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解剖生理學全套課件上冊_第1頁
人體解剖生理學全套課件上冊_第2頁
人體解剖生理學全套課件上冊_第3頁
人體解剖生理學全套課件上冊_第4頁
人體解剖生理學全套課件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體解剖生理學全套課件上冊第一章緒論一、人體解剖生理學概念、組成二、為什么要開設人體解剖生理學三、如何學好人體解剖生理學第一節(jié)人體解剖生理學概述第二頁,共238頁。一、人體解剖生理學的概念、組成.人體解剖生理學概念由人體解剖學和人體生理學組成。第三頁,共238頁。()人體解剖學概念:是研究和闡明正常人體形態(tài)結構和發(fā)生發(fā)育規(guī)律的科學。第四頁,共238頁。()人體生理學概念:是研究正常人體生命活動規(guī)律或生理功能的科學。第五頁,共238頁。.人體生理學研究的三個水平()細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統(tǒng)水平()整體水平染色體第六頁,共238頁。.生理學的實驗方法()急性實驗法

.離體器官或組織實驗法

.活體解剖實驗法()慢性實驗法第七頁,共238頁。二、藥學專業(yè)為什么要開設人體解剖生理學.專業(yè)設置的需要。.藥物人體疾病之間的關系。.生理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第八頁,共238頁。三、如何學習生理學方法:.認真閱讀教材,理解記憶。.多動手,多思考。.多聯(lián)系相關學科。重點:.基本概念.基本生命過程.基本調節(jié)過程第九頁,共238頁。第二節(jié)

生理學研究的基本范疇第十頁,共238頁。一、機體的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一)體液()體液占機體重60%細胞內液:40%細胞外液血漿(心血管)5%組織液(組織間隙)15%淋巴液、腦脊液等少量()第十一頁,共238頁。(二)內環(huán)境()概念:細胞外液是組織、細胞直接接觸的生存環(huán)境。(三)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概念:內環(huán)境中的理化性質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生理意義: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機體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代謝產(chǎn)物CO2代謝產(chǎn)物CO2營養(yǎng)物質O2

外界細胞外液細胞內環(huán)境營養(yǎng)物質O2第十二頁,共238頁。二、機體生理功能的調節(jié)方式:神經(jīng)調節(jié)體液調節(jié)自身調節(jié)概念:人體感受內外環(huán)境的變化,并相應地調整各種功能活動,使其相互配合、保持穩(wěn)態(tài),以適應環(huán)境的改變,這種功能活動被稱之為調節(jié)。第十三頁,共238頁。(一)神經(jīng)調節(jié)()最重要方式定義:通過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活動對機體功能進行的調節(jié)?;痉绞剑悍瓷洌ǎ?定義:在參與下,機體對內、外環(huán)境變化所作出的有規(guī)律的具有適應意義的反應。.結構基礎:反射?。ǎ?類型: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特點:迅速、精確,局限、短暫(快、準、短)第十四頁,共238頁。膝跳反射示意圖原理:股四頭肌肌腱(感受器)→股神經(jīng)(傳入神經(jīng))→腰脊髓灰質前角(中樞)→股神經(jīng)(傳出神經(jīng))→股四頭肌(效應器)第十五頁,共238頁。局部性體液調節(jié)全身性體液調節(jié)特點:緩慢、廣泛、持久。激素():內分泌腺或內分泌細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質。定義:(二)體液調節(jié)()分泌體液運輸內分泌腺或內分泌細胞

激素等化學物質

靶細胞/靶組織/靶器官生理效應第十六頁,共238頁。(三)自身調節(jié)()定義:某些組織細胞或器官不依賴于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而自身對環(huán)境的改變作出一些適應性的反應。特點:簡單、局限、幅度小、靈敏度低。第十七頁,共238頁。輸入信息(刺激)接收裝置(感受器)傳入信息機體反饋控制系統(tǒng)模式圖反饋:由受控部分將信息傳回到控制部分的過程。三、人體內自動控制系統(tǒng)

()

第十八頁,共238頁。負反饋()最常見概念:受控部分發(fā)出的反饋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使輸出變量向原先活動相反的方向變化。意義:維持機體穩(wěn)態(tài),使生理功能保持恒定。.負反饋控制系統(tǒng)第十九頁,共238頁。正反饋()概念:受控部分發(fā)出的反饋信息作用于控制部分使輸出變量向原先活動相同的方向進一步加強。意義:使體內某一生理過程不斷加強直至完成。舉例:排尿、排便、分娩、血液凝固

.正反饋控制系統(tǒng)第二十頁,共238頁。機體生存在兩個環(huán)境中,一個是不斷變化的外環(huán)境,另一個是相對穩(wěn)定的內環(huán)境。體內所有生命活動的機制,盡管種類不同,功能各異,但只有一個目的:保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穩(wěn)態(tài)是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小結穩(wěn)態(tài)是一個動態(tài)平衡,機體通過神經(jīng)、體液、自身調節(jié)保持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各種功能活動通過反饋機制達到自動而精確的調節(jié)第二十一頁,共238頁。第三節(jié)人體解剖學的基本術語第二十二頁,共238頁。頭部:顱、面兩部頸部:頸、項兩部背部胸部腹部盆會陰部左右上肢:上肢根和自由上肢(臂、前臂和手)

左右下肢:下肢根和自由下肢(大腿、小腿和足)

人體形態(tài)分部四肢一、人體的分部和器官系統(tǒng)軀干第二十三頁,共238頁。三、人體解剖學基本術語(一)解剖學標準姿勢(二)面(三)方位術語第二十四頁,共238頁。身體直立;兩眼平視前方;上肢下垂于軀干兩側,下肢并攏,足尖朝前。手掌朝前;(一)解剖學標準姿勢第二十五頁,共238頁。矢狀面冠狀面分成上、下兩部。沿正中線的矢狀面。前后方向下刀,縱切人體,分成左、右兩部。正中矢狀面分成前、后兩部。水平面-左右方向下刀,縱切人體,-水平方向橫切人體,(二)面第二十六頁,共238頁??v切面:橫切面:沿器官長軸作的切面與器官長軸垂直的切面第二十七頁,共238頁。??距正中矢狀面遠者為外側近者為內側在前臂,內側又稱尺側外側又稱橈側在小腿,內側又稱脛側外側又稱腓側????(三)方位術語第二十八頁,共238頁。??對空腔器官而言,距腔近者為內,距腔遠者為外。第二十九頁,共238頁。??以體表為準,距表面近者為淺,距表面遠者為深。第三十頁,共238頁。???對四肢而言,以其與軀干結合部為準,距結合部近者為近側,距結合部遠者為遠側。第三十一頁,共238頁。四、學習人體解剖學的方法(一)進化發(fā)展的觀點(二)形態(tài)與功能相互關聯(lián)的觀點(三)局部與整體統(tǒng)一的觀點(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觀點(五)基礎醫(yī)學為臨床醫(yī)學服務的觀點第三十二頁,共238頁。

復習思考題⒈基本概念:內環(huán)境()負反饋()正反饋()

.簡答題①人體生理功能調節(jié)的方式有哪些?并比較其異同。②體內的反饋控制系統(tǒng)有哪幾類?并比較其異同。

.描述解剖學姿勢。.何謂水平面、矢狀面和冠狀面?第三十三頁,共238頁。第二章人體的基本組成第三十四頁,共238頁。(一)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第一節(jié)細胞(了解)一、人體的基本結構第三十五頁,共238頁。

生命的基本結構第三十六頁,共238頁。第二節(jié)人體的基本組織第三十七頁,共238頁。四種基本組織上皮組織(了解)肌肉組織神經(jīng)組織結締組織(了解)第三十八頁,共238頁。肌肉組織第三十九頁,共238頁。(一)骨骼肌()

形態(tài):長圓柱形結構:肌核多個,有橫紋第四十頁,共238頁。第四十一頁,共238頁。第四十二頁,共238頁。第四十三頁,共238頁。(二)心肌()

形態(tài):分支短桿狀結構:有閏盤;可見橫紋

第四十四頁,共238頁。第四十五頁,共238頁。(三)平滑?。ǎ┬螒B(tài):梭形結構:無橫紋第四十六頁,共238頁。

神經(jīng)組織

()第四十七頁,共238頁。

樹突結構:胞體、突起、神經(jīng)末梢軸突

神經(jīng)元功能:感受刺激,傳遞沖動, 整合信息突觸:通過神經(jīng)遞質使神經(jīng)元相互連接

結構:多突起 神經(jīng)膠質細胞 功能:起輔助作用

神經(jīng)組織第四十八頁,共238頁。

一、神經(jīng)元結構胞體:位于腦、脊髓灰質和神經(jīng)節(jié)內胞膜:可興奮的單位膜,含受體或離子通道,接受刺激,產(chǎn)生和傳導沖動第四十九頁,共238頁。

胞核:大、圓,核膜和核仁清楚第五十頁,共238頁。

神經(jīng)原纖維分布:神經(jīng)元的胞體、樹突、軸突第五十一頁,共238頁。樹突:功能:樹突表面有受體,接受刺激并傳向胞體第五十二頁,共238頁。

軸突

功能:傳導神經(jīng)沖動第五十三頁,共238頁。

根據(jù)神經(jīng)元功能感覺(傳入)神經(jīng)元運動(傳出)神經(jīng)元聯(lián)絡(中間)神經(jīng)元第五十四頁,共238頁。突觸 定義:神經(jīng)元和神經(jīng)元之間、神經(jīng)元和效應細胞間傳遞信息的連接結構第五十五頁,共238頁。

()突觸前成分()突觸間隙()突觸后成分第五十六頁,共238頁。二、神經(jīng)膠質細胞原漿性星形膠質細胞纖維性星形膠質細胞第五十七頁,共238頁。血腦屏障:血液和腦組織間限制某些物質進入腦內的結構,由連續(xù)毛細血管內皮、基膜和神經(jīng)膠質膜組成第五十八頁,共238頁。三、神經(jīng)纖維神經(jīng)纖維:神經(jīng)元軸突外包神經(jīng)膠質細胞有髓神經(jīng)纖維無髓神經(jīng)纖維第五十九頁,共238頁。有髓神經(jīng)纖維的形成第六十頁,共238頁。第三章細胞的基本功能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生理教研室第六十一頁,共238頁。細胞的基本功能

跨膜物質轉運跨膜信號轉導(自學)

細胞生物電現(xiàn)象肌細胞的收縮活動(自學)第六十二頁,共238頁。一、細胞膜的基本結構第一節(jié)細胞膜的物質轉運功能電鏡顯示細胞膜第六十三頁,共238頁。親水性基團疏水性基團脂質雙分子層液態(tài)鑲嵌模型()基本內容:細胞膜以液態(tài)脂質雙分子層為基架,其中鑲嵌著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質。第六十四頁,共238頁。二、細胞膜的跨膜物質轉運被動轉運(passivetransport)順電化學梯度不耗能單純擴散(simplediffusion)

易化擴散(facilitateddiffusion)轉運方式主動轉運()逆電化學梯度耗能第六十五頁,共238頁。(一)單純擴散()順濃度梯度不耗能3.特點2.轉運物質:脂溶性物質(O2CO2

等).概念(了解)第六十六頁,共238頁。(二)易化擴散().概念(了解)(1)通道介導的易化擴散

(2)載體介導的易化擴散3.類型.轉運物質:小分子或離子。第六十七頁,共238頁。通道()介導的易化擴散轉運物質:各種離子如Na+、K+等轉運機制:第六十八頁,共238頁。以通道為中介的易化擴散第六十九頁,共238頁。載體()介導的易化擴散葡萄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質。轉運物質:轉運機制:第七十頁,共238頁。以載體為中介的易化擴散第七十一頁,共238頁。()共同點:都是順電化學梯度,不耗能的被動轉運。

()不同點:易化擴散速度快、具有特異性等。

總結易化擴散和單純擴散的異同點.第七十二頁,共238頁。(三)主動轉運()①逆電化學梯度②耗能.概念(了解).特征:()原發(fā)性主動轉運(由直接供能的主動轉運).類型:泵②鈉泵活動特點:①膜內↑和膜外↑時被激活。每分解一個,泵出個,移進個。第七十三頁,共238頁。鈉泵活動的生理意義①維持細胞膜兩側、的不均衡分布★細胞內高★細胞外高②建立一種勢能貯備,供細胞其它耗能過程利用★、易化擴散第七十四頁,共238頁。()繼發(fā)性主動轉運(間接利用能量完成的主動轉運)小腸粘膜和腎小管上皮細胞對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吸收第七十五頁,共238頁。(四)胞納與胞吐(入胞與出胞)轉運物質:大分子物質或物質團塊轉運特點:需消耗能量,也屬主動轉運。轉運類型:入胞():

出胞():第七十六頁,共238頁。小結第七十七頁,共238頁。恩格斯:地球上幾乎沒有一種變化發(fā)生而不同時顯出電變化。心電圖、肌電圖、腦電圖等跨膜電位:靜息電位()動作電位()第二節(jié)細胞的興奮性和生物電現(xiàn)象第七十八頁,共238頁。(一)靜息電位(,).概念:在靜息狀態(tài)下,存在于細胞膜內外兩側的電位差(膜內為負,膜外為正)。.數(shù)值:+++++++++++++++++++

膜外—正+++++++++++++++++++膜內—負--------------------------------------一、神經(jīng)和骨骼肌細胞的生物電現(xiàn)象第七十九頁,共238頁。.測量方法第八十頁,共238頁。.產(chǎn)生機制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K+平衡電位

(動力)(條件)K+外流①K+的跨膜濃度差②靜息時膜主要對K+有通透性

內負外正電位差(阻力)第八十一頁,共238頁。(二)動作電位(,).概念:細胞受到刺激而發(fā)生興奮時,細胞膜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發(fā)生一次迅速而短暫的,可向周圍擴布的電位波動。.組成第八十二頁,共238頁。第八十三頁,共238頁。.相關概念

膜電位狀態(tài)極化()去極化(除極化)()反極化(超射)()復極化()超極化()膜內第八十四頁,共238頁。.動作電位特征(單一神經(jīng)細胞或肌細胞)第八十五頁,共238頁。.動作電位產(chǎn)生機制去極相:復極相:鈉泵激活進行主動轉運復極后:﹢外流快速內流Na﹢內流是否無限制地進行?AP的幅度主要取決于什么?膜內Na+

,膜外K+第八十六頁,共238頁。

去極相﹢內流復極相:﹢外流第八十七頁,共238頁。興奮性():

可興奮細胞—神經(jīng)細胞、肌細胞、腺細胞二、興奮的引起和興奮在同一細胞上的傳導第八十八頁,共238頁。(一)刺激引起興奮的條件閾強度():刺激的持續(xù)時間和強度時間變化率固定不變時,能引起組織細胞興奮的最小剌激強度。興奮性與閾強度成反變關系。第八十九頁,共238頁。閾刺激(thresholdstimulus)閾下刺激(subthresholdstimulus)閾上刺激閾電位():足以使膜通道大量開放而爆發(fā)動作電位的臨界膜電位數(shù)值。第九十頁,共238頁。有髓纖維:跳躍式傳導第九十一頁,共238頁。

復習思考題一、名詞:閾電位、閾強度、閾刺激、興奮性、靜息電位、動作電位二、問答題.簡述物質跨膜轉運的方式及特點?.簡述細胞膜上鈉泵的本質及其活動特點。.何謂靜息電位及產(chǎn)生機制?.何謂動作電位及產(chǎn)生機制?第九十二頁,共238頁。THEEND第九十三頁,共238頁。第四章運動系統(tǒng)結構與功能運動系統(tǒng)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三部分組成。第九十四頁,共238頁。

第一節(jié)骨與骨連結

成人有骨塊。長骨按骨的形態(tài),短骨可分為扁骨不規(guī)則骨第九十五頁,共238頁。長骨短骨不規(guī)則骨扁骨四種不同形態(tài)的骨第九十六頁,共238頁。長骨體又叫骨干,內有空腔稱骨髓腔。兩端膨大稱骺,往往具有光滑的關節(jié)面,由關節(jié)軟骨覆蓋。骨干與骺接連的部分稱干骺端。第九十七頁,共238頁。、短骨第九十八頁,共238頁。、扁骨第九十九頁,共238頁。、不規(guī)則骨第一百頁,共238頁。骨的構造

每一塊骨都由骨質、骨膜、骨髓等構成,并有神經(jīng)和血管分布。

第一百零一頁,共238頁。頸椎胸椎腰椎第一百零二頁,共238頁。骶骨尾骨

第一百零三頁,共238頁。胸骨和肋骨第一百零四頁,共238頁。肩胛骨和鎖骨圖第一百零五頁,共238頁。肱骨圖第一百零六頁,共238頁。橈骨和尺骨圖第一百零七頁,共238頁。髖骨圖第一百零八頁,共238頁。股骨圖第一百零九頁,共238頁。脛骨和腓骨圖第一百一十頁,共238頁。腦顱骨

成對:顳骨、頂骨不成對:額骨、篩骨、蝶骨、枕骨顳骨頂骨額骨蝶骨枕骨篩骨蝶骨第一百一十一頁,共238頁。第二節(jié)肌第一百一十二頁,共238頁。肌的形態(tài)和構造肌腹肌腱腱劃闊肌腱膜輪匝肌二腹肌第一百一十三頁,共238頁。肌的起止和作用第一百一十四頁,共238頁。胸大肌胸小肌前鋸肌第一百一十五頁,共238頁。肋間外肌肋間內肌第一百一十六頁,共238頁。膈中心腱膈腳主動脈裂孔食管裂孔腔靜脈孔第一百一十七頁,共238頁。腹直肌腹肌第一百一十八頁,共238頁。第一百一十九頁,共238頁。第五章

血液的組成與功能第一節(jié)血液組成及理化特性第三節(jié)生理性止血和血液凝固第四節(jié)血型和輸血第二節(jié)血細胞的形態(tài)和功能第一百二十頁,共238頁。

一、血液組成

血細胞血液血漿血細胞比容:概念、正常值第一節(jié)血液組成及理化特性第一百二十一頁,共238頁。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一)比重(二)粘滯度第一百二十二頁,共238頁。(三)血漿滲透壓.概念:滲透壓是指溶液中溶質顆粒透過半透膜的吸水能力。.影響因素:溶液的滲透壓與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顆粒的數(shù)目成正比,而與溶質的種類和顆粒大小無關。第一百二十三頁,共238頁。.血漿滲透壓組成及其相對穩(wěn)定的生理意義組成血漿晶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數(shù)值()形成物質血漿中晶體物質(主要是電解質、)血漿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生理意義維持細胞內外水平衡,維持細胞正常形態(tài)。

維持血管內外水平衡,維持正常血容量。第一百二十四頁,共238頁。.等滲溶液等滲溶液:溶液的滲透壓血漿滲透壓第一百二十五頁,共238頁。(一)紅細胞的形態(tài)和數(shù)量第二節(jié)血細胞生理

一、紅細胞第一百二十六頁,共238頁。(二)紅細胞的生理特性.紅細胞膜的選擇通透性.可塑變形性第一百二十七頁,共238頁。.紅細胞懸浮穩(wěn)定性()和血沉()概念:紅細胞能懸浮在血漿中不容易下沉的特性。某些疾病使紅細胞疊連→表面積體積↓→摩擦力↓→血沉加快。血漿球蛋白↑、纖維蛋白原↑、膽固醇↑→疊連↑→血沉↑血漿白蛋白↑、卵磷脂↑→疊連↓→血沉↓注意第一百二十八頁,共238頁。第一百二十九頁,共238頁。第一百三十頁,共238頁。(三)紅細胞的生理功能①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②緩沖血液值

第一百三十一頁,共238頁。第三節(jié)血液凝固與纖維蛋白溶解一、血液凝固概念:溶膠狀態(tài)→凝膠狀態(tài)纖維蛋白原(可溶)纖維蛋白(不溶)本質:血清:血塊發(fā)生收縮析出的淡黃色的液體。血清與血漿的區(qū)別:血清中缺少纖維蛋白原和凝血發(fā)生時消耗掉的一些凝血因子,但增添了一些凝血時由血管內皮細胞和血小板釋放出的化學物質。第一百三十二頁,共238頁。(一)凝血因子.概念:血漿與組織中直接參與血液凝固的物質。第一百三十三頁,共238頁。血友?。ǎ┤币蜃英巡〖祝ǎ┤币蜃英巡∫遥ǎ┤币蜃英巡”ǎ┑谝话偃捻摚?38頁。(二)血液凝固過程①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內源性:啟動因子Ⅻ外源性:啟動因子Ⅲ②凝血酶的形成③纖維蛋白的形成.基本過程.凝血途徑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凝血酶(Ⅱa)纖維蛋白原纖維蛋白(Ⅰa)第一百三十五頁,共238頁。凝血酶原激活物第一百三十六頁,共238頁。第四節(jié)血型與輸血血型():血細胞膜上特異性抗原的類型。凝集原凝集素紅細胞凝集:指紅細胞的凝集原與其所對抗的凝集素相遇時發(fā)生的抗原抗體免疫反應(本質),紅細胞聚集成團,破裂溶血。血液凝固:第一百三十七頁,共238頁。ABO血型系統(tǒng)中的抗原和抗體一、血型系統(tǒng).分型依據(jù):紅細胞膜上抗原的種類不同和有無。

特點:第一百三十八頁,共238頁。第一百三十九頁,共238頁。血型的檢測用已知血清中抗體檢測紅細胞膜上抗原種類和有無來判斷血型。結果判斷:第一百四十頁,共238頁。.血型的遺傳血型系統(tǒng)中控制,,凝集原形成的基因位于號染色體的等位基因上。、基因為顯性基因,基因為隱性基因。可據(jù)此判斷親子關系。.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自學第一百四十一頁,共238頁。(二)輸血的原則①首先必須鑒定血型,保證血型相合;②同一血型系統(tǒng)輸血前必須進行交叉配血試驗

()

避免供血者紅細胞凝集原與受血者血清中凝集素發(fā)生紅細胞凝集反應。結果分析:①主側()次側()配血相合,可以輸血。②主側()次側()配血基本相合緊急少量(<)緩慢輸血。③主側()配血不合,禁止輸血第一百四十二頁,共238頁?!叭f能受血者”“萬能供血者”第一百四十三頁,共238頁。一、主要概念:紅細胞比容、等滲溶液、紅細胞沉降率(血沉)、血液凝固、血清、凝血因子、血型、復習思考題二、問答題:.血液的基本組成?.血液生理特性、生理功能?.血漿滲透壓組成及其意義?.紅細胞生理功能?第一百四十四頁,共238頁。.血液凝固的基本過程?.血清與血漿有何區(qū)別?.什么是血型?血型中對應血型血液中紅細胞膜上存在的凝集原以及血漿中凝集素的分布如何?.輸血的原則是什么?第一百四十五頁,共238頁。第六章血液循環(huán)bloodcirculation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生理學教研室第一百四十六頁,共238頁。第一節(jié)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組成和結構第一百四十七頁,共238頁。

在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下,血液沿心血管系統(tǒng)循環(huán)不息。、體循環(huán)

左心室→主動脈→各級動脈→毛細血管→各級靜脈→上腔靜脈、下腔靜脈和冠狀竇→右心房

、肺循環(huán)右心室→肺動脈→肺泡壁的毛細血管網(wǎng)→肺靜脈→左心房血液循環(huán)概念

第一百四十八頁,共238頁。一、心

位于中縱隔內,居于正中線左側,居于右側。(一)心的位置第一百四十九頁,共238頁。前方:胸骨體和

肋軟骨

后方:胸椎體

心包裸區(qū):

心的前方大部分被肺

和胸膜所遮蓋,只下

部一小區(qū)域借心包與

胸骨體下半和左側第

類軟骨相鄰第一百五十頁,共238頁。(二)心的外形

一底一尖二面三緣三溝:心底:下緣、右緣、左緣:冠狀溝、前室間溝、后室間溝:胸肋面、膈面:心尖第一百五十一頁,共238頁。(三)心的各腔

右心房

入口:

上腔靜脈口、下腔靜脈口、冠狀竇口

出口:

右房室口、

卵圓窩

梳狀肌、

右心耳第一百五十二頁,共238頁。右心室

流入道:

右房室口

瓣膜

腱索

乳頭肌

流出道:

動脈圓錐、

肺動脈口、

肺動脈瓣第一百五十三頁,共238頁。左心房

入口:

左上肺靜脈口左下肺靜脈口右上肺靜脈口右下肺靜脈口

出口:

左房室口

右心耳

梳妝肌第一百五十四頁,共238頁。左心室

流入道:

左房室口、

瓣膜、

腱索、

乳頭肌、

流出道:

主動脈口、

主動脈瓣、

主動脈竇第一百五十五頁,共238頁。(四)心的構造

.心壁心外膜、心內膜、心肌

.心的結締組織支架:

二尖瓣環(huán)、三尖瓣環(huán)、肺動脈環(huán)、肺靜脈環(huán)、

第一百五十六頁,共238頁。.房間隔和室間隔

房間隔:雙層心

內膜夾以結締組

織和少量心肌所

構成

室間隔:雙層

心內膜夾以心

肌所構成

膜部、肌部

第一百五十七頁,共238頁。(五)心的傳導系統(tǒng)

.竇房結

位于上腔靜脈口附

近右心房壁心外膜

下,是心節(jié)律性活

動起搏點

.房室結

位于房間隔右側心

內膜下冠狀竇口前

上方,將竇房結傳

來的沖動傳至心室.房室束穿過右纖維三角、室間隔膜部下緣、肌部

.左束支、右束支纖維網(wǎng)第一百五十八頁,共238頁。(六)心的血管

動脈

、左冠狀動脈

()前室間支

()旋支

、右冠狀動脈

()后室間支

()左室后支

()竇房結支

()動脈圓錐支

()右緣支第一百五十九頁,共238頁。(二)靜脈

、冠狀竇

()心大靜脈

()心中靜脈

()心小靜脈

、心前靜脈

、心最小靜脈第一百六十頁,共238頁。二、血管第一百六十一頁,共238頁。體循環(huán)的動脈、主動脈2、頭頸部動脈3、鎖骨下動脈4、上肢的動脈5、胸部的動脈6、腹部的動脈7、髂總動脈、下肢的動脈第一百六十二頁,共238頁。

體循環(huán)的動脈主干,可分為三部分。升主:左心室主口→胸骨角水平,在起始部發(fā)出左、右冠狀主弓:胸骨角水平→第胸椎下緣水平,凸側由右→左發(fā)出頭臂干、左頸總和左鎖骨下。降主:第胸椎下緣水平→第腰椎,末端分為左、右髂總。降主動脈以膈的主動脈裂孔為界分為胸主動脈和腹主動脈兩部。主動脈第一百六十三頁,共238頁。頭頸部的動脈

頸內動脈

頸總動脈

頸外動脈第一百六十四頁,共238頁。體循環(huán)的靜脈

體循環(huán)的靜脈包括上腔靜脈系、下腔靜脈系和心靜脈系。

靜脈的特點是:

、腔大壁??;

、管壁內有靜脈瓣;

、可分為淺靜脈和深靜脈。第一百六十五頁,共238頁。淋巴系統(tǒng)一、淋巴管道二、淋巴結三、脾第一百六十六頁,共238頁。一、淋巴管道(一)毛細淋巴管

以粗大的盲端起于組織間隙。比.略粗.

與比較,具有以下特點:

、是以膨大的盲端起于組織間隙,而是聯(lián)系、的通道;

、管壁由單層內皮細胞構成,無基膜和外周細胞。故其管壁通透性大于毛細血管。第一百六十七頁,共238頁。二、淋巴管道

(二)淋巴管

毛細淋巴管在回流過程中逐漸匯合形成淋巴管。管徑細、壁薄、瓣膜多、外形呈串珠狀??煞譃椋?/p>

淺淋巴管:居皮下,收集皮膚和皮下組織的淋巴。

深淋巴管:與深靜脈伴行,收集肌肉內臟的淋巴第一百六十八頁,共238頁。一、淋巴管道(三)、淋巴干全身的淋巴管道最后匯集成條淋巴干:左、右頸干(收集頭頸部淋巴)左、右鎖骨下干(收集上肢淋巴)左、右支氣管縱隔干(收集胸部淋巴)左、右腰干(收集下肢、盆部和腹部成對臟器)腸干(收集腹部不成對臟器淋巴)第一百六十九頁,共238頁。一、淋巴管道(四)、淋巴導管、胸導管:長約,起自第一腰椎前面的乳糜池,穿膈的主動脈裂孔入胸,出胸廓上口達頸根部,注入左靜脈角。開口處有瓣膜。收集腹盆部、雙下肢、左半頭頸、左上肢和左半胸的淋巴。、右淋巴導管:位于右頸根部,長約。由右頸干、右鎖骨下干和右支氣管縱隔干匯合成。注入右靜脈角。收集右半頭頸、右上肢和右半胸部的淋巴。第一百七十頁,共238頁。淋巴導管第一百七十一頁,共238頁。二、淋巴結淋巴管在向心回流途中要經(jīng)過一系列的淋巴結。淋巴結呈圓形或橢圓形小體。除對淋巴進行過濾外,還把自身產(chǎn)生的淋巴細胞釋放入淋巴中。當某器官或部位發(fā)生病變時,病原體可沿淋巴管到達相應的局部淋巴結。使之體積增大。第一百七十二頁,共238頁。三、脾位于左季肋區(qū),平對第肋。呈橢圓形,分臟、膈兩面,前、后兩端,上、下兩緣,上緣有個脾切跡。在脾的附近有時可見副脾。脾的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參與機體免疫反應,還有儲血和造血等功能。第一百七十三頁,共238頁。脾第一百七十四頁,共238頁。第二節(jié)心臟的生物電活動第一百七十五頁,共238頁。.特殊分化心肌細胞:收縮功能基本喪失自律細胞:竇房結、房室交界(房結區(qū)、結希區(qū))

房室束及左右分支、浦肯野纖維非自律細胞:結區(qū).工作細胞:無自律性心房肌、心室肌一、心肌細胞的生物電現(xiàn)象(一)心肌細胞的分類第一百七十六頁,共238頁。

:工作細胞的跨膜電位及其離子基礎(心室肌)(二)心肌細胞的跨膜電位機制:和神經(jīng)及骨骼肌細胞的相同

動畫正常值(人、哺)::神經(jīng)細胞心室肌細胞即平衡電位。第一百七十七頁,共238頁。激活快,失活快。

可被河豚毒素()阻斷。膜電位→歷時~閾電位快()通道特點:離子流基礎內流1.去極化過程0期(去極化期)

電壓依從性快反應動作電位—的期是由快速內流形成;快反應細胞—表現(xiàn)為快反應的心肌細胞;

包括心房肌細胞、心室肌細胞、房室束、浦肯野細胞。內流第一百七十八頁,共238頁。

外流.復極過程(、、、期)復極期(快速復極初期):膜電位→歷時離子流基礎外流與期共同構成鋒電位。外流第一百七十九頁,共238頁。復極期(平臺期):膜電位歷時~特征所在離子流基礎內流和外流慢()通道特點:

激活慢、失活慢電壓依從性

可被、維拉帕米阻斷。內流和外流第一百八十頁,共238頁。復極期(快速復極末期):膜電位→歷時~離子流基礎外流外流第一百八十一頁,共238頁。期(恢復期):膜電位穩(wěn)定于離子泵轉運恢復膜兩側離子分布:①泵:出,入動畫②交換體:入,出第一百八十二頁,共238頁。

外流內流

外流

外流

內流—泵活動+–+交換體

小結: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的形成第一百八十三頁,共238頁。.竇房結細胞①由、、期組成,

無明顯、期。()特點:②最大復極電位()和閾電位()的絕對值均小于浦肯野細胞.③期去極化速度慢

(約),

幅度低(約)④期去極化速度快

(約)動畫第一百八十四頁,共238頁。內流

期:

期:外流

期:()機制:②內流進行性增強的內向離子流。但其作用遠不如衰減。③+內流內流(慢鈣通道)

外流①+外流(主)慢反應動作電位—的期是由緩慢內流形成;慢反應細胞—表現(xiàn)為慢反應的心肌細胞;

包括竇房結細胞、房室交界細胞第一百八十五頁,共238頁。三、心肌細胞的生理特性自律性興奮性傳導性收縮性電生理特性—機械特性第一百八十六頁,共238頁。(一)自動節(jié)律性()①不同部位自律細胞自律性高低不一:在沒有外來刺激的條件下,心肌能夠自動發(fā)生節(jié)律性興奮的特性。.概念:.來源:自律細胞.心臟的起搏點

竇房結房室交界(結區(qū)除外)房室束浦氏纖維次分次分次分次分②正常起搏點—竇房結③潛在起搏點—異位起搏點竇性心律異位起搏點竇房結外其它自律組織第一百八十七頁,共238頁。.影響自律性的主要因素:期自動去極速度.自律性產(chǎn)生的原理:

期自動去極化第一百八十八頁,共238頁。、心肌興奮時興奮性的周期性變化:()絕對不應期和有效不應期絕對不應期:期→復極局部反應期:復極→有效不應期()相對不應期():復極→()超常期():復極→恢復正常可用刺激閾值作為衡量指標。()動畫(二)興奮性()第一百八十九頁,共238頁。.興奮性周期性變化的特點及其意義:心肌不發(fā)生強直收縮特點:有效不應期長,相當于收縮期舒張早期意義:第一百九十頁,共238頁。.期前收縮和代償間歇概念;為什么期前收縮后往往伴有代償間歇?(期前興奮也有自己的有效不應期)第一百九十一頁,共238頁。.興奮在心臟內傳播的途徑:竇房結優(yōu)勢傳導通路房室交界房室束左、右房室束支浦肯野纖維心室肌0.22s0.06s0.06s

心房?。ㄈ?傳導性()①心肌纖維②特殊傳導系統(tǒng)傳導組織:第一百九十二頁,共238頁。.傳導特點及意義:①心房內快(秒),意義:保證左右心房同步收縮,有利于充盈.②心室內快(秒),意義:保證左右心室同步收縮,有利于射血。③房室交界慢(秒)——房室延擱定義:房室交界是興奮由心房傳向心室的唯一通道,興奮在通過房室交界時傳導速度較慢,所用時間較長。意義:保證心房心室交替進行收縮、舒張,有利于心室充盈和射血。第一百九十三頁,共238頁。四、收縮性特點 :1.對細胞外液依賴性大2.全或無式收縮(同步收縮).不發(fā)生強直收縮第一百九十四頁,共238頁。第三節(jié)心臟泵血功能血液循環(huán)的動力裝置——心臟(心泵)第一百九十五頁,共238頁。(一)心動周期與心率心臟每舒縮一次所構成的機械活動周期.()概念:收縮;舒張收縮;舒張心動周期秒.心動周期()(心率:次)心房:心室:()特點:①房室不能同時收縮,但可同時舒張;②收縮期<舒張期;全心舒張期③室縮期>房縮期一、心的泵血功能第一百九十六頁,共238頁。當心率增快時,心動周期縮短,舒張期縮短比收縮期縮短更明顯。故此時心肌的工作時間相對延長,而休息時間相對縮短,對心臟的持久活動不利。代表收縮代表舒張心房心室全心舒張期全心舒張期第一百九十七頁,共238頁。.心率與心動周期的關系

二者成反變關系:心率加快時,心動周期縮短,收縮期()和舒張期()都縮短,但是舒張期縮短的比例比較大。.心率():每分鐘心臟搏動的次數(shù)。正常成人安靜狀態(tài)下心率:—次分,平均次分。心率的生理變異:年齡、性別、生理情況。第一百九十八頁,共238頁。(二)心臟泵血過程(左心室為例)心臟泵血功能實現(xiàn)決定因素:心室的收縮、舒張形成心房心室力差及心室動脈壓力差。(推動血流的動力).瓣膜的開閉(控制血流方向)。心室舒縮心室內壓力變化房室或室動脈間壓力差房室瓣或動脈瓣開閉血液出心室或入心室(泵血機制)(控制血流方向)(血流直接動力)(血流原動力)第一百九十九頁,共238頁。

壓力:房內壓<室內壓↑<主動脈壓瓣膜:房室瓣關,半月瓣關

血流:不進不出,容積不變

血流:心室→主動脈()

血流:心室→主動脈②快速射血期()③減慢射血期()1.心室收縮期射血過程①等容收縮期()瓣膜:房室瓣關,半月瓣開壓力:房內壓<室內壓↓<主動脈壓瓣膜:房室瓣關,半月瓣開(慣性)心臟泵血過程壓力:房內壓<室內壓↑↑>主動脈壓第二百頁,共238頁。2.心室舒張期充盈血過程①等容舒張期()壓力:房內壓<室內壓↓<主動脈壓瓣膜:房室瓣關,半月瓣關血流:不進不出,容積不變②快速充盈期()壓力:房內壓>室內壓↓↓<主動脈壓

瓣膜:房室瓣開,半月瓣關

血流:心房→心室()

血流:心房→心室(量少,速度慢)③減慢充盈期()④房縮期():

壓力:房內壓>室內壓↑<主動脈壓瓣膜:房室瓣開,半月瓣關房內壓升高,心房內血液擠入心室。()

心臟泵血過程第二百零一頁,共238頁。第二百零二頁,共238頁。發(fā)生在心縮期,發(fā)生在心舒期,標志著心室收縮的開始.標志著心室舒張的開始音調低,持續(xù)時間長.音調高,持續(xù)時間短房室瓣關閉;半月瓣關閉;可反映心肌收縮力的強弱;可反映動脈壓的高低;房室瓣的功能狀態(tài).半月瓣的功能狀態(tài).2.比較第一心音第二心音時間:性質:原因:意義:(三)心音.概念:是由于心臟瓣膜關閉和血液撞擊心室壁引起的振動所產(chǎn)生的聲音。第二百零三頁,共238頁。(四)心泵功能的評定健、成、安:,平均每體表面積的每分輸出量。.每搏輸出量:.每分輸出量:一側心室每搏動一次所射出的血液量。

射血分數(shù):搏出量與心舒末期容量的百分比。健、成、安:~每分鐘由一側心室所射出的血液量.健、成、安:~平均:心指數(shù)():靜息心指數(shù)(空腹、安靜)·每分輸出量=搏出量×心率心泵功能的評定反映心臟泵血功能反映不同個體的心臟功能()()()第二百零四頁,共238頁。在一定范圍內:心肌前負荷↑→心肌初長度↑→心肌收縮力↑→搏出量↑.每搏輸出量(異長自身調節(jié))(五)影響心臟泵血功能的因素心輸出量=每搏輸出量×心率影響心泵因素①前負荷(preload)——心室舒張末期容積射血期縮短、減慢搏出量↓→后負荷↑→等容收縮期縮延長②后負荷(afterload)——(動脈血壓)心舒末期容積↑前負荷-初長度↑→→收縮力量↑搏出量↑→[(有代償能力,但有限)(靜脈回流量殘留血量)第二百零五頁,共238頁。③心肌收縮能力()影響心泵因素心肌收縮能力↑→搏出量↑(等長自身調節(jié))受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交感神經(jīng)、副交感神經(jīng))多種體液因素(兒茶酚胺)在一定范圍內:心率↑→心輸出量↑.心率心率過快(>次/分)→心輸出量↓心率過慢(<次/分)→心輸出量↓交感、、、強心藥、甲狀腺激素→心肌收縮能力↑、缺氧、酸中毒、心力衰竭→心肌收縮能力↓第二百零六頁,共238頁。⒈試述心臟泵血過程及其原理。⒉試述評價心臟泵血功能的指標及生理意義?⒊何謂心輸出量?哪些因素影響心輸出量?它們是如何影響的?⒋試述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的特點及形成原理。⒌試述心肌細胞中快反應細胞和慢反應細胞的區(qū)別。⒍試述竇房結細胞和浦肯野細胞4期特點及機制。⒎心肌有哪些生理特性?各有何特點及生理意義?復習思考題第二百零七頁,共238頁。⒐試述動脈血壓的形成及其影響因素。⒑試述影響靜脈回流的因素。⒒試述微循環(huán)的組成、特點及其調節(jié)。⒓試述心交感神經(jīng)的作用及其作用機制。⒔試述心迷走神經(jīng)的作用及其作用機制。⒕試述交感神經(jīng)對血管的作用及其作用機制。⒖試述壓力感受性反射的反射過程、特點及意義⒗試述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對心血管的作用及機制。第二百零八頁,共238頁。第四節(jié)血管生理第二百零九頁,共238頁。各類血管的功能特點緩沖(降低)收縮壓維持(升高)舒張壓.彈性貯器血管():主、肺及大分支特點:富含彈力纖維;功能:緩沖收縮壓、維持舒張壓;心室間斷射血,血管內連續(xù)血流。第二百一十頁,共238頁。.分配血管():中動脈富含平滑肌;輸送血液至器官組織。第二百一十一頁,共238頁。.阻力血管():小動脈、微動脈管徑小,富含平滑肌,口徑變化大;控制器官血流量。第二百一十二頁,共238頁。.交換血管():真毛細血管壁?。▋H一層內皮細胞)、通透性很大;物質交換的場所。第二百一十三頁,共238頁。第二百一十四頁,共238頁。血壓(,)是指血管內流動的血液對單位面積血管壁的側壓力,也即壓強。第二百一十五頁,共238頁。一、動脈血壓和動脈脈搏(一)動脈血壓()概念:血液對單位面積動脈管壁的側壓力。第二百一十六頁,共238頁。.動脈血壓及正常值收縮壓(,):舒張壓(,):脈壓(,):平均動脈壓(,):平均動脈壓舒張壓脈壓。()有關概念第二百一十七頁,共238頁。

大動脈壁彈性貯器血管的作用:.動脈血壓的形成

前提條件:心臟射血足夠的血液充盈.基本因素:外周阻力():動能

勢能小動脈和微動脈對血流的阻力。(動力)②緩沖作用:緩沖收縮壓,維持舒張壓,減小脈壓①使心室的間斷性射血變?yōu)閮鹊倪B續(xù)血流搏出量→流向外周搏出量貯存于大動脈中(一個前提,三個因素)第二百一十八頁,共238頁。緩沖(降低)收縮壓維持(升高)舒張壓第二百一十九頁,共238頁。()外周阻力.影響動脈血壓因素()搏出量收縮壓主要反映搏出量()心率舒張壓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舒張壓↑脈壓↑收縮壓↑舒張壓↑收縮壓↑脈壓↓舒張壓↑收縮壓↑脈壓↓影響動脈血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