教師用書內(nèi)的〈灣仔之一〉作比較閱讀簡報光碟精課文朗讀錄音光碟精、略基礎(chǔ)閱讀工作紙精、略強化閱讀工作紙精、略課文結(jié)構(gòu)工作紙精自讀工作紙自?〈雲(yún)〉、〈不遷〉、《林清玄散文》?延伸閱讀工作紙閱讀二1.分析文章的結(jié)構(gòu)——前後呼應(yīng)2.領(lǐng)略作者的思想感情3.認識借事抒情的方法4.掌握詞語的感情色彩精讀:〈項脊軒志〉略讀:〈友好的報答〉自讀:〈風箏〉71.進階訓練為深層次的內(nèi)容思考題目,程度較遜的班別可以不作選用2.可利用教師用書內(nèi)的〈「項脊軒志」賞析〉,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文章內(nèi)容和作法簡報光碟精課文朗讀錄音光碟精基礎(chǔ)閱讀工作紙精、略強化閱讀工作紙精、略課文結(jié)構(gòu)工作紙精自讀工作紙自文言文閱讀/文言文閱讀工作紙寫作1.選擇適當?shù)氖虑橐?,抒發(fā)情感2.安排文章的結(jié)構(gòu)——前後呼應(yīng)3.運用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寫作那天,那一件小事——寫好抒情文2寫作訓練工作紙聆聽1.辨析主觀感受和客觀意見2.聆聽時作適當回應(yīng)母親節(jié)壁報設(shè)計2聆聽教學錄音光碟增補聆聽工作紙強化聆聽工作紙說話1.討論時要圍繞主題中心2.按情境變化,調(diào)整說話內(nèi)容和表達形式愛護動物2說話教學錄音及錄像光碟說話訓練工作紙語基1.認識用字遣詞的表達效果2.認識句子——「是」字句、「把」字句、「被」字句3.認識文言人稱代詞——余、吾、而、汝、若4.認識古漢語中的省略句——主語、賓語、介詞省略5.認識古漢語中的聯(lián)綿詞2學習光碟參考答案內(nèi)容理解1. (1)中環(huán)、灣仔 (2)修頓球場 (3)皇后大道東 (4)聖佛蘭西絲街2. 因為在1949年作者一家搬進灣仔時,弟弟還在襁褓之中,只是一個幼小的嬰孩。由此推斷,他們在五年後搬離灣仔時,弟弟可能還未滿六歲,年紀還小。他對灣仔舊居附近環(huán)境的印象自然比較模糊,因而沒有足夠的線索尋訪舊居。3. 因為作者對舊居的印象,只是源自孩提時代的記憶。從前她以小眼睛看大世界,自然覺得斜坡上的空間是廣闊的。但五十年後,她已經(jīng)長大成人,她從成人的高度重睹舊時的景象,自然跟小時候的印象有所出入,所以難免會產(chǎn)生「出奇的狹小」的感覺。4. 她這樣寫有兩個目的: 突顯時光的流逝——通過描寫幼小和頭髮斑白的弟弟,突出了時間的流逝。顯示經(jīng)過近五十年後,改變的不只是舊居附近的環(huán)境,還包括曾經(jīng)在舊居內(nèi)居住過的人。 營造首尾呼應(yīng)的效果——在文章開首部分先描寫還在襁褓中的弟弟,然後在文末又以描寫髮色斑白的弟弟作結(jié)。首尾呼應(yīng)。能力學習一、1. (1)踏三輪車 (2)玩捉迷藏、跳房子 (3)觀看花圃中的木芙蓉花2. 作者認為自己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甜蜜的。 「這五年居住在香港的時光,對我來說,還是甜蜜的幸福的童年?!棺C明了這個說法。3. 作者每逢途經(jīng)香港,都會抽時間回舊居張望一下。4. 這反映了她對舊居念念不忘,以及懷念在那度過的快樂童年生活。二、融情入景1. 對花的欣賞之情 對童年的懷念之情2. 「純白如雪」、「櫻般的緋紅」、「沉醉的酡顏」都不是木芙蓉的客觀形象。芙蓉花雖然白,雖然紅,但卻不一定像雪,像櫻,像人喝醉後的紅臉??梢娮髡甙阎饔^的感情投放在景物之中,讓描寫與抒情文字相融合。這屬於融情入景。因景生情1. 平臺是一塊長方形的空地,內(nèi)有四個栽種芙桑的狹長花池,四季都開大朵的紅花。平臺和馬路之間隔幾級水泥臺階,右邊是栽種盆景和花草的花圃?;ㄆ灾羞€有幾株木芙蓉,秋天的時候,會開出由白轉(zhuǎn)紅的花朵。2. 作者的感情作者抒發(fā)了一種滿足之情,是一種慶幸自己能夠在頽垣中窺見舊居輪廓的滿足感覺。作者的感情作者抒發(fā)了一種滿足之情,是一種慶幸自己能夠在頽垣中窺見舊居輪廓的滿足感覺。舊居和附近的景色舊居和東都飯店都已被拆卸,平臺上只剩下幾級臺階和花池的輪廓,花池上堆積著建材雜物,寸草不生。景色變得狹隘、破敗。→3. 作者在段落開首部分先寫舊居平臺現(xiàn)時的景色,然後才抒發(fā)滿足之情。先寫景,後抒情,作者是因為看見眼前的景象才有所感觸。由此可見,這屬於因景生情。三、1. (1)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勤勤勉勉地織造自己的錦繡童年。 對童年時光的讚頌之情。 (2)傻女,返屋企囉! 本帶貶義,這包含了園丁對作者所表示的親暱之情。 (3)這眼前的空間如此狹隘如此破敗,完全不能和記憶中的秀華臺相比。 對眼前景物的貶抑之情。進階訓練1. 寫景方面,兩文有所不同。課文寫的是舊居平臺上景色的今昔之別,寫的是近景,但這段文字寫的是作者當下所見香港的夜景,是遠景。 抒情方面,兩文大致相同,都是抒發(fā)作者對童年時光的懷念。2. 合宜。因為本文主要以作者在灣仔生活的真實經(jīng)驗為題材,作者在此加插一句粵語,正可加強文章的地方色彩。 不合宜,因為這句話既不是書面語,也不是道地的粵語,加插在文中顯得兩面不討好。假如作者有意使用粵語,「明日」一詞便應(yīng)改作「聽日」。(學生自由作答,答案僅供參考。)3. 觀察所得每天下午放學經(jīng)過這條街道,街上都滿是垃圾;但每天早上回校時,街道卻變得潔淨非常。個人感受從看見街道早晚景致的變化,因景生情,意識到一群默默耕耘的清道夫正努力地保持著公眾地方的清潔,很值得市民尊敬。(學生自由作答,答案僅供參考。)

比較閱讀灣仔之一小思1黃昏已過的時分,走經(jīng)灣仔街頭。

2修頓球場人聲起哄,一場小型球賽正鬥得熱烈。高架射燈使場邊人的面貌一點也不朦朧,他們完全投入急劇流動的場景中。我站在人圈外邊,忽然,這個地方,變得非常陌生。

3那時候,該是很久很久以前了,修頓球場還沒鋪上水泥,四邊還沒圍上欄柵,一切顯得很沒建設(shè)、沒秩序。但,我可以清楚記得那個角落,擺的是甚麼攤子,大帳篷在東北角架起來的是夜市心臟節(jié)目:「咚咚喳」。我不知道它的正式名堂,父親總說:「我們看咚咚喳去?!苟髱づ裢膺?,總有人鼓著鑼鼓,單調(diào)聲響就是:咚咚喳。賣藝者響亮地呼叫,告訴人們帳內(nèi)表演些甚麼。有時是深山大野人,有時是軟骨美人,有時是吞火吐火,甚至有時只擺著一隻兩頭雞。給一角錢,就可以進帳裏去看。通常,節(jié)目怎樣叫人失望,看過的人走出帳篷時,總笑哈哈的,父親說只是一角幾分,不要太認真,反正,不好嚇怕了站在外邊等進場的下一班觀眾。中央地區(qū)多散擺著賣武、賣藥、賣涼果的小檔,彼此之間沒有劃定界線,外邊圍著一圈人就是界線。每圈子裏都有盞大光燈,其實也不算太亮,暗黃的燈光剛好照亮了小檔主人。賣武的總光著上身,腰間束條已經(jīng)有點霉氣的紅帶,或者只把黑色唐裝褲的白褲頭打成結(jié)實的方形結(jié)。他們總愛把胸膛拍響,說一套江湖老話,偶然舞動一下紅纓槍、單刀之類,對於這,我沒多大興趣。雖然賣涼果的沒大看頭,但看完後父親定會買一角錢有十二粒的話梅或甘草橄欖,就很夠吸引力??葱偅鋵嵰膊惶娣?。父親不許我蹲在人圈內(nèi)圍地上看,只讓我騎在他肩上。七八歲也不太小了,看完一場雜耍,父女倆都會感到吃力。

4但無論怎樣,儘管家與修頓只是一街之隔,能去玩一個晚上,已是童年最興奮的夜間節(jié)目之一了。

5這個陌生的地方,原來曾盛載過我童年的歡樂。

問題探究1.作者在本文描寫了甚麼情景?她對這些情景又有甚麼感受?2.〈灣仔之一〉和〈重返灣仔〉均以灣仔為題材,兩篇文章所抒發(fā)的感情有甚麼異同?3.下面的文字節(jié)錄自小思的〈灣仔之二〉,試找出當中帶有貶義的詞語,並說明它們表現(xiàn)了甚麼感情。一帶霓虹燈比從前多彩,閃耀著的名堂也奇異,街上卻顯得冷落,除了某些店子門外,幾個站站坐坐的「閑人」,路客多是匆匆。許是歡樂時光未到?還是這角落已漸趨凋零?答案:1.作者描寫了以前修頓球場的夜市情景,包括夜市的心臟節(jié)目「咚咚喳」,以及賣武、賣藥、賣涼果的小檔等。雖然作者說參觀夜市「其實也不太舒服」,「父女倆都會感到吃力」,但在結(jié)尾又提到這是她「童年最興奮的夜間節(jié)目之一」,「曾盛載過我童年的歡樂」,可見她對灣仔的夜市有著懷念和喜愛之情。2.兩篇文章的作者均通過灣仔今昔的變遷,表達出對童年美好時光的懷念。不過,在〈灣仔之一〉中,作者在文章的開首和結(jié)尾都強調(diào)她對現(xiàn)在的灣仔感到陌生,流露出一種無奈、惆悵之情;而在〈重返灣仔〉中,雖然作者也感嘆灣仔舊居和附近的景色變化很大,但她仍慶幸自己能夠從中窺見舊居輪廓,抒發(fā)了一種滿足之情,這與〈灣仔之一〉所流露的悵惘之情是有所分別的。3.「冷落」、「凋零」。它們表現(xiàn)了一種今非昔比之情。

略讀 歸園田居(其一)課文語譯1自小我便沒有適應(yīng)世俗的氣質(zhì),生性酷愛大自然,錯誤地墮入世俗中,轉(zhuǎn)眼三十(十三)年。被困在籠中的鳥兒會想念往日住過的樹林,被束縛在池中的魚會思念舊時的深潭。我在南面的田野開闢荒地,保存本性回到田園。

2房子四面有十多畝土地,八九間草屋。榆樹柳樹遮蔽了屋後房簷,桃樹李樹排列在大堂的前面。遠處的村莊若隱若現(xiàn),村裏炊煙輕柔地飄揚。狗在深巷中吠,雞在桑樹頂上啼。

3家居生活中沒有世俗事務(wù),寧靜的生活環(huán)境有較多閒暇。長久在籠中的我,再次可以回到自然。參考答案內(nèi)容理解1. 關(guān)在籠中的雀鳥依戀舊日居住過的森林,小池塘的魚也思念從前居住過的廣闊水深的水域。2. 事物比喻的東西羈鳥和池魚受到束縛的人舊林和故淵大自然3. 作者提及這兩種動物,是要以此自比,借指自己的心情跟兩種動物一樣,都希望脫離束縛,回到大自然。鞏固訓練一、1. 作者的本性是喜愛自然,不能適應(yīng)世俗價值觀的。詩句「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說明了這一點。2. 喻體一:塵網(wǎng)喻體二:樊籠3. 上述兩項都是會令人失去自由的東西,由此可見作者認為官位會束縛人。因此,他不願做官,厭倦官場生活,並為自己從前誤入官場感到懊悔。4. 他抒發(fā)了自己對田園閑適生活的熱愛之情,並為自己能夠辭官回鄉(xiāng),重返自然感到喜悅、快樂。二、1. 家居附近的環(huán)境 在附近十餘畝的土地內(nèi),約有八、九間草屋。作者家後的榆樹和柳樹遮蔽著屋簷,桃樹和李樹則在作者家前排列著。 遠處所見的景物 遠方的村落若隱若現(xiàn),炊煙從那輕柔地升起。 近處傳來的聲音 從深巷中傳來的狗吠,還有從桑樹上傳來的雞啼。2. C3. 作者抒發(fā)了他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以及熱愛自然的感情。三、1. (1)貶義 對官場名利的厭惡、貶抑之情 (2)褒義 對大自然的嚮往之情。 (3)貶義 對繁瑣公務(wù)的貶抑之情。

閱讀二精讀 項脊軒志課文結(jié)構(gòu)圖項脊軒只有一丈見方,可容一人居住,是一間百年老屋,因年久失修,屋頂出現(xiàn)不少裂縫。項脊軒只有一丈見方,可容一人居住,是一間百年老屋,因年久失修,屋頂出現(xiàn)不少裂縫。作者替作者替項脊軒進行修葺,填補了屋頂?shù)牧芽p,還在牆上開了窗戶,室內(nèi)頓時明亮了。作者於軒中有喜亦有悲,替下文的敘述埋下伏筆。項脊軒中的喜與悲作者於軒中有喜亦有悲,替下文的敘述埋下伏筆。項脊軒中的喜與悲作者於軒內(nèi)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聆聽大自然的各種聲音,到了晚上,樹影婆娑,珊珊可愛。作者於軒內(nèi)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聆聽大自然的各種聲音,到了晚上,樹影婆娑,珊珊可愛。作者居於軒中時,家中屢生變遷,先是作者居於軒中時,家中屢生變遷,先是叔、伯分家,家中各處增建小門牆,往來不便,令作者深感無奈。作者家中有一老嫗,每次回到軒中探視作者時,總愛述及作者已去世的母親的往事,每念及母親,兩人總掩面而泣。作者家中有一老嫗,每次回到軒中探視作者時,總愛述及作者已去世的母親的往事,每念及母親,兩人總掩面而泣。項脊軒是一個充滿回憶的地方,勾起作者對先人的懷念。項脊軒志項脊軒是一個充滿回憶的地方,勾起作者對先人的懷念。項脊軒志思念祖母及母親思念祖母及母親作者憶及祖母到軒中探望自己的情景,以及祖母希望自己能建功立業(yè)的心願。一切仿似昨日發(fā)生,令人不禁放聲大哭。作者憶及祖母到軒中探望自己的情景,以及祖母希望自己能建功立業(yè)的心願。一切仿似昨日發(fā)生,令人不禁放聲大哭。補記作者居於軒中的瑣事。項脊軒東面曾經(jīng)是廚房,人來人往,作者在軒中住久了,能憑腳步聲辨別是誰。後來項脊軒遭過四次火災,但都沒有被燒毀,或是有神靈庇護。補記作者居於軒中的瑣事。項脊軒東面曾經(jīng)是廚房,人來人往,作者在軒中住久了,能憑腳步聲辨別是誰。後來項脊軒遭過四次火災,但都沒有被燒毀,或是有神靈庇護。項脊軒遭火災而不焚作者於議論部分以古人自況。作者於議論部分以古人自況。秦時寡婦清,獨守夫家硃砂礦而利甲天下,秦皇帝築女懷清臺誌之。以古人自比,期望自己有揚名的一日。以古人自況,抒發(fā)抱負以古人自比,期望自己有揚名的一日。以古人自況,抒發(fā)抱負劉備劉備與曹操爭天下時,諸葛亮由田間出山相助。這些人均是由寂寂無名,而成日後之大事。作者表達了自己建功立業(yè)的抱負。補敘與妻子生活的時光敘述補敘與妻子生活的時光敘述項脊軒的變遷,抒發(fā)物是人非的悲哀。此段是作者寫了這篇「志」後五年的補充段,述及與妻子在軒中的生活瑣事。及後其妻亡故,作者又遭重病,項脊軒遭荒廢。後雖再經(jīng)修葺,但已不常居住。此段是作者寫了這篇「志」後五年的補充段,述及與妻子在軒中的生活瑣事。及後其妻亡故,作者又遭重病,項脊軒遭荒廢。後雖再經(jīng)修葺,但已不常居住。課文語譯1項脊軒,就是從前那間南閤子。室內(nèi)只有一丈見方,可以容一人居住。百年的老房子,塵土從瓦縫牆頭落下來,雨水向下流瀉,每次移動桌子,環(huán)顧四周卻沒有地方可搬。又因屋子方向朝北,照不到太陽;才過中午,室內(nèi)已經(jīng)昏暗了。我稍微修補了一下,使屋頂不再落下塵土和雨水。室前開了四扇窗子,院子四周砌上圍牆,用來擋住南邊射來的陽光。陽光從牆上反照過來,屋裏才顯得明亮。又在庭院裏混合種了一些蘭花、桂樹、竹子、樹木,以前的舊欄桿,亦因此而增添了景致。借來的書堆滿了書架,生活在軒中,有時長聲吟詩,有時默默地端坐,自然界的聲音都能清晰地聽到。庭前階下非常寂靜,小鳥常常飛來啄食食物,人來了也不飛走。每逢農(nóng)曆十五的夜晚,明月照著半面牆壁,桂樹的影子錯落雜亂,風吹影動,輕盈優(yōu)美,實在可愛。然而我住在這裏,可喜的事固然很多,可悲的事卻也不少。2以前,庭院南北相通連成一片,等到伯伯叔叔們分家以後,裏裏外外便築起許多小門牆,到處都是。東家的狗對著西家叫,這家的客人越過那家的廚房去吃飯,雞棲息在廳堂裏。庭院裏起初只圍籬笆,不久又建起圍牆,總共變動過兩次。3家裏有位老婆婆,以前曾住在這裏。這位老婆婆是先祖母的婢女,撫育過我家兩代人,先母待她很優(yōu)厚。她居住的地方西邊連著內(nèi)室,先母曾到這裏。老婆婆常常告訴我說:「那地方,你母親曾經(jīng)站過?!估掀牌庞终f:「你姐姐在我懷裏,哇哇地哭;你母親用手指敲著門板問道:『孩子冷嗎?想吃東西嗎?』我就從門外回答她。」話還沒說完,我哭了,老婆婆也哭了。我從十五歲起,就在軒中讀書。有一天,祖母來這裏對我說:「我的孩子,好久沒看見你的身影了,為甚麼整天不聲不響地待在這裏,像個女孩子呢?」等到離開時,她用手關(guān)門,自言自語地說:「我家子弟讀書,已經(jīng)很久沒有得到功名了,看來可以寄望這孩子了。」一會兒,她拿著一個象牙製的笏板回來,說:「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間拿著上朝用的,將來你應(yīng)該會用得著它?!够貞涍@些往事,就如在昨日發(fā)生一般,令人忍不住要大聲痛哭一場。4項脊軒的東邊以前作過廚房,有人去那裏,要從軒前經(jīng)過。我關(guān)上窗戶住在裏面,日子久了,能從腳步聲分辨出是誰。項脊軒一共遭四次火災,能夠不被焚毀燒掉,似乎有神明護佑著它呢。5項脊生說:「巴蜀的寡婦清,守著先人的硃砂礦穴,獲利為天下第一,後來秦始皇替她築了一座女懷清臺來表揚她。劉備和曹操爭奪天下,諸葛孔明出山輔助劉備。當兩人沒沒無聞的處在偏僻的地方時,世人怎麼會知道他們呢?我渺小地居住在這破舊的屋子裏,正神采飛揚地自以為這裏有奇特的景致。知道這件事的人,大概會認為我見識淺陋,和淺井裏的青蛙沒有甚麼不同吧?」6我寫這篇志以後,相隔了五年,妻子嫁了過來,她常到軒中,向我問到一些舊日的事,或靠在桌旁練習寫字。她回娘家省親,回來後轉(zhuǎn)述她的妹妹們的話說:「聽說姐姐家裏有閤子,甚麼叫做閤子?」六年以後,我的妻子去世了,閤子破壞了,沒有修理。又過了兩年,我長時間臥病在床,感到無聊,才叫人來修補這間南閤子,閣子的格局和以前稍有不同。然而從此以後,我大多在外面,不常住在這裏了。庭院裏有一棵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親手種植的;現(xiàn)在已經(jīng)高聳直立,枝繁葉茂,有如一把大傘一般。參考答案內(nèi)容理解1. 本文所記述的事件都發(fā)生在項脊軒或軒後的庭院,與項脊軒有關(guān),與題目相應(yīng)。2. 作者會在修葺後的項脊軒隨意起,長嘯吟歌,或默然獨坐,聆聽庭院內(nèi)自然界的各種聲音。這反映了他當時的心情是悠然自得的。3. 她對作者說:「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顾@樣說,是想鼓勵作者,希望他能夠發(fā)奮上進,考取功名,效法先祖在朝為官。4. 因為作者打算以這兩人自比,表明自己的抱負。作者藉記述兩人的事跡,指出有才能的人在未遇到機會時,也是深居簡出,不為世人所認識的。從而點出自己現(xiàn)在雖身處於小書齋內(nèi),默默無聞,但他日必定如上述兩人般名揚天下。5. 因為枇杷樹是作者妻子在去世那年親手種植的,作者最後提到這棵樹,並非只是欣賞枇杷樹的茂盛姿態(tài),而是藉此感歎亡妻已逝世多年,含蓄地抒發(fā)對她的思念之情。能力學習一、1. 段落所記之事作者的感受第2段諸父分家後,改建家中庭院。悲痛第3段老嫗告訴作者有關(guān)他的母親的往事,以及祖母到軒中探望作者。悲痛第4段項脊軒曾遭遇四次火災,但都沒有被焚毀。喜悅2. 這些事件跟「然余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相呼應(yīng)。二、(1)C(2)因為他們兩人都不約而同想起作者的母親,想到她已經(jīng)去世,所以兩人才會一起哭泣。(3)上述文字反映了作者對母親的思念之情。三、1. (1)老嫗向作者講述作者亡母的往事。 (2)祖母拿著象笏到軒中探望作者。 (3)諸父分家後,改建家中庭院。 (4)妻子在軒中跟作者學習寫字。2. 圖(1)抒發(fā)作者對亡母的思念之情;圖(2)抒發(fā)作者對祖母的懷念之情;圖(3)抒發(fā)作者對叔伯分家的感慨之情;圖(4)抒發(fā)作者對亡妻的悼念之情。

四、句子感情色彩(1)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本屬中性詞,這裏指庭院環(huán)境清幽,含褒義。(2)風移影動,珊珊可愛。指庭院內(nèi)樹影輕盈,討人喜愛,屬褒義詞。(3)人知之音,其謂與埳井之蛙何異。指他人覺得作者見識短淺,屬貶義詞。(4)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指枇杷樹挺立茂盛,屬褒義詞。進階訓練1.(1)劉禹錫樂於住在陋室,認為這樣可以免除公務(wù)的煩惱,可見他有不慕榮華,安貧樂道的志向。 歸有光雖然居於小軒中,但卻希望有揚眉瞬目,揚名立萬的一天,具有積極用世的志向。 (2)劉禹錫提及諸葛亮,旨在以孔明的草廬跟自己的陋室自比,指出居所是否簡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屋主的德行。 歸有光提及諸葛亮,是要表明自己的抱負,希望他日自己能夠像諸葛亮一樣,名揚天下。2. 跟妻子的感情寫得最細膩動人。因為作者在文中並沒有直接抒發(fā)對她的懷念,只是通過描述她去世前所栽種的枇杷樹,運用物在人非的對比方法,來表達對她的思念之情。這種含蓄的寫法,讓作者所抒之情更細膩、動人。(其他合理答案亦可)賞析文章〈項脊軒志〉賞析佚名〈項脊軒志〉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借一閣以記三代之遺跡」(清人梅曾亮語),睹物懷人,悼亡念存,隨事曲折,娓娓細談,筆意極清淡,而感情極深摯。情,使這篇文章不事雕飾,而自然動人??v觀全文,以項脊軒起,以項脊軒結(jié),用一間舊屋作線索,將人物、事件聯(lián)繫在一起。粗看,作者似乎是信手而書,無拘無束,漫無章法,實則經(jīng)過精心的提煉和嚴密的構(gòu)思。內(nèi)有身世之感和思親之情貫串,外有項脊軒的變遷綰合,雖然全文所寫的都是日常生活小事,追念的人又分屬三代(祖母、母親和妻子),但讀起來卻沒有一點散漫瑣碎的感覺,反而顯得非常凝煉和集中。

一、結(jié)構(gòu)「關(guān)」情

文章先寫軒的狹小、破漏與昏暗,繼而寫經(jīng)過修葺之後的優(yōu)美、寧靜與恬適。軒內(nèi)積書,軒外花木;白日小鳥,月夜掛影;構(gòu)成了一種和諧清雅的小天地氛圍。而居於這小天地中心的,正是作者自己。他的清貧的生活,高潔的志趣,怡悅的心境,於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的顯露出來。「多可喜,亦多可悲」幾個字,承上啟下,思路陡轉(zhuǎn)?!赶病棺謶?yīng)上文,但「悲」從何而來?一是大家庭的分崩離析,表現(xiàn)了作者對家庭衰敗的哀痛。二是母親對子女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表現(xiàn)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三是祖母對作者的牽掛、讚許和期盼,含蓄地表達了懷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負了親人的撫育和期望的無限沉痛的心情。最後補記亡妻在軒中的生活片斷和項脊軒在以後的變遷,抒發(fā)了作者懷念妻子的真摯情意。平淡的文字,唱出了深沉的人生哀歌。

全文自首至尾,處處緊扣項脊軒來發(fā)揮,把各不相連的瑣事綴合起來,抒發(fā)了一以貫之的深摯情感。

二、細節(jié)「撩」情

善於從日常生活中選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細節(jié)和場面,表現(xiàn)人物的風貌,寄託內(nèi)心的感情,是歸文的一大特色。如寫修葺後的南閣子,圖書滿架,小鳥時來,明月半牆,桂影斑駁,把作者的偃仰嘯歌、怡然自得的情緒充分表現(xiàn)了出來。環(huán)境固然清幽、謐靜,充滿詩意,然而作者更為懷念的是自己的親人。作者寫祖母、寫母親、寫妻子,只是通過一兩件和她們有關(guān)聯(lián)的事來敍述。筆墨不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笑貌躍然紙上。

如寫母親聽到作者姐姐「呱呱而泣」時,用手指輕輕叩打南閣子的門扉說:「兒寒乎?欲食乎?」極普通的動作描寫,極平常的生活話語,生動地描寫了母親對孩子的慈愛之情,讀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倍感真切?!刚Z未畢,余泣,嫗亦泣」,悲戚的感情是很自然的生發(fā)的。林紓曾說:「震川之述老嫗語,至瑣細,至無關(guān)緊要,然自少失母之兒讀之,匪不流涕矣?!梗ā豆盼霓o類纂選本、〈項脊軒志〉評語》)這個評價是很恰當?shù)摹?/p>

再如寫祖母的一段文字,簡潔細膩,繪聲傳神,「大類女郎」、「兒之成則可待乎」一兩句話;「比去,以手闔門」,「頃之,持一象笏至」一兩個動作,把老年人對孫子的牽掛、讚許、鞭策的複雜感情,描繪的惟妙惟肖。寫亡妻,只說:「時至軒中,從余問古事,或憑幾學書?!沽攘葦?shù)筆,繪出了夫妻之間的一片深情。末尾,作者把極深的悲痛寄寓一棵枇杷樹?!竿ビ需凌藰洌崞匏乐晁种惨?,今已亭亭如蓋矣?!硅凌藰浔緛硎菬o思想感情的靜物,但把它的種植時間與妻子逝世之年聯(lián)繫起來,移情於物;在「亭亭如蓋」四個字的前面加上「今已」這個時間詞,表明時光在推移,靜物也顯示著動態(tài)。樹長,人亡!物是,人非!光陰易逝,情意難忘。由於想念人而觸及與人有一定關(guān)係的物,便更添了對人的思念;再由對物的聯(lián)想,又引發(fā)對往事的傷懷。於是托物寄情,物我交融,進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了。只說樹在生長,不說人在思念,它所產(chǎn)生的藝術(shù)效果則是:不言情而情無限,言有盡而意無窮。

三、質(zhì)樸「增」情

文章動情的另一個原因是語言質(zhì)樸,不加藻飾。作者不大張聲勢,不故作驚人之筆,甚至也不採用色彩強烈的詞藻來作恣意的渲染,而只是運用明淨、流暢的語言,平平常常地敍事,老老實實地回憶。但通俗自然之中蘊含著豐富的表現(xiàn)力,淺顯明白的文字卻能使景物如畫,人物畢肖。如寫老嫗敍述母親之事,寥寥數(shù)語,老嫗的神情、母親的慈愛無不盡現(xiàn)紙上。祖母愛憐的言辭、離去時的喃喃自語、以手闔扉以及持象笏的動作等,也都是通過通俗平淡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的,但平淡的文字,道出了人間的親情。此外,妻婚後來軒的往事,從娘家回來後轉(zhuǎn)述的諸小妹語,亭亭如蓋的枇杷樹等細節(jié),無一不是平時如話中露真情,正所謂「所為抒寫懷抱之文,溫潤典麗,如清廟之瑟,一唱三歎。無意於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於言語之外」(王錫爵《歸公墓誌銘》)。含而不露,以情動人,不去刻意追求強烈的效果,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確實是歸有光散文的一個顯著特色。

四、疊字「助」情

和一般疊詞一樣,本文的疊詞也是為了增加形象性和音樂美。如用「寂寂」來烘托環(huán)境之清靜,用「往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